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郭沫若上课
石榴课件
![石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0b01b0551810a6f524865a.png)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 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品文活动
• 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
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谢谢大家!
石榴树
大红袍
大青皮甜石榴
花石榴
会理石榴香
旌旗红大石榴
美国软籽石榴
秦陵上的石榴
泰山大红石榴
一、整体感知课文
•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 爱、描摹的对象。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诗 文名句来?
• 听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 的可爱之处 。
• 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石榴的 可爱之处,及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并 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及主题
石榴
郭沫若 执教:张海兵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 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 语言。
时代背景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 本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郭沫若先生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主持军委政 治部第三厅工作,积极从事抗日文艺活动。 《石榴》这篇散文,同当时的许多散文一样, 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 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 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6石榴课件课件
![16石榴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1c1f3c31126edb6f1a1027.png)
第四部分(4):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 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 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顿时感到 清爽无比。
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感觉: 清爽无比
课文是怎样介绍 石榴的生长过程? (什么顺序)
•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 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 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 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 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 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 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 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 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我们都是他的好朋友!
闻名中外 举世闻名 闻名遐迩 远近闻名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家乡的石榴园这么有名, 作者一定会觉得非常 ( 自豪、骄傲 )。现在, 请你把自己当成一名枣 庄人,用自豪的语气读 一读这句话
。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 出了嫩绿的叶子。
• • • • •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果实的? 外形变化 外皮变化(颜色) 熟后露子 写法:拟人,打比方。
看图复述石榴果生长的过程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 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 津,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 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 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顿时感到 清爽无比。
第三部分(3):写石榴成熟的过程。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课《石榴》精品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课《石榴》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5c33dd26fff705cc170a8f.png)
2、文章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使文 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明确:对比、比喻、拟人、反问、对偶。
对比:(第1段) 比喻: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拟人: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 各自的伞伸张了起来…… 反问: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对偶: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3.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一 特殊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 的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安普剌
金罍
7、第6段是怎样描写石榴花的果实美的? 明确: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形 象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和石榴 籽的形状、色泽。
果实成熟的样子 石榴籽的形状、色泽 破口大笑
透明光亮的皓齿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 爱之情。
最后三段交代了作者喜爱石榴的原因 和对石榴的向往。“我”喜爱石榴,不仅 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 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 的无畏精神和品格。结尾写“我”对昆明 石榴的向往,妙趣横生,引人遐想。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伸张 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 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 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 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 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 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 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 巧地插上了花?
色彩 形状
双瓣的“华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石榴》 (一1)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石榴》 (一1)](https://img.taocdn.com/s3/m/25a5c97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1.png)
《石榴》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根据中心需要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学习本文应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优美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
提到郭沫若,我们不由得想起在初一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可集体诵读)。
郭沫若诗写得好,特别是现代诗。
他的散文也相当优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石榴》。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1)学生根据初一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积累介绍作者。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速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让学生推荐小组内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课文,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以为好的句段。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提示:喜爱石榴_______石榴______石榴)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争妍斗艳奇崛枯瘠陆离盎然忍俊不禁丰腴潜能明确:(指定几名同学解释、注音,让其他同学纠正。
