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浙大工业设计培养方案
![浙大工业设计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81440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32.png)
浙大工业设计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浙大的工业设计啊,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超厉害的设计人才。
目标就是让你们能够设计出超酷的产品,不管是日常用的小玩意儿,还是那些高科技的大型设备。
不仅要好看,还得好用,要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呢。
而且咱培养出来的学生,那得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潮流,甚至引领潮流。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首先得有美术基础课,就像画画那些。
你得学会把东西画得像模像样的,这是基本功。
就好比练武得先扎马步一样,要是连东西都画不出来,咋设计啊?像素描、色彩这些课,能让你对形状、颜色这些元素有很好的感觉。
还有设计基础课,这里面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之类的。
这就像是在教你设计的语法,平面构成就是怎么在一个平面上把元素组合得好看又合理,立体构成呢,就是把那些形状在三维空间里玩出花样来。
2. 专业核心课程。
工业设计史这门课很重要。
你得知道以前的人都设计过啥,为啥那么设计,这样你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嘛。
了解了历史,你就不会犯那些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还能从老祖宗的智慧里汲取灵感。
人机工程学也不能少。
这就是研究人和机器怎么和谐相处的学问。
比如说椅子的高度、电脑键盘的布局,都得根据人的身体结构和使用习惯来设计。
要是不学好这个,设计出来的产品可能让人用着特别别扭,那可不行。
产品设计这是主打课程啦。
从概念设计到最后的实物模型制作,整个过程都要学。
你得先有个好点子,然后把这个点子细化,考虑材料、工艺、成本等等因素,最后做出一个能看能用的产品模型来。
3. 拓展课程。
材料与工艺课程能让你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金属、塑料、木材,它们都有自己的脾气。
知道了这些,你才能根据设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而且还能知道怎么加工它们。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就教你用那些设计软件,像CAD、Photoshop之类的。
现在这个时代,不会用软件,你设计的效率就低很多。
这些软件就像是设计师的魔法棒,可以把你的想法快速地变成可视化的东西。
工业设计专业2024年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2024年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de59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4.png)
首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方案的核心。
在专业课程中,我们将增加一定的实践环节,如实践项目、实习等。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工业设计领域的核心要素,也是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增设一门创新方法和创意思维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造力。
再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工业设计师需要与多个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增设一门团队合作的课程,并将团队合作作为项目实践的一部分。
通过团队合作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需要与多个学科进行交叉,因此学生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增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艺术、心理学、工程学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需要进入实际工作中,因此他们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际工作模拟的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我们相信我们的毕业生将能够适应工业设计领域的需求,成为优秀的工业设计师。
工业设计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caf8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a.png)
工业设计培养方案关键信息项:1、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3、实践教学环节4、考核方式5、毕业要求11 培养目标本工业设计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工业设计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等工作。
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11 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等。
112 具备创新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产品的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
113 熟练运用设计工具和技术,如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
114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合作完成设计项目。
115 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能够将设计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创造具有商业价值的设计作品。
12 课程设置121 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122 专业核心课程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形态设计交互设计基础用户研究方法123 专业选修课程家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玩具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设计管理13 实践教学环节131 课程设计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完成实际的设计项目,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132 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的设计流程和市场需求,积累实践经验。
133 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前需完成毕业设计,选择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
14 考核方式141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采用考试、作业、项目设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142 实践环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实践成果的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143 毕业设计考核毕业设计考核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共同进行,根据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可行性、完整性和学生的答辩表现进行评价。
15 毕业要求151 修满规定的学分,包括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bb6cf93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2.png)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英文名称1.专业代码:0802052.英文名称:Industrial Design二、专业介绍工业设计专业设置于2002年,已培养400余名毕业生。
现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
工业设计现有模型制作、产品拆装、3D打印,CAID等专业实验室,有校外实践基地12个。
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由机械工程和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作为支撑,突出复合型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实行年级交叉的形式开展设计实践。
通过设计创新、表达,技术应用等,使设计成果适应社会需求,形成了“通专结合、个性发展”的专业特色。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学校定位和地方发展建设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目标1】,具备国际视野【目标2】、人文情怀与艺术感悟【目标3】等基本素质,具有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目标4】与创新思维方式【目标5】,以及自主学习、沟通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目标6】,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公司、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交互设计、设计管理【目标7】等工作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四、毕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设计学与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接受设计实践与工程实践训练,注重机械工程学科背景下的创新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通过专业学习,达到下列毕业要求:1.具有强烈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坚定追求创新的态度,良好的工业设计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2.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了解国际产品设计、创新服务设计等业务知识与前沿动态,具有跨文化环境下进行设计理念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3.具有人文情怀与艺术感悟素养,能够对设计作品、工业产品、生活产品等,从审美、审艺、关怀、可持续的角度作出评价。
