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合集下载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摘要:Taboo word(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存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

目前,中英两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所谓的文化休克,因此了解哪些话语是被禁止的是十分重要的。

英汉禁忌语在语言和词汇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英汉禁忌语的迥异。

为了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人们必须提高对禁忌语的了解,并且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在交流中避免使用禁忌语。

关键词:禁忌语不同点文化成因。

一、定义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18 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这种禁忌习俗(taboo),并将该词引入英语,并被全世界各民族人民使用。

顾名思义,所谓禁忌语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人们说某种话,或忌讳人们说某种话。

二、禁忌语的演进原始时代——愚昧(ignorance),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与征服自然能力的不足, 人们往往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能理解甚至困惑、恐惧。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被赋予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力量。

人们竟以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 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

他们盲目的崇拜迷信语言的力量, 认为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 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 反之则得到庇护。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促成了禁忌语的产生。

封建时代——偏见(p rejudice), 中西方社会的封建时代都以等级森严著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黎民百姓的言语都要受到限制, 他们不允许使用上级的所谓高贵语言表达, 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于是, 禁忌语随之产生了。

现代社会——民主(democracy),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及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

现如今,人们愈来愈注重人类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愈来愈追求平等和自由。

中英语言禁忌的不点及文化对比

中英语言禁忌的不点及文化对比

二中英语言禁忌的不同点及文化对比1.隐私禁忌差异。

英语国的人非常重视个人隐私,对于他人的工资收入、年龄、体重、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都不能随便过问, 否则会被看作是对别人私生活的侵犯,是极为不尊重的行为。

英语中的“Mind your own business”(管好你自己的事情, 少管闲事.) 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 在同英语国家的人交谈时, 应注意以下语言禁忌: What is your income? (你的收入是多少?) How much did the hat cost you? (你的帽子花了多少钱?) 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年纪?) Are you married single?? (你结婚了吗) How many kids do you have? (你有几个孩子?) 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 (你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 What is your religion? (你信什么教) 相反,中国人对待隐私却并非如此看重。

中国文化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之上, 一个中国人不是一个个体, 而是群体中的一个成员。

中国人重视亲情,友情, 同时追求宽广坦荡的胸襟, 认为‘事无不可与人言’对中国人来说,问他人个人问题, 如你多大了?你在哪里工作?你结婚了吗?有对象了吗?你去哪里了?你吃饭了吗?是聊天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友好关心的表示。

这与英语国家完全不同中英文化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在中国“老”是智慧、经验的象征。

如:老马识途、老当益壮、老骥伏枥、都是对老的赞赏之词。

人们称呼上了年纪的人为老教授、老寿星、老太太以表达尊敬、敬仰之情。

而在英语国家“老”就意味着不中用了、能力下降了。

所以老的甚至是“中年的”这样的词,也就成middle- aged(中年的)这样的词。

也就成了他们的语言禁忌。

在言谈中,对年龄有所暗示,如:You are sostrong at that age ! (按你的年纪, 你可真健康! ) 之类的话都将引起对方的不快。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摘要:Taboo word(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存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

目前,中英两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所谓的文化休克,因此了解哪些话语是被禁止的是十分重要的。

英汉禁忌语在语言和词汇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英汉禁忌语的迥异。

为了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人们必须提高对禁忌语的了解,并且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在交流中避免使用禁忌语。

关键词:禁忌语不同点文化成因。

一、定义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18 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这种禁忌习俗(taboo),并将该词引入英语,并被全世界各民族人民使用。

顾名思义,所谓禁忌语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人们说某种话,或忌讳人们说某种话。

二、禁忌语的演进原始时代——愚昧(ignorance),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与征服自然能力的不足, 人们往往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能理解甚至困惑、恐惧。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被赋予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力量。

人们竟以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 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

他们盲目的崇拜迷信语言的力量, 认为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 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 反之则得到庇护。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促成了禁忌语的产生。

封建时代——偏见(p rejudice), 中西方社会的封建时代都以等级森严著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黎民百姓的言语都要受到限制, 他们不允许使用上级的所谓高贵语言表达, 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于是, 禁忌语随之产生了。

现代社会——民主(democracy),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及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

