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句子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通常有一个意义是词义引伸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

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

其他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引伸义。

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

因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我们已无从知道。

所以通常所谓的词的本义,是指通过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例如:①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诗经》)②水暴益。

(《吕氏春秋》)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益”二个词的意义就是本义。

引伸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例如,息字,其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引伸为休息、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又引伸为灭: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周易》)从引伸义与本义之的关系看,可把引伸义分为直接引伸义与间接引伸义两类。

从本义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直接引伸义。

从引伸义再进一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

例如,“朝”的本义是“早上”,引伸为“早上省视父母或君主”,这是直接引伸义。

再引伸为“朝见、朝”这是间接引伸义。

以本义为起点向某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伸方式叫连锁式引伸。

又叫链条式引伸。

上边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连锁式引伸。

有时,以本义为起点向不同方向派生出若干个直接引伸义。

这种引伸方式称为辐射式引伸。

例如,“引”的本义为“开弓”。

由“开弓”直接引伸出如下的四个意义:①延长、伸长;②引导、率领;③后退、退却;④取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具体的词的引伸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链条式引伸或简单的辐射式引伸,而是复合性的。

即连锁中有辐射、辐射中有连锁。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如果从本义与引伸义之间的联系方式上看,那么引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相似引伸、相关引伸与相因引伸。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有些是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有些是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的本义为门闩,引伸为关卡。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责任、任务 《孟子· 告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担子 《礼记· 王制》:“轻任并,重任分。”
rèn

rén
《大雅· 生民》:“是任是负。” 背负 《说文》:“任,保也。” 担当 《史记》:“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
担保 《周礼》:“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
信任
《诗· 邶风· 燕燕》:“仲氏 任只,其心塞渊”

《吕氏春秋· 察今》:“澭水暴益。”
字:《说文》:“乳也。”《广雅· 释诂》:
“生也。” 本义是生孩子,文字的“字”和名 字的“字”都是它的引申义。文字的意义早已成 了“字”的常用意义,“生孩子”这个意义已经 消亡。
而:《说文》:“颊毛也。”本义是络腮胡子,
被借用作虚词后,本义湮没了,作连词成了它的 常用意义。
性 愛
意 恭
恨 憂
惠 慕
愤 闷
惑 忝

在中 在下
关于心理 的意义
性格品质:忠 愚 悍 恭 心理活动:恐 愁 惭 惜
分析字形-隹
形声字:
雉 雌 離 雅
野鸡 从隹,此声 “鹂”的本字 本义为乌鸦, 借为高雅义。
会意字:
雀 从小隹,小鸟也
隻 从又持隹,获的本字
雙 从又持二隹,两鸟
集 鸟停于树

鸟=隹
∴ 雁=鴈
朝,甲文作
,本义为早上,古代早上 儿女省视父母、臣下晋见君王,引申为上 朝、朝见,君主接见臣子的地方为朝廷、 朝堂,有朝廷引申为朝代。这几个意义 相互关联,可用下图表示: 朝:①早上(本义) ②上朝、朝见(直接引申义) ③朝廷、朝堂 ④朝代 (间接引申义)
听凭
任用
苏轼《定风波》:“一 蓑烟雨任平生。” 《尚书· 大禹谟》:“任贤勿贰。”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三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问题(尤其是讲过的课文里出现过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注意常用词部分)、辞赋的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将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古注要重点掌握,将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

二,上古音、中古音、诗律是重点。

上古音主要掌握三十韵部及三十三声纽、弄清旁转、对转、准双声、旁纽等概念的含义。

中古音主要掌握中古音声母、声调向现代音转化的规律。

诗律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拗救。

三,标点翻译(有可能从我们上过的课文中出,也有可能从课外读物中出)及文段的语法分析(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第一题、客观题一、古今字(子路曾)鼓瑟希:希(希疏)—稀莫春者:莫(暮的本字)—暮(子路)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老人今义岳父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下去的一天(氓)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低声哭泣落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本义为象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引申远边之义此为本义垂—陲志怪者也志—识“鹏之徙与南冥冥—溟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小知不及大知知—智(秋水)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古今字:虚(河水流进)与墟(许行)古今字:禽兽偪人。

