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对外简介
满都拉口岸简介
![满都拉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add6b39b90d6c85ec3ac6d1.png)
满都拉口岸简介
满都拉口岸位于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镇境内中蒙边境757界碑处。
距呼和浩特市289公里,距包头市288公里,是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和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最近的陆路口岸。
满都拉口岸对应蒙古国杭吉口岸,距赛音山达市258公里,距珠恩巴音火车站213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满都拉口岸199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季节性对外开放二类口岸,2002年12月23日实现首次开放。
2003年开始,每年开放时间为3、5、8、11月的16日—30日。
2009年2月,国务院同意满都拉口岸对外开放,口岸性质为双边季节开放的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同年,满都拉口岸开始实现临时开放并进口蒙古国矿产品。
2010年进出口货运量为11.1万吨,同比增长183%;其中进口铁矿石10.8万吨, 同比增长208%,进出口货物总值2559万元,同比增长126%。
今后满都拉口岸货运量将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满都拉口岸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客货分流通行,提高了口岸的通关能力。
随着满都拉口岸通关环境的完善和货运量的提高,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把满都拉口岸发展成为常年开放口岸。
室韦口岸一河两岸诗句
![室韦口岸一河两岸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861563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0.png)
室韦口岸一河两岸诗句摘要:一、室韦口岸简介1.地理位置2.历史背景3.经济发展二、一河两岸诗句的来源与意义1.诗句的创作背景2.诗句的具体内容3.诗句的意义及影响三、室韦口岸与一河两岸诗句的联系1.地理环境与诗句描绘的契合2.诗句对室韦口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3.室韦口岸如何将诗句融入当地旅游资源正文:室韦口岸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处于中国与俄罗斯的交界处,是我国一座重要的通商口岸。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交通要道,商贸繁荣,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室韦口岸简介室韦口岸位于额尔古纳河畔,地处中国与俄罗斯的交界处,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座重要的通商口岸。
自清朝以来,这里就是中国与俄罗斯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室韦口岸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二、一河两岸诗句的来源与意义一河两岸诗句,是指描绘额尔古纳河两岸美丽风光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已经在这里流传了数百年。
诗中描绘了额尔古纳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在当地广为传颂,更成为了室韦口岸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三、室韦口岸与一河两岸诗句的联系室韦口岸与一河两岸诗句的联系是紧密的。
一方面,额尔古纳河的两岸正是室韦口岸的地域范围,诗句所描绘的美丽风光正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室韦口岸也将一河两岸诗句融入到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中,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诗句所描绘的美景,还可以了解到这首诗背后的历史文化。
天保口岸简介
![天保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cb6a23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d.png)
天保口岸简介天保口岸位于云南省麻栗坡著名的老山脚下,与越南清水口岸相对应,海拔107米。
文天二级公路与越南的2号国道相连接。
天保口岸对内距麻栗坡县城34公里,距州府文山106公里,距省府昆明465公里;对外距河江省省府河江市23公里,河内市340公里,海防港410公里,是文山州、云南省乃至大西南地区通往越南、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
1993年2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天保口岸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1998年3月中国文山—越南河江车辆实现互通。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保口岸扩大开放,性质为国际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对第三国人员开放,现正在做开放前的国家级验收准备工作。
2012年5月,省人民政府将麻栗坡(天保)边境经济合作区批准为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自1993年恢复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7亿元,完成了国门、联检楼、查验货场、互市市场等查验设施及教育、卫生、宾馆、酒店等社会功能设施建设,通关和社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2012年,全县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天保口岸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42%;货运量23.4万吨,同比增长1.5倍;出入境人员5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倍;出入境车辆3.2万辆,同比增长1.01倍。
