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境障碍的特点与应对_王一牛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

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

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突发事件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因此,在突发事件中进行应急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例,探讨突发事件中应急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步骤。

1. 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这些心理反应可能包括恐惧、愤怒、无助、悲伤等情绪。

人们还可能出现身体症状,如失眠、食欲减退等。

了解这些心理反应对于进行应急心理疏导和干预至关重要。

2. 应急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1)倾听与关怀:在突发事件中,倾听和关怀是最基本的心理疏导原则。

通过倾听被困扰者的内心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2)正常化与安慰:应急心理疏导需要告诉被困扰者,他们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

同时,通过提供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起从困难中走出来的信心。

(3)信息分享:应急心理疏导还需要及时、准确地分享事件相关的信息。

通过提供事实,可以减少人们对事件的恐慌和不确定感。

3. 心理干预的步骤(1)评估与筛查:在进行心理干预前,需要对被干预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筛查。

这有助于确定他们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和支持。

(2)建立支持体系:突发事件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至关重要。

这个体系可以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人员、医务人员等。

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3)提供信息与教育:针对突发事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教育是必要的。

通过提供科学和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被干预者正确理解事件,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4)应用心理干预方法:不同的突发事件可能需要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决方案焦点短期治疗等。

根据被干预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

4. 突发事件中的自我疏导与干预突发事件不仅对被直接影响的人造成心理困扰,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自我疏导和干预也是必要的。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决策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决策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决策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突发公共事件指的是在日常运行中突然发生的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这些事件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心理造成重大威胁。

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时,人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决策,而应急决策的心理分析和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进行应急决策时,人们往往会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人们可能会感受到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干扰人们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可能会感到恐慌,忽视了自身安全和逃生的重要性,导致被困或者受伤。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通过控制情绪、调整心态,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维,以便做出正确的应急决策。

应急决策还受到信息处理的影响。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往往存在信息相对不完备、不准确或者模糊的情况。

人们需要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性质和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们应当保持谨慎和审慎的态度,对信息进行验证,避免因为错误的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人们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还需要考虑风险和利益的权衡。

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在生命安全和其他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可能需要在逃生和找寻亲人之间做出决策。

这时,人们需要综合考虑风险和利益,权衡各种因素,从而做出最佳的决策。

应急决策还受到个体和集体心理的影响。

不同的人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可能会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有些人可能更加冷静和理性,更容易做出准确和果断的决策;而有些人可能更加情绪化和冲动,容易被情绪主导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集体决策中,人们还可能受到群体思维和集体行为的影响。

在应急决策中,人们需要倾听意见、积极沟通和合作,以便集体智慧能够发挥出来。

针对以上的心理分析,人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维,不受情绪干扰。

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从可靠渠道获取准确的信息。

谨慎权衡风险和利益,做出最佳的决策。

注重个体和集体心理的平衡,充分调动团队的智慧和能力。

地震灾害对受灾者的心理行为影响及干预策略

地震灾害对受灾者的心理行为影响及干预策略

合理 的信 念 。要让 他们知 道 : 他们在 救援 中只要 已经尽 了全力 , 么就不 应该 去苛 责 自己 。要 那 宽容 自己在 抢 救和 治疗 中的失败 , 汶川抗 震 救灾 中, 在 面临 的复杂 情况是 难 以预料 的 。灾 难并 不 是人 们能 控制 的 , 医护人 员也不 是万 能 的 , 自己 的努 力 , 尽 而不 要 把所 有 的 压力 都 放 在 自己 身 上 。例如 , 在刘 德 云的救援 案例 中 , 心理 干预 师就 对 救 援人 员 小徐 进 行 心理 疏 导 和安 慰 , 听 其诉 说 感受 , 并帮 助他分 析原 因, 诉 他这是 不得 已 , 告 也是 当时 唯一 的选 择 , 同时 受 困者及其 家
们 无法 分辨 , 陷入 迷茫 与不 安之 中 , 这使 大 家在 如何 躲 避 危 险方 面有 很 多 担心 , 使 人们 感 到 也
预 防地 震 的困难 , 增加 了人们 的恐 惧感 。应 对恐 惧 的关 键 在于 : 一是要 主动增 加相 关信 息 的理 解, 了解 预 防与抵 御突 发灾难 的科 学知 识 。只要 认真 做好 防护 , 不必再 有更 多 的担心 。二是 就 要多 与他 人作 信息 方 面的交流 , 移注 意力 , 转 增强 信念 , 这样 能够 释放 紧张 、 虑 的情绪 。三是 焦 要勇 于实 践 , 于 面对 , 纳 自身所 出现 的恐惧 感 、 张情 绪 , 自己的理智 或者 意 志控制 这种 敢 接 紧 用 情 绪 。当我 们 不去排 斥它 的时候 , 些情 绪也 就 变得减轻 了。( ) 虑心理 的应对 。根 据凌 力 这 2焦 和 陈新 华 的研究 , 虑者 的性 格 多有 些 自卑 , 于 紧 张 、 惧 , 救 援 中的 困难 估 计 过分 , 得 焦 易 恐 对 患 患 失 、 惶 不安 、 赖性 强 , 自身躯体 和 内脏情 况 过分关 注 。应 该鼓励 其 自己去 认识 地震 , 惶 依 对 提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大众心理疏导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大众心理疏导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大众心理疏导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传染病的爆发、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威胁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大众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除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大众心理疏导同样至关重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严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当这些事件发生时,人们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无助和愤怒等负面情绪。

