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测试试题

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测试试题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

同时,汉代的很多画像石也有类似的内容(如下图)。

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A.神农教民劳作的观念在汉代比较盛行B.中国古代农业是人民群众发明的C.文献与考古结合证明了神农确有其人D.汉代的农业生产仍然以耜耕为主2.下表“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出土的器物统计。

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A.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推广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C.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3.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

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

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

这一现象表明()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4.史料记载,清乾隆以后在外来商船的刺激下,四川省在稻米等传统粮食优势作物之外,形成了棉、桑、蔗、茶、果等专业种植区,甚至一些府县多种植烟草,“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屡见不鲜。

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经济作物获利大于粮食作物 D.商品生产结构变化受市场影响5.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

……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

这说明()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6.马王堆汉墓1号墓(西汉初长沙国垂相利仓妻子墓)出土遣策竹简312枚,逐件记载了随葬物品:用漆木质鼎盛放的羹,用竹b盛放的肉食品,用陶器盛放的酱和酒,用布囊盛放的粮食,以及漆木器具、梳妆用品、丝织衣物、乐器等。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所反映的不同地区以出产不同的商品出名,某个地方专门生产某种商品,且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可以看出已经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故答案为C项。

A是在两宋时期;B是在明朝中叶之后;D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所述商品应为民营手工业而非家庭手工业生产,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地域特点2.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结合史实可以知道 B 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涵义。

A项内容出现在汉代,C、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灌溉工具。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戽(汲)水”“高垄”分析可知诗中描述的是田地里农业灌溉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

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

对此不合理的推论是A.鼓励垦荒、减税,有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B.大量垦荒,可能加速人口的增长C.禁止官吏勒索,保证了清朝政治的清廉D.过度垦荒,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鼓励垦荒,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可能加速人口的增加,但过度垦荒,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故ABD项正确;材料中禁止官吏勒索,是为了垦荒,但无法保证清朝政治的清廉,故C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鼓励垦荒2.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可知当时已经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故本题选B项。

A项不符合史实,东汉早已有制瓷业;C 项从材料无法体现;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但不是占领了整个市场,D项表述错误。

3.《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过关检测(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China”来源于“Cina”(支那),“支那”一词语音,出自荆楚,其人文含义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

该观点强调“China”得名于( )A.经济生活形态 B.秦帝国的建立C.制瓷业的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2.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3.(2016·郑州调研)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4.某校学生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时,用到了如下关键词:瓷器烧制技术、雍正时期、浓淡协调。

该报告最有可能涉及的是( )A.青瓷 B.唐三彩C.粉彩瓷器 D.釉下彩绘5.钧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瓷窑之一,钧瓷被誉为“五大名瓷”之首,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其窑址在今( )A.河北省境内 B.河南省境内C.江西省境内 D.陕西省境内6.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准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

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

盐铁官营(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7.下表反映了唐代官员的设置情况,其职责是直接主持官市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市场交易、物价、度量衡器的管理,官府所需物资的购进和所余物资、没收物资的卖出等。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唐代(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市场管理的规范8.(2016·惠州期末)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

高一下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暑假复习卷: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一下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暑假复习卷: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2019贵州铜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①“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②出现地域性商帮③出现纸币“交子”④“草市”和集镇起先出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2019贵州思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的观点不一样的是()A.“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黄金珠玉,饥不行食,寒不行衣……皆莫如被服”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3.【2019贵州思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验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依次是()①官府限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②中外贸易渐渐发展起来③广泛运用金属货币白银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4.【2019贵州思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运用白银5.【2019安徽屯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对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自然经济渐渐走向瓦解B.推动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D.加速铁犁牛耕在江南地区的推广6.【2019安徽屯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史料记载:“(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

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民间海外贸易始终没有合法地位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开展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今废除“海禁”政策7.【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全国卷一)】北宋前中朝,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纳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一、单选题1.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

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A.保护小农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B.抑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C.确立土地私有,保护地主田产 D.恢复周礼古制,实现儒家理想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中心已经南移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3.《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容万人。

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由此可知,宋代东京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4.五代以前,中原王朝的首都主要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摆动,长安与洛阳以山为为塞,以河为池,形势险固,易守难攻,具有建都的天然优势。

五代时期,除后唐定都洛阳以显示自己跟唐王朝特殊渊源之外,其余各朝均定都开封,此后也不再有建都关中的朝代。

根据材料,影响首都地理位置变迁的原因主要来自( )A.军事方面B.政治方面C.经济方面D.王朝的建立者5.明朝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评点天下富豪,以家产50万两白银的最低标准,共列出17位“首等富豪”,其中10位拥有纯正的官员身份,包括内阁大臣、宗室成员、都督、太监和土司等。