天保口岸是麻栗坡(天保)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布局的“一轴三园两翼”中的核心园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该园具体布置口岸商贸综合组团、生态居住组团、山地旅游组团、曼棍产业组团(贸易加工工业片区),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商贸、旅游,绿色农产品及旅游产品加工,建设民族风俗风情居住区、—1—打造山地旅游文化。
今年推进的重点项目有华龙国际边贸城、拓丰物流中心、国际界河治理工程、天保口岸集镇供水、“三线”下地工程、口岸生态垃圾处理场等8个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6.6亿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占年内计划总投资的110%。
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天保口岸累计投入资金4.7亿元,完成了国门、联检楼、查验货场、互市市场等查验设施及教育、卫生、宾馆、酒店等社会功能设施建设,通关和社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瑞丽口岸简介
![瑞丽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bfb16c671fe910ef12df8dd.png)
瑞丽口岸口岸介绍瑞丽口岸,(也称作瑞丽畹町口岸)1978年批准为国家一级口岸 1990年7月9日,国务院批准瑞丽口岸对第三国开放;1992年6月国务院批准,瑞丽为边境开放城市,享受沿边经济开发区政策。
瑞丽的姐告前沿距缅甸史迪威公路仅8米,距缅甸商业重镇木姐中心区仅500米,木姐至腊戌164公里,有飞机、火车直达缅甸中心城市曼德勒和首都仰光,与瑞丽弄岛隔江相望的缅甸南坎至八莫约107公里,有飞机和千吨级轮船沿伊洛瓦底江到仰光,进入海港(印度洋),1991年,姐告大桥通车,与缅北公路干线相连,构成了中缅双方的交通网络。
交通枢纽瑞丽口岸目前是中缅边境口岸中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最大的口岸,其东、南与缅甸棒赛、木姐、南坎三个城市相毗邻,东有我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国家一级口岸,西有章风二类口岸。
姐告是起于上海320国道的终点,是昆瑞公路与缅甸的"史迪威"公路相接点,是云南省实施国际大通道战略的试验区和示范区,是祖国大西南沿边开放的主要城市,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近年来瑞丽口岸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出口商品达2000多种,进口200多种。
不少中国商品通过缅甸转口到孟加拉、泰国、新加坡、印度和中东国家,国外各种商品也源源不断通过瑞丽口岸进入我国内地。
瑞丽口岸2009年上半年共检查出入境人员354万余人次和出入境车辆71万余辆,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万人次和18万辆次。
瑞丽口岸今年取消了内地居民因私首次出境必须在外国驻华使领馆办理签证的限制,对持有多次出入境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并经常出入境的人员,在首次出境时就将详细资料输入计算机查验,并加盖一对验讫章,待下次出入境时只要再次录入资料查验即可,验放一名边民不超过15秒,验放一辆车辆为34秒。
组织机构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中缅双方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瑞丽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具一定规模,已逐渐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是云南省最早开放对缅贸易额最高、货物吞吐量最大、管理进出境人员最多、管理进出境车辆最多的边境内陆口岸。
虎林口岸简介
![虎林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1099760e87101f69e3195b6.png)
虎林口岸简介虎林口岸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类陆路客货运输口岸,处于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中部,辐射俄罗斯伯力、滨海边区4市7区21镇,人口近百万,区位十分优越。
通过虎林口岸进入俄罗斯境内,可就近取道海参崴和纳霍德卡港到达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直接打入亚太国际经济循环圈,参与国际经济大协作。
虎林口岸自1993年正式开通以来,不断完善口岸设施,努力改善通关环境,不仅有完备的联检查验设施,而且有中俄边界上最大的永久性界河大桥,年过货能力达260万吨,过客100万人次。
近年来,口岸过货量连续多年达到15万吨以上,已经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口岸。
一、口岸两地地理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虎林市口岸位于虎林市区东南58公里处的吉祥(北纬45°33′3″,东经133°19′6″),与俄罗斯马尔科沃口岸相对应。
1989年国务院国函[1989]25号文件正式批准开放虎林口岸;90年代初期,苏联政府经对远东地区中苏边界42个可能开设口岸的地点进行了实地踏查、调研后,认定虎林--马尔科沃口岸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过货潜力,应尽快开通并予以重点建设。
1992年9月10日,口岸利用俄方搭建的舟桥开始临时过货;1992年10月,中俄两国外交部正式换文确认开通虎林――马尔科沃口岸;1993年5月18日,虎林――马尔科沃口岸正式开通。
虎林市交通便利,境内已形成了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省级公路贯穿虎林市全境,市内外公路网稠密发达,公路等级较高,市域内公路通车总里程1543.6公里,境内有哈东铁路线经过,铁路旅客列车每天往返5趟,货运列车往返9对。
