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

..夜分亭午:正午。

B.不见曦月

..曦月:月亮。

C.每至晴初

..霜旦晴初:早晨。

D.属引

..凄异属引:嘱托牵引。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沿溯阻绝。

4.概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答案】1.A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3.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猿。凄清肃杀。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

B.不见曦月: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曦月:太阳和月亮。

C.每至晴初霜旦: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晴初:天刚晴。

D.属引凄异: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属:连接。引:延长。

故选A。

2.本题考查断句。

这句话意思是: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略无阙处”是对前面“高山”的进一步描绘,据此可断句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删选信息。

结合文章第三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分析,概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段末总结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题干要求找出语段中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的事物,结合文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突出了三峡的秋景凄清肃杀的气氛。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

①必敬必戒.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4)怎样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几句话的含义,在当今社会

有什么样的警示作用?

【答案】(1)真正,确实谨慎

(2)①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①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这就是英雄气概。警示人们,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①句意: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真正,确实。

①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①怒,发怒;惧,害怕。

①居,居住;之,的。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这句话的意思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意思一致。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分析。当今社会的的警示作用,围绕着“收买不了”“折磨不了”“威胁不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可以这样理解为:人在富有富贵时,要克制节制自己不能挥霍破费;人在贫苦低贱时,也不能移动和改变自己的初心与意志;人在强权淫威之下,坚决不能屈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

警示作用:当今社会,许多意志薄弱者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成了腐败分子。作为公民,人人都应注意做人准则、品德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正气蔚然成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B.且焉/置土石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A.博学而.笃志B.一怒而.诸侯惧

C.康肃笑而.遣之D.环而攻之而.不胜

9.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目的是衬托愚公移山的艰难。B.选文第二段中将愚公与愚公之妻对移山的态度进行对比,说明愚公不愚,其妻不智。C.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是为了从侧面反映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D.文章最后采用神话式的结尾,反映当时的人们渴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10.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7.A8.D9.B10.(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你太不聪明了。

【解析】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B.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且/焉置土石”;

C.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故选A。

8.考查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例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而”,表转折,却。

A.表并列,并且;

B.表因果关系,不译;

C.表修饰,不译;

D.表转折,却;

故选D。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选文第二段中将愚公与愚公之妻对移山的态度进行对比,愚公妻只是“献疑”,并不完全反对,表现的是其妻怜惜愚公。选项“其妻不智”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B。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易(更,交换)、始(才)、反(同‘返’)”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甚(很)、汝(你)、惠(同‘惠’,聪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同时注意句式倒装。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文中加点字。

①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鸢飞戾.天者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3.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1.飞奔的马至12.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13.抒发了作者厌弃世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感情。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①句意: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骏马。奔:飞奔的马

①句意: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戾:至。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本题要注意重点字词“横柯(横斜的树枝),蔽(遮蔽),昼(白天),犹(好像)”要理解正确。

1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主旨。

结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据此可知,表现了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可知,文章还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衡.于虑( )①行拂.乱其所为( )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6.《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从文中举一例做具体分析。

17.结合全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导致“国亡”的因素有哪些。

【链接材料】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①,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注:①辟:开垦。

【答案】14.“衡”同“横”,梗塞、不顺。拂:违背15.(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16.“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连举六个事例,形成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体现了孟子散文善用修辞,气势磅礴的特点。(意思对即可)17.①国内无贤臣。①国外无对手、外患。①统治者不施行仁政。①官吏、百姓不遵守法规制度。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①句意: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衡:同“横”,梗塞,不顺。

①句意: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拂:违背。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入:在国内;拂:同“弼”,辅佐,辅助;出:在国外;患:祸患;恒:常常。16.本题考查排比的理解。排比句的作用是富有气势,使论证或说理具有气势,从而增强说服力。

细读文本可知,本文第①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历史上六个名人的例子,用同样的句式连用六例,形成排比,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

第①段“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担当重任要先苦其心、劳其筋、饿其体、空其身,证明了逆境能增加人的才能的观点,从而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任选一处,扣住排比句作用来谈即可。

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解答此题,要先理解文段内容。

根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①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意思是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从中可概括出导致“国亡”的第一个因素:内无贤臣,外无对手、外患;

根据链接材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其意思是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