比如,在传染病爆发期间,人们可能会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生活节奏被打乱,工作和学习受到影响。

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缓解,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透明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如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向公众发布权威的信息,包括事件的进展、防控措施、个人防护知识等。

这样可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恐慌,增强公众的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对于一些谣言和不实信息,应及时予以澄清和辟谣,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公众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例如,通过制作生动形象的科普视频、漫画等,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在线答疑,解答公众关心的问题,增强信息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除了信息传播,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也是大众心理疏导的重要环节。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支持和鼓励,共同度过难关。

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生活物资、心理辅导等服务。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为受影响的人群提供援助和支持。

对于那些直接受到事件影响的人群,如患者、医护人员、隔离人员等,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心理支持。

突发事件群众心理如何应对

突发事件群众心理如何应对

突发事件群众心理如何应对
近年来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对这些事件处置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果大小和影响程度。

从目前来看,各级政府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虽然有很多创新并发挥了一定实效,但在如何把握突发事件中的社会群体心理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社会学研究表明,群体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会形成区别于个体的群体心理。

因为,个体一旦参加到群体之中,由于匿名、模仿、感染、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的作用,个体就会丧失理性和责任感,表现出冲动而具有攻击性等过激行动。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群体心理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借机发泄心理。

转型期的中国,因为社会的剧烈变化、利益的重新分配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不同际遇,使得许多人的生活压力加大,心理上产生了相对的被剥夺感,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滋生着不满情绪;某些地方政府许多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而类似信访等社会表达渠道的不畅通,又使得一些群众感到无处说理,心理压抑。

其二,逆反心理。

当起因事件发生后,一些政府有关部门出来辟谣或定性时,因其此前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在某种程度
上损害了在民众中威望和公信力。

因而,无论政府如何解释,人们不仅不大相信,反而将其视为政府推卸责任、隐瞒事实的借口。

辟谣或定性不仅无法起到安抚人心的效果,反而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其三,表现欲和英雄情结。

个人进入群体后,总有一种表现欲。

特别是,现代化造成个体间的距离以及因此形成的对人性的异化,并没有改变人类渴望群体生存这一本能性的需求,但会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公众心理创伤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公众心理创伤管理

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紧张、不安 、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以 及失眠、噩梦、易怒等生理症状。
焦虑和恐惧情绪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常伴随着未 知和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会导致 公众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焦虑和恐惧情绪可能导致个体出 现过度警觉、易怒、注意力不集 中等表现,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
和工作效率。
详细描述:SARS疫情期间,政府和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公众的心 理创伤。包括提供心理疏导、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疫情信息公开等,这些措施有 效地缓解了公众的恐慌和焦虑情绪,提高了应对能力。
案例二:汶川地震中的心理创伤干预
总结词:及时干预
详细描述: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和救援机构及时采取了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派遣心理医生、开展心 理疏导、实施心理康复计划等。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灾区居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其他心理问题, 提高了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能力,减少心理创伤对个人和 社会的影响,促进社会稳定和发 展。
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心理 的影响
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时,由于外界刺激和内部 反应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 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对 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03
心理创伤管理的理论框架
心理创伤理论
心理创伤定义
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在经历突发、威胁 性或灾难性事件时,产生的强烈的恐 惧、无助和绝望等负面情绪反应,导 致心理功能暂时性或永久性障碍。
心理创伤的分类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心理创 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同程 度的心理创伤需要不同的干预措施。

