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合集下载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可编辑范本】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可编辑范本】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一)麻醉前准备1.接手术病人确认择期手术病人已行术前访视,急诊病人须在接病人后了解病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最后的进食、进饮时间,是否存在麻醉禁忌症.是否已打术前针,何种术前针.确定是否已签好麻醉同意书。

2.入室后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确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麻醉;对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先作处理。

(二)麻醉操作1.用物准备:硬膜外穿刺包。

2.体位: 锁骨上和肌间沟的病人仰卧,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对侧,肩下垂。

操作者位于病人头前。

腋路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被阻滞的上肢外展90度,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3.定位:1)锁骨上:取锁骨中点上1~2cm处为穿刺点,紧邻此点内侧可扪及锁骨下动脉搏动。

2)肌间沟: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3)腋路法:在腋窝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上摸至胸大肌下缘腋动脉搏动消失处.4.穿刺:1)常规消毒:穿刺前需用2%碘酒及酒精严格消毒皮肤,消毒后穿刺点处需铺孔巾或无菌单.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穿刺,穿刺过程可寻找异感,异感不明显时不能反复穿刺寻找异感。

3)推药程必须反复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方可继续推药。

5.颈神经丛阻滞局麻药用量:2%利多卡因10ml0.5%布比卡因5ml共20ml0.9%NS5ml(肾上腺素4—5滴)(三)术中管理1.严密观察,连续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做好记录工作,5~10分钟记录一次。

2.根据麻醉、手术需要适当静脉应用镇静药、镇痛药,强化麻醉。

3.麻醉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1)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予快速补液300~500ml晶体液或胶体液,急需提升血压可用麻黄碱10~15mgi.v。

;心率缓慢可考虑阿托品0.25~0。

5mg i.v..2)呼吸抑制:进行有效吸氧,辅助呼吸,直至肋间肌张力恢复为止,如果发生全脊麻而引起呼吸停止,按全脊麻抢救处理。

3)恶心、呕吐:防止低血压,暂停手术,镇吐药物应用。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定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丛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上肢、肩关节手术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

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不宜穿刺。

三.操作规范:1.检查麻醉机、监护仪、抢救药品及物品齐全。

2.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3.确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1)肌间沟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沿肌间沟下移,直到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手指下压患者出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操作者持穿刺针在穿刺点垂直缓慢进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6)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

注药过程中也要回抽,同时观察病人反应,以便及时发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7)不宜同时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2)经锁骨上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2)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

以此点为准,在其外侧0.5cm、上1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

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3)操作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穿刺针刺入,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2.5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

针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血或无气后,缓缓注入麻药,注药中需随时做抽吸试验。

如果在刺入过程中遇到骨质,即为第一肋骨,随即可将麻药注在第一肋骨面上,而不必勉强寻找异感,否则胸膜、肺组织或大血管损伤的机会大增。

(3)腋路法1)病人取仰卧,患侧肩下垫薄枕,患肢外展并外旋90°,前臂90°屈曲,完全暴露腋窝。

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方法1.肌间沟阻滞法(1)定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显露患侧颈部。

先令病人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其后缘还可摸到一条大小相同的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即为肌间沟,臂丛神经经过此沟下半部。

(2)穿刺点:于锁骨中点上1~2横指(约2~3cm)处可触及前、中斜角肌的间隙,此处即为穿刺点。

在该点用力向脊柱方向重压,若病人诉手臂麻木、酸胀或有异物感,即可定位。

如病人肥胖或肌肉欠发达,离锁骨上2cm~3cm处的肌间沟为穿刺点。

(3)麻醉操作:颈部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持3~4cm的22G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并略向下和向后方推进(相当第七颈椎方向),穿过浅筋膜后有突破感,在横突附近找异感,出现异感为较可靠的标志。

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方向和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阻滞。

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一次注入局麻药20~25ml。

2.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1)定位:病人仰卧,患肢外展90度,屈肘90度,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举手,呈行军礼状,使腋窝完全暴露。

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博动,再沿动脉上摸至胸大肌下缘处动脉博动点,取动脉博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2)麻醉操作:皮肤常规消毒铺巾,摸到腋动脉最高点,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22G穿刺针(或5号半针头),斜向腋窝方向动脉旁刺入;穿刺针与动脉呈20度夹角。

