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以小事折射人物美德的写法,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2.品味文章平易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8)上节课,我们通过几件小事,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令人追思景仰。

本节课我们将从作者情感这一角度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作者在记叙的同时也写出了很多议论性语句,找一找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出示课件29)(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学生:示例: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教师:同学们,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出示课件30)(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教师追问:同学们,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出示课件31)(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逝世,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教师:同学们,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出示课件32)(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

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教师补充: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通过学习作者的写法,你有哪些写作心得?(出示课件33)(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注意观察写作对象,观察要细致而精确;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琐碎但是能够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小事来写文章,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理解以小事折射人物美德的写法,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2.品味文章平易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

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交流展示师引导:上节课课后同学们阅读了吕叔湘写的《怀念圣陶先生》,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读书笔记,多角度、全方位感受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预设:吕叔湘不仅写了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事业方面的巨大贡献,而且还重点叙述了他对友人的关怀鼓励,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充满人文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品质。

两位作者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人之师表。

◆活动二:析读文本,明确写法1.探究以小见大的写法师引导: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请举例并说说。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

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师点拨: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

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

2.体会文中叙议结合的写法。

师引导:作者先对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进行高度评价,然后叙述相应的事件呈现这种精神品质,这种叙议结合的写法我们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已经有所了解。

结合文中内容,具体谈谈这种写法在文中有什么好处。

(出示议论性语句,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全班发言,师引导归纳明确)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表格式,2课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表格式,2课时)

的读音和理解。
区胡同名;冗长:rǒng ch
áng ;(文章、讲话等)
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
义;著作等身:沾溉:浸
润浇灌;
高文典册:

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同学自愿举手,展 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 料。
预设:张中行,原 名张璇,学名张璿,河 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 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 区河北屯镇)人,著名 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 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学生交流探讨 预设引导:“写 话”。平易自然,鲜明 简洁,细致恳切,念, 顺口,听,悦耳,说像 话还不够,就是话。还 特别重视“简洁”。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 二次 间 备课
2.叶圣陶先生关于
同学共同总结:
2、叶圣陶先生写文 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 预设引导:在写作时
章的主要观点对我们 你有什么启发?
1.文章所写的都是关 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 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 的好处。
师总结:这是以小见 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 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 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 态度。
2.放慢阅读速度,细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 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 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 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 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找 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 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 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 看法。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具
课件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2课时 教学详案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2课时 教学详案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详案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写的文章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都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

上节课,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其在写文章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二、合作探究1.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含义丰富的句子。

(1)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交流:从叶圣陶先生送客的小细节中,足见他在日常交往中的宽厚待人。

(2)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交流:“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

“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2.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文章是如何表现的?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交流: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作者的评论从侧面突出强化了这一形象。

如:(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圣陶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方法:点拨法——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张中行的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学情诊断我们上节课通过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了解了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性,同时也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叶圣陶提倡“写话”,意思是作文要用语简洁,随便自然。

请大家想一想: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问题一:作者和叶圣陶先生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叶先生的逝世,作者的心里是无法言喻的悲哀。

请思考:作者在感情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问题二:本课原文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写什么呢,这有困难。

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

”请思考这篇纪念文章在人物刻画方面有什么特点?问题三:本文是否实践了叶先生提出的“写话”风格?学生讨论后,明确: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4.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

我们除了学习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对于他的写文章的主张也必须要学习。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叶老先生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究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1.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

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放慢阅读速度,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我的看法: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

因为文中说:“《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通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第2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第2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追思景仰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刻画人物“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3.理解叶圣陶在作文方面的主张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一、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与叶老亦师亦友的张中行先生的悲伤不言而喻。

但在写作时,他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读出潜藏在文字背后、深处的丰富感情。

1.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体会深切的怀念和追思。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2)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结尾“深重的苦心”的含义又是什么?学生交流后明确:“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指在除夕这个阖家团圆的好日子,却传来不幸的消息。

