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心里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性理论与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我过程是无意识的,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我们对它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只要当一个人有冲动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本我在起作用。例如,一个人出于冲动将石块扔进窗户,或惹事生非,或强奸妇女,这时,他就处于本我的奴役之中。本我是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本我遵循着 “唯乐原则”工作,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的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
假如人格中仅有本我和自我这两个结构部分,那么人就将成为快乐主义和兽欲主义的有机体,当他处于一种需要状态时,他就会从合适的环境对象中寻求对需要的直接满足。然而人格中还存在着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第三个结构部分,即“超我”。超我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如:一个后妈对孩子非常溺爱,但往往是由于她并不发自内心的爱这个孩子而是从道德上强化自己应该付出母爱而形成。
如:弟弟或妹妹出生时,较大的孩子对婴儿夺走了母亲这一事情感到不满或委屈,继而憎恨婴儿,但在表面上显得很喜欢婴儿。这是因为表现出憎恨婴儿的行为会招致母亲的指责,而表现出喜欢婴儿则会成为好哥哥、好姐姐,能被母亲所承认,得到表扬。这种反向形成在本质上源于道德感或良心等超我的影响。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
4.退行(regression):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应付当前的情景。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
精神分析学派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101种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自我防御的特征: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一、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精神分析(防御机制)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反向形成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反向形成
内心有一种欲望或者观念要表现, 内心有一种欲望或者观念要表现,但是如果表现出来 可能引起不良后果, 可能引起不良后果,于是就表达一种相反的欲望或观 念,借以抑制原来的欲望。 借以抑制原来的欲望。 此地无银三百两 对某人不满, 对某人不满,见面后特别热情 继母对孩子的溺爱。 继母对孩子的溺爱。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抵消 ——抵消、补偿 抵消、
抵 消——用一种象征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 用一种象征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 经发生的不愉快事情, 经发生的不愉快事情,或用从事某种活动来 抵制某种真实的动机。(复仇,赎罪, 。(复仇 抵制某种真实的动机。(复仇,赎罪,洗手 强迫症。) 强迫症。) ——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 补 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 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 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就是这种作用。(盲人听力好,海伦.凯勒 。(盲人听力好 就是这种作用。(盲人听力好,海伦 凯勒 )
幼稚的心理防御机制
此类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 常见。 常见。 对使用者来说, 对使用者来说,它能减轻或消除由于体验 到亲密人际关系受到威胁而引起的焦虑。 到亲密人际关系受到威胁而引起的焦虑。 在旁观者看来,他们的行为是适应不良的, 在旁观者看来,他们的行为是适应不良的, 甚至是令人讨厌的。 甚至是令人讨厌的。
总
结
①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而是无意识的 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 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防御机制并不能改变危险的客观环境, ②防御机制并不能改变危险的客观环境,只 是改变个人对环境的看法理解或处理方式。 是改变个人对环境的看法理解或处理方式。
常见精神防御机制十八种
13.抵消
一旦发生了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 人们常常以某种象征性或魔幻般的姿 态或仪式来抵消由此造成的心理不安。 例如,按我国民间习惯,过阴历年时 不要打破东西,万一小孩打破了碗, 老人则赶快说“岁岁平安”;如果无 意中说了不吉利的话,则赶紧淬口水 等等。再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 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 其他痛苦体验。
1.压抑。
