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课例分析

作者:王宏丽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第07期

摘要:课例分析是近几年教师们教研工作的一种新形式,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高一语文互研组的公开课决定由年轻教师曹老师承担,恰巧有实习生李老师在校实习,他们两位都选了杜甫的《登高》,有幸听了他们的两节课,并以此作为课例研究来反思教学。

关键词:课例;课例研究;课例分析;《登高》

《登高》教学过程一(公开课):

《登高》教学过程二:

以上两节课是两位年轻老师分两次完成的,前后两节相隔一个星期。从评课记录上我们可以看出,两人上在板书设计、教态及详略安排、重难点及对教材的处理上与试讲前相比做了很大的调整,基本上将《登高》的教学三维目标、感情基调把握到位,注重学生的感悟、合作探究,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充分,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课堂

曹老师在试讲的时候,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学生的互动,第二次曹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以音乐朗诵等多媒体手段熏染学生的情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课堂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课堂死气沉沉,就不会产生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有时还会给人一种压抑难耐的感觉,试想教师和学生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沒有面对文本的真诚对话,我们的课堂会有活跃的气氛和丰厚的内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二、诗歌教学一定要注重诵读

诗歌解读是对具体诗的解读,不宜空谈解读方法。不同的解读方法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工具,而工具也只有在具体诗歌的解读中才能够显示出意义与价值。曹老师在试讲时没能引导学生充分诵读,以自己的讲解为主,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感悟和品读;而李老师能大胆范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在教学中也较少范读,听了他们的课,我的感触很深,其实我们教师范读不一定标准,不一定很美,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对作品的感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大胆尝试,大胆范读。

三、要及时做教学反思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这在首联表现得最突出,两位年轻老师对这一点认识不足。学习这首诗,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尤其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句,情景交融比较难理解,其中李老师可能经验不足,试讲时没有将其分析透彻,课后我们做了及时的交流,上课时做得比较好。在《登高》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用第三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所蕴涵的多层含义(八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讨论,从而启发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多角度、深层次探究本诗。

四、诗歌教学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了颇多非议,从以上两位老师的课例来看,诗歌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显然有很多优势,其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只要我们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扬长避短,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语文诗歌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宝塔区第二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