现如今,人们愈来愈注重人类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愈来愈追求平等和自由。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3、功能
英汉禁忌语均具有维护社会秩序、遵循社会规范的功能。通过使用禁忌语, 人们可以避免谈论令人尴尬或冒犯的话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此外, 禁忌语还可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提醒人们在不同场合下应该保持适当的言 谈举止。例如,在汉语中,“妄议中央”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禁忌语,旨在引导人 们不要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同样地,英语中的“鞭打禁锢”等禁忌语也旨在维护 社会道德和秩序。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的应用
1、语言教学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英汉 禁忌语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交际方式。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禁忌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 能力。
2、翻译实践
在翻译实践中,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同样具有指导作用。译者需要具备跨 文化意识,了解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忠 实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信息。例如,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关于 “死亡”的禁忌语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 达方式。
英汉禁忌语在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英语中的禁忌语多 采用委婉语和替代词,以避免直接提及禁忌话题,如用“pass away”代替 “die”。而汉语中的禁忌语则更多地体现为避讳和省略,如对年长者的称呼中 会避免使用不吉利的字眼。
四、应用实践:跨文化交流的技 巧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英汉禁忌语的异同十分重要。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应 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言辞。同时,掌握相应的交流技巧,如 采用间接、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需充分考虑原文中的禁忌语,确保译文准确、得体。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

摘要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

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

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结果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

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

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语用角度看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汉英禁忌语语用原则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总结出了三条共同的禁用原则并对汉英文学作品、动物习语以及称谓语等方面的禁忌语语用差异进行分析。

尝试从语形讳饰和语义讳饰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汉英禁忌语的语用表达,通过语用的艺术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中国教育联盟 整理关键词: 禁忌语;交际;语用;对比AbstractTaboo is a commonly existing cultural phenomenon among nations in the world which regulates pe ople‘s language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rectly results i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 .So ,taboo exiting both in Chinese andEnglish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we should avoid using offensive expression: taboo,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taboo can mak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 appropriate. Taboo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reflect every corner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life, so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can be of great help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intercommunity and the otherness of the pragmatic principles, the thesis summarized three principles of using the taboos and discussed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from angles of literature, animal idioms and the addressing words,trying to have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pragmatic express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Key word: taboo;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omparison语言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摘要:禁忌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讨论禁忌语的产生根源、应用范围的共同性、相异性等,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交际失误,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交际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纽带,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尽管语言中存在明确表达概念或事物名称的方法和词语,但针对某些概念或事物,人们总是期望避免谈及。

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禁忌现象。

1 禁忌语的由来及产生根源英语taboo一词的含义是禁忌,它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汤加语(Tongan),意为“神圣”,“不可接触”。

1777年英国的库克(James Cook)在南太平洋上探险来到汤加群岛时发现,当地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异的社会现象,如某些词语允许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使用,而不允许一般居民所使用,当地居民把这禁忌的现象称为“taboo”。

从此,“taboo”这个词就进入了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及语言学等学科,开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研究课题而得到广泛重视和使用。

2 英汉禁忌语应用范围的共同性禁忌语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

从历史的角度看,英语汉语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禁忌语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在表达上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2.1涉及亵渎神明的禁忌语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一般都不能随便提到神灵或所崇拜的对象的名字,否则就是亵渎神灵。

在英语中,宗教上的好多词语,像God(上帝),devil(魔鬼),heaven(天堂),hell(地狱),Christ(基督),Jesus(耶稣),damn(该死)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里才是合适的,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使说话人受到谴责或遭到人们的回避。

于是在英语中,就用gosh来代替God,用Goodman来代替the devil。

中国也是如此,早期的中国禁忌的内容与形式相当繁杂。

英汉文化中禁忌语的比较

英汉文化中禁忌语的比较

《教学与管理》2008年8月20日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沟通情感的工具。

尽管语言有任意性,但由于语言蕴含着难以形容的神奇力量,人们在使用某些词语时,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往往会生动逼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并引起某种心理上的反映,像汉语成语中“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令人高兴、让人欢欣的词语往往能引起愉快、欢喜的心情,而令人沮丧、让人不快的词语同样也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反映,使人产生恐惧、不安、悲伤或厌恶的情绪。

对此,人们总是期望避免或直接提及,这就是语言中的禁忌现象。

一、禁忌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禁忌”一词源于玻利尼西亚汤加语,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

1777年,英国航海家JamesCock在南太平洋的汤加岛上发现了一种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

一些话在当地居民中禁止使用,他们称其为“Taboo”,意为“holy”,“untouchable”。

JamesCock记录了当地有关“taboo”的种种现象。

这些禁忌主要反映两个方面:一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二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

