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其分类,理解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2.熟悉周期表的结构,学会运用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了解元素周期律。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与元素的关系。
为达成上述目标,本节课将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例如,通过对比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本质区别;通过周期表的探究,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构成及应用,能运用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律,发现元素性质的规律。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思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问题导向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验资源,以及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概念、性质、分类及周期表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首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如根据某种元素的性质,判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元素周期律。最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针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进行教学。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知识,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元素的概念、性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通过学习评价表格和课堂提问小测验,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元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内容的详细性和系统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系统,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教师通过讲解、示例和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元素的知识。教学内容的详细性和系统性保证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元素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元素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4.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主动寻求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环节。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
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
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一些简单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相互合作、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元素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和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本节课应以合作探究法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探索、交流、合作、尝试等方法获得新知识,同时穿插启发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充分调动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法相结合的学法,让学生对元素形的概念及元素周期表成清晰的表象,从而在学法上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及视频资料、分子模型。
学生准备:教材、学案等课堂用品。
教学过程:第1课时投影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反思,总结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周期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如物质的制备、反应条件的选择等,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原子结构模型搭建、元素性质验证等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2.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利用周期表预测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针对元素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育学生关爱环境,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学习科学家们的研究历程,激发学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协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如网络、数据库等,查找元素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显示PPT7】化学元素是指什么?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同一种元素原子的质子建构元素数相同。
概念,了同种元素原子的中子数解区分元可以不同。
素本质是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会原子的质有电子会得失。
子数。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回答】不对,人民是的事例去集合的概念,不讲个数,理解元素是集合、宏观的概念石油(C、H、O 等)【讲述】元素概念是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物质宏观组成的问题,与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微观构成问题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有什么关系?【显示PPT13下图并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后,用箭号或线条显示元素、物质同、分子、原子、离子概念间的关系并讲述。
【显示PPT13并提问】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是由离子构成?【板书PPT13并提问】请你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描述水、铁和氯化钠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划线并回答】从微观引导学生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亲自建构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元素与其分裂成原子,原子得失他概念的电子变成离子,能构成关系图,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形成知识从宏观角度看,元素组的网络,成物质。
加深对概【回答】氧气、氮气、念的理解氢气、水;铁、汞;氯和学会运化钠用概念。
【回答】①水由氢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② 金属铁由铁元素组成 ①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前面的分子个数与后 面的原子个数匹配) ②水由水分子构成 ③ 金属由铁原子构成 ④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 离子构成显示 PPT14并强调】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回答】A ,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A 元素原子其外层电子数 为 1 ,其余为 8【练习】①水由 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②金属铁 由 ________ 组成;①(一个)水分子由 __________ 构成②水由 ________ 直接构成③金属铁由 _________ 构 成④氯化钠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及时练 习 和运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
2.掌握原子结构的主要内容,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3.掌握元素的主要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认识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分布和应用。
4.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的推断和分析,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原子结构。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元素性质的比较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如元素知识问答、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引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请你们小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题3《元素(2)》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5)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
一个:阳离子 Na+ ,阴离子 O2- 。
(6)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7)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79。.90 ②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二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
氢气等
得到或 失去电子
离子
构成
氯化钠等
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物质间的关系图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1)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2)由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接近的元素化学性质越相 似,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如 半导体材料、催化剂、农药)
阅读课本63页,完成学 案49页 知识链接
1、同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靠近结尾是非金 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 中容易 得到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为 NaCl。
8.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
下列问题:
(1)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4 ;Al3+的电子数为 10 。 (2)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得 (选填“得”或 “失”)电子。该元素属于 非金属(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 ( 是34) )电请在根第子据三层图周数2期推相(断等横嫁行元)素,中在,该周各周期原期表子中中结,位构各于的原第共子4同核之外处电周子期排。布的
具有三种意义的元素符号 有:
Cu、Fe、Hg等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以及C、P、S、 Si等固态非金属元素。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六、板书设计(1分钟)
本节课的知识点:(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书写;(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4)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七、作业(1分钟)
八、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思:
2、元素符号的书写有哪些规则?
3、我们知道如何书写元素符号了,那么一个元素符号又能表达哪些含义呢?
