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分析
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流, 有利于切 口愈合 。⑥术后给予避孕 1 口服 3— 号 6月 , 预防复 发 。⑦还应强调一点 , 剖宫产术前应 向家属及患者交代 术后有可
能会发生腹壁切 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并发症 。另外 , 然据其典 虽
型的症状及体征不难作出腹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 但术
前应注意排除其他的肿瘤 。
参 考 文 献
[] 1 乐杰 , 主编. 妇产科 学[ . 6版 . M] 第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人
均2 8岁 , 为足月妊 娠剖 宫产术 后 , 皆为初 胎 , 术 中经过 顺利 。 且 其中 2例行的是老式( 腹壁切 口纵式) 剖宫产 , 余下 的 9例为新式 ( 腹壁切 口横式) 剖宫产。继 发腹 壁切 口子宫 内膜 异位症患 者的 发病 时间从术后 6月到 5年 不等 , 多在 术后 2~ 3年发病 。所 有 患者发病之初均在切 1处 发现有小 硬结 , 5 1 与月经 周期密 切相关 ,
在手术时尽量保护好腹壁切手术 口, 缝合子 宫时不能穿透子宫 内 膜层 , 擦宫腔 的纱布不 能重复使 用 , 可在最 大程度上 减少或 避免 子宫内膜在腹壁的种植 。尤其 在基层 医 院, 考虑 经济 的关系 , 缝
11 两种剖宫产术式不 同之处 我 院 自 20 . 0 0年 始开 展新式 剖 宫产( 腹壁切 口横 式 ) 2 0 ,0 0年前都 做纵 式剖 宫产 ( 壁切 口纵 腹 式) 。两种剖宫产术 中不 同的手术步骤 : ①进入腹腔后 , 纵式 剖宫 产用两块大巾保护腹壁 , 而新式 剖宫产 因为切 口张力小 , 给予 未 保护腹壁切 E; 缝合 子宫切 口后 , 式的筋膜 用 7号 丝线 问断 l② 纵 缝合 , 而新式的则将缝合子宫切 口的合成线用活力碘浸泡后 连续 缝合筋膜 。 12 临床表现 . 1 例患者均是剖 宫产分 娩 , 1 年龄 2 3 4~ 2岁 , 平
13例剖腹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初探
参考文献
显效果 。1 3例患者均行 手术治疗 ,其 中 3例在局 麻下行 病 灶切 除术 ,1 0例在连硬 麻醉下行病 灶切 除术 。手 术时 间选 在月经期前进行 ,术 时用 电刀 切除超病灶 范 围外 1~1 . 5 c m 左右的组织 ,以防残 留病灶 的复发。1 3例患 者一次性 切除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医 疗 论 垤
Me d i c i a l r r e a t me n t F o r u m
l 3 2・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 2 ]曹泽义 .中华妇 产科 学 [ M]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1 9 9 9:1 2 6 7
—
前主要学说有 :种 植学 说、淋 巴及 静脉播 散学说 、体腔 上 皮化生学说 、免疫调 节学说 及诱 导学说 等… 。腹 部切 口子
妇1 0例。腹部横 切 口 1 1 例 ,纵切 E l 2例 。发 病 时间为 剖
腹产术后 6月至 3年 ,平均 2 2个月。
1 . 2 临床 表现 和检查方法
1 3例患者均于剖腹产术后 6月
至 3年 中 ,发现腹部 切 口疤痕部 位出现 随月经 周期变 化 的 局限性肿块 ,触 痛明显者 1 1例 ,2例轻度 触痛 。肿块 实性
质地韧 ,与周围边界 不清 。1 2例 为单发性 肿块 ,仅 1例扪
及 2个肿块。B超检查 为腹 壁 内实质性 低 回声 团块 ,形状 不规则与周 围边界 不清 ,无 包 膜。血 常规 检查 1 3例 均示
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 关键 词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腹壁 ; 剖官产 ; 治疗 ;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 7 1 1 _ 7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2 8 — 0 1 5 9 — 0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l i ni c a l An a l y s i s o f 2 0 Ca s e s o f C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I nc i s i o n o f Ab do mi n a l Wa U
r e c u r r e n c e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c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i n c i s i o n o f a b d o mi n a l w a l l e n d o m e t i f o s i s i s a n i a t r o g e n i c e n d o m e t r i o s i s ,f d c u s i n g o n p r e v e n t i o n,i n
wa l l e nd o me t r i o s i s . Me t hod: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c l i ni c a l d a t a o f 20 c a s e s o f c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i n o ur h o s p i t l a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 8 t o J a n u a r y 2 0 1 3 we r e a b d o mi n a l i n c i s i o n e nd o me t r i o s i s p a t i e n t s . Re s ul t :Th e i mp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o f l e s i o n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f 0 r 6 mo n t hs t o 3 y e a r s wi t h n o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全、 有效 的 。该 组 7 2例 患者 , 术后 均无 明显 并发 症 ,
且住 院 时间 短 , 得推 广应 用 。 值
参考 文献 :
[ ] 郎 景和. 世纪 的妇 科 腹腔 镜 手术 [ ] 1 新 J .中 华 妇 产 科 杂 志 ,
2 0 ,3 :2 9 — 2 . 0 4 9 8 91
维普资讯
河 南 职 工 医学 院 学 报
V0.1 No. t20 7 1 9 5 Oo . 0
J u n l。 n n Me ia ol g o tf a d W。 k r o r a fHe a dc 1C i ef rS a n r e s e
院 20 年 1 ~ 04年 1月 收 治 的 1 01 月 20 8例 剖 宫 产 术 后 腹 壁 切 口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的 临 床 资 料 。 结 果 1 8例 均 行 B 超 检 查 , 示壁 内低 回声 肿 块 , C 15均有 不 同 程 度 升 高 。1 提 查 A2 3例 术 前 于月 经 来 潮 行 肿 块 穿 刺 细 胞 学 检 查 。 1 8例