禁忌语的产生有其时代原因。

在人类远古时代,人们迷信鬼神,信仰上帝、崇拜神祗。

有关帝、神的名字以及他们的话语是不能随便提及的神圣的东西,否则就被视为是对帝、神的不敬和对神力的亵渎。

人们往往认为某些话语与其所指称的人和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说出这些词语,就会触犯其所指代的人或事物,招来灾祸,这就自然导致了语言的禁忌。

英汉文化中早期的禁忌语主要与迷信神力、崇拜神祗有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除了宗教原因外,社会风俗、文化传统、个人修养、交际需要等因素对英汉禁忌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英汉文化中禁忌语的趋同性尽管英汉语言反映不同的社会习俗和历史文化,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选用上会表现出一致的倾向性,交际中涉及禁忌语时,都采用了相同的交际策略,如避凶求吉等。

英汉两种语言的禁忌语有许多共同之处,英汉文化中共同的禁忌语及其委婉说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死亡英语中表达“死”的委婉说法有:gotoheaven,breatheone'slast,gotoanotherworld,kickthebucket等;汉语常用的表达有:逝世、寿终、牺牲、百年了等。

略谈英汉禁忌语之异同及其文化背景分析

略谈英汉禁忌语之异同及其文化背景分析

略谈英汉禁忌语之异同及其文化背景分析在人类的生存和交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于是就出现了人们对某些言行的限制,也称为禁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而禁忌语是人们在各种场合中由于某种原因不愿不能或不敢说出某些词语,同一生活内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禁忌。

就是同一民族、同一国度,由于地域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语言禁忌。

这就决定了我们有共同的精神、思想乃至思维方式等,从而产生了共同的禁忌与禁忌语。

1英汉语言禁忌的趋同性1.1亵渎性禁忌语在中国,那些信仰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忌妄语的,就是忌胡说、乱说、说假话。

家庭中,如有人信奉保护神,买保护神像时忌说“买”,要说“请”,否则就犯忌,是亵渎神灵。

而在西方很多国家由于信仰宗教,大多数人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神。

于是God, Christ, devil, hell, Jesus, Jehovah等有关上帝、宗教地词语在英语国家里只能在宗教场合或严肃地讲话中才能使用,称为一种不能违反的规定。

英语中有一短语for Christ’sake(看在基督的面上),在一般情况下,多用for goodness sake或for crying out loud(看在老天爷面上)来代替。

如果违反了将会受到众人的责备。

1.2猥亵性禁忌语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都力求避俗就雅,有一些具有猥亵性的语言也就成了人们交流的禁忌语,英汉文化都将猥亵性词语当作是不雅而需要回避的词语。

他们主要涉及人体某些部位、性行为以及分泌排泄等不洁之物,在交际中一般要用委婉的、含蓄的或雅致的词语来代替。

这类词被认为是粗俗而不堪入耳的,使得说者听者感到羞耻。

众所周知,在汉语中,对性器官的描述人们常用“下部”代替,将从事色情活动的女子称之为“鸡(妓)”;而就算是尽管受法律保护的夫妻之间婚后性行为,也要用“同床”、办事”、过夫妻生活”等词语来代替;在英语中,表示与性、生殖器或性爱等有关事项则常用“four-letter words”来代替。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

• 尊称 •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惠:惠存、惠临、惠顾、惠赠 •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 2) 西方受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体 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 的态度,面对赞扬与恭维,大多趋于接受 ,并表示高兴与感谢。
中西方禁忌语差异比较
Taboo
引言
• 在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 同民族和不同种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不是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日常交际中也不是什么话 题都可以涉及,在一定的文化中,参与交际的人 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对某些话题和某些词汇有意回 避,因为人们不愿或不敢随便谈论这些话题和词 汇,于是语言中就出现了禁忌语。
• 4)五与星期五 • 在中国,“五”是个和谐、优美的数字,表示 “圆满、完全”,特别受人喜爱。如“五湖四海 ”、“五光十色”等。在西方人的观念中,“五 ”没有特别的涵义,却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祥 的日子,常给人以恐怖之感。一种说法是,星期 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还有人认为,据《 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 园也是星期五这一天。含有“Friday”的习语也说 明了这一点,如:Black Friday(耶稣受难日,发 生灾难事件的星期五)
• •
3)六与七 在中国,“6”是一个时空谐和数,最为吉祥。俗语“六 六大顺”即是最好的印证。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车牌号 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 数字,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意。然而由于宗 教的影响,在西方“6”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被视为大 凶数,这从以下习语中也可见。如:at sixes and sevens( 乱七八糟;糊涂的;迷茫的)、hit sb. for six/knock sb. Six (给敌人/某人以毁灭性打击) 、six of the best (以藤 鞭击六———一种惩罚手段)、six penny(不值钱)、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两,差不多)等 。在西方“666”一直被基督教称为“魔鬼数字”,因为在 《圣经》中,恶魔撒旦的代表符号便是“666”,所以在基 督教中6 代表了浑沌不堪。