偪与畐、则贾相若贾与价圣人有忧之有与又(天伦)臧与藏臧本义奴隶。

申出“收藏”之义此为引申夭与妖(在“妖怪”这一义上)、北与背、臧与藏(后起区别文)、队与坠(历山)古今字:畝与(登大雷)古今字:景与影、泻为写、与派(静女)释”、“怿”也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通假字(秋水)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卒”本义为在官府中服务的杂役所穿的衣服,后代指杂役。

“萃”本义为草的样子,草茂为众草聚集,可引申为“聚集”义(天伦)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通假字:党与倘、常与尝、睹与(登大雷)通假字:澱与淀、陇与拢(情采)通假字:谟与模静女)“归”通“馈(氓)匪:通“非”,不是。

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第三节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由于词义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止一个意义,因此,词的多义现象是古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古汉语书面语言中词的多义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词的本义1 什么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或最早的意义。

这是因为在汉字诞生之前,语言(口头语言)早已产生,某个词在口语中刚出现时究竟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无法考证。

据考古发掘,中华大地上早在170万年之前,就有元谋猿人的活动,就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

而汉字的产生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同170万年相比,五、六千年实在是短暂得很。

我们现在了解古代语言,主要是靠用汉字记录的书面材料;王力先生说:“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的语言。

”因此,研究和学习古代汉语,离不开汉字。

在汉字诞生之前的一百六七十万年中,汉语的形态和词的含义,我们无法确切知道。

因此,我们界定的词的本义,是从有记录词的汉字之时算起的,而不是从语言中词的产生之时算起的。

词的本义和词的原始意义之间不能画等号。

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本义在它的所有含义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义多数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抓住了本义,其他含义也就容易理解。

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

”这是对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关系的深刻揭示。

例如,在新版《辞海》中,“题”字共有七个义项,即:①头额;②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题目、问题;④书写、署,如“题字”、“题诗”;⑤品评;⑥章奏;⑦通“提”。

在这七个义项中,“头额”是本义,《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

”《说文》告诉我们,“题”是形声字,它的本义与“页”有关,读音为“是”。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一)怎样理解“本义”所谓本义就是一个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相对。

说明:本义应该是最早的原始意义。

但是汉语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字出现以前,汉语就已存在,可那时汉语的许多词的意义我们已无法考知。

因此较合适的说法是:本义大都是指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资参证的初始意义。

或:由汉字和汉字记录的古代书面语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二)怎样寻求本义具体方法是:根据字形探求,辅以文献证据。

在字形上难以看出本义时,更需要文献证据的帮助。

根据字形分析和用文献证据证明,这两种手段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元”、“本”、“牢”、“秉”的本义是什么?先看字形:元□ 象一个人的脑袋本□ 表示树根牢□ 表示牲畜的圈秉□ 表示手里拿着的一把禾再求诸文献:1)狄人归其元。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元:晋将军先轸的头)2)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左传·成公二年》)(系:拴、绑;系桑木焉,以徇齐垒:把桑树根拖在车后面,在齐军的营垒前面驱车示威。

)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4)彼有遗秉,此有滞穗。

(《诗经·小雅·大田》)(遗秉:收割后剩在田里的禾把)“斯”的本义是什么?先看字形,这是个形声字,义符是“斤”,“斤”乃斧子一类的工具,至此,我们仍然难以确知“斯”的本义。

于是求诸文献: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诗·陈·墓门》)通过文献的语境,我们知道了“斯”的意义是“用斧子砍”,这便是文献资料中显示出的“斯”的本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献资料在探求词的本义的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又如:“廉”,观其义符是“广(yan)”,知与房屋有关。

再看贾谊《陈政事疏》“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其意义就更加具体了:“陛”指台阶,“廉”则指厅堂的边缘。

