税法-教学大纲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适用专业:会计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法学院一、课程简介税法学是法律事务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学习该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税种的含义、计算和征缴过程。
同时,该课程需要学生关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每年对具体税种征纳变化,并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理解税法学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 通过学习税法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实体税法和程序税法在税务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具备根据不同的税务活动能够知悉应该缴纳的具体税种和纳税的流程;2. 通过课堂讲解和税务案例分析等训练环节,具备正确计算具体税种的应纳税额的能力;3. 通过学习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理解税收收入对纳税人、国家的重要影响;三、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后续课程:国际税法等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单元税法概述『知识点』税法;税收;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分类;税法的发展历史『重点』税法的概念和特征;税法与税收的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难点』税收的本质;税收的“三性”;税法的分类;税法基本原则『基本要求』1. 识记:税法的概念和特征;纳税主体;税收法律关系。
2. 领会:税收的本质;税法的渊源;税法分类的不同标准3. 简单应用:根据人们的经济业务判断应该承担的纳税义务4. 综合应用:无第二单元增值税『知识点』增值税概念;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的缴纳;增值税专用发票『重点』增值额;销售货物;进口货物;应税劳务;应税服务;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优惠『难点』增值额的确定;视同销售行为;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增值税的抵扣『基本要求』1. 识记: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2. 领会:视同销售的本质内涵3. 简单应用:根据案例计算增值税的税额4. 综合应用:无第三单元消费税『知识点』消费税概念;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消费税的计算;消费税的缴纳。
《税法》教学大纲
《税法》教学大纲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税法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法对国民经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和稳定保障作用。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和灵魂,也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体包括:税法概述、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资源类税法、财产类税法、行为类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全面认识和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及政策法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运用和实施情况,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税务登记、税金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会计处理等相关的税收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采用“每个税种为一个学习情境”的教学模式,采用倒推的方法,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完成纳税申报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以主要税种纳税申报典型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内容1.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税制概况。
(2)理解主要税种的含义及征税范围。
(3)掌握主要税种应纳税金的计算方法。
(4)熟悉税务会计处理中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账簿的登记方法。
(5)了解相关法规规定及有关金融知识。
2.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会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领购工作。
(2)能根据企业的类型和业务种类判断应纳的税种。
(3)能正确计算相关税费应纳金额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4)会使用各类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申报。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作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税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税法理论和实践的扎实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讲授税法相关知识,深入剖析税收法律制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税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税务法律素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税法的法律体系和学科特点;2. 熟悉我国税法体系,了解主要税种的法规和政策;3. 掌握税法的基本解释方法和适用技巧,学会对具体税务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4. 培养学生对税收政策和税法改革的关注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税法的定义和分类- 税法的基本原则和准则2. 税法的法律体系和学科特点- 税法与其他法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税法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3. 我国税法体系- 简述我国税法的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 重点介绍所得税法、增值税法、消费税法等主要税种的法规和政策4. 税法的基本解释方法和适用技巧- 解释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方法与原则- 利用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解析和讨论5. 税务问题分析与判断-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帮助学生熟悉税收实务操作流程及问题解决思路- 对各类税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6. 税收政策与税法改革- 关注当前税收政策和税法改革的热点问题- 分析税法改革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培养对税收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税法理论;2. 活动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加深对税法问题的理解;3. 小组讨论和团体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4. 研讨会和学术讲座,增进学生对税法研究前沿的了解;5. 考核方式既包括平时成绩,也包括期末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税法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参考书目:1. 《税法学》作者:XXX,出版社:XXX2. 《税法基础与案例分析》作者:XXX,出版社:XXX3. 《税收管理与筹划》作者:XXX,出版社:XXX六、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税法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估;2.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团体报告等评估;3. 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掌握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4.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小组讨论报告和平时表现等评估。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税收的基本类型和征收对象3. 了解我国税法体系和税收法律法规4. 学会计算各类税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5. 培养遵守税法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内容:1. 税法基本概念与原则1.1 税法的定义1.2 税法的基本原则1.3 税收法律关系2. 税收分类与征收对象2.1 税收的基本类型2.2 征收对象与税率2.3 税收优惠与减免3. 我国税法体系与法律法规3.1 税法体系的构成3.2 税收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3.3 主要税收法律法规简介4. 税收计算与征收管理4.1 增值税计算与征收4.2 企业所得税计算与征收4.3 个人所得税计算与征收4.4 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5. 遵守税法与税务法律责任5.1 遵守税法的基本要求5.2 税务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5.3 税务行政处罚与争议解决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法基本概念、原则、税收分类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税收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计算与征收管理问题,培养合作意识4. 情境模拟法:模拟税务机关征收税收,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5. 问答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资源:1. 教材:税法教材2. 课件:税法教学课件3. 案例资料:税收案例汇编4. 