缓慢推进,直到出现刺破纸样的落空感,表明针尖已刺入腋部血管神经鞘内;松手,若针随动脉博动而左右摆动,左手即可固定好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30~35ml。

注药前可压迫针的下方,可使药液更好地向上扩散,效果更好。

注射完毕拔出穿刺针,在腋部可摸到一条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已注入腋鞘。

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若需再行对侧阻滞,两侧阻滞时间间隔必须在20分钟以上。

3.锁骨上阻滞法(现多弃用)(1)定位:病人仰卧位,去枕,头转向对侧,双臂靠于体旁,于锁骨中点上方1cm处即为穿刺点。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禁忌症、准备工作、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rachiaIp1exusb1ockanesthesia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臂丛神经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

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

主要的分支有: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楼神经、尺神经。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临床医师通过超声显像观察外周神经及其周围结构,并在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精准地实施神经阻滞,避免了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阻滞效率。

3适应症主要适用于主要适用于肩部及上肢手术的麻醉,也可用于临床疼痛治疗。

4禁忌症4.1 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

4.2 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者。

4.3 穿刺局部或全身感染者。

4.4 休克、衰竭或濒危病人。

4.5 局麻药过敏者。

4.6 凝血功能障碍。

5准备工作5.1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签署知情同意书。

5.2 操作前了解病史,亚阅气管镜报告(特别是封堵右肺时注意右肺上叶开口与隆突位置关系,肺癌是否累及左、右主支气管)。

5.3 检查喉镜、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检查气囊是否漏气,管路是否堵塞,套囊是否易脱落)等器械。

5.4 牙垫、胶布、听诊器、吸引器等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准备纤维支气管镜备用。

5.5 术者戴口罩、帽子、洗手。

6操作方法6.1 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术者面向病人。

嘱咐病人不能任意转动头部。

臂丛阻滞麻醉

臂丛阻滞麻醉

臂丛阻滞麻醉:适应证:上肢及肩关节手术。

禁忌证:1、局麻药过敏;2、穿刺部位感染。

操作前准备:同颈丛阻滞操作程序:1、锁骨上法:(1)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

戴手套、铺孔巾。

(2)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

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3)回吸无血,无气即可注药。

4)注药完毕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2、腋路法:(1)病人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患肢外展外旋屈肘,手背贴于台面或呈举手礼状。

(2)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

(3)以腋动脉搏动最高点和最明显处为穿刺点,用6 1/2注射针头,与腋动脉呈45°角向腋窝顶方向进针,入腋鞘时可有落空惑,放手后针随腋动脉摆动。

(4)回吸无血即可注药,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向上刺入喙肱肌注药5ml,以阻滞肌皮神经。

(5)注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3、肌间沟法:(1)病人平卧,头转向对侧肩胛骨下垫一薄枕,肩和手臂尽量下垂。

(2)常规消毒皮肤,铺巾。

(3)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与第六颈椎横突平面交叉点做皮丘,用22号3.5cm长穿刺针与皮肤呈垂并略向尾侧方向进针,刺入神经鞘时可有落空感,触及臂丛神经可有坚韧感,患者上肢出现异感。

(4)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即可注药。

(5)注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注意事项:1、穿剌针勿入血管及刺破胸膜,肌间沟法谨防剌入椎管内。

2、注药勿过快。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禁用肾上腺素。

4、常用药物浓度及剂量:常用1-1.6%利多卡因、2%普鲁卡因溶液,并加0.1%肾上腺素2-3滴。

锁骨上径路注药剂量为20-30ml,腋径路为30-40ml,肌间沟径路为10-15ml,如并用丁卡因30-40mg或布比卡30-75mg,可延长作用时间。

临床意义:1、可满足手、前臂、上臂及肩部手术麻醉并对腋、肘及肩关节脱位的复位可保证在无痛松弛下完成。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1 目的:对局部神经阻滞实施规范操作,提高麻醉效果,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2 适应证:
2.1上肢手术麻醉;
2.2关节复位;
2.3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3 禁忌证:
3.1 凝血障碍;
3.2 穿刺部位附近有感染;
3.3 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
3.4 患者不同意或不配合。

4 使用人员:
为麻醉专业医师,使用前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经科主任考核认可。

