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炭疽病 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茶树炭疽病

茶树炭疽病

流行规律
茶树炭疽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气候原因是温度与空气湿 度,温暖多雨的气候适宜炭疽菌的生长与繁殖。因此,阴雨连绵的雨季和雨雾弥漫的高湿茶区发病较严重;炭疽 病有2个高发期,一般是6-7月上旬、9-10月上旬。茶树炭疽病的发生与茶树本身生长状况有关。有研究表明,生 长良好的茶树感染炭疽病的几率比生长不良的茶树小得多。另外,幼龄茶园或台刈后茶园,叶片幼嫩,水分含量 高,易染茶树炭疽病。此外,不同茶树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差异也很明显。
茶树炭疽病是一个世界性病害,在中国各茶区均有发生,特别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茶区发生严重。该 病可影响茶树的生理代谢,造成茶树产量与茶叶品质的下降。
茶树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①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树势培养管理;②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增施磷钾肥, 增强通风,还须清除脱落的病叶进行深埋;③掌握最佳时间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感谢观看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茶树的长势与茶树的抗病性有关,加强茶园管理,提升茶树自身的抗逆性,可抵御病原菌的入侵或为害,应 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避免单施氮肥。另外,对于发病严重的茶园,可结合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发 病较轻的茶园可人工摘除病叶,以此减少茶园病原物基数。开辟新茶园时结合当地情况适当选用抗病茶树品种, 还应尽量避免茶树品种过于单一。对于成龄茶园修剪时要进行茶树修边、留出茶行间距,增加茶园通风,避免病 原物滋生,有利于茶树健康生长。
茶树炭疽病
植物病害
01 病害学史
03 为害症状
目录
02 病原特征 04 分布范围
05 侵染循环
07 防治方法
目录
06 流行规律

茶叶炭疽病的防治试验

茶叶炭疽病的防治试验

外加 网固定在棚架上 ,网孔 2 5—4 0 c m , 每个骨架外 种植 1~2 高前期产量 , 每株 留 2~3 个侧蔓 ,其余摘除。结果 中后期 , 株 ,距骨架 0 . 5 m挖 l m宽 0 . 5 m深长方形 沟 ,1 :1 混拌有机肥 不再进行整枝 ,经常清理老叶 、病叶 ,提高通风透光能力 ,利 和土 ,回填沟中 , 远棚 端留排水 沟 2 0 c m, 或距 离骨架 1 米挖 沟 , 于提高产量 和质 量。水肥 管理 :结瓜 前期 ,苦瓜对水肥需求量 棚膜卷起 1 M,膜 内拉 网。 较少 ,一般保持不干 为原则 。浇水要小 ,以后结合施肥浇水 。 4 . 2 . 2 . 2时 间安 排 进 入结果期 后 ,茎 蔓生长 和开花 结果处 于旺盛 时期 ,一 般 1 0 4月 2 0 1 3,在棚室 中育苗 ,气 温稳定在 1 5 ℃定植 ,育苗 架 栽培 ,6月上 中旬定植 ,7月下旬初收 ,9 月 收获结束 。
E t ~2 0 1 1 年 6月 2 5日。
供 试农 药 为 5 0 % 凯 润乳 油 ,属 吡唑醚 脂类杀 菌剂 ,由德 国巴斯 夫公 司研发 、生产 ,并取得 中国的专利保 护。该产品 已 在 国外 6 0多 种作物 上防治 真菌性病 害 ;在 国内 ,已由农业 部 门推广应用 到黄瓜 、香蕉 、葡萄 、草莓等 多种作物 上。供试 作 物为茶 叶 ,品种 为福 云六号。
表 1 茶树炭疽 病防效茶园调查统计表
茶 叶炭 疽病 的 防治试 验 汪 孝科
( 上接 第1 1 8 页)
2 5 0 g ,早熟 ,播种 到初收 春播 7 0 d ,夏播 4 0 d ,延 续采收 3 5—
中耕提温 ,待定植后土壤表面略干可 以中耕时 ,及时多次