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V1

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V1

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V1正文:
随着全球交往的增加,汉英之间的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常见。

然而,由于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对汉英翻译和交际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委婉语比较
1. 委婉语的概念
英汉语言中,委婉语通常用于避免直接表达否定、争端等引起不愉快的话题,却又要传递相应信息。

委婉语可以起到缓和关系、保护自尊心等积极的作用,但也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歧义和不明确的信息。

2. 英汉委婉语比较
在英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比较级”的表达形式,例如:“a bit difficult”、“not very good”等。

在汉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间接引述”的形式,例如:“听说他不太舒服”。

二、英汉禁忌语比较
1. 禁忌语的概念
在英汉语言中,禁忌语通常指的是一些在特定社会语境下禁止使用的语言,例如“骂人的话”、“脏话”等。

禁忌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其表达方式和表现力也有很大的差别。

2. 英汉禁忌语比较
在英语中,禁忌语属于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而在汉语中,禁忌语的使用属于一种文化上的禁忌,常常与道德与文化价值观有关。

结论:
经过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翻译和交际,我们需要注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习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英汉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

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

这些 话不 仅是 骂 人 , 是 对 神 的 冒犯 。汉语 中常 用 也
的有 “ 该死 的 ” “ , 他妈 的 ” “ 三 ” “ 三烂 ” “ ,瘪 ,下 , 狗
娘养 的” 。现代 年轻 人 网上用 语 多 用 它们 的拼 音 等
1 47
首 字母 , T 如 MD、 N D 等 。骂 女 人 常 用 “ 子 ” TN 婊 、
往 中, 但 晚辈忌 呼长辈 的名字 , 不 而且 在不很 熟识 的 同辈之 间也忌 直呼对 方 的名字 , 以示对 对方 的尊敬 ,
通 常人们 以“ 生 ” “ 先 、 同志 ” “ 、 师傅 ” 相称 。 ( ) 间和数 字禁忌 二 时 在 西方文 化里 , 们 最 忌讳 的时 间 和数 字莫 过 人 于星期 五和 1 。西方人认 为在 星期 五 这天 结婚 、 3 旅 行、 航海 、 开始 一个 新 的工 作 、 办 一 次会 议 或是 做 举
中西 文化 中的语 言禁 忌 , 少 跨 文 化 交 际 中不 必 要 减
“ ” 。每当新皇帝登基 , 邦 字 许多人只能改名。还有
避 圣人 讳 , 到 “ ” 要 避 讳 , 丘 ” 因 此 改 为 遇 丘 字 “ 姓
“ ” 因为 “ ” 圣人孔 丘 的名 。在 中国也有 敬 动 邱 , 丘 是
通常会 冒犯 他人 , 人不 快 , 者 引起 双 方 的 冲 突。 令 或 英语 中大部 分辱 骂性 词语 与宗 教 的词语 和名称 或 与 性 和性 器 官有关 , : ssC rtsi cc 。也 有用 如 J u h s, t ok e i h,
动 物 的名称 来 骂人 的 , : ie pg CW, i h等 。 如 s n , i, O b c w t 在 骂某 人是 “ 畜生 ” “ 、 可恶 的东 西 ” , 语 中常 用 时 英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而语言又是社会现象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禁忌语也是学习社会文化的一种工具。

禁忌语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所不能涉及到的特有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异同之处,能深刻地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展开有很大帮助。

在中国,“禁忌”一词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汉书·艺文志》等一些史料典籍中就有出现。

对于“禁忌”的含义《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可谓简明扼要:“忌,憎恶也。

在西方,禁忌语的英文说法是“taboo”,最早是南太平洋波里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

禁忌语的产生是与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文明落后,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上天、鬼、神都有所避讳。

西方国家,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出于对上帝的信仰,对于“God、Christ”这些词都是不能随便说的。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中英禁忌语的异同。