好的句子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喜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点明石榴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石榴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石榴](https://img.taocdn.com/s3/m/b1840005561252d380eb6ed9.png)
4.[2012·德州,6题,1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发展中 国家的迅速崛起,亚洲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下列有关亚 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B.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C.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青藏高原 D.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D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亚洲西部没 有季风气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南美洲。
二、范围
面积
亚洲陆地面积约①__4400__万平方千米,约占 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的大洲
差异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②__广__的大洲,拥有 从赤道到北极绝大多数的气候类型;亚洲是东 西距离最③__长__的大洲,西部内陆和东部沿 海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分区
亚洲分为东亚、④__东南亚__、南亚、⑤__西 亚__、中亚和北亚六大地理单元,中国位于⑥ __东亚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⑤是印度河,向 南注入印度洋。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的 高原山地,流向周围的海洋,形成了放射状水系。第(2)题, 图中A位于亚非的交界处,是苏伊士运河。位于南、北美洲交 界处的是巴拿马运河。B线以南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 人的故乡。第(3)题,亚洲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东临 世界最大的大洋,形成了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气候特点。 非洲大部分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 第(4)题,茅草屋: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总体气候炎热干燥,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建筑 材料,且茅草屋有利于通风散热。高脚屋:东南亚主要是热带 季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潮湿多蚊虫,竹、木是当地常见植 被,为当地居民的建筑提供了建筑材料,高脚屋有利于通风防 潮散热。
郭沫若《石榴》课文
![郭沫若《石榴》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4419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c.png)
郭沫若《石榴》课文哎,说起郭沫若先生的那篇《石榴》,我心里头就跟吃了蜜似的,甜滋滋的。
你想象一下,夏天的时候,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人走在路上都嫌烫脚,可偏偏这时候,石榴树啊,它就像是不知道热似的,一个劲儿地往外冒绿叶子,绿得发亮,绿得能滴出水来。
那些石榴花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它们不像别的花,一朵朵娇滴滴的,石榴花是一簇簇的,红得跟火似的,烧得人心头热乎乎的。
就像是村里的大姑娘,穿上了最鲜艳的红衣裳,站在那儿,不用说话,就能把人给看呆了。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家院子里就种了一棵石榴树。
每年一到这时候,我就天天围着那树转,眼巴巴地盼着花儿开。
一开花,我就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兴奋地拉着爷爷的手,指着那些花儿说:“爷爷,爷爷,你看,石榴花开啦,好红好红啊!”爷爷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说:“是啊,石榴花开,好运就来。
”那时候我不懂,只觉得这话听起来吉利,心里头也跟着乐呵。
花开过后,就是结果的时候了。
那些小石榴啊,一开始还青青的,躲在绿叶子里头,不仔细找还看不见呢。
可没过多久,它们就像是吹了气似的,一个个鼓了起来,颜色也慢慢变成了深红,有的还裂开了小嘴,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儿。
那时候我就更馋了,天天围着树转,就盼着哪天能摘一个下来尝尝鲜。
终于有一天,爷爷看我实在是馋得不行了,就搬了梯子,给我摘了一个熟透了的石榴。
我接过石榴,迫不及待地剥开外皮,只见里面满满的都是鲜红的石榴籽儿,一颗颗紧挨着,像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
我拿起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汁水四溅,甜中带酸,酸里透甜,那滋味儿,简直比蜜还甜呢!现在回想起来,那棵石榴树和爷爷的笑容,都成了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而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石榴,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每当读到那篇文章,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阳光和石榴香的夏天,心里头暖洋洋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郭沫若石榴ppt课件
![郭沫若石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9b20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4.png)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抗战文化工作,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作品。
1978年逝世于北京。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开篇之作。
《女神》
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通过塑造屈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郭沫若石榴ppt课件
目录
郭沫若简介《石榴》的创作背景《石榴》的内容解析《石榴》的影响与评价郭沫若其他作品介绍
01
CHAPTER
郭沫若简介
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
1907年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
1914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和九州帝国大学学习医学。
1928年回国后,他组织和领导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当时中国左翼文化阵地的领导人之一。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民主思潮高涨,郭沫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创作了《女神》这部诗集。
艺术特色
《女神》采用了自由诗体,不受传统诗歌格律的限制,形式新颖独特,语言富有激情和力量。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社会动荡不安,郭沫若身处其中,创作了《星空》这部诗集。
创作背景
《星空》收录了《静夜》、《天上的市街》等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
主要内容
《星空》在艺术上继承了《女神》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又有所发展,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象征,表现出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艺术特色
1942年,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创作背景
主要内容
艺术特色
《屈原》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忠臣屈原的故事,通过屈原的悲剧命运展现了人性的高尚与卑劣。
郭沫若《石榴》教学实录
![郭沫若《石榴》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bf3ebf5a76e58fafab003f3.png)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见过石榴吗?
生:见过。
师:吃过吗?
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
同学们注意“榴”,木字旁,右边是留下的留,留点什么呢?这个点不能丢,留下的是刀和田。
谁来读读课题?(指一生读)榴,单独读二声,当它和石组成词语的时候就要读轻声。
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石榴树图片)看,这就是石榴,如果让你来写石榴的话,你认为应该写石榴的什么?
生:写写石榴的叶子。
(石榴的花,石榴的枝条)……
师:那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石榴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轻轻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
(生读书)
师:课文会读了吗?
