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锋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 美外国贸统出治口集额团占认世为界苏1联/已3 经成使为它其在实全现世称界霸赢主得义了野很心高的的 严黄重金障储碍备。量占世界3/4 威望。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力图“领导世界”
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出于民
1946年,英国前首
相丘吉尔访问美国 在富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 “一幅横贯欧洲大 陆的铁幕已经降落 下来。在这条线后 面,座落着中欧和 东欧古国的都城… …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 界共产主义运动。 是冷战发出的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两者本质是 一样的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1948年6月7日,美、英、法三国单方面宣布在德国 西占区(包括柏林西占区)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新的B记 马克。
1948年6月22日,苏联也宣布在苏占区和大柏林发 行新币D记马克。
1948年6月24日,苏联下令全面封锁西柏林,切断 西柏林同外界所有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联系,中断苏占 区对柏林的粮、煤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世界政治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导语概括总结: 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
20C50年代后期: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出现多极化趋势— —西欧、 日、中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暂时形成“一超 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苏联解体;西欧、 俄罗斯、中国、第三世界的发展
1、马歇尔认为: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 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 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2、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 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 贷款。通过马歇尔计划,西欧工业产量比战前 上升了35%,农业产量比战前提高了10%。
问题: 为什么这个国际关系体系以美苏为主导?一个国
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什么决定的?
3、 美国
苏联
垄断了原子弹,
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相当于美国的30%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 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 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1947年3月杜鲁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咨文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 起冷战的目的是什么?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教材P155
三、影响:
1、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 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 次又一次的紧张。
全面冷战:
(1)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 由于美苏冷战加剧,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 东、西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 国
广岛遭受劫难与柏林落入苏联红军之 手,不仅象征着一场战争的结束,而且还 标志着世界事务中一种新秩序的开始。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世界政治格局: 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
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 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 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 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 的具体表现。
3、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对马歇尔计划所作 的认真的分析表明,归根结底,这一计划就是 要建立西欧集团作为实施美国政策的工具 。
目的: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进而实现称霸战略
客观上起到了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的 作用
有人认为: “杜鲁门主义”和 “马歇尔计划” 是 “一个胡桃的两半”。你如何理解?
——斯大林
(1)二战前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二战期间美苏结盟,是否意味着双方没有任何
矛盾?
(3)有哪些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决定着战后的美苏必
然走向对峙?
1 、美苏双方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加剧
2、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形成的以美、 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 局的基本轮廓
美苏争锋
学习要求: 必考: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本过程 加试:
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
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
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问题:
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经济实力使用空中走 廊的方式来反封锁。苏联没有干扰西方国家的空运活动。
经过几番周折的秘密谈判,四国在1949年5
月达成协议,苏联同意取消对西柏林的一切交通
封锁。
妥协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
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
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族利己主义的考虑,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极力在欧洲扩 张自己的势力。
1943年德黑兰会议时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 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 大的北美野牛,中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 4、二战后,日本和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二、过程
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排序 1946年3月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 志) 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1947年9月苏联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9年北约组织(以美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 1955年华约组织(以苏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 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