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2分)昭阳①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
”楚王曰:“然则奈何?”对曰:“韩珉②转国也,好利而恶难。
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
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
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
彼惧吾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
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
”楚王曰:“善。
”乃命大公事之韩,见公仲曰:“夫牛阑之事马陵之难亲王之所见也,王苟无以五国用兵,请效列城五,请悉楚国之众也,以图于齐。
”韩人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注释】①昭阳:曾为楚国的令尹,相当于相国。
②韩珉:韩国相国,字公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好利而恶.难()(2)其心必惧.()(3)楚王曰:“善.”()(4)而楚果弗.与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然则.奈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B.我厚赂之以.利以.衾拥覆,久而乃和C.其.心必营其.真不知马也D.则五国之.事困也择其善者而从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彼惧吾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
4.选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2分)1一、【参考译文】楚相昭阳对楚王说:“五国如果打败了齐国,秦国一定会乘机向南进攻楚国。
”楚王说:“这可怎么办呢?”昭阳回答说:“韩珉在韩国独断专行,贪图私利,害怕危难。
贪图私利,可以对他施以利诱;害怕危难,可以对他进行威胁,我用重利去拉拢他,他内心一定会被利所诱。
我发动大军去威胁他,他一定会感到害怕。
他害怕我们的大军,又贪图我们的重利,这样五国联盟攻齐的事,一定会失败。
他们的盟约被撕毁以后,即使不给韩国割地,也是可以的。
”楚王说:“好”。
于是他派大公事去韩国,会见韩相国公仲,说:“当初牛阑之役,马陵之役,都是您亲自见到的,大王如果不与五国联合攻齐,我们愿意献出5个城邑,不然,我们就出动全军来和齐国共同对敌。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一、(2019·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ɡ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困:____________(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____________(3)知时.有利不利也时:____________(4)吾尝三战三走.走: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1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2019·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④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打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④能:能出高价。
1、【甲】【乙】两文中最能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话是哪一句?12、【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题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模拟检测(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一)(2019衡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可以.一战②以.君之力C.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2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 ________________ ”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____ ”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 “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
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
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苏轼《养生》)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
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
爵,古代的酒器。
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
③奉传:恭敬地传播。
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
⑤佚(y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不闻.机杼声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1D.晚食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活板》) 【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②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2)①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3)①稍葺而新之:
②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雨 雪 之 朝 风 月 之 夕 予 未 尝 不 在 客 未 尝 不 从。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小贴士:
背:参照成语“背井离乡”,可推测其含义。
观:回顾“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知其义。
适:①〈动〉适应,顺从。②〈动〉出嫁,嫁。③〈动〉往,到。④〈形〉适宜,舒适。⑤〈副〉恰好。⑥〈副〉刚才。(摘自《古汉语词典》)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乐”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谈到的“乐”有何不同。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自 余 读 书 山 艇 子 辄 留 小 舟 于 池 中 月 夜 夜 夜 出
3.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波浪线句作批注。
示例:舟子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④。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扫描☆名师点拨考点剖析☆聚焦高频1考点:文言文阅读例1:(2018深圳中考)文言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3)王数.封我矣(_______)(4)而子辞.(_______)8. 翻译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9.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答案】7.(1). 发:起,指被任用 (2). 衡:通“横”,梗塞、不顺 (3). 数:多次 (4). 辞:2推辞,谢绝8. (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9. 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解析】7.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浙江湖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韩魏公在相为“昼锦堂”①,欧公记之“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
后数日,欧复遣介②,别③以本至,曰:“前有未是,可换此本。
”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后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
先子云:“前辈为文,不易如此。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
相:相州。
欧阳修曾为他写《相州昼锦堂记》,首句就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②介:传宾主之言的人。
③别:另外。
◎材料二欧公晚年,尝自窜①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
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选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注释】①窜:改动。
1.给材料一中“韩再三玩.之”中的“玩”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
()A.玩弄,戏弄 B.观赏,欣赏 C.琢磨,研究2.某同学正想写一篇以“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为论题的议论性文章。
你认为他可以从上面材料提炼出什么观点?为什么?3.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推断上面材料中欧阳修“别以本至”“用思甚苦”的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唯有文章烂①日星,气凌②山岳常峥嵘。
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
(选自欧阳修《感二子》)【注释】①烂:灿烂,有光芒。
②凌:乘,凌驾。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①,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②。
(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注释】①“修之于身”三句: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事功,进而体现在文章中。
②“是三者”句:指“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
(二)【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②晋,饭③牛于秦,传④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⑤,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虏:这里指被俘虏。
③饭:作动词,指喂养。
④传:传说。
⑤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
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
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
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信.贤而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3.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2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3)悲守穷庐..:1(4)此即日习.于傲矣:2.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2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1不败之地。
还要注意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两篇有某些共同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相近主题或相同题材的文章,从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以提高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能力。
[典例1]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
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
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
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2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
