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学习理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握任何学习目标。 在使用掌握学习时,教师将课程分解为小的学习单元,每个单
元包括需要掌握的具体学习目标。所谓“掌握”,意味着在一项测 验中获得80%~90%的分数,或者有其他的测评方法。根据前面内容 的掌握程度,决定是否继续以后学习内容,这符合维果斯基的“最 近发展区”的思想。在掌握学习中,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材料供学 生循环使用,来通过未达到的目标。
减少不受欢迎的行为
代价 就是个体由于违犯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金钱、时
间、权利、快乐)。例如,随地吐痰后被罚款。而在课堂上,教 师应该明确地表明学生不良行为的可能代价。例如,首次违反课 堂纪律,教师给出警告;二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在点名册上作 一标记,这一标记意味着失去2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因此,当 违纪的标记达到一定数目,可能意味着该学生失去与同学郊游的 机会。
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
效果:相对于建立概念和促进理解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更适用 于技能和实践的学习。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除用于正规课堂以外 ,它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基本观点:行为、个体(认知)、
个人
环境三大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实验
让儿童分别观察现 实的、电影的与卡通片 中成人对玩偶的攻击行 为,然后给儿童提供类 似的情境,结果表明, 观察过这三类成人榜样 的儿童都发生了类似的 攻击性行为。
观察学习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 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观察学习 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来源,建立在替代学习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 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强调 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联系上的复合反应。所以联结理论又 叫做“刺激—反应”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和狗
US(无条件刺激) CS(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
CS+US的重复(强化) CS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塑造(shaping) – 大多数学生在前进的过程中都需要接受强化。
启示: – 对学生趋向成功的每一步都给予强化,以引导学生实现最终 的目标。表扬是最为常用的有效方法。
减少不受欢迎的行为 (运用惩罚)
餍足(yanzu),也称过度强化 就是坚持让学生持续作某一行为,直到他们厌倦为止。使用此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 的变化。 首先,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某种变化。 其次,这种变化是由于经验而引起的。 再次,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 ,创伤等引起的变化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旦条件改变就 会自行消失,这种变化不能称作学习。 最后,上述定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人类的学习, 也包括动物的学习。学习与生命并存,学习广泛地发生于每个个 体的生活之中(学业行为\非学业行为)。
法应十分慎重,因为迫使学生持续某些行为可能给学生身体和情绪 造成伤害,甚至产生危险。教师在使用餍足策略时,应当注意:学 生未完成规定行为之前,不要放弃和降低标准;所餍足的行为应是 将要消除的不良行为。
减少不受欢迎的行为
斥责 一般来说,教师的同样斥责方式在不同场合起到不同效果。例
如,在公开场合大声斥责学生可能制止某些行为,但有时私下温和 斥责学生将会更好地减少不良行为。这是因为,在课堂上大声斥责 犯错误的学生,并且使全班学生都听到,教师认为这样会起到“杀 鸡儆猴”的效果,但有时学生正希望这种斥责能够视为引起他人的 注意,这样能体现出自己有“胆量”,于是将会表现出更多的不良 行为。所以,教师是否使用斥责,如何使用斥责应根据不同场合而 定。
减少不受欢迎的行为
孤立
就是将课堂上爱捣乱的学生隔离出班级,例如,把他独自放 在一间空的、毫无趣味的房间,或者到校长办公室,或限制坐在 教室的角落里,等等。一般来说,孤立惩罚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将导致学生的极端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
掌握学习 基本假设: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适当教学,大多数学生能够掌
中等层次的学习 体现着人的社会 性
具有能动性 可借助语言来获 得人类的间接经验
高层次的学习
以间接经验的掌 握为主线
是在有计划、有 目的、有组织的条 件下进行的
具有一定程度的 超前适应性
包括知识学习,技 能学习、品德与态度 的学习等
不同领域的学习规 律不同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 知识学习是研究得最 彻底、最深入的领域
经典条件作用对习得行为的解释
儿童的对种种事情的心理体验以及诱发行为可以用经典条件作 用进行解释:
喜欢某支曲子:歌曲-表扬-喜悦 逃学行为,教室— 批评——恐惧; 考试综合症,考试—批评—焦虑; 甚至孩子的健康也可能有所涉及:课堂作业—批评—头痛、溃
疡。