浅析如何安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生的心理

浅析如何安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生的心理

浅析如何安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生的心理发表时间:2020-12-31T12:21:57.4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作者:李辰正[导读] 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公共生活中,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一种社会现象。

李辰正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牟山小学,河南鹤壁 458030摘要: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公共生活中,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一种社会现象。

突发事件的类型多种多样,有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也有非正常的灾害等。

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应对的准备工作,及时有效地平息他们的情绪波动,让其能够尽快走出消极的负面状态,以达到挽救和保护的目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从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出发,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安抚的措施与方法,以期能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抚;公共卫生事件;学生的心理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逐渐扩大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给学校的正常秩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影响,以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

突发事件是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公众产生不利的结果或损失,或者可能导致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或现象。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我们应该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人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等方面来考虑,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首先,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根据人的生理结构特点,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来确定应急措施的实施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重大疫情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着力点

重大疫情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着力点

1引言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疫情防控形势,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引导青年学子在疫情防控这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中感知国家的伟大力量,涵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诚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要抓好疫情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可以从五个着力点展开相关工作。

2加强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在重大疫情下,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战胜疫情的有力保障。

面对线上线下各类信息混杂、难辨真伪的复杂情况,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及时收集学生健康和出行等相关重点信息,及时报道学校抗击疫情的有关情况和动态,及时发布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和相关要求,不回避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学生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充分保障学生的知情权。

同时还要积极搭建班集体、党团支部、学生团学组织等多层面的在线交流沟通平台,依靠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等力量,充分开展线上团课,居家战疫云打卡、身边的大学生抗疫志愿者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互相激励,获得成长。

要通过疫情期间主题云征文比赛、云演讲、海报视频云设计大赛等形式,支持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身边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凝聚青年学生,还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体的管控,确保校园网络空间清朗可控。

3运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充分了解学生,增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他们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是复杂多变的,辅导员必须要做到对自己的学生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和重大疫情出现的新变化,更要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精准的学生数据和相关动态[1]。

突发灾难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突发灾难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大标志。

制造转机需要我们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改进我们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突发灾难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陈伟伟(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讲师)突发灾难对救援人员产生的心理危机,是指救援人员在灾难救援过程中,面对灾难应激源,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救援人员由于长时间身处灾区救援的第一线,时时经受着各种负性应激源的刺激,诸如掩埋在废墟中的尸体、经过长时间抢救又死亡的伤员、阴阳相隔的亲人别离等等,所以他们在此期间,往往会产生各类应激性的心理危机状态。

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与治疗,那么就可能演变成慢性和长期的身心疾病,给这些救援人员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避免因情感波动造成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回归现实;三是学到对未来可能遇到的突发灾难有更好的应付策略与手段。

很多研究和实例证明,在发生突发灾难时,心理干预可起到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鼓舞士气、引导正确态度和矫正社会行为等作用。

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在快速进入灾难现场之后,李权超、王应立指出可以采取的一般策略有:(1)提供社会情感支持。

救援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一般由亲属、战友、同事、同学、朋友构成,为人们提供亲情、物质和信息上的支持,分担困苦和共渡难关。

但是,当突发灾难出现后,人们依赖的人际支持系统已经不足以抵御灾害;因此,获得来自组织和外界的支持显得非常重要。

情感支持的实施,要首先认同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累积的消极情感变化,即在心理上变得茫然失措,出现各种非理性情绪和非理智思维,心理干预人员应视此种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及时给予安慰、同情、支持和开导。

医务人员的此种态度可极大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产生被理解感和被支持感。

(2)提供准确信息。

在突发灾难来临之际,救援人员虽然身在现场,但也会由于不了解全局的信息而产生消极情绪。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众心理变化及应对思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众心理变化及应对思考

