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模块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究.doc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究.doc](https://img.taocdn.com/s3/m/5c275a7deff9aef8941e068e.png)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再沿用“先讲理论课,后进行实习操作”的老套路,而是按企业的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把理论与实习教学穿插进行,强调知识的“实用、必须、够用”及“教、学、做”紧密结合的过程。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分为若干个工作模块,每个模块由2名双师型教师指导,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生在某一工作站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作站进行下一工作任务。
3.2更新旧版教材,全面更换人社部一体化教材。
根据人社部一体化教材发行情况,各专业将全面更换一体化教材。
专业建设中心组可搜集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教材、习题册作为教辅材料。
在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使用一年后,专业建设中心组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依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借鉴德国、英国、北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职业教育模式和一体化教材编写模式,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进行修订完善,增加校企合作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模块,组织开发适合本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校本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力争构建以企业需求为核心,更接近与企业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高度结合。
3.3加大课程创新力度,严格按照分组互动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
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教师策划、组织和引导下,以工作页为基础,以分组讨论、个人展示、集体评价和教师点评等形式组织教学。
整个教学流程包括:提出任务→分组讨论→展示汇报→点评归纳→评价记录。
教师按照一体化教材工作页中的课程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提出典型工作任务,各学习小组针对典型工作任务中的问题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组选出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或实施方案,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点评和指正、归纳总结,并对学生讨论结果做出评价,记录在课堂教学跟踪记录表,该表作为学生课堂表现、平时成绩和该课程学分的参考。
3.4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站。
按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理念,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根据专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增加学习区、工作区、材料区、产品展示区,企业文化区以及效仿企业的加工设备、工卡量具和白板、图书资料查阅柜、计算机网络信息查阅系统等设施,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集教学、实训、生产、鉴定于一体,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技工院校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及实践--以西门子plc一体化校本教材为例
![技工院校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及实践--以西门子plc一体化校本教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d7c94cfd0a79563d1e720e.png)
• 83•传统的专业课程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或注重理论的全面性,或将实践作为理论的强化及延伸。
学生很难将所学的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现在已有的一体化教材需要配对特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在实施上存在很多的困难。
鉴于此,遵循工学结合的办法方针,结合本校的师资情况及教学环境,本文以西门子PLC 课程为例,结合学校实际环境,依据一体化教学模式编写教材,突出教学的重点,强调教材的实用性。
技工教育的根本职能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服务于社会。
各个技师学院存在的价值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于地方经济。
因此教育的内容不能脱离社会、脱离岗位,教育的模式要符合受教人群的特点。
现阶段各个学校运用统一的教材,但是教材内容系统、枯燥难懂,同时实际的教学环境与教材内容相差甚远,这就促使技工教育工作者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1 一体化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一体化教学是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工学一体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单位,将系统、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细分到每个工作当中。
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通过学习体验工作,通过工作学会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的课堂效果。
各个学校在坚持一体化的模式下,选择适合本地特色和本校特色的典型任务,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校的实际情况。
2 一体化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一体化教学是围绕某一个具体的任务或者项目来组织学习,打乱原有的按知识学习组织授课的章节顺序,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体化校本教材要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融入到教材编写之中。
其中最核心的是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
2.1 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类工作。
一个职业一般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
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来提炼,而这主要是通过职业和企业调查分析获取。
关于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关于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93061d884254b35eefd3442.png)
基 本 保 障 , 学 校 积 极 调 整 办 学 思 路 , 加 大 投 入 ,不 断 完
一
体化教学 IN E R TO E C Ia T G A I N A HH l T
善 实 习 实 训 场 所 。 2 0 年 ,投 入 了 几 百 万 元 , 引 进 了 一 08 批 数 控 操 作 实 训 设 备 , 建 立 了 实 习 实 训 车 间 和 数 控 加 工 仿 真 实 训 机 房 , 2 1 又 构 建 了 一 体 化 教 室 ,包 括 资 讯 0l 年
础 能 力 为 核 心 , 以发 展 迁 移 能 力 为 最 高层 次 。 实 践 教 学 设
立 基 本 技 能 、 专 业 技 能 、 创 新 技 能和 职 业 技 能 四 大 模 块 。
5. 体 化 课 程 教 学 方 法 的 选 用 一
区 、 工 具 区 、 教 学 区 、 研 讨 区 等 区 域 ,采 取 多 种 措 施 ,
一
法 。通过
‘ 化 教 学 , 可 以达 到 以 下 几 个 转 变 : 教 学 从 体
“知 识 的 传 递 ” 向 “知 识的 处 理 和 转 换 ”转 变 ; 教 师 从 “单 一 型 ” 向 “行 为 引 导 型 ” 转 变 ; 学 生 由 “被 动 接 受
的模 仿型 ” 向 “ 动实 践、手 脑 并用 的创新 型 ”转变 ; 主
施 是:
