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针灸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治痿独取阳明PPT课件

治痿独取阳明PPT课件

编辑版ppt
4
主要表现
1.指导痿证的针灸治疗。“ “治痿独取阳明”是强调在痿证治 疗中,针刺取穴应以阳明经穴为主。痿证多由阳明气血亏虚, 筋脉失养所致,而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刺阳明出气血”即 刺阳明可以产生气血、补益气血,气血充足,筋脉得养,痿证 则缓。上肢多取肩鹘、曲池、合谷、阳溪,下肢多取髀关、梁 丘、足三里、解溪。2.指导痿证的药物治疗。由于痿证多由精 气津液亏虚,或湿热蕴结,筋脉失养所致。胃为水谷之海,脾 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化源不足,常致痿 证。因此,临床对于痿证,多以补益脾胃、增其化源,或清热 利湿、养阴生津之法治之。
治痿独取阳明
编辑版ppt
1
《素问·痿论》提出了“治痿独取阳 明”的论点。
“痿”即痿证,亦称“痿躄”,是指肢体筋 脉驰缓、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的病证, 多见于下肢痿弱不用。
编辑版ppt
2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 主束骨而利机关 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 阳 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 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 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编辑版ppt
7
病例
张子和尝过鸣鹿邸中,闻有人呻吟声息, 瘦削痿然无力。余视之,乃五虚也,余急 以圣散子,二服作一服。此证非三钱、二 钱可塞也。续以胃风汤、五苓散等药,各 大作剂,使顿服,注泻方 止,而浆粥入胃, 不数日,而其人起矣。
编辑版ppt
8
病例
宛丘营军校三人,皆病痿,积年不瘥。腰以下, 肿痛不举,遍身疮赤,两目昏暗 ,唇干舌燥,求
编辑版ppt
6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睢目候》云:“目是脏腑之精华,肝气之外 侯,然则五脏六腑之血气皆上荣于目也,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 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复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 侵风”,这也是重症肌无力中眼睑下垂的描述。巢氏明确从外感内伤两 方面分析病因,《诸病源候论·风身体手足不随候》即论述其主因是外 受风邪,内由脾胃亏虚,并运用脏腑经络理论,对其病理作了阐发。

针灸学-痹证痿证PPT

针灸学-痹证痿证PPT
●2.患者应加强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加速患肢的 功能恢复。
感谢观看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 及辨证选穴。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配膈俞、血海;痛痹配肾俞、腰阳关;着痹配阴陵泉、
足三里;热痹配大椎、曲池。
●方义 病痛局部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营卫,缓急 止痛;风邪偏盛之行痹,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取膈俞、血海以活血祛风;寒邪偏盛之痛痹,取肾俞、腰阳关, 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之着痹,取阴陵泉、足 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以泻热疏风、消肿止痛。
【辨证】
●主症 肌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兼见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 痹(风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 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肢体 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发作或 加重,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局部红肿 灼热,痛不可触,常累及多个关节,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 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外关 颈、胸夹脊 ●下肢:髀关 伏兔 阳陵泉 足三里 三阴交 腰夹脊
பைடு நூலகம்
●配穴 肺热伤津配尺泽、肺俞;湿热浸淫配阴陵泉、大椎;脾胃 虚弱配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上肢肌肉萎缩在手阳明经上多针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在足阳明经 上多针排刺。
●操作 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督脉穴向上方斜刺,并可加用灸法,余穴 施以毫针补法。

痿证针灸治疗ppt

痿证针灸治疗ppt

推拿按摩
拔罐疗法
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通过拔罐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 痛和疲劳。
牵引疗法
注意事项
通过牵引来增加关节间隙,缓解关节疼痛和 活动受限。
传统治疗方法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 注意操作规范。
06
痿证预防及保健
痿证预防措施
预防痿证应从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接触致病因素 以及及时治疗疾病等多方面入手。
针灸治疗的效果及评估
症状改善
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痿证引起 的症状,如肌肉无力、萎缩等

神经传导改善
针灸治疗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
生化指标改善
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化指 标,如肌电图等。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适应症
针灸治疗适用于痿证患者 ,但对于病情较重或存在 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 能不适宜针灸治疗。
治疗周期
针灸治疗周期因个体差异 而异,一般需持续数个疗 程,以达到最佳效果。
针刺深度
针灸治疗时应注意针刺深 度,避免过深或过浅,以 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应避 免刺伤内脏等重要器官。
05
其他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辩证分型
根据痿症的不同症状和体征, 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治法
以滋阴养血、濡养筋脉为主,兼 以祛邪通络,常用的药物有人参 、黄芪、山药、熟地黄、黄精、 枸杞子等。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调和气血,使气血充 盈,濡养筋骨,从而改善痿证
引起的各种症状。
扶正祛邪
针灸可以扶正祛邪,调节机体 内部的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
,从而改善痿证症状。