和 谐 的社会心理 既是 实现和 谐社 会 的重要组 成 部分,
损害, 造成大众心理突变, 引发社会动荡, 对社会和谐产生 极其深刻的影响。 认真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心理 的干扰及有效应对 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维护社会心 理平衡, 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 .
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 也是形成社会和谐氛围的重
毒、 生化 与恐 怖 袭击 以及 其他 严重 影 响公众 卫 生 和健 康 的
认知、 情绪情感、 反应等方面的综合调适能力, 良好的平衡 能力可以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极影响。 越来越多的
科学研 究表 明, 的健 康 或疾病 可以从 其社 会行 为 和心理 人
事件。2 I 它具有突发性、 群体.特征, 对公众健康带来较大
感” 2 0 年席卷全球的甲型H NI 、09 1 流感, 00 2 1年国内发生的
“ 聚 氰胺 ”超 标牛 奶, 0 三 2 1年的 “ 1 染色馒 头”_ 塑化 剂 4 】 ,“
风波” 欧洲同时发生的 “ , 有毒黄瓜” 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
件, 0 1 月发 生于 日 由地 震 海 啸引 发核 泄漏 造 成的 核 2 1年3 本 辐射 突 发公共卫 生事 件等 等一 再地使 世界失 去了平静 , ]引
要标志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 和社 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 “ 弘扬科学精神, 加强人文关怀, 注 重心理疏导, 培育奋发进取、 理性平和、 开放包容 的社会心 态” 这说明党中央、 , 国务院对社会心理问题的高度重视。I [ J
改 革开放三十年 以来, 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 取得 了阶段 i的骄 生
20l 年 第 9期 共卫 生事件的大众心理 变化及应对思考

突发事件下的心理疏导与应对建议

突发事件下的心理疏导与应对建议

突发事件下的心理疏导与应对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恶性犯罪、事故等。

这些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心理疏导和应对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并积极应对困难。

本文将从心理疏导的意义、应对突发事件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应对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疏导的意义在突发事件中,人们常常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威胁、财产损失、亲人伤亡等沉重的打击,这些都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

心理疏导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正视自己的情绪、接受现实,缓解焦虑和恐慌,促进心理的康复。

心理疏导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人们走出困境,重塑心理平衡。

二、应对突发事件的步骤和方法1. 接纳和认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首先要接纳和认知事件的发生。

认识到事件已经发生,接受现实,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是正常的。

避免试图否认或逃避现实,这只会增加自己的负面情绪。

2. 寻求支持在突发事件中,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关怀非常重要。

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倾诉内心的困扰。

同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也是必要的,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3. 控制情绪在突发事件中,人们常常会受到强烈的情绪波动影响,如恐惧、愤怒、悲伤等。

控制情绪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关键。

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运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避免过度沉浸于负面情绪中,积极培养乐观的心态。

4. 建立支持网络在突发事件中,可以与其他受影响的人建立支持网络。

共同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相互支持和鼓励。

这种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网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共同度过难关。

5. 重建生活突发事件通常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导致原有的生活秩序和习惯被打破。

在重新建立生活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

可以尝试培养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等。

同时,设定一些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为自己找到新的动力和意义。

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情绪特征与应对

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情绪特征与应对
绪 活动和心理变化 , 这就 是一 般所说 的应 激反 应。公共 卫生
( 过度依赖和失助感 四) 过度依赖是指 以超出正常程度 的失助感为 特征的情绪 反 当疫情发 生后 , 他们可 能会 因为得 不到及 时 的疏导 和预期 的
关注 而感 到无 助 , 表现 出 自我怜悯 、 比以往更加强烈 的思乡情
收 稿 日期 :0 1— 8—1 21 0 9
作者简介 : 胡雯洁 (9 1 , , 肃兰州人 , 18 一) 女 甘 陕西师 范大学计 算机科学学 院讲师 , 心理学硕士 。
事件 突发时 , 作为一种 社会性应激源 , 当其 对个体所 造成 的压 类 问题的首位 , 容易引起焦虑 、 郁等负性反应 。 抑
( ) 惧心理 一 恐
大多数学生都是远离家 乡和父母到异 地求学 , 力超 过个人应对能力时 , 随之产生 的情绪 问题 最为突 出 , 居各 应 。在高校 中 ,
由于大 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不可 预知性 、 突发性 、 紧 病的怀疑和恐惧加剧 , 自身健康 状况 或身体 某一 部分 的功 对
急性 、 危害性和不确定 性等 特点 , 为一种 应激 源 , 作 容易 给公 能过分关注 , 如反 复测量体温 、 觉身体某 个部位疼 痛等 。尤 感 众造成恐 慌 J 。高校作 为一 个特殊 的公 共场所 , 员高 度密 其是 当出现一些躯体化 症状 , 人 如咽 喉疼痛 、 短 咳嗽 、 温波 气 体
大食物和职业 中毒以及其 他严重 影 响公众健 康 的事件 。 近 通过 网络 了解 时事 , 获得信 息的途径相对单一 , 而面对 网络 中 些年来 国内外公 共卫生 突发事件 频频 爆发 , 社会稳 定造 成 五花八 门的信息他们又 缺乏一 定 的甄 别 能力 , 给 再加 之他们 心 了一定 冲击 。20 0 2年爆 发并 波及全 国 2 6个 省份 的重症 急性 理承受力 较差 , 情绪波 动较 大的心理特点 , 多大学生在 面对 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大学生心理防护及对策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大学生心理防护及对策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大学生心理防护及对策研究作者:于俊红来源:《速读·中旬》2020年第08期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高校大学生受到了哪些影响、呈现出哪些心理特点,通过哪些对策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防护,是本文论述之重点。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心理防护对策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的特点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