(1)H、2H分别表示什么含义?(2)3Fe、Fe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4、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小组合探(5分钟)
2、展示、评价、点拨(14分钟)
展示评价分工表
(2)某些物质的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这种物质。
三、质疑再探(3分钟)
问题预设:
元素周期表中有哪些规律呢?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教师预设题:
判断
1、二氧化碳是由2个氧元素和1个碳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3、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备课人
使用人
累计课时
课题
课题3元素(课时2)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教材
分析
重点
1、对元素符号含义的理解;2、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难点
对元素符号含义的理解。
问
题
展示
分工
展示
形式
评价
分工
展示要求:
1、书写迅速,字迹工整,内容简练,思路清晰,格式规范。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 上 第三单元 课题三 元素(市一等奖)
微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三元素
参赛教师:刘娜娜
课题三元素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本节微课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会区分从宏观领域进入到微观领域的开始,具有抽象性,不易于理解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掌握元素的概念及符号的意义。
2、了解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10分子以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A氧B硅C钙D铁
(2019.柳州第4题)下列元素名称对应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铜-CU碳-C C铝-aL
D-na
做题
学以致用
结束
世界都是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元素组成的。
树立物质是元素组成的观念。
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原子都统称为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都统称为同一种元素。
讨论并投影展示成果。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感觉自然。
在猜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为形成概念打下基础。
形成完整的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对已学概念的分析、比较能力。突破重难点。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了解元素符号的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通过联想记忆、大家来找茬等趣味活动,加深元素符号的印象。
借助卡片,通过有趣的拆拆、拼拼,轻松得出结论。
环节三
元素的分类及分布
(过渡)我们知道,英文单词不计其数,但字母只有26个;同样,物质的种类已知的有三千多万种,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种类只有—百多种。
投影元素周期表,观察这些元素的名称,同学们总结下元素可以怎么分类?
物质如此之多,其中元素含量也不尽相同,阅读课本找一找细胞和地壳中元素的排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锻炼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元素的概念、性质、特点以及命名规则。如解释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如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各个周期和族的特征等。
3.阐述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如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前几位、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4.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如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并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3.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过程,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和科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焰色反应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观察到元素的颜色变化,从而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主备)教具、一、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第一课时(一)导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表格,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归纳总结:(1)元素是原子的总称,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它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原子是元素的个体,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
它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构成的。
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在运用化学专业术语时,特别强调:a.场合的搭配。
应该用“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的”来描述。
b.名词的可数性与不可数性。
例如,KClO3物质中含氧元素,但不能说含有3个氧元素或3种氧元素,因为氧元素只有一种。
c.语言的层次性。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但不能越过一个层次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元素符号的记忆: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氢、氦、锂、铍、硼:H、He、Li、Be、B;碳、氮、氧、氟、氖:C、N、O、F、Ne;钠、镁、铝、硅、磷:Na、Mg、Al、Si、P;硫、氯、氩、钾、钙:S、Cl、Ar、K、Ca;锰、铁、溴、铜、锌:Mn、Fe、Br、Cu、Zn;银、碘、钡、钨、金:Ag、I、Ba、W、Au。
记忆小窍门:1.记忆时,一边口念元素名称,一边手写元素符号,这样反复练习,便可较快地记住这些元素名称和符号了。
2.记忆元素符号的“诀窍”之二是采用韵语和文字与字母对照记忆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表中各个区域的特点,能够利用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3.了解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元素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设计相关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逐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化学知识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对元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力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紧密结合,以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提升。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使他们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1.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彼此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查询。
2.使学生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的性质。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
3.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4.创设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化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二是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我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为我国的化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投影 表格三
原子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
6
6
6
12
6
8
6
14
投影 表格四
原子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
8
8
8
16
8
10
8
18
投影展示 反思升华
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称为。
[陈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号的是道尔顿,他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但随着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这种符号不便于书写和记忆,未能广泛采用。
2.现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书写时要大写。如,氧0;,氢H;碳;C。
3.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铜;Cu,钙;Ca,氯;Cl。
《元素》教案
课 题
元素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2、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分析并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补缺补漏,课件展示总结。
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教学重点】
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设疑】我们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可以组成物质,可利用化学方法分析得知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什么叫元素呢?