5 肌间沟入路法操作步骤:
5.1 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上肢垂直放松紧贴体旁;
5.2 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5.3 术者左手示指沿肌间隙下移,直至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示指下压患者出现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5.4 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5 以安尔碘消毒二次,注意足够的消毒范围;
5.6 以1% 利多卡因注射局麻皮丘;
5.7 术者右手持3cm长的7号针在标记处垂直皮肤缓慢入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
5.8 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

镇痛目前一般应用0.125%~0.25%布比卡因20ml,或更低浓度;
5.9 注药时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尽量使药液向下扩散。

6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6.1 局麻药中毒;。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禁忌症】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

【解剖】(一)臂丛神经由颈5~8及胸1脊神经的前支所组成。

上列脊神经自椎间孔穿出后,走行于颈椎横突的前与后结节之间(结节间沟),离开横突后,向下向外走行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肌间沟),到达肩胛舌骨肌的后面时已基本汇集成束,继续下行到达第一肋骨平面时,走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外侧,并与它并行继续下行至腋窝顶,围绕腋动脉的周围,分为肌皮、桡、正中及尺神经等分布于上肢。

(二)前斜角肌起自颈椎3~6横突前结节,垂直向下走行,最后汇集成细腱而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的斜角肌结节,后者位于第一肋骨面上的锁骨下动脉沟的内侧。

本肌肉的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前面,下行至第一肋骨的附着部时,它与臂丛神经之间被锁骨下动脉所隔开。

锁骨下动脉则在本肌肉止点的内侧。

(三)中斜角肌起自颈椎2~7横突的后结节,向下走行汇集成细腱,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在臂丛神经的外侧。

本肌肉在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后面。

(四)锁骨下动脉由胸腔穿出,在相当于锁骨中点处,跨过第一肋骨,并弯向腋窝顶方向走行,构成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在第一肋骨面上的位置恰好在锁骨的中点,而臂丛神经则紧挨在它的外侧伴行。

(五)从上述解剖看,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可取以下四处:1. 前中斜角肌之间,称“经肌间沟法臂丛阻滞”。

2. 锁骨中点偏外第一肋骨水平上,称“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

3. 腋窝顶腋动脉周围,称“经腋窝法臂丛阻滞”。

4. 锁骨下胸小肌三角区,称“经锁骨下法臂丛阻滞”(甚少采用)。

这四处的神经束比较集中,局部的解剖标志也比较清楚,根据穿刺点的不同,临床上分别予以上述命名。

【局麻药】见下表。

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选用其一。

麻药中宜常规加用肾上腺素0.1 mg 。

表臂丛神经麻醉的常用麻药局麻药名称————————剂量(成人)——————作用维持时间(小时)2%利多卡因————————20 ml——————————3~5 h2%普鲁卡因————————25~30 ml————————1.5~3 h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20~30 ml————————2.5~5 h0.5%布比卡因——————15~20 ml————————3~6 h【操作方法】一、【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术】(一)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1、锁骨上径路1)病人体位:仰卧,患肢自然平放在躯干旁,头稍向后仰并转向对侧(呈45)2)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cm。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缓慢进针,寻找易感;出现异感后,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或气体,则注射局麻药。

倘若多次寻找,不见异感,可找第一肋骨;碰到第一肋骨表面,同样回抽注射器,无异常发现,即注局麻药。

退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区。

4)局麻药用量及浓度:15-20ml(如 1.5%-2%利多卡因,0.25%-0.375%布比卡因或0.25%-0.5%罗哌卡因)。

如无禁忌,利多卡因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5)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刺破肺尖;慎用双侧阻滞。

2、肌间沟径路1)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他同上。

2)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的间隙,即斜角肌间隙(肌间沟)。

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尖指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椎前筋膜时有突破感,再稍推进则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固定针头注射局麻药。

退针,轻轻按摩注射区。

4)局麻药用量及浓度:25-40ml(如1.3%利多卡因25ml,1%利多卡因40ml;若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25ml可施行肩部手术;40ml使颈丛、臂丛支配区域大都被阻滞(肩关节离断术还须阻滞T2神经)。

5)常见并发症:霍纳氏综合征、膈神经麻痹、声音嘶哑及局麻药中毒。

除局麻药中毒外,其他无需特殊处理。

3、腋径路1)病人体位:仰卧,患肢外展90-100°,区肘,前臂外旋,手背贴床,呈“举手礼”状。

2)穿刺点定位:胸大肌下缘与臂内侧缘相接除摸到腋动脉搏动,为进针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诊疗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诊疗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诊疗规范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诊疗规范【适应证】上肢、肩关节手术。