评价
经典条件作用几乎完美地解释了中性刺激如何与非习得、自发 性反应之间产生的联系。然而不能有效地解释自发行为,比如 ,为什么某个学生会为了考试勤奋学习,或者喜欢历史课胜过 地理课。
斯金纳的白鼠学习实验
在白鼠实验的斯金纳箱中,木箱的 某一壁上装有按键,按键下有食物 盘,键被按下时食物盘内出现一粒 食物。空腹的白鼠被放入斯金纳箱 后会自动出现各种试误行为,偶尔 按键,出现食物。经过几次反复, 白鼠两次按键之间所需要的时间逐 渐缩短,最后形成按键反应,即形 成了按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例
如咀嚼、觅食等反射(先天继承的某种能力);16岁的孩子比6岁大的 孩子更容易提起一桶水(主要是因成熟带来的变化)
机械重复的劳动(没有变化) 兴奋剂引起的运动成绩提高(短暂行为)
不同层次的学习
生物界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
不同领域的学习
低层次的学习
主要探讨动物学 习和人类学习中共 同的部分
愉快的结果:强化物(reinforce) 不愉快的结果:惩罚物(punishment)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t) 由于反应发生后紧接着出现奖励性刺激,反应频率增加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 由于反应发生后令人不愉快刺激的消除,反应频率增加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通过将低渴望的活动和高渴望的活动联系起来,以出现低渴望活动。
启示: 先让学生完成不太喜欢做的活动,再从事比较喜欢的活动。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及时反馈 – 结果在行为之后立即出现远比延迟一段时间再出现更能影响 行为。
UR(无条件反射) UR(无条件反射)
UR CR(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的一般程序
华生:恐惧形成实验
【被试是一名出生11个月的婴儿,叫艾波特。首先让艾波特接触 一个中性刺激小白兔,艾波特毫无害怕的表现,似乎想用手去触 摸它。在兔子出现后,紧接着就出现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使婴 儿害怕的响声(无条件刺激),经过三次结合,单独出现小白兔 也会引起艾波特的害怕与防御的行为反应,6次结合后,被试的 反应更加强烈,随后泛化到相似的刺激,艾波特对任何有毛的东 西感到害怕,如老鼠、制成标本的动物,甚至是有胡子的人。】
并决定学习。
与行为理论相比:对学习所涉及的
环境
认知过程给予了充分关注。
行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属于个体认知因素。即相信个体可以控制某种局面并 产生积极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 觉。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 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 我能行”。
启示: – 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立即给予正确答案能达到更 好的学习效果。 – 如果。。。就。。。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适度表扬 当教师使用正强化(多数为表扬)作为课堂管理的唯一策略
时必须令人信服,并且在时间上接近所要强化的行为,明确地说 明所强化的行为,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表扬应该是对明确行为 的真诚认同,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为保证获得这种认同该做 些什么。
操作条件作用:桑代克和迷津箱中的猫
迷津箱中的猫:将一只饥饿的猫放进一只 箱子,并把一块鱼放在箱子的外面。为了 从箱子里逃出,猫必须学会打开箱子的门 栓。猫初进笼时,其动作是紊乱的,偶然 踏到机关,门自动开启,因而得到外面的 食物。以后重复练习之后,发现猫在笼中 的紊乱动作,随重复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逐 渐减少,而踏到机关的动作则逐渐增多, 最后达到入箱后就能打开笼门逃出。
我国学者的分类
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品德)的学习
奥舒伯尔的分类
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主要探讨有机体如何在后天获得经验的过程。 涉及内容:学习使有机体形成什么(学习的结果);为了实现学习 结果,有机体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活动(学习的过程);顺利进行学习 的条件(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但由于学习 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研究者本身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习 理论。
惩罚(punishment):剥夺性惩罚和施予性惩罚 降低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后果。
应用
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学习条件反射的理论,尤其是掌握强化的原理和方法 ,并以一种有效的、一致的积极方式系统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是十 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如口头赞许、表扬、给高分或特殊的优待 等奖励,往往使行为更巩固,导致再现或保持;而像口头批评、 谴责、给低分、要求改正或补课之类的惩罚,往往使行为削弱, 导致消退或回避。通过交替使用奖与惩或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 强化,教师可以希望从学生身上得到预先设计的行为表现。
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
程序化教学 基本假设:通过正确地回答问题,人们可以得到积极的强化,因此