及 时进行 盆腔 冲 洗 。 因此 , 在 术 前 最 大 可 能地 应
明确 诊 断卵巢 囊 肿 与 卵巢 癌 , 免 对 卵 巢 恶 性 肿瘤 避
患者 施行 腹腔 镜 手 术 。该 7 2例 患者 均 在 术 前 接受 B超 检 查 , 时 行 肿 瘤 相 关 标 志 物 如 A P E 同 F 、 A、 C 2 、 H G 等 辅 助 检 查 , 助 筛 查 良、 性 肿 A15 血 C 协 恶 瘤 。从 本组 病 例 结 果 来 看 , 果 经 严 格 、 致 的 如 细 术前筛 查 , 明腹 腔 镜 手术 治 疗 卵 巢 良性 肿瘤 是 安 证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郭红娟(闻喜县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中心,山西闻喜043800)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浸润性疾病,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盆腔,也可发生于尿道、膀胱、肠道、三角肌、肺部、皮肤等处。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发生在腹壁瘢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盆腔手术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直接种植或子宫内膜经血运或淋巴转移所致[1]。
近年来临床行剖宫产明显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随之相应增多。
我院从2009年1月到2011年7月经病理确诊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剖宫产术后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低,仅为0.03% ̄0.47%[2].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行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年龄24~45岁;痛经明显5例,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明显者6例,性交时痛者3例。
异位病灶出现时间多在剖宫产术后6个月 ̄1年,有报道长达21年[2];我院统计为5个月 ̄3年发病,平均为1.5年。
均在腹壁切口瘢痕处发现肿块,并于经期或经期前后肿块增大,经期后肿块缩小,疼痛逐渐减轻至消失。
触诊时可在腹壁切口的瘢痕周围触及不规则结节状包块,质地韧性大或呈现实性包块,多有压痛,肿块大小1.0cm ̄5.0cm,盆腔检查多无异常。
6例行腹壁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有3例合并感染。
1.2方法直视下行病灶彻底切除术,年轻人一般采用保留子宫及附件(尽量保留双侧),只是切除病灶,分离粘连,重建卵巢,修复组织;年龄接近绝经期,尤其病情重,有过复发的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
手术时尽可能避免卵巢内膜囊肿破裂,囊液流出时应尽快吸尽、冲洗。
2结果切除的肿块切面呈现暗红色致密蜂窝状,外周为较厚的纤维包膜,内侧面光滑,外侧面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不清。
内膜异位病灶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层5例,3例累及腹膜。
3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原本在子宫腔里的内膜移位至子宫腔以外,散落在卵巢上,就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散落在盆腔,就形成盆腔内异症;异位在子宫肌层就形成了子宫腺肌症。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摘要】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
对我院2001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的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种植有关,治疗首选手术,但关键在预防。
【关键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术【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81-01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0%-15%[1],本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其中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切口内异症,可能是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
现将我院10年来诊治的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年龄22岁-39岁,平均28.9岁,9例有剖宫产史,1例有剖宫取胎病史,均为腹壁横切口。
1.2临床表现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或剖宫取胎术后1至3年,均有腹壁切口处疼痛性包块,月经前或月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经后肿块缩小,疼痛渐减轻。
具有典型的周期性。
触诊切口包块多位于皮下,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可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韧或实性,活动差。
1.3辅助检查腹部彩超提示腹壁内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欠清晰,无完整包膜,查血清ca-125有不同程度升高。
1.4治疗 10例患者均在要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切除,9例累及腹直肌前鞘,1例累及肌层。
术后病理: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1.5效果术后随访2-3年无发。
2 讨论2.1 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易于浸润扩散和复发,被称为“良性病变,恶性行为”,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明,但有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本文诊治的1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这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移植有关。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临床分析
诊断 治 疗 的 研 究 进 展 . 京 学 ,0 2.. 北 20 4 泽 毅 .}华 妇 J 学 . 京 : 民 卫 牛 出 r】 科 北 人
版 社 ,9 9 19 .
