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学课件全本PPT课件

针灸治疗学课件全本PPT课件

肾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
2020年9月2少8日,乏力易倦,脉细
19
腰痛
1.基本治疗
治法:活血通经。 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 大肠俞(肾俞、腰阳关) 委中
治疗 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
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
足太阳经穴,“腰 背委中求”,可疏

调腰背部膀胱经之
气血
寒湿腰痛者温阳散寒,加灸大椎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主要是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
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
不列举具体穴名,即所谓“定经不定穴”。后世医家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
2.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 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 王不留行籽贴压。
3.穴位注射法 用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 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无回 血后推药液,每穴注射0.5~1ml, 每日或隔日1次。
2020年9月28日
22
腰痛
[附]坐骨神经痛
[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片、骨盆平片、 CT、MRI、妇科相关检查有助 于疾病的诊断
2020年9月28日
18
腰痛
督脉病证:疼痛在腰脊中部
主症:腰部疼痛
足太阳经证: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
寒湿腰痛:兼见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 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
辨证 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颈椎病概述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疾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 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选取颈部附近的穴位,如风府穴、大椎穴、天柱穴等,同时根据患者 症状进行配穴,如上肢麻木加曲池穴、合谷穴等。
治疗周期与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颈椎病一般需要10-20次治疗,每次间隔1-2天,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 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和电脑等。
针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酸胀、疼痛 等感觉,属于正常反应,可适当休息 或热敷。
如出现晕针、断针、气胸等情况,应 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要点三
注意事项
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应先 进行小剂量刺激,逐渐增加刺激量; 对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等患者,针 灸治疗需谨慎。
05
针灸学习建议
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
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包括正确的进针、运针、针刺角度和深度等,可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
学习多种针灸手法
了解和掌握多种针灸手法,包括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以便更好地适应 临床需要。
注重临床实践
积极实习
参加医院、诊所等临床实习,观察老师的治疗过程,了解不同病症的针灸治疗方 法。
参与病人治疗
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积累实践经验。
,期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禁忌
禁忌人群
针灸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对于年老体弱、气血虚弱、脏腑功能 低下者,以及妊娠妇女等,针灸应谨慎使用。
禁忌部位
有些特殊部位不宜进行针灸,如乳头、阴部等,防止造成意外 损伤或感染。
禁忌病情
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患有皮肤感染、炎症、肿瘤等病症的患者, 针灸治疗应慎重考虑。

针灸治疗学(第七版)各论ppt课件

针灸治疗学(第七版)各论ppt课件
2.平时宜睡硬板床,腰部保暖,加强腰背 肌锻炼。
3.常用两手掌根部揉按腰部,早、晚各 1次, 可减轻和防止腰痛。
4.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配合推拿、 牵引等疗法。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
何某,女,56岁。右下肢持续掣痛2天, 加重1天。因夜晚睡觉时腿伸于被子外面感 受寒凉而致。白天不能活动.夜间无法入 眠,疼痛难忍,不可言状。由家人抬来诊 治。当时患者呻吟不止,哭号不已。查: 右下肢疼痛自臀部沿股后向小腿放散;腰 部无明显压痛;右下肢屈曲,呈保护性体 位;髀枢和腓肠肌部位以及委中、昆仑穴 多处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强阳性,约30° 时即呼痛不止。
股外侧皮神经炎
周某,女,32岁。因分娩后受凉, 自感右大腿外侧麻木及针刺样疼痛,长 久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得热则舒, 遇寒加重。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查:右侧股外侧部有8cm×12cm的麻木 区,病觉及温觉明显减迟。
定义:股外侧虚神经炎,又名“感 觉异常性股痛”:是由于股外侧皮神经 受损而产生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 及疼痛的综合征,是皮神纤炎中最常见 的一种。
病因病位病机 病因:素体虚弱;久病不愈;感受风寒湿热等。 病位:在经络、肌肉、关节,久之涉及脏腑。 病机: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致经络 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依据感邪不同特点: 1. 风邪窜扰经络,与气血相搏,游走为患而致 行痹。 2. 水湿留恋,经脉壅塞,营卫涩滞而致 着痹。 3. 寒邪凝滞,经脉拘急收引而致 痛痹。 4. 素体阳盛,寒从热化而致 热痹。 诸痹日久不愈,内传脏腑而成五脏痹;迁延失 治,痰浊血瘀而成顽痹、久痹 -----尪痹。
注意: 1.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满意。在早期可单纯应 用针灸。 2. 久病患者以针药并用,综合治疗为好。 3. 患者自身应注意保暖,避风寒,并可参加 适量的体育锻炼。