更加可能重复学习到的行为。 基本方式:学生接受一些教学材料,随后呈现小的测验。如果学生
回答正确,他们就会继续进行下一课的学习;如果回答错误,就会重复 这一课的学习或者进行涉及同样材料的不同课的学习。程序化教学材料 通常是以练习册、软件程序、和录像盘的形式出现。许多教学软件程序 遵循着程序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也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学
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
论 的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
发
展
2
轨
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兴起
迹
3
折衷倾向的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
4 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行为主义与格式塔学派
5
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实验室
行为理论(behavioral)
——引言—— 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些害怕呢 ?当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受到别人更多的称赞,你是否会经常穿 那件衣服呢?当你讲完一个笑话,却没有人笑,你是否以后还会 讲这个笑话呢?下面的学习会影响你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 将从行为主义观点来探讨学习问题。
学习与学习理论
1
本讲纲要
1 什么是学习
重点 问题
2 学习理论介绍
2
关于学习
在人的一生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学习” 。它与 生命过程本身是并存的。
“学习究竟是什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何科学地理解和界定 学习概念,这在理论界算的上“千古之谜”(?)和“永恒话题 ”(!)
对人类学习行为(心理)的探索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家们关注的主题 之一,学习心理学或称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核心 内容。
替代学习:根据观察别人的直接经验的后果,间接学到某种行 为。
观察学习的4个阶段
注意
保持
动作复制 动机
注意阶段,观察者所以能够注意于模型及表现,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 ,也取决于观察者的特征;
操作性条件作用
亦称工具性条件作用,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在操作性条件作 用中,行为的后果引起行为发生概率的改变。
与经典条件作用相比,操作性条件作用更好地解释人的主动 性行为(或者称操作性行为)的产生.
操作性条件作用
行为会随着其后的结果(consequences)而变化。愉快的结果加 强行为,不愉快的结果减弱行为。
元包括需要掌握的具体学习目标。所谓“掌握”,意味着在一项测 验中获得80%~90%的分数,或者有其他的测评方法。根据前面内容 的掌握程度,决定是否继续以后学习内容,这符合维果斯基的“最 近发展区”的思想。在掌握学习中,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材料供学 生循环使用,来通过未达到的目标。
减少不受欢迎的行为
代价 就是个体由于违犯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金钱、时
间、权利、快乐)。例如,随地吐痰后被罚款。而在课堂上,教 师应该明确地表明学生不良行为的可能代价。例如,首次违反课 堂纪律,教师给出警告;二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在点名册上作 一标记,这一标记意味着失去2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因此,当 违纪的标记达到一定数目,可能意味着该学生失去与同学郊游的 机会。
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
效果:相对于建立概念和促进理解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更适用 于技能和实践的学习。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除用于正规课堂以外 ,它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基本观点:行为、个体(认知)、
个人
环境三大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实验
让儿童分别观察现 实的、电影的与卡通片 中成人对玩偶的攻击行 为,然后给儿童提供类 似的情境,结果表明, 观察过这三类成人榜样 的儿童都发生了类似的 攻击性行为。
观察学习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 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观察学习 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来源,建立在替代学习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 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强调 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联系上的复合反应。所以联结理论又 叫做“刺激—反应”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和狗
US(无条件刺激) CS(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
CS+US的重复(强化) CS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塑造(shaping) – 大多数学生在前进的过程中都需要接受强化。
