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扁鹊答魏文王得到的启示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从扁鹊三兄弟所想到的……2011-10-14 15:13 来源:中国广播网打印本页关闭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从医术上来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事后控制,而很少注重事中、事前控制。
为什么会这样?这也许与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有关系。
从受众主体而言,中国人喜欢崇拜个人英雄,更注重一个人的瞬间表现,评价一个人感情大于理智。
这也就是为什么扁鹊虽然医术没有两兄弟高明,却名气比两兄弟大的原因。
为什么?因为扁鹊两兄弟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不以为然的事前、事中,他们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得不到体现,而扁鹊却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关注的事后,他的价值在关键时候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所以他成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大肆宣传“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等人,而不会去宣传真正保证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顺利升天和返航的航天技术人员,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的“航天英雄”。
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聪明才智,这些事后的“航天英雄”可能永远不被人关注。
从从业主体人而言,中国人做事,功利性目的很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
为官从政是如此,经商赚钱也不例外。
我曾经写过一篇《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决策科学》一文,就曾分析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会造成决策不科学,用“一把手决策”来代替“集体决策”,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更主要是因为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搞个人英雄主义,做自己的形象工程,搞自己的个人政绩,所以他自然不想穿新鞋走老路,所以就会造成决策的随意性,更谈不上决策的延续性。
神医扁鹊的启示: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神医扁鹊的启示: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我们通常会用“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手到病除”等成语来形容一个大夫医术高超,可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大夫是否就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呢?扁鹊就是古代一位非常有名的神医,相传有起死回生之术,声名远播。
扁鹊还有两个哥哥也在行医,但名声远不如扁鹊。
相传扁鹊成名以后,魏文王想封扁鹊为“天下第一神医”,却被扁鹊婉言拒绝了。
魏文王追问缘由,扁鹊答曰:“我有兄弟三人都师从长桑君学医,若论医术,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扁鹊是最差的一个。
”魏文王疑惑不解的问道:“可是你的两位兄长并不出名,而你却名震天下,这是为何?”鹊答曰:“我大哥治病,是在疾病还没有露出苗头的时候提前消除了病因,但是此时病人并未察觉,反而认为没有啥效果,所以我大哥的医术只有我们家族内部才知晓。
我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刚露出苗头、刚有轻微征兆的时候就解除了病因,阻止了疾病的发展,但是病人也不知情,以为我二哥只能治一些轻微小病,所以名声不出乡里。
而我扁鹊只有在病情严重的时候才知道救治,病人只看到我用针、药等方法医好各种疑难怪病,就以为我医术最高,所以名声传的很远。
但事实是我那两位不出名的哥哥才是真正的‘明医’,而我只是名满天下的‘名医’而已。
”我们从扁鹊谦虚的言辞中不难发现,真正高明的医生应该是能够料疾于先,事先解除疾病发展的病因,不给疾病生长的机会,而不是等到病情发展严重以后才来医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有一段名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开篇也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
不论是神医扁鹊,还是千古奇书《黄帝内经》,还有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都无一例外的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把思想总是放在怎样治病上,而是要想办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尽量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不给疾病发展壮大的机会,从而能够持久保持健康状态。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
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从医术上来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事后控制,而很少注重事中、事前控制。
为什么会这样?这也许与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有关系。
从受众主体而言,中国人喜欢崇拜个人英雄,更注重一个人的瞬间表现,评价一个人感情大于理智。
这也就是为什么扁鹊虽然医术没有两兄弟高明,却名气比两兄弟大的原因。
为什么?因为扁鹊两兄弟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不以为然的事前、事中,他们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得不到体现,而扁鹊却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关注的事后,他的价值在关键时候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所以他成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大肆宣传“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等人,而不会去宣传真正保证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顺利升天和返航的航天技术人员,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的“航天英雄”。
