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解答.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的分析
3)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5.“ 微笑”(两边翘起中间凹下)形带原因?
主要是由于凝胶的中间部分凝固不均匀所致,多出现于较厚的凝胶中。
处理办法:待其充分凝固再作后续实验。
6. “皱眉”(两边向下中间鼓起)形带原因?
主要出现在蛋白质垂直电泳槽中,一般是两板之间的底部间隙气泡未排除干净。
处理办法:可在两板间加入适量缓冲液,以排除气泡。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2. 样品如何处理?
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一般电泳均按这种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
3. 有些蛋白质由亚基(如血红蛋白)或两条以上肽链(α-胰凝乳蛋白酶)组成的,它们在巯基乙醇和SDS的作用下解离成亚基或多条单肽链。因此,对于这一类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的只是它们的亚基或是单条肽链的相对分子量。
4. 有的蛋白质(如:电荷异常或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带有较大辅基的蛋白质)不能采用该法测相对分子量。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SDS-PAGE电泳问题总结蛋白质条带为什么走到下面逐渐变宽发散?回答:多数情况是因为小分子在胶里的运动不规律,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高浓度胶或凝固不一致的胶里,你可以加大阴极的缓冲液浓度,可能会有点改善胶凝的快慢不在于TEMED多少,在于APS的量,APS提供自由基,TEMED帮助自由基作用,是催化剂,对凝固速度影响不是太大,可以试试加大APS的量丙烯酰胺在凝胶中的百分比分离胶的分辨范围15 % 15~45 kDa12.5% 15~60 kDa10 % 18~75 kDa7.5% 30~120kDa5 % 60~212kDa来源于《蛋白质技术手册》汪家政每种浓度的变性胶的分离范围不是指能跑出哪个范围分子量的蛋白质,而是指在这个区间内,蛋白质迁移率基本和分子量成正比,也就是线性关系,为了数据的可靠性,大家尽量根据这个来选择自己配胶的浓度。
下层也就是阳极缓冲液的作用当然是导电,用普通TRIS缓冲液做阳极缓冲液,一样跑得好,阴极就不一样了,需要提供离子强度和SDS环境,而在电泳过程中,阴极缓冲液的一些离子损失,而且与样品接触,不适合再次使用至于有些时候跑太大浓度的胶,因为药品,BUFFER配制过程的一些问题,导致会出现蛋白带无法电泳到分离胶的最下方,胶跑得难看情况比较多,一般来说,15%的胶已经能够跑出大约15KDa左右的蛋白,对于普通SDS-PAGE已经几乎到了极限,还跑不出来的MARK带,就不必去追究商品的问题了SDS-PAGE胶的凝结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凝结速度越来越快,温度降低则反之。
所以,夏天时胶凝结的比较快,而冬天脚的凝结速度则变慢,甚至不能凝结,解决此类问题较可行的方法是:冬天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加倍过硫酸铵和TEMED的使用量,可很好的解决胶凝结速度过慢的问题。
做SDS-PAGE的时候,除了蛋白量上样一致,最好体积也一致,这样跑出来的胶各个泳道之间的band能做到一样宽,方便后面的比较,特别是WB。
电泳常见问题解答
1. 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2. 样品如何处理?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 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
一般电泳均按这种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
2)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并经久牢固的保护SH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银染时的纹理现象。
100ul样品缓冲液中10ul 20%的碘乙酸胺,并在室温保温30min。
3)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3.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 -HCL系统,TEMED与AP:AP提供自由基,TEMED是催化剂,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