所以,疫情的突然来袭,让全国人民的生活失去了平衡。

这场疫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目前,我们已进入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后期,即“后疫情时代”。

所谓后疫情时代,表示疫情并未完全消失,一切还不能常态化,疫情存在时起时伏、小规模暴发等特点,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以及季节性发作时有发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后疫情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抗疫常态化,人类与疫情长期共存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不受气候的影响,它寄生于人身上,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与人类同在。

所以,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与疫情抗争,并与其长期共存,经济、生活、教育,民生等各方各面都将因疫情受到不同的影响和转变。

(二)地缘限制被打破,网络连结增强在后疫情时代,传统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多元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将成为更普遍的沟通方式,打破了传统中凡事面对面交流的习惯,互联网的连结方式和频率都将增多增强。

交叉式、网络式的,一对多、多对多的跨地域交流将打破传统的地缘限制。

(三)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防控意识增强洗手,消毒,戴口罩。

有调研结果显示,后疫情时代,人们愿保持的前三种卫生习惯为洗手、消毒与口罩。

哪怕是减少室内人群聚集、定期检查、减少出门这三种要求更高的行为,也有半数以上的人愿意继续保持。

(四)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发生改变高校的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都会因此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因此而发生改变,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行为,都会因此做出改变。

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援助

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援助

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援助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无论是自然灾害、传染病爆发还是其他突发事件,这些事件都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学校中的师生群体来说,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心理援助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援助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学校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师生们带来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慌感,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准备。

事件发生后,师生们可能会感到恐慌、焦虑、压力很大,甚至会出现抑郁、恐惧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事件的发生也可能导致师生之间的相互疏远和不信任,甚至可能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这都会对教学和学习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心理援助措施。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团队的建设。

学校可以成立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和教师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以帮助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专业人士可以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慌情绪,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师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式,让师生了解并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心理疏导热线等形式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疏导热线或者开设心理咨询室,以方便师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这些服务可以为师生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心理压力,缓解心理困扰。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疏导活动的开展。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的活动,如开展心理健康周、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第21卷第23期317投稿邮箱:sjzxyx88@·公共卫生与卫生防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郭会敏,张兵,栾玉泉(通信作者*)(大理大学,云南 大理 671000)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爆发,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危机。

隔离的环境、疫情的反弹、工作的压力,使医护人员出现了恐惧、焦虑、抑郁、疑病等主要心理问题。

本文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引起社会及行政部门重视,采取符合实际的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心理状态;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21.23.135本文引用格式:郭会敏,张兵,栾玉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23):317-318.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Medical Staff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GUO Hui-min, ZHANG Bing, LUAN Yu-quan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671000)ABSTRACT: The frequent outbreak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health, has become a common public crisis faced by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isolated environment, the rebound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he pressure of work have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fear, anxiety, depression, hypochondria and other majo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medical staf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medical staff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iming to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hat can take effectiv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line with the reality.KEY WORD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medical staff; mental state; coping strategies0 引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产生对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性原因疾病,以及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1],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隐蔽性、传播速度快、诱发因素多样复杂性、危害直接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对公共健康、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资源流失[2]。

谈如何从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心理危机)

谈如何从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心理危机)

谈如何从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心理危机1、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因素1.1事件的严重程度严重程度通常指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实物(如房屋、设施等)破坏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人们心理所造成的紧张、忧虑及恐惧的程度。

一般来说,如果一场危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房屋倒塌严重,公共设施被极度破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人们心理的恐慌程度。

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195人遇难,374176人受伤,16221人失踪;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78人,失踪287人;玉树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遇难2698人,失踪270人,居民住房大量倒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部分公路沉陷、桥梁坍塌,供电、供水、通信设施遭受破坏。

农牧业生产设施受损,牲畜大量死亡,商贸、旅游、金融、加工企业损失严重。

山体滑坡崩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受灾面积3586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842人,虽说灾难虽已过去,但人们对此仍然心存畏惧,事件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创伤在短期内仍然还没能愈合。

