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考点集锦.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考点集锦
一、L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o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二、L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⑴哲学思辨⑵经验描述⑶实证分析。

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4.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社会化与自我
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1.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2)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是个生物学概念;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心理学概念;性别角色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是个社会学概念。

三、社会角色的分类:
1.先赋角色^成就角色;
2.规定角色^开放型角色;
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工人、农民是功利型角色,教师、咨询师是表现型角色);
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四、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五、L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2.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镜我,是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的行为及价格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积极的自我暗示)。

3.自我概念的功能:⑴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⑵解释经验⑶决定期待。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⑴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
本成熟)⑵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13、14岁)(3)心理自我(这阶段需时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六、L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是一种高级需要。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2.影响自尊的因素:⑴家庭中亲子关系⑵行为表现的反馈⑶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⑷根据
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社会知觉与归因
一、L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2.印象形成的效应:⑴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熟人之间,易出现近因效应住人之间,易
出现首因效应)⑵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⑶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
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重要!!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之三四:
⑶加权平均模式
⑷中心品质模式: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品质,虚伪、冷酷是消极的中心品质。

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4.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5.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

其常见策略有:⑴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⑵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⑶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⑷投人所好。

二、L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行为原因的分类:⑴内因与外因⑵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⑶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3.控制点理论: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汐卜控者,消极的。

4.个体归因时往往谩循的主要原因:(1)不变性原则⑵折扣原则⑶协变原则。

三、L凯利归因理论也称三维理论,考虑三种信息:⑴特异性信息⑵共同性信息⑶一致性信息。

2.玛莉为什么对小丑笑?
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刺激客体(三高,外归因)
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行为主体(两低一高,内归因)
高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情境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一、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二、1.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2.亲合起源于依恋。

3.亲合的作用:⑴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⑵获得信息⑶减轻心理压力⑷避免窘境。

4.影响亲合的因素:⑴情境⑵情绪⑶出生II页序。

三、L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2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⑴目标的吸弓I力⑵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⑶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四、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五、L侵犯的构成: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2.挫折-侵犯学说要点:Q)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⑵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呈正比例关系⑶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3.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4.侵犯的影响因素:⑴情绪唤起水平⑵道德发展水平⑶自我控制能力⑷社会角色与群体(如果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性就会明显增加。

在群体活动时,个体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⑸大众传媒的影响。

5.去个性化^侵犯行为:呈正相关。

六、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⑴自然环境⑵社会情境(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因会导致去
个性化,责任分散)(3)时间压力⑷利他的对象的特点。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⑴心境⑵内疚⑶人格。

3.利他技能。

七、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

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的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

2.嫉妒。

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情绪具有如下特点:⑴针对性⑵持续性
⑶对抗性⑷普遍性。

3.羞耻与内疚。

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夕卜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体验。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和一种重要方式;而过多或过少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

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像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合理情绪疗法
-工作酣:
1心理诊断阶段: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 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出分析。

2领悟阶段:1)咨询师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默兹比5条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①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不合理信念包含主观臆测。

②合理的信念能保护自己,愉快的生活;不合理信念则产生情绪困扰。

③合理信念能使人更快达到目标;不合理信念师认为达不到目标而苦恼。

④合理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信念则难。

⑤合理信念可阻止和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信念使人情绪困扰很长时间并产生不适应反应。

2)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②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最主要阶段)
1任务: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
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2方法与技术: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1)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不良情绪的情境中,体验情绪烦反应;2)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体验适度的情绪反应;3)停止想
象。

)③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④其他
4再教育阶段
二理论基础: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及信念(beliefs);C指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 es).
三不合理信念(共11类)埃利斯
1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拍的事情;
5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6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事件不容易的事情,大奥不如逃避他们;
7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拍的是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
能性;
8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活得好些;
9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也无法改变;
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
11对人生中每个问题,都应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四不合理信念的三大特征:1绝对化的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
五合理情绪疗法须达到的目标:1自我关怀;2自我指导;3宽容;4接受不确定性;5变通性;6参与;7敢于尝试;8自我接受。

就是帮助求助者减少不良的情绪体验,是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六合理情绪疗法的注意事项:1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有一种生物倾向性,倾向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和克服的;2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有效果;3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

影响性技术(对求助者实施干扰)
—面质
1定义: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
在的矛盾。

2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有: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

3面质的目的和作用: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识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3促进求助者言行统一、理想与现实统一;4促进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优势;5为求助者树立榜样。