3 李 群 英 , 朝 霞 , 岚 . 入 治 疗 输 卵 管 性 钱 叶 介 不 孕 相 关 问 题 探 讨. 入 放 射 学 杂 志 ,04 介 20
( . 5)
对 于 m丁 输 卵 管 阻 塞 导 致 不 孕 症 的 患 者 的 治 疗 有 一 定 的 效 果 , 时 进 行 治 同 疗 , 高 r 后 的 受 孕 率 , 损 伤 小 、 复 提 术 n 恢
剖 宫产 术 后腹 壁 切 口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1 例 临床 分 析 1
口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尤 疑 足 术 时 子宫 内
14 0 3 30吉 林 省 白 山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宫 内膜 异位 症患者 , 其发病机制 、 从 病 、
摘 要 目的 : 分析 剖 宫 产 术 后 合 并 腹 壁 诊 治及 预 防 进 行 分 析 。
资 料 与 方 法 19 9 8年 1 ~ 0 8年 1月 收 治 削宫 月 20 产 术 后 腹 壁 切 [子 宫 内 膜 异 佗 症 患 者 1 1
及处娜 [ ] J .中 国 实 用 妇 科 与 产 科 杂 志 ,
2 0 .8:4 . 0 2 1 1 5
发 病 机 制 及 病 : 献 报 道 剖 宫 产 文
中 国社 区 医 师 ・ 医学 专业 2 1 0 0年第 2 7期 ( 2 总 第2 2 ) 2 第1卷 5期 1 3
结 果
c s in.Fial Al a in g o if ci n u so n ly l p te t o d n e to e c s s, f r he e h q x ie a e t t c niue,d e no h v t os t ae t rc u s e c he e r de c n e.Co cuso n l in:I t e n h C — s cin tc i e, fe utrn hewo o e t e hnqu a trs u i g t mb t o be p s i e t tr c he rc v ro r o o sbl o ata tt e o e fwie n t t k te ranz to o s ur r t o ma e oh r o g iains t ut e o he
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
经验交流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杜茂娟作者单位3 天津市武清区妇幼医院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但大多数发生部位在盆腔。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发生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不同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由于妊娠期的蜕膜均有种植能力,可发生于会阴及腹壁切口。
它虽然不危及生命,但是,周期腹壁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痛苦,症状严重的还需要切除病灶。
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异位症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例,患者年龄25~39岁,平均32岁,发病时间为术后6个月~5年。
但大多数在术后1~2年内发病,病灶大小为3.2cm ×5.6cm ,均为单发病灶。
1.2 临床症状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壁切口疼痛性肿块,经期增大,经后缩小,经过3~7d ,局部疼痛消失,具有典型的周期性,15例患者均为腹壁切口周围可触到大小不一的肿块,肿块多位于皮下,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质韧或呈实性,活动度差,病灶表浅者,经期局部呈紫蓝色。
1.3 治疗方法 因诊断明确,15例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切口周围肿块切除。
术中见13例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2例累及腹膜,但无侵入腹腔者。
术中锐性分离肿块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2cm 处切除肿块,累及腹膜者,切除累及腹膜及其周围1cm 的正常腹膜组织。
术中手术范围应尽量完整干净的切除病灶,勿将病灶切开以保证无病灶残留,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
2 结果患者切口愈合良好,7d 拆线出院,出院后均未用任何药物,如:丹那唑和孕三烯酮等治疗,随访1~5年无复发。
3 讨论3.1 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3%~0.47%[1],而本院诊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与手术有关,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术中子宫内膜的种植有关。
剖宫产后腹部刀口子宫内膜异位征11例临床分析
『] 1中华 医学 会 耳 鼻 喉科 学 分会 , 中华 耳 鼻 喉科 杂 志 编 辑 委 员会 慢 性鼻 窭 炎 鼻 息 肉 临床 分 型 及 内窥 镜 鼻 窦 手 术 疗 效评 定标 准.9 7 海 口 19 .