根据汉字的形体探求,辅以文献证明,这种综合的方法是探求词的本义时最常用的。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关于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的定义

关于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的定义

关于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的定义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词本义与假借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知识点,这种语言
现象它们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归于汉语的独特之处。

词本义,即原义,是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和用法,它经常指一个常见的概念或
一般性活动,无论是这个词的历史用法还是同义词也都没有特别的异义。

比如说,“物”、“行”、“示”等,都被称为词本义,具有描述某种物质、动作、象征性所共同和客观存在形式的意义。

假借义,即比喻义、引伸义,是指一个词从本义上引申形成的新意义,这种意
义在一段历史时期里影响了汉语的发展,它实际上是对事物外部各种可能性的抽象表述,和本义不同,转换了含义,如“芳”,本义指芳香,假借义指美好的景象、新鲜的感受;“星”,本义指天上的点状光源,假借义指显著的记号、表示,等等。

审视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是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更好地理
解汉语的具体含义,认识汉字本身的事实。

它与词语本身形成了相待衔系,只有和词语相结合,才能形成最清楚的意义。

比如张良的“穷困潦倒”,就是本义与假借义的完美结合,一语言中穷困代表不幸,潦倒代表无助,将这两个词结合用来形容无帮手的落魄,使用的也是古代汉语的词本义与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不仅是我们理解词语含义的必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更好地展示出汉语想象力的丰富程度和灵活性,它让汉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习的成果更有价值。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xiè 顿:叩头
颁:大头 颇:头偏 顾:回头看 项:脖子的
后部 硕:大脑袋
从行之字
本义:道路
从行之字举例
行:路。 遵彼微行
街:四通道。从行,圭声。 衢: qú四通道。从行,瞿声。 九省通衢 衝: chōng交叉路口。从行,重声要衝、首当其衝 術:邑中道。从行,术声。横术(大道)何广广兮《汉书》 衙:官署。从行,吾声。
字形义与词义的不同还在于“字形恐怕无法完 整的表达词义”。
如“牧”字,《说文》作“ ”,解释为“养 牛人也。”这是从字形上得到的最直接的启示。 甲骨文中,“牧”或从牛,或从羊,或从三羊。 然则马、牛、羊难以全部画出,只能以牛作代表。 其实,“牧”的词义放牧牲畜,“养牛人”只是 字形义。再如“牢”字,古文字中亦有从羊、从 马等之形,其义为牲畜圈,非独指牛。
《国语·吴语》:“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 尝 敢不分也。”

本义:砍伐 树木的工具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本义:人的头
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指事——本

本义:《说文》: “木下曰本”。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一、从个别到一般:
颠:人的头顶
山顶
段注:颠者,人之顶也。
韩非子:是犹上高陵之颠。
形容词 阻山路难行 险山路不平

名 词 除殿阶
陛殿阶
与高
际两墙之缝 防堤坝
有关 动 词 陟登
坠从高处掉下
陨从高处落下 陷自高而入下
从邑之字举例

国名、邑名

郎鲁邑名 郢 邯郸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引我讲我们讲了词的古今词义的异同、我们在前两周讲了古今词义的异同,举例说明有许多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有所不同,这是由于语言发展变化引起的,今天我们要讲的“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就是要来探讨词义变化发展的主要方式,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大家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间的关系,掌握词义变化的脉洛,深刻地理解、掌握词义。

这一讲我们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二、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三、考察、推求本义的方法四、如何分析引申义五、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有好几个意义,其中有较原始的,有后来发展,变化来的,还有借假义,一般人说词的本义是指它最初的意义。

①什么是词。

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单位,一个词由形式内容两部分组成,形式是它的读音,内容是它表达的概念。

不包括形体、字义同词义。

②词的产生就是语言的产生,语言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刚产生的几十万年前,我们如果说研究词的最初产生的意义,那么研究工作是无从作起的。

