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地运用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2.能够使用草稿纸或心算的方式,快速计算出简单的混合运算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用;2.教学难点:对于运算符优先级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扑克牌、小贴纸;2.教师准备相应的课件、课本,以及描红笔、黑板笔等教学用具。
3.2 导入新知教师拿出一张扑克牌,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教师写下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例如:3+2-1=。
将该式子与扑克牌联系起来,将3当作黑桃3,2当作红桃2,1当作梅花A,让学生将它们加起来,并把结果拿到教师面前。
教师在拿到的小贴纸上写下该学生的名字,并表扬其在加减混合运算方面的优秀表现。
3.3 讲解新知1.教师首先让学生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将其联系在一起,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2.给学生展示几个运算符优先级不一样的加减混合运算式,并让学生猜测计算结果;3.教师在黑板上详细讲解加减混合运算式的计算规则,特别是对于运算符优先级的掌握,如何快速计算混合运算式。
可以给出如下的提示:–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先算乘法和除法;–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4 课后练习1.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思考如何快速、正确地计算出运算结果;2.课堂上可以分配小组,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小组之间的完成时间和答案的正确性,评价其优秀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有趣的扑克牌方式打开了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认知之门,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计算混合运算式的能力,使本堂课的教学成果显著。
但是,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难点的讲解需更加详细,遇到学生的问题要耐心解答。
总之,在教学反思中,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先算加法或减法,再算另一个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混合运算。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用实物或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
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分组讨论解题方法。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观察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拓展题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2. 设计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堂纪律与管理:1. 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 设置明确的学习规则,要求学生遵守。
3. 使用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反思教学评估的方法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题的数学教案备课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题的数学教案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建立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能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性质,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难度较大,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
2、加减混合运算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多方面训练和加强。
四、教学方法1、讲解方法:通过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步骤,让学生理解运算的过程。
2、演示方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讨论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五、教学工具教学用具:黑板、白板、针线、玩具等。
学习工具:加减混合运算题、计算器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向同学们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2、巩固同位数加减法在引入加减混合运算后,巩固同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
通过练习同位数加减法,为学生未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例如:将数列排成竖式,对齐计算,并将进位后的结果相加或相减等。
4、加减混合运算的实例讲解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操作和计算思路。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的印象和理解。
5、练习加减混合运算通过训练和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6、总结通过总结本次课堂的内容,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七、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是一个相对难度较大的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
《 加减混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8课时加减混合·教案一、学情分析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第二步时,因为看不见数字,计算往往容易产生错误。
开始为了防止学生忘记口算的得数,可以让学生把得数写出来,再继续计算。
但主要要加强听算练习,使学生在不看见数字的情况下,照样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二、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方法。
2.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入1: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做一做下面的计算题。
1.列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抽学生上黑板完成,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老师巡视)核对答案,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讲解或直接出示答案。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25人,又上去28人。
现在有多少人?师:你会列式计算吗?(小组合作,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方法一:生1:我是这样算的:原有人数-下车人数+上车人数=现有人数列式:67-25+28师: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生: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
师:要列两个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生:有。
(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方法二:生2:我是用原有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现有人数师:请你列出算式,并列竖式计算。
列式:67+28-25所以:67+28-25=70(人)师: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说一说。
方法三:先算上车比下车多几人,然后再计算现在的人数。
列式:28-25+67得到,28-25+67=70(人)2.小结: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你能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吗?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回答,老师补充。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加减混合,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能够通过图片和表格的形式表示加减法算式;2.能够对两个具体数进行加减运算,并正确算出结果;3.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等方式,提高联想记忆、连接记忆和细节记忆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分析等认知能力;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1.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抽象概念理解;2.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如错加、错减、写漏等。
三、教学方法本次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活动法:通过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2.合作式学习法:通过组队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3.研究性学习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道算式:8 + 4 - 3 = ,并邀请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并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加减法的性质。
二、讲解(15分钟)1.从事例讲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2.通过表格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讲解;3.邀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减混合。
三、练习(25分钟)1.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题,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知识点讲解的补充,通过图片和表格在班内展示进行呈现;3.错题处理:将之前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搜集并打印出来,让学生分组或组队对错题进行讲解并纠正错误。
四、巩固(5分钟)邀请两三组的同学进行报告,询问他们之前的讨论和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知识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由学生自己分组汇总到班级网盘上,方便后续再次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你会填吗?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60-24-16=18+27+39=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
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