1.2社会信息的公开程度政府是社会公共危机发生的责任人,也是解决公共危机的重要主体。

因此,在公共危机的爆发过程中以及在对危机的解决中政府自始至终都是信息的主要掌控者。

政府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将极大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人们对危机的了解程度。

2003年非典,在这一点上对政府提出了严重的警告。

非典初期,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隐瞒疫情,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同时也造成非典在我国的大规模肆虐酿成社会恐慌。

政府信息的透明化,可以对公众心理进行有效疏导干预,对于危机的及早控制与解决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面对突发群体性事件,政府必须迅速了解和把握网上各种信息载体的脉搏,迅速回应公众疑问。

“6.17事件”中的石首市政府在17日事发之后,直到19日才在石首市政府网站上发布了题为《我市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简短消息;事态在误解及不信任的情绪中严重扩大之后,石首市委市政府才于20日发表《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呼吁广大市民“保持冷静,不被少数不法分子蛊惑,不信谣不传谣,不围观不起哄,积极支持配合市委市政府平息事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情绪问题的电话咨询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情绪问题的电话咨询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情绪问题的电话咨询特点
周增凡;王一牛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4(008)036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社会心理因素对事件控制的效果和进程的影响日显突出.心理咨询热线工作是整个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一部分,突发事件时对情绪问题进行电话咨询具有明显的优势,热线电话咨询中的情绪问题有典型的特点,掌握情绪问题电话咨询的会话结构特点对此类突发事件中情绪问题电话咨询的完善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2页(P8364-8365)
【作者】周增凡;王一牛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部,场站卫生队,北京市,101114;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部,机关门诊部,北京市,1011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
【相关文献】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VRGIS在提高社区韧性中的应用 [J], 庞春雨;于贤达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党报评论的时度效
——以《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评论文章为例 [J], 蒋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 何坤;张丽青
4.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移动慢直播传播——以央视频APP"疫情24小时"为例[J], 狄丹
5.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移动慢直播传播——以央视频APP“疫情24小时”为例 [J], 狄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及应急对策

浅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及应急对策

浅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及应急对策
刘斌;薛丽亚
【期刊名称】《社区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6)20
【摘要】突发性公共事件卫生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我国由于食品中毒、职业病中毒、毒气泄漏等引发的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屡有发生,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受地质气候影响多灾的国家,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车祸死亡人数约10万人。

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点,构建我国公共卫生突法事件应急机制,对于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8-9)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对策;突法事件应急机制;突发性公共事件;食品中毒;身体健康;突发性事件;交通事故
【作者】刘斌;薛丽亚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R129
【相关文献】
1.试论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思路 [J], 余昌海;
2.应急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做法及经验浅谈 [J], 王锐;马红梅;刘雁冰
3.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体系的对策思路 [J], 黄秀江
4.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对策分析 [J], 冯宝甡
5.浅谈地市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构建 [J], 刘恩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突发事件的应对心理

突发事件的应对心理
情绪调节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焦虑和恐惧,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紧急情 况。
保持镇定
保持镇定和自信的态度,有助于稳定团队的情绪,并提高团队的应 对能力。
快速决策
01
02
03
迅速判断
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判断 形势并做出决策是至关重 要的。
果断行动
一旦做出决策,应果断行 动,避免拖延和犹豫不决 。
灵活调整
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调 整策略和行动方案,以适 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应对心理
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个体或群体所 表现出的心理反应和应对策略,包括 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
特点
突然性
突发事件通常没有明显的预警信号,发生时间、地点和影 响范围都难以预测,需要人们迅速作出反应。
严重性
突发事件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秩序的破 坏,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2
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提供信息和资源,协助个体解 决实际问题,减轻其负担和压力。
3
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感,有助于 个体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自助心理辅导资源
自助心理辅导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课程、自助软件等,能够提供心理知识 和技能,帮助个体自我调节和应对突发事件。
自助心理辅导资源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 和偏好。
突发事件的应对心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目录
• 突发事件的定义与特点 • 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 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见心理问题 • 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与技巧 • 应对突发事件的资源与支持 • 应对突发事件的案例分析
01 突发事件的定义 与特点
定义
突发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4):387~392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境障碍的特点与应对 王一牛 罗跃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摘 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心理因素对突发事件控制效果和进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疫情、疾病、生活、工作以及社会和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致的情绪问题非常突出。