我们研究词的本义,往往要借助文字记录的语言材料来考察词较原始的意义。

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是为了记录表现语言、解决语言时空问题而产生的,是语言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词和字它们产生的时间差异,如果人类使用语言是一年的时间,那么文字则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小时才产生的,所以,我们借助文字资料来研究的词的本义并不是汉语最原始的意义,而是指由汉字和汉字记录的古代书面语体现出的最古老的意义。

引申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由词的一个基本意义派生出一个或几个有关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例如:引:小篆写作,指事字,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

《说文》“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把弓拉开,形状变长,所以引申为长,延长,(还有拉、导领、后退等义)在“引申”这一词中用的是延长这一义申:甲文作,籀文作昌,小篆作,从甲文看象闪电形,申是古电字,后来假借为地支名和陈述义,作为伸展一义,有人认为是引申义,闪电光延申状由“引申”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

词的本义 与 引申义

词的本义 与 引申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由于词义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止一个意义,因此,词的多义现象是古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古汉语书面语言中词的多义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词的本义1 什么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或最早的意义。

这是因为在汉字诞生之前,语言(口头语言)早已产生,某个词在口语中刚出现时究竟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无法考证。

据考古发掘,中华大地上早在170万年之前,就有元谋猿人的活动,就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

而汉字的产生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同170万年相比,五、六千年实在是短暂得很。

我们现在了解古代语言,主要是靠用汉字记录的书面材料。

王力先生说:“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的语言。

”因此,研究和学习古代汉语,离不开汉字。

在汉字诞生之前的一百六七十万年中,汉语的形态和词的含义,我们无法确切知道。

因此,我们界定的词的本义,是从有记录词的汉字之时算起的,而不是从语言中词的产生之时算起的。

词的本义和词的原始意义之间不能画等号。

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本义在它的所有含义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义多数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抓住了本义,其他含义也就容易理解。

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

”这是对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关系的深刻揭示。

例如,在新版《辞海》中,“题”字共有七个义项,即:①头额;②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题目、问题;④书写、署,如“题字”、“题诗”;⑤品评;⑥章奏;⑦通“提”。

在这七个义项中,“头额”是本义,《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

”《说文》告诉我们,“题”是形声字,它的本义与“页”有关,读音为“是”。

古代汉语(下)

古代汉语(下)

古代汉语(下)古代汉语(下)(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个意义。

当⼀个词的意义不断引申,⽽旧词义不会消失,这样⼀个词就积淀了许多义项,形成⼀词多义。

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掌握词义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很好地掌握词义,就必须对⼀词多义或词义系统有清楚的了解。

死记硬背⼀个词有多少个意义,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进⾏排列,才有可能对词义系统作出归纳,然后根据具体的上下⽂确认词义,读懂古书。

⼀、词的本义以及本义的探求所谓词的本义,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这种本来意义,是指上古⽂献材料能够证明的本义。

因为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从考证了。

词的本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的源头,是维系整个词义系统的枢纽,因此探求词的本义,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掌握词义系统。

抓住本义是理解引申义和掌握词义系统的关键。

探求词的本义,主要有两种⽅法:⼀是借助词的书写形式,即分析字形。

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字,字形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个词⽤什么形体的字来书写,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的意义拟定的,因此词的本义,⼀般可在字形上得到反映。

⽐如“诛”字在古书中有时表⽰诛杀,如《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有时表⽰责求,如《公孙⽆知之乱》:“诛屦于徒⼈费,弗得。

”有时表⽰谴责,如《论语·公冶长》:“於予与何诛?”诛杀、责求、谴责三者何者为本义?⼜如教材(95页)举到的“向”字,甲⾻⽂作,是个象形字,画的是房⼦和窗⼝,因此其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诗·豳风·七⽉》“塞向墐户”⽤的就是本义。

“道”字从⾡,本义与⾛路有关,《说⽂》解为“所⾏道也。

”“理”字从⽟,因此“理”的本义是“治⽟”。

“长”字甲⾻⽂作,象⼈头上的长发,本义即长短之“长”。

下⾯再举些例⼦进⾏说明。

⼆是要考察⽂献语⾔⽤例。

如果仅仅根据字形来探求本义,有时是难以办到的。

古代汉语第四讲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代汉语第四讲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朝代
士兵
军队
战争
军事
外衣
直接引申义
(近引申义)
外表
标志
间接引申义
(远引申义)
返回本章目录

