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成长》第一章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通用5篇)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通⽤5篇)《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通⽤5篇) 读完某⼀作品后,⼤家⼼中⼀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通⽤5篇),欢迎⼤家分享。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1 ⼉童何时开始⾛向独⽴?⼉童如何认知情绪、管理情绪?⼼理障碍将给⼉童带来何种影响?……在此书中,孙瑞雪⼥⼠凭其专业知识和多年⼉童⼼理教育的经验,为⼴⼤家长们解析孩⼦⼼理成长之路。
本书告诉你孩⼦是⾃⼰的主⼈,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做⾃⼰的主⼈。
⾝体,情绪,感知,精神,集合这所有才能塑造出⼀个完整的⼈,⽽⼀个完整的⼈,应由⼀个完整的⼉童成长⽽来。
孙瑞雪⼥⼠详细⽣动地阐释了孩⼦的成长路途中细微的不易窥见的重要环节及其巨⼤作⽤,⼿把⼿教导爸爸妈妈们如何全⾯深刻地认识⾃⼰的孩⼦,并培育出⼈格完整⼼理健全的孩⼦。
我们理解孩⼦,就要理解他的情绪。
我们接纳孩⼦,就要接纳他的情绪。
我们爱孩⼦,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孩⼦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刻,就是和情绪⼀起到来的,那就是孩⼦的第⼀声啼哭。
从此孩⼦便和情绪难分你我、形影相随、朝⼣相处、终⽣相伴。
出⽣时,情绪即伴随⽽来,婴⼉⼀开始就天然的拥有了它。
如同⾝体的成长,情绪也需要18年的成长时间来达到成熟。
作为⼀名教师、作为⼀位妈妈,我更有责任去让我们的孩⼦完整、健康的成长。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2 “完整”的成长,我们完整吗?----似乎还在发展,完善中。
像书中最后⼀段所说:“⼈永远不会变成⼀个成⼈,他的⽣存是⼀个⽆⽌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
⼈和其他⽣物的不同点主要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
”更多⽂章上太原幼⼉园哈福屋国际蒙特梭利幼⼉园⽹站了解。
看到这时就会想起⾝边所发⽣的真实故事: 我朋友曾说过他姐姐的孩⼦,在⼩时候常被寄养于奶奶、爷爷家,⽽爸爸、妈妈为了⽣计忙于⼯作,到六岁时发现孩⼦有些⾃闭,不愿与⼈交流、沟通,同时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也是淡淡地。
完整的成长第一章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第一章读后感
《成长》这部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我。
它以空军家庭中两代军人的坚守与执著,以及新时代下军人婚姻所具有的深刻矛盾为主线,展现了生命中珍贵的情感和坚韧的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他们选择勇敢前行,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成长》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而生命的珍贵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形容。
生命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它牵系着太多灵魂和血肉,包含着太多太多的爱。
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用心去呵护它,让它在绚丽中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其次,《成长》让我感受到了情感的伟大。
在主人公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对家庭、对爱情、对友情的坚守和执着。
他们面对困难时,相互扶持、共同进退,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感力量。
这种力量让我明白了,情感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它能够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最后,《成长》让我认识到了坚韧精神的可贵。
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主人公们选择了勇敢前行,他们用坚韧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去克服难关。
这种坚韧精神
让我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让我们走向成功。
总的来说,《成长》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视身边的情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情感的人。
完整的成长第一二章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第一二章读后感
成长第一章读后感:
这一章节深刻地描述了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概括地表达了成长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作者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成长的曲折和苦涩。
读完这一章,我深深地明白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承受痛苦和付出努力,但也值得我们去追求。
成长第二章读后感:
这一章节主要探讨了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对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真实地认识自己,才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局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我提升。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无法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成长,需要与他人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