茶叶病虫害防治精选ppt

茶叶病虫害防治精选ppt
绿色生产
推广绿色生产理念,从茶叶种植到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注重环保和健 康,提高茶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提高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01 02
种植多样性
在茶园中种植多种植物,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的病虫害 控制体系。例如,某些植物可以吸引天敌昆虫,从而减少茶叶病虫害的 发生。
生态系统多样性
分类
根据有害生物的不同,茶叶病虫害可分为昆虫病害、病害和螨虫等。其中,昆虫病害包括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 ,病害包括茶炭疽病、茶云纹病等,螨虫包括茶橙瘿螨、茶短须螨等。
茶叶病虫害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产量下降
茶叶病虫害会导致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下降,影响茶叶的经济 效益。
品质下降
病虫害会导致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等品质下降,影响消 费者的购买意愿。
采摘和加工卫生
严格按照采摘和加工技术要求,保 持茶叶加工场所的卫生,避免成品 茶受到污染。
生物防治方法
天敌昆虫
01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如赤眼蜂、瓢虫、草蛉虫等

微生物农药
02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杆菌白僵菌等,防治茶叶病虫害。
植物源农药
03
利用植物的提取物或活性成分制成农药,如苦参碱、鱼藤酮等
安全间隔期
在茶叶采摘前一定时间内停止使用化学农药 ,确保茶叶中不残留农药。
CHAPTER 06
茶叶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建立高效的病虫害预警系统
实时监测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对 茶叶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 的传播。
预警系统
建立茶叶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环境 因素,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山茶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山茶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施药间隔
使用40%氟硅唑乳油或25%丙环 唑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每隔7-10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 2-3次。
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拮抗微生物
通过接种拮抗微生物,如 木霉菌、芽孢杆菌等,防 治山茶炭疽病。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 、春雷霉素等进行防治。
增强植物免疫力
通过使用植物免疫诱抗剂 ,提高山茶树的免疫力, 减少病害发生。
山茶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技 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山茶炭疽病的发生 • 山茶炭疽病的防治技术 • 山茶炭疽病的预防措施 • 山茶炭疽病的研究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山茶炭疽病的发生
山茶炭疽病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山茶炭疽病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的植物病害,特别是在 中国的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广 西等省份,发生较为普遍。
加强与国际先进机构的交流合 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 和技术,加快我国防治技术的 进步。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 同研发新的防治技术和产品, 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山茶炭疽病的预防措施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选育抗病品种
通过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山茶品种,并推广 种植。
品种搭配
在种植时,可以将易感病和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混合种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科学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山茶的 抗病能力。
防治中的应用。
05
结论与建议
总结经验,完善防治技术体系
01
总结多年来的防治经验,对现有的防治技术进行梳理

茶树病虫防治学(病)

茶树病虫防治学(病)
下一张图片:
图1-10 茶煤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9 茶褐色叶斑病
下一张图片:
图1-11 茶枝梢黑点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10 茶煤病
下一张图片:
图1-12 茶红锈藻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11 茶枝梢黑点病
下一张图片:
图1-13 茶菟丝子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12 茶红锈藻病
下一张图片:
图1-14 茶毛发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13 茶菟丝子
下一张图片:
图1-15 茶线腐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14 茶毛发病
下一张图片:
图1-16 茶苗根结线虫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15 茶线腐病
下一张图片:
图1-17 茶苗白绢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17 茶苗根结线虫病
下一张图片:

返回
根部病害
图1-16 茶苗根结线虫病 图1-17 茶苗白绢病
上一张图片:
目录
下一张图片:
图1-2 茶网饼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1 茶饼病
下一张图片:
图1-3 茶芽枯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2 茶网饼病
下一张图片:
图1-4 茶白星病
返回
上一张图片:
图1-3 茶芽枯病
下一张图片:
图1-5 茶圆赤星病
茶树病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学
茶树病害部分
叶部病害
图1-1 茶饼病 图1-2 茶网饼病 图1-3 茶芽枯病 图1-4 茶白星病 图1-5 茶圆赤星病 图1-6 茶云纹叶枯病 图1-7 茶轮斑病 图1-8 茶炭疽病 图1-9 茶褐色叶斑病 图1-10 茶煤病