4.具有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与世界产品创新的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
5.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设计表达、设计历史及理论、人机交互、设计材料及加工、可持续设计等基础知识。
工业设计专业人培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人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d08cb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0.png)
工业设计专业人培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工业设计。
专业代码:[具体代码]二、培养目标。
咱们这个工业设计专业啊,就是要培养出一群超级厉害的小伙伴。
这些小伙伴呢,要既能脑洞大开,又能脚踏实地。
简单说呢,就是要把创意和实际制造结合起来。
目标就是让同学们毕业后能够在各种各样的企业里发光发热。
比如说,在制造企业里,设计出超酷的产品,从汽车到小家居用品都不在话下;或者在设计公司里,和一群创意达人一起搞出令人惊艳的设计方案。
他们得懂得市场的需求,就像知道顾客心里到底想要啥样的产品一样,然后用自己的设计把这个需求完美地呈现出来。
三、毕业要求。
# (一)知识要求。
1. 基础学科知识。
同学们得把那些基础的知识学扎实了,像数学啊,物理啊,没有这些知识,很多设计的原理都搞不懂。
比如说物理中的力学原理,要是不懂,设计椅子的时候可能就会出问题,一坐就塌了可不行。
2. 专业知识。
这就包括工业设计的各种理论,从设计史到设计方法学,从人机工程学到处在前沿的设计理念。
要知道设计史就像是咱们这个专业的故事书,从过去的设计中吸取经验和灵感;人机工程学呢,就是要让设计出来的产品符合人体的使用习惯,不能让用户用起来别扭得像在做高难度杂技。
# (二)能力要求。
1. 设计能力。
这是核心能力啦。
要能够从一个小小的想法开始,一步步把它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设计方案。
这个过程就像是魔法师变魔法一样,从草图到三维模型,从外观设计到内部结构设计,都得玩转。
而且要能适应不同的产品类型,大到飞机小到手机壳,都得能设计出独特的感觉。
2. 创新能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创新可不行。
同学们得像创意小喷泉一样,不断地冒出新点子。
不能总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走,要能开创出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比如说别人都设计方方正正的手机,你就能设计出一个弯曲的、更符合人手握持的手机,那就是创新。
3. 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工业设计可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搞定的事儿。
要能和团队里的小伙伴们愉快地合作,包括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等。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315b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5.png)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工程科学知识和技能。
2.专业课程:涵盖工业设计相关领域的知识,包括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原理、创意设计、设计心理学等。
3.创新课程:包括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方法与工具、创新策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1.实习:安排学生在知名企业或设计机构进行实习,让学生接触和参与真实的设计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2.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3.制作实验:提供工作室和实验室设备,让学生参与产品制作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工业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创新设计竞赛,并设立奖学金给予优胜者。
四、国际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包括海外交换学习和参加国际性设计活动。
开设英语专业课程和外语培训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语言能力。
五、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分配一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职业发展指导。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实习推荐,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六、实践能力考核:除了学术考试,学校可以设置实践能力考核,包括项目设计、制作实验等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七、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毕业设计项目,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上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建议。
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新竞赛、国际交流、导师制度、实践能力考核和毕业设计,可以全面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工业设计工程 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工程 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404c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3.png)
工业设计工程培养方案工业设计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工程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它旨在培养具备较高工程素养和创新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下面就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设计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较强的工程技术素养和创新设计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产品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研究。
2、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在跨学科领域中进行协同创新。
3、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对市场及用户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
4、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产品设计、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设计规范、设计流程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设计思维和方法。
2、产品结构设计学习产品结构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包括产品结构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优化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产品结构设计的丰富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3、工程图学与CAD学习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和规范,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工程图设计和CAD制图。
4、人机工程学学习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人体工程学、人机界面设计、使用性测试等内容,使学生能够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和使用习惯的产品和工程系统。
5、可持续发展设计学习产品设计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资源循环利用、绿色设计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6、设计案例分析学习工业设计领域的典型案例和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对不同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7、传统文化与设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应用能力,促进设计的文化多样性和传承发展。
工业设计工程 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工程 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68b3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3.png)
工业设计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1)设计基础:包括设计原理、设计史、设计伦理、设计心理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设计思维的基础。