启示: – 对学生趋向成功的每一步都给予强化,以引导学生实现最终 的目标。表扬是最为常用的有效方法。
减少不受欢迎的行为 (运用惩罚)
餍足(yanzu),也称过度强化 就是坚持让学生持续作某一行为,直到他们厌倦为止。使用此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 的变化。 首先,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某种变化。 其次,这种变化是由于经验而引起的。 再次,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 ,创伤等引起的变化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旦条件改变就 会自行消失,这种变化不能称作学习。 最后,上述定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人类的学习, 也包括动物的学习。学习与生命并存,学习广泛地发生于每个个 体的生活之中(学业行为\非学业行为)。
法应十分慎重,因为迫使学生持续某些行为可能给学生身体和情绪 造成伤害,甚至产生危险。教师在使用餍足策略时,应当注意:学 生未完成规定行为之前,不要放弃和降低标准;所餍足的行为应是 将要消除的不良行为。
减少不受欢迎的行为
斥责 一般来说,教师的同样斥责方式在不同场合起到不同效果。例
如,在公开场合大声斥责学生可能制止某些行为,但有时私下温和 斥责学生将会更好地减少不良行为。这是因为,在课堂上大声斥责 犯错误的学生,并且使全班学生都听到,教师认为这样会起到“杀 鸡儆猴”的效果,但有时学生正希望这种斥责能够视为引起他人的 注意,这样能体现出自己有“胆量”,于是将会表现出更多的不良 行为。所以,教师是否使用斥责,如何使用斥责应根据不同场合而 定。
减少不受欢迎的行为
孤立
就是将课堂上爱捣乱的学生隔离出班级,例如,把他独自放 在一间空的、毫无趣味的房间,或者到校长办公室,或限制坐在 教室的角落里,等等。一般来说,孤立惩罚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将导致学生的极端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
掌握学习 基本假设: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适当教学,大多数学生能够掌
中等层次的学习 体现着人的社会 性
具有能动性 可借助语言来获 得人类的间接经验
高层次的学习
以间接经验的掌 握为主线
是在有计划、有 目的、有组织的条 件下进行的
具有一定程度的 超前适应性
包括知识学习,技 能学习、品德与态度 的学习等
不同领域的学习规 律不同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 知识学习是研究得最 彻底、最深入的领域
经典条件作用对习得行为的解释
儿童的对种种事情的心理体验以及诱发行为可以用经典条件作 用进行解释:
喜欢某支曲子:歌曲-表扬-喜悦 逃学行为,教室— 批评——恐惧; 考试综合症,考试—批评—焦虑; 甚至孩子的健康也可能有所涉及:课堂作业—批评—头痛、溃
疡。
评价
经典条件作用几乎完美地解释了中性刺激如何与非习得、自发 性反应之间产生的联系。然而不能有效地解释自发行为,比如 ,为什么某个学生会为了考试勤奋学习,或者喜欢历史课胜过 地理课。
斯金纳的白鼠学习实验
在白鼠实验的斯金纳箱中,木箱的 某一壁上装有按键,按键下有食物 盘,键被按下时食物盘内出现一粒 食物。空腹的白鼠被放入斯金纳箱 后会自动出现各种试误行为,偶尔 按键,出现食物。经过几次反复, 白鼠两次按键之间所需要的时间逐 渐缩短,最后形成按键反应,即形 成了按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例
如咀嚼、觅食等反射(先天继承的某种能力);16岁的孩子比6岁大的 孩子更容易提起一桶水(主要是因成熟带来的变化)
机械重复的劳动(没有变化) 兴奋剂引起的运动成绩提高(短暂行为)
不同层次的学习
生物界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
不同领域的学习
低层次的学习
主要探讨动物学 习和人类学习中共 同的部分
愉快的结果:强化物(reinforce) 不愉快的结果:惩罚物(punishment)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t) 由于反应发生后紧接着出现奖励性刺激,反应频率增加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 由于反应发生后令人不愉快刺激的消除,反应频率增加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通过将低渴望的活动和高渴望的活动联系起来,以出现低渴望活动。
启示: 先让学生完成不太喜欢做的活动,再从事比较喜欢的活动。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及时反馈 – 结果在行为之后立即出现远比延迟一段时间再出现更能影响 行为。
UR(无条件反射) UR(无条件反射)
UR CR(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的一般程序
华生:恐惧形成实验
【被试是一名出生11个月的婴儿,叫艾波特。首先让艾波特接触 一个中性刺激小白兔,艾波特毫无害怕的表现,似乎想用手去触 摸它。在兔子出现后,紧接着就出现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使婴 儿害怕的响声(无条件刺激),经过三次结合,单独出现小白兔 也会引起艾波特的害怕与防御的行为反应,6次结合后,被试的 反应更加强烈,随后泛化到相似的刺激,艾波特对任何有毛的东 西感到害怕,如老鼠、制成标本的动物,甚至是有胡子的人。】
并决定学习。
与行为理论相比:对学习所涉及的
环境
认知过程给予了充分关注。
行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属于个体认知因素。即相信个体可以控制某种局面并 产生积极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 觉。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 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 我能行”。
启示: – 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立即给予正确答案能达到更 好的学习效果。 – 如果。。。就。。。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适度表扬 当教师使用正强化(多数为表扬)作为课堂管理的唯一策略