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聪明才智,这些事后的“航天英雄”可能永远不被人关注。
从从业主体人而言,中国人做事,功利性目的很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
为官从政是如此,经商赚钱也不例外。
我曾经写过一篇《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决策科学》一文,我就曾分析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会造成决策不科学,用“一把手决策”来代替“集体决策”,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更主要是因为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搞个人英雄主义,做自己的形象工程,搞自己的个人政绩,所以他自然不想穿新鞋走老路,所以就会造成决策的随意性,更谈不上决策的延续性。
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心在作怪。
当然,中国这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受众心理,也是造成人人都想当英雄的社会环境因素。
只要存在“重结果,不重过程”这种心理,就很难改变人们的看法和做法。
魏文王与扁鹊的故事
魏⽂王与扁鹊的故事
魏⽂王问扁鹊⽈:「⼦昆弟三⼈其孰最善为医?」扁鹊⽈:「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侯⽈:「可得闻邪?」扁鹊⽈:「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除之,故名不出於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故名不出於闾。
若扁鹊者,鑱⾎脉,投毒药,副肌肤,闲⽽名出闻於诸侯。
【译⽂】(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般⼈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般⼈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只及本乡⾥;⽽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般⼈都看到我下针放⾎、⽤药教药,都以为我医术⾼明,因此名⽓响遍全国。
”。
从神医扁鹊论述三兄弟医术高低得到的三点启示
从神医扁鹊论述三兄弟医术高低得到的三点启示卓襄王问庞暖曰:“夫君者亦有为其国乎?”庞暖曰:“王独不闻俞跗之为医乎?已成必治,鬼神避之,楚王临朝为随兵故,若尧之任人也,不用亲戚,而必使能其治病也,不任所爱,必使旧医,楚王闻传暮●在身,必待俞跗。
”卓襄王曰:“善。
”庞暖曰:“王其忘乎?昔伊尹医殷,太公医周武王,百里医秦,申麃医郢,原季医晋,范蠡医越,管仲医齐,而五国霸。
其善一也,然道不同数。
”卓襄王曰:“愿闻其数。
”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
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
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
”卓襄王曰:“善,寡人虽不能无创,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魏文王问扁鹊——《鹖冠子》世贤第十六以上叙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 3 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我的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的时候,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反而觉得他的治疗没什么明显的效果,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的时候,看上去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能在我们乡里流传。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已经严重的时候。
一般人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用麻药让人昏迷,做的都是些不可思议的大手术,自然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远远大于我的两位哥哥。
”文王叹道:“你说得好极了。
扁鹊治病读后感(16篇)
扁鹊治病读后感(16篇)扁鹊治病读后感 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中的《扁鹊治病》,我深有感触。
这则寓言主要写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皮肤上有一点小病,就劝他立即医治。
可是蔡桓公却说自己没病,用不着医治。
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身边的差役说:“现在的医生,一点技术都没有。
老给没病的人治病,显得自己医术的高明。
”过了几天,扁鹊又来劝蔡桓公医治,他很生气,扁鹊只好回去。
又过了10多天,扁鹊再次劝他医治,他十分生气,扁鹊怕得赶紧推下去。
十几天后,扁鹊老远遇见蔡桓公,看了几眼就跑了。
蔡桓公不解,派人问个究竟,扁鹊说:“皮肤病用热水敷烫能治好,逐渐向体内发展,也可能有医治的.办法,可一旦深入骨髓,就只能等死。
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不敢再请求给他医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蔡桓公多固执呀!他怎能把名医扁鹊的劝说视为鹅毛般轻呢?难道他不知道扁鹊医术的高明吗?虽然人应该有主观,但也不能一意孤行呀!要多多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多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读后感 2读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我深受启发。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医叫扁鹊,有一天,他看见了蔡桓公,说蔡桓公病了,病先后在皮肤里、皮肉里、肠胃里,可是蔡桓公不听劝告,最后病情已经发展到骨髓,就再也不能治而死去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但是必须听劝告改正才好。
文中的蔡桓公就是因为不听劝告,而导致死亡。
这是多么可悲啊!读了这则寓言,我想起了老来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偷一个围巾给妈妈。
妈妈想:“没事,只偷一个小东西,不算什么。
”过了几天,儿子又偷一台电视,妈妈高兴地说:“太好了,终于有电视看了。
”有人劝那个孩子别再偷了,他不听。