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不宜选用。

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禁忌双侧同时阻滞。

【操作准备】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局麻药用量为20~35ml;有条件时最好使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刺激针进行定位。

【操作规程】1、肌间沟阻滞法(1)体位:病人去枕仰卧,必要时肩下可垫薄枕,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阻滞侧的头端。

(2)穿刺点定位:先让病人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后缘可触及一条小肌肉即前斜角肌,前斜角肌外缘还可触及一条大小相同的肌肉即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凹陷即前、中斜角肌间隙即肌间沟;以下3点可作为穿刺点参考:肌间沟平环状软骨下缘或相当于第六颈椎水平;沿此沟向下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取搏动点上1cm 处作为穿刺点(在成人距锁骨中点上约2.5~3cm);头偏向对侧后仰位时肌间沟与颈外静脉走向基本一致,可于静脉前缘进针。

(3)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右手持一长3~4cm的22G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略向脚端推进,直到出现异感或触到横突止,出现异感为较可靠的标志。

可反复试探2~3次,以找到异感为好。

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进针方向及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阻滞作用。

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局部麻醉药。

注药时可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部肌间沟,迫使药液向下扩散,则使尺神经阻滞较完善。

2、锁骨上阻滞法:(1)体位:病人去枕仰卧,肩下垫薄枕,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阻滞侧的头端。

(2)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1.5cm处为穿刺点。

(3)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用22G穿刺针经穿刺点刺入皮肤,针尖向内、向后、向下推进针1~2cm后可刺中第1肋骨表面,在肋骨表面上寻找异感或用神经刺激定位器方法寻找臂丛神经当出现异感后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液,无气体,注入局部麻醉药。

不必勉强寻找异感,禁止刺入过深,造成气胸。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相信大家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多少也是有点接触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我们在临床上面比较常使用到的一种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意义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知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各种手术。

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

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

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

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

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

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简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用于在肩部和上肢手术中提供局部麻醉的常见技术。

通过将局部麻醉剂注入到臂丛周围的神经 plexus 中,可以有效地产生局部麻木,从而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本文将介绍臂丛神经阻滞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基本概念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给予局部麻醉剂来使患者手臂一侧神经各个分支发挥麻醉作用的技术。

臂丛是由 C5 至 T1 胸椎神经节的神经根发出的,它在锁骨下静脉旁好发的位置,是手臂和手部的主要感觉和运动神经来源地。

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手术或其他医疗程序,主要是在肩部、上臂、肘部、前臂和手部的手术中。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使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

禁忌症尽管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禁忌症,例如患有出血倾向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病变或过敏性反应等患者可能不适合该技术。

操作步骤1.麻醉患者的皮肤2.定位臂丛3.插入穿刺针4.注入局部麻醉剂5.观察患者反应并发症臂丛神经阻滞虽然是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此项技术时应注意细致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

注意事项1.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应对患者的神经和血管情况有充分了解。

2.避免给予过量的局部麻醉剂,以免出现神经毒性。

3.在给药前后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局部麻醉技术,能够在手术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疼痛控制。

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合理的操作和观察可以减少这些风险。

对于适应症的患者来说,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

臂丛神经组织操作技术规范

臂丛神经组织操作技术规范

臂丛神经组织操作技术规范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一般需在静脉复合麻醉(监测下镇静、镇痛)下施行。

1. 准备臂丛神经阻滞所需物品:神经刺激仪、穿刺针、专用穿刺包、药品等。

2. 参照硬膜外阻滞方法行静脉复合麻醉诱导,注意给药速率,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出现。

妥善连接监护设备,监护生命体征。

3. 对穿刺点进行体表定位,以手术侧锁骨上1cm、前中斜角肌间隙为穿刺点,必要时,可采用神经刺激仪经皮刺激电极,以5mA电流试探,能引起臂丛神经支配区肌肉明显收缩为穿刺点。