这一章内容让我深思,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思考如何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以更好地推动自己的成长。
总的来说,这两章内容让我深入思考了成长的过程,以及成长所需付出的努力和经历。
它们提醒我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以及提醒我重视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读完这两章之后,我对成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意识到成长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学习。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因为幼儿儿童的心灵临时还不受限制。
纵然被抱走,幼儿也只会简朴放弃,并把兴趣转移,有的家庭有着友好和宽容,这样一种氛围就是对儿童的爱!在爱中,儿童才能够无拘无束,他的兴趣才会不断涌现,随机产生、变革和拓展。
爱。
能把各种场合酿成儿童的家。
在儿童本身的家中,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自由的支配本身的身材,以便学会感觉身材的每一部分,掌握身材的举动,从而到达身材上的独立。
他依靠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来探索身体的伶俐和身外的天下,发展内在的天赋和身体敏锐的感觉以开辟他的生理范畴,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他将来统统发展的开始。
个人感悟:通过这几小段话,以及书中讲到的实例,我确切地感觉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该接纳太多的拦阻,因为孩子们从刚出生的婴儿开始真的就是一个“空白”。
为什么说是“空白”呢?婴儿刚出生时的哭、自己手和脚的动等等这统统的举动,他们本身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这些动作根本就不受大脑的控制。
他的开始懂也源于他对事物的探索。
书中讲到了一个实例,一个1岁的婴孩小曼曼对一个帽子孕育发生了好奇,把帽子给他后,他用嘴啃、用脚踩,坐在上面。
当看到他做这些的时间,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从孩子手里拿过帽子放到一边,或是直接给他戴到头上,但作者却没有,而是任由孩子本身探索,给孩子如许一个时机。
最终,小曼曼把帽子戴在了头上,固然不符合,但也没有给他摘下来。
相对付我们一向的做法,无疑作者的做法是给了小曼曼独自探索的时机。
而我们就往往会把自己的经验直接移到孩子身上,或是直接剥夺孩子打仗这个事物的时机,这样就轻忽了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丧失了探索的时机。
实在孩子跟我们一样,都是在探索中进步的,试问,如果我们连摸索的时机都不给孩子,又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进步呢?又如何要求他们更好的成长呢?我们以为的让孩子走我们给出的捷径,恰恰是剥夺了孩子本身探索的时机。
第二篇:读书笔记——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读书笔记——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进程而到达美满时,就拥有了一个履历。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以前看《爱和自由》(也是孙瑞雪的书),就很受震撼和启发。
从那本书中了解了精神胚胎的存在,并非小树不修剪枝桠就会长歪,而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就是决定你的精神会长成什么样的种子,只要有足够的阳光雨露——爱、和足够的成长空间——自由,精神胚胎就会长成她本来的样子,最美好的样子。
如果有外力的强加,反而是“病梅馆记”——压抑扭曲了人的本性。
《完整的成长》和上一本书是一脉相承的理念,但是这本书揭示了生命成长的规律,解释了儿童展现给我们的各种表象之下的本质。
完整指的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
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我们只有认识到成长的真正内涵,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才可以给儿童提供完整的成长环境。
这本书是讲述的成长规律的书,对我来说也是一本成人认识自己幼年成长过程中障碍的书。
以下是我的一些整理和摘抄:身体的自由:人在小时候需要有使用自己身体的自由,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儿童掌握对身体的使用,这个过程是生命力的释放,对儿童自由行动的禁锢就是对ta生命力的禁锢,是精神胚胎的第一次枷锁。
情绪的自由:情绪是生命通往世界的桥梁,婴儿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外在的世界,也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深处的世界。
所有人包括婴儿都在扩展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学习和成长,而扩展时内在就会失衡,失衡就会恐惧,这种恐惧的释放也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内在平衡的过程。
可以说,情绪的功能就在于帮助我们自己修复、自我调节与自我平衡。
我们要把孩子内心发生的情绪告诉孩子,就像要把他的鼻子眼睛嘴巴告诉他一样。
我们需要肯定孩子的情绪,是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与自己的情绪为伴,帮助他发展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
哭可以释放情绪,调节内在。
儿童内在的情绪运转是一个天然的过程。