SDS-PAGE电泳问题总结蛋白质条带为什么走到下面逐渐变宽发散?回答:多数情况是因为小分子在胶里的运动不规律,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高浓度胶或凝固不一致的胶里,你可以加大阴极的缓冲液浓度,可能会有点改善胶凝的快慢不在于TEMED多少,在于APS的量,APS提供自由基,TEMED帮助自由基作用,是催化剂,对凝固速度影响不是太大,可以试试加大APS的量丙烯酰胺在凝胶中的百分比分离胶的分辨范围15 % 15~45 kDa12.5% 15~60 kDa10 % 18~75 kDa7.5% 30~120kDa5 % 60~212kDa来源于《蛋白质技术手册》汪家政每种浓度的变性胶的分离范围不是指能跑出哪个范围分子量的蛋白质,而是指在这个区间内,蛋白质迁移率基本和分子量成正比,也就是线性关系,为了数据的可靠性,大家尽量根据这个来选择自己配胶的浓度。
下层也就是阳极缓冲液的作用当然是导电,用普通TRIS缓冲液做阳极缓冲液,一样跑得好,阴极就不一样了,需要提供离子强度和SDS环境,而在电泳过程中,阴极缓冲液的一些离子损失,而且与样品接触,不适合再次使用<br />至于有些时候跑太大浓度的胶,因为药品,BUFFER配制过程的一些问题,导致会出现蛋白带无法电泳到分离胶的最下方,胶跑得难看情况比较多,一般来说,15%的胶已经能够跑出大约15KDa左右的蛋白,对于普通SDS-PAGE已经几乎到了极限,还跑不出来的MARK带,就不必去追究商品的问题了SDS-PAGE胶的凝结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凝结速度越来越快,温度降低则反之。
所以,夏天时胶凝结的比较快,而冬天脚的凝结速度则变慢,甚至不能凝结,解决此类问题较可行的方法是:冬天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加倍过硫酸铵和TEMED的使用量,可很好的解决胶凝结速度过慢的问题。
做SDS-PAGE的时候,除了蛋白量上样一致,最好体积也一致,这样跑出来的胶各个泳道之间的band能做到一样宽,方便后面的比较,特别是WB。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几乎所有蛋白质电泳分析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而所有条件总要确保蛋白质解离成单个多肽亚基并进可能减少其相互间的聚集,最常用的就是SDS-PAGE电泳技术,关于大家在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Q: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Q: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A: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分离胶;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要点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几乎所有蛋白质电泳分析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而所有条件总要确保蛋白质解离成单个多肽亚基并进可能减少其相互间的聚集,最常用的就是SDS-PAGE电泳技术,关于大家在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Q: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 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Q: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A: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解答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解答1. 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2. 样品如何处理?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 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
一般电泳均按这种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
2)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并经久牢固的保护SH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银染时的纹理现象。
100ul样品缓冲液中10ul 20%的碘乙酸胺,并在室温保温30min。