义,在下位的人没有教育,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灭亡也就快了。从中可概括出导致“国亡”的第二个因素: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官吏、百姓不遵守法规制度。可据此作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三章》)18.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

C.委而去之(委:放弃)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才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B.第①①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第①段则从理论上来论证。

C.第①段深入论证的是:“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民轻君贵”的政治思想。

2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18.B19.D20.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B. 加点词语解释有误。“池非不深也”句意是护城河不是不深。池:护城河;

故选B。

1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D.“反映了孟子‘民轻君贵’的政治思想”理解有误。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故选D。

2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中注意重点字词“威(威慑),以(靠、凭借),兵革(武器)”要理解正确。

二、课外阅读

21.文言文鉴赏

三游洞序①(节选)

白居易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②刈翳,梯危缒滑③,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④,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⑤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

【注释】①作者与好友元稹、弟弟白行简三人同游西陵峡口北岸岩洞,这篇序文即为此次游览时所作。白居易此时因得罪权贵被罚。①芟芜:割倒杂草。①缒滑:滑溜的地方栓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①未:未时,今午后一点到三点。戌:戌时,今晚上七点到九点。①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A.蝉则千转不穷.无穷.无尽B.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C.斯境胜绝.沿溯阻绝.D.因.舍棹进因.往晓之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

(3)阅读《三游洞序》(节选),完成思维导图。

(4)仿照示例,请用“一字赏美景”的方法,欣赏《三游洞序》(节选)的奇山奇水。

示例:我用“幻”字。作者陶醉在美景之中,一会儿,石峡之中光线昏暗了,忽而月亮破云而出,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明暗交替。云气在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的形象,

虚实相生,如人到梦幻之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我用“______”字。______

(5)《三游洞序》和《与朱元思书》都写了奇山异水,但两文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1)C

(2)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

(3)①见奇石、观异泉①清障碍,登高处(或:芟芜刈翳,梯危缒滑)

(4)示例:我用“险”字。三游洞在悬崖峭壁之上,作者带着仆夫砍倒杂草,清除障碍,高的地方叫仆夫架上梯子爬上去,滑溜的地方叫仆夫拴着绳子拉上去,边休息边攀爬了四五次。看到的石如叠如削,因为险,所以无人涉足,无人知晓,为下文白居易的感慨埋下伏笔。

(5)吴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也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三游洞胜境景色绮丽,世间罕有,却“罕有到者”、无人欣赏、无人赏识,作者连连感慨和反问,“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感慨三人空有才华(或:虽有报国之志、治国之才)却屡遭坎坷,不得重用。文章借此喻彼,意味深长。

【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都是穷尽、尽头;

B.相同,都是指飞奔的马;

C.独一无二/阻断,断绝;

D.相同,于是。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问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断句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这句话的句意是:就这样,我们通宵未睡,直到天明,才准备离去。据此断句为: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3)本題考査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作答。题目“三游洞序”,表明游记的顺序是以游踪为顺序,按照地点在转移景物变换。根据“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可知先是闻泉声,入缺岸;根据“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

练,如不绝线”可知(1)为见奇石、观异泉;根据“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可知(2)为清障碍,登高处(芟芜刈翳,梯危缒滑);然后是自未讫戌,爱不能去;根据文中“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可知最后是怜奇惜別,且叹且言。(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仿写句子。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仿写句子的两个关键点(句式和修辞),再者注意结合选文内容。用“一字赏美景”的方法,欣赏《三游洞序》的奇山异水,就要紧扣最重要的字,围绕这个字分析作答。例句用“幻”字作者陶醉在美景中,到了梦幻之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也可以用“险”字、“美”字来概括,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示例:我用“美”字。三游洞怪石嶙峋,泉水清澈。在夜晚时分,更是有月光和云朵相互映衬,如梦似幻,美丽异常。作者和同游的人沉迷于这番美景之中一夜未眠,甚至在走的时候还流连忘返,认为此番美景天地间也并无几处。由此看来,真是绝美异常。(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三游洞序》写于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罚之时,末段因景伤情,抒写“怜奇惜别”的感慨。爱景之奇,惜友之别,二者融为一体。三人的对话,“且叹且言”,尤其是作者的慨叹,借此喻彼,含英才被贬之意,意味更为深长。“岂独是哉,岂独是哉”作者更是通过接连的感叹和反问强调三人的才华无人问津的愤懑。