情绪像河流一样在生命中流过,流过……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儿童不会躲避、不会评判,但儿童会观察、感知、熟悉、了解、升华……儿童在正常的情绪成长中,逐渐趋于内在的平静祥和。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000字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000字伴随情绪,儿童进入生命深处——《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000字:大家晚上好!我是中二班卢泠沛的之中妈妈朱稳,很荣幸今晚能和大家交流学习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第三章第六节《伴随情绪,儿童进入生命深处》。
恐慌情绪是儿童完整成长儿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恐慌情绪伴随生活的每时每刻。
儿童的情绪运转运作是一个天然的过程,不同于成人。
儿童的情绪更纯粹、更专注,伤心了哇哇大哭,高兴了就心不在焉,没有一丝的故意的成分。
通过在生活中一次次侦测、感知、熟悉、了解、升华自己的情绪,儿童慢慢成长,逐渐趋于稳定内在的平静祥和,最终能够非常好的心态表达他的情绪,非常好的把他的人性和精神透过信念情绪彰显出来,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则。
在儿童极度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必须是他情绪的主人,父母要尽可能的为他提供自由的环境,让孩子能够发现自己内在的旨趣世界。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体来中,感知孩子的情绪并给他提供自由的环境非常。
记得去年因为家里小宝宝出生,我有时分身无暇,会忽略的女儿的市场情绪。
一天晚上,我睡觉正在给弟弟喂奶打发弟弟睡觉,女儿非常想要听小说,缠着我用乞求的小语气对我说:“妈妈,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你好久都没有给我讲故事听歌啦,我想听《小鸡卡梅拉》里的那个《我的北极大冒险》。
”并且小手上举着那一本书。
我只能给她解释:“姐姐乖,我这会哄弟弟,等他睡着了,我搂着你给你所讲好不好?这样你再来自己看下画册,我保证一会就给你讲!”女儿撅着小嘴,一脸的不情愿,但还是答应到“好吧!”然后拿着画本趴在沙发上翻起来画册。
过了一会,她拿着画册到我跟前,把画册递给我“妈妈,我看完了,快给我讲!”我偷偷地把小弟弟放下来,可是小弟弟迷迷糊糊揪着我衣服急著不放手,我只能说“你看小弟弟没睡着,咋办,你在等一下好不好?”谁知道我刚点点头说完女儿就开始大叫“我就要听故事,我现在就要听!”她吵醒这么一叫小宝宝被吵醒也开始大哭,我也跟着很烦躁“你看你把他吵醒,现在好了,故事不要听了”。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因为幼儿儿童的心灵暂时还不受限制。
即使被抱走,幼儿也只会简单放弃,并把兴趣转移,有的家庭有着友爱和宽容,这样一种氛围就是对儿童的爱!在爱中,儿童才可以无拘无束,他的兴趣才会不断涌现,随机产生、变化和拓展。
爱。
能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
在儿童自己的家中,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以便学会感受身体的每一部分,把握身体的行为,从而达到身体上的独立。
他依靠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来探索身体的智慧和身外的世界,发展内在的天赋和身体敏锐的感觉以开发他的心理领域,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
个人感悟:通过这几小段话,以及书中讲到的实例,我切实地感受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应给与太多的阻碍,因为孩子们从刚出生的婴儿开始真的就是一个“空白”。
为什么说是“空白”呢?婴儿刚出生时的哭、自己手和脚的动等等这一切的行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这些动作根本就不受大脑的控制。
他的开始懂也源于他对事物的探索。
书中讲到了一个实例,一个1岁的婴孩小曼曼对一个帽子产生了好奇,把帽子给他后,他用嘴啃、用脚踩,坐在上面。
当看到他做这些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从孩子手里拿过帽子放到一边,或是直接给他戴到头上,但作者却没有,而是任由孩子自己探索,给孩子这样一个机会。
最终,小曼曼把帽子戴在了头上,虽然不合适,但也没有给他摘下来。
相对于我们一贯的做法,无疑作者的做法是给了小曼曼独自探索的机会。
而我们就往往会把自己的经验直接移到孩子身上,或是直接剥夺孩子接触这个事物的机会,这样就忽视了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丧失了探索的机会。
其实孩子跟我们一样,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试问,如果我们连摸索的机会都不给孩子,又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进步呢?又如何要求他们更好的成长呢?我们以为的让孩子走我们给出的捷径,恰恰是剥夺了孩子自己摸索的机会。
第二篇:读书笔记——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读书笔记——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
《完整的成长》心得体会(一)
《完整的成长》心得体会(一)
《完整的成长》心得体会
《完整的成长》这本书是一本令人感触颇深的成长类书籍。
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痛苦和困惑,以及自己是如何在成长之路上找到突破口的。
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成长”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同时也对自己成长的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 成长需要经历坎坷的道路
作者在书中写道,“我们的成长路径,就像从山峰前往山峰,必须经过一道又一道的峭壁和下坡路,才能到达山巅。
”这句话道出了成长的本质——成长一定需要经历坎坷的道路,这是无法避免的。
只有在经历“挫折、痛苦、困惑”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2. 成长需要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
成长之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难关,常人往往面对困境就会选择退缩。
而成长要想顺利,必须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