“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乐景反衬其哀情,倍增其哀。

“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表达了张中行对叶老的尊敬与爱戴。

“深重的苦心”的含义指深思熟虑、语重心长的良苦用心,这是对先生极高的评价。

只要动笔,只要写作,就会想起先生的写作主张,这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

2.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体会深情的赞美和仰慕。

(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2)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学生交流后明确:张中行先生敬仰叶圣陶先生的人格。

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不管是文字研讨还是日常交往,总是以他的真诚、热情、宽厚关怀人,帮助人。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三、教学难点
通过略读,理清文章思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教材名字叫“语文”,那大家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他可是和我们今天要说的叶圣陶先生有很大的关系呢。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时开办的新学堂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小学改设“国语”课。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开始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1949年解放后,叶圣陶先生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为“语文”。“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意思是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叶圣陶先生建议使用“语文”这个名称,意在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封建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这一建议被当时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接受,并一直沿用至今。叶圣陶先生亲自起草了语文教材的课程标准。还为新中国第一套语文教材题写了封面的“语文”二字。我们现在教材封面上的“语文”二字是郭沫若先生的。
2、品析“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一句中“偏偏”一词的表达效果?
“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转折的关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2、再读课文,为下一课时做好预习。
五、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二三事写作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叶圣陶二三事写作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叶圣陶二三事》写作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3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体会本文叙事的语言精妙。

学习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带着“我是怎样去写这篇文章”的思考去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我们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有了文章的结构提纲,也选择了要记叙的事件,那么,这些事,我们该如何处理详略?略写该如何写?详写又该如何写?二、感悟记叙事件的详略得当。

(1)自由读文章中记叙的八件事。

(2)思考:“我”该如何处理详略?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明确:给吕叔湘描标点,是听说的,应该略写;与“我”商酌修润文字,是“我”亲历的,前后过程“我”熟悉,。

这件事既能体现叶老“待人厚”,又呼应后文“律己严”,这件事应该详写;日常交往送客人,事件小,可略写;误以为“我”住旅店,为“我”悲伤,能充分表达叶老对“我”的牵挂、惦念之情,又是与“我”有关,应该详写;“律己严”的三件事都传达着叶老的主张、叶老的苦心,叶老的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内容,是对叶老最好的缅怀,要详写。

(3)小结:事件多,一定要有详有略,避免文章啰嗦冗杂;有详有略可以让行文有韵律美;自己熟悉的、能突显人物特点、突出主旨的要详写,反之略写,这样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三、学习或详或略写地记叙一件事。

(一)学习略写一件事。

(1)边读课文中日常交往中“送客人”的部分,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合上书,自己将这两件小事记叙下来,将自己写的与作者写的比对。

(说明:这是一段极简洁的素描,朴实的语言蕴含浓浓的敬意,但这不是学生所认可的“好词好句”,学生极少关注。

教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美的路径,让他们写一写,将自己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对照,在实践中发现作者语言隐藏的美)明确:“客人拦阻他”“无论怎样说”“一定”“才”“还”“不断的”这些都是学生忽视的,但很能表现叶老“待人厚”的词语,同时,蕴含着作者对叶老的敬重与心疼。

(3)将课文与原文比对,看看是否同意编者的删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二课时
• 第二课时
• 学习目标: • 1.品味语言,感受叶圣陶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
操和风范。 • 2.聚焦议论,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追思景仰之
情。
咬文嚼字,品先生风范
• 一字传神的动词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
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叶老的“描标点”精神
• 严谨认真、力求完美、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尊重关爱后辈、 待人宽厚谦和的为人品格。
君子之风
小事情见大品格
• 不可小觑的叠音词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 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 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 做到了。
叶先生离开了,作者认为自己可以 做什么?凡是拿笔的人应该做什么?
为什么要常常想这些?有什 么言外之意?
认可先生的主张 理解先生的苦心 愿意追随先生 践行先生的主张 向先生的业绩成就靠拢也希望 拿笔的人追随先生
•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 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 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 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 张的深重的苦心。
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 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 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悲哀心痛 深切怀念
•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 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 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 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 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