中医针灸培训ppt课件模板(完整版)pptx

中医针灸培训ppt课件模板(完整版)pptx

留针与出针
留针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 体质而定,出针时要缓慢 捻转并拔出,防止出血或 滞针。
拔罐、刮痧等辅助手法介绍
拔罐
利用火罐或抽气罐产生负压,吸 附于皮肤表面,造成局部瘀血, 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等作用。
刮痧
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 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 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 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
智能化辅助工具
开发针灸辅助诊断、治疗建议 等智能化工具,提高针灸服务
效率和准确性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针灸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腧穴分类与定位、 刺法灸法技术等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面瘫 、中风后遗症等
针灸临床实践
病例分析、操作技巧、注意事 项及安全问题
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措施
异常情况处理
在针灸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如局部 感染、气胸、神经损伤等,应立即停止 针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出现局 部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出现 气胸应立即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 式引流;如出现神经损伤可使用营养神 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VS
预防措施
为预防异常情况的发生,针灸前应详细询 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等相关信息;针灸过 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针灸后应 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避免剧 烈运动等。
针灸作用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 祛邪,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独特的疗 效,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系统与穴位分布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头皮针是以国际通用的头皮针标准线作为刺激部
位,其刺激部位的确定是以头上分区,区上定经, 经上选穴的原则制定的,针刺采用穴位透刺的方 法
49
额中线
•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 中发际内,自发际上5分处 即神庭穴起,向下刺1寸
• 主治:神昏、嗜睡、失眠、 健忘等神志病,及头痛、 鼻塞、目赤、咽痛等头、 鼻、舌、眼、咽喉病等
34
• 补法 能够扶助经气,使机体低下的功能状态恢
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 泻法 能够疏泄邪气,使机体亢盛的功能状态恢
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35
单式 补泻 手法
按闭针孔 • 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闭针孔
• 针刺入一定深度得气后,缓慢均匀地提插、捻 转即可出针
为临床最佳体位 对初次针刺,精神紧张、体虚病重者尤为适宜
11
俯卧位:适用于后身部的腧穴
12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13
仰靠坐位
适用于前头、颜面、 颈前、上胸部以及肩 部的腧穴
14
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顶、后头、 项背、肩部的腧穴
15
侧伏坐位
适用于侧头、面颊、 颈侧、耳部的腧穴
16
烧火山
透天凉
42
留针与出针
留针法
主要有静留针法和动留针法两种,临床应视患者体质、病情、 腧穴位置等不同而分别使用
出针法
应根据证候虚实、患者体质、针刺深浅和腧穴特点等具体情 况正确施行,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而引起出血、血肿、针刺 后遗感等不良后果
43
44
45
46
47
48
头皮针 又称头针,即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头

常用针灸疗法PPT课件

常用针灸疗法PPT课件
好效果。
太阳穴
位于太阳穴凹陷处,可 缓解头痛、偏头痛和眼
部疲劳。
印堂穴
人中穴
位于两眉中间,有助于 缓解头痛、失眠和眼部
疲劳。
位于鼻子下方,有助于 缓解晕厥、休克等症状。
躯干部穴位
01
02
03
04
膻中穴
位于胸部正中,对于胸闷、气 喘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有助于调理脾胃 功能,缓解胃痛、腹胀等症状
三阴交穴
位于内踝尖上三寸处,有助于 调理妇科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

