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合集下载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解读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解读


其次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随着我国新兴 经济产业的发展,各种新的职业危害形式也 不断出现,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的职业危害 愈来愈严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社会 进步的掣肘。

再次从国家社会发展的角度:随着国际间经 济竞争的加剧,职业健康条件越来越成为衡 量企业竞争力的指标,职业健康标准也越来 越表现为国家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之一,成为 影响我国国际地位以及人权保障能力的重要 体现。

(1)新建和改扩建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 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生产和使用。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可能 对职工安全健康造成伤害和目前难以有效预 防职业伤害的设备与材料。


(2)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规范 (《规定》第12条)。要将有害作业与无害 作业分开,实现生产布局合理;作业场所与 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要有与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等。 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使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防 护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㈠起草职业卫生监管有关法规,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管 相关规章。组织拟订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用人单位职业危 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相关标准。

㈡负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依法监督用人单位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组织查 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 ㈢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 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负责监督管理用 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 局令23号)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 27号)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办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八)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 度; (九)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 危害防治制度。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 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 分开; (二)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 不得住人; (三)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 防护设施; (四)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的其他规定。
目的: 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 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 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 主体责任,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
适用范围: 除煤矿企业以外的 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 职业危害防治。
生产经营单位, 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全面负责。
职业病已经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 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国家安监总局等五部门 启动职业危害专项治理行动
国家安监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 煤矿安监局2009年9月2日联合召开电 视电话会,正式部署和启动全国粉尘 和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治理活动。
本次专项行动一直持续到2010年12月 底结束。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23号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已经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 xx xx年x月x日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明确了: 对违反职业病危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 造成职业病危害的生产经营企业 将给予最高30万人民币的罚款。

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您现在的位置:安监局- 法规公文- 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信息类别:法规公文生成日期:2009-7-15 发布机构:安监局索引号:hn420-1989-025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二○○九年七月一日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除煤矿企业以外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实施监察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解读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解读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解读《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是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九条等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进行的修订。

修订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客观上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将近年来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经验和做法转化为规章条文予以固定,从而更加规范全国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特别是2011年12月31日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重新明确了安全监管、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组织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确立了安全监管总局在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其适用范围、监督管理职责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和修订。

重点内容新《规定》在保留《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体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细化了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理清了安全监管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法定职责、主要内容和相关措施。

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新《规定》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规章制度建设、作业环境管理、劳动者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材料和设备管理等方面,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主体责任进行了细化规定。

关键词: 机构与人员设置1.完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规章制度建设,新增加,罚款上限,10万元2.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建设。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7令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解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7令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解读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是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九条等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进行的修订。

修订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客观上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将近年来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经验和做法转化为规章条文予以固定,从而更加规范全国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特别是2011年12月31日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重新明确了安全监管、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组织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确立了安全监管总局在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其适用范围、监督管理职责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和修订。

重点内容新《规定》在保留《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体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细化了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理清了安全监管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法定职责、主要内容和相关措施。

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新《规定》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规章制度建设、作业环境管理、劳动者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材料和设备管理等方面,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主体责任进行了细化规定。

关键词:机构与人员设置1.完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规章制度建设,新增加,罚款上限,10万元2.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建设。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发布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7.01【实施日期】2009.09.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二○○九年七月一日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除煤矿企业以外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实施监察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

2023年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2023年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职业卫生 科学
推动职业卫生科 学发展,共创和
谐美好未来
技术
监督 人才培养 职业健康
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提升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mploye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规定内容概述
1.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力度
一方面,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与职责。根据规定,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 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监督计划,加强监督力度,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健全职业健康监督体系
Establish a sound occupational health supervision system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作业场所如下:
1. 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 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保护从业 人员的身体健康。这包括对作业场所内有害物质、噪音、 辐射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从业人员的工作 环境符合相关的健康标准,从而减少工作中潜在的健康 风险。 2. 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重要 性还体现在其对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的影响。通过监测 和控制作业场所的环境因素,可以减少工人因工作环境 问题导致的疾病和伤害,有助于降低员工的事故率和疾 病发病率。这不仅能够减少工作时间的损失,还能提高 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生 产质量。
TEAM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pational Health Supervision in the Workplace
REPORT-Grey
2023/8/28 星期一
规范管理职业病防控工作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 健全职业健康监督体系 推动职业卫生科学发展 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提升 加强职业健康监督法制建设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