堂屋的侧边(本义) →正直→ 廉洁、不贪
56
型 浇铸金属器具的土模子(本义)→ 法式、概模→ 类型、式样
57
3、综合式引申
58
词义引申的方式-综合式
治理其它
理发
天下太平 道理
理:治玉 纹理 抽象的条理
祸福之事
祟神祸
祸害


分析字形-贝1
货贝
分析字形-贝2

表示与


贿
名 词
财物有关
的意义
贵 贫 贤 贱
買 赏 赠 购
形容词
动 词
返回本章目录
分析字形-肉




zī,肉烂


肿 肥 腴:腹
下的肥肉
形容词 指有关身体 的某些性状
腹 肩
脚 背
胸 名词 肾
指头以外的 部位
返回本章目录
注:期、朔、朝、朗、朦、胧,从月,不从肉。
裁:裁 衣
孔雀东南飞:十四学裁衣。
裁剪、删减别的事物
文心雕龙:剪截浮词谓之裁 。
治:治 水
孟子:举舜而敷治焉。
治理国家、百姓
孟子:治人者食于人。
词义引申规律-2
—从具体到抽象
道:道 路
史记: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理、公理
荀子:天有常道。
际:两墙相合处
说文:壁会也。
边 际
李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间:门的缝隙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词头附加在词前,只表示词性的一种词的构成部分,它没有词汇意义。

2、词尾附加在词后,只表示词性的一种词的构成部分,它没有词汇意义。

3、阴声韵音韵学术语。

凡韵母没有韵尾,或有韵尾而韵尾是元音的韵部,叫阴声韵。

4、阳声韵音韵学术语。

凡韵母以鼻辅音-m、-n、-?收尾的韵部,叫做阳声韵。

5、旁转音韵学术语。

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阴声韵和阴声韵、阳声韵和阳声韵、入声韵和入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

6、舌头音音韵学术语。

按发音部位而划分的声母的一类,即今“舌尖中音”中的塞音和鼻音。

三十六字母中的舌头音是“端透定泥”。

7、对转音韵学术语。

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

对转有“阴阳对转”、“阳入对转”、“阴入对转”之分。

8、《经典释文》简称《释文》,唐陆德明著。

它汇集了唐代以前各家给先秦13部经书所做的注释,是我国早期别具风格的音义总集之一。

先秦古籍中的注音,一般都摘自《经典释文》。

9、如字训诂学术语。

指的是某个字按照它常见的读音来读,而且要用本义。

这一般是相对于变读或改字而言的。

10、五音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对三十六字母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类别。