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
3. 成长需要遵循自己的内心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而我们要想在成长之路上越走越宽,就必须时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们要有一种“外在不改变我内在”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成长中保持纯正和自由。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体会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说,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面对自己感到负面的情绪和情感。
我们要学会将它们从自己的内心中排除掉,以免它们成为我们成长的阻碍。
总之,《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成长对每一个人都意义重大,它不仅关乎个人的人生,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收获自己的成长。
最新《完整的成长》读书心得
《完整的成长》读书心得儿童是自己的主人,完整的成长我读的并不多。
以前的读书模式都是摘抄一句话,然后写感悟,但是这本书我没有办法做到摘要,因为每一段话甚至是每一句话都会给我以心灵的震撼。
读这本书的时候,“完整”两个字首先触动了我的心弦,孙老师对“完整”做的解释是,“完整”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
人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如何使幼儿做到完整的成长,这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
在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使一个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完整的发展。
成人总是会说“为了你好”而教育幼儿,但有时是给孩子造成了障碍,但孩子你那个通过自己成长的力量,绕过或躲过成人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一步步创造自己一步步完整自己,这是孩子成长的开始,也贯穿幼儿发展的始终。
儿童要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之前必须唤醒自己的身体,而唤醒自己身体的前提便让我想起了孙老师的另一本书,是对儿童的“爱和自由”。
给儿童身体的自由,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幼儿自由舒展自己的身体,孩子要自由,如果尚在孩童时期,就事事都要他人允许才可以,那他怎么培养自主的意识呢?现在家长们更需要给孩子的是“自由的爱”,这种爱可以让孩子身心感到自在,自在的环境下,孩子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他依靠身体来探索外界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发展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
因此,身体的自由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反复的活动四肢,让身体自由这是儿童的第一个自由,这一阶段四肢的活动就是快乐就是成长就是一切。
幼儿教育的三大特征是:习惯、性格、感统。
其中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文三篇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文三篇《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文三篇当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收获很大,对如何为儿童创设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
精心准备了《完整的成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几天仔细的看了《完整的成长》,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这本书的信息,所以看完后不禁惊叹。
这是一本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阐述另一个世界,一个每个人都拥有的内在世界的好书。
儿童自己创造自己!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儿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这里每个观点都是真理。
然而每个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却显得那么的陌生!人类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因而拥有了智慧,并且也透过这个丰富的内在世界创造出来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
但多年来,有形的外在世界毫无疑问的占据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
而内在世界的探索却一度在生存的挑战中被遗弃。
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清晰的告诉过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老师没有能量懂得我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无法引领我们的精神成长。
但今天,这个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开始从这个充满物欲与竞争的外在世界逐渐转向我们的内在。
《阿凡达》现象的出现无疑默默的证实着这一切。
那么,《完整的成长》在这个时候出现无疑是盏明灯。
它如同十年前的《爱和自由》,为我们崭新的小生命指明方向。
即使,很多的父母与教育者由于对内在世界的陌生,而无法更彻底的领悟其中的意义,但我依旧坚决的相信这将是我们的必走之路。