(2)工艺学基础:包括材料工程、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艺一体化等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产品制造的技术基础。
(3)美学基础:包括色彩学、造型学、艺术设计理论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美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专业核心课程(1)产品设计理论:包括创意思维、人机工程学、系统工程、概念设计等,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掌握和创新能力。
(2)CAD/CAM: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现代设计工具的应用能力。
(3)工业设计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市场需求和产品成功案例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3. 专业选修课程(1)人机交互设计:包括用户体验、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产品与用户的关系理解和设计能力。
(2)品牌设计:包括品牌战略、品牌形象设计、品牌管理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品牌文化和价值的把握能力。
(3)可持续发展设计:包括环境设计、社会责任设计、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产品生命周期和社会影响的认识能力。
二、实践教学1.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不同形式的实习实训活动,包括参观企业、实习生产线、参与设计竞赛等,加强对实际生产制造过程的理解和体验。
2. 项目设计学生需要参与不同类型的项目设计,包括个人作业、团队作业、实际产品设计等,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创新实验学校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 师资力量学校将招聘有丰富设计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教学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设计教育研究,推动工业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3. 学术交流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展览和讲座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f4644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8.png)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融合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进行工业产品、人机界面、用户体验以及服务的跨领域创新性设计能力,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等领军素养,能够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从事设计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系统规划以及产品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引领性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围绕培养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毕业生将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养:、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设计科学基础知识,能够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用于系统规划和解决复杂人机关系问题;了解设计学专业及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和趋势,能够对本专业的理论和前沿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开发。
、分析能力:能够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设计开发能力:能够针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开发中体现创新意识。
、研究能力:能够基于设计学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能够合理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完成相应的设计项目。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多学科相关知识对工程与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在提出创新设计方案时能充分考虑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的设计实践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设计思想对人、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理念。
、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知行合一”的道德观,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伦理、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个人和团队:胜任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为团队发展起到中坚或引领作用。
工业设计培养计划
![工业设计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f4dd5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8.png)
工业设计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工业设计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工业设计人才,他们将能够独立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业制造以及相关产业链的管理与运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提供支持。
二、培养内容1. 专业基础课程(1)平面设计基础:培养学生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以及运用平面设计语言进行视觉传达的能力。
(2)造型设计基础:通过对形体感知和造型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三维思维和造型表达的能力。
(3)材料与工艺学: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以及不同工艺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4)人机工程学:了解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人性化的产品形态和交互界面。
2. 专业课程(1)工业设计原理与方法:学习工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产品概念设计等。
(2)产品结构设计:研究产品的结构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能力。
(3)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4)数字化设计:学习主流的CAD/CAM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和技术,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5)产品制造与工艺:了解产品制造的基本流程和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为产品设计提供实际可行的方案。
3. 实践环节(1)课程设计:通过小型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工业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提高实际操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3)毕业设计: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一个完整的工业设计项目,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成果。
三、培养特点1. 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本培养计划将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际情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育人:本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项目。
3.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国际设计比赛、交流项目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f57af9b14e852458fb5751.png)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生,隶属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
紧密围绕首都创新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学校优势,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社会地区经济发展与未来就业联系起来,办学传统优良。
专业以机电、信息、人文、艺术多学科交叉为特点,注重以人为本,重基础宽口径,培养创新型设计创意人才。
专业培养前两年为设计基础教育,后两年为专业模块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通过专业选修课模块,选择产品设计、信息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之一专业模块进行深入学习。