中英禁忌语相同点:1)神灵圣人名的禁忌。

在中国,自古就有皇族名避讳,凡是涉及到与皇公贵族名字谐音或是相近的音时,就要换一个说法。

例如秦代为避秦始皇的名“赢政”而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方则用委婉动听或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来指代与鬼神有关的词,如:上帝魔鬼撒旦一般要用:God of this world, the big D和the good man等委婉说法。

2)令人难以启齿或难过之事。

如“怀孕”英语中的表达方式有She is expecting.(她在待产中。

)She is well-along(她心满意足)等;而汉语中人们通常说“她有了”或者说“她有喜了”等。

在汉语中,我们一般说患了癌症的人得了“不治之症”。

英文中人们用C.C或Big C或是long disease代替癌症(cancer),艾滋病AIDS (可传染的社会疾病);汉语中“上厕所”有“方便”、“去一号”等委婉的说法。

英汉禁忌语比较

英汉禁忌语比较

英汉禁忌语比较(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摘要: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现象之一。

为顺利进行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

文章从语言禁忌产生的原因和演进着手,通过对英汉禁忌语的对比,从中折射出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有助于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一.引言禁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根据j·g·franzer书中的划分,由“行为禁忌”(behavioral taboo)和“言语禁忌”(1inguistic taboo)组成。

沃德曼在《社会语言学》中将“言语禁忌”定义为“人们使用语言传达各种思想,但都力图避免谈及一些有失典雅的话题或事情,并将使人感到不快甚至难堪的字句称为言语禁忌”。

与禁忌语有联系的都是一些让人感到尴尬的词汇,所以了解中西禁忌有助于国际交际的顺利进行。

本文试图就中英禁忌语的相同点、相异点进行对比,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禁忌语,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英汉禁忌语的相似之处根据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1986),英语主要在六个方面存在禁忌:一是宗教方面的禁忌语,基督教国家严禁直呼约翰拿之名以示对其尊重。

中国文化对此的同等反映为食物禁忌,如佛教规定出家人吃素食,不能吃“荤腥”;道教,尤其是全真道士要茹素吃斋,这些食物的名称对这些宗教来说是禁忌语。

二是人体排泄方面的禁忌语,西方通常会用“answer the natural’s call”来表达上厕所的意思;中文也有类似的委婉表达,如“洗手,解手”。

三是性方面的禁忌语,在保守的英语国家,“have sex with”这样的表达以往通常出现在文本中,在口语中还是对此讳莫如深;而在中国,佛家禁欲思想加上儒学对道德的强调,“万恶淫为首”深入人心,与性有关的词语都是忌讳的。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一、本文概述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工具,不仅承载着传递信息的功能,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习俗和道德观。

然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由于地域、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差异,某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可能被视为冒犯或禁忌。

禁忌语,就是在特定语言或文化中被视为不恰当或冒犯性的语言形式。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现象,探讨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在交流中因误解而导致的冲突。

本文首先将对禁忌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界定,随后分析英汉禁忌语产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对比英汉禁忌语在表达方式和语义内涵上的差异,最后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妥善处理禁忌语问题,以促进有效和和谐的沟通。

二、禁忌语的分类禁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和语言之中。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分类和特点。

以下是对英汉禁忌语进行的对比分析,主要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分类讨论。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宗教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与宗教相关的禁忌语也格外显著。

在汉语中,佛教和道教的宗教用语和象征都有严格的禁忌,如不得随意提及佛祖、道祖的名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神圣事物。

而在英语中,基督教的影响深远,涉及上帝、耶稣等神圣名词的言论都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冒犯信仰者。

社会禁忌语主要涉及与社会习俗、道德规范等相关的内容。

在汉语中,对长辈、权威人物的称呼和言论有着严格的规范,如不得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以及避免使用贬低或侮辱性的词汇。

而在英语中,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对性别、年龄、种族、社会地位等敏感话题的讨论也需要谨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习俗禁忌语是指与特定文化习俗相关的禁忌用语。

在汉语中,许多与死亡、疾病等相关的词汇都被视为禁忌,如“死”字常常用“去世”“走了”等委婉语代替。

在英语中,同样存在类似的习俗禁忌,如对于死亡的表述,人们更倾向于使用“pass away”“departed”等委婉说法。

中英禁忌语的比较研究.doc

中英禁忌语的比较研究.doc

中英禁忌语的比较研究:禁忌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两种语言在语言禁忌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异同之处,能深刻地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关键词:中英;禁忌语;比较1、引语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不同国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藏在语言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影,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与发展。