例如,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在某 一年的十月份死于车祸,经过一段 时间以后,她把这段不堪忍受的情 绪压抑到潜意识里,“遗忘”了。 这些潜意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她的 情绪,在每年的十月份她都会自发 地出现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 么,药物治疗也无效。
2.否认
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 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 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 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 的精神打击。
常见精神防御机制十八种
弗洛伊德生前曾断断续续地提 出了一些防御机制,包括、升华、 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安娜.弗洛伊德(1936)系统总结 和扩展了其父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 究,论述了压抑、否认、禁欲、投 射、利他、转移、自我约束、反向、 反转、升华、心力内投、对攻击者 的认同、隔离、抵消、退行等15 种防御机制形式,并指出人类最重 要的防卫机制是压抑。
9.反向
内心里有一种欲望或冲动,承认了会 引起内心的不安,反而表现出与其相 反的欲望和冲动。“此地无银三百两” 说的就是这一机制。有人对伺机报复 的对象内心憎恨,而表面却非常温和, 过分热情。
可见如果人的某些行为过份的话,表 明他潜意识中可能有刚好相反的欲望。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 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的恐 惧。
10.代偿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出现于婴儿期,成年中出现于较轻的精神患者。
1、内向投射即把原本是外在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内心里,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称为内部投射。
其特点通常的是毫无选择地,广泛的吸收外在的东西,并产生仿同作用,又进一步分为"反感性仿同","向强暴者仿同","向失落者仿同",这些都是儿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动。
内投射或仿同的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
严厉父亲的言行经过仿同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就不觉得可怕了。
所爱的对象通过内投射,在心情上可接近那个对象而使他常在。
例如有些人失去了所爱的人,会无意识地模仿所爱的人的特点,使其在自己身上出现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内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现,他们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减轻对死者的内疚感。
同样的道理,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不良,也通过内投射成为子女性格的一部分,形成偏差心理。
病态的仿同多见于歇斯底里。
2.倒退也称为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对应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
退行现象常见于儿童,也常发生于成人。
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性行为。
譬如一个成年人,当遇到困难无法对付时,便觉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来退回到儿童时期被人照顾的生活中去,这就是无意识地使用精神防御的退行机制。
3,幻想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利用幻想方法,使自己在现实中脱离开,存在于幻想境界,已得到内心的满足。
这也是思考上退性作用的表现,这些现象在小孩子身上是正常现象,但在成人里出现就可能是病态心理了。
譬如一名体弱的儿童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时,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大力士,使别人都怕他。
这是正常儿童常见的心理。
但在成年人里出现这样的幻想多是病态的表现。
发表于: 2003/07/23 06:24pm三、“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神经症性心里防御机制在少年期得到充分利用,在成人中常以神经症患者应用而得名。
心理防御机制解读
防御机制的主要类型之二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此类防御机制在3—16岁的 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 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对使用者来说, 它能减轻或消除由于体验到亲密人际关系 受到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在旁观者看来, 他们的行为是适应不良的,甚至是令人讨 厌的。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4)
被动攻击行为(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应用者会 间接地(通过被动性的、受虐的)或直接地把应该针对别 人的攻击性,表达在自己身上。 这种表达是间接的,非
即刻显效的。如,拖延,失败,为引起别人注意而从事愚
蠢的或挑衅性行为或者为了避免处于竞争地位而一回小丑。 那些已形成施虐被虐关系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既有被动攻击