茶叶病虫害防治PPT

茶叶病虫害防治PPT

茶叶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及效果评估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但效果相对较慢 ,需要一定时间验证。
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具有见效快、使 用方便等优点,但容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 成负面影响。
物理防治
综合防治
采用物理手段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等防治 病虫害,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将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防治方法进行优 化组合,综合施策,能够提高防治效果,降 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茶叶病虫害防治的难点与挑战
病虫害抗药性
01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得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
,需要不断更换或升级农药。
环保要求提高
02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茶叶病虫害防治的要
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加环保、安全的防治方法。
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茶农提供 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包括技术咨询 、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
产业联盟
组建产业联盟,加强企业与科研机 构之间的合作,推动茶叶产业的升 级和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茶叶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成果与应用经验
01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的
现代防治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茶叶病虫害防治采用了生物防治、化 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 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02
茶叶病虫害的症状识别
常见茶叶病虫害的症状及特点
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 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 上出现许多小黑点。
对未来茶叶病虫害防治提出建设性建议和展望

茶叶病虫害防治 PPT

茶叶病虫害防治 PPT
及时清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和病叶,减少病原菌和虫卵的滋生场所。
定期检查茶园,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和蔓延。
CHAPTER 06
茶叶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加强茶叶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
01
建立完善的茶叶病虫害监测网络
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茶叶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为防治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主要危害茶树的叶片和嫩茎。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或黑褐 色病斑,并在病斑上产生黑色小颗粒。嫩茎受害时,症状表现为茎部出现黑色梭形病斑, 并产生黑色小颗粒。
茶树常见虫害的症状识别
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受害茶叶上出现 “焦边”和“泡泡”现象,严重时造成叶片发黄,甚至脱落。
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意义
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防治茶叶病虫害,可以有效 地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从而
提高茶农的经济收入。
保护生态环境
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会导致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因此,科学地防 治茶叶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
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茶文化发展
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品质和口感直接影响 到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防治茶 叶病虫害可以保障茶叶文化的持
02
加强茶叶病虫害预警系统的研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茶叶病虫害预警模型,提高预测准确率,为防
治工作赢得时间。
03
提升茶叶病虫害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监测和预警水平,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
茶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推进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茶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炭疽病演示课件

炭疽病演示课件

预防措施及策略
加强个人防护
避免接触炭疽病源,如病死动物 及其制品。从事畜牧业、屠宰业 等工作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严格动物检疫
对动物进行定期检疫,及时发现并 处理患病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加强对肉类、乳制品等食品的生产 、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卫生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治疗方案及原则
早期治疗
炭疽病的治疗应遵循早期、足量、全程的原则,以提高治 愈率。
抗感染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对炭疽 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可根据病情联合使用其 他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高热者可给予物理 降温或药物降温,疼痛者可使用镇痛药物等。
后遗症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神经系统后遗症
炭疽病可侵犯神经系统,导致头痛、眩晕、失眠等后遗症 。需进行神经系统评估,给予营养神经、改善睡眠等药物 治疗。
心血管系统后遗症
炭疽病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需进 行心血管系统评估,给予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等药物治 疗。
呼吸系统后遗症
炭疽病可引起肺炎、肺脓肿等呼吸系统并发症。需进行呼 吸系统评估,给予抗炎、化痰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氧 疗或机械通气治疗。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发病机理
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炭疽或胃 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
病理变化
主要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 隆起呈炭样黑色干痂,周围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组织 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

茶叶上常见病虫害汇总PPT课件

茶叶上常见病虫害汇总PPT课件
第17页/共36页
茶炭疽病
•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3)摘除病叶。(4)5月下旬至6月上旬、8 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季到来前后是防治该病适期,科能(75%百菌清蓝粉剂)800倍液、中迅咪鲜胺、中迅 祛炭(福福锌)、胜世(10%的苯醚甲环唑)、千品
第18页/共36页
第6页/共36页
茶尺蠖
第7页/共36页
第8页/共36页
茶尺蠖
2.茶尺蠖 • 危害症状:严重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 。 •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 (2)秋冬季深耕施基肥进行灭蛹,清除树冠下表土中的蛹,减少虫源。 (3)化学防治:茶邦、茶易 、统安 、散亮
第9页/共36页
第24页/共36页
第25页/共36页
常见病害
第26页/共36页
第27页/共36页
第28页/共36页
第29页/共36页
第30页/共36页
第31页/共36页
第32页/共36页
谢 谢 你 们!
收获 无止境
第33页/共36页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第10页/共36页
茶蚜虫
第11页/共36页
茶蚜虫
3.茶蚜虫 • 危害症状:茶蚜虫聚集在新梢嫩叶背及嫩茎上刺吸汁液,受害
芽叶萎缩,伸展停滞,甚至枯竭,其排泄的蜜露,可招致煤菌 寄生,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 防治方法: (1).由于茶蚜集中分布在1芽2、3叶上,因此及时分批采摘是 有效的防治措施。 (2).危害较重的茶园应采用农药防治,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 扫喷为宜。药剂可选用威击—3(40%吡虫啉)、统安(90% 灭多威) (3).防治蚜虫的同时要注意病毒病