《与朱元思书》一文写于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官场黑暗。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作者在文中通过议论抒情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隐居避世的思想感情。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

..从之,步城西入僧金历小巷,民③夷④杂揉,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有删改)【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①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①民:汉族人。①夷:当地少数民族。①屠沽:卖肉的和卖酒的人。①过:苏轼的小儿子。①韩退之钓鱼:

韩愈曾在诗中写钓鱼钓不着大鱼,要另觅垂钓之处。作者在此表示不赞同其强求多得。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欣然

..从之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城西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自笑也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更欲.远去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两处)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25.本文是苏轼被贬时所作,从文中的“自笑”和“笑韩退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22.高兴的样子走大概是想要23.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24.我放下拐杖发笑,(游玩和睡觉)究竟谁得谁失?25.从文中的“自笑”和“笑韩退之”可以看出苏轼虽身处逆境,却有着随遇而安、因缘自适的旷达情怀和乐观精神。

【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欣然:高兴的样子。

(2)句意:步行到了城西。步:走。

(3)句意: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盖:大概是。

(4)句意: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欲:想要。

2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步”“入”“历”是三个连续性动作,故断句为: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2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杖,拐杖;孰,谁;为,是。

2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中可知,苏轼的“自笑”,是见儋州小城上元之夜繁荣景象、祥和风俗而悠然自得,乐而忘返之笑;从“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中可知,笑韩退之在仕途际

遇得失上不够超脱。从“放杖而笑,孰为得失”中可知,苏轼具有身处逆境却能随遇而安,因缘自适的旷达情怀与乐观精神。据此回答即可。

周亚夫破吴

孝景三年①,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②轻,难与争锋。愿以梁③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④,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

..走昌邑,深壁而守⑤。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⑥,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⑦。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⑧,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⑨。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注】①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①剽:勇狂。①梁:梁地。①荥阳:现河南郑州荣阳大部分地区。①深壁而守:深沟高垒坚守不出。①便宜:有利。①后食道:后方粮道。①后吴奔壁东南陬: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弃来。①却:仇怨。

2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愿以梁委.之委:__________(2)上许.之许:___________

(3)太尉引兵东北

..走昌邑东北:________(4)乃引而去.去:___________ 27.请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三处)

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

2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2)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29.选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26.放弃同意,允许向东北离开27.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

终不出。28.(1)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前往。(2)在这时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29.①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从他采用了断绝叛军粮道的计划,成功地平定叛乱可以看出;①刚直不阿,从他设有听从皇帝让他去救梁国的命令可以看出:①果断冷静,从营中有乱,他却处变不惊可以看出。

【解析】2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1)愿以梁委之: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委:放弃。

(2)上许之:景帝同意这个意见。许:同意,允许。

(3)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东北:向东北。

(4)乃引而去:于是就撤退离去。去:离开。

2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的能力。此句的意思是“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不出来”。因为“乏粮”,所以“饥”;“数欲挑战”的结果是“终不出”。故应断为“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

2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注意关键词语:

(1)日,天天;便宜,有利:往,前往。

(2)乃,才;是,正确。

29.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文中第一段“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分析,周亚夫采用了断绝叛军粮道的计划,成功地平定叛乱可以看出他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根据文中第二段“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分析,他没有听从皇帝让他去救梁国的命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

根据第二段“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分析,营中有乱,他却处变不惊,可以看出他的果断冷静。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子房:张良,表字子房。①馈饷:粮饷。

30.解释下列加点词。

(1)镇.国家,抚百姓镇:_________

(2)连.百万之军连:____________

3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羽仁而.爱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有功者害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决胜于.千里之外其一犬坐于.前(《狼》)

D.此三者.,皆人杰也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3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3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4.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刘邦战胜项羽,最终取得天下的原因。

【答案】30.安定率领31.C32.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33.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34.【示例】能同部属分享利益;任用贤能(心胸宽广、善用人之长等)。

【解析】30.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安定国家,安抚百姓。镇:安定。

(2)句意为:统率百万大军。连:率领。

3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并列/表转折;

B.代词,代指有功者/结构助词,的;

C.都是介词,译为“在”;

D.……也,表示判断句式/……的人;