3)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3.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 -HCL系统,TEMED与AP:AP提供自由基,TEMED是催化剂,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及解决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2Q: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Q: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A: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Q:样品如何处理?A: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几乎所有蛋白质电泳分析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而所有条件总要确保蛋白质解离成单个多肽亚基并进可能减少其相互间的聚集,最常用的就是SDS-PAGE电泳技术,关于大家在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Q: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Q: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A: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SDS-PAGE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SDS-PAGE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一.凝胶问题1. 胶的凝结不好,例如有花纹特别是浓度高的胶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在分离胶的下部有波浪样的花纹,凝胶不均匀。
解决方法:加大TEMED 和过硫酸胺的量,使其凝结速度加快。
同时洗干净玻璃板,防止有残留的胶干结在玻璃板上。
2. 胶不凝,解决方法:温度较低时加大TEMED 和过硫酸胺的量,过硫酸胺必须新鲜配制。
如若还是不行重新配制一下缓冲溶液。
3. 胶易碎,例如浓度较高的胶在染色和脱色过程以及扫描过程中破裂。
解决方法:首先在上述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缓,其次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 TEMED 和过硫酸胺的量。
4. 电泳完后胶上有很多长条纹的杂带,解决方法:建议电泳缓冲液不要回收利用。
配制胶的溶液一定要纯。
二. 凝胶时间不对通常胶在 30分钟到1 小时内凝。
如果凝的太慢,可能是 TEMED,AP 剂量不够。
如果凝的太快,可能是AP和TEMED 用量过多,此时胶太硬易裂,电泳时易烧胶。
三. 浓缩胶与分离胶断裂、板间有气泡对电泳的影响前者主要原因是拔梳子用力不均匀或过猛所致;后者是由于在解除制胶的夹子后,板未压紧而致空气进入引起的,一般对电泳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四. 样品的处理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 处理、非还原 SDS 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 SDS处理。
1. 还原SDS 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 SDS 和 DTT(或Beta 巯基乙醇)后,形成SDS 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
2. 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 SDS 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保护SH 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纹理现象的产生。
100uL样品缓冲液中加入 10uL20%的碘乙酸胺,并在25℃下保藏 30min。
3. 非还原 SDS 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 1%SDS 沸水中煮 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法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法⼏乎所有蛋⽩质电泳分析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所有条件总要确保蛋⽩质解离成单个多肽亚基并进可能减少其相互间的聚集,最常⽤的就是SDS-PAGE电泳技术,关于⼤家在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些讨论:Q: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 (⼗⼆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乎总是与多肽的分⼦量成正⽐⽽与其序列⽆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
当分⼦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质的迁移率和分⼦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量的标准蛋⽩质的迁移率对分⼦量对数作图,可获得⼀条标准曲线,未知蛋⽩质在相同条件下进⾏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量。