编辑/ 贺丽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 1 例 临床分析 0
徐 雪莲, 晓芳 崔
3 体 会
层流 的产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鼻甲能够保 持中鼻道及鼻窦正常运作。肥大 、 息 肉样变都是临床上常见的中鼻 甲病变 。对本组中鼻甲病 变的 4 人 , 6 我们具 体 问题具体分析 , 尽可能 留存 中鼻 甲: 第一 , 了使 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之 间 为
由于较 高的复发率 , 鼻窦 炎特别是鼻息 肉长久以来都是是不易治疗 的鼻 科疾病 。鼻内镜下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清晰度高 , 亮度强 , 变清除彻底 , 病 为 了恢复鼻 腔一 窦的通气 引流功能 ,我们采取清除窦 口鼻道复合体 的阻塞性 鼻 病变 的方法 , 而促使鼻窦粘膜病变 自行恢复。反复发作 的鼻窦炎 、 从 鼻窦的息 肉、 经常规治疗 不能缓解 、 全部都可作 为手 术适应症 。 鼻 内镜 手术经常会出现出血问题 。出血会直接影 响手 术质量 , 这是 由于 出血会造成镜 面污染 , 手术时间变氏。经观察我们发现术 中出血程度会 受术 者的熟 练程度 , 病变 程度 、 手术 范围 、 的影响 , 正常情况下 出血 我们用 t 1 0 :0 0 肾上腺 索棉片或纱条压迫止血 , 大幅度出血可用立止血 l u 肉注射 。双侧 k肌 交替进行手术在止血方面有显著成果 。 中鼻甲的处理 : 中鼻甲作 为鼻粘膜纤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对正常鼻腔
1I 资 料 临床
七 皮化生学说 。 通过 实验可观察到不 同类型的子宫内膜具有不 同的种植能力 , 其种植能力 的强弱依次为 : 月经后) 间歇期 ) 分泌期 ) 月经前期) 月经期) 早期妊 娠) 晚期妊娠 。而 医源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说 明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种植有 密 切的关 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 由术 中宫腔操作引起 , 术者在操作过程中难免 可将 子宫 内膜移植至切 1 但这种 内异位症的发生率不高, 5, 其原因可能是产 妇 生产后 , 体内雌激 素水平 的迅速下降最终将导致移植 的子宫内膜不易生长。 这 l 组病例 中均有手术史 , 0 可说明切 口内异症 的发生 与手术有一定关系。 3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 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诊断与治疗 根据典型病史及 临床 . 2 表 现可做出判断 , 必要时行超声 、T 肿块穿刺组织学 检查 , 于切 口子宫 内 c、 对 膜异位症 的治疗 , 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术 中尽量切净病灶, 3 1 , 必要时切除部分 筋膜 或腹膜组织 , 以免复发 , 术后可以口服孕三烯酮积极治疗以预防内异症 的 复发 。
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临床分析
比例的子宫 内膜异位症可发生组织学改变 , 甚至癌变。故 子宫 内 膜 异位症 的恶变及其与癌瘤 的关系 E益受到关注 。 t 腹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 的药物治疗通 常不太理想 , 因此手
术 切 除病 灶 及 其 周 围部 分 组 织 是 治 疗 A WE的最 佳 选 择 。除非 患
1 例 均 行 腹 部 彩 色 B超 检 查 ,提 示 腹 壁 内低 回声 肿 块 , 1 边
腹壁子 宫内膜异为位症结节的病理诊断需要具有 以下特点 : 内 含
膜样腺体 、 内膜 间 质 和 ( ) 噬含 铁 血 黄 素 的 巨 噬 细胞 。有 一 定 或 吞
质韧 , 与周围组织境界欠清 , 活动度差。肿 块直径 1 45m, . .c 均 0~ 为单发病灶 。
14 辅 助检 查 .
质) 出现在子宫内膜 以外部位 。 腹壁子宫 内膜异位症(b o nl a dmi a
w l ed m toi, WE a n o e is A )是 指 任何 发 生 于 腹 膜 表 面 的 异 位 内膜 l r s
3 讨 论
腹 壁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是 盆 腔 外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中较 常 见 的
一
病灶 , 包括以前无手 术史 的病例 。 多数 A WE发生在 2 ~4 0 0岁女
性 , 剖宫 术 后 2 行 ~5年 。 因此 常被 误 诊 为疝 、 管 瘤 以及 脂 肪瘤 血 ] 。
种类 型, 临床上 常具有典 型的表现 , 如切 口触痛结节或包块。 详
笔者将 我院 1 5年来诊治 的 1 例剖宫产术后腹壁 切 口子宫 内膜 1 异位症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
胞学检查可辅助术前诊断 , 并能排除恶性病变 , 但多数学者认为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论文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方法对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均予手术彻底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
随访无复发。
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该病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术中保护腹壁切口,生理盐水洗净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切口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98-0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病灶多发生于盆腔(如子宫、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及腹膜),亦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腹壁切口瘢痕、会阴切口、脐等部位。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1],近十年,随着剖宫产技术、麻醉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