03 常用针灸疗法介绍
毫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细长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详细描述
毫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细长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毫针疗法适应症广泛,对多 种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VS
详细描述
拔罐疗法是通过罐内负压吸附皮肤,造成 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 一种治疗方法。拔罐疗法可以促进气血流 通、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于治疗各 种肌肉劳损和关节疼痛。
三棱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三棱针刺破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的小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疏经活络、调和气血。
详细描述
三棱针疗法是通过三棱针刺破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的小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疏经活 络、调和气血的一种治疗方法。三棱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的特点,常用于治疗
各种实证、热证和瘀血证。
04 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针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肌肉骨 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针灸治疗 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针灸PPT课件

中医针灸PPT课件

问题解答和讨论环节
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和实 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 惑,教师进行一一解答和 指导。
教师设问
教师提出一些与针灸相关 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 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 针灸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 ,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 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中医针灸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方法 • 针灸临床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现代科学研究与进展 • 实践操作演示环节
CHAPTER 01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针灸定义及作用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针灸定义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 位以调整气血运行的治疗方法,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 阴阳的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等
头痛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如太阳穴、百会穴等,调和气血,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针灸治疗
针灸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选取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改善睡 眠质量。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等
感冒针灸治疗
针灸可疏风解表,选取大椎、风池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
咳嗽针灸治疗
学生互动体验环节
01
02
03
学生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 配一套针灸模型和练习工 具,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 针刺手法的练习。
学生互相体验
学生之间互相进行针刺体 验,感受针感和治疗效果 ,加深对针灸疗法的认识 和理解。
教师点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和体验 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指 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针灸治疗学》课件

《针灸治疗学》课件

补虚泻实
根据病情的虚实状况,采 用补虚或泻实的方法进行 治疗,以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使 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针灸治疗方法
毫针法
总结词
通过细长的钢针刺激穴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毫针法是针灸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选用不同长度和粗细的毫针,刺激人体穴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进针、行针和出针手法,以及根据不同疾病和穴位 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激强度。
气血,改善视力。
鼻炎Βιβλιοθήκη 02鼻炎患者可针灸迎香、印堂、上星等穴位,以宣肺通窍、散寒
解表。
牙痛
03
牙痛患者可针灸合谷、下关、颊车等穴位,以通络止痛、消肿
散结。
05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 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消毒
针灸治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 毒,包括针具、治疗部位以及 医生的手。避免感染和交叉感
染。
患者状态
确保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处 于放松状态,避免紧张和疲劳 。过于紧张的状态可能会影响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艾灸法
总结词
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 的。
详细描述
艾灸法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人体穴位,以达 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艾灸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等特点,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虚寒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拔罐法
02
针灸治疗的理论基 础
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针灸治疗的核心理论基础 之一,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复杂 网络,贯穿于人体全身,负责运行气 血、沟通内外。

第二章、针灸治疗作用_PPT课件

第二章、针灸治疗作用_PPT课件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千金方》:“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
灸以温暖之。”
气血亏虚 经脉失养
灸 疗
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而补虚
肢体麻木不仁 、酸软无力、 瘫痪失用
针刺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当机体处于虚寒、脱证状态时,针灸可以起到补虚散寒、 回阳固脱的作用;
当机体处于实热、闭证状态时,针刺可以起到清热泻实、 开窍启闭的作用。 高血压者,针灸可使其降低;
低血压者,针灸可使其升高。 心动过速者,针灸能使之减慢;
心动过缓者,针灸能使之加快。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穴位不同: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综上所述,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 的一种良性调节作用,调节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 其治疗作用的发挥,与多种主观、客观因素密切相关。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腧穴的特性、针灸法、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包 括禀赋、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病变表现等方面的 个体差异)、治疗时间、辅助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 其中尤以机体状态最为重要。机体在不同的病理状态 下,针灸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
针刺补法 和艾灸
扶正
慢性久病或虚寒证
针刺泻法 和刺血
祛邪
新病、急证和实热证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针灸疗法PPT课件