教 育 者 的综 合 素 质 , 采 用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往 往 由 一位 教 师 或 一 组 教 师 在 共 同 制 定 教 学 内 容 、 教 学 方 法 与 进 度 内 容 的 情 况 下 实 施 教 学 , 使 受 教 育 者 能 将 所 学 的 理 论 知 识 及 时 消 化 吸 收 ,这 是 一 种 立 竿 见 影 的 教 学 方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成果材料五步教学法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成果材料五步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7c31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a.png)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成果材料——技工学校“五步教学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核心理念,我校于2021年2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结合我校下半年即将实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导后学再练习”,为我们的课改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五步教学法”教学子模式提出背景我校实施“先导入再学习”的模式已经有两个学年了。
我校教师经过课堂教学,结合学校学科实际,对于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特别是数学学科,对模式的应用有了自己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提炼模式中的精华,为学科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撑,现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提出“五步教学法”子模式。
二、“五步教学法”子模式的内涵“五步教学法”就是在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把整节课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自己的任务和操作方法。
第一步:案例分析第二步:知识讲授第三步:课堂练习第四步:知识扩充第五步:课后练习三、模式的实施目标: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者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2、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接受性学习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用。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创造性人格和创造行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未来社会中自尊、自信、自强,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4、打造培养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
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在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与学生同提高共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2d28f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2.png)
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之中,技工院校也要紧跟教育的步伐,有效的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技工院校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社会对技工院校学生的认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渗透理论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增强了综合职业能力。
本文主要阐述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的教学问题和应用,希望对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应用引言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技工院校专业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转化成学习过程,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大国工匠。
1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一是培养实操型高技能人才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现有劳动者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技工院校必须从教育教学入手,加快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步伐,推行理论讲解与实践实操一体化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二是加快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与创造性是技工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通过转变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学生沟通交流、协作分工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未来在工作岗位上遇到问题的能力,由单一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和总结性相结合的全方位评价转变,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一体化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一体化课程教学尚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专业中各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将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有机融合、穿插进行。
但目前多数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采取的是理论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实习教师负责实训教学的模式。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研究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34026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2.png)
标题: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研究引言:技工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推进技工教育改革,技工院校需要注重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即将工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培养出适应现代产业要求的教师队伍。
本文将探讨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的重要性、目标和策略,并提出相关研究的实践探索。
一、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的重要性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是技工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能够使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具备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的目标1.学科专业知识:培养教师深入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
2.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教师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教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行业合作能力:培养教师与行业紧密合作的能力,了解行业需求,开展产学研项目,将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的策略1.优化教师选拔与培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选拔机制,注重对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
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企业实习等方式,提供与行业接轨的实际工作经验。
2.提供专业化培训与发展机会:为教师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研究项目和职业发展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与行业导向: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师培训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设计思路和建议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设计思路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6a82a7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a.png)
EXPLORATION教学探索编辑 王雪娇77OCCUPATION 2021 12文/王占林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设计思路和建议2018年9月,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在广州举行。
