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所以,部分初中历史老师根据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展开了相关的探索和讨论,制定很多教学策略,形成了多种教学方式,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况,对其有关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在历史课上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老师要依照学生的详细状况制定教学策略,进而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在历史学科内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但是历史教育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1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由于现阶段初中历史课程在所考试范围内分数占比少,造成一些老师不够重视该课程,长久以来,老师的观点会逐渐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造成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一般都仅要求知道个大概,不需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考试过程及格就行的现状。
另外,授课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将讲授范围局限于教材知识内,教学方式过于呆板且单一,课堂氛围过于沉闷乏味,造成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逐渐降低。
为了改变这一现况,初中历史老师就要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改变,并且运用各种方法,提高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该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式:①构建一个以个人发展及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②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在一起进行授课,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还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主观能动性。
以上两个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依照该学科的内容和每个学生独有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贯穿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绩中。
2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2.1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实践的现况现阶段部分历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只是一味让学生能够快速解答提出的问题,往往会将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所出问题的含义而忽略掉,关于题目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思考。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程扬贵州省荔波高级中学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日益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具体到历史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历史思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扑面而来,让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接不暇。
而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方式。
它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个性发展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教学要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改变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移。
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去培养。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系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我们每个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和思考的问题。
下面结合笔者一线的教学实际,谈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明确目标,融入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它的内涵,并且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课标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课时,针对丝绸之路这一环节,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事实,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引导学生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并且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沿途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探究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联想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样以活动形式设计的教学目标,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学生学习的目标就很容易达成。
在历史课堂中如何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在历史课堂中如何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能力,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能力、历史方法能力、历史情
感能力和历史价值观能力。
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
方面来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1.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历
史思维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等方式,引导
学生主动思考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
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 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我们
应该提供丰富而系统的历史知识。
通过讲解、讲授相关的历史知识,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
素养水平。
3. 教授历史方法和技巧: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
些历史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
例如,
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历史文献、如何运用历史地图和时间表等工具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方法能力。
4. 关注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在历史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和素质。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具有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的意义,只有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索空间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才能激发自身对知识本质探究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2.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不是只针对成绩优等的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的,而是要符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要求的。
因此,教师的提问不能遗漏和忽略任何一个学生。
考虑到学生数学程度有所差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要明确哪些问题要由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来回答,哪些可以让数学程度中等的学生回答,哪些可以让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从而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思考中去,让学生通过努力收获知识,从而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要适时进行有效评价。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不要只是简单地说“对”“错”“坐下”这样的语言,并且迅速地将主角光环套在自己身上,这样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
教师应该对回答的正确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可以赞扬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学生的见解不同,就可以表扬学生“见解独到”;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逻辑清晰,教师就可以夸张学生的逻辑和思维。
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可以说“虽然不正确,但对某个地方的分析很好”,或是“下次只要再全面地思考一下就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等,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大错特错,而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从而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热情。
总之,课堂有效提问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情不断反思总结,巧设问题,诱发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让课堂提问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
参考文献[1]吴珠娟.让一池春水泛起无数涟漪———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及处理策略[J].亚太教育,2015(35):140.[2]王卫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53.作者简介:陈绳山(1990.10-),男,福建同安,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二级教师。
在高中历史课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
在高中历史课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引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中历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协作与交流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等。
本文档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核心素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法一:案例教学法1. 选择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案例,能够涵盖多个历史时期和主题。
2. 准备案例材料:搜集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鼓励提出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情境模拟:让学生站在不同历史角色的立场,模拟历史场景,增强同理心和历史观念。
5. 反思总结:通过案例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
方法二:项目式学习1. 确定项目主题: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主题,如“重现历史”、“历史人物评价”等。
2.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鼓励跨学科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3. 研究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找、实地考察等研究活动,提高信息素养。