晋商、徽商等则分享其余的7席。

据此推知,当时A.商帮崛起受到社会关注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C.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吏治败坏危及封建统治6.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

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7.合肥为今安徽省省会。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江苏学测)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江苏学测)

A
B
15.(2010•江苏•31)以下画像石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 生产的场景,其中反映出的牛耕技术在我国汉朝已经出现。
A
16.(2012•江苏•31)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辉煌,劳动者创新 发明了众多生产工具。右图所示的冶铁技术最早出现在东汉时 期。
A
17.(2013•江苏•3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技术水平明显高于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10.(2014•江苏•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 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
11.(2014•江苏•3)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 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 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A
12.(2014•江苏•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 “„„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 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这反映唐太 宗的主张是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2008•江苏•3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 基本模式(基本形态),“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 的经济政策。 14.(2009•江苏•31)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 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 “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出了宋代的“市”没有 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1.(2007•江苏•13)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 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高二历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元明清三代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

以上数字说明了( )A.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B.中原人口南迁,带走了北方的文化C.南方地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实行对汉族的文化歧视2.如果某一地主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炫耀的财富不可能有( )A.精美的青铜酒樽 B.色泽鲜艳的彩瓷C.削铁如泥的钢刀D.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3.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4.“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

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A.丝纺织业 B.棉纺织业C.麻纺织业 D.毛纺织业5.“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

”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仅次于官窑,排在第二位。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哥窑属于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当时水平最高C.宋代手工工场生产发达 D.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出口6.郭沫若认为:虽然《春秋》关于“初税亩”的记载仅仅几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7.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8.“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

苏版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

苏版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

苏版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1、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2、《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4、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6、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7、《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 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 D.小农经济的形成2.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傭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土地集中日益严重C.租佃关系普及深化 D.水陆交通长足发展3.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律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一说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一说为二年刑)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A.意在维护土地私有 B.反映秦朝奉行严刑峻法C.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D.利于了解秦朝经济生活4.《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据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醺醺(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 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5.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

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

据此可知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6.欧阳修撰《新唐书·地理志》,于所修农田水利事,皆祥记载。

据其所记载,散见于全国各处,而淮南道和江南东道为独多。

北起楚州(治所在今天江苏淮安),南迄明州(治所在今天浙江宁波南)海滨,络绎不绝。

据此可知,当时A.农业区域差别明显 B.南方社会比北方更安定C.南方农业得到发展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7.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B.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2.明初洪武年间规定: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不许涂饰彩色。

正统一十二年(1447年)稍有变通:“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这表明A.明中期以后废除了等级制度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C.资本主义萌芽改变阶级秩序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3.“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B.外部竞争C.管理僵化D.利益内耗4.筷子一词最早出现明朝中后期的苏州,它原称“箸”,由于舟行讳“住”,故把“箸”改为“快儿”,此后,筷子一词从苏州流行到全国,由此可以推断,筷子一词流行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C.社会风俗影响 D.苏州航海业发达5.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B.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C.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还没有严格分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D.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6.康熙晚期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乾隆时更实施闭关政策。

主要是为了防范A.倭寇卷土重来 B.明朝残余势力C.沿海居民外迁 D.西方势力东来7.唐代及以前,商人只能在规定的地点即设有围墙的市内从事交易活动。

市闭门后及开门之前无故行走者将被打20鞭子。

而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 D.不抑工商政策的实施8.“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了文字系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终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商的时代。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我国农业生产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C.青铜农具D.铁铲、铁犁2.牛耕之所以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原因是()A.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畜力代替人力,使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C.畜力代替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可以使土地连续耕作3、“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5、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6、某现代古物收藏家收集到下列文物,其中可能是赝品的是()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一尊②宋代缂丝图一副③唐代青花器一件④明代珐琅彩瓷器一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甲骨文中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坊墙倒塌以后》B.《汴河两岸》C.《长安城的落日》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10、下列各项中与“重农抑商”政策密切相关的有()①“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②“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③“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④“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2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刀耕火种D.千耦其耘2.(2010·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模拟)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3.(2010·北京市朝阳区期中)推动中国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迈进的因素应包括()①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②水利设施的兴修③各诸侯国的变法措施④城市经济的发展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4.(2010·浙江省金华一中模拟)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是()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5.(原创题)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6.(2010·福建南安一中期末)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