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整个大赛参赛作品的核心,而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又是重中之重。
一、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前提元素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必备文案。
进行一体化教学文案设计必须明确选题、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手段和学习资源等前提元素内涵。
参赛教学设计若要多层次地展现设计者思路,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资源,首先要有一个易于设计的选题。
因此,选题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在学习任务选择上要体现一个“微”字(一般2~4课时),具有典型性、创新性、时代性、教育性,易于设计,能够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输出结果易评价、好呈现。
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更有助于达到要求,输出有效的任务成果,并完整地完成任务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优秀的教学设计必须结合学情,顾及每一位学生。
因此,必须在充分分析学情的条件下设计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不仅要掌握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更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制定学习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是教学实施过程的核心,整个实施过程围绕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设计,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又决定了实施过程设计的侧重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任务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术,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
教师应在充分分析微任务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情况下,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确定学习任务的重点、难点,并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灵活选择、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最终完成任务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教学实施的终点,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体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特别要注重结合专业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a6a82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3.png)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作者:于贵霞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18期摘要:为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重点落实“五个一体化”工作任务,通过对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并在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所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为工学一体化课程实施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一体化课程;课程实施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20号)精神[1-3],构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第一阶段已公布31个试点专业和第二阶段刚公布38个建设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用以指导技工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
在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背景下,本文从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场地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4]。
一、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教师和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专题访谈调查,分析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现状,并找出工学一体化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规范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超过五分之一的教师不清楚本专业是否有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负责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或课程标准的教师相对熟悉一些;大多数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进行授课,没有规范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近半数企业愿意参与专业建设,30%企业愿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企业的意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工作和学习所需通过学生组问卷(369份)调查发现,近80%学生认为学习载体主要是书本教材,65%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选取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这对教材的开发与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5%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手段是多媒体课件。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ppt课件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952c337fd5360cba1adb72.png)
产量计划
起草方案 设计绘制 样品制作
测试评价 设计
资料归档
交付记录
调试 组装制作 过程控制 工艺制作
反思优化 完成
功能检测 质量检测
评价功能
制作
调试
准备 设计 制作 调试 完成
3.一体化课程开发步骤---构建学习任务
准备 分析合同 组织文件 产量计划 准备材料
设计 起草方案 设计绘制 样品制作 测试评价
2.什么样的课程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学科体系课程
理论
实验
理实平行课程
理论
技能
一体化课程
∑
方案:任务、项目、 案例、设备…
技能
理论
工作过程
价值
3.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什么选择一体化课程?
建
生
筑
物
学
学
理
理
念
念
..
..
知
知
识
识
储
建
备
构
四、一体化课程中的几个概念
学习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 教学情境 学材
6.学材 是广义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 生设想出最终工作成果并进行自我控制的学习。
学材基本结构:课业名称、课时数、学习情境、学 习任务描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引导、背景介绍、 评价建议、学习建议与说明
7.课业设计方案
课业设计方案规定学习任务、目标、内容、教学资 源、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 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学习情境
工作情境描述 学习任务
与其他学习情 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式及组 织形式
教学流程 学业评价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e413c243169a4517723a328.png)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摘要】简要研究与分析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思路,包括优化师资队伍,实现“教师”一体化;加强实践教学,构建“教室”一体化;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材”一体化。
