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 杠杆》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1节 杠杆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杠杆的计算方法。
3.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2.杠杆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问题(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对杠杆的认识和思考,例如: - 你们平时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杠杆? - 你们知道杠杆是如何工作的吗? - 杠杆的作用是什么?2. 概念解释与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教师可以使用如下提示:- 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 支点是杠杆的转动中心。
- 力臂是指力作用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 杠杆的原理是利用力臂与力的乘积相等。
3. 杠杆计算方法的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和计算公式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杠杆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如下示例: - 一个杠杆的支点到力臂的长度比是1:3,如果在力臂的一段施加50N 的力,则在力臂的另一段所需要施加的力是多少?4. 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所学的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案例: - 一个人用杠杆将一块重物从地面抬起,杠杆的支点到力臂的长度比是1:4,如果他施加的力是100N,重物的重力是多少?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练习题可以包括计算杠杆的力臂比例和解决实际杠杆问题的计算题目。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如果有更多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设计杠杆并计算力的大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杠杆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的方式,全面介绍了杠杆的定义、原理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对杠杆的认识和理解。
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第1节 杠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1 杠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二、认识杠杆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参照教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5.巩固与拓展(1)在上面实验中,如果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8cm处,则在右端2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4. 杠杆的分类:一等臂杠杆、二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PPT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作用。
2. 理论讲解:介绍杠杆的五要素,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一等臂杠杆、二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的特点和应用。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杠杆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五要素2.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3. 杠杆的分类:一等臂杠杆、二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杠杆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1)撬棒(2)天平(3)剪刀(4)钳子答案:(1)省力杠杆(2)一等臂杠杆(3)费力杠杆(4)省力杠杆2. 题目: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下列杠杆的力臂。
(1)F1 = 10N,L1 = 2m,F2 = 15N,L2 = 1.2m(2)F1 = 8N,L1 = 0.5m,F2 = 12N,L2 = 1.5m答案:(1)L1 = 3m,L2 = 0.8m(2)L1 = 1m,L2 = 2.4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理解杠杆原理的关键。
在本部分内容中,学生需要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过程、理解其含义,并能运用该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实现。
因此,我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课程时,意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知道杠杆是由支点、动力和阻力构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实践和探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杠杆模型,包括不同形状和长度的杠杆,以及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模型。
2. 学具: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套小杠杆模型,让他们在课堂上实际操作。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让幼儿观察和体验杠杆的原理。
例如,让幼儿观察一个悬挂在支点上的重物,然后让他们尝试改变重物的位置,观察支点的移动情况。
2. 讲解:向幼儿解释杠杆的基本概念,包括支点、动力和阻力。
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幼儿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小杠杆模型进行实验。
鼓励他们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尝试改变动力和阻力的位置,观察杠杆的变化。
4. 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他们的实验结果,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应用,例如在家庭中使用的杠杆工具,或者在游戏中的杠杆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一节——杠杆。
杠杆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它包括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两者的长短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演示:用杠杆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讲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钓鱼竿、撑杆跳等。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概念及分类2. 杠杆的特点3. 杠杆的平衡条件4. 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现象,如秋千、翘板等。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杠杆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发明一些简单的杠杆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12.1杠杆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4. 学习杠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五要素;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概念、五要素及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绳子;学具: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杠杆撬起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作用。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杠杆的作用。
3. 平衡条件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应用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
7. 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杠杆;列出杠杆的五要素;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六、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分析其作用和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杠杆的概念、五要素和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这是因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整个章节的核心,是理解杠杆原理的关键,同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的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杠杆。
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杠杆的原理对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特点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把剪刀,让学生观察剪刀的构造,引导学生发现剪刀的刀片和把手构成了一个杠杆。
让学生思考: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是哪些部分?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杠杆是指能够在固定点旋转的硬棒,它分为三类:一类是支点在杠杆的一端,称为一端支点杠杆;一类是支点在杠杆的中间,称为中间支点杠杆;一类是支点在杠杆的外侧,称为外侧支点杠杆。
杠杆的特点是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平衡,即动力臂与阻力臂的乘积相等。
3.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臂与阻力臂的乘积相等。
引导学生理解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动力臂是指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是指阻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根杠杆,动力臂为3cm,阻力臂为4cm,求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如:一根杠杆,动力臂为5cm,阻力臂为6cm,判断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杠杆定义:能够在固定点旋转的硬棒分类:1. 一端支点杠杆2. 中间支点杠杆3. 外侧支点杠杆特点: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平衡平衡条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乘积相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根杠杆,动力臂为2cm,阻力臂为3cm,求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飞机的飞行原理、吊车的运行原理等
5. 实验和观察
- 实验设置:观察杠杆的平衡条件
- 观察和分析: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6.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 小组讨论:探究杠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分析杠杆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和重要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杠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杠杆原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计算等基础知识,本节课将在力的基础上引入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简短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杠杆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杠杆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杠杆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杠杆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杠杆的特性和重要性。
7. 课后作业