法律法规:我国税收法律法规汇编5. 模拟道具:税务征收模拟道具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提问回答等情况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税务征收模拟道具操作中的表现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成果5. 课程总结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六、教学安排:1. 税法基本概念与原则(2课时)2. 税收分类与征收对象(2课时)3. 我国税法体系与法律法规(2课时)4. 税收计算与征收管理(4课时)5. 遵守税法与税务法律责任(2课时)6. 增值税法及其计算(2课时)7. 所得税法及其计算(2课时)8. 税收征收管理实务(2课时)9. 税务筹划与税务代理(2课时)10. 税收法律责任与争议解决(2课时)七、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材、课件、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2. 课堂讲解: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讲解税法基本概念、原则、税收分类等知识点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税收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5. 模拟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税务征收模拟操作,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6. 问答互动: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7. 课程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2. 结合税收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利用模拟道具,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4. 鼓励学生提问,开展问答互动,巩固所学知识5. 定期进行课程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6. 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九、教学反馈:1.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税法知识的情况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3.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4.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十、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提问回答、作业完成等情况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税务征收模拟道具操作中的表现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成果5. 课程总结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十一、教学拓展:1. 国际税法简介:介绍国际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国际税收协定等。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主要的税法原理和税收制度,使学生能够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收主体、税收对象以及税收程序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税务政策的背景和目的,掌握税收法律的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税务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税法基本概念:介绍税法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对税法的初步认识。
2. 掌握税收主体和纳税人:介绍税收主体的种类、职能以及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使学生能够了解税收的主体关系。
3. 理解税收对象和税基:介绍税收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以及确定税基和计算税额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税收计算的基本原理。
4. 熟悉税务程序和征收管理:介绍税务程序的基本要求和征收管理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税务机关的职责和纳税申报的流程。
5. 培养税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税务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税法基本概念1.1 税法定义和分类1.2 税法的基本原则2. 税收主体和纳税人2.1 税收主体的种类和职能2.2 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3. 税收对象和税基3.1 税收对象的种类和范围3.2 确定税基和计算税额的方法4. 税务程序和征收管理4.1 税务程序的基本要求4.2 征收管理的过程5. 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练5.1 应用税法知识分析案例5.2 解决实际税务问题的实例演练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税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等内容。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税法在实际情况下的应用,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例演练:通过模拟税务申报和税务检查等环节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税法实践,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组讨论表现等。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第一章:税法概述1.1 税法的定义和功能解释税法的概念探讨税法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税法的基本目标和原则1.2 税法的分类和结构介绍税收法律的分类,如直接税和间接税探讨税收法律的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分析不同税种的法律规定和适用范围1.3 税法的构成要素讲解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税率、税基等探讨税法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分析税法要素在不同税种中的具体应用第二章:税收制度和税法原则2.1 税收制度的概述解释税收制度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探讨税收制度的种类和特点分析税收制度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2 税法原则讲解税法的基本原则,如税收法定原则、公平原则等探讨税法原则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分析税法原则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应用和限制2.3 税收优惠政策介绍税收优惠的概念和种类探讨税收优惠的目的和作用分析税收优惠在不同税种中的具体应用和规定第三章:税种的分类和特点3.1 直接税和间接税解释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差异和联系分析直接税和间接税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和影响3.2 主要直接税种讲解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直接税种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不同直接税种的适用范围和征收规定分析直接税种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应用和问题3.3 主要间接税种解释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间接税种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不同间接税种的适用范围和征收规定分析间接税种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应用和问题第四章:税收征收管理4.1 税务机关和税收征管体制介绍税务机关的概念和职能探讨税收征管体制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分析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和责任4.2 税收申报和纳税程序讲解税收申报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税收申报的程序和规定分析纳税人在税收申报中的义务和责任4.3 税务检查和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理解释税务检查的概念和目的探讨税务检查的程序和规定分析税收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处理方式第五章:税收争议的解决5.1 税收争议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税收争议的概念和种类探讨税收争议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分析税收争议的重要性和影响5.2 税收争议的解决途径讲解税收争议解决的途径,如行政复议、税务诉讼等探讨不同解决途径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定分析税收争议解决途径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5.3 税收争议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税收争议案例探讨案例中的争议问题和相关法律规定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解决税收争议的参考。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1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税法英文名称:Tax law课程编号:X406148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基本体系和主要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关税等,并了解其他的小税种, 使学生理解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了解我国税收的缺陷和开展的方向。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税法概述:理解税法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原那么,了解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和税收征管制度。
