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编辑人:时间:2013-5-8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学时学习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认识杠杆

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在观察

的基础上,思考讨论:

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和动力F1及阻力F2的示意图。思考:F1和F2是谁

受到的力?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

1. 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2.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

活动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

示悬挂点到支点O 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 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

数据填写入下表。

3.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木尺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4.如果杠杆的左边改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使其平衡(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支

点到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距离和支点到该力作用线的距离填入下表中。

5.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木尺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三、杠杆的分类

活动4:标出下图中杠杆的支点,并画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然后思考讨论:

1.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上图中的杠杆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哪个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为什么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3.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请列举几例,并画出这些杠杆的示意图。 达标训练

1.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50N ,阻力为600N ,杠杆恰好平衡,则杠杆的动力臂和

阻力臂之比为 。

2.如图8-11所示,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以O

为支点.杠杆的左端挂有物体M,支点右边的A处挂钩码,杠杆平衡.若将支点移到B 点,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在A 点应挂 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8-12所示,AB为一根质量不计的细棒,用绳在

O处吊起,当A、B两端分别挂两个重物甲、乙时恰好平衡.若OA=0.8m ,OB=0.4m ,甲的质量为10kg ,则乙的质量为 kg .

4.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A .夹邮票用的镊子

B .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图8-11

图8-12

C .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 .钓鱼用的鱼竿

5.如图8-13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 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

6.在图8-14中画出力F 1和F2 的力臂

7.如图8-15,工人师傅用吊车搬运集装箱.集装箱重G =2×104

N,支撑杆对吊车臂的支持力为F .在图中画出集装箱所受重力的图示和支持力F 对转动点O 的力臂.

8.工人剪铁皮时,有时用两根铁管套在剪刀柄上(如图8-16),这是什么道理?

9.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10.图8-17中,OB 为轻质杠杆,OA =60cm ,AB =20cm 。在杠杆的B 端挂一个所受重力为60N 的重物,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在A 点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上的拉力?

图8-13

图8-14

图8-15

图8-16

图8-17

1.12∶1 2.5 3.20

4.C

5.D

6.如图8-1所示 7.如图8-2所示 8.这样可以增加动力臂的长度,从而更加省力. 9.不能只凭一组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

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

论;

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10.80N

8-1 图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