4.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通过PPT、视频、报告等多种形式,展示项目研究成果。
5.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方法三:角色扮演1. 分配角色:根据历史事件或人物,分配学生扮演相应角色。
2. 准备剧本:指导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和研究资料,编写角色扮演的剧本。
3. 表演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之后进行讨论,分析历史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从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阐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5. 互评反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方法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1. 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信息检索和评估能力。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和全球意识。
下面是一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1. 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提供多样化的历史资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和博物馆等资源,向学生介绍丰富的历史资料。
2.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应该被鼓励主动参与历史研究和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解答和理解历史事件。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3. 跨学科整合历史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跨学科整合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将历史与文学、地理、艺术等学科内容相结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历史研究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估历史资源的可靠性、比较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并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观点。
5. 增强全球意识历史是全球性的,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育来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性问题,如人权、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
总结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跨学科整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增强全球意识等策略,可以在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培养全面发展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本人以《新文化运动》为例,从“结合运动背景,培养唯物史观”、“充分挖掘资源,重视史料实证”、“展开历史分析,注重历史解释”、“用心品读人物,体悟家国情怀”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新文化运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也有人这样通俗的解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当学生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养,即历史学科能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不断优化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下面本人以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结合运动背景,培养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就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包括两部分,一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二是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关于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分析,课本讲到:“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阵营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但是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日益壮大起来,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以上主要是在政治、阶级和思想方面对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的分析。
但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经济决定政治与思想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来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我在上课时还补充当时经济上的相关背景:“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例,它是由南洋富商于1892年投资创办。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核心素养将学生视为生命个体,关注学生个体成长所必需的素养能力,将学生成长的“历时性”状态与教育教学的“共时性”状态结合在一起,体现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时下各学科提出了“核心素养”,但是具体到各学科又不能泛泛而论。
历史与社会是综合性人文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即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但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重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
也就是需要结合实际学情,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维历史与社会其实就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立足于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发展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为此,新课标明确提出“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抓住相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凸显综合的意义,以鼓励和指导学生以综合性知识内容为媒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通过多次公开课的实践验证与教师研讨,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二、以综合思维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割裂地学习,肯定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学习和体验学会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社会问题,最终达到提升综合能力和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
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摘要:在教学实际中和考试评价时,侧重于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大历史核心素养有着密不可分互为依托的的关系,不能机械地割裂。
教育部新课标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高中历史教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措施提高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建立起与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新思路与新内容,以此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际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创新教学;解决措施传统历史教学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
而在2017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指出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由传统注重历史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转向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上来。
高中教师应主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联系实际教学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充分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1.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1教师思维方法陈旧教师没有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历史教学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转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由于教学思维方法陈旧,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过去教法和学法教授学生,从而影响高中历史教学和学生未来的发展。
1.2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发挥个人水平和能力,使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合理运用历史地图和表格教授历史核心素养,学会在纵向和横向比较中,融汇贯通五种历史历史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2.1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学习是外部环境和认知主体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环境对有效形成意义建构有非常大的作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传授基本史学知识时代已经过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被重视起来。
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却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要关注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落实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运用点线结合,培养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指的是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
我们知道,时空是构建历史的前提,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理条件。
历史学科的知识也是在历史时空基础上构建而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我认为最简易且实效的方法是运用点线结合,将历史事物从零星的点串成有条理的线,再通过绘制时间轴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搭建历史时空框架。
通过设计绘制时间轴,不但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同一时期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理解事件的始末。
比如,在复习国内外的改革专题时,学生经常无法理解国际因素对中国戊戌变法的影响,若将日本的明治维新时间与戊戌变法放在一个时间轴上,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心开意解。
再比如,在学习“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来建立时空观念,使学生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更好的把握。