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7.(2010·福建南安一中期末)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硙(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一、单选题1.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一些市镇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这说明明清时期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布局出现重大的变化C.市镇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 D.城市经济功能得到了加强2.下表是宋代各朝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简表据此可推断,当时()A.小家庭观念盛行 B.人口衰减严重C.小农经济遭破坏 D.人口隐瞒严重3.《诗经-甫田》曾这样描述齐国的农业状况:“无田(佃)甫田(大田),维莠(杂草)骄骄。

”。

据此可知A.战国时期战争相当频繁 B.井田制逐步瓦解C.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A.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B.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C.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5.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提到:“天下货财所积,则时时有水火盗贼之忧。

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

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竞夺尺寸,千万顷可以值万金之产。

”这一现象导致了:A.商品经济日益萎缩 B.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6.乾隆二十四年,清廷规定:“侥有违例出洋,每丝一百斤发边卫充军;不及一百斤者杖一百,徒三年……”。

政策实施五年后,“不特丝价依然昂贵,未见平减,且遇值蚕事收成稍薄,其价较前更昂”。

上述现象说明海禁政策A.无助于民间贸易的发展B.导致手工业产品物价上涨C.不利于中外贸易的交流D.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7.明朝朱元璋严令士农工商各守本业,即使是医、卜,也强迫他们必须“土著”,不得远游,凡“有不事生业而游惰者及舍匿他境游民者,皆迁之远方”朱元璋这一政策的意图是A.固化社会分层以巩固统治根基 B.鄙薄压制工商业者以固守农本C.打击游惰者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D.严禁人口流动以安定社会秩序8.如以宋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A. AB. BC. CD. D2.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

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3.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诗句反映出当时( )A.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B.坊市界限被打破C.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商品经济的繁荣4.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很不稳定D.个体小农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政策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6.《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B.齐国手工业发达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D.农业的精耕细作7.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B.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C.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8.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籍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商挂着官职继续从事商业活动(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其实并没有实权)。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工商食官”是指西周时期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当然手工业者和商人生产经营的成果全部归政府所有,说明当时的手工业被官府垄断,答案选A。

BC两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西周的工商食官【名师】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私人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和产品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制约。

2.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种现象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典型代表。

可知,这会导致本来用于商业的资本缺乏,最终影响到扩大再生产环节。

从长远来看,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B项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题干“对经济发展”要求。

高中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部分)

高中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部分)

高中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部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武汉联考)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

这反映出()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2.《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广种薄收”的弊端D.“地无遗利”的思想3.(2015·青岛测试)下列材料能够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4.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

”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5.(2015·临沂质检)(纸上谈兵的赵括)“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史记·赵奢列传》) 从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息是()A.赵括做房地产投机生意B.战国时土地买卖频繁C.井田制开始瓦解的标志D.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6.(2015·湛江调研)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答案】C【解析】马克思认为小农彼此没有“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因此又不是一个阶级。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从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看,小农是一个阶级,故B项错误;小农的缺点使得他们无法形成整体的观念,因此国家意识比较淡薄,故C项正确;小农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只是其缺点的一部分,不够全面,因此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2.《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原文意思是说:家里有织布机,不管织不织布,由于人总是要吃饭的,所以不算人工的成本,所以织布总归会有盈余。

说明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一个生产成本低廉,自给自足的现象,因此D符合题意。

A项家庭手工业主要满足自身需求,竞争力不强,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家庭手工业主要满足自身需求,不以营利为目的,故C项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名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这也是高考的重点考察点之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_2024-2025学年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_2024-2025学年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制度?A、土地私有制B、土地公有制C、土地均分制D、土地租佃制答案:B解析: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归国家所有,人民在上面进行耕种使用。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形式?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工商业3、题干:以下哪种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的“男耕女织”?A. 水稻种植B. 玉米种植C. 耕牛犁地D. 棉花种植4、题干:以下哪项政策推出后,使中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出现了一次高潮?A.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唐太宗实行科举制C. 隋唐时期开放海上丝绸之路D. 明太祖废除元朝的行省制度5、下列哪一项不是汉代农业发展的表现?A.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B. 牛耕技术的普及C. 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D. 租佃关系的消失6、关于宋代经济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显著提高,如推广了稻麦轮作制C.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产品质量显著提升D. 政府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7、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一项不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工具?A. 铁犁牛耕B. 耧车C. 火药D. 钱币8、以下哪项不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A. 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严格管理B. 商业活动地域范围扩大C. 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 商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9、西汉时期,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主要体现了哪个方面的控制?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矿业 10、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由政府统一铸币的朝代最早的是哪一个?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A. 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B. 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C. 发展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D. 生产资料主要依靠农民自给自足12、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唐代商业活动进入城市,出现了专业市场和夜市B. 宋代商业发展进入高峰,出现了“草市”C. 明清时期商业繁荣,海外贸易达到鼎盛D. 所有古城镇都准许商人在城内自由经商13、明朝时期,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A. 推广双季稻种植B. 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赋税改革C. 大力发展海外贸易D. 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14、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B. 宋代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宋代的手工业和商业并不发达D. 宋代的货币制度较为落后15、题干: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以下哪项不是其基本特点?A.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B.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C. 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D.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形成“男耕女织”的模式16、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A. 钱币的流通B. 长期存在地方割据现象C.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D. 商业资本参与农业生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贫民。