旨在推进新时期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丰富,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实践思路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必要性的分析与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具备一定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一线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技工院校作为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主战场”,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技工院校的生源普遍比较差,甚至很多技工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感觉“低人一等”,对学业也不抱什么希望。
因此,学校要想发展,要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条件的人才,就必须要从教育教学入手。
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思路,拓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就是根据这一宗旨,开展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主要是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同步性、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教学实践表明,一体化教学对于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都有显著意义。
二、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思路1.优化师资队伍,实现“教师”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因此在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教学,需要一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具体说,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有“一体化,教师,也就是集“教授(讲师)”和“工程师(技师)”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理论内容讲授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所对应的技能训练,教师就可以相对应地指导着去训练,理论与实践精通。
当然,构建一支理论水平过硬,实践指导能力也强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政策、待遇、环境等方面的倾斜引进一批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
2023年下半年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信息
![2023年下半年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a9afcb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1.png)
2023年下半年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信息2023年下半年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信息一、评估和探讨在当今社会,技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国家对技工教育的高度重视,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2023年下半年的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作出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
让我们从简单的概念开始。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顾名思义,是为了提高技工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工学一体化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这个背景下,教师们将接受一系列系统的培训,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最新发展需求。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培训内容往往包括教育理论、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与技能等方面,而培训安排通常涉及到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和安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培训计划的全貌和意义。
二、文章撰写和叙述2023年下半年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这个主题,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评估和探讨这个培训计划时,我们需要从简到繁地进行分析。
通过介绍这个培训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宏观背景,我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话题。
基于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安排,我们将就其深度和广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主题内容。
在文章的叙述过程中,我们将多次提及“2023年下半年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这一关键词,以确保文章的焦点和连贯性。
通过对培训计划的内容和安排进行细致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并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在文章的总结和回顾性内容中,我将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对这个培训计划的评估和探讨,以及对其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我将呈现我对这一主题的独特看法和见解,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灵活的主题认识。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对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充满期待。
技工院校办公软件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技工院校办公软件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a8b1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7.png)
技工院校办公软件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办公软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办公软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已经成为了技工院校教育的必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技工院校办公软件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技工院校如何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来提升办公软件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在办公软件课程中,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模拟实战和实际案例分析,以及真实项目的实践操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综合性强: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性强: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项目的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技能。
3. 弹性强: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4. 效果显著:相比传统的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技工院校的办公软件课程中,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办公软件的知识和技能。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Office办公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模拟实战和实际案例分析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技工院校可以通过模拟实战和实际案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项目和案例,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案例分析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培训资料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30b24ea9b89680203d8259a.png)