列市地处滨海边区和哈巴边区的结合部,距滨海边区首府海参崴352公里,距哈巴边区首府哈巴罗夫斯克市401公里,交通便利,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与之并行的远东公路贯穿列市。
列市是远东铁路的枢纽站,市内的鲁日诺车站是远东铁路三大编组站之一(乌苏里期克、比金、鲁日诺),日货物编组能力达11万吨。
关于口岸及综保区口岸功能的情况简介
![关于口岸及综保区口岸功能的情况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676ed7327d3240c8447ef1f.png)
关于口岸及综保区口岸功能的情况简介一、口岸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口岸是指国家设定掌管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交往进出活动的场所。
具体地说,口岸是指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通道等,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门户。
对外开放的口岸是国家批准的中外籍人员、货物、交通运输工具和国际邮包邮件出入国(边)境的水运港口、国际航空机场、国(边)境铁(公)路车站、孔道等。
口岸的开放和关闭,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公布执行。
凡开放口岸,应根据需要设立边防检查、海关、港务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查验机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代理服务机构。
二、口岸的分类按开放程度分类,根据《国务院关于口岸开放的若干规定》(国发[1985]113号)规定,将口岸分为一类口岸和二类口岸。
一类口岸是指由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国籍船舶、飞机、车辆等交通工具开放的,以及只允许我国籍船舶、飞机、车辆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通道等,由国务院批准;二类口岸是指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依靠其他口岸派人前往办理出入境查验手续的装卸点、起运点和交货点,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按出入国境的交通运输方式划分,口岸分为港口口岸、陆地口岸和航空口岸。
1.港口口岸,包括海港港口口岸和内河港口口岸;2.陆地口岸,包括国(边)境以及国家批准内地可以直接办理对外进出口经济贸易交流业务的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3.航空口岸,包括国家批准的可以办理对外进出口贸易交流业务的航空器起落场站。
三、口岸的审批流程一类口岸:由有关部(局)或港口、码头、车站、机场和通道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会商大军区后,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时抄送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总参谋部和有关主管部门(约13个部门)。
二类口岸:由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征得当地大军区和海军的同意,并会商口岸检查检验等有关单位后,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批文同时送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四、综合保税区的口岸功能海关总署令第191号令《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第二条提出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第八条保税港区内可以开展下列业务: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第四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综合保税区,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霍尔果斯口岸简介
![霍尔果斯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eddf753fad6195f312ba67e.png)
霍尔果斯口岸简介霍尔果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位于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一个陆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隔霍尔果斯河相望。
精伊霍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这里结束。
简介霍尔果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境内,地处东经80?29′,北纬44?14′。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以蜿蜒的霍尔果斯河为界,霍尔果斯口岸因其而得名。
霍尔果斯口岸1983年11月16 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对哈萨克斯坦国和第三国开放。
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同意该口岸向第三国开放,具有国际联运地位。
现在已取消第三国开放,只对哈萨克斯坦开放。
霍尔果斯口岸距伊宁市9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670公里。
对方口岸为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口岸,距中方口岸仅15公里,距哈萨克斯坦雅尔肯特市(原名潘菲洛夫市)35公里,距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378公里。
霍尔果斯口岸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隋唐时,便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
新中国成立后,霍尔果斯口岸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苏贸易的西部最大口岸。