以周期性的腹部切口肿块增大和经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现就我院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例,年龄22~36岁。
腹壁纵切口2例,横切口9 例。
发病时间为术后1年~5年。
病灶大小约0.5~3.5 cm,其中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1例。
所有患者腹壁切口瘢痕附近发现渐进性增大的触痛肿块,月经期肿块增大,疼痛加重,经期过后肿块缩小、疼痛缓解,切口皮下可触及触痛结节,质地较硬,形态多不规则,超声提示皮下囊性或囊实性回声。
1.2 方法 11例患者均在月经期皮下结节增大明显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病灶切除术,切口边缘距病灶约0.5-1cm,以免残存病灶复发。
术中发现病灶位于脂肪层累及筋膜5例,向下侵及腹直肌4例,2例累及腹膜但未侵入腹腔者,切除部分腹膜。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法。
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2月就诊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后随访。
结论:剖宫产时注意腹部切口的保护,缝合子宫的器械要擦拭干净。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预防的。
标签: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切;剖宫产术;病灶切除[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163—02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手术并发症也相应增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估计3%~10%的生育年龄妇女患有此病。
该病好发部位为盆腔脏器和腹膜,它虽不危及生命,但周期性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
本院2002年1月~2007年2月共收治11例患者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升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年龄为24~35岁,7例为腹壁切口处,3例为腹壁切口上端,1例为腹壁切口左侧角子宫内膜异位。
9例为横切口,2例为纵切口。
最早为术后半年发现,最晚为术后两年。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与月经相伴的腹壁瘢痕切口处周期性疼痛,月经前及月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以月经周期第1、2天最明显,月经结束后包块缩小,疼痛逐渐减轻,经理疗及抗感染治疗均无好转。
1.3体征检查发现切口瘢痕处可扪及大小不等的结节,单发或多发,周边不规则、质硬、活动度差。
并且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并且逐渐增大。
最大结节5cm×2cm,最小为2cm×1cm,检查时触痛明显。
1.4辅助检查11例患者行彩色超声检查提示腹壁内低回声包块,边缘不规则、欠清晰,无完整包膜,可见无回声暗区。
个别血清CA125检查有轻度的增高。
2结果切除范围:手术方式为病灶切除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距病灶0.5~1.0cm处锐性梭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剔除包块使剩余组织无硬结。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
中国临床保健 志 2 !生 ! 旦筮 ! Q鲞筮
・
4 9・ 9
・
临床 研 究 ・
剖宫产术后 腹壁切 口子宫 内膜 异位症 9例 分析
易桂英 , 凌斌
( 安徽 医科大学附属省立 医院 、 安徽省立 医院妇产科 , 合血压 患 者 平 板 运 动 试 验 10例 分 析 5
程欣 , 梁群 , 王延 林
( 安徽 医科大学 附属省立 医院 、 安徽省立 医院心 电图室 , 合肥 2 0 0 ) 3 0 1
3 讨 论
3 1 病因 有资料报道 , . 剖宫产术后引起的子宫 内 膜 异位 症 发生率 低 , 为 00 % 一 .7 l 。报 道 仅 .3 04% l J 病例数较多的是腹壁 内异症 ( 文在 1 内收治 9 本 年
例) 。其 他 部 位 如 泌尿 道 、 腔 内少 见 。 医 源 性 内 盆
现 与月 经有 密切 相关 的疼 痛结 节 、 肿块 , 应考 虑 是腹
( ) 壁横 切 口发生 内异 症较 腹壁 纵 切 口多 。 1腹
() 2 腹壁内异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6 个月到4 年。 () 3 腹壁内异症主要症状是切 口部位 出现疼痛 且与月经周期有 明显关系 , 并可触及包块 , 包块于经 期稍有增大, 经后肿块略缩小。本文病例发病后 均 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 , 后予 以手术切除效果好 。
释, 很有可能是在胎盘娩出后 , 用纱布搽拭宫腔时将 宫 底部 有 活力 的子宫 内膜 碎 片遗 留种 植于腹 壁 切 口 所致 。腹壁横切 口或纵切 口均可发生 内异症 , 但本 文 剖宫 产术 后腹 壁 内异 症 , 壁 横 切 口多 于纵 切 口 腹 ( 病例少 , 无法作统计学分析证实 ) 。从解剖 学上分 析, 有可能因腹壁横切 口皮下组织肌肉层暴露在外 部分多 , 很容易受到羊水污染 , 使子宫 内膜有活力组 织种 植 于切 口皮 下组 织肌 肉层 。内异症 潜伏 期 一般 为 6个 月 至 1年 , 长 达 4年 , 别 报 道 达 2 最 个 1年 。 本文报道 9 例腹壁 内异症发病最早是 6个月 , 最长 是 4年 。 3 2 诊断 剖宫产术 6个月后腹壁切 口疤痕处出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分析
内未见血流信号。 C 一般在正常范 32 诊 断 : 组 资 料 显示 典 型 的 剖 宫 产 展 无 痛 分 娩 ; 尽 量 避 免 在 中孕 期 间 血 A . 本 ② 围内. 有 1 轻度升高 。 仅 例 术 后 腹 壁 切 口内 异症 的 临 床 特 征 :① 既 作 剖 宫 取 胎 术 , 免作 子 宫 体 部 切 口 ; 避 ③