学习外语不仅是学习语言,而且是要了解一种文化。

"Taboo"直译为"塔布",意译为"禁忌",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二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作交际的工具,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为什么人们会崇拜语言?为什么会出现语言的禁用和代用?从人们对语言的最初认识中我们可以找到语言禁忌产生的基础。

但在远古的蛮荒时代,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可能有清楚的认识,不知道语言为何物,以为语言和大自然的风声、雨声一样,具有超自然的神力,认为语言中的音和意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对应关系",那么语言和所指物之间就是一种等同的关系。

这样一来,语言就变成了具有某种超人力量的符号,假如行船之人说了"翻(帆)、陈(沉)"之类的字眼,那么就会不幸言中为了避免语言禁忌带来的危害,委婉语(euphemism)随之产生。

委婉语是指在正式场合或日常交流中,人们常用一些温和的、委婉的、吉利的、间接的词语来替代一些让人听起来感到粗俗的、不便直说的、忌讳的、不吉利或失礼的词语。

2、英汉相同禁忌话题英语和汉语中,在正式场合,除了在医生诊所之外,以下话题都属于禁忌:(1)人体的性器官;(2)性活动;(3)卫生间里的活动;(4)大便;(5)令人作呕之事,如呕吐、抠鼻子等;(6)令人难过之事,如患了癌症,死亡等。

汉英禁忌语对比研究

汉英禁忌语对比研究

汉英禁忌语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禁忌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语言之中。

禁忌语的存在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还体现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敬畏和回避。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使用和表达形式各有特色,反映了两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因此,对汉英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英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使用和表达形式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

文章首先将对禁忌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词汇、语法、语用等层面对汉英禁忌语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共性和差异,并探讨其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有益的语言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二、汉语禁忌语概述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中。

在汉语中,禁忌语的使用尤为丰富和复杂,这既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社会、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汉语禁忌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死亡、疾病、灾难等负面事件相关的禁忌语,这类词语通常被视为不吉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

例如,“死”“亡”“病”“丧”等词,在汉语中往往被视为禁忌,人们在交谈时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词语,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

另一类禁忌语则与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尊重权威等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汉语中,与这些观念相悖的词语也成为了禁忌语。

例如,直接称呼长辈或权威的姓名被视为不敬,因此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尊称或敬称来代替。

汉语禁忌语还体现在对特定事物或行为的禁忌上。

例如,数字“4”在汉语中与“死”谐音,因此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在一些场合中会被避免使用。

另外,对于某些动物或植物,由于与某些负面事件或观念相关联,也会成为禁忌语。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有 a bid a a, s l sabt n 意思 是 和蝙 蝠 一 样 眼 力不 济 。海 燕 常 用 来 比喻 “ 示 灾 难 、 纷 、 力 行 动 即将 出 现 的人 或 幸 灾 乐 祸 的人 , 预 纠 暴 简 言 之 就是 灾 垦 。 以 在谈 话 中 , 谁 说 成 是海 燕 然也 成 为 西 所 把 方 社 会 的禁 忌 。 6 个 人私 事 的 禁 忌语
T b o 忌 、 忌 语 1 来 自太 平 洋 群 岛波 利 尼 西 (o. ao ( 禁 禁 一词 Py ns ) 汤 加 语 (ogn, 任 何 一 种 文 化 , 何 一 个 社 会 中 , ei 的 a T na1在 任 都
用“ 世 , 逝 仙逝 , 古 , 世 ,等 去 与 等
在 中国 , 们认 为猫 头 鹰 是 倒霉 、 人 晦气 的象 征 , 语 中夜 猫 子 汉 进 宅 意 味 着 厄 运将 至, 而在 西 方 , 头 鹰则 被 认 为 是智 慧 的象 征 。 猫
少 。英 语 国 家避 讳 l 星 期 五, 为耶 稣 遇 难 的 日子 恰 好 是 1 3和 因 3 号 , 期五 。 外, 国人 和 英语 国家 的人 们 对偶 数 和 奇 数 的态 度 星 另 中 也 不 同 。 中 国人 偏 爱 偶 数。 事成 双, 六 大顺 ' 双 成对 都 是 很 好 六 成
摘 要 : 忌语 是 一 种 语 言现 象, 是 一 种 文化 现 象。 不 同 的 禁忌 语 反 映 了不 同 的社 会 价值 观 念 和 社 会 心 理状 态以 及 与之 相 禁 也 应的 文 化传 统。 通 过 对 中 西方 禁 忌语 的 对 比 分析 , 望人 们 提 升 交 流技 巧 , 少跨 文 化 交 往过 程 中 所 引起 的不 必 要 的 误会 希 减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禁忌语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所不能涉及到的特有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在英汉禁忌语存在不同的表相下,反映的是文化的差异。

