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一、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1. 提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课程教材、器材和教学辅助工具等,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 上课纪律:教师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保持良好的纪律,如按时上课、整齐列队、注意听讲等。
3. 爱护器材:教师要求学生爱护体育器材,不乱扔、乱踢、乱摔等,增强学生对体育器材的重视。
4. 统一着装:教师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统一着装,不允许穿背心短裤等不符合规定的服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1. 摆正态度:教师通过开展班会、进行思想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2. 自觉遵守规则:教师通过规定课堂行为规范,告知学生课堂纪律要求,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规则,如不打闹、不随地乱扔物品等。
3. 提高时间观念: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时间管理,告知学生按时完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守时守纪的意识。
4. 强化自我约束:教师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进行奖励惩罚制度,引导学生自我约束,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1. 分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2. 鼓励分享:教师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享精神。
3. 增强集体意识:教师通过课堂组织形式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培养集体观念,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荣誉感。
4. 培养相互尊重:教师鼓励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相互尊重,不论背景好坏,不歧视任何同学,并通过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多样化的活动: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设计多样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乐趣,如比赛、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竞争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竞争意识,通过小组竞赛、个人比拼等方式,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3. 鼓励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课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小学一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低、身体素质不佳、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等。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成为当前体育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针对以上问题,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尝试不同的培养策略,如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注重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
这些策略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为提升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育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和培养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通过针对性的体育课堂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体育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在体育领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2. 正文2.1 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现状分析一、体育课程地位欠缺目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地位相对较低,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将体育课程安排在次要位置,导致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二、体育课程内容单一在一年级的体育课堂上,往往只注重基础动作的练习,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
三、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传统目前一些学校在体育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的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一年级学生是体育课堂中的主要对象,他们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健康成长。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偏离规范,导致体育课堂纪律不够好,影响教学效果。
体育课堂常规的培养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探讨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培养策略,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的重要性,并分析常规培养的方法与策略,探讨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的实施过程及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常规,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分析策略的优缺点,可以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师在实施常规培养过程中如何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身体素质的培养和体育兴趣的培养都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引导。
建立和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体育课堂常规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纪律意识。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制定规范的体育活动流程和要求学生按时参加体育课堂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按时锻炼、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体育课堂常规的建立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通过定期进行体育游戏和集体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协作,并且懂得尊重对手、团结同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课堂常规的建立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规范的体育活动和规定的常规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到运动锻炼的重要性,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对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研(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运动技能。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教研活动针对小学常规体育课堂进行探讨。
二、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常规体育课堂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2. 探讨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教研活动内容1. 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概述(1)小学常规体育课堂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运动技能的培养。
(2)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 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培养团队精神:通过集体活动、团队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加强运动技能训练: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训练,通过分解动作、示范讲解、练习巩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5)注重安全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3. 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1)课堂氛围评价:关注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3)学生身体素质评价:通过测试、观察等方法,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
(4)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课堂管理等方面。
四、教研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对小学常规体育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低年级课堂教学常规的建设策略研究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体能状况,合理安排教 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技能。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可以包括讲解、示范、小组 讨论、实践操作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知识。
5、强调课堂纪律:教师应当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指导,尊 重他人,爱护器材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培 养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小学一年级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体育 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还可以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课堂经常需要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如接力 比赛、篮球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制定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技能和增强身体素质为目标的 教学计划,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体育低 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和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如游戏、 球类、跳绳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内容 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各项体育技能。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体育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过程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 面;终结性评价