正如爱和自由十年前的陌生与今天的影响一样,这是一个深远的影响!对于父母与教育者来说,了解内在世界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透过了解自己的内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然,了解这个新世界,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有好奇心,还需要一份持久与耐心。
跟随着孙老师,跟随着爱和自由,这些年很困难,但我却在这个新世界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为此,一切都值得!所以,在此,假设有时间,我将愿意与所有的父母与教育者分享,《完整的成长》带给我的.一切!假期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收获很大,对如何为儿童创设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
读《完整的成长》读后感2000字_1
文中,一个孩子从最初对事件的认知—宣泄(通过情绪流淌不快和痛苦)—转化和全然接受,它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心理活动,完成了一次自我的确定、升华和创造。这个过程,更多的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作为父母的我们,只要在一旁爱着、倾听着就好,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保护他们完整的成长过程。孩子正是通过这一次次完整的成长历程实现一次次自我创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驱使自己的躯体和行为。
读《完整的成长》读后感2000字:
按照“良知养正”家长学堂的学习安排,近期认真学习领悟了《完整的成长》第七章第三节《走出精神,创造自我》相关内容,现将学习感想作简单交流。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个完整健康的人,需要同时具备丰富的精神和康健的体格,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能称之为完整。今天重点讨论精神层面,它不仅能为我们带来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还可以弥补身体上缺陷,就如孙瑞雪老师在文中讲到的“只有到达精神,才能创造出自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不再被基础的、物质的东西所限的人。”只有内在的自由才能真正让我们摆脱各种内外的捆绑,进而创造自我、发现自我、活出自我。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摘录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摘录完整的人雏形,完整的成长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当婴儿发现手原来可以“自己”动,手就被感觉到了。
接着,手就跟随了意愿,意愿也开始萌芽。
手就这样不断地被支配和使用了。
用手可以达到目的或者实现一种愿望,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最早的智力萌芽。
他不停地用手、脚做动作,做各种动作,反反复复,以感知、熟悉它们,并熟练地使用它们,最后忘却它们。
最终手和脚的动作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自动和自由,走到了意识之外。
反复地活动四肢,让身体自由,这就是儿童的第一自由。
这一阶段,四肢的活动就是快乐,就是生命,就是成长,就是一切。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地把手放在嘴里,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地用手到处抓摸或者四处漫步,练习自己走和跳。
这种身体的唤醒过程和儿童的自我感知过程,是需要成人了解和保护的。
孩子如果在身体上受到束缚,他身体上的畏缩和紧张就会导致他心理上的畏缩。
只有身体可以被自由地支配,他才会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他的肢体才是柔软的、开放的和接纳的。
在身体上有尊严,脊椎才能挺直,胸膛才会昂起,个子才会长高,继而在心理上才有尊严,最后在人格上有尊严。
身体的自由是走向人的起始!自由使用和支配自己的身体,不仅能发展身体,同时也能发展儿童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与精神。
禁锢一个人,无疑是从身体的禁锢开始的。
儿童必须不断感觉、使用、探索和开发自己身体的空间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身体才能不断地长大。
成人已经走完了这个过程。
如果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观察儿童,我们就会认为儿童是在做无意义的工作。
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它,以便开发和发展身体的智慧,并依靠身体迈向创造之路。
儿童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父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常常被禁止和被别人允许本身就在传递一个信息:这个世界是危险的;他的行为是有问题的;他的行为是需要被允许的。
这样孩子就形成了一种警觉,“警觉”成为他所学到的,“探索”成为他需要鼓起勇气才可以发生的行为,而不是品质。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跟随叙事者团队读完了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里面一句话让我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正确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的,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太重要了,现在的家长是在比赛着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当知识填满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试想,一个没有玩过水,没有玩过沙,没有登过山,没有看见过五彩缤纷的植物蔬菜,没有领略过大自然四季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游戏过,没有抬头看过星星月亮,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能是幸福快乐的吗?孙瑞雪老师说过,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协助孩子,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创造自己的“教育〞过程。