Q: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A: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分离胶;⽽电泳缓冲液使⽤的Tris-⽢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下,泳动效率低;⽽CL离⼦却很⾼,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分⼦就介于⼆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这⼀区带便形成了较⾼的电压剃度,压着蛋⽩质分⼦聚集到⼀起,浓缩为⼀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氨酸⼤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在电场的作⽤下,蛋⽩分⼦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进⾏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要考虑该因素。
SDS-PAGE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电泳跑的太慢A.内槽缓冲液要没过凹玻璃板,低于平玻璃板。
内槽和外槽缓冲液不能相通。
B.电泳缓冲液pH值及浓度是否配制正确。
C.分离胶缓冲液和浓缩胶缓冲液pH 值及浓度是否配制正确。
D. 电压太低,选择合适的电压。
E. 样品盐浓度太大,除去样品中的盐。
二:微笑现象.电泳温度太高或者太低,1.选择合适电压;2.加入缓冲液太少,将缓冲液加满;3.如确实需要高电压,可将电泳仪至于4℃冰箱中。
三:蛋白条带歪曲或波浪形A:凝胶原因:1.胶时,胶中有气泡。
2.放入梳子时,梳子下面有气泡;3.分离胶表面不平,一定要用水覆盖;B: 样品原因:1.盐浓度高,透析除盐;2.样品有沉淀,上样前离心。
四:条带不清楚A. 凝胶原因:1.试剂一定要用高纯度;2.胶配置后不能放置时间太长;3.样品PH不对;4.缓冲液PH不对;5.降低电压或电流。
B. 样品问题:1.样品离子浓度比凝胶中的离子浓度低;使用和凝胶缓冲液一样的样品缓冲液。
2.样品浓度太高或低,减少或增加浓度;3.上样前加热样品,加热后马上放入冰水中;4.样品保存在低温中,防蛋白降解。
五:样品跑完浓缩胶,进入分离胶前没有压缩成一条直线1.浓缩胶和分离胶pH值不正确;2.浓缩胶太短;3.试剂一定要用高纯度;4.样品中钠离子或钾离子浓度高。
六:样品分不开1.凝胶浓度太大,凝胶浓度太小;调整浓度大小;2.蛋白亚基没有完全分开,样品缓冲液SDS浓度不够,充分加热。
七:制胶时漏胶玻璃板没有装好。
重新安装玻璃板,锁紧螺丝要拧紧,密封条老化。
八:样品孔之间的凝胶凝固不好凝固温度低,时间太长。
凝胶最好在25℃到30℃之间,凝固时间40分钟到一个小时。
九:电泳太快了缓冲液浓度低,电压太高。
重新正确配置缓冲液;选择合适的电压。
十:电泳结束后,凝胶底部的样品泳道比上部收缩变窄样品中的离子浓度比胶的离子浓度大,除去样品中的盐。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的分析
1. 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2. 样品如何处理?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
一般电泳均按这种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
2)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并经久牢固的保护SH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银染时的纹理现象。
100ul样品缓冲液中10ul 20%的碘乙酸胺,并在室温保温30min。
3)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3.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HCL系统,TEMED与AP:AP提供自由基,TEMED是催化剂,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
SDS-PAGE电泳问题总结
SDS-PAGE电泳问题总结(2012-04-19 20:07:12)转载▼标签:杂谈分类:々☆常用技术☆々蛋白质条带为什么走到下面逐渐变宽发散?回答:多数情况是因为小分子在胶里的运动不规律,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高浓度胶或凝固不一致的胶里,你可以加大阴极的缓冲液浓度,可能会有点改善胶凝的快慢不在于TEMED多少,在于APS的量,APS提供自由基,TEMED帮助自由基作用,是催化剂,对凝固速度影响不是太大,可以试试加大APS的量丙烯酰胺在凝胶中的百分比分离胶的分辨范围15 %15~45 kDa12.5%15~60 kDa10 %18~75 kDa7.5%30~120kDa5 %60~212kDa来源于《蛋白质技术手册》汪家政每种浓度的变性胶的分离范围不是指能跑出哪个范围分子量的蛋白质,而是指在这个区间内,蛋白质迁移率基本和分子量成正比,也就是线性关系,为了数据的可靠性,大家尽量根据这个来选择自己配胶的浓度。