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
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是为大雨之兆。
”后果然。
(有改动)【注】①屈原:战国楚诗人。
②以:在。
③舟楫:泛指船只。
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
⑤角黍:粽子。
⑥黄琬:人名。
⑦琼:人名,即黄琼。
⑧太尉:官职名。
⑨诏:召见。
⑩况:比方。
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
燎:燃烧。
炬:火把。
祈:乞求。
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兆:预兆,征兆。
文言实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谓.之竞渡(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从夕达旦.( )(4)是.为大雨之兆( )解释文言词语的三种方法1.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即根据上下文,借助句子的大意进行推断。
2.组词代入推断词义。
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组成若干个词语或把它的常用义列举出来,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从而推断词语的含义。
3.迁移联想。
初中阶段,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很浅显,需要考查的重点词一般都在课内见过。
我们只要能够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就能顺利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文言虚词2.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明确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方法1.准确掌握中考易考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之、其、而、以、于、为、且、与、乃、虽、者、则、乎、然、焉。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1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2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________”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3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4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
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
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
家贫甚,不自经理。
有一妻、二儿。
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
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
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
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
喜作诗,有数百篇。
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
”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
”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
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
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
④靳侮:戏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3分)(1)特爱重.之重:(2)必曳.履慢声曳:(3)蹑.其后听之蹑: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8分)(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二)【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平山堂记》节选郑兴裔①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
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
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
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
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 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 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 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 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 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 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 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 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 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 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 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
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
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 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
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 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 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 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 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求真与守信篇》专题精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分类训练(四)——求真与守信第1篇申屠敦之鼎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
云螭斜错③,其文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敦不平,辨数⑥不已。
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申屠敦:复姓申屠。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
后演变为工艺品。
③云螭(chī)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
④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
⑤淬(cu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
⑥辨数:多次争辩。
辨,通“辩”。
⑦折辱:挖苦。
【阅读训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项是()A.第不知孰.为真耳/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1B.龙门子闻.而笑曰/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C.是诚.非真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D.众共折辱之./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B.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C.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D.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2)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做的假鼎只需雕得像且到地下埋一下就可以假乱真了,B.“众共折辱之”是因为大家都不认识真鼎和假鼎。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陈陶传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
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
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①”。
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②有得,出入无间。
时严尚书宇③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
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
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宇见诗益嘉贞节。
【注释】①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
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③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
③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尚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颇负.壮怀/负.箧曳屣B. 出入无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 遣.小妓莲花往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 宇见诗益嘉.贞节/虽有嘉.肴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3. 从陈陶不慕名利且有自己坚守的事迹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3分)1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①人也。
良少诞节②母憙③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
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
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
礼所以制情佚④也。
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
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
”论者不能夺之。
【注释】①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
②诞节:放纵不拘。
③憙(xǐ):喜欢。
后作“喜”。
④佚(yì):放纵。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良常.学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兄伯鸾居.庐啜粥/不可久居.C.哀.至乃哭/哀.转久绝D.情苟.不佚/苟.全性命于乱世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良少诞节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3.你认为戴良是个怎样的人?(3分)2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 分)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①金帛,历诸国市.马。
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
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
诸蕃闻之,且不重中国。
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
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②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