茶树叶部病害ppt课件

茶树叶部病害ppt课件

(2)喷药保护与采摘结合:早春萌芽期喷 药结合早采、勤采,对茶芽枯病的控制
收效显著。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茶芽枯病
的一个重要措施。采用的药剂:
①50%托布津800~1000倍液;150克/亩; ②70%甲托1000~1500倍液;80~120/亩; ③50%多菌灵WP800倍液;150克/亩;
海南报道,于11月间喷布0.2%硫酸镍液或硝酸 镍液等镍盐对茶饼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它不 但具有保护作用,而且还有治疗作有。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疗效也很显著。用多抗 霉素100PPm防治茶饼病效果良好,一般5~7天即 可采茶。
印度报道,用2000PPm的萎锈灵类药剂防治茶饼 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芽力明显下降。
.
4.侵染循环:
越冬:茶芽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 丝体在树上病叶和越冬芽叶上越冬。
传播:翌春在有雨水和露水时,分生 孢子随雨水溅泼而传播,单凭风力不 能传播。
发病期:春茶萌芽期病害开始发生,6 月中旬以后停止发病
.
5.影响发病的因素:
温湿度:茶芽枯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
始发期:3月底~4月初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 高气温15℃,开始发病,但比较缓慢。
.
茶芽枯病症状
茶芽枯病叶点霉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病原:
Phyllosticta gemmiphliae Chen et Hu属半知菌亚门,
腔孢纲,球壳孢科,叶点霉属。目前尚未发现病
菌的有性世代。
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叶组织内,球形至扁球形,器
壁薄,膜质,暗褐色或褐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
的孔口。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圆形,两端圆,周
盛发期:4月中旬~5月上旬,旬均气温15~20℃, 最高气温在20~25℃,是病情迅速增长 期,也正值春茶盛采期。

茶树病害4学时第二节

茶树病害4学时第二节
农业管理措施
影响因子
03
CHAPTER
茶树病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主要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茶树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根本措施。
合理施肥
科学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高茶树抗病能力。多施有机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避免偏施氮肥。
合理修剪
修剪可以除去病枝、病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同时,修剪还可以使茶树通风透光,增强抗病能力。
茶树病害4学时第二节
目录
茶树病害的分类与识别 茶树病害发生的原因与规律 茶树病害防治技术 茶树病害防治案例分析
01
CHAPTER
茶树病害的分类与识别
根据病原物的不同,可以将茶树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
病原物类型
症状表现
发生规律
根据症状表现的不同,可以将茶树病害分为叶部病害、茎部病害、根部病害等。
茶白星病
由担子菌亚门茶煤属真菌引起,主要危害茶叶和茶树枝条,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和茶树生长受阻。
茶煤病
常见茶树病害类型
观察茶叶、枝条、叶片等部位是否有异常症状出现,如变色、坏死、腐烂等。
观察症状
通过显微镜检查是否有病原物存在,并确定病原物的种类。
检查病原物
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和流行趋势,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为新的病害或流行性病害。
案例三:茶轮斑病的防治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天敌昆虫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病原菌的传播和扩散,如赤眼蜂、瓢虫等。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害,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
微生物制剂
利用对茶树病害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微生物制剂,用于防治病害。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模板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模板