专业选修课面向的专业领域涉及到产品系统设计、信息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交互设计、展示设计等方面。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工业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加强在创新创意方面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如分析设计问题、提出多种设计构想和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可到IT企业、现代制造企业、传媒业、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策划和宣传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依据学校“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结合北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能力和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创意表达能力,能够从事产品设计、信息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展示设计之一的创新型、应用型、合作型设计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具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机械工程技术素质,有宽阔的视野和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对设计领域常用的软件掌握比较熟练;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机械工程基础、设计学等基础知识应用于解决工业设计领域的复杂设计问题。
2.综合应用上述各类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以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能够提出与分析复杂设计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1b18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5.png)
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工业设计知识和流程,善于综合性和创造性地解决产品设计实践的相关问题,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设计技能扎实,并善于思考和自我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设计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设计公司,生产企业,各类研究咨询机构从事产品的设计、咨询和相关研究工作。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工作的主要流程, 能够系统地协调用户需求、设计、制造、市场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具有较高的审美及造型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掌握基本的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培养特色:学生在用户需求、设计、制造和市场等要素间具有较高的综合和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四年的学习与训练,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态度1.知识:(1)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商业知识;(2)掌握工业设计的相关学科理论: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流程,设计管理,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与市场等;(3)掌握工业设计相关工程理论: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力学和产品材料基础知识,加工工艺及表面处理流程等2.能力:(1)具有深刻理解人、物关系,平衡用户需求、设计、制造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能力;(2)具有创造力和对美的感悟能力;(3)掌握产品设计的理念和设计评价方法,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创新思维方法,系统设计方法;(4)熟练掌握产品设计表达技能,包括手绘表达,模型表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5)具有一定的用户体验研究,市场趋势研究能力;3.素质:具有积极的进取心以及团队合作的态度。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 4 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299四、主干学科产品造型设计五、主要课程产品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产品模型;设计工程基础;产品设计 1;产品设计 2;产品设计 3;用户研究;人机交互设计;产品材质与色彩计划等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300七、教学进程计划表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工业设计工程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工程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bf24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6.png)
工业设计工程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工业设计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在学习知识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机械设计、材料力学、产品设计、电路原理等基础课程。
在实践能力方面,需要学生学习CAD、CAM、工程制图、产品结构设计等实用课程。
在综合应用方面,需要学生学习人机工程学、产品实用性设计、工业设计制造等实践课程。
2. 实践教学工业设计工程师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培养方案中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中,包括产品结构设计实践、工程制图实践、工程材料实验、电子电路设计实践等。
这些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能力。
3. 实习实践除了校内实践教学外,工业设计工程师培养方案还应包括校外实习实践环节。
学生应该在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长期实习,亲身感受企业的运作模式,了解实际生产制造的流程和技术。
通过实习实践,学生可以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4.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在毕业设计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工程设计项目。
毕业设计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可以全面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教师指导教师是工业设计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关键。
教师需要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实践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注重实际操作,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多元化培养工业设计工程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多元化培养。
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置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如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商业管理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吸收外部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7. 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工业设计工程师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注重引进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资深人士,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行业案例和实践指导。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3fe3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b.png)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学科,它旨在培养具备在工业界从事产品设计、创新研发和产业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以下是一份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系统的美学和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进行创新设计和艺术创作的能力;2.培养具备科学思维和技术能力,能够理解和应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设计和产品开发的能力;3.培养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进行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4.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能够适应国内外工业设计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二、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设计原理、造型设计、人体工程学、美学、艺术史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和设计基础理论知识。