下层也就是阳极缓冲液的作用当然是导电,用普通TRIS缓冲液做阳极缓冲液,一样跑得好,阴极就不一样了,需要提供离子强度和SDS环境,而在电泳过程中,阴极缓冲液的一些离子损失,而且与样品接触,不适合再次使用<br />至于有些时候跑太大浓度的胶,因为药品,BUFFER配制过程的一些问题,导致会出现蛋白带无法电泳到分离胶的最下方,胶跑得难看情况比较多,一般来说,15%的胶已经能够跑出大约15KDa左右的蛋白,对于普通SDS-PAGE已经几乎到了极限,还跑不出来的MARK带,就不必去追究商品的问题了SDS-PAGE胶的凝结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凝结速度越来越快,温度降低则反之。
所以,夏天时胶凝结的比较快,而冬天脚的凝结速度则变慢,甚至不能凝结,解决此类问题较可行的方法是:冬天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加倍过硫酸铵和TEMED的使用量,可很好的解决胶凝结速度过慢的问题。
做SDS-PAGE的时候,除了蛋白量上样一致,最好体积也一致,这样跑出来的胶各个泳道之间的band能做到一样宽,方便后面的比较,特别是WB。
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
SDS-PAGE电泳问题总结蛋白质条带为什么走到下面逐渐变宽发散?回答:多数情况是因为小分子在胶里的运动不规律,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高浓度胶或凝固不一致的胶里,你可以加大阴极的缓冲液浓度,可能会有点改善胶凝的快慢不在于TEMED多少,在于APS的量,APS提供自由基,TEMED帮助自由基作用,是催化剂,对凝固速度影响不是太大,可以试试加大APS的量丙烯酰胺在凝胶中的百分比分离胶的分辨范围15 % 15~45 kDa12.5% 15~60 kDa10 % 18~75 kDa7.5% 30~120kDa5 % 60~212kDa来源于《蛋白质技术手册》汪家政每种浓度的变性胶的分离范围不是指能跑出哪个范围分子量的蛋白质,而是指在这个区间内,蛋白质迁移率基本和分子量成正比,也就是线性关系,为了数据的可靠性,大家尽量根据这个来选择自己配胶的浓度。
下层也就是阳极缓冲液的作用当然是导电,用普通TRIS缓冲液做阳极缓冲液,一样跑得好,阴极就不一样了,需要提供离子强度和SDS环境,而在电泳过程中,阴极缓冲液的一些离子损失,而且与样品接触,不适合再次使用<br />至于有些时候跑太大浓度的胶,因为药品,BUFFER配制过程的一些问题,导致会出现蛋白带无法电泳到分离胶的最下方,胶跑得难看情况比较多,一般来说,15%的胶已经能够跑出大约15KDa左右的蛋白,对于普通SDS-PAGE已经几乎到了极限,还跑不出来的MARK带,就不必去追究商品的问题了SDS-PAGE胶的凝结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凝结速度越来越快,温度降低则反之。
所以,夏天时胶凝结的比较快,而冬天脚的凝结速度则变慢,甚至不能凝结,解决此类问题较可行的方法是:冬天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加倍过硫酸铵和TEMED的使用量,可很好的解决胶凝结速度过慢的问题。
做SDS-PAGE的时候,除了蛋白量上样一致,最好体积也一致,这样跑出来的胶各个泳道之间的band能做到一样宽,方便后面的比较,特别是WB。
总结以下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的分析
总结以下SDS-PAGE电泳常见问题的分析1. 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2. 样品如何处理?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 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
一般电泳均按这种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
2)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并经久牢固的保护SH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银染时的纹理现象。
100ul样品缓冲液中10ul 20%的碘乙酸胺,并在室温保温30min。
3)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3.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HCL系统,TEMED与AP:AP提供自由基,TEMED是催化剂,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要点