针灸疗法PPT课件
捻转动作
要求 捻转角度一致 (180°~360°左),频 率一致(150次/分左 右),用力轻重一致。 针身垂直,不弯不摇, 进退深浅自如。
毫针刺法
(2)棉团练针 目的 练习提插、捻转、进出
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 要求 上下幅度一致,针身垂
直,频率一致;第二步提插捻 转配合练习,要求提插幅度一 致,捻转角度一致,频率快慢 一致,协调自如熟练。
毫针刺法
根据针柄与针尾的 构成和形状的不同,毫 针又分为环柄针、花柄 针、平柄针及管柄针。
环柄针 花柄针 平柄针 管柄针
毫针刺法
2.毫针的规格
长度规格表 旧规格 0.5 1 新规格 15 25
1.5 2 40 50
2.5 3 65 75
4 4.5 5 6 100 115 125 150
粗细规格表
针灸疗法学形成许多分支学科,较为成熟的有经 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各种流派形 成百家争鸣之氛围。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针灸热,使这门古老医 学变为新兴的学科,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在 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中越来越凸现出其优越作用。我 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针灸疗法学将会成为医学宝库 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毫针刺法
一、毫针刺法
毫针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具,为古代“九 针”之一。
毫针刺法是各种针法的基础,是临床针灸医师必须 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
留针法、出针法等。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1.毫针的结构
毫针分五部分: 针柄的末端部分。 针根至针尾以金属丝缠绕的部分。 针身与针柄的连接部分。 针尖至针柄间的主体部分。 针的前端锋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和骨骼:1 肌肉痛和肌萎缩 2 坐骨神经痛 3 肌肉痉挛 4 关节炎 5 椎间盘问题。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针灸在多个科别中攻克了不少顽 难之症。如皮肤病,精神心理病,免疫失调病,抗衰老,美 容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
17
一、坐骨神经痛
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如腰骶部、臀 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产生的疼痛,为多种疾病引起的一 种症状。坐骨神经由腰4-骶3神经根组成。临床上可依据其 致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 坐骨神经炎,多与风湿、感染、受寒、遇湿有关;继发性坐 骨神经痛是因坐骨神经通路遭受邻近组织病变的影响所致。 按其受损的部位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
第四章 治疗学总论
-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针灸的作用原理,并能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去理解针 灸的作用原理
2、了解针灸的治疗原则与治病原则 3、掌握针灸配穴处方,尤其是近取、远取与对症取穴这三大取
穴原则 4、了解临床常用的配穴方法 5、掌握常用特定穴的概念、定位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方法
-
2
第一节 针灸的作用原理
一、调和阴阳 二、扶正祛邪 三、疏通经络
-
3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
一、 补虚和泻实 虚—正气虚弱--虚则补之—毫针补法或灸法 实—邪气偏盛--盛则泻之--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 二、清热与温寒 三、治标与治本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4
第三节 针灸配穴处方
一、选穴原则 基本原则--“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
6
(二)远部选穴
是在离病变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远道取 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 来的。人体的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 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可以治疗相关经脉循行 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症。其临床运用时有本经选穴和异经 选穴。
-
7
1、本经选穴