4使用面质时需注意的要点:1须有事实根据;2避免个人宣泄;3避免无情攻击;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

二解释(面谈中最复杂的一种技巧)
1定义:运用某种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

2与释义的区别:释义是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来说明求助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解释是从咨询师的参考框架,运用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为求助者提供认识自身问题的新思维。

三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四情感表达
1与情感反应的区别:情感表达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情感反应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中的情感内容。

2情感表达的内容:1可针对求助者;2可针对咨询师;3可针对其他事物。

五内容表达
1与内容反应的区别: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内容反应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
的叙述。

2反馈、提出忠告和建议都是内容表达形式。

六自我开放
1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
同分享。

2自我开放的形式:1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2咨询师暴露于求助
者所谈内容相关的个人经验。

七影响性概述
1定义: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
2与参与性概述的区别:影响性概述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参与性概述是求助者叙述的内
容。

八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1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加强言语、配合言语、实现反馈、传达情感);2目光注视;3
面部表情;4身体语言;5声音特质;6空间距离;7衣着及步态。

识别和处理阻抗
-定义:阻抗本质上是对于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二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言与赘言);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与假提问题)3讲话方式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与最终暴露)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三阻抗长生的原因:1成长中带来的痛苦(①开始新的行为问题;②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问题);2功能性的行为失调(①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需要的空白;②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3对抗咨询和咨询师的心理动机(①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②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是对自己也无能为力;③求助者不是发自内心的求治。


四应对阻抗的要点:1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持阻力;4处理沉默中的阻抗现象;5调整多话状态。

五沉默的类型:1怀疑型;2茫然性;3情绪性;4思考性(咨询师最好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5内向型;6反抗性(产生的原因:1)别人让求助者来的;2)对咨询本身有偏见,不配合)。

六处理沉默:1重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2)注意提高面谈的技巧(以上2,3,5种)。

七多话的原因:A)与咨询师有关:(咨询师的定位、咨询内容的难以、咨询时间的多少等)
B)与求助者有关:(1宣泄型;2倾吐型;3瘴症型;4表现型;5表白型;6掩饰型;7外向型)
识别和处理移情
-定义: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谋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时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作出反应的过程。

二移情的分类:1负移情;2正移情;3直接移情;4间接移情。

三区别移情与依赖:1依赖是一种信任;移情是一种好感。

2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情感。

3依赖者多在于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移情则时常想见咨询师。

4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

5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移情是寻找替代物。

四如何处理移情:1求助者对异性咨询师产生正移情,咨询师不必害怕,应当婉转地向对方说明这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不是现实中正常的、健康的爱;2咨询是要有策略地、果断地、及早地进行处理,将其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上;3咨询师对于难以处理的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建议行为矫治一阳性强化法
-工作程序: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监控靶行为;3设计新行为结果;4设施强化。

二行为疗法基础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2操作条件反射;3认知行为治疗。

三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1)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一行为得以持续,是被他的结果强化形成的。

2)好行为给与奖励,坏行为给与惩罚,被称为”赏罚法”,可用于行为障碍的求助者。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被称为阳性强化法。

(只奖不句
感觉和知觉
一、L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

二、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
三、L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2.外界刺激停止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有正后象和负后象之分。

3.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4一个刺激不仅弓|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四、L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光波)。

2.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在强光下起作用, 能
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对弱光敏感,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及轮廓。

3.颜色混合有两种:色光混合、颜料混合。

4.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色觉异常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五、L听觉适宜的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比16赫兹低的次声,以及比20000赫兹高的超声人们都听不到。

2.听阈范围内,人们对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

3、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主要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主要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主要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六、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各种感觉器官中也都有痛觉。

皮肤痛和内脏痛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脏痛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故具有生物学意义。

痛觉最难适应。

七、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
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3.知觉的基本特性是:⑴整体性;(2)选择性;⑶恒常性(艮u在一定的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简称常性);⑷理解性。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等多种。

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

4.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影响时间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很多。

活动内容的丰富容易对时间低估。

对所发生事件所持的态度和它所引起的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

5.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需要与动机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3.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1、2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3、4、5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叫生长需要。

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叫缺失性需要
记忆
一、L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记忆按内容可分为五种:⑴形象记忆⑵情景记忆⑶情绪记忆⑷语义记忆⑸动作记忆。

3.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再现)。

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他用于记忆研究的材料叫无意义音节。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三、L我们把过去感知过后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四、1.认知心理学把记忆也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并将记忆分作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或叫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其更具有创造性。

二、L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它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2.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3.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