另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图示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地图使学生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可以画示意图来展现辽宋西夏的并立。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01周刊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国家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发生了改变,教师应跟随国家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本位向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去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要结合初中生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及个性特点,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开展多元化教学策略。
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及历史核心素养提升,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实现良好历史教学实效。
本文结合历史核心素养概述,具体阐述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策略探究;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我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所以历史学科不但是学生必修的重要学科之一,更是学生了解国内外历史进程的主要途径。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忽视历史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改革创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教学实效。
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为了推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效果,让当前的教学不再仅仅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应培养以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
一、历史核心素养概述本文的历史核心素养,即是指一个初中生应该具有重要品质,是学生道德品质、知识能力以及历史的情感交融,具融合特性,更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是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以及史料,政史,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来展开分析。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关键出发点,学生的知识获取作为教学基础,两者相辅相成,逐渐的渗透在每一课节教学活动中。
学生在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满足新时期素质人才需求,实现良好历史教学实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技能、历史知识、历史情感和历史态度的能力和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全面发展学生历史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中,成为广大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思维、历史技能、历史知识、历史情感和历史态度等方面,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一、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解释、评价和探讨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问题,激发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探讨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和过失,评价历史文化的传统和发展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的习惯,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二、历史技能历史技能是指学生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运用历史工具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技能。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献、史料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历史地图、时间轴和图表的制作,开展历史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技能水平,促进他们的历史素养全面发展。
三、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指学生对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掌握的知识和理解。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历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历史人物的事迹。
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与历史思维的结合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历史事实的深层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帮助他们建立批判性的历史知识体系。
四、历史情感历史情感是指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文化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情感共鸣,使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感悟。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的关键能力和个人修养品质,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那么,初中阶段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呢?如何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达到此目的呢?下面就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载体进行具体的归纳和阐述。
一、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基本方法的历史素养1.通过识别运用历史图表来学习历史内容。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形势图、图画、图片、示意图、图表引导学生正确地识读、分析和运用来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信息或者得出历史结论,也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
例如:通过引领学生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就可以形象感知大运河的基本概况,即: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南北贯通、交通大动脉等信息。
这对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至关重要。
2.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信息来学习历史。
历史教材的信息是零散呈现的,只是基本史实的叙述而已。
这就需要指导学生经常进行归类和整理来解决历史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唐朝历史后,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就要将有关唐太宗的相关历史信息如:玄武门之变、吸取隋亡教训、用人纳谏、贞观新政、玄奘西行、文成公主入藏、贞观之治等这些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到一起,加以归类、分析,从中提升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3.通过运用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来学习历史。
例如,《隋朝统一与灭亡》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思考题:大运河对生态环境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网搜“蓝藻事件”、“南水北调工程中大运河发挥的作用”等资料引进课堂,再结合教材中“大运河苏州段”图片,课文中对于大运河概况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大运河治理的好坏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思维的能力素养1.培养学生学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他会自觉主动地去涉猎历史信息,包括课本的或者课外的。
浓厚的兴趣会产生神奇的力量,甚至会影响到这个人一生的爱好或者特长的形成。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在线阅读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在线阅读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的文章,供您在线阅读: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二、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融入教学目标中。
例如,通过时空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背景;通过史料实证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史料辨析和运用能力;通过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通过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涵盖教材、文献、图片、实物等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背景。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4. 完善教学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方面。
评价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1. 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时空观念方面,应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在史料实证方面,应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辨析和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在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方面,应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在历史价值观方面,应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历史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于理解世界、认识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小学历史课程设置中,可以通过开设历史课程来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历史学科知识、历史学科思维和历史学科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够了解历史知识,又能够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方法能力。
还可以多使用故事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学科情感态度和历史学科价值观。
还可以通过开展历史实验、历史实习、历史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全面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全面展现自己的能力。
可以采用书面测试、口头答辩、作业评定、课堂表现评价、课外调查研究报告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实践能力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课堂教学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性认识
素养杂谈课堂教学落实历史学科祕素_实践性认识〇龚方华核心素养时代已悄然而至,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其培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笔者以人民版“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 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
它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 教学内容,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关于“中 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节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作为教师,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 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等史实,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