故选C。

32.本题考查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的助词等。

句意为:各位诸侯将领,请你们不要隐瞒我,都坦率地说一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列侯诸将无敢隐朕”是刘邦对众位臣子的第一个要求,要求他们都不要隐瞒自己,此处应断开。“皆言其情”是第二个要求,要求他们都说实情,故此处应断开。“吾所以有天下者何”是刘邦提出的问题。故断句为:列候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33.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如原句有特殊句式,翻译时按现代

语序来,如省略句,省略的部分翻译时要补上。重点词语有:此:这。所以:……的原因。其:代词,代指项羽。擒:擒获。

34.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刘邦“与天下同利”,能与部下分享既得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不与部下分享利益。

根据“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知,刘邦能重用人才,而且手下人才众多。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一个人才,却不能重用。以上两点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地方,影响了他们的成败,故刘邦得天下和项羽的原因: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任用贤能。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上)》,有删改)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

C.祯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

3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例句中意义和用法一致的是()

例句:寡人天子之.弟

A.康肃笑而遣之.

B.女子之.嫁也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已而之.细柳军

3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

乎?

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39.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35.D36.C37.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38.寡人是皇上的弟弟,难道还怕丢失王位吗!39.【示例】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①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①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

【解析】3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此句句意为:以至于到了这样的地步。“及”是“到,至”的意思。

故选D。

36.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之:结构助词,的。

A.代词,指卖油翁。

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结构助词,的

D.动词,到,往。

故选C。

3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的助词等。

句意:大王如果不奉行国家法令,恐怕今天的荣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汉代淮南王的事吗?“大王”为主语,“不奉行”充当谓语成分,“国命”是宾语,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在此断一处。“恐”是“恐怕”的意思,后面都是宾语,加上“独不见……乎”是一个反问句式,故在“独不见”前面断一处。

故断句为: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准南之事乎?

3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岂,难道:失,丢失。

39.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可知,他是常常直言进谏,监督着不遵循法度的人,一个敢于直谏的人;由“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可知,他对于曹王

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也毫不忌惮,依然秉公执法,是一个执法严明的人;由“大王不奉行国命…所保”“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可知,他能够根据曹王的所做作为预见其会自食恶果,是一个具有远见的人。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 ..夜分亭午:正午。 B.不见曦月 ..曦月:月亮。 C.每至晴初 ..霜旦晴初:早晨。 D.属引 ..凄异属引:嘱托牵引。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沿溯阻绝。 4.概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答案】1.A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3.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猿。凄清肃杀。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 B.不见曦月: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曦月:太阳和月亮。 C.每至晴初霜旦: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晴初:天刚晴。 D.属引凄异: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属:连接。引:延长。

故选A。 2.本题考查断句。 这句话意思是: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略无阙处”是对前面“高山”的进一步描绘,据此可断句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删选信息。 结合文章第三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分析,概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段末总结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题干要求找出语段中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的事物,结合文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突出了三峡的秋景凄清肃杀的气氛。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 ①必敬必戒.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4)怎样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几句话的含义,在当今社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详解【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 第10课《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 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 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 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 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1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3.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 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 遂(suì)藻(zǎo)荇(xìng) 竹柏(bǎi)猿(yuán) 【古今异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分类练习:文言文阅读(含部分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分类练习:文言文阅读 翻开书本,小奇向大家推荐了一组古诗文,供大家比较阅读。请你读后完成6—11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 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於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6.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2分)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已而之.细柳军( ▲ ) (2)军士吏被.甲( ▲ )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上 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按照原文将横线上所缺的句子填上。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管夷吾举.于士举: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精选(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题精选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1.解释下面划线词解释有误一项()。 A.虽乘奔御风(即使)B.其间千二百里(代词,那) C.是日更定(代词,这)D.湖中人鸟声俱绝(否)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乙文“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乙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

岸连山,略无阙处”。 D.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湖中人鸟声俱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__________)(2)夕日欲颓.(_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_____)(4)盖.竹柏影也(_____) 7.下列句子中“之”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实是欲界之.仙都 A.山川之.美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沿河求之.D.无丝竹之.乱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9.(甲)(乙)两文都描绘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之美”,(乙)文描绘了“______之美”。(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休闲、谪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的语句中。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十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柳陌 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①,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 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腮②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裙,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掉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注释】①豳圃(bīnpǔ):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②嗯(sī):风。③桡(ráo):与下文的“掉”都指船桨。④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⑤主人:作者自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若:________ (2)每至.春日至:___________ (3)竟.川含绿竟: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 (2)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 3.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二)登燕子矶记 王士禛(zhēn) 矶在观音门东北,三面临江,削壁巉(chán)岩,石笋林立。观音山蜿蜒数十里,东与长江相属,至此忽突起一峰,单椒①秀泽,旁无附丽②,傲睨诸山,偃骞③?