后来他长大了,还是没改掉偷的.恶习,去盗窃银行,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小病,小缺点或者小错误,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个哲理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带感悟,积极与消极的哲理故事
4个哲理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带感悟,积极与消极的哲理故事4个哲理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带感悟,积极与消极的哲理故事哲理故事1扁鹊的医术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小故事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哲理故事2曲突徒薪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哲理故事及感悟】: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哲理故事3救人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
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
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
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
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
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小故事大道理】: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哲理故事4三道门从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佛陀回答说:“你在人生之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励志故事]魏文王问扁鹊
[励志故事]魏文王问扁鹊
阅读天地
0816 1445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
结论: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 (0816 143106)
∙ (0816 142158)
∙(0816 125653)
∙ (0816 124712)
∙(0816 124410)
∙ (0816 120055)
∙ (0816 115755)
∙ (0816 115428)
∙ (0816 115102)
∙ (0816 114912)。
扁鹊的医术故事
扁鹊的医术故事扁鹊的医术励志故事篇1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扁鹊的医术励志故事篇2战国时期,我国出了一位神医,名叫扁鹊。
他发觉齐桓侯有病,主动要给他治病。
而齐桓侯却讳疾忌医,不承认有病,以致病入骨髓,不治身亡。
这个故事,读过初中的人都熟悉。
但是,扁鹊在行医前是干什么的?他的医术是从哪儿学来的?对此,一般人恐怕就不知道了。
因为中学课本上的《扁鹊》一文只选《史记》本传的最后部分,而其青年时期的活动则在本传的开头。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足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能看见墙壁那边的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名扁鹊。
本传说,扁鹊年轻时为人舍长。
所谓舍,就是春秋战国时的客馆、宾馆。
《周礼·天官·冢宰》云:“掌舍。
掌王之会同之舍。
”《庄子·说剑》云:“夫子休,就舍待命。
质量小故事
质量小故事第一篇:质量小故事不要说你都听说过,不要说你都知道这些,再看看这些与质量有关的故事-----小故事一: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小故事二: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品质思考:这两则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要做好预防,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品质的成功之道就在于预防。
小故事三: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
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五、作文(60分)/book/chapter_59285_39115.html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段材料蕴含的道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魏文王与名医扁鹊对话的启示扁鹊弟兄三人均为当时名医,尤以扁鹊最负盛誉。
某日扁鹊为魏文王针灸,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扁鹊不假思索道:“长兄最高,中兄次之,我最差。
”魏王诧异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道:“我长兄治病于病发之前,一般人不知他是在为人铲除病源、防患于未然,所以他医术虽高,名气却不易传开,只有我们家人知道;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名气只而及于本乡里;而我是治疗于病情发作和严重之后,人们能看到我为患者把脉开方、敷药刺穴、割肉疗伤,我也确实让不少病家化险为夷,大家就以为我的医术比长兄高明。
”魏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扁鹊的这番话使人顿悟:我们不能只看重诊疗结果,却忽略发病过程。
如果引申至安全管理中,那折射出的道理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1元事前预防等于5元事后投资,这是安全经济学的基本定量规律。
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
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也告诉我们,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安全性和运行及投产时1000分安全性的效果。
论扁鹊的谦卑之心(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论扁鹊的谦卑之心(800字)作文古时魏文王问已声名远扬的扁鹊,在他的三个兄弟中哪位最好。
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可见在扁鹊看来两位不出名的兄长医术远在自己之上。
此话是否属实早已无从考证。
但由此我们明白地看见纵使已是声名远播,扁鹊仍是怀着一颗谦卑的心。
幼小树苗因生长而把根深深抓在地下土中,而纵使千年参天松柏也是需要强壮的树根埋在土中以此生存。
可见无论成功与否,人们都要怀着一颗谦卑之心。