地方文化根植于禁忌语中,使其成为直接反映本土特色的载体。

一、英汉禁忌语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在英语中,“禁忌”(Taboos)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原意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引申为“禁止的”和“危险的”。

夏威夷语指导禁忌读作“卡普”(Kapu)。

在波利尼西亚文化中,禁忌是指“任何与帝王有关的而普通百姓接触后会有危险的事,或者帝王碰过后,从而变得具有威力的任何事”。

甚至帝王的影子对他来说也是危险的。

除此之外,波利尼西亚人还对其他一些显示力量的地方和事物用禁忌予以表示,例如某些食物、山脉或泉水。

在某种意义上说,禁忌是与另一个波利尼西亚语“马纳(mana)”联系在一起的。

马纳意指“能对过分靠近它的人产生危害的一种神秘力量”。

后来,这一意思也被进一步引申,指有些事是禁忌的,因为它具有这样一种力量,任何随随便便处理这些事情的人都可能受到它的危害。

正如心理学家E.格雷戈里所说:“不论是卡普还是马纳,禁忌基本上是对人的,而不是对神的。

因此,神授的帝王或首领是不受禁忌伤害的,不具神性者却是需要禁忌的”。

“禁忌”这个词历史悠久,在各类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贵戚惧家之不吉而聚诸令名,惧门之不坚而为铁枢,卒其所以败者,非苦禁忌少而门枢朽也,常苦崇财货而行骄僭,虐百姓而失民心尔。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今俗间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礼伤孝,莫肯收举。

”《后汉书•郎传》:“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唐苏拯《明禁忌》诗:“阴阳家有书,卜筑多禁忌。

”在西方历史上,黑人是最受歧视的种族,因此很多带有浓厚歧视色彩的词汇出现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与民族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这些种族歧视语成了英语禁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汉禁忌语对比

英汉禁忌语对比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姓名:张爽学号:08134011文学院对外汉语0811班指导老师:马婷婷摘要:禁忌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在每个民族和每种语言中都有体现。

中西方文化和信仰差异导致了禁忌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英汉对比;禁忌语;原因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所共有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

只是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有所差异,导致其禁忌语言也有所不同。

现在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频繁和范围的逐渐广泛,加强对英汉禁忌语的了解对于跨文化交际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种语言必定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根源,英汉两种语言的产生也必定会受到其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

所以,我们在做英汉禁忌语表面的对比时,其时应看到的是其更深层的文化差异。

一、禁忌语的概况1.1英汉禁忌语的定义及起源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而语言又是社会现象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禁忌语也是学习社会文化的一种工具。

禁忌语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所不能涉及到的特有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禁忌语的英文说法是“taboo”或“taboo words”(直译为“塔布”,意译为“禁忌”),最早是南太平洋波里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

“塔布”现象包含两个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二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

而所谓的语言塔布(verbal taboo)也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的灵物崇拜和语言的禁用或代用。

在中国,“禁忌”一词历史悠久,早在汉朝一些史料典籍中就有出现。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1]。

”中国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文化取向的社会,历来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可见禁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在汉朝之前就已经存在。

对于“禁忌”的含义我国古代的史书中也有记载,《说文解字》可谓简明扼要:“忌,憎恶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摘要:禁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不同的禁忌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中西方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希望人们提升交流技巧,减少跨文化交往过程中所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英语比较
1 引言
Taboo(禁忌、禁忌语)一词来自太平洋群岛波利尼西亚(Poynesia)的汤加语(Tongan),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语言禁忌(linguistic taboo)。

禁忌是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反映在英汉语言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因此,了解中西文化中的语言禁忌的异同,做到入乡随俗十分重要。

2 数字方面的禁忌语
在数字方面的禁忌,中西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谈论岁数忌言70,73和84。

传说是因为孔子73岁死,孟子84岁死,而且在中国古文中“七十古来稀”,说是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对好多老人来说,七十岁是一道坎,如果能迈过去就能多活几年,否则就到头了。