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锫。 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 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 个亚类
水仙、黄旦(黄金桂)、本山、毛蟹、武夷 岩茶、冻顶乌龙、水仙、肉桂、奇兰、罗汉 沉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云南、江西、湖 北、四川、湖南、 福建、广东
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
成虫
若虫
13
2.1虫害 2.1.1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
以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 层汁液;造成芽叶叶缘黄化,叶尖 卷曲叶脉变暗红,严重时叶尖、叶 缘呈红褐色焦枯状。 一般情况下,一年发生9—10代, 第一代4月上旬出现,5月中上旬和 7月中旬有两次危害高峰,4—10 月均可危害。
茶小绿叶蝉为害状
黄芽茶:洞庭湖君山银芽、雅安蒙顶黄芽、 霍山黄芽
黄小芽:沩山毛尖、平阳黄汤、远安鹿苑
黄大茶:大叶青、霍山黄大茶
白茶
福建福鼎、政和、 轻度发酵
松溪和建阳
茶(20-30m)
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青茶 (乌龙 茶)
红茶
黑茶
福建的闽北、闽 南及广东、台湾
半发酵茶 (30-60m)
茶叶简介
目录
茶叶概述 茶叶主要病虫害 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
一、茶叶概述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拉丁学名: Camelliasinensis (L.) O.Kuntze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
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 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
14
2.1虫害 2.12茶尺蠖

华安铁观音茶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试验

华安铁观音茶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试验

次施药后的病情 指数还维持在第 1 次药后 的水平 ; 其次是 2 5 %丙环唑 用和营养生长 , 致使 茶树明显减产 , 对茶苗损失也很大 。 当前对于茶炭疽病 的防治虽 已有一些生 物防治 的研究 . 但 还没有 1 5 0 0 倍液和 4 5 % 咪鲜胺 1 5 0 0 倍液 . 第2 次药后的防效分别 为 9 2 . 6 1 % 较安全 、 有效 的药 剂防治研究报 道 . 生物 防治还 需与化学 防治 结合进 和 9 1 . 5 4 %: 5 0 %氯溴异氰 尿酸 1 0 0 0 倍液速效 性较好 , 但持效性差 , 与 次 药后 比第 1 次药后 增加 了 行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是一些 常规的杀菌剂 , 如 多菌灵 、 甲基托布津 、 各 处理 相 比病 情指数 增加 最多 .第 2
百菌清等 。 铁 观音茶属于乌龙茶 品种之一 , 较容易感染炭疽 病。 本文通 1 . 1 5 . 防效 降低 了 0 . 5 1 %: 7 0 %甲基 托布津 8 0 0 倍液 , 第 1 次施 药后防 8 . 4 2 %, 第2 次施药后防效为 8 6 . 0 6 %, 其持效性也不好 ; 防治效果 过对福建华安铁观音茶炭疽病的发生规律 、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研究 . 效7 筛选 出有效的药剂及其使用技术 . 为茶叶生产上降低农药残 留提供一 最差 的为 7 0 %福美双 8 0 0 倍液 . 第 1 次施药后防效只有 6 7 . 1 5 %, 第2 定 的。 次施药 后也只达到 8 0 . 0 2 % 试验 中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茶叶正常生长 有不 良影响. 可安全使用 1 . 材 料 与 方 法 铁 观音茶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很少有人进行专 门的研究 , 主要根 对 于铁观音茶炭疽病的防治 常州市农林药业有限公 司) : 4 5 0 g " L ~ l 咪鲜胺水乳剂 ( 德 国拜耳作 物 据其他茶叶品种炭疽病 的研究进行防治 。 科学公司 ) ; 7 0 %I  ̄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 日本曹达株式 会社 ) ; 7 0 %福 药剂 . 醚菌酯类农药 凯润乳油 田间防治效果较好 . 并可提高茶青 质量 美双可湿性粉剂 ( 陕西省西安恒 田化工科 技有限公司 ) ; 5 0 % 氯 溴异氰 与产量 , 但需进一步进行多点试验。 药效试验表 明, 醚菌酯防治效果也 醚菌酯是一 种新型杀菌剂 . 速效性和防治效果都很好 , 对作物相 尿酸可溶性粉剂 ( 江苏省沭 阳县淮 沭农 药厂) : 3 0 % 醚菌酯可 湿性粉剂 较好。

