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36题分析
2013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寿光现代中学
王建友 刘建华 赵明宝
一、试题构成
1、2013年山东文综卷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题号 涉及知识点 分值 题号 涉及知识点 分值 8分 1、2 流域开发对水循环的 8分 影响 3、4 自然带及分布因素 8分 沿海地区海陆气温日 4分 变化 6 日落时刻与正午太阳 4分 高度 7、8 城市地域结构及成因 8分 5 26 冲积扇成因 6分 ( 1 ) ( 2 ) 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 6分 响 (3) 农业类型布局
二、对试题难度的看法 1山东卷 许多老师反映山东卷地理试题难度不大,实 际情况真是这样吗?难或不难要看学生反映。
(2013山东卷)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 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解析:我国森林带南宽北窄,许多学生认为是地形阻 挡导致的,但仔细想一下,我国森林带东西宽度在北 方较窄主要是降水条件决定的,降水则是由夏季风导 致的,我国北方只受东南季风影响,且势力比南方弱; 而南方地区不仅受东南季风影响,还受到西南季风影 响,西南季风对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影响很大,所以夏 季风在南方势力强,影响的范围更大。因此我国森林 带东西宽度与季风关系更密切。
第10题依据图示进行测算得出答案并不难;第11题图示信息不足,但第10题提 到此天气系统带来一次暴雨过程,考虑各地气候特征,暴雨出现季节,再考虑 图示气压值偏低,可排除ABC三个选项,D答案最合理。
总之,山东卷利于认真扎实的学生出高分,全国 卷更利于聪明灵活的学生出高分,总体感觉应对 全国卷更难,老师对知识点讲解必须到位,训练 也要增加学生思维含量。
4练习题选择 ①试题来源,往年各地高考试题;各地统考试题;自编试 题 ②选题原则,一轮复习考察原理的试题为选题重点、不要 往年时事性强的试题、过偏试题;二轮复习再关注热点问 题。 通过分析往年各地高考试题,考点重复,特别是设问角度 重复的试题比较多,所以个人认为在一轮复习中就要让学 生见一见各地的典型高考试题,对开拓学生思维应是比较 好的方法。举个例子:多年前(04北京春招题)高考考过 我国西南地区引种桉树引起的生态问题,2013年新课标卷 2第37题还是考察同一个问题。材料和设问角度也有相似之 处。
2013年高考文综试题分析 地理试题
稳中求进,贴近生活,加大开放度——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分析试题整体与新课标贴合,难度不大,使考生可以以较为轻松的心情答完整套试卷。
一、试题结构较为稳定第一卷的选择题共11个,每题4分,没有变化。
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中必考题在分值上与去年略有变化:第36题分值为22分(去年为26分),第37题分值24分(去年为20分),但必做题总分值依然为46分。
其选考题部分分值与去年相同。
继续以“组题”形式呈现,非选择题以区域承载考点,自然流畅。
选择题全部以组题的形式出现,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今年高考仍然延续了过去的特色,全卷选择题分成4个题组,或3个一组,或2个一组,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形成梯度,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
综合题方面今年的第36题和37题分别以攀枝花和非洲维多利亚湖作为背景,重点考查自然、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点。
二、试题稳中求进1、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稳定性明显。
“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特征在2013年地理试题中仍然体现明显。
主要知识考查汇总:(1)客观题:选择题1-3题以“鲜切花”生产为切入点,考察了农业(鲜切花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
4-6题以遥感影像图片和文字材料(提干)说明为题,考察了具体区位下降水产生的原因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判定具体的位置以及与自然带形成的关系。
7-8题通过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年变化率的变化,考察了城市化过程的变化特点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等。
9-11题通过我国某地天气系统的变化考察了风向的判定和暴雨的形成以及我国各地此种天气系统发生的基本规律。
(2)客观题:36题,以攀枝花在西南地区的位置和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分析攀枝花1月气温高的原因和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以及攀枝花钢铁工业发展与打造“避寒之都”的关系。
37题,以非洲“维多利亚湖及周边水系”考察了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和在维多利亚湖中迅速繁殖的原因和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渔业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并说明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含答案解析
徐老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使用地区:宁夏、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云南、内蒙古、青海、贵州、甘肃、西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 本试卷共16页。
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图11. 2005—2010年()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3~5题。
3.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4. 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 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 东北地区D. 西北地区5.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