- 撰写一篇关于杠杆的短文或报告,巩固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板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平衡条件以及应用,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八、典型例题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实验法和讨论法,通过设置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我也发现,对于一些概念和原理,学生们需要更多的讲解和示例来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学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2.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标尺;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的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知识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重点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的正确示例?a. 撬棒撬起石头;b. 剪刀剪断纸张;c. 钳子夹住螺丝;d. 人的手臂举起重物。
答案:a、b、c、d都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的正确示例。
2. 题目: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下列问题的答案。
a. 一根杠杆,动力为10N,动力臂为2m,阻力为15N,阻力臂为1m,求杠杆的平衡状态;b. 一根杠杆,动力为6N,动力臂为3m,阻力为8N,阻力臂为2m,求杠杆的平衡状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 杠杆的类型: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3. 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2. 能够判断各种生活中的杠杆类型,并运用杠杆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类型的判断,力臂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为什么能起到省力或费力的作用。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转动原理。
3.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杠杆类型的判断方法,如撬棒是省力杠杆,剪刀是费力杠杆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天平秤、吊车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省力杠杆,并实际制作和测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 杠杆的类型:省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3.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杠杆一定是硬棒。
()动力臂越长,杠杆越省力。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 选择题: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撬棒B. 剪刀C. 钳子D. 天平3. 计算题:一根杠杆,动力臂为1m,阻力臂为0.5m,求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点和潜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杠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杠杆的概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砝码、剪刀、钳子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把剪刀,一个小桶。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杠杆的故事,如“翘翘板”原理,引起学生兴趣。
4. 实践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用杠杆抬起重物、用杠杆平衡木棒等。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杠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杠杆原理进行创新实践,如制作一个简易的翘翘板、探究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杠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分析它们的平衡条件和效率,并尝试提出如何优化这些杠杆的使用效果。
2.完成课本第十二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巩固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效率等知识点,通过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
3.教师总结:“这些工具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杠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杠杆的知识。”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一、二、三类杠杆)及其特点。
2.详细讲解杠杆的五个要素:力臂、力点、支点、作用力和阻力,并通过图示进行说明。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平衡条件公式:力×力臂=阻力×阻力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定义、分类及特点,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并运用杠杆原理分析其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杠杆的五个要素:力臂、力点、支点、作用力和阻力,能正确绘制并标注杠杆的五要素。
3.掌握杠杆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大小、确定力的作用点等。
4.讲解杠杆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12.1杠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12.1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分为三类:一类是省力杠杆,一类是费力杠杆,还有一类是等臂杠杆。
2. 力臂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是指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以及力臂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分类,力臂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确定,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力臂,并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与杠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分类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杠杆一定是直的。
()(2)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3)力臂越长,杠杆就越省力。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3. 计算题:一个动力为10N,动力臂为0.5m,一个阻力为15N,阻力臂为1m 的杠杆,是否平衡?请计算并说明理由。
答案:1. (1)× (2)× (3)×2. D3. 该杠杆不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的教案我的教案:杠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会使用杠杆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杠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平衡尺、测力计、钩码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杠杆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讲解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测力计、钩码等教具,探究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数据。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杠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还是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和计算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变形和平衡条件,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杠杆的力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力臂和杠杆的力矩。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杠杆的力矩。
难点:杠杆的分类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演示仪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杠杆,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
3. 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通过演示仪进行实验验证。
4. 力臂和力矩:讲解力臂和杠杆的力矩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力臂和力矩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例子,如剪刀的使用,讲解剪刀杠杆的原理和力臂的计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撬棍的力臂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1. 定义: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分类:(1)一端固定,另一端可动的杠杆。
(2)两端都可以固定的杠杆。
(3)两端都可以可动的杠杆。
3. 平衡条件:F1 L1 = F2 L24. 力臂:力的作用线到杠杆的转轴的垂直距离。
5. 力矩:力臂与力的乘积。
七、作业设计(1)一根长度为2米的撬棍,作用力为100牛。
(2)一把剪刀,手柄长度为0.2米,剪刀刀片长度为0.1米,作用力为5牛。
答案:(1)力臂 = 100牛 2米 = 200牛·米(2)力臂 = 5牛 0.1米 = 0.5牛·米2. 题目:一根长度为3米的撬棍,作用力为150牛,另一端作用力为60牛,求杠杆的力矩。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3. 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杠杆的五要素,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标尺。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杠杆、钩码、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平衡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杠杆的五要素。
3.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4.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现象。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讲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3. 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动力和阻力的变化、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各组工具中,哪些是杠杆,并说明其五要素。
答案:剪刀、钳子、撬棍等是杠杆,其五要素分别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题目:根据下列情况,判断杠杆是处于平衡状态还是不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
答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判断杠杆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五要素和平衡条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杠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2.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体会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4.通过设置的问题情境,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与杠杆的分类。
教学难点
画出实际问题中的杠杆的力臂。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一、导入新课
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1节杠杆》。
(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研
(一)杠杆
自主阅读教材P76~7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什么是杠杆?