酸增多症 6 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 7 急、慢 结肠炎 8 急、慢性杆菌性 痢疾 9 腹泻 10 便秘 11 麻痹性肠绞痛。
-
16
神经系统:1 偏头痛 2 头痛 3 三叉神经痛 4 外伤后麻痹 5 周 围神经炎 6 小儿麻痹症 7 美尼氏综合征 8 膀胱机能障碍 9 夜尿症 10 肋间神经痛 11 肩痛和网球肘 12 手术后痛 13 中 风后遗症 。
同名经选穴、相关经选穴等。如胃痛取足三里,或取与胃相
表里的脾经穴公孙,与胃相关的肝经穴太冲、心包经内关等。
-
8
3、对症取穴 是针对个别症状选取有效穴位的治疗方法,属治标之
法。临证应用时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适当地采用对症 取穴,解除个别症状将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如发热取 大椎、曲池、合谷;昏迷取人中、十宣;虚脱取关元、 神阙;自汗取足三里、关元;盗汗取阴郄、复溜;气病 取膻中;血病取血海;筋病取阳陵泉;便秘取支沟、阳 陵泉等。
-
14
常见病症的治疗
-
15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公布的有四十三 种疾病(实际不只此数)用针灸治疗会有较突出的疗效。
上呼吸道疾病: 1 急、慢性鼻窦炎 2 急、慢性鼻炎 3 普通感冒 4 急、
慢性扁桃腺炎。
呼吸系统疾病: 1 急、慢性气管炎 2 支气管哮喘。 眼科疾病: 1 中心性视网膜炎 2 白内障 3 急性结膜炎 4 近视眼。 口腔五官疾病: 1 牙痛 2 拔牙后疼痛 3 齿龈炎 4 急、慢喉炎 消化系统疾病: 1 食道贲门失弛缓 2 呃逆 3 胃下垂 4急、慢性胃炎 5 胃
-
12
第四节 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并 有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的总称,包括五输穴、原穴、 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郄穴、 下合穴等。由于这类腧穴的分布和作用不同,故其 临证具有特殊的应用方法。
-
13
一、五输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以下井、荥、输、经、 合五类腧穴的简称。其分布特点是按井、荥、输、经、合次序 从四肢末端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穴,十二经脉共有60穴。 《内经》: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穴适用于 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 咳寒热,合之逆气而泄。”
-
9
二、配穴方法
(一)本经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是依据经络循行分布特点为配穴依据的方法。 即某一脏腑、某一经络发生病变时,就选取某—脏腑、经 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应用。此法多用于治疗单一的脏腑、经 脉病证。
(二)表里经配穴法
表里经配穴法是指某经或其所属的脏腑器官发生病变,取
其相表里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治疗。此法多用于治疗相表
里的脏腑、经络病证。在临证应用时,既可单选其表经腧
穴,也可选里经腧穴。
-
10
(三)上下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是指上部腧穴与下部腧穴同时配伍组方治 疗疾病的方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下指下肢和 腰部以下的腧穴。此法临症应用很广,可治疗头面、 四肢、躯干、脏腑病症。
(四)前后配穴法 前指胸腹,后指背腰。前后腧穴配合使用,谓之前后 配穴法。此法多用于治疗脏腑病证。
是指经脉循行的部位(包括脏腑、组织器官和体表诸部 位)发生疾病,就在其经脉上选取腧穴进行治疗,故称之为 “本经选穴”。如腰腿痛时,按照经脉循行,足三阳经均分 布于下肢,临床可根据经络的分布和病变的部位选取穴位。
2、异经选穴
是指某经或其所属的脏腑器官发生病变,选取其表里经脉
或其它相关经脉上的腧穴进行治疗。其中包括表里经选穴、
-
11
(五)左右配穴法 即根据经络循行左右交叉的特点取穴。是指左病可以右取,
右病可以左取,还可以左右同时并取的方法。多用于治疗头 面、四肢、脏腑的病症。 (六)远近配穴法
远近配穴法是以病变部位为依据,在病变的近部和远部同 时选穴配伍成方的方法。此法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可治疗 头面、四肢、躯干、脏腑病症。
的原理而来的。具体有:近部选穴、远部取穴、对症选穴三种。
-
5
(一)近部选穴 是指在病症的局部或邻近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局
部选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 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这一普遍规律提出的。多用于治疗病位 较局限和体表部位反应较为明显的病症。如鼻塞选迎香;面 瘫选颊车、地仓;胃痛选中脘、梁门;眼病选睛明、瞳子髎; 耳病选耳门、听宫等。此外,多数压痛点选穴,也属于近部 取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