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拓展思维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2、教学例4。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讲解示范教学准备:PPT课件、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进而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 12+7=19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先算4×3?4×3+77+(4×3)=7+12 =19=12+7 =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精讲点拨(一)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4×3 =7+12 =194×3 +7=12+7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2.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12÷3 =7+4 =11 问题:1.谁来说说这道题应该如何计算?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加减法的概念。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区分加法和减法的不同场景和应用。
2.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难点1.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黑板和粉笔–数学教辅资料–练习册和试卷2.课前准备–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复习相关内容,熟悉教学流程–检查教学用具是否完备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出本课的主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整体感知(10分钟)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将问题转化为加减法运算,并找出解题的方法。
第三步:知识讲解(15分钟)老师针对加减混合的应用场景,介绍加减混合的解题方法,包括先加后减、先减后加等情况,并通过例题讲解加混合运算的具体步骤。
第四步:示范演练(1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几道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跟随计算。
并让学生互相订正答案,巩固学习成果。
第五步:练习及拓展(15分钟)老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并做好错题讲解。
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拓展题目进行挑战。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加减混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册上的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加减混合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后反思这堂课上,学生表现得比较活跃,他们对加减混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加减混合运算-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加减混合运算-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
2.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学会运用。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及掌握。
2.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熟练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成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课前热身通过询问学生的家庭作业,及时提醒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
2. 新知课堂教学(1)引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画出数轴,掌握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的方法。
(2)讲解加减混合运算1.首先,拿出一张口袋卡片,上面写着“物品总数为20,小明买了10个物品,小王要购买2个物品,那么现在口袋里还剩下多少个物品?”2.先由学生口算,然后再反复强调,这道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加减混合运算。
3.在讲解运算方法时,请学生注意运算符号。
如果运算符里有括号,则先计算括号里的式子。
(3)演练运算1.给学生出示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题目,并由学生在小板书上写下来,如:–5-2+1=?–4+3-2=?–9-6+4=?2.老师可以选取几个学生上来,做好习题,然后向班级说出正确答案,并让学生互相检查。
3.学生应根据运算符进行运算,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4)综合应用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综合运用练习。
每个小组都分别发给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并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答题,用快乐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点。
3. 课后巩固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加减混合运算。
另外,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准备一到两道题目,加强练习。
在下次课堂上,老师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检查,并对做错的题目进行重新讲解。
五、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属于比较难的题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实例演练中加深印象。
同时,贴近学生的思维,融入竞赛等游戏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3、课件呈现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加减混合运算 冀教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运算冀教版 (1)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
2.能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案、学案、教具(小球、方块、计数器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小球或其他计数器,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并询问学生知道这些实物的数量,然后引入加减混合运算。
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例如:如果小明有2个苹果,他又得到了3个橙子,那么小明现在有多少个水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3. 讲解运算方法教师以具体例子为基础向学生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多次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小华有5元钱,他花了3元钱买了一支笔,还剩下多少钱?从5中减去3,得到2,小华还剩下2元钱。
然后,教师将例子升级,让学生感受更多的混合运算。
小林有12本书,在还给图书馆5本书后,又借了3本书,那么小林现在有多少本书?12 - 5 + 3 = ?然后,教师会用多个类似的例子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4. 拓展练习教师会在黑板上留下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同学们在黑板上比对正确答案。
例如:1.7 - 2 + 4 = ?2.9 + 5 - 6 = ?3.12 - 7 + 3 + 2 = ?5. 小结教师向学生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6. 作业教师向学生留下2-3个简单的练习题作为今天的作业,并告知学生下一课的内容。
思考题1.你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到加减混合运算?2.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辅助自己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笔记1.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参考资料《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100 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并掌握 100 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主要内容1. 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2.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100 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重难点重点:掌握 100 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能准确计算。
四、教材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本课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运算做好准备。
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引出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小朋友购买文具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小明买了一个 25 元的书包和一支 12 元的钢笔,然后又退回了一本 8 元的笔记本,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问题探究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
3.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 练习巩固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小小收银员”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超市购物结账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记录自己一天的零花钱收支情况,并计算出最终的余额,第二天在课堂上分享。
这种作业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不仅能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理财意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加减混合运算-冀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混合运算概念;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3.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教学重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2.通过实际问题练习解决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笔记;2.教材及教具: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册、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课件和课件上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定义。
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问题回答深入了解加减混合运算。
2. 了解加减混合运算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减混合运算,并进行教学说明。
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公式和方法,并演示实际的加减混合运算。
3. 练习加减混合运算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4. 评价练习结果教师收集学生练习的结果,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并答疑解惑。
当出现错误,教师提供正确的解法并指导学生重复练习。
教学案例例1小明有18支笔,拿出了7支,还留下了几支笔?答:小明还留下11支笔。
解析:把18 - 7 = 11,答案是11。
例2小红有10个橘子,送给了他的朋友3个,又自己吃了几个,还剩下几个?答:小红还剩下7个橘子。
解析:把10 - 3 = 7,答案是7。
例3三妹有18元,花了5元去买冰激凌,然后又花了6元,还剩下几元钱?答:三妹还剩下7元钱。