答: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__O__。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__F1__。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__F2__。
(4)动力臂:从__支点到动力作用线__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__支点到阻力作用线__的距离l2。
3.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它的支点是__B__点,动力作用点是__A__点,阻力是__吊桥的重力__。
4.如图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支点);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
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解:如图所示: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自主阅读教材P77~7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理解平衡: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_F1l1=F2l2__或
_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__。
(2)进行实验:①调节杠杆两端的__平衡螺母__,使杠杆在__水平位置__平衡,这样
做的目的是排除__杠杆重力__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杠杆的调节方法是左倾__右调__,右倾__左调__;②实验过程中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__水平位置__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__力臂__。
(3)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__,写成公式为__F 1l 1=F 2l 2__或__F 1F 2=l 2l 1
__。
6.如图是自行车手闸示意图,手闸是一个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的名称是__杠杆__,当图中手对车闸的作用力F =10 N 时,刹车拉线受到力的大小为__40__N 。
三、合作探究
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群学: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疑问,并帮助解疑。
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四、交流展示
方案 如图所示,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A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 1;同理,用测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B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 2。
则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向上)( B )
A.F 1+F 2
2 B.F 1+F 2 C.F 1
F 2
D.F 1×F 2 五、板书设计
第1节 杠杆
1.杠杆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教学反思
第2课时杠杆的分类与应用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小猴和小兔,谁分的萝卜重吗?
二、自学互研
(一)杠杆的分类
自主阅读教材P7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填写下列表格:
杠杆分类力臂关系力的关系特点实例
省力杠杆L1__>__L2F1__<__F2__省力费距离____起子、铡刀__ 等臂杠杆L1__=__L2F1__=__F2不省力不费力天平
费力杠杆L1__<__L2F1__>__F2__费力省距离__ __筷子、钓鱼竿
__
2.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
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第2题图) (第3题图) (二)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如图所示,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是__B__点;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上抬起扶把,这时婴儿车可视为__省力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4.建筑工地上,工人用独轮车运送石块,如图所示,石块与独轮车的总重为600 N,重心在A点,则工人两手对车所施加向上的力F是__240__N,要使力F更小一些,你的建议是__两手向车把末端移动或将石块向车轮方向移动__。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杠杆,图中小明同学竖直向下拉杠杆,重物被抬起,此时阻力臂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动力臂。
小明同学想通过增大向下拉力来加大训练程度,请你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拉力的作用点向左移(或重物向左移或增大物重)__。
6.如图所示,用镊子夹取物体时,手压在B处,则支点在__A__处,它是__费力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第6题图) (第7题图)
7.用一杆秤称得物体的质量是2 kg,如图所示。
根据杆秤上秤钩、提纽和秤砣三者的位置关系,估测出秤砣的质量大约是__0.5__kg。
三、合作探究
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群学: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疑问,并帮助解疑。
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四、交流展示
方案如图是人们用木棒撬石块的示意图。
撬石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B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F1向下撬;第二种是以A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F2向上撬。
(木棒自重不计)
(1)在图中画出力F2的力臂;
(2)若石块压在木棒上的D点正好是AB的中点,你认为第__二__种方法更省力一些,理由是__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两种方法中的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第二种方法动力臂较长,所以更省力。
__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杠杆的分类与应用
1.杠杆的分类
2.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