这些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手绘、工业设计CAD和设计方法论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
此外,还应设置一些专业实践和实习环节,使学生能够通过真实案例的实践经验提升设计能力。
3.选修课程:设置一些选修课程,如消费者心理学、创新研发、智能产品设计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和专业领域,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4.实践环节:包括设计比赛、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等。
通过参加设计比赛,学生能够与其他同学竞争,在设计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实际情况,培养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毕业设计: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年度完成一份独立的毕业设计,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完成,展现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理论课程要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教师要起到指导和辅导学生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实验室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工业设计本科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49c12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2.png)
工业设计本科培养方案引言工业设计是一门涉及产品、用户、市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培养出既具备良好设计能力又懂得市场需求的工业设计人才,对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档旨在介绍一种适合工业设计本科培养的方案。
培养目标本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 良好的设计基础学生应该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物理学、材料学、人类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掌握设计思维和创新设计方法。
2. 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产品设计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实践性课程,包括:素描、手工模型、电子模型、运动设计、平面设计等。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中,学生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将理论知识转化成技能。
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3. 国际化视野工业设计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因此,学生应该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
我们应该开设国际化课程,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工程制图、软件操作和沟通设计思路。
提高学生的海外交流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开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并具备了解和应对国际市场的能力。
4. 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在设计领域尤其重要。
工业设计本科应该培养学生跨界整合思维及创新、初步包装设计方案、初步产品营销策划等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初步的产品尝试和实践,推进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工程制图•CAD 2D与3D•人体工程学•色彩构成•认知美学•工业设计史2. 专业核心课程•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造型表现与展示•造型设计工程实践•产品设计流程与管理•产品设计与营销3. 选修课程•摄影与影像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工业生产基础•人机交互技术•人体工程学与心理学•产品设计文化4. 实践性课程•产品模型制作•形态设计研究与实践•思维创新与设计实践•产品交互式设计项目实践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项目实践应成为本科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a332f23482fb4daa58d4b6c.png)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系统掌握艺术设计理论,并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具有扎实的艺术造型基础,熟悉本专业的生产工艺及材料应用,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成为能够从事艺术设计的、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广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产品与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上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基础、设计基础、设计理论、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及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工业设计史、视觉传达设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2.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基础、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表现技法、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史、计算机2D设计、计算机3D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与开发、设计心理学、视觉传达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
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四年制本科学生的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本专业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要求:达到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要求。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课程共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通识教育平台32学分,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27学分, 专业教育平台35学分, 专业方向模块17学分,共计111学分,占总学分的67.7%。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080205)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080205)](https://img.taocdn.com/s3/m/b85373d0aef8941ea76e057b.png)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080205)(Industrial Design)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集艺术创意、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于一体,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学习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应用工业设计知识处理产品形态与功能、结构、材料、色彩的关系,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以及产品与市场的关系,产品创意设计与表达、设计程序、原理与方法及产品市场开发等知识,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企业、设计院校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教育及科研等工作。
本科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如下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业设计基础知识,对复杂的工业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2)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及工业设计专业知识,设计、开发多种类型的产品系统;(3)具备健康的身心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4)拥有团队精神,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工程项目实施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作用;(5)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行业需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毕业要求经过4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工程领域所需的基础数学、自然科学、设计工程基础和工业设计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工业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工业设计专业必需的数学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表述工业设计问题;1-2掌握工业设计专业的工程基础知