4. 打开无菌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配制局部麻醉药液。

助手协助连接刺激电极和导线,将刺激电流置于1mA 强度。

5. 穿刺者以左手食指或中指定位穿刺点,右手呈握笔状执穿刺针垂直皮肤刺入,出现同侧臂丛神经支配区肌肉收缩跳动为针尖接近臂丛神经的标志。

助手逐渐调低刺激电流至0.4mA,仍有明显肌肉收缩表明针尖位置良好,尤其以手指呈屈曲状、跳动性收缩为最佳。

回吸无血液、气体、脑脊液等,缓慢注入局部麻醉药,注药过程中应反复回吸。

6. 若逐渐调低刺激电流过程中,肌肉收缩反应消失,表明穿刺针尖位置不佳,应在局部适当进行调整;若刺激电流低于0.2mA,仍可观察到显著肌肉收缩,表明针尖可能直入神经干,此时应将穿刺针略微退回少许。

7. 若反复试探均未获得明显肌肉收缩反应,可尝试将穿刺针尖略偏向足侧试探,但切忌控制深度,以免刺破胸膜顶。

8. 臂丛神经组织全程中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时刻警惕并发症发生。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正所谓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

但是,人生中往往有很多不可预料的意外发生,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凡事多留心。

相信有很多人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都很陌生吧,有的人甚至连挺都没听过,更谈不上了解了。

但是对于医生来说就比较的熟悉了,也有很多人比较好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到底是怎样进行的。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

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

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

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

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

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 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通过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技术。

以下是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规程:1.了解解剖结构:进行神经阻滞术之前,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 趾 ) 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等。

2.准备药品和器械:根据阻滞的部位,选择适当的局麻药,例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以及用于注射的针头、注射器等。

确保药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并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3.确定穿刺点:根据需要阻滞的神经分布情况,确定穿刺点。

一般而言,穿刺点应选择在神经干或丛的周围,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阻滞神经冲动传导。

4.消毒: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液。

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避免感染。

5.穿刺:在消毒后的皮肤上注射一定量的局麻药,然后使用穿刺针沿着局麻药形成的液囊进行穿刺。

穿刺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确定阻滞效果:穿刺成功后,观察一段时间,确认神经阻滞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如果阻滞效果不佳,可以重复注射局麻药,或选择其他阻滞部位进行操作。

7.术后处理:术后要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压迫,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局麻药过敏、注射部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

因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此外,为了确保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前应先回抽,确保穿刺针未进入血管或腔隙。

2.注射局麻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局麻药过敏反应的发生。

3.注射局麻药时应缓慢注入,避免快速注射导致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4.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穿刺针的位置固定,避免针头移动或刺入其他组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诊疗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诊疗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诊疗规范【适应证】上肢、肩关节手术。

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不宜选用。

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禁忌双侧同时阻滞。

【操作准备】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局麻药用量为20~35ml;有条件时最好使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刺激针进行定位。

【操作规程】1、肌间沟阻滞法(1)体位:病人去枕仰卧,必要时肩下可垫薄枕,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阻滞侧的头端。

(2)穿刺点定位:先让病人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后缘可触及一条小肌肉即前斜角肌,前斜角肌外缘还可触及一条大小相同的肌肉即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凹陷即前、中斜角肌间隙即肌间沟;以下3点可作为穿刺点参考:肌间沟平环状软骨下缘或相当于第六颈椎水平;沿此沟向下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取搏动点上1cm 处作为穿刺点(在成人距锁骨中点上约2.5~3cm);头偏向对侧后仰位时肌间沟与颈外静脉走向基本一致,可于静脉前缘进针。

(3)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右手持一长3~4cm的22G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略向脚端推进,直到出现异感或触到横突止,出现异感为较可靠的标志。

可反复试探2~3次,以找到异感为好。

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进针方向及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阻滞作用。

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局部麻醉药。

注药时可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部肌间沟,迫使药液向下扩散,则使尺神经阻滞较完善。

2、锁骨上阻滞法:(1)体位:病人去枕仰卧,肩下垫薄枕,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阻滞侧的头端。

(2)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1.5cm处为穿刺点。

(3)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用22G穿刺针经穿刺点刺入皮肤,针尖向内、向后、向下推进针1~2cm后可刺中第1肋骨表面,在肋骨表面上寻找异感或用神经刺激定位器方法寻找臂丛神经当出现异感后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液,无气体,注入局部麻醉药。