第一部分“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知识一、探索一体化教学的背景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速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职业教育训练的发展速率,也就是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这种反差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窠臼,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不能在一定的教学时段里成长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而还需要全方位地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
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完美实施一体化教学,快速培养技能人才。
因此,职业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就必须采取一体化教学。
否则,职业学校只能把学生加工成“半成品”而推向社会,害了学生也害了企业,最终害了学校。
二、探索一体化教学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三、构建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培养“一体化教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写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
1、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牵扯面很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将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技工院校师资培训(三向)(2016年0808)
![技工院校师资培训(三向)(2016年0808)](https://img.taocdn.com/s3/m/c89537dcdd88d0d233d46ac3.png)
中国制造2025
任务重点: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4.重新设计学习空间:
教育环境的设计也开始注重支持基于项目的交互学习, 特别注重在交互学习过程中凸显更强的移动性、灵活性和其 他设备的使用。
学校也纷纷采取升级无线网带宽的方式来创建“智慧教 室”,支持网络会议和其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倡 行多年并开始深入人心,形式的远程协作交流。
可以允许班级之间的流动,并且设置有非正式学习空间, 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协同学习。
态度指标:强调和评价学生的工作表现,如在教师 面前的表现,对顾客的礼貌和礼节等;
通用工作技能:强调和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如工 作表现是否突出,是否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等;
沟通能力高超职业院校做什么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一体化课程改革二一体化教学实施研讨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一体化课程改革一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及主要目的二一体化课程的特征三一体化课程教学四一体化课程开发五一体化课程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二部分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质量评价一教学质量监控二教学质量评价三教学督导工作一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及主要目的二一体化课程的特征三一体化课程开发四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五一体化课程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技工教育就业教育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起点和终点校企合作技工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工学结合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能力几点共识技工院校的发展改革趋势专业设置从大而全从注重办学规模向注重内涵建设从应试教育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从以规模求效益向质量品牌求效益从传统学科课程向项目一体化课程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校合作办学改革趋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政府主管部门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一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ff496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e.png)
技⼯院校⼀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技⼯院校⼀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我校开展⼀体化课程改⾰的⽬的(导读篇P001)作为技⼯院校,通过⼀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师资、场地、评价、管理的持续改进,提⾼学校办学⽔平,提⾼教师综合能⼒,提⾼学⽣综合能⼒,提升服务徐⼯各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这是学校开展⼀体化课程改⾰的⽬的。
⼆、开展⼀体化课程改⾰的成效(导读篇P001)1.⼀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设计开发⼯程机械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专业的⼀体化课程标准,包含全新的学习任务设计⽅案和学⽣⼯作页;2.⼀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批适应⼀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具有较强教改科研能⼒、教学能⼒与专业实践能⼒的⼀体化教师;3.学习⼯作站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中建设与⼀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包括教学区、资讯区、⼯作区、⼯具区和展⽰区于⼀体的学习⼯作站;4.教学管理:修改教学管理制度,全⾯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管理;5.评价体系:创新对学⽣和对教师的师⽣评价体系。
三、⼀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九件事(导读篇P002)1.确定专业领域:⾏业分析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领域;2.确定典型⼯作任务:⼯作观察和⼯作分析,确定典型⼯作任务;3.转化⼀体化课程:教育教学分析,转化⼀体化课程;4.描述⼀体化课程:典型⼯作任务分析,描述⼀体化课程;5.开发学材(⼯作页):学习任务设计,开发学材(⼯作页);6.准备课程实施:学习⼯作站建设,⼀体化教师培养,做好课程实施准备;7.实施与评价:⼀体化课程实施与评价;8.改⾰管理模式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9.持续改进:课程体系优化与持续改进。
四、课程改⾰的背景(P003~P006)1.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2.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产组织⽅式;3.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资源价值定位。
五、四位⼀体的教学模式建设(P011)1.专业课程与⼯作任务于⼀体;2.学习过程与⼯作过程于⼀体;3.教学场地与⼯作现场于⼀体;4.学习者与⼯作者于⼀体。
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
![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7d36283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8.png)
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原创版】目录一、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概念二、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目的三、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内容四、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法五、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优点六、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挑战与展望正文一、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概念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