针灸治疗-痿证

针灸治疗-痿证

3.脾胃虚弱:肢体痿软无力日久,食 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不华,神疲乏力, 舌淡或有齿龈、苔腻,脉细无力。 4.肝肾亏虚: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 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眩晕耳鸣, 甚至步履全废,腿胫肌肉萎缩严重,舌红、 少苔,脉沉细。
基 本 治 法
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肺热伤津、湿热浸淫者,清热祛邪、通 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 亏虚者,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 补法。

上 肢

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外关 颈夹脊、胸夹脊
下 肢
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风市 阳陵泉 三阴交 腰夹脊


阳明经多血多气,选上、下肢阳明经穴 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取“治痿独取 阳明”之意;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 胱经第一侧线的脏腑背俞相通,可调脏腑阴 阳,行气血;阳陵泉乃筋之会穴,能通调诸 筋;三阴交可健脾、补肝、益肾。
电 针
参考体针用穴,在瘫痪肌肉处选取穴 位,针刺后加脉冲电刺激,以患者能耐受 为度,每次20分钟。
5


1.本证采用针灸疗法可获得较好效果,但久 病畸形者应配合其他疗法更佳。 2.卧床患者应保持四肢功能体位,以免造成 足下垂或内翻。必要时可用护理架及夹板托 扶。卧床患者还应采取适当活动体位等措 施,避免褥疮发生。 3.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主动及被动的肢体 功能锻炼,以助及早康复。


肺热津伤—大椎、尺泽、肺俞、二间—清肺润燥; 湿热浸淫—阴陵泉、中极—利湿清热;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补益脾胃; 肝肾亏虚—肝俞、肾俞、太冲、太溪—补益肝肾; 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 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痿证精品培训ppt课件

痿证精品培训ppt课件

三、证治分类
证型
主 症
肺热津伤证
病起发热,或热 后突然出现肢体 软弱无力。
湿热浸淫证
逐渐肢体困重,痿软 无力,以下肢或两足 为甚。 肢休微肿,手足麻木 喜凉恶热或发热,胸 脘痞闷,小便赤涩热 痛。
脾胃虚弱证
肢体软弱无力逐渐 加重,肌肉萎缩。 神疲肢倦,少气懒 言,纳呆便溏,面 色萎黄无华。
肝肾亏损证
一、病因
(三)脾胃亏虚,精微不运。
脾胃素虚 脾胃虚弱 久病脾虚 气血津液生化乏源
(四)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素体肾虚 房劳不节 肝肾亏虚 劳役太过 五志化火伤阴 精血耗损 筋脉肌肉失养
二、病机
(一)病变机理为:津液、气血、精髓亏 耗,筋脉失于濡养。
温热毒邪犯肺——肺热津伤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 肝肾精血亏虚 不能濡养筋脉肌肉
渐见肢体痿软无力 尤以下肢明显,腿 胫大肉渐脱。 腰膝酸软,不能久 立,眩晕耳鸣,舌 咽干燥,遗精或遗 尿,妇女月经不调。
脉络瘀阻证
四肢痿弱,肌肉 瘦削。 手足麻木不仁, 四肢青筋显露, 活动时肌肉隐痛 不适。

皮肤干燥,心烦 兼 口渴,咳呛少痰 咽干不利,小便 症 黄赤,大便干燥。


脉 治法 例方
二、病机
(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可由实转虚。 1.病初邪热偏盛,阴伤不甚,正尚未虚——实 2.邪留不去,久必伤正,由实转虚。
温热在肺 灼伤肺胃阴津 湿热久郁 耗伤肝肾阴血 3.病久虚多实少,以虚为主。
(虚实夹杂)
此外,由于痿证与津液、气血的输布失调有 关,故还需注意:津凝成痰、血滞为瘀等夹痰 夹瘀之变。
三、讨论范围
痿证可见于神经系统和肌肉损害 引起的驰缓性瘫痪,如多发性神经 根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 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 不良、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