SDS-PAGE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几乎所有蛋白质电泳分析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而所有条件总要确保蛋白质解离成单个多肽亚基并进可能减少其相互间的聚集,最常用的就是SDS-PAGE电泳技术,关于大家在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Q: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 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Q: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A: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配胶缓冲液系统对电泳的影响?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
在浓缩胶中,其pH环境呈弱酸性,因此甘氨酸解离很少,其在电场的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离子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剃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
2. 样品如何处理?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
1)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 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
一般电泳均按这种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
2)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并经久牢固的保护SH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银染时的纹理现象。
100ul样品缓冲液中10ul 20%的碘乙酸胺,并在室温保温30min。
3)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
3.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 -HCL系统,TEMED与AP:AP提供自由基,TEMED是催化剂,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
4. 提高SDS-PAGE电泳分辨率的途径?聚丙烯酰胺的充分聚合,可提高凝胶的分辨率。
建议做法:待凝胶在室温凝固后,可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使用。
忌即配即用或4度冰箱放置,前者易导致凝固不充分,后者可导致SDS结晶。
一般凝胶可在室温下保存4天,SDS可水解聚丙烯酰胺。
一般常用的有氨基黑、考马斯亮蓝、银染色三种染料,不同染料又各自不同的染色方法,具体可参照郭尧君编著的《蛋白质电泳技术手册》P82-103。
5.“微笑”(两边翘起中间凹下)形带原因?主要是由于凝胶的中间部分凝固不均匀所致,多出现于较厚的凝胶中。
处理办法:待其充分凝固再作后续实验。
6. “皱眉”(两边向下中间鼓起)形带原因?主要出现在蛋白质垂直电泳槽中,一般是两板之间的底部间隙气泡未排除干净。
处理办法:可在两板间加入适量缓冲液,以排除气泡。
7. 为什么带出现拖尾现象?主要是样品融解效果不佳或分离胶浓度过大引起的。
处理办法:加样前离心;选择适当的样品缓冲液,加适量样品促溶剂;电泳缓冲液时间过长,重新配制;降低凝胶浓度。
8. 为什么带出现纹理现象?主要是样品不溶性颗粒引起的。
处理办法:加样前离心;加适量样品促溶剂。
9. 什么是“鬼带”,如何处理?“鬼带”就是在跑大分子构象复杂的蛋白质分子时,常会出现在泳道顶端(有时在浓缩胶中)的一些大分子未知条带或加样孔底部有沉淀,主要由于还原剂在加热的过程中被氧化而失去活性,致使原来被解离的蛋白质分子重新折叠结合和亚基重新缔合,聚合成大分子,其分子量要比目标条带大,有时不能进入分离胶。
但它却于目标条带有相同的免疫学活性,在WB反应中可见其能与目标条带对应的抗体作用。
处理办法:在加热煮沸后,再添加适量的DTT或Beta巯基乙醇,以补充不足的还原剂;或可加适量EDTA来阻止还原剂的氧化。
10. 为什么溴酚蓝不能起到指示作用?我们在实验中常会遇到溴酚蓝已跑出板底,但蛋白质却还未跑下来的现象。
主要与缓冲液和分离胶的浓度有关。
处理办法:更换正确pH值的Buffer;降低分离胶的浓度。
11. 为什么电泳的条带很粗?电泳中条带很粗是常见的事,主要是未浓缩好的原因。
处理办法:适当增加浓缩胶的长度;保证浓缩胶贮液的pH正确(6.7);适当降低电压;12. 为什么电泳电压很高而电流却很低呢?这种现象一般初学者易出现。
比如电压50v以上,可电流却在5mA以下。
主要是由于电泳槽没有正确装配,电流未形成通路。
包括:a.内外槽装反;b.外槽液过少;c.电泳槽底部的绝缘体未去掉(比如倒胶用的橡胶皮)。
处理办法:电泳槽正确装配即可。
13. 浓缩胶与分离胶断裂、板间有气泡对电泳有影响吗?这主要出现在初学者中,一般对电泳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前者主要原因是拔梳子用力不均匀或过猛所致;后者是由于在解除制胶的夹子后,板未压紧而致空气进入引起的。
14. 凝胶时间不对,或慢或快,怎么回事?通常胶在30MIN-1H内凝。
如果凝的太慢,可能是TEMED,APS剂量不够或者失效。
APS应该现配现用,TEMED不稳定,易被氧化成黄色。