突发事件时情绪问题的表现有疑病、恐慌、焦虑、抑郁和强迫心理等,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而不同群体如罹患人群、隔离人群、家属、普通就医者及一般公众的情绪问题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应对措施。

突发事件为情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心境障碍,心理应对。

 分类号B849:R39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人们不难回忆起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件件突发事件: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1998年山西朔州毒酒事件、2002年南京汤山食物投毒、2003年4月的辽宁海城学生豆奶中毒等。

而影响之深、涉及面之广,莫过于2002年冬始自广东、2003年春爆发于北京,并波及全国26个省份[2]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俗称非典型肺炎或非典),它也在我国香港、台湾和国外一些地区流行,迄今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曾出现过SARS和疑似SARS患者。

 实际上,突发事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到的影响不可低估。

公元前几乎摧毁整座雅典城的“雅典瘟疫”,公元6世纪导致东罗马帝国衰落的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以及多次流行的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导致的脑炎,还有在全世界大规模传播的艾滋病、在非洲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等,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次SARS流行,截至6月23日,全世界累计有8459例患者(包括疑似病人),其中805例患者死亡。

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心理因素对突发事件控制效果和进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因疫情、疾病、生活、工作以及社会和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致的情绪问题非常突出[3]。

1 突发事件时的情绪问题类型 情绪是指那些与机体生理需要是否能满足相联系的态度的体验,它带有情境性,常随情境改变而改变,易变而不稳定。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情绪分成不同的类别。

基本情绪或原始情绪有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与感觉有关的情绪有疼痛、厌恶和欣快等;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有骄傲和羞耻,内疚与悔恨,以及成功与失败的情绪等;与别人有关的情绪如爱、恨等。

当个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会激起不同程度的情绪活动,喜、怒、忧、思、悲、恐、惊等都可出现,突发事件造成人体的应激反应所表现的焦虑、抑郁和愤怒较为普遍。

儿茶酚胺增加致乳酸盐增多可能是引起焦虑的直接原因,5-HT不足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与抑郁有密切的关系,而愤怒被认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有较一定的相关性[4]。

 收稿日期:2003-07-01 通讯作者:罗跃嘉,email: luoyj@ -388-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情绪问题的表现可体现在情绪性质、情绪波动性和情绪协调性等三方面的变化[5]。

情感的两极性是相反相成的,其两极是对立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两极情感的强度差异是由客观刺激与个体的意义的强弱而定,情绪增高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高兴、愉悦、欣快、狂喜等,而情绪低落则表现出沮丧悲观、愁眉不语、抑郁自卑、恐惧害怕等。

易受激惹、容易感伤及情绪不稳等属情绪波动性反应,在客观刺激或突发事件作用下,情感极易诱发或反应缓慢。

同一不良评价,对不同的人所起的情感强度就大不相同,同一强度的评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中所反应的情感强度也会不同,至于情绪强烈、鲜明且又很容易流露出来,别人的情绪反应较容易引起共鸣就属于情绪协调性方面的异常。

 2 突发事件时的情绪异常表现 突发事件发生时,情绪问题最为突出,居各类问题的第一位。

最近,跨文化心理社会学组织(Transcultural Psychosocial Organization, TP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阿尔及利亚、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巴勒斯坦调查了3 048例战乱后的情绪障碍[6],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其他焦虑症状。

归纳起来,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的一系列非理性的情绪和相应的表现可能有如下一些特点[7]。

 2.1 疑病心理 一些人在突发事件时,内心充斥怀疑和不安,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如SARS 期间过度关注体温。

疑病(hypochondriasis)性关注虽未达到妄想的程度,但不能摆脱对罹患躯体疾病的担忧。

没有根据地担心、怀疑自己患上某种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的固有成见。

因而导致内心被自己可能患上疾病的怀疑和恐惧所充斥,尤其出现一些躯体化反应,如咽喉疼痛、气短咳嗽、睡眠不佳、体温波动大时,则往往加重这种心理。

 2.2 恐慌心理 恐惧,是一种基本的情绪状态,是企图摆脱或逃避某种情境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害怕,是对特定刺激事件采取的自御反应。

许多恐惧心理,都是后天习得的,是心灵的黑洞,影响面较大,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角落。