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
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③ 令止之。
【注释】①赍(j ī):送东西给人;②鸾舆(lu án y ú):天子的乘舆,亦借指天子;③遽(j ù):急。
1. 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 分)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遣使诣.西域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诸国市.马③魏征谏.曰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陛下惠.及四海13. 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则.生深怨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B. 诸蕃闻之.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C. 剑以.赐骑士可以.调素琴(《陋室铭》)D. 求而.得之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观潮》)4.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魏徵认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就会自动送上门来。
B. 有人给汉文帝献千里马,汉文帝并没有接受。
C. 汉光武帝把别人献上的千里马用来拉装载战鼓的车,宝剑赐给手下的骑士。
D. 太宗打算买西域的珍珠,苏则劝说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够珍贵了。
5. 下列关于原文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魏征在劝谏过程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B. “得道者多助”,文章中魏征会劝谏太宗,是因为太宗治国过程中善于听取臣子的建议。
C. 魏征是一个正直、勇敢、不慕名利,善于谏言的人。
D. 汉光武帝治军过程中,奖惩有度,法令严明。
二、(2018 沂源一模改编)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所好轩记2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
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①。
其胜群好奈何②?曰: 袁子好味③,好葺屋④,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⑤、名人字画,又好书。
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 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⑥矣。
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
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⑦焉,此如辞狎友⑧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
毕⑨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
昔曾皙⑩嗜羊枣,不嗜脍炙1○1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
何也?从人所同也。
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
今老矣,以俸1○2易1○3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
患1○4得之,又患失之。
苟患失之,则以" 所好"名轩也更宜。
【注释】①敌:比较、竞争。
②奈何:如何,怎么样。
③味:美食。
④葺屋⑤珪璋(gu ī zh ā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
彝(yí仪)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
⑥欲:将要。
少味:减少趣味。
⑦昵(nì逆):亲热。
⑧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
⑨毕:完成,结束⑩曾皙(xī西):点名,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
1○1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
1○2俸:俸禄,薪水。
1○3易:买,购买。
1○4患:担心,害怕。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 分)①而又何以书独名.名________________②而胡.以书名胡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句中与“谢众好而昵焉”中加点词语“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3A.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二章》)C.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D. 启窗而.观(《核舟记》)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4.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相比于我其他的爱好,我对书的爱好更强烈一些。
B. 我把我的“所好”归于书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爱好,我更爱书。
C. 我独独因为爱好书而命名"所好轩"是因为书不管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都不受限制D. 因为我爱好书,所以小时候怕得不到书,现在又怕丢了书。
5.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2018 临淄二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2 分)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4七十里,刍荛②者往焉雉③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④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⑤于国中。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囿:古代畜养禽兽的园林。
②刍荛(chúr áo):指割草打柴的人。
③雉(zhì):山鸡。
④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设关。
⑤阱: 捕野兽用的陷坑。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民犹.以为大②不亦宜.乎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C .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D .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公输》)3. 请用三条“ /” 线给句子断句。
(3分)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4.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的原因是_________ 。
(2 分)5. 选文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主要表明孟子的什么观点?(3分)5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0 分)桓公曰:“吾欲从事①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邻国未吾亲也;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桓公曰:“若何?”管子对曰:“审吾疆场②,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③;而重为之皮币,以骤聘眺于诸侯④,以安四邻,则四邻之国亲我矣;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皮币玩好,使民鬻之四方,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⑤者而先征之。
”《国语》【注释】①从事:这里的意思是称霸;②疆场:疆界;③无受其资:不占邻国的便宜。
④以骤聘眺于诸侯:派出使者经常到周边邻国作亲善访问;⑤淫乱:奢侈腐化。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 分)①而反.其侵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奉.之以车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选项中的“于”与文中“吾欲从事于诸侯”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是(2分)()A.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C.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D. 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2 分)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
64. 根据选文内容,写出管子主张如何亲临国?(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0 分)孝成王、临武君曰:“请问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荀卿曰:“凡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
上足则下可用也;上不足则下不可崐用①也。
下可用则强,下不可用则弱,是强弱之常也。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
是事小敌毳②,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
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
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摘自《资治通鉴·秦纪》)注释】①崐用:召唤。
②敌毳:敌人弱小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 分)①隆礼贵义者其国治②上足则下可用.也2. 下列选项中的“若”,与“若飞鸟然” 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B.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C.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7D.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2 分)下可用则强,下不可用则弱,是强弱之常也。
4. 荀子在文中提出怎样的治军观点?试简要概括。
(2 分)5. 文中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0 分)帝暇日欲观古名画,巎巎①即取郭忠恕《比干图》以进,因言商王受不听忠臣之谏,遂亡其国。
帝察其真诚,虚己以听。
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巎巎进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
帝问何谓一事。
对曰:“独不能为君尔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
”或遇天变民灾,必忧见于色,乘间则进言于帝曰:示儆天心仁,爱人君,故以变②。
譬如慈父于子,爱则教之戒之。
子能起敬起孝,则父怒必释。
人君侧身修行,则天意必回。
”大臣议罢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属官。
巎巎进曰:“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④,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耶?”帝闻而深然之。
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存设如初。
(节选自《元史·巎巎列传》)【注释】①巎巎(náo):元代书法家。
②儆:警告。
③罢:撤销。
④馆客:老师。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 分)8①乘.间则进言于帝 ____________________②必忧见于色.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选项中的“其”,与“帝察其真诚”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B. 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C.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D.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