生:会了。
师:老师来检查检查,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课件出示词语)自己读读试试
生:(读词语)
师:谁会读?(指一生读)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
师:读得不仅正确,声音也响亮,真是一名合格的小老师。
接着看下面的句子。
会读的举手?
生:读句子。
师:(强调几个多音字)要根据词语的意思和不同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读音。
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
生:枝叶花果实(师随机板书)。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精选5篇)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3cf36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f.png)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郭沫若《石榴》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1【说教材】《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佛”“甚”和“甜”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很高兴认识我们三(1)班的同学。
初次见面,俞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听好了,它——春天开花像喇叭,秋天结果像娃娃,果实外皮红带黄,嚼起子儿酸又甜。
请你猜猜它是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榴”的读音。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呢?(一)自读课文1.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找找后面的生字拼读几遍,直到会读。
关于郭沫若石榴说课稿
![关于郭沫若石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3f99b7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8.png)
关于郭沫若石榴说课稿关于郭沫若的石榴说课稿有着怎样的精彩内容呢?在教学中,需要明确怎样的目标呢?关于文章石榴的教学过程是怎样的呢?一、教材分析:郭沫若先生的《石榴》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组以“咏物抒怀”为主题的抒情散文。
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助于自然万物,通过具体细致地描绘,委婉曲折地将自己的感情、志趣和抱负表达出来。
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细腻含蓄。
学习本单元,以《石榴》一文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领会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并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学会在写作中加以应用。
《石榴》一文短小精悍,寓意深远。
作者用形象生动,准确凝炼的语言对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含蓄地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石榴的外在形态美,到领会其内在精神美,从而深入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也是学习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难点,即作者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训练下,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能力都比较强,这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技能基础。
同时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热衷于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外部信息,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比较强,这也为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主题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人生阅历尚浅,对文本的解读大多浮于表面,不能很好的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来深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就需要在研讨过程中加以引导和点拨。
三、设计意图:围绕“托物言志”这一主题,我把本课的课型定为“表现手法鉴赏课”,由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指导同学们阅读《主题丛书》中的部分篇章。
第二课时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多个文本间的交互体悟来解读《石榴》,深入理解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领会作者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内在联系。
《石榴》PPT课件6
![《石榴》PPT课件6](https://img.taocdn.com/s3/m/54d57133b7360b4c2e3f6449.png)
5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52、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当你面对失败而优柔寡断,当动摇自信而怨天尤人,当你错失机遇而自暴自弃的时候你是否会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5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60、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6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越努力,越幸运。 6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65、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6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67、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68、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69、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罗夫· 华多· 爱默生 70、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71、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7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73、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74、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7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7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7、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78、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79、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80、智者用无上心智和双手为自己开辟独有的天空,搭建生命的舞台。 8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82、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8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84、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85、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8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87、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戴尔· 卡耐基 88、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89、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90、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91、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92、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93、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94、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95、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失败的反应。 96、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戴尔· 卡耐基 97、我们心中的恐惧,永远比真正的危险巨大的多。 9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99、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欢乐却有两个欢乐。 100、时光不回头,当下最重要。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石榴》 (七)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石榴》 (七)](https://img.taocdn.com/s3/m/8799442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e.png)
一、《石榴》【自学体验】1、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年~1978年),原名,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人、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并出版第一部诗集《》。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六部历史剧。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2、文体知识散文是与、、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点是“”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又分为写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散文、直抒胸臆散文。
哲理散文:以说理为主。
3、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加点字词的字音争妍.斗艳奇崛.枯瘠.玛瑙..琢.成犀.利劈.刀皓.齿束缚.唾.津潜溢.安普剌.金罍.盎.然锈.彩皓.齿丰腴.2)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犀利:奇崛:枯瘠:陆离:妙幻:束缚:柔媚:丰腴:争妍斗艳:毫不辟易古味盎然:忍俊不禁:【合作探究】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现出来?找出全文的文眼。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作者按“、、”的思路结构全篇。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自然段:。
