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对比★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19世纪末,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年轻学者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使亚里士多德统治人们近2000多年的理论陷入困境,伽利略的猜想是( )A.重的物体下落得快B.轻的物体下落得快C.轻、重两物体下落得一样快D.以上都不是2.关于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B.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C.通过斜面上物体的匀加速运动外推出斜面倾角为90°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D.总体的思想方法是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实验验证→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 )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5.伽利略用实验验证v∝t的最大困难是( )A.不能很准确地测定下落的距离B.不能测出下落物体的瞬时速度C.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D.当时没有记录落体运动的数码相机6.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7.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点甚至更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回顾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判定下列哪个过程是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A.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C.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1.C2.C3.ACD4.D5.B6.B解析: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测得小球通过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二次方之比是不变的,即===…由此证明了小球沿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且小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结合运动学公式我们可知,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A错误;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选项B正确;斜面长度一定时,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越大,选项C错误;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小球到达底端所需的时间越短,选项D错误.7.C解析: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是:先对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大小石块捆在一起下落得出与其矛盾的结论;猜想——下落的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数学推理——如果v∝t,则有x∝t2;实验验证——设计出斜面实验并进行研究,得出光滑斜面上滑下的物体的规律x∝t2;合理外推——将光滑斜面上滑下的物体的规律x∝t2推广到落体运动.从探究的过程看,选项C正确.①力的性质(1)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2)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3)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4)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共点力的作用,每个力各自独自地产生作用效果,好像其他力不存在一样(5)效果性:力作用在物体上总是要产生一定作用效果的,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6)绝对性:力与参考系的选取是无关的(7)瞬时性:力可以瞬时产生,瞬时消失,可以在瞬间突变②悬挂法、支点法支点法:用支点将薄板撑起,当薄板水平静止时,支点可认为是薄板的重心悬挂法:二次悬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悬线的拉力在同一竖直线上,两条竖直线的交点就是重心。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的合力为零,物体
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还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要么保
持原来的状态(包括速度为零的状态),要么不受力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
2、质点的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判断方法,非惯性系的例子。
3、坐标系的选取和表示。
二、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又称运动定律,明确了力的概念,即:当物体受到外力(总的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且加速度的大小与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
力的方向相同。
用公式表达 F=ma。
2、等效力:将多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一力。
3、重力和重力的计算。
4、弹力和弹力的计算。
5、摩擦力和摩擦力的计算。
三、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明确了力的相互作用联系。
指出“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受力物体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应用
1、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力的应用情况。
2、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
综上所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对我们认
识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物体的运动情况,更好地指导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与第四章知识要点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三章和第四章知识要点一、常见的力1、力学中常见的力的分类:(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②按效果命名: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④按作用方式分类:非接触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做法:①定标度;②画出力的作用线;③根据标度确定力的大小,画出箭头;④标出力的名称和大小。
2. 重力(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重力的大小(G=mg),方向:(不能说与支持面垂直)。
(3)测量方式:弹簧秤、测力计等。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3. 弹力(1)定义();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接触力)②发生弹性..形变)(2)胡克定律F=kx,x是弹簧的形变量,不是总长。
【通常只适合于在弹性限度内,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的弹力计算】。
(3)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曲面的切面,由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弹力存在与否的判断(①产生条件②撤物法③反证法。
)(4)弹力产生原因的分析:施力物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而给受力物一个反方向的反抗力.(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桌面受到的压力是因为书发生了弹性形变。
)4. 摩擦力(1)定义()、产生条件(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注:“相对”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接触面】(2)方向()(3)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4)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5)滑动摩擦力大小(f=μN)与运动速度无关,滑动摩擦力(或最大静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并和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静摩擦力在未达到最大值时不跟压力成正比,且f静=F外。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
本章将对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中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总结:
第一节牛顿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若无外力作用,则物体保持原状,即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叫做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受力的大小就等于物体质量和施加力的方
向上的速度变化率乘积,这叫做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表示两个物体之间作用的力,有着相等相反的作用力,这叫做牛顿
第三定律。
第二节求解动量定律的问题
1.匀加速直线运动:解决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根据质量和加速度的变化,求得时间下的运动位移,以及初始和末时的速度。
3.圆周运动:解决圆周运动问题,可以使用平动量定律,根据质量、半径和速度的变化,求的时间内的旋转角度和初末的角速度。
第三节物体碰撞
1.完全弹性碰撞:完全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动量和能量完全守恒,可以使用牛顿第三
定律来解决,根据动量定理可以求得合动量、反方向速度、碰撞时间等信息。
3.部分弹性碰撞:部分弹性碰撞也可以用动量定理和能量定理来求解,求得碰撞后每
粒子的速度、动能的损失和有效功率信息。
综上,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的内容总结主要为牛顿定律以及利用这些定律求解动量定律
的问题,以及碰撞定律的求解。
总之,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中学习到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升
学习者对物理学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考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考点梳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考点梳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是高考物理常考的重要内容,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考点都清楚了吗?下面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1、弹力的产生: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2.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1) 方法(2) 选择2.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 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2) 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3)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4) 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5) 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考点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1. 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1) 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2) 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
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
在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
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试的要求: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要求Ⅱ: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知识构建:新知归纳: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