茶炭疽病 演示文稿

茶炭疽病 演示文稿

4、做好肥水管理:
提倡施用酵母菌沤制的堆肥或茶复混肥,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提 高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 防治时期: 春茶结束后至夏茶萌芽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夏季干旱结束后至秋茶雨季开始前即8月下旬至9月 上旬前喷药防治。 主要药剂: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茶炭疽病
茶云纹叶枯病
(二)茶炭疽病的发规律
1、越冬: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 2、气候条件: 气温在20-30度,湿度在80%-90%时,有利 于炭疽病的发生。特别是在梅雨期(5-6月) 和盛夏过后雨量较多时,茶炭疽病发生严 重。 3、肥水条件:生产上偏施氮肥,缺少钾 肥园也宜发生病害。 4、传播媒介:雨水
总结
1、茶树炭疽病的发病症状:
部位、初期、后期
2、茶树炭疽病的发生规律:
越冬、气候条件、肥水条件、传播媒介、侵

3、防治措施
5、侵入:
病菌从叶背茸毛基部侵入叶片组织。病
菌多在嫩叶期侵入,到嫩叶变为成叶时才 出现症状。 经过8-14天潜育后,出现小病斑。 经过15-30天后,形成赤褐色大型斑块。
(三)茶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苗木检疫检验 2、选用抗病品种:
迎霜、黔湄419、白毫早、福鼎大豪茶等。
3、做好田园卫生: 摘除园内病枝叶和枯枝叶,将土表病叶埋 入土中,减少翌年侵染源。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茶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方法二教学难点茶炭疽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三教学内容一茶炭疽病的发生症状二茶炭疽病的发病规律三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分布
茶炭疽病
—赵云
雷山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识别茶炭疽病的 发生症状,掌握茶炭疽病的发病规律,从 而能够系统地做好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茶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方法 (二)、教学难点 茶炭疽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茶炭疽病的发生症状
的年份和季节中发生严重,
在茶园中出现大批枯焦病叶。
部位:成叶、老叶、嫩叶 症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发生。
初期: 病斑呈暗绿色水泽状、病斑常沿叶脉扩展 为半透明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病斑。
后期:病斑变为灰白色,大小不一,一般 在叶片近叶柄部成大型红褐色枯斑,有时 可蔓及叶的一半以上。边缘有黄褐色隆起 线,与健全部分界限明显,病斑正面散生 许多黑色、细小的突出粒点,即病原菌的 分生孢子。
总结
1、茶树炭疽病的发病症状:
部位、初期、后期
2、茶树炭疽病的发生规律:
越冬、气候条件、肥水条件、传播媒介、侵

3、防治措施
5、侵入:
病菌从叶背茸毛基部侵入叶片组织。病
菌多在嫩叶期侵入,到嫩叶变为成叶时才 出现症状。 经过8-14天潜育后,出现小病斑。 经过15-30天后,形成赤褐色大型斑块。
(三)茶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苗木检疫检验 2、选用抗病品种:
迎霜、黔湄419、白毫早、福鼎大豪茶等。
3、做好田园卫生: 摘除园内病枝叶和枯枝叶,将土表病叶埋 入土中,减少翌年侵染源。
4、做好肥水管理:
提倡施用酵母菌沤制的堆肥或茶复混肥,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提 高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 防治时期: 春茶结束后至夏茶萌芽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夏季干旱结束后至秋茶雨季开始前即8月下旬至9月 上旬前喷药防治。 主要药剂: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茶炭疽病
—赵云
雷山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识别茶炭疽病的 发生症状,掌握茶炭疽病的发病规律,从 而能够系统地做好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茶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方法 (二)、教学难点 茶炭疽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茶炭疽病的发生症状 (二)茶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三)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炭 疽 病 后 期
炭疽病与纹枯病的区别: 炭疽病:病斑红褐色,其上的小粒点细而密, 呈黑色。 云纹叶枯病:病斑为云纹状,其上粒点较大, 扁平并且灰黑色。
茶炭疽病
茶云纹叶枯病
(二)茶炭疽病的发规律
1、越冬: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 2、气候条件: 气温在20-30度,湿度在80%-90%时,有利 于炭疽病的发生。特别是在梅雨期(5-6月) 和盛夏过后雨量较多时,茶炭疽病发生严 重。 3、肥水条件:生产上偏施氮肥,缺少钾 肥园也宜发生病害。 4、传播媒介: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