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对服饰文化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对服饰发展的影响
姓名:覃斌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 201110700019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服饰作为一种深深根植于特定文化模式中的社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与社会背景相对应的现象。

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人类由蒙昧经历野蛮而走向文明的漫漫历程,和人类有着其它物品无法比拟的亲密关系。

其中影响服装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经济的、政治的、环境的、艺术的等,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利益的分配不均以及价值观的不同带来的战争,在征服与被征服中改变着服饰文化。

一、促进了服饰文化的传播
战争对国内外服装的影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通商口岸外商云集,西方的服饰文化传入了中国。

清末,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受到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掀起了“剪辫易服”的风潮,纷纷剪去辫发,穿起西服。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20世纪30年代,海禁开放以后,外国衣料、西方款式源源输入我国,随之西方的工艺方法也传入中国,大大丰富了服装品类。

后来孙中山先生提倡的由西式服装改革成的中山装,对西式服装在中国的生存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革命者首先穿起了西式服装,一大批年轻人也纷纷改变自己的服装打扮。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战时的紧张生活,无论是爱讲穿戴的女性还是男性都不去赶“时髦”了,而是穿上了方便、耐磨的衣服。

许多妇女的工作生活,穿上了短裙、宽松的外衣,干又脏又重的工作的妇女索性穿上了马裤,和男工一样,这是实用至上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等诸多因素带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装业又一次受到战争的摧残,浪漫和女性的风格被战争期间的别要求实用、耐磨、经济、方便所取代。

材料短缺是由于战争,配给和作风影响加工的面料,尤其是服装,为了节省料,裙子变得更加合身,裙长也缩短到了膝盖。

休闲服装的明显影响呈现出帅气和简练的特点。

二、促进服饰造型的功能化、推动服饰改革
战争要求服装方便、快捷、具有保护功能。

军服的发展对民用服饰的改革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领带、纽扣、裤子、靴子、风雨衣等民用服饰都始于军事斗争的特殊需要或与之有关,在西洋服饰的发展历程中,男服的款式形成主要来自于军服,而女性服装的现代化、功能化的形成,战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女性功能化的服装主要是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完成的。

战争迫使女性走向社会,战乱中女性主要穿“工作服”与“制服”,女性体验了合理的机能主义服饰的优点,衣着的单纯和便于活动等使用因素受到人们的重视,女装向男性方向发展,便于活动的服装逐渐发展成熟。

在20年代后期出现的“男孩造型”和60年代出现的“无性别装”以及现在的休闲装、制服也大量借用了军服的款式,充分显示了战争对服装的巨大影响力。

战争对于服装的改变不只在造型上,还触及到装饰形式上。

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裂口装饰,主要来自与战争期间服装上的划痕,后来逐渐被一般人采用,成为一种流行装饰。

除此之外具有保护作用的头盔也与战争密不可分。

在一战时,一个伤兵在战斗中急中生智用铁锅扣在头上,从而保住了生命,法国将军亚得里安受到启发,领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代金属材料头盔,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大大提高了头盔的防护性能。

三、大量科技运用到服饰上
军事科技最终都能转化为民用科技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例如防电磁辐射服装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早期的防辐射服装主要是给从事雷达,微波通讯等军用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

随着技术进步,目前可以将这种服装织制得轻薄柔软,吸湿透气,可水洗,并且电磁屏蔽效率也大大提高。

能够有效阻挡,折射微量X射线、紫外线、低频辐射和微波辐射,避免人体及胎儿受害。

现在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离不开电器,因此穿着防电磁辐射服装不失为一种方便有效的个人自我保护的手段。

各种高科技的功能化服装材料的研究,最初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而最终用于民用服装中,如耐磨性材料、耐水洗材料、防火材料以及各种智能化的材料,在服装内衬、防护服、休闲服、保暖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广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保护了人们的安全。

我们不赞成战争,因为战争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杀戮与死亡,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战争给人们生活与文化带来的种种进步。

服装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不断的战争中,人们将战争的思想、科技运用到服装上,大大的促进了其发展,最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