关于印发上海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指导意见(暂行)的通知沪安监管职安〔2010〕164号各用人单位,各区县安全监管局、卫生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健康)相关档案的要求,市安全监管局、市卫生局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上海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指导意见(暂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暂行)》),以推行和规范本市用人单位职业 卫生(健康)档案制度。

现将《指导意见(暂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各用人单位应按照《指导意见(暂行)》的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完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二、本市安监、卫生部门要根据《关于做好本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工作的通知》(沪卫监督﹝2009)26号)中明确的职责分工,指导、督促用人单位切实履行和规范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度,维护劳动者职业卫生(健康)权益。

市安全监管局市卫生局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九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 骆琳二○○九年七月一日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 全和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除煤矿企业以外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实施监察工作,另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1. 引言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确保劳动者在工作场所能够享有良好的职业健康,并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的进行而制定的。

2.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目标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提高作业场所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减少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主体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制定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并监督作业场所的运行情况。

•作业场所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4.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内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4.1 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业场所应制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作业场所应加强职业病预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作业场所应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4.2 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业场所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权限。

•作业场所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

•作业场所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3 作业场所的卫生管理•作业场所应做好卫生清洁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作业场所应提供卫生保健设施,方便员工进行保健和卫生防护。

•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评估,及时消除卫生隐患。

5.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措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作业场所建立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情况。

•建立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监督能力。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权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便捷、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督制度。

第二章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第五条作业场所应当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设有专职安全员。

第六条作业场所的安全员应当具备相关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负责制定、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

第七条作业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章作业场所的卫生管理第八条作业场所应当保持清洁整洁,保障员工的卫生环境。

第九条作业场所应当配备卫生设施,如饮用水设备、洗手间等,并定期进行卫生设施的维护和清洁。

第十条作业场所应当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员工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工作环境卫生素养。

第四章职业病防护管理第十一条作业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定期对员工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和设备使用指导。

第十二条作业场所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如空气污染物、噪声等,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作业场所应当落实岗位危害因素评估,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第五章职业健康检查管理第十四条作业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第十五条作业场所应当配备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测设备,并委托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六条作业场所应当对职业病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并确保其得到适当的休息和康复。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的,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严重危害员工身体健康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条本规定解释权归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部门所有。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根据《职业健康法》的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内容:
1. 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暂行规定》规定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机构,并明确了其职责和权限。

2.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风险评价:作业场所的雇主应委托符合条件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风险评价,并定期更新评价结果。

3.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雇主应制定和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4.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作业场所应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确保作业场所职业环境的合理控制。

5. 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等。

6.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作业场所的雇主应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7.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作业场所应建立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和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

8. 监督检查和处罚: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有权对作业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暂行规定》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减少职业病发生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1号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1号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二○○九年七月一日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除煤矿企业以外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实施监察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第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办法(2篇)

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办法(2篇)

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维护铁路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铁路作业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铁路作业单位内从事生产作业、劳动防护等工作的全体人员,以及其他需要进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人员。

第三条铁路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健康管理责任的落实;(二)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落实;(三)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四)职业健康宣传教育。

第四条铁路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机构,明确职业健康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职业健康管理第五条铁路作业场所应当落实职业健康管理的责任。

(一)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和工作程序;(二)制定职业健康管理计划,确定职业健康监督的内容、频次和方式;(三)加强对职业健康监督人员的培训,提高监督工作的专业水平;(四)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记录职业健康监督的结果和处理情况。

第六条铁路作业场所应当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

(一)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体系,对铁路作业场所内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二)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采取技术、物理和管理等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三)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设施和设备,确保工人的劳动安全。

第七条铁路作业场所应当严格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

(一)制定职业病防护规程,明确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二)开展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知识;(三)配备相关的防护设备和器具,保障工人的个人防护;(四)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考核制度,对工人的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第八条铁路作业场所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制度。

(一)开展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对铁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二)对职业健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三)根据职业健康监测结果,制定职业健康干预措施,提高工人的职业健康水平。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已经2009年5月2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二○○九年六月十六日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置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置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的应当报告和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以下简称事故信息),是指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第四条事故信息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和完整,信息的处置应当遵循快速高效、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煤矿的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

第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制度,设立事故信息调度机构,实行24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信息报告和举报。