作为家长,有责任学习如何协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而非完美的人,成长为一个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和灵性合一的人。
经由一斑可窥见一豹,我们可以经由我们自己的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和灵性的粗浅探索,便深刻感知到我们的内在世界都发生了什么!也经由此而深刻认识到我们每天与孩子的相处,都在孩子的内在世界里发生着什么!这是一堂父母们必修的成长课题!自我的尊严感和自我价值感,是人的核心,而儿童正在形成这个核心,这就是成长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为自己〞。
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你的幸福感有多高,你是否拥有爱的能力,你的生命状态是怎么样,核心就是自我的尊严、自我的价值感,而这些绝不取决于你所获得的荣誉、金钱、地位,也不取决于谁给了你荣耀、关注或者爱,更不取决于你站在一个怎样的平台上。
教育当是创造人自身的事业,而根底教育更当是创立人自身之根底的事业,那是一种至深根底和无限高远的事业,但它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真正的重视。
才高志远的人们远离着根底教育,人们不愿去造就人而更愿意去制造物。
教育,如果我们还继续用这个词的话,应该赋予怎么样的新内容呢?首先,它不能是“教〞,一位老师说,“孩子不能教,一教就教坏了。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精选5篇)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精选5篇)我们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出生时,父母对他的关注度极高,连取个名字都要绞尽脑汁。
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小心翼翼地呵护,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陪他游戏……一直都想给他最好的,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慢慢地,孩子长大了,能独立做很多事情了,对于孩子的关注也就随之改变,可是,父母的关注却一直都在:上幼儿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哭闹;上小学了,关注他什么时候独立完成作业;上初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令人头疼……其实,关注也是有规则的。
“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
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自主和自由的意识。
”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的家长会越俎代庖,“对于成人来说,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让孩子知道结果的方式。
成人难以忍受过程的漫长,所以直接把认知的结果告诉孩子,结果一定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历程和创造自我意识的过程,同时也一定会影响他的认知发展,也会将他的生命搁浅在心理或是认知的层面。
”因此,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妈妈说了”的“妈宝”的存在,他们完全内化了妈妈,遵循了他们已经认为的正确规则,失去了自主,从而失去了自我。
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啃老族”,苏明成从小就仗着妈妈的宠爱对妹妹颐指气使,脾气暴躁的动不动就动手打人,郭京飞用实力演绎什么叫“妈宝男”。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最佳状态,无外乎“你是怎么知道我就是这么想的呀”的心有灵犀。
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孩子也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这就要求我们父母对孩子适度的关注。
“人的身体隐含着精神和意识,隐含着喜悦和爱,而强制会迫使孩子只留下身体本身,其他的就会被压抑。
所以我们要更加懂得尊重孩子身体的自由。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被校长骂成“低能儿”,刚进学校三个月便被勒令退学。
读后感《完整的成长》
读后感《完整的成长》读后感《完整的成长》这几天仔细的看了《完整的成长》,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这本书的信息,所以看完后不禁惊叹。
这是一本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阐述另一个世界,一个每个人都拥有的内在世界的好书。
这里每个观点都是真理。
然而每个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却显得那么的陌生!人类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因而拥有了智慧,并且也透过这个丰富的内在世界创造出来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
但多年来,有形的外在世界毫无疑问的占据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
而内在世界的探索却一度在生存的挑战中被遗弃。
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清晰的告诉过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老师没有能量懂得我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无法引领我们的精神成长。
但今天,这个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开始从这个充满物欲与竞争的外在世界逐渐转向我们的内在。
《阿凡达》现象的出现无疑默默的证实着这一切。
那么,《完整的成长》在这个时候出现无疑是盏明灯。