处 出 现 疼 痛 性 肿 块 ,痛 为 与 月 经 周 期 相 内膜 被 带 至 切 口直 接 种 植 引起 .属 医 源 的正 常 组 织 , 以使 切 缘 干 净 防 止 复 发 。 如 关 的胀 痛 . 进 行 性 加 重 . 疼 痛 多 能 耐 性 种 植 。是 内膜 异位 种植 学 说 较 好 的 例 手 术 彻 底 , 后 不 需 继 续 药 物 治 疗 , 组 呈 但 术 本 随着 剖 宫 产 率 的明 显 上 升 , 本 病 发 患 者 中 8例 术 后 均 未 用 药 .治疗 后 随 访 使 受 , 需 服止痛 药 , 块在 月经期 增大 , 证 。 不 肿 月 经 结 束 后 可 略有 缩 小 .肿 块 有 逐 渐 增 病 率 也 有 升 高趋 势 。 近年 来 随 着 剖 宫 产 1 未 复 发 。 如 术 中 病 灶 边 缘 切 净 不 满 年 大 趋 势 , 大 速 度 较 慢 。 检 时 腹 壁 切 口 术 的广 泛 应 用 ,有 的 医 生 视 剖 宫 产 为 小 意 . 术后 宜 辅助 假 绝 经 治 疗 阿 增 体 则 。 可 扪 及 直 径 为 1 4m 大 小 的肿 块 ,多 位 手 术 , 求 手 术 时 间 快 , 术 步 骤 越 来 越 34 预 防 : 壁 切 口内 异 症 与 医 源 性 子 -c 为 手 . 腹 于 皮 下 , 韧 , 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 , 动 差 , 不 同 简 单 . 开 腹 膜 后 不 再 保 护 切 口 , 层 缝 宫 内膜 种 植 有 关 , 预 防是 关 键 。 质 边 活 有 切 全 故 为预 防 程 度 的 触 痛 . 以经 期 明 显 。 尤
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1 1 一般 资料 患 者 年 龄 2 4 . 2~ 6岁 , 均 3 . 平 O 5岁 ; 有 足 8例 月剖 官 史 , 2例 孕 中期 剖 宫 取 胎 术 ; 病 时 间 为 术 后 7个 月 ~ 发 1 , 数 2a 右 。 5a 多 左
1 2 临床 表 现 l . 0例 均 在 腹 壁 切 口瘢 痕 部 位 发 现 肿 块 , 并 于 月 经 期 或 经 期 前 后 肿 块 增 大 , 有 局 部 胀 痛 或 刺 痛 , 期 后 伴 经 肿 块 缩 小 , 痛 逐 渐 减 轻 至 消 失 。 在 腹 壁 原 切 口瘢 痕 的 不 同 疼
在 l 诊 断 困难 时 , 在 腹 壁 肿 块 处 行 穿 刺 细 胞 学 检 查 , 利 临床 可 有
于确 诊 并 排 除恶 性 变 。
23 治 疗 及 其 预 防 腹 壁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多 为 孤 立 存 在 病 .
灶 , 物 治 疗 不 能 产 生 预 期 结 果 ,a 等 认 为 手 术 为 唯 一 选 药 Tf t 择 , 手 术 切 除 病 灶 后 无 复 发 。但 病 变 可 与腹 直肌 筋膜 , 至 且 甚
[ 章 编 号 ] 10 8 4 (0 0 2 34 0 文 0 8— 89 2 1 )6— 3 5— 2
多 在子 宫切 开 术 后 半 年 至 2a 少数 可 达 2 。 这 些 病 例 中 , 1a
剖 宫产 是解 决 难 产 和 抢 救 胎 儿 的 重 要 用 段 , 手 术 并 发 但
1 剖 宫 产 腹 壁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分析 。 结 果 1 O例 0例 腹 壁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患 者 均 有 剖 宫 产 史 , 有 典 型 周 期 性 腹 痛 、 块 , 术切 除 均取 得 良好 结 果 。 结 论 均 肿 手 腹 壁 切 口子 宫 内膜 异位 发 腹 壁 切 口 出 现 与 月 经 密 切 相 关 的 痛 性 结 节 , 经 期 月
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分析
[] yeo Ono,99 7 ( ) 1 J .G n cl cl19 ,3 1 :2—1 5 [ ] 蔡铁 圈 .Nd Y 5 : AG激 光与 C 激 光 治疗 宫 颈糜 烂 疗 效 比较 [ ] O2 J. 中华 物理 医学 与康 复 杂 志 ,0 3 2 ( ) 1 1 9 2 0 ,5 3 :9 —12 [ ] 张 苗 苗 .C 2 光治 疗 宫 颈 糜 烂 2 9例 报 告 [] 6 O激 2 J .中华 妇 产 科 杂
维普资讯
・
12 ・ 24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 f nert rdt nl hns n s r d i 0 7Ma.1 ( ) d r ra o tgae T aioa C i eadWet nMein 2 0 r 69 o l I d i e e ce
志 ,9 12 ( 方法简单 、 捷 、 快 出血 少 , 时 配 合 阴道 镜 , 以 达 到 传 统 电 同 可 刀 达 不 到 的非 常 精 细 的手 术 效 果 , 未生 育 的育 龄女 治 疗 宫颈 对 糜 烂瘢 痕小 , 得推 荐 的治疗 慢性 宫 颈炎 的一 种有 效 方法 。 是值
血 , 出 血 多 要 及 时就 诊 。② 术 后 1 门 诊 复 查 , 查 询 病 理 如 周 并
15 2 9 7 5; 4 7
[ ] 顾 美 皎 .妇 女 保 健 学 [ ] 2 M .北 京 : 科学 出 版社 ,9 7 2 6 19 :4 [ ] B rhrt 3 ug ad E.S ri l n cl i l nooy M ] ug a Gyeo gc cl [ .Ne ok c o aO g w Y r:
Th e e ia , 9 3: 6 ime M d c l 1 9 2 9—2 4 7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Me,O 2 74: d2 o| ()0 4 5
灶处于结缔组织包围中, 药物进入病灶 很难, 且有研究表明 腹壁切 口病灶对载体类激素 的反应很差, 故单凭药物治疗 ( 上接 19 页) 8 8
子宫 内膜异位症是雌激素依赖 的妇科常见病, 在育龄 酮5 g m 每周, 连服3 个月, ~6 待病灶缩 小后行手术治疗 。对 妇女中发病率 高达1 ~1 %腹壁切 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多 手术不满意 的病 人可于术后服用 孕三烯酮5 g 0 5 m 每周, 连服 发生于剖宫取胎或剖宫产术后, 发病机制尚未 明了, 以子宫 3 个 月稳定手术疗效 , ~6 防止复发 。本 组患者术前服药 4 内膜种植学说最 为主要, 常因医务人 员在工作 中未注意而 例,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服用药物控制者5 随访 例,
确 诊 腹 壁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1 3 治疗 方 法 .