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及 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 评价机制的公正性和激励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体育课堂常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2年9月20日开展了体育课堂常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探讨如何优化体育课堂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认识,明确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观摩、研讨,发现体育课堂常规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观摩体育课堂活动开始,全体教师观摩了两位教师的体育课堂。
两位教师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示了课堂常规的实践情况。
2. 研讨交流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针对课堂常规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以下是研讨的主要内容:(1)课堂常规的重要性教师们一致认为,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
良好的课堂常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1. 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纪律松散;2. 教师对课堂常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养成不良习惯;3. 课堂常规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3)改进措施1. 加强课堂常规教育,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2. 教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榜样;3. 制定针对性的课堂常规,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教学;4.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课堂常规的改进措施;5. 定期开展课堂常规教研活动,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课堂常规。
3. 反思总结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课堂常规进行了反思。
以下是反思的主要内容:(1)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课堂常规。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课堂常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加强课堂常规的执行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研究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指导
研究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指导1. 引言体育课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堂中,常规指导是确保课堂秩序和研究效果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指导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2. 常规指导的重要性良好的常规指导有助于保持体育课堂的秩序,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体验。
以下是常规指导的几个重要方面:2.1 课前准备在体育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准备和安排好所需的教具和器材。
确保器材齐全,场地安全,并提前规划好课堂活动的流程和教学目标。
2.2 学生安全学生的安全是体育课堂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保证课堂环境的安全,并教育学生遵守体育活动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学生的特殊需求,教师还应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3 学生参与和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通过合作游戏、小组活动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2.4 时间管理合理的时间管理对体育课堂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教师应规划好每个活动的时间,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和练。
3. 简单的常规指导策略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常规指导策略,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堂:- 提前预告课堂活动,让学生知道将要进行的活动,增加他们的期待和参与度。
- 清晰明确地讲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和目标,确保学生明白并遵守。
- 将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 在课堂中使用一些简单的评价方法,如小红花或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
- 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和操练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有效方式。
4. 结论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指导是确保课堂秩序和研究效果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课前准备、学生安全保障、积极的学生参与和互动以及合理的时间管理,并采用简单而有效的常规指导策略,可以提高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的品质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注意: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确保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培养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
首先,小学体育课堂的常规养成应包括准备活动、实施活动和收尾活动。
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当天的体育课内容,并确保学生必备的运动鞋和服装。
实施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运动项目,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在收尾活动中,教师应及时总结当天的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其次,小学体育课堂的常规养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
教师在课前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各项运动项目的规则,让学生了解并遵守。
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则进行,不得违反比赛纪律。
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自我约束,自觉遵守课堂秩序,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小学体育课堂的常规养成还应重视安全教育。
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防止受伤。
同时,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状况,及时引导和提醒。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最后,小学体育课堂的常规养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家长应积极关注孩子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为孩子的体育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素质提高,也对其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教师和家长能够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享受到乐趣,收获成长!。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第一章: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常规。
2. 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堂纪律要求2. 体育课着装要求3. 体育课热身活动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遵守体育课堂纪律,正确穿着运动装备。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热身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课堂纪律要求和体育课着装要求。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穿着运动装备和热身活动。
3. 练习法: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步骤:1. 讲解课堂纪律要求和体育课着装要求。
2. 示范正确穿着运动装备和热身活动。
3. 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教师点评指导。
第二章:体育课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育课基本技能训练的方法和要点。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跑步技能训练2. 跳跃技能训练3. 投掷技能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跑步、跳跃、投掷的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技能训练的方法和要点。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跑步、跳跃、投掷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要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跑步、跳跃、投掷姿势。
3. 练习法: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步骤:1. 讲解跑步、跳跃、投掷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要点。
2. 示范正确跑步、跳跃、投掷姿势。
3. 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教师点评指导。
第三章:体育游戏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游戏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游戏的方法和规则2. 团队合作游戏的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游戏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运动能力。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的一角,孩子们欢声笑语,充满活力。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深知一个课题方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细节的把握和实施的可行性。
下面,就让我用意识流的写作方式,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1.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3.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养成。
三、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现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体育课堂常规养成方面的认知、态度和实践。
3.实证研究:选取部分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观察和分析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实际情况。
4.对比研究:对比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体育课堂常规养成情况,找出共性和差异。
四、研究内容1.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现状:包括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