包括喉、舌、齿、唇、牙。

11、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全诗一般共八句。

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分别简称“五律”、“七律”。

也有句数超过八句的,称作排律。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例如:行 像十字路口之行 ( háng ),本义是道路。(《诗经 . 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小 路)。
益 本义是水漫出来。(《吕氏
春秋.察今>》:雍水暴益。
3 字 本义是生孩子。(〈论衡〉): 妇人疏字者子活。
需要指出的是:
一,词的本义并非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这 是因为汉语的产生远在汉字产生之前。汉语 历史悠久,至今至少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而记录汉语的汉字仅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 字产生之前.一个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很 难确切地考察清楚。我们现在所谈的只是有 语言文字材料能证明的词的本义。 二,词的本义也不一定是常用义,同现代汉 语所说的基本意义有区别,特别是那些以假 借方式造成的词更是如此。(例如)
功:本义是工作、事情,如“上入执宫功” (《诗经· 七月》);从工作的结果引申出成 绩和功效义,如“故事半古之人,而功必信 之”(《孟子· 公孙丑上》);从成绩大小、 成效高低引申出成就、功业、事业,如“管 仲晏子之功,可复许平”(《孟子· 公孙丑上 》);再由此引申出功劳,功勋,如“劳苦 而功如此”(《史记· 项羽本纪》)。功的这 些引申义是一个接一个引申出来的。 ①工作,事情——②成绩,功效——③成就, 事业——④功劳,功勋
注意:“基础义” 与“本义”的区 别。
基础义是相对于引申义而言的。大多数情况下,由本义可引申出 多个义项,所以可以称本义为基础义(等同)。但由于词义的发展, 有些词的某些义项用得较普遍,比本义的使用频率要高,成为常用义,
而本义却很少用,而且由这个常用义引申出了很多其它义项,这时本
义就不等同于基础义了。 发:《说文》:“射发也”本义是射出箭。如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 尽心上》) “齐军万驽刘发”(《史记 · 孙吴列传》),这两个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在以形索义的时候,对纯表意字(象形, 在以形索义的时候,对纯表意字(象形, 指事,会意)可以直接看它的形体, 指事,会意)可以直接看它的形体,对 形声字, 形声字,只能从它的形符中确定词的义 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词的本义。 类。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词的本义。
金文) 生(甲、金文) 说文》 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甲文 字形象草木生于地面之上。 字形象草木生于地面之上。 荀子·劝学 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荀子 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结合《说文》 荀子》的记载,可证“ 结合《说文》、《荀子》的记载,可证“生”的本 义是指草木生长。 义是指草木生长。 金文) 年(甲、金文) 说文》 谷孰也,从禾千声。 《说文》:“谷孰也,从禾千声。”甲文字 形是从人从禾,象人背着庄稼,表示谷物成熟。 形是从人从禾,象人背着庄稼,表示谷物成熟。 本义是谷物成熟,有收成。 本义是谷物成熟,有收成。 春秋·宣公十六年 宣公十六年》 大有年。 《春秋 宣公十六年》:“大有年。” 梁传·桓公三年 桓公三年》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穀梁传 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结合《说文》 春秋》 的记载, 结合《说文》、《春秋》、《穀梁》的记载,可证 的本义是收成好。 “年”的本义是收成好。
如:州:甲骨文、小篆都是象水中有岛的象形字。 甲骨文、 小篆都是象水中有岛的象形字。 说文》 水中可属曰州。”“水中陆地 水中陆地” 《 说文 》 : “水中可属曰州。”“ 水中陆地” 便 是州的本义。 是州的本义。 及:古文表示一只手抓着了前边那个人的后 即追赶上了之意, 这是个会意字。 身 , 即追赶上了之意 , 这是个会意字 。 《 说 逮也, 从又从人。 成语“ 文 》 : “ 有 , 逮也 , 从又从人 。 ” 成语 “ 望 尘莫及”中的“ 尘莫及”中的“及”就是用的本义。 就是用的本义。 这个词有迷路、迷恋、迷惑等义, 迷:这个词有迷路、迷恋、迷惑等义,哪一 个是本义呢? 它的意符, 个是本义呢 ? 它的意符 , 表示脚在道路上行 走之意,可见“ 迷路” 的本义, 走之意 , 可见 “ 迷路 ” 是 “ 迷 ” 的本义 , 如 寻向所志,逐迷, 不复得路” 陶潜《 “ 寻向所志 , 逐迷 , 不复得路 ” ( 陶潜 《 桃 花源记》 花源记》),用的正是本义. 用的正是本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句子整理c
“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句子
一、本义:
1、大叔完聚,缮甲兵。

兵:武器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务:努力从事
3、夫子至于是邦也。

邦:国家
4、以立田里。

里:闾里,住处
5、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蹶:僵仆跌倒
6、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郊:古代距离国都百里以外的地区
7、有高墙深宫。

宫:房屋
8、百川灌河。

河:黄河
9、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涘:水域的岸边
1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闻:听到
11、树势五谷。

树:种植
12、陈良,楚产也。

产:生
13、国中无伪。

伪:欺诈
1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肖:骨肉相似(不肖:不贤,不善)
15、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间:缝隙
16、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城:城墙
17、俊杰廉悍。