痿证针灸治疗ppt课件

痿证针灸治疗ppt课件
痿证针灸治疗
[预防调护]
1. 避居湿地,防御外邪侵袭,有助于痿证的 预防和康复。
2.病情危重,卧床不起,吞咽呛咳,呼吸 困难者,要常翻身拍背,鼓励病人排痰,以防止 痰湿壅肺和发生褥疮。
3.对瘫痪者,应注意患肢保暖,保持肢体 功能体位,防止肢体挛缩和关节僵硬,还应避免 冻伤或烫伤。
4.提倡病人进行适当锻炼 5.注意精神饮食调养
笃。可见舌体瘫软,呼吸和吞咽困难等凶险之
候。
痿证针灸治疗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 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 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 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 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 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湿热伤阴,兼见两足欣热,心烦口干,舌质红 或中剥,脉细数——去苍术,重用龟板,加元参、 山药、生地;
若病史较久,兼有瘀血阻滞者,肌肉顽痹不仁, 关节活动不利或有痛感,舌质紫黯,脉涩——加 丹参、鸡血藤、赤芍、当归、桃仁。
痿证针灸治疗
3.脾胃虚弱证
主证: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 神疲肢倦,肌肉萎缩
痿证针灸治疗
三.范围:西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 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 等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均 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痿证针灸治疗
[病足 肌肉
3.饮食毒物所伤
筋脉
4.久病房劳
气血亏耗 失养
痿 证
5.跌仆瘀阻
痿证针灸治疗
痿证针灸治疗
常用药:北沙参、西洋参、麦冬、生甘草— —甘润生津养阴;
阿胶、胡麻仁——养阴血以润燥; 生石膏、桑叶、杏仁、炙杷叶——清热宣肺 加减:若身热未退,高热,口渴有汗——可 重用生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气分之热, 解毒祛邪; 咳嗽痰多——加瓜蒌、桑白皮、川贝母宣肺 清热化痰; 咳呛少痰,咽喉干燥——加桑白皮、天花粉、 芦根以润肺清热。

山东中医药高专针灸治疗技术课件02肢体经络病症-8痿证

山东中医药高专针灸治疗技术课件02肢体经络病症-8痿证
病位在筋脉、肌肉,但 根于五脏虚损。
知识链接 现代医学
痿证在西医学中多见于 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 变,肌萎缩侧束硬化, 周期性麻痹、外伤性截 瘫等。
病因病机
二、痿证的临床表现
• 主症
– 肢体筋脉弛缓, 痿软无力,甚至 瘫痪。
临床分型
肺热津伤 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呛咳 咽燥,便干,尿短黄。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 头针 – 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相应部位 – 常规操作
• 皮肤针 – 取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华佗夹脊穴和手、足 阳明经线 – 沿经络循行反复轻叩
其他疗法
• 穴位注射
– 根据病变部位选取局部腧穴。 – 用维生素Bl、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0.5~
2ml。
• 电针
– 在瘫痪肌肉处选取穴位。针刺后选2~3对加电 针仪,用断续波中强度刺激,刺激量宜逐渐加 强,以患肢出现规律性收缩为佳。(黑-高维宾 教授《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案例导入
冯某,男,26岁,双下肢痿废不 用1年。症见:头昏目眩,疲乏 无力,患处疼痛,夜不能寐。查 :双膝关节肿大,拘挛不伸,功 能受限,大小腿肌肉均明显萎缩 ,肌肤触之寒冷,面色萎黄不泽 ,舌质淡红,脉濡而涩。
请写出针灸诊疗方案
学 习 (1)痿证的概念; 重 (2)痿证的临床表现
(3)痿证的针灸辨证治疗。
湿热浸淫 身体困重,尤以下肢为重,伴胸脘痞闷。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舌红 ,苔黄腻,脉濡数。
脾胃虚弱 起病缓慢,肢软无力,时好时差,甚则肌肉萎缩,伴神倦乏力,食少便 溏,气短自汗,面色少华。舌淡或有齿印,苔腻,
肝肾亏虚 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 二便失禁。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身热已退,兼见食欲减退、口干咽干较甚, 此胃阴亦伤——宜用益胃汤加石斛、薏苡仁、山 药、麦芽。
痿证针灸治疗
2.湿热浸淫证
主证: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 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
兼证: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 热,或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脉: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痿证针灸治疗
三.范围:西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 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 等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均 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痿证针灸治疗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温毒
2.湿热浸淫
精津不足 肌肉
3.饮食毒物所伤
筋脉
4.久病房劳
气血亏耗 失养
痿 证
5.跌仆瘀阻
痿证针灸治疗
痿证针灸治疗
二、病机
1.病位及涉及脏腑: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
涉及五脏。五脏病变,皆能致痿
2.病机关键:五脏受损,精血津液不足,筋
脉肌肉失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
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发为痿证。
3.病势及传变:本病以热证、虚证为多,虚
实夹杂者亦不少见。
4.转归: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
痿证针灸治疗
常用药:北沙参、西洋参、麦冬、生甘草— —甘润生津养阴;
阿胶、胡麻仁——养阴血以润燥; 生石膏、桑叶、杏仁、炙杷叶——清热宣肺 加减:若身热未退,高热,口渴有汗——可 重用生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气分之热, 解毒祛邪; 咳嗽痰多——加瓜蒌、桑白皮、川贝母宣肺 清热化痰; 咳呛少痰,咽喉干燥——加桑白皮、天花粉、 芦根以润肺清热。
痿证针灸治疗
1.肺热津伤证
主证: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 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
兼证: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 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方有清热润燥, 养阴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证