1983年,国际形势好转起来,中国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热潮,自此,沉寂了近20年的霍尔果斯口岸又恢复了生机。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近年来,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口岸年进出境人数、过货量逐年增加。
霍尔果斯口岸照片(7张)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最长、综合运量最大、自然环境最好、功能最为齐全的国家一类陆路公路口岸。
霍尔果斯口岸是新疆与中亚各国通商的重要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新疆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南疆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口岸和北疆阿拉山口口岸同为新疆目前向第三国开放的3个口岸之一。
口岸设管理委员会,检查检验机构健全。
口岸区已建成联检厅、办公楼及银行、邮电等部门的各类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仓库、货场12.2万平方米,边民互贸市场100多万平方米。
常设机关单位45个,各类办事处、企业2500余家。
都拉塔口岸简介
![都拉塔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e07fbc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1.png)
都拉塔口岸都拉塔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县境内,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州毗邻。
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签署协定,同意开放该口岸。
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该口岸对外开放。
1999年9月26日经国家海关总署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该口岸开展边民互市贸易。
2003年,市场成交货物20564吨,实现贸易额4186.5万美元。
地理位置都拉塔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县境内,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州毗邻。
距察布查尔县城约50公里,距伊宁市约63公里,距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约250公里,距哈方科尔扎特口岸仅3.8公里,比霍尔果斯口岸到阿拉木图少100多公里的路程。
基本简介都拉塔口岸都拉塔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端,南倚乌孙山,北临伊犁河,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春贾区接壤。
对应口岸为科里扎科口岸,据察布查尔县53公里,据自治州首府伊宁市70公里,据霍尔果斯口岸90余公里,据中亚五国经济、金融、文化中心阿拉木图市仅247公里。
口岸地处伊犁河南岸,平均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为8.5摄氏度,无霜期160天,年降水量270毫米左右。
都拉塔口岸历来就是西部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对哈贸易优势十分明显。
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同意开放口岸。
2004年11月通过自治区的初验,2005年11月15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组的验收,2006年2月15日批准对外开放,2006年3月28日,伊犁州党委政府正式宣布都拉塔口岸对外开放,同年12月实现旅客通关。
2007年实现进出口货物29.6万吨,进出口贸易额为6.9亿美元,出入境车辆达20810辆次,出入境人员达48487人次,分别是上年同期的4倍、3倍、5倍、5倍,日过货量最高达3500吨,日出入境人员达632人次,出入境车辆最高达242辆次,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由此揭开了口岸发展的新篇章。
都拉塔简介都拉塔,并没有塔。
连高出地面的建筑物都几乎没有。
霍尔果斯国门景区简介
![霍尔果斯国门景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4f762c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b.png)
霍尔果斯国门景区简介
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通往中亚、欧洲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也是新疆唯一的国家一类口岸。
霍尔果斯口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毗邻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对中亚五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中哈两国在这里互派官员进行日常办公,也是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开放的唯一一条陆地边境。
霍尔果斯口岸现有公路、铁路、航空三条对外通道。
公路通道由北向南分别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布尔津市、哈巴河县接壤;铁路通道由西向东分别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不莱梅—布尔津斯克州铁路以及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铁路相接;航空通道由西向东分别与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空后贝加尔边疆区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伊斯坎达国际机场相连。
其中,中哈公路为双向四车道,每天有200多辆车从这里通行;中哈铁路为单线,每天有80多辆车通行;中俄公路为双向六车道,每天有150多辆车通行;中哈航空通道为双向八车道,每天有20多辆车通行。
—— 1 —1 —。
吉木乃口岸简介