悍:勇敢俊杰:才能出众的人
18、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挤:排
19、吾少孤。

孤:幼年丧父
20、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毁坏
21、吾未晡食。

晡:申时食(吃晚饭)下午三点~五点
22、泾洲野如赭。

赭:赤土。

23、过岐,朱泚幸致货币。

致:送币:束帛(古代礼物)
24、历亭障堡戍。

历:经过,到过
25、始构堂而奠焉。

构:架材盖屋
26、三宿而后出画。

宿:住宿
27、不省所怙。

怙:依靠
════════════════════════════════════════════════════════════════════ 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
二、引申义
1、三进及溜。

及:到达
2、君子务本。

本:基础
3、过则勿惮改。

过:超过应有的限度,犯错误。

4、父没观其行。

没:死。

5、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

术:方法、技艺
6、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举:推荐、选拔
7、虽然,未闻道也。

闻:通晓
8、门人治任将归。

任:行装
9、疆以其所不能为。

疆:强迫
10、迟速。

迟:缓慢
11、在缧绁中。

缧绁:囚禁
12、养生亡所不致。

亡:失去,没有
13、仅如毛发比。

比:一样(同类)
14、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羞:精美的食品。

奠:傺品
15、卒以货窜名军伍中。

窜:匿,偷偷。

16、皆康疆而早世。

疆:身体强壮
17、彼苍者天,曷者有极。

极:尽头
18、原奉教。

奉:接受
19、如太尉请。

如:顺从
20、因谕曰。

谕:开导
21、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戢:管束、约束
三、假借字
1、庄公寤生。

寤:“牾”的借字,逆生
2、无使滋蔓。

无:“毋”的借字,不要
3、无庸,将自及。

庸:“用”的借字,不用
4、永锡而类。

锡:“赐”的借字,给予
5、自诒伊。

诒:“贻”的借字,给予
6、桀石以投人。

桀:“揭”的借字,举起
7、不介马而驰之。

介:“”的借字,系马尾
8、书策稠浊。

策:“册”的借字,泛指文书、政令
════════════════════════════════════════════════════════════════════ 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2页-
9、羸滕履。

羸:“累”的借字,缠绕、捆绑
10、面目犁黑。

犁:“黧”的借字,黑里带黄的颜色
11、状有归色。

归:“愧”的借字,惭愧、羞愧
12、黄金万溢。

溢:“镒”的借字,二十四两为镒
13、方将其。

:“修”的借字,整治
14、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

单:“殚”的借字,尽
15、选贤与能。

与:“举”的借字,推举
16、蛾子时术之。

术:“述”的借字,学习、实践
17、夏楚二物。

夏:“榎”的借字,树名,即山楸。

18、谷无以盈将恐竭。

竭:“渴”的借字,枯涸
19、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之。

后:“後”的借字
20、自以比于天地。

比:“庇”的借字
21、人卒九州。

卒:“萃”的借字,聚集
22、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豪:“毫”的借字,动物身上的细毛
23、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途”的借字
24、放辟邪侈。

辟:“僻”的借字,行为不正
2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斑”的借字,须发半白
26、为丛驱爵者。

爵:“雀”的借字
27、然则从人之性。

从:“纵”的借字,放纵
28、今当试去君上之势。

当:“尝”的借字
29、大意无所拂悟。

悟:“忤”的借字,抵触、忤逆
30、若人有婴之者。

婴:“撄”的借字,触犯、碰到
31、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信:“伸”的借字,屈伸
32、三年不蜚又不鸣。

蜚:“飞”的借字
33、诸侯振惊。

振:“震”的借字
34、髡尝在侧。

尝:“常”的借字
35、糜财单币。

单:“殚”的借字,耗尽
36、厚葬以鬲真。

鬲:“隔”的借字,妨碍、阻隔
37、则听讼不闻。

讼:“诵”的借字,高声念书
════════════════════════════════════════════════════════════════════ 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