又有疑病性防御。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5)
见诸行动(acting out)发泄、(旧译:潜意识释放) :指无意识欲 望的直接表现,其目的是避免认识到所伴随的情感,它包括为了避免 意识到自己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违纪性或冲动性动作和
“发脾气”( tempertantrum). 它也包括为了减轻紧张心情(即主观性
焦虑或抑郁)而长期滥用药物、失败、形变态或自伤。发泄也涉及以 下这种状况:为了避免产生因本能推迟表达所导致的紧张心情,于是
长期来听任自己冲动发泄。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6)
分裂样幻想(schizoid fantasy):采用幻 想及停留在孤独退缩(autistic retreat ) 中的防御方式来解决冲突,达到自我满 足,其表现常常是全面回避人际亲密关 系及用怪癖来排斥别人,分裂样幻想能 消除对别人公开的攻击冲动或性欲冲动。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一、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
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的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
事实上,否定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存在的事实,只是使我们否定对这些问题存在的注意力而已。
不过,有时否定的心理防卫机制可以说是一种在心理压力中保卫自己的感受,或给人多一点时间做考虑与做决定。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否定作用在一般行为表现上,足以妨碍人们对问题的适应,因为其机理是躲避问题以代替面对问题。
二、退行作用它是指回复到原先幼稚行为一种心理防卫术。
这种退行现象,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例如有一五岁孩童,本来已经学会了自行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尿床。
为此,其母烦恼异常。
经过仔细分析,才了解到这家新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放到这个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不惹麻烦”、“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
而这个男孩子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乃该为退行。
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的现实问题或痛苦,就成了心理问题了。
因为退行作用毕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况且不成熟的行为几乎无法避免地把困难加重得愈发不可收拾。
假如一个人在小时侯,遇到困难时,常发生头痛、肚子痛、手脚麻木等现象,且一头痛就可不去上学,肚子一痛就不用考试,手脚一麻父母就会特别照顾。
到长大以后,遇到不能应付的困难时,就易退行,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而“产生”头痛、肚子痛等现象,以此逃避现实的困难。
三、幻想作用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法处理而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开或存在于幻想的境界中,以其情感与希望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其心理上的困难,以得到内心的满足。
精分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一、心理结构就是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了解意识结构,就要了解本能的属性、意义、对象、分类、特征及与本能相关联的事务。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人格结构本我――即原始本能,自我――现实的我,超我――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体现的我。
三、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症状形成大都是在潜意识中的愿望与防御之间的妥协,即本我指令与超我指令之间的妥协。
四、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功能,是面对来自超我和本我的压力,是调节自我与本我的平衡。
* 特点:控制本能和情感的一种手段;所有的防御机制都是潜意识的;每一种防御机制都是独立的、相互关联的;每一种防御机制都是动态和可逆的;每一种防御机制可能是病态的,也可能是适应的一种方法和过程。
* 种类:所有的防御机制只有一种——压力;所有的防御机制有若干种表现形式。
可观的有四层18种。
1)、精神病性的防御机制(常见于5岁以内的孩子,同时有出现在成年人的梦或幻想中)*否认:指的是把引起痛苦、焦虑的事件认为根本没有发生,予以否认。
*歪曲:指的是为了适应内心需要重新塑造一个外界形象。
* 妄想性投射:就是对外在现实的一种直接的妄想,往往是被害性的。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常见于4——12岁)* 投射:把自己的动机和愿望投射在别人的身上,断言别人有这种动机和愿望,是自己的超我所不允许的。
a、内投射:把别人的愿望和特点吸收为自己的,而表现出来。
b、认同:只吸收别人的某些特点和愿望表现出来。
* 分裂样的幻想:指的是个体为解决矛盾冲突或为了获得心理幻想、孤独的沉静在幻想的世界中,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魔鬼,一类是天使。
a、幻想:个体在遇到现实难以解决的事物之后,运用个体的幻想来实现愿望。
b、注意分裂的两极化:一边是分裂+理想化,另一边是分裂+贬低。
* 疑病:以怀疑自己生病来应对自己困难的方式。
*被动攻击:个体间接或直接的方式把应该针对别人的攻击方式,转移到自己身上。