![吉木乃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784eb1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0.png)
吉木乃口岸 吉木乃口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同哈萨克斯坦的东哈萨克斯坦州毗邻。
从吉木乃入境,至吉木乃县城24公里,阿勒泰市200公里,乌鲁木齐市760公里;从吉木乃出境,至哈方斋桑60公里,东哈萨克斯坦州首府约500公里。
吉木乃口岸历史上就是新疆的通商口岸,1962年以后中断贸易和人员往来,口岸关闭。
1991年下半年经批准开始临时过货,1992年8月经中哈两国协定正式开放,允许中哈两国人员、交通工具和货物通行。
1993年4月,开辟了吉木乃至东哈萨克斯坦州的汽车联运线路,全程94公里。
中文名: 吉木乃口岸位置: 阿勒泰地区开放时间:1992年8月 口岸简介吉木乃口岸(Jeminay Port )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境内,对面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哈萨克斯坦州,地处阿尔泰山南麓,为东经85°43′,北纬47°33′,平均海拔770米左右。
从吉木乃口岸入境至吉木乃县城24公里,至阿勒泰市198公里,至乌鲁木齐市650公里;从吉木乃口岸出境至哈方对应口岸迈哈布奇盖0.5公里,距斋桑县60公里,至东哈萨克斯坦州首府约500公里。
吉木乃口岸历史上就是新疆的通商口岸,1962年以后中断贸易和人员往来,口岸关闭。
1991年口岸开通临时过货。
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签署协定,同意吉木乃口岸为双边常年开放口岸,允许中哈两国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通行。
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该口岸对外开放,1997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该口岸正式开放。
2002年1月4日,中哈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吉木乃口岸向第三国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开放。
2003年,口岸共出入境人员9658人次,完成进出口货物21414吨,实现贸易额1614万美元。
如今,省道315道修到了吉木乃口岸,这条路将口岸延伸到四面八方地方。
吉木乃口岸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快捷的通关环境,吸引着众多的客户前来洽谈生意。
新疆口岸
![新疆口岸](https://img.taocdn.com/s3/m/d8bedfb31a37f111f1855bd8.png)
新疆口岸简介2011-07-25 援疆办浏览:778次伊宁口岸伊宁口岸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二类口岸,位于伊宁市西郊边境经济合作区内,距市中心三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伊宁口岸是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开展的贸易形式是旅游购物。
据统计,伊宁口岸自开放以来,累计出境车辆达12030辆次,出口货物逾21.3万吨,货值22.38亿人民币。
经过几年的发展,伊宁口岸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口岸贸易有了较大发展,基础设施完善。
现有涉外运输货场三个,外籍车辆监护场一个,总占地面积48000多平方米,监管封闭库房面积13000平方米,还有涉外运输车辆100辆,直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奇姆肯特市、琼扎县三地的客货运输。
口岸设有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涉外运输管理、口岸管理处等查验办事机构。
伊犁巴音岱口岸伊犁巴音岱口岸于199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新政函[1993]109号文批准伊犁州客运中心为国家二类口岸,同年5月,伊宁海关进驻二类口岸开展工作,随后各联检单位陆续设立办公机构。
1994年4月,自治区口岸办以新口办函[1994]032号文批准,该二类口岸开展出口货物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为加大二类口岸的管理协调力度,创造宽松的通关环境,经自治区口岸办批准,1998年成立了口岸管理委员会。
经过发展口岸现有封闭式停车场13100平方米,涉外仓储库房5座,库房总面积达2271平方米,并配备检测器一台。
12年来,共完成出口货物191万吨,货值4.8亿美元,运送旅客31万人次,运输周转量33234万公里。
巴音岱口岸口岸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伊犁州涉外运输事业的发展。
喀什新怡发二类口岸简介喀什新怡发二类口岸由香港新怡发集团投资兴建,位于新疆喀什市世纪大道中段,距喀什火车站1公里,临近喀什机场,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是喀什重要的商业走廊和经济要塞。
喀什新怡发二类口岸规划用地40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94亩,建筑面积169660平方米,总投资2.5亿。
新疆口岸出口资料
![新疆口岸出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dfbd58d84868762caaed58d.png)
吐尔尕特口岸简介1、历史沿革吐尔尕特口岸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纳伦州接壤,位于我州乌恰县托云乡境内。
地处东经75°23′,北纬40°30′,海拔3795米,是汉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但它作为两个主权国家的通商口岸始于1881年。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华俄运胜银行贷款2亿卢布修筑了自边境吐尔尕特山口至喀什的道路,自此,这条通道为增进中苏民间贸易和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1952年2月19日,由于交通上的原因,中苏双方邮政换件由伊尔克什坦改为吐尔尕特交接。
中苏双方在这个口岸第一次通商贸易始于1951年,进出口货物主要有石油、化肥、矿产品、纺织品、畜产品和土特产等,后因政治因素,口岸于1969年关闭。