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新课标II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文科综合能力第Ⅰ卷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盘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最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翰、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帐、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从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①危害作文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费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8.樟树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而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9—11题。
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11.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12.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2013全国卷高考文综试题及其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共16页。
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图5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益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6分)(2)读图6A,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它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8分)(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高考文综试卷分析
2013高考试卷分析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部分与2012年和2011年相比总体上变化不大,基本上体现高考试题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的发展思路。
从选择题上讲,难度不大,命题意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如选择题中的第2、4、5、6,分别需要运用基础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知识来完成解答。
除基础知识外,试题还针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进行了一定程度和层次的考察。
如选择题中的比例尺计算。
总体来讲,试题实现了难中易的适当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试题保持以图表作为载体,抽样考查知识点,注重思维能力覆盖,蕴含时代气息。
选择题考查范围均为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必修一试题只有六道,而其他的则集中在必修二中。
选择题还是以题组形式出现,图表中没有出现景观图。
值得一提的是,题组的设置有意避免了题目之间的联系,降低了难度。
2013年高考第36题和第37题两个综合题的设问都是3个,两个综合题分值接近,难度不大。
选修试题难度不大,设问都是两个,并且第二问都是措施类设问。
试题考查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没有偏题和怪题。
难易适中,区分度较好,符合高考的选拔性。
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地理学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也体现在试题上。
探究性问题如第36题第3问、应用性问题如43—44题的第2问都出现了措施类设问,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知其地、析其因、究其理”的地理思维能力。
试题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
总共涉及了河流的水文特征、气候干旱的原因、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和工业集聚、等值线问题、文化遗产问题、飓风和地震、城市水源问题等。
结构比较合理,内容比例力求均衡,但必修2部分试题所占分值多。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得到明显体现,在地图的应用和材料的选取上,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地图语言的能力,以及材料分析归纳能力。
根据三沙市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的设置达到关注地理现实问题和热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的目的。
纵观主观题,知识面要求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必修1、2、3为重点,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为目的进行教学安排,同时锻炼学生语言组组织能力。
2013高考文综试卷分析
2013高考文综试卷分析政治试题分析一、稳中有变、难度适中。
今年政治试题在题型、分值、考核目标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偏题、怪题。
试题在呈现方式上,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选材涉及“家庭农场、中国梦、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任命、科技创新、收入倍增、教育发展”等重大时事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与以往试题相比,变化较大的有:选择题方面,取消了计算题和图像题的考查,利于降低试题难度,节约考生作答时间;首次出现学科内跨模块知识考查,如第7题(必修2和必修3的综合),第8题(必修3和必修4的综合),这对知识的跨度要求比较高,需要考生有较高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主观题方面,都是文字材料,没有了图表材料,便于考生解读信息;设问中的知识考查指向比较明确,难度适中,又有必要的区分度。
二、立足基础,考查能力。
今年政治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都是《考试大纲》中的主干知识。
如外汇和汇率、价格与消费、政府的职能、文化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等等。
同时,试题依然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
在选择题中,侧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主观性试题中,四项能力要求都有一定的体现,但侧重于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38(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并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去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能力立意显而易见。
三、注重导向,凸显特色。