不必勉强寻找异感,禁止刺入过深,造成气胸。

3、腋路阻滞法:(1)体位: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患肢外展90°,前臂外旋,屈肘上举,手背贴床,呈行军礼状。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培训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培训
4.静脉输液,对血管扩张或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更应重视输入平衡液或代血浆以扩容。
5.注意生命体征监测,维持血流动力学和血氧指标稳定。注意:疑为局麻药过敏反应时,应在上述一般处理的同时,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如应用皮质激素、异丙嗪及钙剂,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及抗休克处理;呼吸心跳骤停者,即刻实施心肺复苏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7G针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间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椎间筋膜时有突破感。再进少许引出异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固定针头,缓慢注入局麻药,同样边推边抽,确认无血,无脑脊液,注毕拔针。轻压局部皮肤使局麻药扩散。
4)局麻药的配制及用量:局麻药的配制及用量:2%利多卡因10ml,+0.75%罗派卡因10ml+0.9%生理盐水10ml共30ml混合液,按0.6ml/kg体重注射。
2.出现烦躁、惊恐、肌肉抽搐、惊厥发作者可静脉注射硫喷妥钠,或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同时面罩加压给氧辅助呼吸。惊厥严重并仍未得到控制者,可辅用短效肌肉松弛药,并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通气。
3.发现血压有下降趋势,应立即静脉注射升压药物,常用的如麻黄碱,必要时重复,或去氧肾上腺素,低血压严重至血压不可测得时,立即静脉滴注多巴胺或间羟胺。
三、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
四、抢救药品和抢救器具的准备(如;麻醉机,插管物物品等);
五、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及操作方法
1、肌间沟入路;
1)病人体位;病人仰卧,患肢自然平放于躯干旁,头转向对侧。
2)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前斜角间肌,中斜角间肌。前中斜角间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呈△的间隙通常称为---“肌间沟”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科室技能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流程一,病人入室后需再次查看病历,进行核查,对病人实施知情告知以及必要的体格检查与麻醉前评估。

二,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均应在ECG,BP,SPO2监护下进行。

三,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四,抢救药品和抢救器具的准备(如;麻醉机,插管用具等). 五,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及操作方法1,锁骨上入路:1)病人体位;病人仰卧,患肢自然平放于躯干旁,头稍后仰偏向对侧呈45度角。

2)穿刺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cm处。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7G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方向缓慢进针,寻找异感引出异感后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无气体则缓慢注入局麻药至所需量,边注药边回抽,注毕拔针头。

4)局麻药的配制及用量:2%利多卡因10ml,+0.75%罗派卡因10ml+0.9%生理盐水10ml共30ml混合液,按0.6ml/kg体重注射。

5)注意事项:避免刺破胸膜,肺尖引起气胸,避免刺破血管误入中毒,慎行双侧阻滞。

2肌间沟入路;1)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它同上。

2)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前斜角间肌,中斜角间肌。

前中斜角间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呈△的间隙通常称为---“肌间沟”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7G针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间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椎间筋膜时有突破感。

再进少许引出异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固定针头,缓慢注入局麻药,同样边推边抽,确认无血,无脑脊液,注毕拔针。

轻压局部皮肤使局麻药扩散。

4)局麻药的配制及用量:同锁骨上法。

5)常见并发症:霍纳氏征,膈神经阻滞(麻痹)喉返神经阻滞(声音嘶哑)及局麻药中毒,除局麻药中毒外其它无需处理。

宜同时行双侧阻滞。

3腋下入路;1)病人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90-100度,曲肘,前臂外旋,手背贴床呈“举手礼”状。

2)穿刺点定位;胸大肌下缘与臂内侧缘相接处摸到腋A搏动为进针点。

颈丛阻滞和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颈丛阻滞和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颈丛阻滞和臂 丛阻滞麻醉标 准操作流程
副标题
颈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一、适应证 ▪ 颈丛阻滞麻醉的适应证包括颈部浅表手术的麻醉,神经性疼痛的
治疗。
颈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二、禁忌证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特别是病情控制不佳者。 2.颈部巨大肿块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 3.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 4.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 5.穿刺部位感染者。 6.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 7.小儿由于自控能力差,也不宜使用。
谢谢观看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三、局麻药 ▪ 使用的局麻药包括 1.0%~1.5% 利多卡因,1% 利多卡因加 0.25%
丁哌卡因,或0.375%罗哌卡因,还可加1:200000 的肾上腺素。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四、操作方法 (一)肌间沟阻滞法 1.适应证 肩部和上肢手术,但对尺侧神经的阻滞效果稍差。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一、禁忌证 ▪ 臂丛阻滞麻醉的禁忌证包括患者拒绝,神经阻滞妨碍手术操作,
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患者过度焦虑以及精术前准备 1.术前禁食、禁水至少 6h。 2.评估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开放静脉通路。 4.麻醉机、插管器具及急救药品。 5.常规麻醉监测包括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无创脉搏氧饱和度。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二)腋路阻滞法 1.适应证 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手术为最佳。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2.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上臂外展 90°,前臂屈曲90°,充分暴露腋窝。 (2)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治疗巾。 (3)在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向内、下方 刺入。当针突破筋膜时有落空感,针体可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并可出现上 肢异感,说明针已进入腋鞘内。 (4)固定穿刺针,回抽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 20~35ml。