第二部分( )自然段:。
第三部分( )自然段:。
3、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绘的石榴外形美丽清逸,作者抓住石榴的哪些特征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5、、作者两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结合课文第三段与第七段,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作者是怎样把它表达出来的?7、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8、主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交流后归纳)托物言志是本文一个显著的写作特点,文中作者借石榴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9、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1)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2) 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3)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课堂教学实录
![《石榴》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d94ce3514791711cc7917ac.png)
《石榴》课堂教学实录工作单位:海口市海瑞学校姓名:xxx 学分账号:521310师导课: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诗声,我不由得想起一首诗,请看屏幕,这是在描绘什么呢?生答:石榴师:你们怎么知道的生:今天讲石榴啊(生笑)师:呵呵,太聪明了,那也就是说你们凭着上课的直觉猜的呗。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郭沫若的一篇状物散文《石榴》。
师板书课题师:谁能介绍一下郭沫若。
生:介绍郭沫若的文学常识。
师:好,老师结合这几个字对郭沫若的文学常识进行了疏理,请看屏幕,我是结合哪几个字对其文学常识进行整理的生答:名、时、地、评、著师:谁来读一下……你来读(教师找举手同学读)生:读屏幕上的文学常识,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动笔把代表作补充到书下注释里了,你动笔了吗生:动笔补充书下文学常识师:在走近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请看,谁来读生读师:从图片中我们知道郭沫若不但是位诗人,学者,还是一位民主战士。
那这位民主战士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此文有何目的,相信学完这篇文章后大家会知道的。
师:结合单元要求和本文特点,我制定了本节学习目标,齐读一下。
生齐读读文感知:师:声音宏亮有力,让我们以这样的激情自由朗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或同桌之间交流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同时思考这个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字词学习:师:声音渐停渐止,看来同学们已经思考好了,那我先了解你们字词的学习情况,请看屏幕,谁读第一行……依次读……生读师:忍俊不禁,安普剌,金罍是什么意思?生:解释师:同学们,对于字词学习我们不但要读准字音,了解意思还要写准字形,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时间,速记对你来说生疏字词。
生:记感知课文:师:谁能来概括本文内容,生:作者描绘了石榴的可爱,表达了对他的喜爱之情师:说的非常好,其它同学有不同意见吗?师:这位同学说作者描绘了石榴,你知道作者在哪几段来描绘石榴的吗?生:2—6段师:那也就是说本文划分为三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写爱石榴;2——6段为第二部分描绘石榴;7-9段为文章第三部分赞美石榴。
郭沫若《石榴》教案
![郭沫若《石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1d4ab7c850ad02df8041bc.png)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石榴,别名安石榴、假设榴、丹假设、金罂。
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在地中海沿岸各地、印度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也有栽培,喜欢亮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我国栽培石榴也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的。
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世榴园〞之称。
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
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
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假设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欣赏。
关于石榴的古诗句: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远,因依汉使槎。
——元稹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
——白居易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友离为忆君。
不仅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那么天。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6398c1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8.png)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郭沫若石榴说课稿一、说教材:《石榴》这篇文章是在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这一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均属于状物类散文。
其单元说明要求,阅读这类文章,要把握作者笔下的事物的特征,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
根据这一要求及状物类散文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由于这单元的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到状物类散文,《石榴》这篇课文又放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对本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单元后三篇文章《海燕》《白鹅》《鹤群翔空》的学习及今后对状物类散文的学习。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②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特色。
2、难点: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②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法: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已不再是起到对学生进行知识输的作用,而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
根据状物散文的特点及《石榴》这篇课文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导法。
通过课件、实物摆设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在上课之前,我要准备的东西有如下这些:1、多媒体课件,内容以有关石榴的图像为主;2、在教室前边摆上几盆石榴;3、班级出一期以石榴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三、说学法: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学习应是自主、合作、探究。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默读或小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选择独立思考或与人讨论,解决问题。
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由他们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或老师共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
潜溢:暗暗地流出来。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这里只光彩炫丽的样子。
思考: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
构爱 石榴
画 石榴 赞 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试找出
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枝叶
花朵
果实
①将石榴的枝叶与梅、柳比较,突出其 枝叶的特征。
首:(1) “ 石榴就是这少数树木中
的最可爱的一种。”——喜爱。
尾:(2)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5、文中两次提到“夏天的心脏”,对 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第
一次是从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 第二次是根据 (石榴能给炎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
与活力) 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 内在特征作比,托物言志。
8.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 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
衬 托
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9.夏天、夏天的心脏有 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 向上,坚贞刚勇。
紧 张、热 烈、急 促
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 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再读课文,感悟内韵
❖ 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语句,结合创 作背景说说石榴具有怎样的内在品格?作者 借石榴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通过对石榴不同角度的分析,归 纳石榴的特征。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作者 的写作意图。
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
杰出作家、诗人、学者,历史学
家、考古学家、剧作家、社会活 年轻时的郭沫若 动家。 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史
上与鲁迅齐名的文学大家。
代表作:诗集《女神》
《星空》 《蔡文姬》、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安普剌
金罍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3.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的 枝干、叶片、花、果实的 语句。其中蕴涵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哪 个词最能表现这种感情?