其 中4 因肿 块 较 大 直 径4 5 5m 用 孕 i 烯 酮5 g 例 . ~ c服 m 每 周 , 服 3 个 月 , 肿 块 大 小 缩 小 至 <4 m 连 ~6 待 c 后进 行 手 术 , 本 组 所 有 手 术 患 者 均 在 连 续 硬 膜 外 麻 醉 下 行 腹 壁 病 灶 切 除
由于 腹 壁 切 口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会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的 生
症状 。医源 性子宫 内膜异位症给患者增 加了痛 苦, 应当 活质量 , 以对此病 的预 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了。本病 所 的病 因中, 宫产 时导致 的子 宫内膜异位种植为本病的最 剖 主要原 因。, 。 故严格控制剖 宫产的指证, 降低社会因素剖宫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好发部位为卵巢、宫骶韧带、子宫浆膜层、子宫直肠陷凹等处。
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恶变率低,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发现剖宫产术后发生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也不断上升。
发生在此部位者,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有不同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处。
本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2010年,本院共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年龄25~37岁,平均29.5岁,均为子宫下段腹壁横切口剖宫产。
其中3例有2次或2次以上剖宫产史,2例为小于37周的早产。
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8个月至5年,<1年12例,1~ 3年6例,3~5年2例。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于剖宫产术后8月至术后5年开始出现症状。
子宫切口瘢痕处或瘢痕周围皮下有与月经周期相伴的疼痛性肿块,月经前或月经期肿块增大,局部压痛明显,进行性加重,经后3~5d局部疼痛消失。
体检可于腹壁瘢痕处或瘢痕周围触及质地偏硬,活动度差的单发结节。
位于皮下及深部,大小约2~4cm不等,有不同程度压痛,以经期明显,结节表面皮肤颜色未见异常。
1.3术前检查本组20例术前均行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腹壁低回声团块,边界欠清晰,无完整包膜,其内未见血流信号,结合临床查体情况,可确定诊断。
1.4手术方式20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异位病灶切除术。
于病灶周围3cm处用电刀将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及部分周围正常组织切除。
其中3例患者行切口减张缝合,并留置引流,1例筋膜缺损过大,给予人工补片修补缝合。
2结果2.1病灶浸润深度2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术中发现8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6例达腹直肌前鞘筋膜层,4例深达腹壁肌层中,1例侵犯腹膜,1例侵及子宫切口瘢痕。
2.2病理检查结果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及炎症细胞。
2.3术后用药及随访9例病灶侵犯超过筋膜层者术后应用内美通(孕三烯酮胶囊)治疗3个月,其余未用药,术后均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复发。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检查 , 系多产 妇 , 8例 8例 因 在 家 中 分 娩 而 破 裂 。所 以 , 对 在 妇女进行 围产期保健宣传 , 倡计 划生育 , 实避 孕措施 , 提 落 必
14 围产 儿 及 孕 产 妇 结 局 : . 术前 仅 3 .% (/8 听到 33 4 1 )
胎 心音 , 中 1 胎 儿 娩 出 后 因 重 度 窒 息 抢 救 无 效 死 亡 , 其 例 围
宫 破 裂 后 3 , 失 血性 休 克 人 院抢 救 无 效 死 亡 。 d因
士的业务 水平 , 严格掌握 缩宫素适 应证 、 禁忌证 和使用方 法 ,
应 在 医师 指 导 下 正 确 使 用 缩 宫 素 。
2 2 预 防措 施 : . 从本组 数据分析 , 4 曾有不 系统产前 仅 例
中发 现 3例 。
巨大儿等原 因造成胎儿的先露部 下降受 阻 , 克服阻力 引起 为
强 烈 子 宫 收缩 导 致 子 宫 破 裂 … 。本 组 有 4例 , 是 忽 略 性 1例 肩 难 产 ; 例 巨 大 儿 , 骨 盆 狭 窄 。 ( ) 痕 子 宫 破 裂 。本 1 2例 3疤 组 3例 。 ( ) 伤性 子 宫 破 裂 。 阴 道 助 产 及 盆 腔 操 作 , 内 4损 如
13 治 疗 及 结 果 : 宫破 裂 发 生 以 自然破 裂 为 主 1 . 子 6例
( 8 8 % )2例 为损 伤性 子宫破 裂。其 中多胎 8例 , 阻性 8 .9 , 梗 难产 4例 , 痕子 宫 3例 , 宫素 使用不 当 3例。1 瘢 缩 6例行 子 宫修补 术 , 1例行子宫 次 全切 除 术 , 均治 愈 出院 ; 产妇 子 1例
12 破 裂原 因 : . 自然破裂 1 例, 3 缩宫素引产破裂 3 创 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5T14:52:31.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娜孜古丽·卡力木阿孜
[导读]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
娜孜古丽·卡力木阿孜(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832100)
【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03-02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
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足月剖宫产术后,发病时间为术后8个月~84个月。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
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病灶。
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应降低剖宫产率,规范剖宫产手术技术,注意术中保护切口。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术切口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有密切关系,此病一般常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好发病部位为卵巢、宫骶韧带、子宫直肠窝、盆腔腹膜、子宫肌壁等,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增高,并且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现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年龄25岁~35岁,平均29岁。
均为剖宫产术后术后,发病距手术时间为8个月~84个月,平均40个月。