如果凝的太快,可能是APS和TEMED用量过多,此时胶太硬易裂,电泳时易烧胶。
15. 电泳时间比正常要长?可能由于凝胶缓冲系统和电级缓冲系统地PH选择错误,即缓冲系统地PH和被分离物质的等电点差别太小,或缓冲系统的离子强度太高。
我们实验室的传统也是将倒完的胶放在冰箱内过夜凝聚,第二天跑胶效果非常好。
我想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低温,而在于过夜时间长,让胶凝聚得非常充分而且均匀。
反之,在37温箱内虽然凝得很快,但是容易出现胶脆,凝聚不均匀等情况。
我想只要你得配液没问题,那么适当延长凝胶时间肯定效果会好些!温度的高低决定了胶聚合的速度:高温有助于胶的聚合。
但是,胶聚合得越快,其脆性也越大。
因此,一般把胶的聚合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左右为宜。
当然,灌胶后放入4度聚合,其聚合时间会大大延长,但是其脆性也会大大降低上层的浓缩胶用的是Tris-HCL缓冲液,PH6.8,HCL的解离度大,几乎全部成CL-,CL-在电场中移动最快。
而电泳槽中含有甘氨酸,在PH6.8时只有少量解离,在电场中移动的最慢。
蛋白质(被夹在中间)就在由快慢离子形成的电位梯度中被浓缩了。
下层的分离胶用的是Tris-甘氨酸缓冲液,PH8.8,在此PH下,甘氨酸解离度增大,泳动速度增加并超过了蛋白质,原先的电位梯度消失,大小形状不同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分离。
电泳结果的好坏肯定和电泳的条件有关,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样品的纯度高,杂质含量少,选择的Loading要正确;2,就是胶的浓度要控制好,看你跑的条带大小来选择胶的浓度,特别是分离胶的浓度!3,就是电压的选择,当样品在浓缩胶里时,可以把电压调小点,当到分离胶时,电压可以加大,这样跑的条带就清晰!4,点样品的量要控制好,不能太多,否则就跑成团状,也不能太少,条带不清晰!至于样品和Marker显色问题,那要看你用的Marker是预染Marker还是非预染Marker,如果用的是预染Marker,那就是跑胶时,Marker条带先显现出来!如果是非预染Marker,那条带就和样品一起染色时显现出来!SDS-PAGE经验集锦:极其好用2009-06-28 00:17蛋白SDS-PAGE电泳及定量在蛋白质技术手册[5]基础上,根据实验条件的方便修改。
请仔细看各种细节改良,各种操作效果经本实验室5年验证。
【一】储存液配制(注意配方和实际测定参数!!!)(1)2 M Tris-HCl (实测pH 8.9±0.1,25℃) 500 mL:121 g Tris base 加350 mL双蒸水溶解,以玻璃棒搅拌约1 min,缓慢加入浓盐酸(11.8 M)20 mL,继续搅拌均匀,并使Tris全部溶解,溶液澄清,加入适量双蒸水至500 mL,倒入无色玻璃试剂瓶中,4℃冰箱保存。
(2)100 g/L SDS 溶液:10 g SDS (要求高纯度,其质量明显影响电泳效果)加100 mL双蒸水,于洁净的250 mL烧杯中进行微波加热溶解,注意不要爆沸,间歇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完全溶解后的溶液应清澈透明无色。
倒入无色玻璃试剂瓶中,4℃冰箱保存。
冰箱取出后可微波加热促进储存液的溶化。
(3)75%(v/v)甘油:于500 mL量筒中倒入分析纯甘油300 mL,加双蒸水100 mL,以一次性塑料手套封口,颠倒量筒使甘油完全溶解,然后倒入无色玻璃试剂瓶中,4℃冰箱保存。
(4)10 g/L 溴酚蓝溶液:500 mg溴酚蓝加双蒸水50 mL,搅拌溶解,倒入棕色玻璃试剂瓶中,4 ℃冰箱保存。
不用过滤。
用时注意吸取上层澄清液,不要吸到沉淀。
【二】电泳工作液配制(省劲好用!!!)(1)Acr-Bis液(丙烯酰胺溶液)500 mL:于800 mL洁净的烧杯中,依次称取双丙烯酰胺4 g,丙烯酰胺146 g,缓慢倒入双蒸水约350 mL,以玻璃棒缓慢搅拌促进溶解。
注意,双丙烯酰胺粉末易漂浮在空气中,所以要称重时注意周围空气流速,称取丙烯酰胺时可以将烧杯中的双丙烯酰胺掩盖。
玻璃棒搅动幅度不要太大以免溶液底部的双丙烯酰胺浮起并扩散到空气中。
完全溶解的溶液应清澈无色透明。
待溶解完全后补加双蒸水至500 mL,倒入无色玻璃试剂瓶中,4℃冰箱可保存10个月。
(2)4×分离胶缓冲液,500 mL:于500 mL洁净的量筒中,依次加入375 mL 2 M Tris-HCl (实测pH 8.9±0.1,25℃),100 g/L SDS 溶液(冰箱取出后可微波加热促进储存液的溶化)20 mL,最后加入适量双蒸水至500 mL。
倒入无色玻璃试剂瓶中,4℃冰箱最少可保存12个月。
有时冰箱温度过低会使储存液混浊,微波略微加热使其澄清后即可使用。
(3)100 g/L 过硫酸铵溶液(ammonium persulfate, AP)20 mL:2g过硫酸铵加20 mL 双蒸水,倒入无色塑料试剂瓶中,4℃冰箱最少可保存10个月。
注意配胶时不要交叉污染TEMED,可以以5 mL分装到4个无色塑料试剂瓶中分别保存。
(4)TEMED 成品液:购买后分装成2或5 mL小管装使用可避免母液受到污染。
(5)5×样品缓冲液,100 mL:依次加入50 mL 75%(v/v)甘油,20 mL 100 g/L SDS 溶液,10 mL 10 g/L 溴酚蓝溶液,5 mL 2 M Tris-HCl (实测pH8.9±0.1,25℃),5 mL巯基乙醇,9 mL双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