5、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
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同时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4)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力的单位:N (5)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按力的效果分: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知识点二――重力(1)重力不是万有引力,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G=mg,在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或与水平面垂直。
但不能说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4)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以及质量分布有关。
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知识点三――弹力(1)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弹性形变(2)确定弹力的方向在硬接触中(除绳子和弹簧外),一定先找接触面,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是垂直的。
(3)绳子、弹簧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绳子或弹簧。
轻杆所受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
(4)胡克定律F=kx,指的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5)同一根张紧的轻绳上拉力处处相等。
知识点四――摩擦力(1)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c:接触面粗糙(2)求摩擦力一定要首先清楚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可以用F FN求解,FN指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μ是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粗糙程度有关。
(3)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平行,一定与弹力的方向垂直。
(5)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作为阻力。
知识点五――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不是代数加减。
(2)两个力合力的范围F1 F2 F F1 F2,在这之间的所有的力都有可能,这是由这两个力的夹角大小来确定的。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考试中的常考点,为您提供的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力的合成和分解1、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2)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的合力公式:(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F2|≤F合≤Fl+F2.(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易错现象: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点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内容请关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3.1重力1.力(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的性质: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作力的图示步骤:①选取合适的标度;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③重力是非接触力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
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3.2弹力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称为弹力。
★2.产生条件:弹性形变、直接接触★3.弹力的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①面面接触:弹力垂直接触面②点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而垂直接触面③点点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而指向圆心注意:弹力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画在受力物体身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在物理学中常见的概念和技巧。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第三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点。
一、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这里我们引入了矢量的概念。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用箭头表示。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矢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矢量的几何运算来合成力。
对于平行的多个力,我们可以通过矢量的代数运算,如加法或减法来得到它们的合力。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使用力的三角形法则进行合力的计算。
将需要合成的力按照大小和方向绘制在纸上,然后连接其起点和终点,形成一个三角形。
合力即为这个三角形的对角线。
这个三角形法则在力很多时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但是,对于不平行的两个力,我们不能直接使用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这时,我们需要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首先,将两个力的起点连线,再将它们的方向延长至相交。
然后,连接这两个延长线的交点与两个力的终点,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合力即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除了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来计算合力。
二、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相反,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遇到一个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力的情况。
这样的分解有时可以化简问题的计算,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三角形法则反过来,将一个力沿着不同方向分解为多个力。
假设我们需要将一个力 F 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力 Fx 和竖直方向的力 Fy。
我们可以先在纸上绘制一个与 F 同样大小的力 F',并且与 F 平行。
然后,将 F' 进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法则进行力的分解。
连接 F' 的起点与 F 的起点、终点与终点,我们就得到了力F 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分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 定义: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1.2 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 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1.3 位置、位移和路程- 位置: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 路程: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标量。
1.4 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平均速度: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1.5 加速度- 定义: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表达式:a = Δv/Δt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分类: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非接触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3 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2.4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表达式:F = 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功和能量- 功: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 能量: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
3.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3 动量和冲量- 动量: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
- 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1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的知识点较多并且较为困难,那么,你准备好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哦!重力的概念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我们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必修1的51页)中有重力的定义: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表达式g=mg;其中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万有引力、向心力关系重力与万有引力和向心力的关系示意图(高一上学期刚接触重力学生可以跳过此段)实际上重力g只是万有引力f的一个分力(具体分析参看图所示)。
对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
f比g小很多(f与g的比值不超过0.35%);因此高考说明中已经明确指出: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在这里王尚老师要给大家强调一点,只有在极轴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三者的运算关系满足矢量的三角形法则;也就是说重力加速度与质量的乘积等于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矢量差。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来,重力的方向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所以我们从初中物理开始,就一直用“竖直向下”这一说法来说重力的方向。
为什么物体在地球的两极重力大?在这里,我们做一个分析,来深入理解为什么两极重力大?首先,由于地球不是标准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的知识点较为难,那么,你知道怎么总结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借鉴!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征(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第三章矢量矢量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矢量是一种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于表示物理量。
1. 矢量和标量矢量和标量是物理量的两个基本分类。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时间、质量等。
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如速度、加速度等。
2. 矢量的表示矢量可以用箭头上方的字母表示,也可以用加粗的字母表示。
例如,矢量A可以表示为A或者A。
3. 矢量的运算矢量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
矢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减法和加法类似,只需要将减去的矢量取负值后进行加法运算。
矢量的数量乘法是将矢量的大小乘以一个标量。
4. 矢量的分解和合成分解和合成是处理多个矢量的常用方法。
分解是将一个矢量表示为多个矢量的和,合成是将多个矢量合并为一个矢量。
5. 矢量的数量表示矢量的数量表示包括模长、方向角和坐标表示。
模长表示矢量的大小,可以用两点间的距离表示。
方向角表示矢量与某一固定方向的夹角,可以用三角函数表示。
坐标表示将矢量的首尾端点的坐标表示出来。
6. 单位矢量单位矢量是模长为1的矢量。
单位矢量通常用帽子(^)在字母上方表示。
单位矢量通常用于表示方向。
7. 矢量投影矢量的投影是一个重要概念。
给定一个矢量A和另一个矢量B,矢量A在矢量B上的投影表示矢量A在矢量B方向上的分量,可以用数学公式计算。
8. 力矢量和力的平衡力是物体的作用于其他物体的推或拉,是矢量量。