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A.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B.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C.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D.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注意题干中要求“汉武帝时期”,A项“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不流入市场,而且刘力是一介平民;B项“夜市”表述错误,直至宋朝商业才突破时间的限制;C项“经营盐铁买卖”表述错误,盐铁当时是官营;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名师】古代市的发展历程:2.《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棉纺织生产的主要形态是纺织结合、耕织结合的家庭副业形式,棉纺织业是依附于农业的副业,其生产的目的是自给自足,从经营的规模看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这就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生产,也影响了这一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外来棉纺织业的竞争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国大量棉纺织品的涌入,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在丝织行业中已经出现,因此,外国商品的涌入不是影响在棉纺织业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故B项错误;棉花早在秦汉时期已经传入中国,故C项错误;从宋代到明代,棉纺织品已逐渐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棉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农业,政府没有对棉花私营进行禁止,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名师】手工业经营方式:3.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①重征商税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④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的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所以②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时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出现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4.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5.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6.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7.以青铜为主要材料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时代叫青铜时代,关于商朝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商朝青铜器精品的代表是四羊方尊B.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商朝青铜器铸造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D.商朝青铜制造业是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8.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9.某现代古物收藏家收集到下列文物,其中可能是赝品的是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一尊②宋代缂丝图一副③唐代青花器一件④明代珐琅彩瓷器一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0.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州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1.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12.下列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②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④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新高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荣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D.唐政府设立了新的商业区15.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26题15分,27题10分,28题13分,29题9分)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金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请回答:(1)材料1 反映江南经济状况如何?(3分(2)材料2、3反映江南经济有哪些发展变化?(6分)(3)导致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清《长洲县志》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3分)(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2分)18.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了汉、宋时期的两位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

甲(汉朝商人):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到长安后。

我发现长安城中“夜市”比较繁华,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东市和西市,甚为不便。

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乙(宋朝商人):我在汴河沿岸经营一家酒楼,生意红火,每天晚上打烊很迟,因而影响了隔壁住户的休息。

他们几次将我告上衙门,但我都赢得了官司,因为官府对商业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农业,商人的地位也远远高于农民。

请回答:找出上述甲、乙两位同学的阐述中四处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并说明你的理由。

(9分)参考答案1.B 人均耕地面积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表现①、②;③与实际不符;④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C 此题反映的核心是私田的出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时间是春秋时期。

3.B 从材料判断,这个水利工程师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

4.C 此题材料主要反映了北方个体家庭最基本的需要,土地解决吃饭,棉袄解决穿衣问题,这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

5.C 公田变私田,根源是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促进了这样转变,这是主观因素。

6.D 材料讲耕地者种富民之田,交租一半。

7.B 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商朝是典型代表时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所以B,表述不准确。

8.D 古代首页有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形式,官营手工业有政府提供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的支持,精品多。

9.D 青花瓷是明朝出现的,珐琅彩瓷器是清朝出现的。

10.B 解题关键是时间和材料“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反映了明朝后期农业结构变化,经济作物扩大和市场的发展;①是错误的,④材料无体现。

11.B 闭关政策是封建国家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表现,目的维护自然经济,与之适应;是有限度的开放;对中外商人都进行种种限制。

不是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12.D 四个备选项,全面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基本情况。

13.B 材料机“梭声札札”与“有财不行商”,能反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和重视农业的观;“家家守村业”反映安土重迁的思想。

14.D 此题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长安夜市发展,并初步打破了市坊界限,不是政府新设。

15.C 本题考查南宋商业发展的原因背景。

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的朝代。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宋代农业生产发展;古代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出现在明朝;因此可以排除ABD项。

16.参考答案:(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17.(1)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2)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3)自给自足。

(4)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8.甲(汉朝商人):错误一:“长安城中‘夜市’比较繁华。

”理由:汉朝时“夜市”还没有出现。

错误二:“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理由:汉朝对市场的管理非常严格,商业交易受到官府得严格控制。

错误三:“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

理由:在汉代时候,商品交易的市和居民区是被严格分开的,不可能混杂在一起。

乙(宋朝商人):错误:“官府对商业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