它如同十年前的《爱和自由》,为我们崭新的小生命指明方向。
即使,很多的父母与教育者由于对内在世界的陌生,而无法更彻底的领悟其中的意义,但我依旧坚定的相信这将是我们的必走之路。
正如爱和自由十年前的陌生与今天的影响一样,这是一个深远的影响!对于父母与教育者来说,了解内在世界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透过了解自己的内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然,了解这个新世界,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有好奇心,还需要一份持久与耐心。
跟随着孙老师,跟随着爱和自由,这些年很艰难,但我却在这个新世界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为此,一切都值得!所以,在此,若有时间,我将愿意与所有的父母与教育者分享,《完整的成长》带给我的一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1. 老师们这样说:“不打不骂,不做权威。
斗智斗勇,我们不是孩子们的对手。
”p1722. 内在就像一个家。
…… 当你对你内在的环境一无所知,完全被外在的环境所掌控时,你就是一个全然的流浪者。
一个流浪者不知爱自己,就是无爱;不知用内在环境酝酿情绪和感觉滋养自己,就是无趣;不知用头脑看清里面的环境和外面的环境,就是无智慧;不知升华和享受精神,就是无自由。
P1803. 家里有一个主人就是真正的自己。
如果是这样,你将是多么的安然。
儿童就创造着这样的自己。
P1804. 你自知吗?当你自知了,你就开始舞蹈、玩耍和游戏了,快乐就来了。
你不用天天在外面寻找家、寻找爱、寻找乐趣、寻找自由。
P1805. 人,天生就对事物背后的本质有着本能的兴趣和好奇。
继而对事物内在的法则的把握,有着一种发现之后的激情、兴奋和喜悦,并会产生再度发现的内在驱动力。
一旦走上这条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是,儿童如果不被破坏,天然就如此,因为他们来源于此。
这就是精神之道。
P1966. 自信不是依靠比别人强而自信,那叫战斗性。
自己发现的真理,会在自己的生命里内化并牢固确定下来,这叫自信。
P1967.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协助孩子,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创造自己的“教育”过程。
P2288. 我们是由婴儿时就开始自己创造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独特的自己,尽管我们需要借助于环境,但创造的根本来由在于我们自己。
只是它太过于自然了、太普遍了而容易被忽略。
直到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内在世界有了一个更长足的探索和认识后,才开始了对人的生命的探索的历史。
P2309. 当人创造出“自我”,一个个体的生命才有了自主性、同一性和自我管理的系统。
人才会自然地通过或是穿过自我的通道,迈向生命和宇宙那个原本的能量。
人的世界就和自己的世界相连接,我们就真正可以看到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原本样子,对生活的意义和看世界的眼睛就此改变。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1“完整”的成长,我们完整吗?----似乎还在发展,完善中。
像书中最后一段所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
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
”更多__上太原幼儿园哈福屋国际蒙特梭利幼儿园了解。
看到这时就会想起身边所发生的真实故事:我朋友曾说过他姐姐的孩子,在小时候常被寄养于奶奶、爷爷家,而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忙于工作,到六岁时发现孩子有些自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同时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也是淡淡地。
我身边的小孩儿,小时候不管吃什么都是切得碎碎地,或是打成汁喝,到现在四岁了咬一些青菜都很费劲。
抛开小孩不讲,看看成人又如何呢?闲娱时间朋友们出去玩、吃饭,在饭桌上有位朋友尽然说:“我不会用筷子。
”天哪!不是吧,你都25岁啦。
原来是小的时候奶奶常追随于喂饭,自己吃饭的时候很少,那使用勺子、筷子的机会更少。
想想他们的童年是怎么过的呢?再回头看看《完整的成长》发现,证实,童年是人生基础的奠定,人的童年不是跟随在父母及朋友、老师的指定、计划,而是跟随于自己的内心,遵循于内在自然发展规律。
像上面示例中的人,他在创造自己的时候,谁阻碍了他---成人;他在认识、感知自己身体时,谁控制了他---成人;他在体会情绪、情感时,谁抑制了他---成人;他在感觉时,谁又阻止了他---成人······难以想象,他的主人是谁?相反,从《完整的成长》中我们获得:孩子的童年过得好与不好,影响着他成长后的人生、心理、身体。
请记得,今后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而孩子也要在成人的角度,看到成人的问题。
请记得,滋养孩子的心、身、灵。
请记得,让孩子去自我创造。
请记得,让孩子去探索、发现、感觉、感知再感觉。
请记得,耐心等待孩子,多给他些机会。
请记得,尊重孩子,真爱孩子。
请记得,给他爱和自由的环境。
《完整的成长》的读书笔记
《完整的成长》的读书笔记
因为幼儿儿童的心灵暂时还不受限制。
即使被抱走,幼儿也只会简单放弃,并把兴趣转移,有的家庭有着友爱和宽容,这样一种气氛就是对儿童的爱!在爱中,儿童才可以无拘无束,他的兴趣才会不断涌现,随机产生、变化和拓展。
爱。
能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
在儿童自己的家中,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以便学会感受身体的每一局部,把握身体的行为,从而到达身体上的独立。
他依靠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来探索身体的智慧和身外的世界,开展内在的天赋和身体敏锐的感觉以开发他的心理领域,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他未来一切开展的开始。
个人感悟:通过这几小段话,以及书中讲到的实例,我切实地感受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应给与太多的阻碍,因为孩子们从刚出生的婴儿开始真的就是一个空白。
为什么说是空白呢?婴儿刚出生时的哭、自己手和脚的动等等这一切的行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这些动作根本就不受大脑的控制。