识,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模型用于分析复杂工业设计问题;1-3掌握工业设计专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工业设计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融合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进行工业产品、人机界面、用户体验以及服务的跨领域创新性设计能力,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等领军素养,能够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从事设计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系统规划以及产品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引领性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围绕培养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毕业生将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1、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设计科学基础知识,能够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用于系统规划和解决复杂人机关系问题;了解设计学专业及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和趋势,能够对本专业的理论和前沿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开发。
2、分析能力:能够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3、设计/开发能力:能够针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开发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设计学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能够合理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完成相应的设计项目。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多学科相关知识对工程与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在提出创新设计方案时能充分考虑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的设计实践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设计思想对人、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理念。
8、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知行合一”的道德观,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伦理、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胜任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为团队发展起到中坚或引领作用。
10、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设计管理理论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熟练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积极进取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工业设计。
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艺术学、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哲学、心理学。
四、学制、学位授予与毕业条件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最低完成课内156学分,及课外实践8学分,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五、专业分流方案
1、分流时间:第一学年小学期内完成分流。
2、分流方案:统一执行机械工程学院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分流方案。
(1)学生填报专业分流意向。
主要在机械类四个专业中进行分流,同时也可跨专业大类分流;
(2)对于志愿分流到本专业且满足接受基本条件的学生(包括来自其他专业大类的申报学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未被录取者在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
(3)志愿跨专业大类分流,但未被所报专业录取的学生,重新在机械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分流。
六、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机械工程概论、机械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及制造工艺、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Web编程技术、Java程序设计。
七、主要实践环节
军事训练;
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综合实验;
基本技能训练:包括金工实习和工程综合训练;
工业设计实践:包括寒暑假企业实习、项目设计、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
专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社会实践。
八、选课说明与要求
1、课程设置表中各模块选修课要求
(1)通识教育类核心课程限选6学分,其中至少2学分为经济管理类课程;通识教育类选修课程任选6学分,共计12学分。
(2)英语分级A,B级学生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C级学生必修8学分;公共英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自主学习三部分,学生需全部选择并完成相关教学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选修英语辩论课程,应先修公共演讲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最低必选11.5学分,任选4学分,共15.5学分。
任选部分可在机械大类四个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中任选。
2、集中实践的说明与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每学年的寒暑假在企业实习总计8周以上。
大学4年总计企业教育时间在1学年(40周)以上。
(1)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2学分,主要是指工程坊开设的金工实习和综合工程训练等,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掌握基本实践技能。
由工程坊负责安排具体内容并进行考核。
实习项目由学生根据设计实践情况自行选择,在第4学期结束前完成。
(2)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3学分,安排在小学期3进行。
实习目的是学习产品(包括信息产品)设计过程,能够按照企业要求承担相关设计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对企业管理和行业状况进行社会学调查。
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企业实习鉴定,由系负责组织考核。
(3)工业设计实践
工业设计实践10个学分,在第7学期之前完成,包括寒暑假实习(4学分)和参加
项目/竞赛/创新创业训练(6学分)。
寒暑假实习要求:第4至6学期和小学期2的寒暑假完成。
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②每年寒假实习时间不少于3周,暑假实习时间不少于5周;③主动参与各种技术工作和设计工作;④写实习日记:记录每天实习内容、学习收获和所发现的问题;⑤实习结束后,必须由该实习单位出具书面实习鉴定,由鉴定人签名并加盖公章;⑥开学后答辩,由系按实习要求进行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学分。
参加项目/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要求:每学期学生除完成规定课程,以及课程内设计项目外,必须在课外时间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参加设计比赛、创新创业训练等,在第3至7学期完成。
完成1项真实设计项目设为设计实践1学分,参加设计比赛获奖设为设计实践1学分,参与创业项目1项(例如申请大学生创新基金并完成项目等)设为1学分,共计6学分。
由系根据设计项目难易程度以及完成设计的完整性进行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学分。
(4)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10学分,毕业设计时间从每年11月开始至第二年6月。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承担一个产品完整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包括:产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可用性测试等选题。
毕业实习要求全部在企业完成,学生在第7学期中寻找实习单位以及实习任务,并选择指导教师(包括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各1名)。
第8学期第一周必须到达实习单位,实习时间至少3个月。
实习期间,每周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一次。
学生于第8学期5月下旬返校,撰写论文,参加院、系组织的毕业设计答辩。
(5)课程实践
专业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
包括学生自己选择设计课题,企业认知参观,行业、企业调查,完成设计项目等企业实践环节;企业兼职教师引入先进设计案例,指
导设计过程等。
学生通过完成设计项目进行专业实践训练。
3、必要的先修课条件
各门课程的先修课要求见下表:
4、建议选课清单
通识教育类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详见全校性选修课程清单)
5、学生处统一提出课外8学分要求以及实施办法
九、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