第二章事故信息的报告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其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在依照第一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在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可以立即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第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事故发生单位的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同时书面通知同级公安机关、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人民检察院和有关部门:(一)一般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逐级上报至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三)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治理暂行规定》差不多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二○○九年七月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大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治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操纵和排除职业危害,保证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除煤矿企业以外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对事实上施监督治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事实上施监察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大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治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治理工作。

第六条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第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治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治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和职业健康治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治理能力,并同意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为了进一步保障作业场所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特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工厂、工地、办公室等。

第一条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职业健康工作有效开展。

第二条作业场所应当组织每年至少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针对不同工种、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体检,发现潜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三条作业场所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人员,负责监督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开展,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第四条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信息,确保有效管理和跟踪。

第五条作业场所应当制定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明确作业流程和注意事项,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第六条作业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和防护效果。

第七条作业场所应当监测和评估职业卫生状况,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监测,了解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和职业危害情况。

第八条作业场所发现职业病病例的,应当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第九条作业场所应当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活动,增强职工对职业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十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纠正措施。

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监督和管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推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工作的开展。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作业场所应当按照本规定要求做好职业健康监督任务的准备工作,并逐步推进完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3号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3号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3号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治理暂行规定》差不多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二○○九年七月一日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治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大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治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操纵和排除职业危害,保证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除煤矿企业以外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对事实上施监督治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事实上施监察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大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治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治理工作。

第六条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第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治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治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要紧负责人和职业健康治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治理能力,并同意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解读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解读
有 着 特 殊 的 意 义 ,其 对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的 各 项 要 求 可 进 行 解 读 , 有 利 于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更 好 的 开 展 工 作 。 以 归纳 为 l 1个 方 面 , 希 望 能 对 各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的 实 际工作 有指导 意义 。 ( ) 员 1人 规 定 第 八 条 要 求 : 在 职 业 危 害 的 生 产 经 营 存
相一 致 的 。 规 定 第 四 条 明 确 规 定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是 培 训 。 是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主 要 负 责 人 、 业 健 康 管 理 若 职
4 2
人 员 未 按 照 规 定 接 受 职 业 健 康 培 训 或 者 生 产 经 营 单 节 严 重 的 , 令 停 止 产 生 职 业 危 害 的 作 业 , 者 提 请 责 或 位 未按 照规 定 组 织 从 业 人 员进 行 职 业健 康 培 训 ; 则 有 关人 民政 府按 照国务 院规 定 的权限 责令 关 闭。 给 予 警 告 , 令 限 期 改 正 ; 期 未 改 正 的 , 2 元 以 责 逾 处 万
下的 罚款 。 ( 申报 5)
规 定 求 : 在 职 业 危 害 的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 要 存 应 当按 照 有 关 规 定 及时 、 实 将 本 单 位 的 职 业 危害 因 如
( ) 理 制 度 3管
规 定 要 求 : 在 职 业 危 害 的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应 素 向 安 全 生 产 监 督 管 理 部 门 申 报 , 接 受 安 全 生 产 存 并 当 建 立 、 全 1 项 制 度 和 操 作 规 程 : 业 危 害 防 治 责 监 督 管 理 部 门 的 监 督 检 查 。 未 申报 , 限 期 改 正 , 健 0 职 若 则 任 制 度 ; 业 危 害 告 知 制 度 ; 业 危 害 申报 制 度 ; 职 职 职 给 予 警 告 , 以 并 处 2 元 以 上 5 元 以 下 的 罚 款 。 可 万 万 业 健 康 宣 传 教 育 培 训 制 度 ; 业 危 害 防 护 设 施 维 护 职 检 修 制度 ; 业 人 员防 护 用 品管理 制 度 ; 业 危害 日 从 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二○○九年七月一日[编辑本段]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编辑本段]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除煤矿企业以外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实施监察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

[编辑本段]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第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三)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四)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八)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九)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第十二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二)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三)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四)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第十三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

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

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

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第二十一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

第二十二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的职业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

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贮存场所应当设置危险物品标识。

第二十六条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

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

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应当知悉其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故意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其所造成的职业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

从业人员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从业人员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者终止与从业人员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三十一条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从业人员离开生产经营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三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

对遭受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所需费用。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

第三十五条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编辑本段]第三章监督管理第三十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下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二)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三)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六)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七)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八)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九)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三十九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的备案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危害相关资料的档案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