* 见诸行动:把我们内心潜意识的东西用行动直接表现出来。
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maued fn em eh ns ,t esoe fp oet n a d rta t ni c i p rnaweehg e h n t oei c i p rn— tr ee s c a im h c r o rjci n erci n shz h e i s o o o r ih rt a h s shz he i n o
Dee s tl et n fneS ye Qu i .Niefcoso f e cn ee s tl r h sna dd n o rl in a ayi a dmut l r— s s o n a tr f nl n igd fnesye weeco e n o ecrea o n ls n lpe e i u s t s i
grs in a l ss Re ul e so nay i. s t The ew ee n iniia ifr nc so fu nfu n ig fc o sb t e het ogr u s.Fo m — s r r o sg fc ntdfe e e n o r i l e cn a t r e we n t w o p ri
Zho n f n u Fe —a g,Ta o g—i n Zh n l n,Zha ng ng Pi
( eS v n hP o l’ sia o n z o Th e et e pe sHoptl fHa g h u,Ha g h u31 0 3 h a g,Chn ) n z o 0 1 ,Z  ̄in ia
法
应 用防 御 方 式 问 卷 对 9 6例 精 神 分 裂 症 和 8 分 裂 样 精 神 病 症 患 者 进 行 防御 机 制 的 测 定 , 4例
2组 4个 防御 因子 未 发现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种类很多,可归纳为20余种。
根据其形状可分为排他、幼稚、神经症及成熟性防御四大类。
1)排他性防御又称精神病性或自恋性防御,其特点是精神病态的自我中心,无视客观现实。
诸如:曲解:当挫折出现时,主观上将它歪曲解释,虚幻地满足内心的企求,如“打肿脸充胖子”便是曲解。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我国并不少见,阿Q的“精神胜利”也属于曲解,挨人打骂后便称“儿子打老子,活该!”否认:当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感觉实在受不了时,否认能挽一时之溃。
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均属于否认机制。
大凡意志薄弱而知识结构又单纯的人,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认机制。
2)幼稚性防御又称不成熟性防御,为幼儿中普遍使用,成年人中也常不弃尽。
幻想:受条件限制达不到主观上企求的目标而心神不宁时,不少人会“画饼充饥”或做“白日梦”,从幻想中求得满足。
退行:又称退化。
面对某尴尬与不幸时,一些人表现出幼稚的举动,大人象孩子一样,便是退行。
因为孩子不承认社会责任,其行动可任性些,故自己不自觉地成了孩子般后,生活会相对显得轻松些,紧张或苦恼也自然有所减轻。
3)神经症性防御此种防御机制有人认为神经症患者用得更多,具体分析时,非神经症患者也广泛使用。
转移:遇到冲突时,将对立面移向无争抗能力的他人它物,以方便地达到宣泄恨怒等紧张不安的情绪。
如窝囊的男人在社会生活上受了委屈后回家打骂妻子儿女,迁怒家人。
有些青年恋爱失败后,把悔恨泛化地推向所有异性,决定独身一辈子。
合理化:又称文饰。
这一防御机制或许是人们用得最多的,当际遇到不顺意时,会找出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文饰不愉快。
如丢了钱就说“破财消灾”,贫困拮据者尤为欣赏“知足者常乐”。
最出名的合理化防御是“酸葡萄”、“甜柠檬”心理。
4)成熟性防御这种防御机制是健康人主要使用的,不良副反应小,比较受称道。
升华:个人的欲念受到阻抑困扰时,跨越痛苦而不消极沉沦,转而焕发崇高的理念,把自我的不满足抛在一边,全身心投入某种有价值的活动,创造出卓越的成就。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定义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三方面的胁迫,如果它难以承受其压力,则会产生焦虑反应。
然而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
既要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要使超我能够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满足感,这样一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
(一)逃避性防卫机制概述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式:1、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
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堵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一样。
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 ,“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牛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压抑作用,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已把事情忘记了,而事实上它仍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某些时候影响我们的行为,以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所做的事情。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起内部心理活动具有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应激状态。
心理反应与生理反应同时出现,相互作用使反应加重或减轻。