时必须令人信服,并且在时间上接近所要强化的行为,明确地说 明所强化的行为,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表扬应该是对明确行为 的真诚认同,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为保证获得这种认同该做 些什么。
操作条件作用:桑代克和迷津箱中的猫
迷津箱中的猫:将一只饥饿的猫放进一只 箱子,并把一块鱼放在箱子的外面。为了 从箱子里逃出,猫必须学会打开箱子的门 栓。猫初进笼时,其动作是紊乱的,偶然 踏到机关,门自动开启,因而得到外面的 食物。以后重复练习之后,发现猫在笼中 的紊乱动作,随重复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逐 渐减少,而踏到机关的动作则逐渐增多, 最后达到入箱后就能打开笼门逃出。
我国学者的分类
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品德)的学习
奥舒伯尔的分类
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主要探讨有机体如何在后天获得经验的过程。 涉及内容:学习使有机体形成什么(学习的结果);为了实现学习 结果,有机体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活动(学习的过程);顺利进行学习 的条件(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但由于学习 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研究者本身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习 理论。
惩罚(punishment):剥夺性惩罚和施予性惩罚 降低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后果。
应用
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学习条件反射的理论,尤其是掌握强化的原理和方法 ,并以一种有效的、一致的积极方式系统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是十 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如口头赞许、表扬、给高分或特殊的优待 等奖励,往往使行为更巩固,导致再现或保持;而像口头批评、 谴责、给低分、要求改正或补课之类的惩罚,往往使行为削弱, 导致消退或回避。通过交替使用奖与惩或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 强化,教师可以希望从学生身上得到预先设计的行为表现。
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
程序化教学 基本假设:通过正确地回答问题,人们可以得到积极的强化,因此
更加可能重复学习到的行为。 基本方式:学生接受一些教学材料,随后呈现小的测验。如果学生
回答正确,他们就会继续进行下一课的学习;如果回答错误,就会重复 这一课的学习或者进行涉及同样材料的不同课的学习。程序化教学材料 通常是以练习册、软件程序、和录像盘的形式出现。许多教学软件程序 遵循着程序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也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学
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
论 的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
发
展
2
轨
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兴起
迹
3
折衷倾向的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
4 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行为主义与格式塔学派
5
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实验室
行为理论(behavioral)
——引言—— 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些害怕呢 ?当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受到别人更多的称赞,你是否会经常穿 那件衣服呢?当你讲完一个笑话,却没有人笑,你是否以后还会 讲这个笑话呢?下面的学习会影响你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 将从行为主义观点来探讨学习问题。
学习与学习理论
1
本讲纲要
1 什么是学习
重点 问题
2 学习理论介绍
2
关于学习
在人的一生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学习” 。它与 生命过程本身是并存的。
“学习究竟是什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何科学地理解和界定 学习概念,这在理论界算的上“千古之谜”(?)和“永恒话题 ”(!)
对人类学习行为(心理)的探索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家们关注的主题 之一,学习心理学或称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核心 内容。
替代学习:根据观察别人的直接经验的后果,间接学到某种行 为。
观察学习的4个阶段
注意
保持
动作复制 动机
注意阶段,观察者所以能够注意于模型及表现,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 ,也取决于观察者的特征;
操作性条件作用
亦称工具性条件作用,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在操作性条件作 用中,行为的后果引起行为发生概率的改变。
与经典条件作用相比,操作性条件作用更好地解释人的主动 性行为(或者称操作性行为)的产生.
操作性条件作用
行为会随着其后的结果(consequences)而变化。愉快的结果加 强行为,不愉快的结果减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