2.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存在的问题:如课堂纪律混乱、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
3.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问题的原因:如教师素质不高、学校设施不足、家长观念落后等。
4.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学校设施、提高家长意识等。
五、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框架。
2.第二阶段(4-6个月):设计问卷,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3.第三阶段(7-9个月):进行实证研究,观察和分析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实际情况。
六、预期成果1.揭示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3.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养成。
4.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在这个充满阳光的早晨,我们怀揣着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热忱,开始了这个课题的研究。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必要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索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
(2)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有助于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3)有助于丰富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理论,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1)了解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
(2)分析小学生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如身体健康、团队协作、意志品质等。
2.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教师观念、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
3.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1)构建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体育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案例分析及实践探索(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结合实际教学,探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学生的需求。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研(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进行教研,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引言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确保课堂教学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为此,本文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进行教研,以期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1. 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认识不足,缺乏对课堂常规的重视,导致在课堂上纪律涣散,影响教学进度。
2. 教师对课堂常规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课堂常规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堂常规只是表面的形式,没有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3. 课堂常规执行力度不足在课堂常规的执行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影响教学效果。
4. 课堂常规内容单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堂常规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激励机制。
三、改进措施1. 加强课堂常规教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堂常规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
2. 提高教师对课堂常规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课堂常规培训,提高教师对课堂常规的重视程度,使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课堂常规。
3.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纠正,确保课堂教学秩序。
4. 创新课堂常规内容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课堂常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纠正。
四、具体实施方法1. 制定详细的课堂常规制度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课堂常规制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
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策略研究
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策略研究摘要: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想上好体育课,体育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养成尤为重要,而小学低段为则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需要体育教师花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
关键词:水平一体育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安全意识评价养成策略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是师生都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做好体育课堂常规,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水平一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均不完善,注意力难以集中,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好奇心重,对任何事情都有很强的新鲜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小学低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最佳时期,我们应该抓准时机,落实好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低段课堂常规养成策略新课程背景下,高效体育课堂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制订了详尽的各领域目标,高效课堂探索以来,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课堂的实效性,是每一节体育课的追求,而要上好体育课,就要重视建立健全的课堂常规。
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完成“课堂常规”这项任务,但我们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管理、领导者,其课堂常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教学效果。
1.安全意识建立为课堂常规养成前提1.1上体育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能随声携带其他与体育课堂无关的物品,比如钥匙、硬币、尺子等...1.2集合整队的时候做到“静、齐、快”,排队过程中做到不推不挤不跑不跳,安全第一。
1.3教室到操场行进过程中,做到声音安静,队伍整齐,下楼梯时不不碰前后左右的人,不跑跳下楼,不在楼梯中间忽然停下。
1.4有身体不舒服的需要提前开好请假条,若课堂中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体育老师。
1.5不随意离开课堂,若需要离开要跟体育老师请假。
2.队列队形培养为课堂常规养成核心队列队形的运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合理运用队列队形,对一堂体育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小学一年级是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体育教育培养出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
而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下面就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堂教育,是学生体育素质的起点。
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
可以在体育课上,加入一些游戏化的元素,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设置一些小游戏,如抢球、跳绳比赛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培养体育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体育故事、体育健康常识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健康体育的兴趣。
体育教育不应该是枯燥的讲解动作、技巧,而是应该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科学和艺术的元素。
通过讲解一些鲜活的体育故事,学生会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力量,从而增强对健康体育的认同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一些简单的健康常识,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除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这就需要加强体育课堂的规范化管理,让学生在严格的规则和纪律下,养成良好的体育秩序和纪律。
教师可以通过严格的课堂管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学生在上课时要整齐排队,注意听讲,服从指挥,尊重他人,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重要途径。
还需要老师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标榜自己,自己做好表率,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让他们自觉地遵守体育课堂纪律规范。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体育活动是一项团队合作的活动,只有学生们团结一致,协同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合作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完整版)小学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完整版)小学体育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的体育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体育课程的优化和改进方案,为提升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1. 分析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和制定过程;2. 探索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3. 研究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4. 提出一套适合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估方法。