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为良性心理防御机制,反之就是不良心理防御机制。
可分四大类:(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开心、快乐,使自我能够得到更完善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素质,建议大家要更多的运用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1)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
其实说高尚些就是道德层面的升华,是超我在起作用,当你用诚心、爱心去关爱别人,同时又不损人利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灵是净化的,心理也就不会有负担,所有的内心矛盾、冲突和痛苦就会被化解掉。
比如:本来你正处于失恋状态,内心郁闷、烦躁,当在银行门口帮一个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开银行沉重大门时,老人会衷心的感谢你,此时的你会发现你的阳光之处,就会减少失恋所带来的郁闷情绪。
(2)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尴尬和困窘。
幽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幽别人的默,一定要幽自己的默,要学会自嘲。
一个人要是会自嘲了,说明他的心理就成熟了。
也说明他认识了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强了。
幽默很容易缩短你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定义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有如下几种: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
主要防御机制( 1 ) 压抑 (repression)弗洛伊德把压抑称作“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结果的基石”。
显然它是最重要的防御机制。
压抑是一种积极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那些威胁着自身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要使用压抑。
因为我们所有人的无意识中都有不愿意带入意识的想法。
压抑看似有效,但它并不是无需付出代价的。
因为压抑是一个稳定、主动的过程,它需要自我持续地消耗能量。
压抑大量强烈的想法和冲动使自我没有剩余能量可以运作。
没有一个强大的超我,那么一场维持稳定人格的战斗必将失败。
例:一天夜里,一个男孩看见父亲殴打母亲。
事后被问及这次经历时,男孩坚持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
也许他并没有撒谎。
相反,或许是因为那一幕恐怖得让他难以接受,因此将这个经验压抑于意识之外。
( 2 ) 升华 (sublimation)升华是惟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
与压抑不同,升华用得越多,自我的生产性越强。
升华是可以将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行为的渠道。
如果你把攻击性本我的冲动直接指向你想攻击的人,那么你将陷入困境。
但把这些冲动升华为诸如搏击性运动、对抗性运动之类的活动是可以被接受的。
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攻击性的运动员被看成是英雄,并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受到奖励。
升华生产性很强,因为升华的活动中,本我可以表达其攻击性,自我无需耗尽能量阻碍这些冲动,而且运动员因为攻击性活动受到爱戴。
(3) 替代 ( displacement )与升华一样,替代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
1 例:一个女子遭受虐待后,无意识中会非常愤怒。
如果向相应的目标发泄愤怒时不被接受或会导致可怕后果,那么她会把这些情绪指向她身边的其它人,同事、孩子、父母。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使用的目的⏹修正个体与现实的关系⏹使个体接受挫折和应激⏹缓解痛苦和不安⏹自我保护判断正常和病态的标准⏹1、看与现实的歪曲程度。
经常被欺负:“虎落平阳被犬欺”——“我是胡锦涛”⏹2、看使用的时机。
撒娇:家里——单位里分类——按成熟性分⏹1、“自恋”心理防御机制(Narcissistic)——精神病性⏹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3、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Neurotic )⏹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Mature“自恋”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定、歪曲、投射。
⏹婴儿最早使用的心理机制。
⏹特点:婴儿自我意识尚未形成,自己与现实的界限混为一体,并且只会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
否定denial⏹最原始最简单。
⏹把痛苦的事情当作没有发生。
⏹(鸵鸟)案例:拒绝女儿已死亡的妈妈⏹真正的否定是在潜意识进行的,个体有没有意识到,区别于害羞。
⏹如果不但否定事实,而且真正相信没有这个事实,有时会达到妄想地步,则为精神病。
歪曲distortion⏹把事实加以曲解,符合自我需要。
曲解的典型表现为妄想,即扭曲事实,且坚信不疑。
⏹夸大妄想(财富、地位、能力、权力)⏹疑病妄想(内脏已腐烂;只剩下一个躯体空壳)⏹嫉妒妄想(配偶对自己不忠)⏹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爱情)⏹妄想不同于不合理信念(通过说理可以改变)妄想分类⏹原发性: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它精神异常的病态信念。