试卷结合考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对背景材料的选择、组织,旨在引领考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新课改导向。
如第38题以“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情境,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安徽崛起,培养考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体现了安徽作为高考自主命题省份的特点。
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卷(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试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_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1.C 2.B【命题立意】以文字和直角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考查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影响及直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能力。
命题立意重点在于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题组难易程度:易。
【解题思路】第(1)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
从而比较得出机械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 项正确。
A 、B 项迁出、迁入人口总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D项人口自然增长率本题无此信息。
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读图,看清坐标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迁入人口比重/%迁出人口比重/%量。
浅析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第36题
( 3 ) 论据:钢铁 工业 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
排 放 大量废 气 ; ( 山 高谷 深 ) 地 形相 对封 闭 ,下沉 气流
空气稳定 ( 易出现逆温 ) , 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
( 因此 ,空 气质 量 可能 不佳 ,不适 宜度假 。 )
5 8
■ l 堡 垒鲎 : . 2 l 2 0 1 4 年 第 1 期
关注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实质上反映了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 ,通过发散性思维 ,来考查大气污染的
形成原因。
通过思维导 图将地形对攀枝花1 月均温的作用和天
气特征的影响,并加剧了人类活动污染大气等过程性知
( 2) 多晴天、 少云雨, 风力弱, 气温较 高、 较稳定( 波
动 小 )。
例如 ,本题涉及的 “ 从攀枝花1 月平均气温较高到
天气特征 ,再到从空气质量质疑 ‘ 避寒之都 一 ’,都需 要发散思维 ,迁移地形对运动大气的作用等地理原理 , 思维导图法可 以有效构建 “ 地形一 大气 一 人类活动”的
面。
( 1 )因地形阻挡 ,冬季受北方冷空气 ( 寒潮 ) 影
响较 小 ;位 于河流 ( 金 沙江 ) 谷地 ,山 高谷 深 ,盛行 下 沉 气流 ,气流在 下 沉过程 中增 温 。
笔者用思维导 图法帮助考生快速提取试题的有效
信息、全方位解读信息 ,及时调动已学知识来构建试题
信息和设问之间的逻辑关系 , 进而提升地理思维层次 , 实现精准答题的 目的 。
识梳理清晰 、厘清要点,然后用学科语言准确描述 出来
( 见 下
考生运用思维导图法答题 时 ,应结合 自身 的地理 学科能力和试题的具体 睛况灵活运用 ,创新思维 ,切忌
浅谈2013高考文综新课标(Ⅱ)36题
考 试 研 究
浅谈
高番 编 糯 课 橱
福 建省厦 门市 第十 中学 ( 3 6 1 0 2 2) 尤 慧
6 题
原 题 呈 现 :在 湿润 和 半 湿 润 地 区 的湖 畔 、河 边 和
海 滨 ,偶 见 规模 较 小 的 沙丘 群 ,其形 成 的主 要 条 件 为
进
( 2 ) 分析 H县城 附近冬春 季 节风力 强劲的原 因
( 8 分 )
本道综合题考察地理的主干知识 ,不偏不怪 。 题设计体现知识和能力的递进 ,具有很强的区分度和效 度。 ( 由于考试的实际测评数据和报告的未公开 ,只能
从教 学经 验 判断 。 )
( 3)某课 外 活动 小组 的 同学对M 处 的沙 丘群规 模
( 1 ) 明确问题指 向——审题 审题上分析的是M处形成沙丘,其沙源是来 自附近 哪里 ,为什么这里有较丰富的沙源。要区分与分析M处
形成 沙丘 的原 因这个 问题 的差异 。
括 自然地理五要素和人类活动对 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力 上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 、准确地获取和解读有
效信息 ,并在此基础 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原理 、 规律 ,在信息和设问之 间建立联系 ,通过读析 图表技 能、 思维模型和判断推理技能的运用 ,综合分析地理事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图文信息 的解读 ,属较易题 。 ( 3 ) 整合答案 、科学表达——答题
文字信息 中说明H为风 口,冬春季风力强劲 ,那么风口 和地形直接关联 ,考生在解答时能够分析H 的河谷地形 对风力大小的影响 ,但容易忽略河谷走向和倾斜对冬季
风 的影 响 。
通过这样一个思维的构建过程 ,整合信息形 成了 问题的答案 : ( M处附近的 ) 河流雨季从黄土高原携带
陕西2013年高考文综试题分析与2014年高考预测
陕西2013年高考文综试题分析与2014年高考预测---暨陈仓高中复课工作的几点建议作者:贾震琳刘利祥一、2013年文综试题剖析1、单项选择题考点分布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考点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交通、市场)气候区域定位自然带人口大气环境天气、气候分布必修Ⅱ3.2 必修Ⅰ 2.3(世界区域地理)必修Ⅰ3.3必修Ⅱ1.1 必修Ⅰ 2.32、非选择题考点分布题号36 37 42 43 44 1 2 3 1 2 3 4考点气候(云贵高原,昆明准静止锋对气候的影响)工业及环境问题板块构造与沉积湖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化食物链或捕捞业产业联系旅游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洪涝,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废问题)分布必修Ⅰ 2.3中国地理必修Ⅱ3.3或4.1必修Ⅰ2.2必修Ⅰ3.1必修Ⅰ2.4必修Ⅱ3.1必修Ⅲ必修Ⅰ4.1必修Ⅱ4.13、考题突出特点①考点不强调覆盖面,许多章节没有涉及②有的考点重复率较高,如气候,产业活动中的工农业区位和地域类型③关注地理时事,紧贴生活实际④凸显能力立意,能力要求较高⑤学科特色鲜明,区域性综合性很强⑥出题的情境新颖。
教材中没有相似情境及相同情况⑦考题中主要围绕主干知识考查,试题的跨度较大,综合性强,强调双基。