他的开始懂也源于他对事物的探索。
其实孩子跟我们一样,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试问,如果我们连摸索的时机都不给孩子,又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进步呢?又如何要求他们更好的成长呢?我们以为的让孩子走我们给出的捷径,恰恰是剥夺了孩子自己摸索的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想说下《完整的成长》这本书是孙老师在上〈爱和自由〉基础上进一
步讲述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世界中创造“自我”,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
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而一个完整的人,应由一个完整的儿童成长而
来。
为什么现在很多小朋友创造力越来越减退,我想大多数原因可能就在于我们大人根本不
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成整过程中奇妙的内心世界,万物万事只有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
够沟通、帮助、支持,既而良性循环。
想想我们凭借我们个人的经验对孩子以责备,埋怨甚
至是阻挠来扼杀了过孩子多少认识自已和创造自己的机会。
看到这本书时我才感觉自己起步太晚,为什么没有早两年接触到孙老师的理念,儿子现
已六岁,我才慢慢回头想想他当初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甚至是每一个声嘶力竭哭喊
背后隐藏的世界,总是心中有愧,就让愧疚快快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让孩子完完整
整的成长,而不是完美的成长。
好了言归正转,孙老师在《完整的成长》中第一章“孩子自己创造自己”中提到:人的成长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这些奇妙的内在部分将协助儿童自己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我。
人类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因而拥有了智慧,并且也透过这个丰富的内在世界创造出来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
但多年来,有形的外在世界毫无疑问的占据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
而内在世界的探索却一度在生存的挑战中被遗弃。
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清晰的告诉过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身后家庭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外在的,主要来自于内心;我们的老师没有能量懂得我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无法引领我们的精神成长。
对于父母与教育者来说,了解内在世界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透过了解自己的内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一个八个月的婴儿通过站在学步车里对门外世界多次探索,尽管遭到父亲一次次的关门,他会在大人看来非常执著的一次又一次滑冲到门口吃闭门羹后,还后进一步观察周围有没有能帮助到自己探索欲望的东西,在找到门后布条的同时,婴儿通过努力抓住布条来实现拉门、冲出去的时候,婴儿咯咯大笑起来。
是呀,屋门还是原来的屋门,父亲依然是原来的父亲,世界依然是原来的世界,一切貌似没有改变,但婴儿已经改变了,婴儿内有世界已经改变,他现在的世界和刚才的世界已经不同了,他是靠自己的一步步的观察、探求、不放弃来实现了自我的创造过程。
儿童总是有意无意躲后我们的障碍,一步步创造自己,完整自己。
这就是婴儿高于成长的地方,在成人没有感觉的事情中创造着自我。
相信这种体会对婴儿来说,胜过妈妈向他递来奶瓶的那种放松,开心更加踏实。
儿子在四岁的时候爱听故事,结果每次听得都是同一个,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我一直奇怪的是为什么不能换一首呢,在我提意下儿子执意不肯换新的,为此还和我开火,孩子的思维模式与大人不同,他可以一天一刻不停的跑、跳、玩,我有一天试着模仿他的生活,坚持了半天就累得不行,我想应该还是我们内心的定式太多,孩子在动是从身体、情绪都认识自我,我们似乎永远都不想认识自我,结果动起来后夹杂了很多用脑不用心的成份,才分累得够呛。
我们总是在告诉孩子不能干什么,不能说什么,以自己的经验来想控制孩子,我儿子三个月时每天晚上到十一点就准时哭,我和家人除给喂奶、抱抱、逗他之
外似乎别无他法,而事情往往是这些方法用完也不凑效,儿子仍是哭,我呢,由于找不到方法而产生烦躁、担心甚至是抱怨孩子,尽管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慌。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我们对孩子缺少观察,自以为是的认为那么小懂个啥,才会果断的按自己的1.2.3来执行,而真正意义上应该是给孩子的自由太少,我们爱抱他,爱满足他,在他想动的时候还抱着他,在他想笑的时候不断的给他喂水喝,在大人看电视的时候要求他不能看,在他想开门的时候强行阻挠……,整个的环境造没能让他认识自我,既而心里会有偏差:不被理解,不自由,没有空间,没有体验,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才会哭喊,当然能够哭喊是婴儿的本能,试想如果我们大人遇到内心与环境不一致的时候,能否大声给出吃奶的劲来说不,或者反抗,这就是婴儿与大人本质的区别,因为孩子内心的力量本能是非常强大的,他会用两条小腿使劲蹬,用手使劲摇,大声哭喊来表示愤怒,渐渐的长大后,如果由于当初的这些不对等的体验造就的成长的不完整,每个孩子的性格会产生不同。
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当然,了解这个新世界,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有好奇心,还需要一份持久与耐心。
跟随着孙老师,跟随着爱和自由,相信你看完《完整的成长》这本书后,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会让自己也得到提升。
我的分享完了,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