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敬霞获奖课例《拿来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闫敬霞获奖课例《拿来主义》

2014“全国各省市高中语文获奖课例赏鉴”专辑约稿——拿来主义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4年7—8期合刊)

2013年11月3日至7日《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与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江苏省扬州中学联合主办第四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该课获得了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洗尽铅华回归本真

——评闫敬霞获奖课例《拿来主义》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茹清平

尽管闫敬霞老师曾获得深圳市高中语文现场教学大赛特等奖,但参加全国性大赛能否获奖不少老师还是心存疑问的。一是《拿来主义》太难,学生不一定喜欢。二是赛前“准备不足”,无精美课件,也无令人折服的教学流程。三是教法“太大胆”。先让学生预习质疑,然后整合学生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问题刁钻古怪怎么办?老师无法操控的因素很多。比赛揭晓,闫敬霞老师执教的《拿来主义》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品读闫敬霞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不难发现,这节课洗尽铅华,回归本真,诠释了新课程的理念,散发着语文独特的

芳香。

回归教学的本真

回归教学本真体现在教学中始终“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参加全国性教学大赛,她备课的重点不是放在预设自己的教学流程,而是放在研究学生,预测学情。课前预习,她要求学生就文章的结构、语言、观点等提出问题,然后把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分类整合。课堂上,她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并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即时进行教学调控,真正实现“用教材教”“以学定教”。

回归语文的本真

回归语文的本真,即把语文当语文来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通俗地讲,即从语言入手,通过字、词、句、段、篇的品味,感受语文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提升语文的素养。纵观闫老师这节课,她传承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秀经验,切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重视“读”。读的要求有别。预习时默读:整体感知,提出问题。重点段落朗读:理解文意,概括大意。关键句子品读:咀嚼语言,感受差异。运用了反语的句子带着表情读:读出讽刺意味,读出情感。读的方式多样。有浏

览,有朗读;有全班齐读,有个体朗读;有学生研读,有老师范读。通过“读”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感受语言,研究语言,披文入情,把握主旨。

重视“写”。检查预习时,先听写字词,这在中学观摩课上实属罕见。但从检测结果看,不少学生将“残羹冷炙”、“吝啬”中的“羹”和“吝”写错,表明这一做法不仅必要,而且重要。课文上完后,让学生以“鲁迅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促进读写结合,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重视“品”。不仅品文题,品词语,还品语句。如,“总之,我们要拿来”,通过词语的重读,辨析作者强调的重点。更为精彩的是,引导学生品标点符号。如,研究第九段中的分号和句号,让学生从这一段的标点设置与第十段的“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之间的对应关系,揣摩标点符号在彰显行文思路方面的作用。汉语的精妙之处往往在一词一句之间,这节课正是通过斟词酌句,甚至标点符号,让学生领悟到文字背后深藏着的大智慧,感受到鲁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刻思想。

回归杂文教学的本真

鲁迅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着强大的理性力量,文笔犀利、幽默幽默、睿智、深刻。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魅力?闫敬霞老师从杂文兼有“议论性”“形象性”的特点出发,因体而教,从两个维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出了杂文的特点。

抓文脉,品“理趣”:分析说了什么理,按怎样的逻辑顺序来说理。问题链为:用课文中的语言为“拿来主义”下一个定义;为什么作者开篇没有写“拿来主义”;“送去主义”的例子、形式、现象跟标题“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第三段又写“送去”,跟第一段有什么区别;怎样“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抓语言,品“文趣”:研究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方式来说理。侧重研究文中的比喻论证(“大宅子”“烟灯烟枪”等),褒词贬用(“丰富”“大度”等),遣词准确(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标点符号传情达意,杂文的语言特点等。

这节课还特别注重思维训练。在学生困惑处点拨。如,针对学生“为什么作者开篇没有写‘拿来主义’”之疑惑,老师巧设一连串问题为学生铺路搭桥:“第一段写的是什么?”“跟标题有什么关系?”“这是怎样的行文结构?”等等。在学生无疑处生疑。如,“总之我们要拿来——请问在朗读的时候,应该重读其中的哪一个词,为什么?”在疑问解决后追问。如,“这篇文章里还有没有褒词贬用的地方?”在文本解读后拓展。如,“在现代社会是否仍需‘拿来主义’,为什么?”……

总之,闫敬霞老师这节课,看似简单、平实,其实是

对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也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

执教老师: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闫敬霞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师:我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拿出纸和笔,听写生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

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吝啬、孱头、国粹

(课件显示答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订正,其他同学互评。“羹”“吝”错的比较多。)

师(点评):“羹”是会意字,由“羊”和“美”组成,意为美味的肉汤。“吝”字要注意写法。

师:(检查第二个预习作业)请大家用课文中的语言为“拿来主义”下一个定义。(三位学生回答,学生、老师点评。)师:(教师用课件分别展示八个组所提出来的问题)课前预习时,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选取其中一些最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讨论。有五个组的同学都对文章的开篇提出了质疑:文章的标题是“拿来主义”,为什么作者开篇没有写“拿来主义”?为什么不开门见山?请大家看文章的第一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第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