(二)增值税法:掌握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税率和计算方法、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规定,理解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重点:掌握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税率和计算方法。
难点: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规定。
(三)消费税法:掌握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税目、税率和计算方法、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规定,理解消费税的优惠政策。
重点和难点:消费税的税目和计算方法。
(四)营业税法:掌握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税率、计算方法及税收优惠政策。
重点: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五)企业所得税法: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特别纳税调整和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和征税对象。
重点和难点: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和税收优惠政策。
(六)个人所得税法: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企业所得税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了解个人所得税境外所得的扣除。
重点和难点: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和税收优惠政策。
(七)其他税收法:掌握其他税收法的纳税义务人、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收优惠政策。
重点: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八)国际税收制度:理解重复征税的产生及防止的方法,了解国际避税和反避税。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适当的作业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024版】税法--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税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税法课程类别:理实一体课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学时:126学分:7一、教学目的“税法”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必考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也有称为“税费计算与申报”或“纳税实务”的。
这些不同名称下的内容框架与注册会计师考试大同小异,其实质都是税法的运用,为保持与行业名称统一,故沿用“税法”名称。
课程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办税业务项目活动,训练学生熟练计算应纳税额和办理申报纳税业务的能力,达到了解税收理论知识、熟悉税法核心内容、熟练操作办税业务,适应企业办税业务岗位和会计中介机构税务代理及鉴证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初步具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税法”课程考试的基础条件。
在训练学生处理税收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应让学生熟悉有关税务会计、企业审计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在工作环境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企业高级财务管理打下初步基础。
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熟悉各税种的法律法规。
2.熟悉各种报税软、硬件的使用方法,增强动手能力和操作的协调能力。
3. 能进行各税种的应纳税额计算4. 能准确填写各税种手工报税表格5.能独立并准确的完成企业从开办到注销过程中相关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各项工作。
三、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建议(1)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业务仿真及操作仿真,应选用典型的企业办税业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示范和学生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与“练”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2)本课程不是以学生掌握应知应会为目的,而是以在此基础上的熟练操作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实训室的各种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业务要点。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机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8教学大纲《税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42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财政学、会计学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随着税收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纳税人税收法律意识的提高,学习税法、掌握税法,依法征税、依法纳税,已逐渐成为税收征纳双方的共识。
税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实行宏观调控、维护经济秩序、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税法》课程作为注册会计师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税收法律关系构成、税法要素、税法体系结构与制定权限等问题为原理,以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务行政法制为主线,着重介绍我国现行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行为税法、税收征管法,并从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从业实践的角度,使学生全面掌握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中的主体性税种、普遍性税种的法规、政策及其应用操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涉税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今后成为高级财会职业人员、执业注册会计师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并以课堂练习、作业练习为补充,以提高学生的运用操作能力。
1、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首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税法理论、法律规则前提下,紧密结合税法实务发展变化,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视野;其次,适当结合前期会计课程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再次,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讲解法规原理、引导操作运用。
2、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更注重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则介绍和应用能力,因此在讲授法理同时,会尽量多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向、分组讨论、身份转变等具体方式方法,围绕知识点中的难点、重点内容,结合纳税人对多部税法的同时运用,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尽量给学生简洁、直观的课件,减少课堂笔记,以提高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同时辅助以总结性板书,以提高学生对于繁多法规的综合运用。
3、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认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教师通过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授课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和听课效果。
4、学生毕业要求的实现: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跨领域学习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对工作要求的适应性,扩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和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本课程的课时共计48学时,各章的课时安排见下表: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第一章税法概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1.什么是税法2.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二节税法基本理论1.税法的原则2.税收法律关系的组成3.税法构成要素第三节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1.税法制定2.税法实施第四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1.我国现行税法体系2.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教学重点和难点:税法及其与税收关系;税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税收法律关系构成;税法构成要素;税法制定机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机关与级次;现行税法体系;税收立法权与执法权的划分;税务机关征收管理职责划分;按税种划分的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税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税收管理体制概念;理解:税法概念,税法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税收法律关系构成的三项组成,税务机关征收管理范围分工;掌握:税法构成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三个基本要素,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机关及法律级次,税收实体法体系结构,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税法?