臂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
一概述
在臂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臂神经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的特点,应用较安全,是上肢及肩部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二麻醉方法
1.肌间沟阻滞法
操作步骤:
(1)仰卧,手臂放于体侧,头转向对侧。

常规消毒。

(2)在环状软骨水平进针,向背、尾方刺入,注入局麻药。

2.锁骨上阻滞法
操作步骤:
(1)仰卧,手臂放于体侧,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常规消毒。

(2)于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向对侧足跟方向缓慢推进,注入麻醉药。

3.腋路阻滞法
操作步骤:
(1)仰卧,上臂外展,手放头顶上方,常规消毒。

(2)于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刺,注入
麻药。

三麻醉风险
1.邻近神经麻痹:同侧眼裂缩小、瞳孔缩小、眼球后缩、结合膜充血、颜面潮红、无汗、鼻塞等,一般无需处理。

喉返神经阻滞可出现声音
嘶哑;膈神经阻滞可出现同侧膈肌麻痹、胸闷、气短等征象,应予吸
氧处理。

2.局麻药中毒反应:病人表现兴奋、不合作、面肌痉挛,甚至全身惊厥,最后呼吸循环衰竭。

因此,在注药过程中病人一旦有上述症状出
现时,应立即停止注药,并给镇静药。

3.血肿形成:操作前应明确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操作时应仔细,
动作轻柔,定位准确,可较好的避免血肿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一)麻醉前准备
1.接手术病人确认择期手术病人已术前访视,急诊病人须在接病人后了解病情,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最后进食、进饮时间,是否存在麻醉禁忌症。

是否已打术前针,何种术前针。

确定是否已签好麻醉同意书。

2.入室后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确定
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麻醉;对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先作处理。

(二)麻醉操作
1.用物准备:硬膜外穿刺包。

2.体位:锁骨上和肌间沟病人仰卧,肩下垫一薄针,头偏对侧,肩下垂。

操作
者位于病人头前。

腋路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被阻滞的外肢外展90°,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

3.定位:
1)锁骨上:取锁骨重点上1~2cm处为穿刺点,紧邻此点内侧可扪及锁骨下动脉搏动。

2)肌间沟: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腋路法:在腋窝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上摸至胸大肌下缘搏动消失处。

4.穿刺:
1)常规消毒:穿刺前需要2%碘酒及酒精严格消毒皮肤,消毒后穿刺点处需要铺孔巾或无菌单。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穿刺,穿刺过程可寻找异感,异感不明显时不能反复穿刺寻找异感。

3)推药过程必须反复回复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方可继续推药。

5.颈神经丛阻滞局麻药用量:
2%利多卡因10ml
0.5%布比卡因5ml 共20ml
0.9%NS 5ml
(肾上腺素4-5滴)
(三)术中管理
1.严密观察,连续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做好记录工作,5~10
分钟记录一次。

2.根据麻醉、手术需求要适当静脉应用镇静药、镇痛药,强化麻醉。

3.麻醉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1)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予快速补液300~500ml晶体液或胶体液,急需提升血压可用麻黄碱10~15mg iv;心率慢可考虑阿托品0.25~0.5mg iv。

2)呼吸抑制:进行有效吸氧,辅助呼吸,直至肋间肌张力恢复为止,如果发生全脊麻而引起呼吸停止,按全脊麻抢救处理。

3)恶心、呕吐:防止低血压,暂停手术,镇吐药物应用。

4)局麻药中毒或过敏:按相关的抢救流程抢救处理。

(四)手术结束
再测一次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予送出手术室。

(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上肢、锁骨等部位的手术及疼痛治疗。

【禁忌症】:
穿刺部位有结核、炎症者属禁忌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