精讲释疑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 张?这种风格是怎样的?(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特别重视“简洁”。平易自 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 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深层探究,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
1、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 语句,请找出来并品析。
示例(3)“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 心。”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文风简洁的要求 ,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 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小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 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 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 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叶 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对先生的悼 念之情。
示例(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 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句话 是对叶老过人品行的高度赞扬。在作者眼中,叶圣陶先生 是待人厚的,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这一 品质。这都体现了他的待人厚。
示例(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他还有严 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在文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了上文叶老为人宽厚 的一面,引出下文叶老严于律己的另一方面,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 自然。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 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 特点。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律己严的品 德。

14-2[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

14-2[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若干小事,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2.结合叙事与议论,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情。

3.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对上节课的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课文主要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分别用哪些事例来说明?【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展开作铺垫。

二、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作者在第1段末尾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速读第1段,结合本段的内容,先自主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作者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进行分析。

2.第6段中,作者在阐述叶圣陶先生的写作应“简明如话”的主张时,还提到了“宣扬朦胧”和“顺势朦胧”这两种人。

如何理解这两种人?作者写这两种人有何作用?学生速读第6段,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这两种人的特点,分析这两个“朦胧”与叶圣陶先生的“简明如话”有什么区别。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作者对这两种人的态度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有深意的语句。

三、写法探究【活动内容】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仿照课件中给出的示例,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请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对其补充和完善。

学生可说的地方有很多,而且大多内容前面也讲解过,此处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让学生意识到“以小见大”的写法特点,为下面探究这种写法的作用作铺垫。

2.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和叙议结合的写法刻画叶圣陶先生的形象,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用小事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思考“以小见大”,结合上一个问题中记叙的事情和对应的评价性语句思考“叙议结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发表时间:2018-01-16T16:31:38.42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作者:谭海超[导读]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

设计者:八五七农场学校谭海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导语设计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一、速读课文,梳理思路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体会品性(一)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1、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2、待人厚律己严(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事例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哪些事例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明确: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三)作为一名优秀的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在语言方面有什么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谁能用书上的原话来回答?明确:“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教案(2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教案(2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教案教材解读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系首次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作者和他记叙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叙,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而有趣的是,作者的行文风格,也正如他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语文主张——“写话”,明白如话,简洁而厚重。

因此,在讲述时,本文的教学重心正应放在此处,引导学生理解此种返璞归真之美。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法——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

学法:讨论法——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1.认真分析学情,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本课内容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张中行的文学作品。

3.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设计: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从萧红的视角我们感受到了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以及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你们呢?你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别人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再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了解一下他跟中的叶圣陶。

(板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设计意图】联系所学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始审视自我,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并尝试运用。

2.深刻体会叶圣陶先生品格业绩。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理解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

同学们,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语文教育家”,他提出写文章“写话的主张”,请同学们,摘抄、整合有关内容,介绍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

学生勾画,师生交流。

预设: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简明如话。

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在文风方面,特别重视“简洁”。

在细节上努力求完美,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都要同样认真。

二、学以致用,修改文章。

1.叶圣陶先生“写话之内有一项要求”——文风简洁。

同学们看下面的语段,它简洁吗?你会怎样修改?学生尝试修改。

吃完晚饭之后,我们全家老少都坐在我们家的电视机前看电视里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正看得起劲的时候,妈妈突然大声地叫我们去放鞭炮。

预设:晚饭后,我们全家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会,正看得起劲,妈妈大声地叫我们去放鞭炮。

2.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作文,师生交流。

三、拓展延伸,体会品格。

叶圣陶先生是卓越的语文教育家,我们来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感受先生的功绩和品格。

1.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做教师最主要是不说假话。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3. 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

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4. 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5. 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