1983年12月23日口岸重新开放。
吐尔尕特口岸曾有“图噜噶尔特”、“吐尔戈特”和“托云”口岸等名,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名为“吐尔尕特”口岸。
该口岸一年四季寒冷,多风缺氧,氧气浓度为69%,全年无霜期仅为13天,被国家列为特类艰苦地区,后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批准下迁至托帕(仍沿用吐尔尕特口岸之名),该地距原吐尔尕特101公里,海拔2000米,距阿图什市62公里,距喀什57公里。
2、口岸建设吐尔尕特口岸现址占地5平方公里,口岸建设一期工程控制区0.75平方公里,现口岸于1993年7月开始建设,至1995年11月已全面完工。
初步建成集仓储、查验、服务于一身,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一流的新型口岸。
3、口岸过货该口岸设计年吞吐量100万吨,游客过境50万人次。
1990年—2002年吐尔尕特口岸进出口货物累计126万吨,其中出口货物24万吨,进口货物104万吨,共征收关税28000万元;1990年至1994年进出口货值合计为5.155亿瑞士法郎,1995年至2001年进出口货值合计为12.97亿美元;入出境车辆139900辆次,旅客268100人次,员工142305人次。
红旗拉普口岸简介红旗拉甫口岸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河口口岸简介
![河口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c9d52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a.png)
河口口岸河口口岸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城南端,与越南老街市隔河相望,国境线长193公里,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又是滇越铁路昆河段终点站。
滇越铁路自昆明从河口出境,在老街入境后经越南首都河内直达海防港,全长864公里,其中云南境内465公里,越南境内389公里(至河内296公里)。
1996年2月14日,滇越铁路货运正式复通,1997年4月18日国际旅客联运复通。
河口至河内还有328公里公路和321公里水路相通,至越南海防市公路432公里,水路505公里。
在境内,距昆明公路468公里,距州府个旧公路277公里。
河口境内虽无航空港,但距蒙自机场只有150公里,距越南保胜机场不到10公里。
河口口岸于1897年7月1日开阜通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春,由公安边防部队和海关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站对口岸出入境业务进行管理。
1952年2月成立河口边防检查站,河口口岸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为国家口岸对外开放。
1979年1月关闭,1993年6月30日恢复开通。
该口岸五大联检机构健全。
目前,年出入境人员流量100多万人次,交通工具近10万辆次,货运10余万吨。
2002年,口岸贸易额159916万元人民币。
基本概况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南端东经103°4’—104°17’,北纬22°30’—23°02’之间,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而得名。
最高海拔2363米,最低海拔在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仅76.4米,为云贵川三省的最低点。
东北与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马关县接壤,西隔红河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相望,北靠屏边苗族自治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谷柳市隔河相望,国境线长193公里。
距省会昆明469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296公里,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红河航道在此形成枢纽与越南对接,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通向东南亚、南太平洋的便捷通道。
巴克图口岸简介
![巴克图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e2a351f6c175f0e7cd137b0.png)
巴克图口岸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距市中心西南12KM,我国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边界交界处,有国家二级公路直达。
是新疆离城市最近的口岸,也是距乌鲁木齐市最近的口岸。
从巴克图口岸入境至塔城市17公里,至乌鲁木齐市621公里;出境至哈方巴克特口岸800米,至马坎赤市60公里,至乌尔加尔机场110公里,至阿亚库斯车站250公里。
巴克图口岸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460米-480米,四周地势平坦,水草茂盛,年平均气温5.4-6.5℃,最高气温38.3℃,无霜期114天。
夏季温差大,日暑夜凉,冬季不十分寒冷,冬暖夏凉。
巴克图口岸已有200年通商历史,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光绪三十三年,塔城已有俄商(号、行)291户、3840人,与俄商务大增,洋行林立。
20世纪60年代中断贸易和人员往来。
1988年秋,在中哈两国政府的支持下,边境双方地方政府通过政府官员互访,打破了近三十年的封闭。
1990年,巴克图口岸重新开通临时过货、过人。
1992年6月,国家批准塔城市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并赋予了各项优惠政策。
1994年3月14日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口岸。
1995年5月通过国家正式检查验收,巴克图口岸于7月1日,口岸正式宣布对第三国开放,成为新疆三个向第三国开放的一类口岸(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巴克图口岸)之一。
1993年和1994年,分别开通了塔城市至哈萨克斯坦阿亚古兹市和乌卡市的国际客运班车。
磨憨口岸简介
![磨憨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a0ae503f78a6529647d53fc.png)