试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气候、地形、河流、自然带、资源、工农业区位因素及地域联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涵盖初高中地理知识,突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融合。
4、能力要求①继续要求有较高的文字阅读处理能力 ②要求有很高的图中索取信息能力。
全卷共有地理图表10幅,分别为政区图、遥感影像图、要素变化图、水系图、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
重点考查学生根据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能力,如等压线图和气旋的判断(两条之间闭合等高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④用简洁文字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能力。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试卷分析从今年开始新课标文综试卷分为新课标ⅰ卷新和课标ⅱ卷,地理试题选择题和去年相差不大,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基础性、学科性的特点;非选择题必考题和去年相比难度有所上升,自然地理所占比重较大;选考题则相对平稳。
纵观地理试题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1、地理学科特点、鲜明试卷中地理图像丰富,共有9幅地理图。
有区域图、柱状图、等值线图、水系图等图表,符合地理学习和地理科学的规律。
呈现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综合性、区域性、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和地理变化过程等内容,使地理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充分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从考查内容可以看出:该套地理试题对能力要求较高,强调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实际性;加强对地理学基础的考查,同时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试题中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考查内容比重大。
除选择题第3题和7—8题为人文地理考查内容外,其余试题都是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考查内容。
同时注重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影响观念在试题中的渗透。
(二)试卷结构地理试卷沿袭去年的试卷题型组成,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非选择题又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
选择题包括11个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36、37两道必考题和42、43、44三道选考题。
选择题44分,形式比较灵活,自然地理比重稍大,其中人文地理占16分(第2题鲜花运输,第3题农业区位因素,7-8题人口变化),自然地理占了28分(第1题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条件,4-6题区域地理自然特征,9—11题风向、天气、季节的判断)。
非选择题56分,形式相对稳定,但36题和37题自然地理比重稍大。
(三)典型试题分析1~3题:农业区位因素本组题给出的是区域图,包括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三个国家的轮廓和经纬度位置。
2013高考文综试卷分析与专家点评
2013高考文综试卷分析与专家点评(新课标)政治篇对2013年文综政治试题的总体感觉是“四平八稳”,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直击社会热点以第38题为例,该题所涉及的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也体现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
第13、16、17、18、21、22题等无一不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因此,盯紧时政热点是备考政治的不二选择。
二、命题深入浅出第14题使用的背景材料是“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后被美国政府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一看材料涉及国际贸易,但是试题难度并不大,考的是经济生活模块的经济全球化。
还例如第20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选项设置都来自教材,文化能影响人,优秀文化能塑造人,可见难度并不大。
三、注重文化内涵试题选材注重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材料自身的教育价值,这也是多年来高考政治学科的一大特色。
例如第22题的材料选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发言,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劳动中奉献,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历史篇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在试题结构、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都保持了去年的风格,但整体难度有所降低,且稳中求变,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今年的试题体现了哪些特点和能力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谈本人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供参考。
一、2013年试题结构和题型以稳定为主,但有新特色题量、题型、分值不变。
今年的历史试题仍为18道。
其中,选择题12道,每题4分;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两道共37分,第40题25分,第41题为开放性试题总分12分;选做题共四道,分值均为15分,考生选择任意一题作答即可。
选择题方面,针对材料的选项设置迷惑性大,有一定的难度。
选择题有5道属于中国史,有7道属于世界史,这与去年有一定差别,2012年有10道选择题属于世界史。
考查内容皆为历史主干知识,部分为往年常考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等。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全国卷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2013高考新课标文综政治试题解析总体评价:题型分值基本不变,但难度增加。
四道经济,其中经济学曲线图形题首次出现,且难度较大;计算题因利润率偏僻较难;全球化下的企业生产和分配相对难度一般,三道政治考察人大、政府、政协,难度一般。