力的平衡是物体受力之和等于零的状态。
力的平衡可以用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进行分析。
9.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亮,可以用矢量加法进行计算。
10. 矢量的应用矢量广泛应用于物理学中的各种问题,如运动学、力学、电磁学等。
矢量运算和矢量分析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
总结:矢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物理可以说是高中所有学科中最难的一科,因为高中物理不仅知识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也很多。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篇一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讲的是相互作用的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高一物理学习方法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
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
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
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 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之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
较后再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如序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的。
然后再说序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序言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之后希望同学们通过序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共识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 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
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
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
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
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
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件,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
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理世界中的热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课的重点内容,是同学们最为关心和研究的课题。
热运动包括热量、温度、热力学与热力学等几个重要方面,涉及热能平衡、温度差、黑体辐射、热力学温度、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热力学的热力学等知识。
首先,热量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而温度是体系内物质的热能的量化指标,它们是热运动的两个基本性质。
热量的传递具有三种形式,即导热、辐射和传热。
其次,热容是能量单位温度下体系内物质的能量容量,具有很强的相对性,而温差是将温度从一个体系转移到另一个体系的参数。
此外,辐射是一种由物体发出的有序的非弹性波动,而黑体辐射是物体发出及反射的辐射能量之和,是传输热量最主要的形式。
再者,热力学温度是物质性质中重要的参数,它在热力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温度会影响溶液的沸点,或影响热量的转化率。
而热量与温度的关系则是指改变物质的温度会影响热量的变化,或是物质改变温度时其所变化的热量的大小。
在热力学中,最重要的是热力学,它涉及介质的物理性质,及物质的热能和温度变化。
总之,热运动分为多个不同的方面,比如热量、温度、热力学与热力学等,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深入学习热运动,就必须对这几个方面有深入的理解,以便于更好的领会物质的运动及其特性。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单元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单元总结第三章是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力学”章节,主要包括物体的受力、牛顿运动定律和摩擦力等内容。
下面将对本章进行总结。
本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受力与加速度、牛顿第一定律和受力与刚体的分析、动力学定律、摩擦力。
第一部分是受力与加速度,主要介绍了受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a = F/m,其中a表示加速度,F表示力,m表示物体质量。
同时,我们学习到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力的合成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律合成为一个力。
力的分解则相反,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律分解为几个部分。
在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我们还学习了合力和分力的求解方法。
第二部分是牛顿第一定律和受力与刚体的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体具有惯性”。
同时,在本部分中,我们还学习了刚体的概念和性质。
刚体是指其内部各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
在受力与刚体的分析中,我们通过引入力矩的概念,探讨了刚体平衡条件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已经在第一部分中介绍过了,它是力学的核心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我们通过实际的例子,如小车和地球的相互作用等,来解释这个定律。
同时还学习了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第四部分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发生的力。
我们学习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物体质量和接触面积的关系。
在本部分中,我们还学习了斜面上物体的摩擦力问题,并引入了摩擦因数等概念。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了解了力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定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受力和运动有关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和练习掌握了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衡条件、运动定律和摩擦力等知识点的应用。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1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静摩擦力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2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重力基础概念即:重力定义、图示、符号、计算公式、重心等(详见课本P5153)。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三章:运动的描述1. 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位置变化,用矢量表示,单位为米。
2. 路程:指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用标量表示,单位为米。
3. 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用矢量表示,速度的大小为速度大小,方向为位移的方向,单位为米/秒(m/s)。
4. 平均速度: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
5. 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率,计算公式为:瞬时速度 = 位移 / 时间间隔。
6. 不同速度的合成:分为速度的代数合成和速度的几何合成。
7. 加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用矢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大小,方向为速度变化的方向,单位为米/秒²(m/s²)。
8.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轨道匀速运动的情况。
9. 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相等的情况。
10. 距离-时间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等于位移。
第四章:力与运动1. 力:是产生物体状态改变的原因,用矢量表示,单位为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合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计算公式为:F = ma。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的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5. 重力:指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为mg,方向向下。
6.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7. 弹力:是物体由于形状变形而产生的力,当形状恢复原状时,该力也会恢复原状。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四章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和力与运动相关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1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
0≤f≤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
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
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
(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
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
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
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
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静摩擦力分析
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
2、大小0≤f≤Fmax
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
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
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2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和力的.图示力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公式:G=mg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重心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第二节弹力弹性形变和弹力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几种弹力压力和支持力拉力重力重力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公式:F=kx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
第三节摩擦力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力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方
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只要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间没有产生相对于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这个力保持大小。
滑动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F=μFNμ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第四节力的合成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余弦定理:F=F1+F2+2F1F2cosθ共点力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222非共点力第五节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矢量相加的法则三角形定则矢量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