二、 历史课堂教学立意—主题每一节历史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立意。
中 国近代史有三条主线,即西方列强侵华史、中华民 族抗争史和探索史。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作为第二单元第二课,前一课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节内容的主题为中华民族抗争史,根据这条主线,教师指导学生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史实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两大类,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学情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经验(即学习起点)、学习风格、态度和认知特点,并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情境和支架。
教学设计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要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以此作为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媒体,描述教学过程。
笔者在上这节课前,先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基本熟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的史实,所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学 生分成六个小组,布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
高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
高 中课堂教 学 中如何 培养学生 的历史核 心素养
李金城 (四川省绵 阳师范学院 ,四川 绵 阳 621000)
[摘 要 ]俗话说“以史为鉴”,就是说 历 史像一面镜子 ,而通过历 史这 面镜子能够 更清晰地认识 自己。从 更深层次上 来
讲 ,历 史这面镜子不像普通的镜子 那样 能够直接 反映 出本人的面貌 ,而是 历史这面镜子里有各种 行为规则 可
学 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些 策略。
帮培 养学 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比如高 中历史教师在 讲到 高二历史 课 中第 一课 的“百家争
学 习不仅局限于知识 ,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养成。而高中课 鸣”时 ,可以让高 中生都来说说 都有 哪些 “家”,当有学生说 到儒
(一 )帮助高 中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和品质等 。然后学生通过剖析一些有 名的历史人物 ,就可以深刻
在 高中历史教学 中,教师讲解那些相 关的历史核 心素养 ,可 地了解到他们身上 的历史核 心素养 ,从 而帮助高 中生进行 学习 ,
以使 高中生更好地 了解历史 人物 。而 当高 中生 感受到历史人 物 并培养他们 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 。
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时 ,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当时的历史环境 ,
(三 )创办一些 活动培养学生 的历史核心素养
从 而更好地掌握相关 的历史知识 。
针对 高中生活泼 好动 的特 点 ,为 了能够让 他们更 好地 养成
(二 )引导高中生形成 良好 的综合素质
良好 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可以举办一些相 关的
除 了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讲 述 外 ,教 师 还 可 以适 当 播 放 一 些 周 总理传 递给大家的温暖 ,学习周总理 的相关历史核心 素养 ,从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分析、理解和思考能力。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课堂老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1. 强调历史思维
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强调历史思维,比如分析、理解和评估历史
事件、人物和文化等。
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
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培养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独立思考
老师需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
回答这些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出批判性和
创新性思维。
3. 使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教授历史,比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
历史遗迹、阅读历史小说等。
这些不同的研究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
地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4. 实践体验
历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有很多具体的实践体验。
老师可以
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进行实践,或者进行历史现场体
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并且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5.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知识的传递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课堂
演讲、写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老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出独立
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摘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加快教学进度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全面掌握历史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争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
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引言:初中历史作为培养学生历史观和文化观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历史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能够形成较强的时空观念、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还能从历史信息中发现潜在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
[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利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
此外,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学生有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历史教师会采用多样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
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时下各学科提出了“核心素养”,但是具体到各学科又不能泛泛而论。
历史与社会是综合性人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即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但要体现人性,更要注重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
也就是需要结合实际学情,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维
历史与社会其实就是一门综合性人学科,立足于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发展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人素养。
为此,新课标明确提出“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抓住相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凸显综合的意义,以鼓励和指导学生以综合性知识内容为媒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通过多次公开课的实践验证与教师研讨,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二、以综合思维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割裂地学习,肯定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学习和体验学会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社会问题,最终达到提升综合能力和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
所以,我们以历史线索为主导,从“古今综合”“中外综合”“时空综合”三个角度指导学生贯通知识,进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
1.古今综合
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就是古,“社会”就是今,其实学习的就是古往今,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古今知识联系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学习历史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对照地图加深印象,还可以启发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学习当前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参照古今大历史变迁深刻认知。
比如学习“辽阔的疆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
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制作成动漫视频,以渐变的形式,将不同时期的历史疆域展现给学生。
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和历史更迭,还可以启发学生结合历史进行综合分析,更加深刻认识到领土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中外综合
中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所以在学习历史与社会时我们要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舞台上,才能更清晰地在人类明的历程中认知历史得失,进而为现实生活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
比如,学习“丝路明珠”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可结合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华等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是自古中外交流的纽带之一,让学生全面了解这种交往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的同时,认识到社会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
这就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考虑问题要全面,要注意从多个视角、用不同方式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思考效果。
3.时空综合
时空综合顾名思义就是联系时间和空间进行综合分析。
历史和社会发展是多样性的,但是又呈现一定规律。
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抽象、总结认识到历史规律,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时空进行综合分析历史线索。
比如,在学习“红军长征的路线”的习题时,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毛泽东的诗《长征》,然后要求学生对照中
国地形图找出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区,最后让学生谈谈读这首诗的体会。
运用中国地形图比区域图更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红军行军的艰难;将历史和地理知识作为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以“综合思维”能力历史培养为契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进行分析与理解。
总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更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