每个人都有其特定到所惧怕的事物或情景,其中有普遍惧怕的,例如惧怕雷电、火灾、地震、重病、高考,以及失去爱人、父母、亲朋好友等等。

现实生活中的恐惧有常态和变态之分。

常态的恐惧包括恐惧不明白的东西、惧怕事物的改变和惧怕公众批评等,皆与人的守旧观念有关。

守旧观念既是恐惧的前提,又是恐惧的结果。

在北京SARS流行期间,一些SARS患者、疑似患者和正常人对SARS疾患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属于疾病恐怖的一种。

这些人出现回避表现,难以自控,当面临所恐惧的物体或处境时,出现显著的焦虑。

 2.3 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与恐惧情绪相近,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的,而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焦虑是指向未来的,对突发事件产生紧张的内心体验时,出现回避、烦躁等,呈高度警觉状态。

应激状态下的焦虑多表现为精神性焦虑,如无明确对象的游移不定的广泛性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经常提心吊胆、不安的预感,高度的警觉状态、容易激动。

2.4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常在突发事件后出现,突发事件通过应激机制增加了抑郁发生的危险,应激的强度不仅取决于突发事件的性质,更取决于人格特征、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

躯体疾病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因素有诱发障碍的作用。

表现为过度关注疫情报告,无意与外界的人和事进行沟通;持久的情绪低落、忧郁,失去愉快感;悲观、失望,厌世而不能自拔;说话声调平淡,时时发出叹息,甚至流泪哭泣;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主动与外界隔绝,或独居家中、宿舍里,或在工作时不能集中注意力。

 第11卷第4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境障碍的特点与应对 - 389-2.5 强迫心理 在SARS流行期间,有些人频繁洗手、测量体温每日达三四十次,总担心从外界或与别人接触后会感染上SARS病毒,这种强迫(compulsion)动作是在难以抑制的意向影响下发生的,且重复表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感动作,明知不合理、不必要、但自己无法控制。

表现为反复计数,反复回忆,反复某些动作(如洗手),反复消毒,不停地擦拭物品。

洁癖是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急性传染病流行时期很容易形成的强迫性行为[8]。

 2.6伴随症状 突发事件时,上述情绪问题常伴一些其他症状和体征,类似神经衰弱的相关表现,如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痛,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仍不解困乏甚至更难受,这些表现在今年的SARS流行时期易见。

这些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当中更为明显,当现实压力过大时,他们就会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反应,以致适应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青少年属于易感人群。

 3 突发事件时的情绪问题应对 3.1 疑病心理的应对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们保持应有的警觉和作出反应均是正常的。

疑病心理在过度执拗、自我为中心性格的人群中容易发生,多数人是因为曾经患病,如曾经患过呼吸道疾病的人在SARS时期应当注意不要过度紧张,主动地、全面地了解非典有关知识可有效避免。

只有依靠科学,正确了解、预防和应对应激事件,做到心中有数。

 3.2 恐慌心理的应对 由于病毒是微小的,感染病毒者是谁,我们无法分辨,这使大家在如何躲避危险方面有很多担心,也使人们感到预防非典的困难,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感。

对策是,只要认真做好防护,就不必再有更多的担心。

即便有情绪反应,也不必紧张,因为按照专家的建议可以相信做到泰然处之。

恐慌是人类对于突发事件、压力的一种自然反应,出现恐慌并非一无是处。

恐慌、恐惧可以使群体涣散,但也可以增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因为恐惧可以使群体成员的联系更为密切。

所以,我们可以将坏事变为好事。

 3.3 焦虑心理的应对 焦虑症患者性格多有些自卑、易于紧张、恐惧,对困难估计过分,患得患失、惶惶不安、依赖性强,对自身躯体和内脏情况过分关注。

应该自己去认识非典,提高自知力,也对自己的不良个性有自知之明,这样,就能以理性的态度对环境作出健全的反应。

投射、幽默、补偿、合理化等都是可取的方法[9]。

 3.4 抑郁心理的应对 阅读有益读物,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文娱活动,观看使人开怀大笑的演出等都可缓解此症。

善于心理自救者常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痛:一是理智性地合理宣泄,如对自己的至亲好友诉说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自己跟自己倾吐,诉诸文字,让心中的苦水流泄出来。

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在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大叫一番,任怒火喷发,这也是智者和强者所为,因为这是陷入极度心理困境的即时性的最佳自救策略。

 3.5 强迫心理的应对 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但方法要科学,可采取声音干扰的方法。

面对急性传染病造成的心理压力,要特别注意勿采取否认、回避、退缩等不良应对方式。

特别注意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还要注意调节性情,不发脾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