三、研究内容1. 了解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和制定过程,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参考标准和具体操作方法等;2. 探索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包括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等;3. 研究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包括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的影响等;4. 提出一套适合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评估指标的选取、评估工具的设计和评估过程的实施等。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查找、阅读和分析,了解小学体育课程和教育研究的最新发展和现状;2. 实地调查法:选择一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3. 统计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和教学方法的效果;4. 实验研究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情况。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 对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和制定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指导;2. 发现并推广适合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3. 深入研究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理论依据;4. 提出适合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估方法,为课程质量的评估和改进提供参考。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
试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摘要】本文试析了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
在了解了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等策略。
通过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能够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结了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堂常规、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策略、爱好运动、合作意识、身体素质、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虽然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合作意识不够强,身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等。
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培养策略,以促进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合作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情况,我们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培养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取得更好的进步和成就。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对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的重视,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体素质水平。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策略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了解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课题方案
南麻小学李晓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
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常规”概念的界定: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
“养成”概念的界定: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
”巴金《观察人》:“我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
”2.教育。
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宋曾巩《筠州学记》:“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
“体育课堂常规”概念的界定:顾名思义,就是体育课堂中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
是保障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的正常运行,对教师和学生双方制定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的整个体育在教学中,有一个完整的对账制度进行约束。
体育的常规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具有十分正要的意义。
他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另外,它还能有效防止教学过程中发生事故,让教学更加的规范化更标准,更高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寻找课堂常规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正对性的策略。
2. 通过对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研究,引起大家对课堂常规中,学生好习惯养成的重视。
为有序的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保障课堂常规的有序进行。
四、研究内容与重点
1.了解体育课堂常规,在体育课程中的意义,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内涵。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的研究。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对学生更加科学全面的要求。
2.从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入手,体育课常规出现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教师自我教学状态散漫,导致常规不规范,还有教师自我要求不严格,致使能力不能快速提升,使得常规过于形式化。
以及教学策略导致准备不足,无法灵活应对课堂的变化,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考察研究,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3.从教学常规要求的改进策略入手,找到有效的方法提升课堂常规,课堂常规的改进策略必须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受益。
改进的策略要对学生、老师、学校具有可操作性。
改进的策略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资力量的选拨设立了更高的门槛。
对全体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五、课题研究思路
为了实现以上研究目标,课题组设计确定了以下研究思路:
1.了解学生。
真正地了解学生是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
在了解学生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
所以我们应认识到教育对象具有复杂性,他们不是二维的平面,而是多
维的。
本课题通过观察法、记录法、谈话法等方法直接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调查法、考验法等去间接了解学生。
2.调查现状。
经过前阶段的听课、调查访问,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受以前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特别是较多品德学科由语文老师兼,平时工作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品德的教学,表现为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缺乏,课堂教学实效低。
3.整合教材。
品德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因此,课程资源需要开发、需要整合、需要文化再生。
新课程理念也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成为教材的执行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建设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不违背课程要求下,可以结合本地、本校、教师本人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富有个性的重组、拓展和发挥,以便更好地落实具体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
本课题将通过对现行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的梳理,提炼形成一系列适于各年级学生活动的研究性小课题,做到课程整合、资源共享。
4.学习方式探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
其次,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如:
1)课前准备:问卷调查、搜集资料、参观访问等。
2课堂教学:听故事、趣味竞赛、快乐游戏、情境体验、实验操作、画画做做、角色扮演、社会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辩论、欣赏、成果展示等。
3)课外延伸:自我评价表、行动体验、家长评价、成长资料袋的搜集与整理等。
5.评价体系。
基于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品德教学更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
用,更要关注学生在品德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生活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等新的认识与提升。
6.形成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理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
它具体、简明、易于操作,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将在品德学科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特点上,立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各年级共性内容的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步骤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10—2018.2)
1.制定课题方案,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培训研究人员,查询相关资料。
3.做好子课题的分配工作,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4.建立汇报交流和学习研讨制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阶段(2018.2----2019.6)
1.研究相关的课题资料,收集有效信息。
2.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实施具体操作方法。
3.组织、协调,获得课题研究的现实材料。
4.组织中期汇报,调整课题方案。
5.完善并形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7——2019.9)
1.整理、分析、归纳材料与数据,形成研究报告。
2.经验总结推广。
七、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方法。
文献法:教师通过搜集、查阅资料、文献,一方面学习先进的理论及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用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献的加工、比较、概括提取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行动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围绕专题,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上、案例分析、课题沙龙等活动。
集体备课采取:个人构思(形成初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个人加工(形成学案)——课堂实践——交流反思。
八、预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