首先当你未成功时,需要怀着谦卑之心。
古时私塾在教课前必先跪拜孔圣人。
这不单单是对于圣人的崇敬与礼节,更是渲染怀着谦卑之心来读圣闲书的人格品质。
正如现在学校上课前我们也要向老师鞠躬道好老师才回礼。
当我们还未踏上成功前,必定要谦虚学习前人智慧的言论以此来培养自身涵养。
俗语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若不怀谦卑之心,又怎么能更好地汲取本领呢?所以当这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是不可取的,是一种可笑的无知。
由此可见,谦卑之心对于未成功的人们是重要的,甚至是必需的。
然而,当你真正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时,谦卑之心更重要。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已经不用向老师请教了吗?错,学无止境。
而且这世界不断在变化。
你在成功后所面对的世界更为广大辽阔。
有更多的事需要你怀着谦卑之心来处理。
孔子在《两小儿辩日》中不就被两个幼儿所嘲笑了吗?但孔子那种谦卑的、不耻下问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立于最高峰,但却可以怀着谦卑之心去勇攀高峰! 而在当代社会,谦卑似乎随着那些文人画士一同离我们远去。
随至而来的却是越来越多在高级酒店肆意挥霍暴发户,是越来越多经不住金钱诱惑而中途辍学打工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以为只拿一张大学文凭便可以平步青云的幻想大学生。
谦卑,早已在这花红酒绿、功名利禄中渐渐模糊……或许,谦卑之心就是隐秀的宋瓷。
前有绚丽浪漫的唐三彩,后有亮丽玲珑的明清瓷,而它却总是不温不火地站在中间。
等待着有识之士发掘它,将它揣入怀中永伴一生。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第1篇: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
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启示关于这则故事,现代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从中读到的不仅仅是谦虚的美德。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新解一:各有所长从故事中,可以了解到:扁鹊大哥擅长的是“事前控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眼光,能够帮助人们防患于未然。
因此,如果在现代社会,扁鹊大哥应该比较适合去卖保险或者保健品——赶快保险,重视保健,一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已足以让现代人提心吊胆。
而且,这年头,如果保险或者保健品卖得好,更容易出名。
当然,如果扁鹊大哥不想去卖保险或者保健品,也可以到企业去做战略规划、项目投资的特聘专家。
总之,一句话,在这个一切成功的要素都已经存在的今天,战略眼光已经显得比能力更重要。
第2篇:扁鹊三兄弟的小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医学励志故事
医学励志故事 医学界也有很多励志的故事呢?赶紧来看看吧。
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医学励志故事,供⼤家参阅! 医学励志故事:神医扁鹊 魏⽂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般⼈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才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
⼀般⼈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只及于本乡⾥。
⽽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般⼈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在⽪肤上敷药等⼤⼿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明,名⽓因此响遍全国。
⽂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认到这⼀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亡⽺补牢,为时已晚。
医学励志故事:医学诺贝尔获奖 当加拿⼤外科医⽣班廷得知⾃⼰和麦克劳德共同获得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时,他并没有像⼈们预想的那样欣喜若狂,⽽是⼤发雷霆,并拒绝领奖。
这是为何呢?这还得从此前⼏年说起。
那时,班廷还只是⼀名外科医⽣,却对糖尿病研究表现出了极⼤热情。
当时糖尿病被看成是⼀种不治之症,⼏乎没有⼈相信他能研究出什么结果,更没有⼈愿意和这个异想天开者合作。
班廷最终说服了多伦多⼤学⽣理学教授麦克劳德帮助⾃⼰。
麦克劳德允许他在⼤学暑假期间来⾃⼰的实验室⼯作两个⽉,并⽆偿提供了10条实验⽤狗,还给他找了⼀个名叫贝斯特的学⽣做助⼿。
上天似乎⼗分眷顾班廷,麦克劳德的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更为重要的是,助⼿贝斯特精于化学分析,这正好弥补了班廷在这⽅⾯的不⾜;⽽班廷是⼀位极其出⾊的外科医⽣,他做的⼿术⽆可挑剔。
这两位年轻⼈的合作,简直是近乎完美的珠联璧合。
不久后,他们就取得了重⼤突破,发现了调节糖代谢的胰岛素,后来他们⼜成功地从动物胰腺中提取了这种物质。
扁鹊和他哥哥的故事说明什么
扁鹊和他哥哥的故事说明什么扁鹊和他哥哥的故事说明什么?魏⽂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般⼈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才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
⼀般⼈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只及于本乡⾥。
⽽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般⼈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在⽪肤上敷药等⼤⼿术,所以以为我能治⼤病,医术⾼明,名⽓也因此响遍全国。
扁鹊的话,道理很浅显,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多数的⼈均未能认识到这⼀点,等到发病了,造成了重⼤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此时已是亡⽺补牢,为时已晚。
由此我们引出传统医学与营养学的差别。
营养学是预防医学,医学是临床医学。
如果得了病还是要去医院。
但是可以⽤营养配合医学,能使病状加速愈合。
⽐单纯吃药要好的快。
中国的医圣孙思邈说:凡遇治病,必先⾷疗,⾷疗不济,在⽤其药,是药三分毒!尤其是西药,抗⽣素的效果越好,其毒性越⼤。
其实现在好多⼈不相信营养,普通⼈⼀般有三种观点:觉得⾃⼰没病,所以不需要预防。
--其实⼤部分⼈都处在亚健康状况,很多问题都是和饮⾷习惯、压⼒、情绪和⼯作环境有关的。
②?觉得有点⼩病没什么,随他去吧。
如腿抽筋等。