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6.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课型 课题
教 学 目 标
备课 成员
七年级语文组全体 新授课
备课 时间
上课 时间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如何真实的描写情感,如何运用简洁的语
言刻画人物。
2. 体会本文运用的几个相关叙事方式。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探究完成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本 文的行文方式。 2. 了解写人散文最主要的写作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为人处世的方法,从几件小事琢磨出 大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叙事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教学手段
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法与学 法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做一件事要放下自己 毛躁的心态是很难的,因为我们没有兴趣花时间在这些所谓
2
K12最新资料
例子。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 “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四.总结
本文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对己以及对人,对于我们来说他是一个 令人钦佩的教育学家,很多时候我们就要像他一样,谦虚宽厚的待人,严格不 浮夸的律己,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不能任何事情都懒得做,不想做,这样 只会一事无成,亲力亲为也许我们才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火。
修改意见
K12最新资料
无聊上面,然而在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处世方面,我看到了许许多多领我们自愧 不如的闪光点,自律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我们也可以向 着叶先生的方向前进。为自己喝彩。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品味语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里运用动作描写,通过送客的一系列动作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宽厚。
5.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坚决”这个修饰词可见叶先生在“写作”上的要求是严格的,不可妥协的。
三、品读评价,体会感情
找出文章中评价性的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现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对照所叙之事,谈谈你的看法。
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②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
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上两句要读出对叶圣陶先生深情的赞美之情)
①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1.评价性语句在结构上起作用的:
1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在文段中起总领作用)
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在文段中起总领作用)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2.评价性语句在表达作者情感上起作用的: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与前面的 “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描”字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文章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优质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优质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优质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优质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优质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1(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回顾下上节课的内容,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方面主张什么?(“简明如话”)那尊崇叶圣陶的张中行,在写这篇文章时是否做到了呢?二、品读语言本文是否做到了叶圣陶主张的“简明如话”?请找出具体例子,并赏析。

教师先介绍范例:“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虽然一些用词充满文人气息,但整体节奏是口语化的,尤其是“念,顺口,……就是话”部分,句子短促,语气感强。

(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或请主动举手的)教师及时补充,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随意中透着亲切。

“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三、语言运用接下来看看大家对“简明如话”主张理解得如何。

对“雪下得大”,这里有三种表达:“大雪纷飞”“大雪一片一片纷纷地下着”“那雪正下得紧”。

联系“简明如话”主张,你认为叶圣陶先生会最欣赏哪一种表达?那你自己最欣赏哪种呢?均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或请主动举手的)教师及时补充:“那雪正下得紧”出自《水浒传》,“紧”字倒很接近现代江浙一带口语里“凶”“猛”等用法。

和叶圣陶主张相近的鲁迅认为,“那雪正下得紧”虽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自然”“熟练”)却好得远了。

鲁迅反对“作文章”的“作”,“作”了会生涩,格格不入;但虽然太“作”不行,不“作”却又不行。

他主张的特别的语言是“采说书而去其油滑,听闲谈而去其散漫,博取民众的口语而存其比较的大家能懂的字句”。

四、阅读拓展[屏显“叶圣陶轶事”]五、总结从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和本文的事件细节来看,章先生为他改字的寓意“圣人陶钧万物”可以说几乎实现了啊!而我们这些平常人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也要尽力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作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者为什么要写汉魏以后中国读书人思想搀合的情况?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没有搀合,是单一的儒。
3.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4.“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三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叶老深厚的?
主备人刘甜甜执教人
上课时间:年月日 周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生活动及备注札记
学生联系旧知识导入
学生自学完确
学生自行完成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三、拓展导学: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四、检测促学
完成学案上阅读练习。
上节课文,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一、自主先学
完成学案上“自主先学”部分内容,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合作助学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以为朋友住旅店而悲伤。
6.“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
明确:是从三方面来表现的。写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如一,文风方面要求简洁,重视语文求完美。
(三)、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作者认为应如何效?
明确:对叶老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二)、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这句话中“过去的印象”指什么?“失之太浅”指什么?
明确:“过去的印象”指:中先生的作品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失之太浅”指:评价只看到了作品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
明确:要知难而不畏难,要长记于心,向叶先生学习,德行如一。
2.“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这句话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语文方面要学习叶老关于写话的主张,要体会他提出那种主张的良苦用心。
(四)、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明确: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5.“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文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叶老在日常生活方面宽以待人的?
明确: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