它是针对传统教育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二、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目的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内容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两个方面。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训练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
四、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法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课程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和评价方式改革。
课程整合是指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是指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评价方式改革是指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优点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二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提高了教育质量,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六、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的挑战与展望技工一体化课程设置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任务情境
《零件的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是数控加工专业(中级) 的核心课程,为了全面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授课教师
应根据劳设部颁发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规范》进行
一体化教学文件编写和实施。为此,人设部利用暑期组 织全国本专业骨干教师在西安技师学院进行培训和集体 备课,并选择《分油阀体加工》一体化教学项目为载体, 编写教学文件和说课。
• 分小组对“分油阀体加工”学习任务进 行教学活动策划与编制
•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相互交流学习和 评价
学习情境设计:
提供一项真实的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 的要求,任务要求包括来源、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成果验收的技术指标等。 基于工作导向学习情境是“真实存在”的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在未来要胜任类似的工作 任务,并明晰此类工作任务的工作要求,引起 积极的学习情感。
鱼骨图技术
鱼骨图是日本管理大师石 川馨所提出的一种分析结 果与原因的极方便而有效 的方法,故名“石川图” 因其形状很像鱼骨,也称 “鱼骨图”或“鱼刺图”。
社会
家庭
学生
考 试 成 绩 差
其它
教学管理
教师
鱼骨图的绘图过程
A、填写鱼头(特征/结果),画出主骨 B、画出大骨,填写大要因 C、画出中骨、小骨,填写中小要因
具备三个要素: 具体目标、产 生条件、行为 标准。 —可观察、可 测量
“螺纹堵头加工”学习任务
能根据任务周期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
能应用CAD/CAM软件完成螺纹堵头的实体造型;
能以合作方式根据现有加工条件及工期要求,制定加工方案; 能以合作方式确定螺纹堵头加工工序顺序;制定螺纹堵头车、铣削
培训目标
能够对“分油阀体加工”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情景 设计; 对“分油阀体加工”教学目标的设定可测并符合 课程标准要求; 能依据本校的教学条件,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 活动; 能编制“分油阀体加工”学习任务教学活动策划 表。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 分小组对“分油阀体加工”学习任务进 行学习情景设计和学习目标的确定
教 学 活动1:
……. 教 学 活动n:
“分油阀体加工”学习任 务一体化教案编写
培训目标
掌握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能合理对“分油阀体加工”一体化教学活动进行 教学评价 能依据本校的教学条件,编制 “分油阀体加工” 学习任务的一体化教学教案
活动1
• 讨论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框 架内容,结合本校情况独立完成 “分油阀体加工” 一体化教案编写
加工工艺;
能独立查阅《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确定工序余量及尺寸; 能合作设计制作工装,独立检测并判别是否合格;
能独立根据工艺要求及现场6S规定,操作数控机床调试程序、仿真
模拟、自动加工完成零件并检验精度; 能撰写工作总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导 向”学习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原则。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师资培训
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模块——讲义
数控加工专业
西安技师学院 鲁小红 2014.7.23
模块培训目标:
能进行一体化教学任务分析
能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
能进行一体化教学组织实施
四个培训项目
1 2
• “分油阀体加工”学习任务分析 • “分油阀体加工”教学活动策划 • “分油阀体加工”一体化教案编写 • “分油阀体加工”一体化教学说课
体现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工作过程的基本结构——完整的行动模式
明确任务/获取信息
评定反馈
制定计划
检查控制 做出决定
பைடு நூலகம்实施计划
Bundesinstitut fuer Berufsbildung
一体化教学策划表
教学 活动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 评价点 学 时 地 点
D、用特殊符号标识重要因素
要点:绘图时,应保证大骨与主骨成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
项目2:“分油阀体加工” 教学活动策划
教学活动策划是指教师为实现教 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通 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达 到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锻炼技能、 启迪智慧、引导正确的价值实现和 激发积极情感体验的教育活动。 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学生、 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
活动2
•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相互交流学 习和评价
关于教学评价
1.形成性评价:是一种 过程评价,在教学结果 仍处于形成阶段时用来 改进这种结果的评价。 其目的在于形成适合于 学生的教学,目标形成 过程的诊断。 一级评价:学员反馈 即确定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 二级评价:学习效果 即确定学生是否在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 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三级评价:行为变化 即学生通过学习发生的行为改进的程度。 “人们在工作中是否使用了新学到的东西?” 四级评价:产生的绩效 即了解因学习而带来的组织上(如企业) 的绩效改变。
“螺纹堵头加工” 学习情境
数控教研室接到某公司螺纹堵头加工任务,并提供
零件加工图纸及毛坯,要求严格按照零件图纸技术要 求加工,需在4天内完成该批零件50件的试制件加工任 务。产品首件加工完成后返回厂家进行质量检验及密 封性功能验收。质量合格后将投入批量加工。
学习目标:
主要描述学生通过该学习任务的学习应获得的职业岗
位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做
什么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
——要依托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来达成
——是教学活动策划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引导学生的学习
学习目标的表述
四个层次
再现:通过提示性的词语复述已学过 的内容(知识或技能); 重组:不仅是记住多少知识,而且能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对这些材 料进行加工和整理; 迁移: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 用到相类似的情境中解决类似的问题; 应用: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技 能和经验,解决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
3
4
本模块培训遵循的原则:
行动导向、学做结合
项目1:“分油阀体加工” 学习任务分析
培训目标
能根据“分油阀体加工”生产过程分解和序化 “分油阀体加工”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过程; 能应用鱼骨图技术分析和总结“分油阀体加工” 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 学习工作任务的分析方法—鱼 骨图技术 • 总结“分油阀体”工作过程中 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相互交 流学习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