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doc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不足。
2.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
4.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2.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创作一首古诗,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通过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提升的动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首诗进行讨论,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方面。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诗中描述的场景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的讨论效果。
(四)总结归纳
2.问题导向: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创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能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提高了沟通和协调能力。
2.引导学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诗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
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
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
前:前面。
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围绕: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新教材)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苏教版_新)三下_13.古诗两首【优质教案】.docx
13.《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二、学习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4.学习这首诗(1)出示整首诗(2)指名读一读(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评议,他讲得怎样?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6.指导朗读7.总结全文本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 指导背诵出示轻重节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指导书写紫:上宽下窄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三、作业1.背诵古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一、复习1.背诵《望庐山瀑布》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学习《绝句》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2.简介作者及背景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一、二两句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古诗两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标准版)
《古诗两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读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3、齐读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
(大致了解即可)(5)教师点拨: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前准备多媒体、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欣赏秋景图片后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行》)。
(意图在导入新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并且让学生知道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
让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2、释题在上行走。
3、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
(二)“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用学生“介绍”法。
)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
2.古诗二首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中的五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创设情境,理解“含”“泊”“怜”“鸣”等字以及“东吴”“幽草”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学生齐声回答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讲解课题、背景: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763年,唐王朝的叛乱被平息之后,重返成都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朝叛乱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全班齐读古诗。
4、课件出示需要注意读音和写法的词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呀?(1)指名朗读(2)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自由练习朗读。
6、学生自学古诗,小组讨论,探究古诗的大意。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苏教版语文3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2、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书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准备:1、通过自学、小组合作,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
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初读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
”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三、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
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
(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四、研读1、自学诗句。
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故诗二首(教案)【新版】
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古诗两首苏教版
13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了解和积累很少。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
1.学会生字“紫、尺、疑、绝”、多音字“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含、泊、疑”等字的意思,读懂古诗的意思。
反复朗诵古诗,抓住重点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生动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初步感知诗句“动静结合、形象比拟、夸张渲染、虚实结合”的用词之妙。
3.采用“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诵诗情”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并运用这个方法拓展诵读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富自己的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理解“含、泊、疑”等字的意思。
反复朗诵古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
【难点】反复朗诵古诗,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描绘的景象,初步感知诗句“动静结合、形象比拟、夸张渲染、虚实结合”的用词之妙。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诗眼,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想象画面,体验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
特别是《望庐山瀑布》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
用多媒体出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朗读,再次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景美、语言美、情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4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4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宿、疏、蝶”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
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齐读)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5.指名读,再评价。
6.认读“屐、扉”两个生字。
三、品读古诗,感知诗意。
(一)知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你对他有多少了解?2.自由朗读全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3.值的意思是逢、遇到的意思。
不值:没有遇到。
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二)抓字眼,明诗意策略:1.借助词意,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把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大家认真倾听,可补充,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
交流:1.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生汇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是什么意思?(2)师补充。
这两句诗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说呢?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2.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生汇报:(2)诗补充:红杏:早春二月就开,是一种很美丽的花,想看看吗?(出示图)每到早春二月,学生要进京赶考。
孔子就在杏树下给学生讲学,抬头看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所以,红杏也是一种给人带来希望的花。
叶绍翁好友陆游也爱杏花,他也这样夸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课是一个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是一种审美教育。
中国古诗词里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这两首描写的都是寒山秋天景色的古诗,诗人被那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陶醉,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背诵古诗,对《山行》《枫桥夜泊》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这两首诗。
但学生对古诗中的词义及内容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构想:
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两首诗在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里理解重点词语,然后让学生结合图画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山行》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1、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四、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1为什么称为"寒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3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2、读第二句。
1理解"白云生处"。
2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3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读第三行诗。
1理解"坐""爱"
2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3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4、读第四行诗。
1理解"霜叶""红于"。
2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3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4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六、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生字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3、组词扩词,选词口头造句。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枫桥夜泊》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读题。
3解题。
4介绍作者。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2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3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质疑。
三、朗读理解。
1、学习一、二句。
1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理解"愁"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
4指名回答。
2、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1"姑苏"在什么地方?
2到是什么意思?
3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4、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5、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3、组词扩词,选词口头造句。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整理
整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