税收法律关系是如何构成的?2.如何理解税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3.税法构成要素有哪些?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三个基本要素的含义是什么?4.税法制定机关有哪些?各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是什么关系?5.现行税法体系是什么?实体法税种有哪些?6.税收的征收机关有哪些单位?国税局系统征收管理的税种有哪些?地税局系统征收管理的税种有哪些?第二章增值税法第一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1.增值税的征税范围2.纳税义务人第二节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和管理1.两类纳税人认定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方法第三节税率和征收率的确定1.税率2.征收率第四节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1.销项税额的计算2.进项税额的抵扣3.应纳税额计算4.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举例第五节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1.应纳税额计算2.销售特定货物应纳税额计算第六节几种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1.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2.混合销售行为3.兼营非应税劳务第七节进口货物征税1.进口货物征税范围与纳税人2.进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3.进口增值税的征收管理第八节出口货物退(免)税1.出口退(免)的基本政策2.出口退(免)的基本政策适用范围3.出口货物退税率4.出口退税的计算第九节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纳税期限3.纳税地点4.纳税申报第十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1.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范围2.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3.专用发票开具时限4. 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劳务;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纳税义务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及管理方法;税率与征收率的适用范围;销售额的确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的处理方法;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的应用;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的应用;混合销售行为的含义与税务处理;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的含义与税务处理;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出口货物增值税退(免)基本政策及适用范围;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方法;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方法;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专用发票的管理,增值税的征收管理;理解:混合销售与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划分及税务处理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出口退(免)基本政策及适用范围,“免、抵、退”方法含义及应用;掌握:增值税征税范围各项规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及管理方法,税率及征收率的适用范围,销售额确定,进项税额与进项税额转出的处理;运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计算,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计算。
复习思考题:1.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行为有何规定?2. 营改增的应税服务如何划分?营改增的意义何在?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如何划分?分别有什么样的管理方法?4.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采用什么方法?销项税额如何计算?进项税额如何抵扣?5.进口环节增值税如何计算?能否作为进项税额抵扣?6.出口退(免)三项基本政策分别适用于哪些企业?哪些货物?7.生产企业“免、抵、退”计算方法如何应用?8.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范围有哪些?开具时限有何规定?第三章消费税法第一节纳税义务人、税目及税率1.纳税义务人2.15个税目3.税率4.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税务处理第二节应纳税额计算1.从价定率计算方法2.从量定额计算方法3.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混合计算方法4.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第三节生产环节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1.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3.组成计税价格及税额计算4.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扣除第四节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1.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的确定2.代收代缴消费税的规定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4.用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税款抵扣第五节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1.从价定率办法2.从量定额办法3.从价定率办法与从量定额混合征收办法第六节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1.出口退(免)消费税政策2.消费税退税率的确定3.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计算第七节征收管理1.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消费税纳税期限3.纳税地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消费税征税范围与纳税环节;消费税与增值税关系;税率形式及适用的应税消费品;销售额与销售数量确定;卷烟和白酒的复合计税方法;各环节应纳消费税税额计算;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扣除;进口应税消费品消费税计算;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消费税含义及意义,纳税义务人,纳税环节;理解:消费税及其与增值税关系,从量定额征收中销售数量的确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的确定,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消费税的特殊规定,出口应税消费品消费税退(免)税政策,消费税的征收管理;掌握:应税消费品的征税范围,税率形式,从价定率征收中销售额的确定,复合计税方法;运用:生产环节的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税务处理及应纳税额计算,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扣除,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的规定及应纳税额计算,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消费税?它与增值税之间是什么关系?2.应税消费品包括哪些税目?在什么环节征收?3.消费税的计税销售额如何确定?与增值税的计税销售额什么关系?4.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扣除与增值税的扣税有何区别?5.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如何区分是否缴纳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如何确定?6.什么是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如何代收代缴消费税?7.进口应税消费品有哪些计税方法?它与进口增值税计算有何关系?8.消费税出口退(免)政策与增值税有哪些不同?如何计算?第四章城市建设维护税法第一节纳税人、税率及计税依据第二节应纳税额计算第三节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第四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有关规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城市建设维护税的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有关规定。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城建税纳税人、税率,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有关规定;掌握:城建税计税依据;运用:城市建设维护税应纳税额计算。
复习思考题:1.城市建设维护税纳税人、税率是什么?2.城市建设维护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有什么?3.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如何计算?第五章关税法第一节征税范围、纳税义务人及税则第二节关税完税价格第三节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四节关税减免及征收管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纳税义务人;一般进口货物关税完税价格调整;特殊进口货物关税完税价格;出口货物关税完税价格;进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进口关税、进口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关系;关税减免;关税征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