(倾听,引发悬念。)
引出“课题3元素”。
再教设计
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境,通过形象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元素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认真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重视多媒体教学。
课题3元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地壳、生物细胞、某些食品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使学生自觉接受化学的科学常识。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自我展示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趣味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解元素符号的重要性。
加强对元素、原子概念的理解。
【引导】在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接触到一符号,如:O,H,N,C,A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表3-4。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元素的概念、分类、周期表结构和周期律的重要性。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元素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批改,给予个性化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5.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元素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迅速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分享观点、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情景:设计有趣的实验,如“魔法金属”、“水的净化”等,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故事情境:通过讲述元素发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元素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元素的本质是什么?”“元素周期表是如何划分的?”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探究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进行了总结归纳。我强调了元素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对元素的概念和元素周期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我使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所时,我还提醒学生要注意元素周期表的记忆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小结
在本节课的结束阶段,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包括填写元素周期表、分析某种物质的元素组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我注意作业的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充分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总结,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2.通过化学实验、观察现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
3.引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景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我将引导学生直观地感知元素的存在和性质,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元素的概念。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和观察现象,让他们亲身体验化学的变化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将引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案例中,我以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引入元素的概念,通过讲述元素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利用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在讲解元素周期表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最后,我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1判断题
•在生物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
•元素只分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填空
二氧化碳是由和组成的,共有种元素。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和构成的,共有种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个原子。
水是由和组成的,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和1个氧
1.“加碘盐”、“哈药六牌钙加锌,钙锌同补”其中的“碘”“钙”“锌”指的是什么?
2.一些食品广告常宣传“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呢?
3、构成原子的粒子有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种。
阅读教材59-6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是具有相同(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
元素分为元素、元素和元素。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3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些名词“加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这里的碘铁钙指的是()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教学后记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
2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定义
区分
1、只讲,不讲。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2、组成物质
1、既讲,又讲。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范围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氯化钠由什么元素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钠由什么离子构成?
描述物质的方法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题3《元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碳12和碳14。②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粒子,如Na和Na+。 • 注意: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 H2O和Ne的质子数均为10,但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 3。
•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 子是同种元素。
16
• 7.下图是氮元素和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部分信息,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 (1)图中的氮①为___A_l __,②为________。 质子数不同
• (2)氮元素与铝元失素去的根本区别是 _________A_l3+____。
• (3)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 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铝离子的化
• A.硒原子 B.硒元素 • C.硒单质 D.硒分子 • 知识点二 元素符B 号及其意义 • 9.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 ) • A.金aU B.锰Mn • C.氦he D.银AG
10
• 10.下列符号各表示哪些意义?
• (1)O:氧元_素_、_一_个_氧_原_子_______________。 • (2)2Cu2个:铜_原_子____________。 • (3)Fe铁:、_铁_元_素_、_一_个_铁_原_子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元素
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 子
物质
构成
稀有气体、
金属等
原 构成 分子 聚集 氧气、水、
子 分解
氢气等
得到或 失去电子
离子
构成
氯化钠等
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物质间的关系图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2.3 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意义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
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
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对应元素和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领会化学用语美,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
理解元素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2、难点 :
正确书写元素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选择
创设学习情境、讨论思考、归纳、启发、对比
四、学情分析
1、同学们已经在2.2和2.3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内容,对于微观粒子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本次课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就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逐渐展开了,不论是从知识上还是从情感上,同学们都比较容易接受。
2、作为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本次课打算从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情境逐渐展开,依托多个情境和多个问题,结合自己阅读的方式,鼓励同学们观察、思考、讨论,对比和总结,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还培养了对比和归纳的能力。
五、教具与教法
多媒体课件指导阅读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教授法等
六、教学过程(共分2课时)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素符号。
习题设计
A.元素名称是“硫”B.元素符号“
七、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涉及了“元素”,比如生活中高钙牛奶、铁酱油、加碘食盐等都涉及了元素,所以对元素已经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最好还是从分析具体物质的组成出发,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本节课通过回忆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为契机,引出了碳元素的概念;又通过CO2、H2O、O2的比例模型,引出了氧元素的概念,所以要求学生阐述元素的概念并不难,困难是在应用的时候,元素和原子两者之间经常发生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对难点进行突破。
1.注意和前面有关原子的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
2.组织好本课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好本课题的课堂讨论。
4. 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不足:本节内容涉及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转换,很难很抽象,我从学过的物质引入,
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析,强调组成,构成的区别。
教学后自我感觉在4个名词的辨析和联系上,不好掌握。
尽管结合着例子讲,但是从学生反应上看,还是抽象,学生还是不太理解。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