不相下。大江从西来,吴头楚尾④,波涛浩渺中砥柱怒流。 西则大孤、小孤,东则润州之金、焦,而矶踞金陵上游,故得名尤著。矶上有祠,祀汉寿亭候。祠南,亭三楹,壁间题字丛杂不可读。折而东,拾级登绝顶,一亭翼然,旷览千里,江山、云物、楼蝶(dié)、烟火、风帆、沙鸟,历历献奇,争媚于眉睫之前。西北烟雾迷离中,一塔挺出俯临江浒者,浦口之晋王山也。山以隋炀得名。东眺京江,西溯建业,自吴大帝?以迄梁、陈,凭吊兴亡,不能一瞬。 咏刘梦得“潮打空城”之语,惘然久之。时落日横江乌柏十余株丹黄相错,北风飒然,万叶交坠,与晚潮相响答,凄栗惨骨,殆不可留。题两诗亭上而归。 (节选自《渔洋文略》,有删改)【注释】①椒(jiāo):山顶。②附丽:依附。③偃蹇(yǎn jiǎn):高耸的样子。④吴头楚尾:今江西省北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接界之地,因称“吴头楚尾”。这里借指金陵。⑤吴大帝:即三国时吴国孙权,死后追尊为大帝。 1.请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时落日横江乌柏十余株丹黄相错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东与长江相属.属.引凄异(《三峡》) B.傲睨诸.山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C.拾级登绝.顶哀转久绝.(《三峡》) D.殆.不可留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得名尤著。 (2)祠南,亭三橙,壁间题字丛杂不可读。 4.本文以为顺序,先描述矶上的祠、亭,然后描写。运用的手法,如“傲睨“巘奇”“争媚”等词,读来显得亲切有味,情趣横生。 (三)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继光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11-13题。(10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至掌禹锡、唐慎徽①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②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③卒。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时珍官是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唐慎 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②芟:删除。③遽:突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 (3)或.一物而析为二三__________(4)稿三易.而成书__________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迹,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用自己的 话概括):;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是:。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___________ (3)空谷传响.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欣然 ..起行( ) (2)盖.竹柏影也( ) 6.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为突出“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池.非不深也( ) (2)亲戚畔.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孟子善用排比句来说理。文中画线的句子构成了排比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12.请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沉鳞竞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 [2020·门头沟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共8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甲】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不能免心悦诚.服诚.惶诚恐 B. “丈夫之冠.”冠.冕堂皇衣冠.楚楚沐猴而冠. C. “往送之.门”大道之.行处处志之.举手之.劳 D. “富贵不能淫.”淫.雨霏霏骄奢淫.逸乐而不淫. 12. A[解析]考查一词多义理解。A.加点词均解释为“的确、确实”;B.举行加冠礼/官员的帽子/帽子;C.到、去/无意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指记号/结构助词,的;D.使……迷惑/过多、过甚/放纵、沉溺/过分。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理解:女子出嫁时,母亲会叮嘱她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不要违背自己的丈夫。孟子通过妾妇之道来巧妙的比喻君臣之道,认为臣对于君,也应该完全顺从。 【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 宽广的道路“义”上。 理解:孟子赞赏的大丈夫要遵循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还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的胸怀和节操,那就能够成为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13.乙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翻译及含义理解。文中,孟子以“妾妇之道”的顺从来抨击张仪之流对秦王的顺从,进而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内心要有对仁义礼的坚守。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基础与内容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基础与内容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 文言文基础与内容理解 一、文言文基础 1.重点实词。 (1)重岩叠嶂. ( 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太阳) (3)良.多趣味( 甚,很) (4)晴初霜旦.( 早晨) (5)山川 ..之美( 山河) (6)古来共谈 ..( 共同谈赏的) (7)五色交辉 ..( 交相辉映) (8)四时俱.备( 都) (9)夕日欲颓.( 坠落) (10)沉鳞竞跃 ..( 竞相跳跃) (11)实.是欲界之仙都( 确实,的确) (12)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13)相与 ..步于中庭 ( 共同,一起) (14)水中藻、荇交横 ..( 交错,纵横) (15)欣然 ..起行( 高兴地) (16)风烟俱净 ..( 都;消散)