解析:把18 - 5 - 6 = 7,答案是7。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学生还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提高了其数学计算能力及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加减法计算思路,通过新的处理方法,使得学生学会贯通计算,不断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4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解决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解决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算盘、纸箱、卡片。
课件: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学具:学生练习册、解答卡。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 (5分钟)展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Step 2:引导学习 (10分钟)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带有加减混合运算。
如:小明拿了5元,买了2个苹果,还剩下多少钱?2.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Step 3:巩固练习 (15分钟)1.学生使用纸箱和卡片制作自己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2.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用算盘或手算的方式计算答案。
3.学生互相检查,并共享解题方法和答案。
Step 4:拓展应用 (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并展示在课件上。
2.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用解答卡记录下自己的答案。
3.教师随机选择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Step 5:小结与反馈 (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Step 6:作业布置 (2分钟)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完成学生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
Step 6:教学反思 (3分钟)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练习题和交流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精选4篇(二)《一株紫丁香》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种植紫丁香花的经历,引发对自然的观察和赞美之情。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和教学小板书。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并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口算练习。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混合运算。
告诉学生混合运算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运算同时出现在一个算式中。
Step 2:教学重点1. 以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学如何进行混合运算。
2. 提示学生根据运算的顺序先进行乘除,再进行加减。
Step 3:练习和巩固1.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12 + 3 - 4 = ?2.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其中关于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Step 4:拓展延伸1. 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例如:8 ÷ 2 × 3 = ?2.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24 ÷ 3 × 2 = ?Step 5:归纳总结在混合运算中,学生需要先进行乘除,再进行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这样可以避免混淆和错误。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练习混合运算的知识。
Step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和练习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对混合运算的巩固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四节《加减混合运算》。
在这一节中,学生需要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顺序以及运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将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数学表达式。
2.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3. 运算方法:根据运算顺序,先计算加法或减法,再进行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4.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 讲解概念:在黑板上板书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运算顺序讲解:通过几个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4. 运算方法讲解:通过具体的题目,讲解并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几个典型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3. 运算方法:先计算加法或减法,再进行混合运算。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教材课后练习第15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通过图形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辅助教学的实例图;
2.白板、彩色粉笔;
3.数学教具:小学生加减法卡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快速计算一些加减法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练习:板书几道加减混合题目,让学生上台计算并解答。
4.拓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的应用。
5.总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复习加减法的基本知识点。
五、课堂练习:
1.计算:3 + 5 - 2 = ?
2.分析问题:小明有8个糖果,他吃了3个,又买了5个,他现在有几个糖果?
3.应用题:如果小明有10元钱,他买了一本5元的书和一本3元的本子,他还剩下多少钱?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有关加减混合运算的习题;
2.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能力目标(1)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兴趣,提高自信。
(2)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举一反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2)发散思维。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上课前,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如数字、动物、水果等,在黑板上出现问题,让学生依次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正确的,由老师进行表扬,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概念讲解(1)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如:34+15-7=42(34+15=49,49-7=42)(2)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对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应该注重运算的次序和方法,标记符号是“+”和“-”,按规定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35-22+13-6+16 运算先从左到右,是35-22=13;13+13=26;26-6=20;20+16=36,得到答案为36。
(3)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如:小明有45钱,他去了商店,买了一个书包(18元)、两支笔(3元/支)和一本世界地图(10元),请问他还剩下多少钱?3.综合练习(1)智能板呈现一张题卡。
(2)现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
(3)其他学生看看答案,回答。
4.课堂巩固老师可以用一些节奏欢快的课堂游戏,如:“小小数学家”、“口算小能手”等,激励学生参与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5.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采取口头回答、抢答等方式进行交互式评估。
五、教学反思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定义及基本规则。
2.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运用。
3. 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定律。
4. 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混合运算的定义及基本规则。
2.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运用。
3. 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定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混合运算的重要性。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定律。
3. 练习与交流: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心得。
4. 游戏互动:设计混合运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运用。
6.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运算的准确性。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完成练习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游戏竞赛:通过游戏竞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p22~p2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
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
还剩多少个皮球?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综合算式:18+23-2041-20=21(个)=41-20=21(个)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课件呈现
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应该线算什么?在算什么?
1、学生列竖式计算67-25+28=
2、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67+28-25=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
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二)探究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72-(47+16)=
2、引导学生与67+28-25=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5、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
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67-25+28= 70(人)
72-(4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