⏹分类1、突发性妄想2、妄想知觉(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予妄想性意义)3、妄想心境(不详的预感——被害妄想)继发性妄想⏹在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疾病基础上产生;⏹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
外射projection⏹将自己的动机、态度、欲望投射到别人或外界,以避免意识到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
⏹不能区分想法和现实、主观和客观。
⏹投射测试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内射introjection⏹不加选择地将外界的东西吸收到自我里面,变成自我的一部分。
心理防御机制利弊谈
心理防御机制利弊谈摘要:心理防御机制是当人们在心理冲突、挫折和应激后会产生焦虑和痛苦,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焦虑和痛苦,人们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心理防御机制可以避免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紧张和痛苦,以保护心情安宁。
但是过分依赖某些防御机制,或使用超过一定限度,则对身心无益,甚至成为病态。
所以,我们在利用利用心理防御机制对自我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应明白不能过度依赖于心理防御机制,而应选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关键词:心理心理防御机制自我保护利弊前言: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某些问题时会用到的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心理防御机制往往能达到应付和减轻心理压力、保护心情安宁等作用。
但这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我们过度依赖于某些心理防御机制,而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在生活中会逐渐形成逃避心理。
若是面对更加大的问题,心理防御机制无法很好的进行自我保护时,会难以面对现实,从而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
在此,我对心理防御机制利弊进行简要的论述,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在达到心理上自我保护的同时,也不致过度使用而对自己造成更大伤害。
正文:心理防御机制指人们为了应付和减轻心理压力以适应环境而采取的各种保持心理平衡的策略。
众多心理学家研究和描述过大量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也时常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机制。
一、常见心理防御机制分类及简介1、心理防御机制大致可分四大类:(1)、精神病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2、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1)、否认机制否认机制是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御机制,即个体讲现实存在或已然发生的使人痛苦、不愉快而难于接受的事物加以否认,以减轻或逃避心理上的痛苦。
弗洛伊德性理论与防御机制
如上司受到老婆气便发泄到员工身上,员工回到家发泄到儿子身上,儿子回自己房间发泄到小狗身上。
8.转换(conversion)、躯体化(somatization):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避开了焦虑和痛苦。
9.抵消(undoing):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仪式化的动作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
我们大多数人正是无意识里运用了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Psychotic” Mechanism)化解焦虑才成为所谓的“正常人”
1.压抑Repression: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6.升华(Sublimation):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的高级形式。
升华作用能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安宁与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利己利人。
7.转移(displacement)、置换、替代: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以减轻精神负担。
如:一个后妈对孩子非常溺爱,但往往是由
于她并不发自内心的爱这个孩子而是从道德上强化自己应该付出母爱而形成。
如:弟弟或妹妹出生时,较大的孩子对婴儿夺走了母亲这一事情感到不满或委屈,继而憎恨婴儿,但在表面上显得很喜欢婴儿。这是因为表现出憎恨婴儿的行为会招致母亲的指责,而表现出喜欢婴儿则会成为好哥哥、好姐姐,能被母亲所承认,得到表扬。这种反向形成在本质上源于道德感或良心等超我的影响。
防御机制名词解释
防御机制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避免或减少心理层面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和罪恶感等令人不愉快的感受,而有意无意使用的自我防御功能。
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多种机制同时使用。
它并非病理性的,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能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不同的防御机制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不同的防御机制应用到不同的情景中会有不同的效果。