--⼩病不⼩!⽐如偶尔的⼼悸和头晕,有可能是⼼脑⾎管系统出现故障或缺钙,长期的⼩问题会累积成⼤问题!③?很多疾病要长期治疗或终⾝治疗。
--其实保养好,可以基本不去医院和少去医院的,医院是⽤来急救的,不是保养的,保养在平时的饮⾷和运动中,我⾮常注意保健,10年了,基本没有去过医院,病例都是空的。
因为,我坚信:我是健康的!⼤家知道,凡事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健康是很有趣的,没有补考的,要么及格继续活,要么不及格说声再见。
我们不要把健康寄托在医⽣⼿⾥,要知道医⽣的知识是⽤来修理⼈的,不是⽤来保养⼈的,医⽣对你的健康只是起⼀部分作⽤。
扁鹊治病复述故事100字
扁鹊治病复述故事100字
摘要:
1.故事背景及主人公介绍
2.扁鹊发现魏文王病情
3.扁鹊建议及早治疗
4.魏文王犹豫不决
5.病情恶化,魏文王后悔
6.故事启示
正文:
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名叫扁鹊,他的医术高明,闻名遐迩。
当时,魏国的国君魏文王也因疾病困扰而闻名。
魏文王拥有庞大的财富和权力,但身体健康却每况愈下。
一天,扁鹊途径魏国,得知了魏文王病情。
他本着医者仁心,决定亲自去见魏文王,提醒他注意身体健康。
扁鹊见到魏文王后,详细了解了他的病情,发现病情已经相当严重。
扁鹊诚恳地向魏文王提出治疗建议,告诉他只要及时治疗,病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他还表示,如果魏文王愿意听从他的建议,他愿意免费为魏文王诊治。
然而,魏文王面对扁鹊的建议却犹豫不决。
他担心治疗过程会痛苦不堪,也担心病情被扁鹊夸大。
在一系列顾虑的驱使下,魏文王没有立即采纳扁鹊的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文王的病情愈发严重。
这时,他再想寻求扁鹊的帮助,却已经为时已晚。
魏文王懊悔不已,可惜一切都无法挽回。
最终,魏文王因为延误治疗时机,病情恶化而离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惜生命,及时诊治疾病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和家人,遇到健康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管理案例-分享管理小故事及启示3则
管理分享小故事及启示3则
管理分享小故事一:扁鹊三兄弟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
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
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得好极了。
”。
(名人故事素材)哲理小故事20篇
哲理小故事20篇哲理小故事1:扁鹊的医术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哲理小故事感悟】: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哲理小故事2:袋鼠与笼子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
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
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哲理小故事感悟】: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哲理小故事3: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
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不虑于微终成患
不虑于微终成患刘松“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问题往往在刚刚露出端倪时容易防范禁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难以挽回了。
战国时期,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答:“大哥治病于未发之时,二哥治病于初起之时,而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因此,长兄最好。
”事实上,“治病于未发”背后蕴含的哲理对今天从严管理干部具有积极的启示,只有严在日常、管在细处,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提醒、早点纠正惩治,才能防微杜渐。
梳理众多落马干部的贪腐轨迹,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是在小毛病、小问题显露时,没有得到及时监管纠治,最终积小患成大疾,走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贵州省思南县“90后”干部张艺,身兼会计、出纳双重职责,入职仅一年便开始实施贪腐行为。
事发前,单位领导虽感觉到了张艺的一些“不正常”,却没有深入了解、及时制止。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在接受组织调查时,曾经抱怨:“如果组织上早提醒或早处理我两年,我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不至于这么大,自己犯的错误也不至于这么严重。
”诸多案例表明,及早介入、从细微处严管才是对干部真正的帮助与厚爱。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是良训。
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细微问题却没能引起党组织和有关领导干部的警觉和重视。
有的私心作祟不想管,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下属和身边干部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有的思想懈怠不愿管,喜欢搞“一团和气”,认为在小问题、小毛病上大做文章得罪人没必要,一味地纵容、袒护干部;还有的担当不足不敢管,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既怕丢失选票,又怕遭人打击报复,于是明知不对、少说为佳。
可以说,正是日常监督管理的缺位,致使“问题”干部逐渐放松警惕,纪法防线层层失守,由小错发展成大错,一步步坠入腐败的深渊。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问题往往在刚刚露出端倪时容易防范禁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难以挽回了。
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贾永祥曾承认:“我先后担任了几个单位的‘一把手’之后,感觉好像进了‘保险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扁鹊答魏文王得到的启示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
质量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要想改变这种做法,更需改变这种观念,可惜接收这种观念的人实在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