汉语中还对4忌讳,因为它与死偕音。

对7也一样,选电话号码时带有7和4的要的人也少。

英语国家避讳13和星期五,因为耶稣遇难的日子恰好是13号,星期五。

另外,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对偶数和奇数的态度也不同。

中国人偏爱偶数,好事成双,六六大顺,成双成对都是很好的例子;而西方人则把奇数(13除外)当作幸运的象征
3 生老病死的禁忌语
英语国家的人对“old”(老)的态度与中国人大不一样。

他们对“old”没有赋予肯定的联想,而是忌讳提到它,因而与之有关的禁忌语、委婉语比汉语多得多。

在他们眼里,老龄象征着衰败、没落、靠近死亡,于是就有“年长者”、“成熟”(the elderly, mature, )等委婉语。

老人不叫“the old”或“old people”,而叫“a senior citizen”,上了年纪的妇女和男人被分别委婉地称为“a grandma dame”或“a distinguished gentleman”。

而在汉语里,“老”并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字,相反,它有“可敬的”、“有经验的”的涵义。

所以在称呼上,人们喜欢用“老”字来表示尊敬,如“老同志”“老干部”“×老”等。

当然汉语也有对“老龄”的委婉表达法。

如称老年人为“上了年纪的”或“年纪大了的。

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大家都忌言“死”。

因此,英汉语中就出现了大
量关于“死”的委婉语。

在英语中,如:to be called to God(本义)被召唤到上帝那;to have fallen asleep(本义)入睡了: to be out of pain(本义)摆脱痛苦;pay one`s last debt(本义)付最后一笔债:to fade away(本义)消失;to make one`s exit(本义)退场;to be free(本义)解脱了;to come to an end(本义)结束; to pass away(本义)离去。

所有上述这些短语或说法都对死者有褒义或至少是不带感情色彩,其中有一些反映了人们对待死亡及来世的不同态度,如:go to a better 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去),be with God(与上帝同在)。

但不管有什么样的区别,所有上述词语都是“死”这一概念的代名词。

死,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事情,但英语在委婉陈述这一事实时多数用了比喻的手段,表达了人们一种良好的愿望,要去天堂,要去极乐世界。

另外,认为“死”是一种解脱,受完了罪还完了债,一切都了结了。

汉语中用“逝世,仙逝,作古,谢世,牺牲,去见马克思了,与世长辞”等等委婉语来表达“死亡”。

4 性行为的禁忌语
西方人在性方面显得较开放一些,而中国人则相对保守一些,如:未婚同居在西方称为“trial marriage”(试婚),或者“married but not churched”(结婚但尚未去教堂的婚姻)。

“情妇”自然也成了“妻子”即“unmarried wife”(尚未结婚的妻子),他们的“私生子”便称为“love child”(爱情之子)或“natural child”(自然之子) 。

绝大多数人忌讳的是那些由四个字母组成的作露骨性描写的下流词(four letter words),如fuck,tits.。

比起西方民族,汉族的传统文化中,性观念更为严肃保守。

时至今日,人们对所谓的“桃色事件”,“第三者”,“外遇”,“插足”,“失身”等社会现象还是颇有微词的。

5 与动物有关的禁忌语
在中国,人们认为猫头鹰是倒霉、晦气的象征,汉语中夜猫子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而在西方,猫头鹰则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

中国人对蝙蝠很有好感,认为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通常与寿字连在一起出现,如“五蝠拜寿”。

西方人却对蝙蝠没有好感,通常联想到坏的特征,是两面派、见风使舵的代名词。

英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意思是和蝙蝠一样眼力不济。

海燕常用来比喻“预示灾难、纠纷、暴力行动即将出现的人或幸灾乐祸的人,简言之就是灾星。

所以在谈话中,把谁说成是海燕当然也成为西方社会的禁忌。

6 个人私事的禁忌语
Privacy(私事)在英语国家里相当受重视。

年龄、金钱、家庭、政治、宗教信仰等均被视为个人私事(Privacy affaires),如必须了解这方面情况,可以在提问前说明理由,否则会被认为是非常无礼的。

在英语中有句谚语: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

)意思是:一个人的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个人的事也是这样,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别人干预。

在汉语中同样是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金钱、家庭也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中国人的隐私,特别是问女孩子的年龄,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对男子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胡芬.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比较[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2007(8).
[2]李金珠.中西方禁忌语异同分析[J]. 山东:科技信息,2008 (24).
[3]郑甜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透视汉英禁忌语[J]. 山东:科技信息,2008 (22).
[4]袁瑛.从英语中禁忌语的应用看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J]. 理论观察,20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