四道哲学,其中唯物论一道(意识),辩证法两道(联系、矛盾特殊性)、唯物史观一道,文化生活一道,10道一材一题,9道四选二。
二卷38题材料没有用传统经济材料,以文化产业发展考察党的领导(相对较难)12分,考察文化企业发展经验(较易)14分。
39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反映的文化问题为材料,考察文化生活是否赞同10分(试题开放),考察认识发展(哲学12分,较难),第三问设问灵活,但破题难。
合计经济生活30分,政治生活24分,文化14分,哲学32分。
12.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
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B】A.①B.②C.③D.④解析:首先要弄清供给和需求曲线,然后根据产量大增(供给增加),价格下降,需求变化较小,根据面积变化看见增产不增收。
只有B选项符合。
曲线题的出现让经济学更有味道,更能体现综合能力。
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
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
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
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A】A.下降0.83%B.下降0.76%C.上升0.83%D.上升0.76%解析:此题因利润率而偏难。
汇率变化前后的利润容易计算,但是此题不是比较利润变化,所以容易陷入死胡同,之前利润24*6.32-144=7.68,之后利润24*6.27-144=6.48,仅从利润比较没有答案。
考虑利润率后之前为7.68/144=0.053,之后为6.48/144=0.045,可的答案A。
2013年高考政治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2013年河南省高考文综试卷(全国卷)政治试题可以用“变化不大、稳定持重,看点频现、不乏新意”来概括,试题在命题立意、试题结构、材料选取、语言表述、知识点考查等方面都展现了这一特点。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或基础知识。
如价格变动的影响、汇率与利润的计算、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走出去与贸易保护、投资与储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我国政府职能和责任、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论的知识、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矛盾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和价值观等,都是考纲和教材的核心知识。
●在试题结构方面,稳定合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4部分,分值分别为30分、24分、14分、32分。
在试题类型方面,选择题仍然以最难选的“二二式”组合选择题为主。
此次新高考各必修模块在分值比重上有所调整,各模块具体分值分配与2011年的具体分值完全吻合,但是与2011年的《文化生活》模块知识设计的试题不同,2011年文化生活没出选择题,两个主观问题14分,2013年则是1个选择题1问主观14分。
附:(2012年)2011年各模块具体分值分配表:1 稳中求变不乏新意(1)新课标试卷在试题结构、试题类型上,风格依旧,稳定持重。
在试题结构方面,稳定合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4部分,分值分别为30分、24分、14分、32分。
在试题类型方面,选择题仍然以最难选的“二二式”组合选择题为主,12道题中有9道题为组合选择题;而就两个非选择题的设置而言,38题仍然是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包括有两小问,39题则仍然是文化和哲学的综合,包括了3小问。
题干信息丰富,关注热点,文字叙述与图表呈现交相呼应。
Ⅰ卷的整体题面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开放性和时代性,设问指向明晰,更有学科内的小综合。
(2)重视基础,考查能力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或基础知识。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版(1)+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大纲卷)地理部分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 每题4分 共44分图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读图1 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C. 建立营销网络D. 利用廉价原料【答案】1.A【解析】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东密西疏,其主要是为了产品便于就近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答案】2.B【解析】企业研发中心应属技术导向型部门。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地区【答案】3.C【解析】两水库上游流域位于太行山南麓,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林,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处半湿润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A.几乎没有降水 B 植被截留降水 C 降水大量下渗 D 人工拦截径流【答案】4.D【解析】两水库上游同时雨季,大量补给河流水,植被截留降水和下渗相对有限,人工拦截量大时对入库水量影响较大。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答案】5.C【解析】海南纬度低,光热充足,高产,种植利润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答案】6.D【解析】每年5—8月,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光热充足,海南种瓜无优势。
2013文综(政治)高考试卷评析
2013文综(政治)高考试卷评析2013新课标文综政治试题实现了稳定与创新的统一、基础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统一、价值引领与学生实际的统一,试题风格与结构总体保持稳定,有利于试题保持良好的信度。
同时,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作答的实际出发,对试题设置进行了适度探索与创新。
符合新课改发展的实际方向,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和引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选择题部分从选择题的设问角度来看,14、19、23题为表明类;15、16、17、18题为推断类;20、21题为佐证类;22题为原因类;12题为图表类;13题为计算类。
但措施类、建议类在选择题中未明确涉及。