心理防御机制的三个主要特点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最初由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将心理防御机制界定为“人们面对应激情境时,无意识所采取的手段”。
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防御机制属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是个体无意识采取的应付应激情境的手段;
2.防御更多地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心理特点;
3.对同一个体,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较少随情境而发生大的变化。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根据发展过程中的早晚,心理防御机制分为以下四类:
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婴幼儿常常采用这种防御机制,正常成人多暂时使用,因精神病患常极端地采用,故称精神病型,包括否认、歪曲和外射等;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多发生于幼儿期,也常常被成人采用,包括内向投射、退行和幻想等;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少年期得到充分采用,成年人常采用,但神经症病患常极端地采用,故称神经症型,包括合理化、转移、反向形成、抵消、补偿、隔离、压抑等;
4.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较晚,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成熟的正常成人经常采用,包括幽默、升华等。
心理防御机制——反向形成反向作用反向(Reactionformation)
⼼理防御机制——反向形成反向作⽤反向(Reactionformation)也称矫枉过正,个体对内⼼难以接受的、不愉快的观念、情感、欲望冲动夸张性地以相反的外在态度或⾏为表现出来。
本我的某种冲动被超我所抑制,⾃我认为这种冲动也不会为现实所接受,于是⾃我决定把这种冲动以相反的外在⽅式表现出来,以释放这种冲动,减轻焦虑。
换⾔之,使⽤反向者,其所外在⾏为与情感表现,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向的。
在性质上,反向⾏为也是⼀种压抑过程。
在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反向形成被认为是⼀种强迫性的防御机制。
这种潜意识的冲动源于婴⼉期的冲突。
当婴⼉期的冲突不是被压抑,⽽是被转换时,反向形成也可能是使婴⼉期冲突得以升华的基础。
反向机制如使⽤适当,可帮助⼈在⽣活上之适应;但如过度使⽤,不断压抑⾃⼰⼼中的欲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对⾃⼰,⽽活得很⾟苦、很孤独,过度使⽤将形成严重⼼理困扰。
在很多精神病患者⾝上,常可见此种防卫机制被过度使⽤。
· “恨”⾃⼰真正喜欢的某⼈或某事物,或者“爱”⾃⼰所恨的竞争对⼿或所不喜爱的职务;· 某⼈极需要某种东西或名誉地位,却表现为极⼒反对、推却或⽆所谓;· 牵挂可能是残忍的反向形成;· 守时、节俭、清洁则可能是对疲塌、奢侈、脏乱的对抗;· 过分热情或⾃我吹嘘的⾏为是对被压抑在⽆意识中的那种不好与⼈交往或⾃卑的强烈冲动的⼀种反应;· 当某⼈希望别⼈照顾⾃⼰却表现出明显地照顾别⼈;· 在班上暗恋某⼥⽣却故意对她冷嘲热讽或恶作剧,以减少内⼼的焦虑;· 如有些恐⼈症的病⼈内⼼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某些⼈发现⾃⼰有同性恋倾向,⽆法接受,结果成为强烈的反同性恋者;· 有些⼈⾮常关⼼⾃⼰的病情,却表现出对⽣死⽆所谓的姿态;· ⼀个⼥⼈总告诉别⼈她多么地爱她的母亲,实际上她在隐藏⽆意识中对母亲的强烈憎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患者的心思防御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别面对挫折或抵触的严重情境时,在其内部心思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摆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思平衡与安稳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思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护功用。
根据安娜·弗洛伊德的典范,Vaillant构建了一个防护机制的扩展性理论。
有关其理论的进一步评估将于这篇文章后半有些说到。
从安娜·弗洛伊德对特定防护机制的界说来看,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三种,否认、升华和压抑下述内容是有关的:
“否定”也可称为回绝,是指“当对外部事情的感觉象征性的与有要挟的激动相联系时,大家会潜意识地阻挠外部事情进入潜意识”。
与其他防护机制相似,否定也建立在“压抑”之上。
“升华”是把某些激动和愿望经过某种崇高的行动转变为社会所承受的东西,这是一种“天性意图更换效果”。
这种防护机制经过削弱自我满意带来的影响而实现。
比方,在或人否定自个下意识地将消沉感受转化为崇高的行动时,咱们答应其将自个看做利他主义者。
这种防护机制是咱们社会坚持优秀质量的根底。
拥有为大多数人承受的质量的人恰是运用了提高这一自我防护机制。
经过让咱们信任杰出行动代表着优秀品德,“提高”机制令咱们取得自我满意。
“压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承受的激动、观念或回想、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或许这些观点并不适用于实际。
回到较早较不成熟的身心状态让人能在心思和生理上更为舒适。
假如精神分裂患者的情感需求可以被不片面地了解,那么精神分裂者就不会感到那么羞耻,就不会有那么多诟病,终究可能会得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