其中妊娠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8例,因前置胎盘孕37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1例,妊高症剖宫产2例。
腹壁横切口9例,纵切口2例,其中2例为两次以上剖宫产史。
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2例。
1.2 临床表现
该11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月经异常,经量多,经期延长与月经相关的腹壁瘢痕周期性疼痛,一般经前开始疼痛,经期疼痛最剧,经后疼痛渐缓解,患者于腹壁切口疤痕处触及痛性肿块,月经前期及月经期肿块痛明显增大,月经后肿块缩小,肿块随月经次数增多有增大趋势。
症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逐渐加重。
查体发现在腹壁切口不同部位见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硬韧,活动度较差,触痛明显,病灶表浅者,经期局部皮肤可呈紫蓝色,该组病例中11例病灶为单发结节,2例触及2个结节,结节最大者8cm×6cm×3cm,最小者
1cm×1cm×0.5cm。
B超检查提示肿块多呈不均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无包膜,囊性或囊实性,大部分患者经前检查见肿大的包块内有不规则小的回声区。
2 讨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应是手术操作将有活性的子宫内膜带到手术切口,致使子宫内膜种植于腹壁切口内而形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播散,支持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异位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并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久而久之,在腹壁切口处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包块。
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种植能力不同,其次序为经前期>月经期>早期妊娠>晚期妊娠,孕中期比孕晚期发病率略高。
分析近年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增高与剖宫产手术不防范密切相关,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放宽,剖宫产手术广泛开展,因为手术相对简单,因而重视程度不够,手术过于追求时间短,步骤简单化,术中不注意保护腹壁切口,未吸净羊水即快速娩出胎儿,徒手取未剥离之胎盘,常徒手干纱布擦拭宫腔不更换手套,切口缝合采用全层缝合,缝合子宫的器械再用于腹壁切口的缝合等,这无疑都造成子宫内膜种植的危险,从而形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3 诊断
根据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并不难。
(1)病变部位出现周期性疼痛。
(2)出血或块物增大。
(3)术后每当经期时出现腹部瘢痕疼痛,并可在瘢痕深部摸到剧痛的包块,月经净后疼痛缓解但下次经期又复发。
(4)往往经前肿物增大,经后缩小,随月经次数增多肿物逐渐增大。
B超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可了解肿块浸润范围及程度,鉴别肿块性质。
超声检查方便,价格低,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4 治疗
手术切除病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为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往往肿块坚硬,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包裹,药物难以进入,且研究表明腹壁切口病灶对甾体激素的反应是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差的。
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恶性肿瘤的侵袭能力,病程越长侵犯范围越广越深,因此,一旦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应尽早手术切除。
4.1结果
本组11例均为手术切除病灶,2例(病灶1cm~2cm者)采用局部麻醉,其余9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式为结节及病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切除术,切缘距结节处1cm~2cm,术中见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7例,肌层内2例,肌层与壁层腹壁之间2例(侵及部分腹膜,但未侵及腹腔,该病例切除部分腹膜)。
切除结节剖检见病灶呈紫蓝色或灰白色纤维样组织,无包膜,部分见暗褐色液体,术后病理全部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检查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见子宫内膜腺体、内膜间质、含铁血黄素等),其中1例病灶范围大(结节约8cm×4cm×3cm),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mg/次,2次/周,连用3个月。
本组全部病例术前未使用药物治疗。
11例患者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切口愈合均良好,术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4.2预防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子宫内膜种植密切相关,故要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就要预防子宫内膜的种植。
(1)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尽量减少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2)剖宫产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应用纱布垫保护子宫周围术野,腹壁切口;缝合子宫壁时避免缝针穿透子宫内膜层,术中切开子宫时要迅速吸净羊水及血液,防止宫腔内容物溢入腹壁切口上,娩出胎盘不可粗暴,尽量保持胎盘胎膜的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进入宫腔的纱布、器械、手套一次性使用,避免与其他纱布相混再次
进入腹腔,缝合腹壁切口重新更换器械、手套等;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腹壁切口,以稀释子宫内膜碎片,减少其粘附于切口并种植的机率。
(3)剖宫产术后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延迟卵巢功能恢复,不利于散落种植在切口的子宫内膜生长。
故剖宫产妇女哺乳期结束后可考虑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促使子宫内膜萎缩和经量减少,避孕以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异位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