喜爱之情; 最可爱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风度兼备 兼长去短)(完美)
外 最可爱 形
单 瓣 足 陆 离
双 瓣 更 华 炜 。
古风五月石榴
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 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 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 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 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果子 实粒
形透 态明 美光 丽嫩
作者采用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 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描写,歌颂真、善、美, 赞扬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奋发向上的 精神和品格,讴歌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抒发 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也含蓄 地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第一处 :从花的色彩、外 形作比喻。
第二处:石榴给火热的夏 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第三部分(7-9自然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 (赞石榴)
结构
❖
一、点明石榴的可爱。
❖
1、枝干、叶
石榴 二、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2、花的特征
❖
3、熟果情态
三、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枝叶 干片
奇清 崛新 而而 不不 枯柔 瘠媚
花
深 红 色 、 陆 离 、 华 贵 、 夏 天 的 心 脏
话剧《屈原》
《虎符》
中年郭沫若
《棠棣之花》(历史剧)等
生字:
争妍斗艳 yán 枯瘠 jí 忍俊不禁 jīn 金罍 léi 犀利 xī 玛瑙 mǎ nǎo
奇崛 jué 盎然 àng 丰腴 yú 安普剌 lā
琢成 zhuó 皓齿 hào
辨识,掌握字词
❖ 奇崛(jué) ❖ 玛瑙( mǎnǎo ) ❖ 犀利(xī) ❖ 皓齿(hào ) ❖ 唾津(tuò ) ❖ 盎然 (àng ) ❖ 金罍(léi ) ❖ 争妍斗艳(yán )
②描写花朵,突出其形态美和精神美,突出 花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③描写果实,突出其成熟的形态。
本文写作思路
❖
爱石榴
❖
❖
画石榴
❖
赞石榴
作者按什么思路来构思全文?全文可 分几部分?
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 构思全篇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石榴的可爱。(爱 石榴)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画石榴)
枯瘠(jí) 琢成(zhuó ) 劈刀( pī) 束缚( fù ) 潜溢(yì)
丰腴(yú ) 安普剌(lā) 忍俊不禁 (jīn)
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柔媚:柔和可爱。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美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外在美
色彩 深红色、陆离、华贵 花朵
个性 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内在美 花 骨朵 变化 逐渐翻红,整裂为四瓣。
石 ----花 形态 形态匀称,像玛瑙花瓶。 榴 花-果 色彩 红 黄 锈彩
形变安普剌-金罍
样子 破口大笑 果实 形色 透明光嫩
透明的皓齿
4、作者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猜一猜:
外面杏黄衣, 姐妹抱一起, 打开仔细看, 都是一瓣瓣。
黄瓷瓶, 口儿小, 打 破 瓷 瓶 口, 挖 出 红 珠 宝。
小小坛子,
装满饺子,
吃掉饺子,
吐出珠子。
3. 石 榴
郭沫若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本文优美生动的 语言。
2、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 族美好情操之志。
6.作者为什么把石榴花视为 “夏季的心脏”?
❖
因为作者在形象地描绘
了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以
后,直抒胸臆说“我本来就喜
欢夏天”。这寄托了作者的理
想和追求。
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 极端艰难的关头:
国民党:妥协投降。抗压爱国运动。 亲日派: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论调。 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坚持抗日,力挽狂澜。
7.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一 特殊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 刻的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石榴不畏炎阳,在烈日下绽放美 丽,演变出充满喜悦的生命变奏曲。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当时的中国所 欠缺的,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 赞美 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 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抒发了自己执 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