磨憨口岸介绍
磨憨口岸位于勐腊县西南端,地处东经101°,北纬21°是我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1992年3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口岸,1993年12月22日中老两国宣布正式开通。
磨憨口岸流量逐年增加,1999年人员流量159172人次,其中:中国籍81851人次,外国籍77321人次(含第三国人员3669人次);机动车辆10554辆次,其中:中方5761辆次,外方4793辆次;进出口货物20425.2吨,其中:进口 13848.2吨,出口6577吨。
磨憨口岸的开通促进了边疆经济的发展,1999年勐腊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35933.32万元,其中:边境小额贸易8666.82万元,边民互市11200万元,经济合作6006.5万元。
年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
随着中老两国传统友谊和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磨憨口岸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金水河口岸简介
![金水河口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ac71e7cf01dc281e53af049.png)
金水河口岸金水河口岸原称那发口岸,位于红河州金平县南端。
金平县与越南莱州省交界,国境线长502公里。
金水河口岸与越南莱州马鹿塘口岸(也称巴南贡)仅一河之隔,有中越友谊桥相连。
距越南莱州省莱州市95公里,奠边府195公里,河内580公里,至越南封土县城三塘镇54公里,至老街省会147公里,距老挝边境231公里。
在境内有客车直达个旧159公里,开远210公里,蒙自208公里,昆明470公里。
口岸至县城35公里。
1993年2月25日,金水河口岸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同年11月10日正式开放,同时批准成立了金水河边防检查站。
年出入境人员流量10余万人次,货物2至3万吨。
口岸联检机构健全。
2002年口岸贸易额11500万人民币。
中越双方人员从口岸来来往往,异常热闹。
正在口岸检查工作的该县负责人介绍,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口岸贸易环境,县里特规划了面积达37.38公顷的口岸建设用地,先后投入巨资建成了商贸区和生活区。
记者在金水河口岸看到,全长近2公里的滨河路已经竣工;新的环绕口岸大道还在不断延伸;占地10亩左右的边民互市场所正在开发,并建起了一个供客商用的货物仓库。
已建成了新的一纵三横街道,商家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建起了日供水达3000立方米的水厂一座。
去年,该县边贸总额达到4.97亿元,今年有望突破6亿元。
为使金水河国家级开放口岸培植成为带动全县边贸发展的龙头,近年来,金平县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金平县拥有502千米的全省第二长国境线,发展边贸地缘优势十分突出,上世纪50年代初就设立了口岸,1963年3月16日正式设立了中国金水河至越南马鹿塘边境小额贸易口岸,同时设立了海关、兑换所等职能部门。
到90年代初,随着中越关系的进一步改善,金水河口岸的建设才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但2000年前金水河口岸边贸发展仍相对缓慢,没能真正培植起具有边贸发展龙头带动作用的市场。
虎林口岸介绍
![虎林口岸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871eb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9.png)
虎林口岸简介一、虎林口岸基本情况虎林口岸位于市区东南58公里处、我省东部800公里沿边开放带中点,1993年5月18日正式开通。
口岸建有永久性公路桥梁—松阿察界河大桥(桥长207.8米、宽13.96米,承载量为400吨以上),不受流冰期干扰,可全年均衡过货,设计年过货能力260万吨,过客能力100万人次。
对应的俄马尔科沃口岸距俄列索扎沃斯克市(俄文译“木材加工厂”)仅8公里。
列索扎沃斯克市距边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市352公里,距离哈巴洛夫斯克401公里,市内鲁日诺车站是远东铁路三大编组站之一(比金、乌苏里斯克、鲁日诺),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向北可深入俄罗斯腹地,向南可达日韩、东南亚等太平洋地区,交通便利,辐射俄罗斯伯力、滨海边疆区4市7区21镇,人口近百万,区位十分优越。
虎林口岸先后建成旅检货检综合楼、通关服务中心、海关监管货场、边民互市贸易区、海关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口岸查验设施用房等配套设施,取得进境粮食、冰鲜水产品通关口岸资质。
口岸拥有货运入境通道2条、出境通道2条,旅检入境通道2条、出境通道2条,累计实现过货151万吨、过客31万人次、外贸进出口总额178亿元。
2018年、2019年共实现进出口货物12.57万吨(其中出口大米约1万吨,进口木材约5万吨,进口大豆约5万吨),进出境人口6.42万人次。
二、虎林具备的优势区域位置优势明显。
虎林市距俄罗斯列索扎沃斯克直线距离仅39公里,虎林口岸与对应的马尔科沃口岸距俄列索扎沃茨克市仅8公里,市内鲁日诺车站是远东铁路三大编组站之一,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与之并行的远东公路,向北可深入俄罗斯腹地,辐射独联体及东欧各国;向南可达日韩、东南亚等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
口岸基础设施完备。
开关以来,虎林市累计投入近3亿元,先后建成旅检货检综合楼、通关服务中心、海关监管货场、粮食仓储库、公路口岸留验货物储存库、边民互贸区交易大厅、冰鲜水产品冷藏库、口岸查验设施用房、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等配套设施办公和基础服务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珲春公路口岸简介
珲春(长岭子)口岸是吉林省唯一对俄国际公路口岸。
该口岸位于珲春市区东南部14公里,地处东经130°27′36″,北纬42°46′11″,距市区14公里,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对面是克拉斯基诺口岸。