痿证针灸治疗
二、治疗原则
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 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 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 实证——宜祛邪和络 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 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 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 虚实兼夹——当兼顾之
痿证针灸治疗
[证治分类]
1.肺热津伤证 2. 湿热浸淫证 3.脾胃虚弱证 4.肝肾亏损证 5.脉络瘀阻证
痿证针灸治疗
二、病证鉴别
1.痿证与偏枯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 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久 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 临床不难鉴别。 2.痿证与痹证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 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但痿 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 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证机概要: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代表方:加味二妙散加减。本方清利湿热, 补肾通脉,用于湿热内盛,兼见虚火之痿证。
痿证针灸治疗
常用药:苍术、黄柏——清热燥湿; 萆藓、防己、薏苡仁——渗湿分利; 蚕砂、木瓜、牛膝——利湿,通经活络; 龟板——滋阴益肾强骨 加减:若湿邪偏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 加厚朴、茯苓、枳壳、陈皮以理气化湿; 热邪偏盛,身热肢重,小便赤涩热痛——加忍 冬藤、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
第三节 痿 证
痿证针灸治疗
[概述]
一.定义: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 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 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 弱较为常见,亦称“痿嬖”。
痿证针灸治疗
二.文献摘要: 《内经》阐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 治疗原则。 1.病因:《素问·痿论》指出了“热伤五脏”、 “思想无穷”、“焦虑太过”、“有渐于湿”及 远行劳倦、房劳太过等,《素问·生气通天论》认 为湿热也是痿证成因之一。 2.病机:《素问·痿论》指出主要病机是“肺 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 肢体痿软。 3.分类:将痿证分为皮、脉、筋、骨、肉五痿, 以示病情的浅深轻重以及与五脏的关系。 4. 治疗:《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 的基本原则
痿证针灸治疗Βιβλιοθήκη 三、相关检查痿证与西医学中神经肌肉系统的许多疾病有关。 1.酶学检查有助于鉴别痿证肌肉萎缩的病因; 2.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活组织检查 等,有助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 3.测定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对神经、肌肉 接头部位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CT、MRI检查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痿证针灸治疗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脏腑病位,审标本虚实
脏腑部 病程 位
症状
虚实

初期
发热,咳嗽,咽痛,或热病之后出现肢体 实证
软弱不用
脾胃
较长
四肢痿软,食少便溏,面浮,下肢微肿, 虚证或虚实夹
纳呆腹胀

肝肾
病久
下肢痿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腰脊 虚证或虚实夹
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湿热伤阴,兼见两足欣热,心烦口干,舌质红 或中剥,脉细数——去苍术,重用龟板,加元参、 山药、生地;
若病史较久,兼有瘀血阻滞者,肌肉顽痹不仁, 关节活动不利或有痛感,舌质紫黯,脉涩——加 丹参、鸡血藤、赤芍、当归、桃仁。
痿证针灸治疗
3.脾胃虚弱证
主证: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 神疲肢倦,肌肉萎缩
兼证: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咣白或萎 黄无华,面浮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 筋脉失养。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痿证针灸治疗
常用药: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甘草、 大枣——补脾益气;
黄芪、当归——益气养血; 薏苡仁、茯苓、砂仁、陈皮——健脾理气化湿; 升麻、柴胡——升举清阳; 神曲——消食行滞。 加减:脾胃虚者,易兼夹食积不运,当健脾助运, 导其食滞——加谷麦芽、山楂、神曲; 气血虚甚者——重用黄芪、党参、当归,加阿胶 气血不足兼有血瘀,唇舌紫黯,脉兼涩象者—— 加丹参、川芎、川牛膝; 肥人痰多或脾虚湿盛——六君子汤加减。
笃。可见舌体瘫软,呼吸和吞咽困难等凶险之
候。
痿证针灸治疗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 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 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 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 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 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