从以上设问角度设置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设问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选择题的考点来看,与2012年相比试题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和调整,那就是图表题和计算题同时出现,这显得有些意外,也无疑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系数。
在今后的高考备考中,建议继续关注计算题和图表题。
从选材角度来看,今年选择题部分紧扣时政,传承了政治学科的思想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更为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的思想及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让政治试题不再过于枯燥乏味、高不可攀和深不可测,增加了试题的趣味性,体现了政治知识生活化和生活政治知识化的有机统一,这一命题思想和理念希望得到延续和发展。
二、主观题部分设问的指向性更加明确、集中,学生作答思维跨越小,尊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有效避免了审题错误,充分保证了学生作答方向的准确性,增强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如:《政治生活》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考查中国共产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经济生活》结合某演艺公司成功改制考查公司经营的具体知识;《文化生活》针对现代汉语词典是否收录西文字母词这一社会现象设置开放型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生活与哲学》明确知识范畴,具体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试题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刻意迎合社会热点,也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而是以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热点问题为素材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体现学科的时代性特点。
2013年全国卷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和答案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新课标I)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1,完成1~3题.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答案】1。
C【解析】2月14日,美国仍然是冬季,气温低,不利玫瑰(花卉)生长,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对玫瑰生长有利。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答案】2。
C【解析】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多在2000km以上,距离遥远,且玫瑰易腐烂变质,航空运输速度快,用它较好。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答案】3.A【解析】墨西哥比哥伦比亚距美国近,鲜切花的运输距离短,运费低。
图2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澳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洋流【答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淡中见真奇
——对2013年高考文综卷(新课标Ⅰ)第36题试题分析
丰城中学●朱春国
◆原题展示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
(6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8分)
参考答案:
(1)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8分)
(2) 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6分)
(3) 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8分)
◆试题分析
一、试题特点
2013年高考结束以后,很多人认为全国文综Ⅰ卷(江西卷选用)第36题设计平淡无奇。
但经阅卷,抽样显示,此题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学生失分还较为严重,得分的区分度较高。
细心品味,“平淡中见真奇”才是该题的真实写照。
1.材料简短直白
这道题目的文字材料简短而直白:攀枝花为“温暖之都”;图形材料为攀枝花的位置和周边地形图,直白地告诉考生关注攀枝花的位置和地形。
2.设问富于变化
该题设问行为词富于变化:①分析——②推测——③提出,尤其第3问命题人从语文写作的角度来提问。
这样变化设问有利于多角度地测试考生对地理材料、概念、原理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使不同程度的考生能获得有区分度的成绩。
3.主干知识清晰
该题考查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考查主干知识清晰:①影响气温的因素,②天气特征要素,③探究、分析大气污染的原因。
4.能力考查突出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考查都在该题中得以体现: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第1问要求考生从材料和图中解读“攀枝花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地处河谷”等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2问,;③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和原理的能力:第1问;④论证和探讨地理现象的能力:第3问。
二、考生失分原因分析
1.审题不清:如第1问很多考生只是描述气温高的要素,没有作气温高的分析。
2.提取信息能力差:不知道提取攀枝花位置、地形图中信息。
3.调动知识能力差:如第2问要求“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许多考生不知天气特征的要素有哪些?尤其对“风”这一要素很多考生答题遗漏。
4.语言不规范:有的学生写得很多但缺少要点;有的学生一段到底,一逗到底,缺乏条理。
三、对今后高中地理课教学的建议
1.夯实基础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近几年高考综合题都是以区域图为载体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过程等知识的识记和推理。
2.培养学生读图和获取信息能力:重视学生图表识读、材料分析能力培养;重视新课程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重视答题模板的构建:使学生答题有章法,有套路。
书写要点化、层次化、规范化、条理化。
4.教师重视试题的研究:研读历年高考题,把握高考方向;研究模拟题,掌握高考新动态;改编、原创试题,引领解读高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