该口岸距克拉斯基诺镇28.5公里;距波谢特42公里;距扎鲁比诺镇63公里;距斯拉夫扬卡港105公里,距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170公里;距纳霍德卡340公里;距东方港350公里。
1988年5月10日,国务院以国函[1988]73号文件批复同意开放长岭子口岸为边境贸易口岸。
1990年5月12日,正式动工始建该口岸,1991年10月1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
1990年8月27日,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将长岭子口岸更名为珲春口岸,同年10月1日起执行。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国函[1993]35号文件批准该
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1998年5月5日开始,该口岸开始正式过客,现已开通至扎鲁比诺、海参崴等地的旅游线路。
2000年4月28日开通了珲春(中国)——扎鲁比诺(俄罗斯)——束草(韩国)客货陆海联运航线。
2000年8月15日动工兴建年设计过货能力为60万吨,年过客能力为60万人次,总投资额为1,083万元的新查验楼。
该查验楼总建筑面积为4,894平方米,客货分流、出入境通道分设(出入境货物通道各两条、出入境旅客通道各8条),于2000年12月28日正式交付试用。
2004年8月11日国务院国函(2004)55号文件批复珲春口岸落地签证权,2005年10月21日起,该口岸正式实施落地签证。
2008年10月25日开通中、日、韩、俄四国陆海联运航线,当日进来60名日本客人。
2009年3月30日,该航线进行第二次试航。
2013年3月19日“新蓝海”航线通航。
航线全长316海里(585公里)航运速度最快每小时22海里,束草到扎港16个
小时,扎港到珲春60公里需1个小时。
“新蓝海号”是一艘客货混装船,运输能力为750名乘客和182个集装箱;每周运营一个班次,每周二从韩国束草出发,次日到达扎港。
中朝珲春圈河口岸简介
圈河口岸位于珲春市区东南部43公里,坐落在圈河与图们江汇合处,地处东经130°30′、北纬42°30′,对面是朝鲜元汀口岸,是我国直接进、出朝鲜罗先市的唯一陆路通道。
在圈河口岸和元汀口岸之间有一座12孔钢架结构公路大桥,桥长535.2米、宽6.6米、净宽6.18米、14孔,承载能力30—40吨,由中、朝两国各管一半。
圈河大桥于1938年开通使用,桥面及桥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
2001年(4月25日—10月15日),吉林省交通厅投资302万元,维修加固了该桥中方一侧的桥墩,延长了使用寿命。
该口岸距图们江入海口36公里;距市区43公里;距朝鲜罗先市51公里;距罗津港51公里(6米宽沙石路):距朝鲜先锋港36公里;距清津港127公里。
1995年9月4日,随着图们江下游地区国际合作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经省政府批准,恢复开通了圈河公务通道,同年10月7日开始过货,10月10日,迎来首批来自韩国的集装箱货物进口。
1995年11月10日,开通了由圈河口岸经朝鲜罗津港至韩国釜山的陆海联运航线。
1995年开通了中、朝珲春—罗津2日游。
1996年6月17日,开通元汀里互市贸易区。
1998年12月17日国务院以国函[1998]111号文正式批准设立圈河口岸。
该口岸年设计过货能力为60万吨、年设计过客能力为60万人次、客货分流、出入境通道分设。
2004年4月1日起,该口岸实行旅客星期日通关。
2004年10月8日起,中朝双方边民持因私通行证通关。
2008年3月3日起,该口岸恢复边民互市贸易。
2010年8月4日,海关总署批准该口岸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项目。
2011年6月9日,中、朝双方政府在朝鲜罗津港举行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罗津港公路改造、亚泰水泥、农业合作项目庆典仪式。
当天下午,在圈河举行口岸举行自驾游启动仪式,由24辆车过境。
2010年6月23日珲春—罗津—釜山航线试航成功。
珲春中联海运有限公司对珲春—罗津—釜山航线进行试航。
2011年6月9日中朝两国政府在罗津港举行罗津港公路改造、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亚泰水泥、农业合作等项目启动仪式,中方由商务部陈德铭部长、省委孙政才书记等9位部级领导参加仪式,朝鲜由张成泽参加。
当天下午,在圈河口岸举行对朝自驾游启动仪式,24辆车70余人。
中俄珲春铁路口岸简介
珲春铁路口岸(距市区6公里)位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南侧铁路换装站内,总建筑面积为2,15万平方米(其中查验设施面积3,976平方米),站区占地面积为1,226,580平方米,从城西到接轨处的站地面积为217.7万平方米。
该口岸距离俄罗斯卡梅绍娃亚铁路口岸28.3公里(境内8公里,境外20.3公里),初期货物年换装和查验能力为80
万吨,旅客年查验能力为50万人次;中期货物年换装和查验能力为250万吨、旅客年查验能力为100万人次。
1993年4月初,该铁路动工兴建。
1998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国函[1998]110号文件正式批准该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2013年8月2日,进口优质焦煤30车皮,标志着该口岸成功恢复运行。
中朝沙坨子口岸简介
该口岸位于珲春市区西部,东经130度12分,北纬43度12分,距珲春市区11公里,对面是朝鲜赛别尔口岸。
沙坨子口岸是传统的民间贸易口岸,改革开放前,主要为双方边民探亲往来服务。
沙坨子口岸距庆源郡4公里,路面为沙石路面,宽6米。
1929年12月1日开设沙坨子海关。
1985年2月18日海关总署决定对沙坨子支关改为沙坨子海关,同年开始过货。
2000年经中朝口岸工作会议正式确定沙坨子口岸为扩大功能的双边客货运输口岸。
沙坨子口岸大桥始建于1936年,该大桥总长423.62米(中方351.25米),内径宽为6.1米,有47孔(中方39孔,朝方8孔)。
沙坨子口岸公路为国家二级柏油路面公路,该公路于1990年开工,1994年完工,投资额为360万元。
2007年9月30日,国务院以国函[2007]101号《关于吉林沙坨子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文件正式批准该口岸为国家二类口岸。
沙坨子口岸2010年动工,2012年建成的新建联检楼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3332㎡,其中:联检楼为二层框架结构,面积2606㎡;锅炉房面积366㎡、一层砖混结构。
计年过客能力20万/人次,年过货能力20万/吨。
2011年7月3日,新楼开始试运行。
地面硬化:面积15000㎡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