(17)从.流飘荡( 跟、随) (18)天下独绝.( 妙绝) (19)皆生寒树 ..( 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 (20)负.势竞上( 凭借) (21)互相轩邈 ..( 高;远) (22)泠泠 ..作响 (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23)好.鸟相鸣( 美丽) (24)鸢飞戾.天者 ( 至、到达) (25)望峰息.心( 使……平息) (26)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27)横.柯上蔽( 横斜) (28)疏条交映 ..( 互相掩映) (29)嘤嘤成韵.( 和谐的声音) (30)安居 ..而天下熄( 安静) (31)子.未学礼乎( 你) (32)父命.之( 教导、训诲) (33)必敬必戒.( 谨慎) (34)贫贱不能移.( 动摇) (35)必先苦.其心志(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36)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37)人恒.过( 常常,总是) (38)衡于虑.( 思虑) (39)而后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40)而后喻.( 了解、明白) (41)年且.九十( 将近)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 专题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①禹②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④,倾崖返捍⑤,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⑥魄⑦。 (节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②禹:治水的大禹。③广:开阔。④崇深:高深。⑤捍:保卫。 ⑥悸:惊动。⑦魄:心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2)哀转久绝.(消失) (3)河中漱.广(冲击,冲荡) (4)窥.深悸魄(看,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侧面描写是【甲】【乙】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乙】文:“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示例: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乙参考译文】(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两岸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反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穿透石头。”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过往行人远远眺望,常常感到好像有雾气沾湿衣服,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起行(高兴的样子) (1)欣然 .. (2)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3)共买食.之(吃) (4)饮酒但.饮湿(只,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入蜀记 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 (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 (3)是.日是:这 (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在班级举办的“品悟先贤哲思”阅读交流会上,春蕾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委.而去之”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B.虚与委.蛇 2.明其义·理解内容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能靠疆域的边 界,,。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在国外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国的侵扰,国家常常会灭亡。 3.悟其理·丰富思想:古诗中除了描绘美景,抒发情感之外,往往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请阅读下面的宋词,摘抄其哲理句并作批注。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诗句:批注: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九课内文言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 专题九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三峡 1.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阙处完全没有 (1)略无 .. 亭午夜分如果不是 (2)自非 .. (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5)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快 (7)则素.湍绿潭白色 (8)回.清倒影回旋 (9)绝.多生怪柏极高 (10)清荣.峻茂茂盛 (11)良.多趣味甚,很 (12)属引.凄异延长 久绝声音悲凉婉转 (13)哀转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二)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1)古来共.谈共同

(2)高峰入.云耸入 交相辉映 (3)五色交辉 .. 俱备四季 (4)四时 .. (5)晓雾将歇.消散 (6)夕日欲颓.坠落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形容水的澄澈 (2)庭下如积水空明 .. 交错纵横 (3)水中藻、荇交横 .. (4)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四)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从.流飘荡跟、随 (2)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浅青色 (3)水皆缥碧 .. 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4)急湍甚箭 ..

部编版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 【附解析】

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 (3)良.多趣味(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沿溯.阻绝 ③素.湍绿潭

④属.引凄异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汉陵”等。 C.第三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者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8.古人写文往往不“说尽”而留有“余味”,请分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蕴含的言外之意。 9.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选文和“链接材料”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方面,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故鄣①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 (《与施从事书》吴均)

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锐兵刃,彀弓弩,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B.先驱曰:“天子且.至!”且:将要 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规定 D.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谢:感谢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甚矣,汝之.不惠 B.军细柳:以.备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D.成礼而.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了汉文帝劳军的背景。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汉王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扎军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 B.周亚夫是文章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 C.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军,内心颇为不满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文言文对比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 ①戒.之曰 ①与民由.之 ①富贵不能淫.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乙】 刘安世,字器之。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且立至。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思。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光教之以诚./岂不诚.大丈夫哉 B.初举.谏官/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正色.立朝/征于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