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影视中的声音

合集下载

经典课件:竖起耳朵倾听影视中的声音

经典课件:竖起耳朵倾听影视中的声音
.
影视中音乐
电影音乐的特性
• 1.指向性 • 2.辅助性 • 3.独立性 • 4.片断性
.
影视音乐的创作要求
• 1. 民族性 • 2.地域性 • 3.时代性 • 4.创新性
.
话说《卧虎藏龙》音乐特色
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奖中, 《卧虎藏龙》 获得的10项提名包括 “最佳原创音乐”及“最佳主题曲”。 随着奥斯卡之夜的一步步临近,影片 曲作者谭盾是否真的能蟾宫折桂成为 越来越热的话题。看罢《卧虎藏龙》, 也真的很难说清,是音乐成就了影片, 亦或影片成就了音乐。
.
2. 叙事功能 – 音乐直接对情节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 实例分析
– 歌舞片《如果爱》中, 音乐起着很重要的叙事 作用。
.
3.生活化:与戏剧语言比较 – 影视说白常具有口语化的倾向,显得生活化,
非常自然。
.
说白的类型及其作用
1. 对白 – 两个(及以上)人物之间的对话,是人物最
直接和明确的交流方式。 – 作用:
• 传达叙事信息 • 表达思想主题
.
2. 独白(内心独白) – 独白:画面中人物(幕前)的即时独自言语 – 作用:
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 但会比较贵; • 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 别的广告片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
.
• 实例分析
–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 文革时期的革命歌曲, 很好地交代了故事发生 地的时代背景。
.
• 实例分析
– 《有话好好说》里的京 腔十足的说唱,《勇敢 的心》中的苏格兰风笛 独特的音色,都体现了 其地域文化与风情。
.
• 实例分析
– 美国影片《沉默的羔羊》 中,充分调度了各声音元 素在声场的丰富组合关系, 创造出近乎完美的空间幻 觉。

9.竖起耳朵倾听影视中的声音

9.竖起耳朵倾听影视中的声音

不同的场景连接起来。
– 传达独特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含义
• 实例分析
–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 挂》中,木锤捶脚声 具有很好的象征意义,
象征着对权利的争夺。
声画关系
一、声画同步
– 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屏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 步的自然关系。 – 作用:
• 加强画面的真实感 • 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 实例分析
而最值一提的是贯穿影片始终的大提琴
声。世界首席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将古典与通 俗不着痕迹地糅于一体,传达给了每一位观众。 影片后半部分的音乐以琴声为主体,那颇携古 风的琴声,带着一丝沧桑与悲凉,波澜不惊地 一直一直响下去,直至李慕白走到了生命的尽 头,直至玉娇龙跳下了武当山谷…… 音乐无国界,《卧虎藏龙》证明了被固有 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同样可以互补长短, 更能推开世界之门。
影片中最叫座之处大概要数俞秀莲和 玉娇龙夜斗一场,传统的中国鼓点一声紧 似一声。两人在鼓声中凌空打斗,绝地奔 走,鼓声所传达的意境竟是一个“打”字 所不能达到的。影片还搀杂了非洲鼓、京 戏锣、新疆乐器等创造出的诸多音乐元素。 为了配合李慕白的侠客风采,在他诗 一般的语言背后,隐隐传来的是笛箫之声; 茫茫大漠中,从玉娇龙对半天云的追打到 两人一起看星,我们听到的始终是曲折峥 嵘的新疆手鼓。还有二胡、琵琶的空灵之 音,不一而足。
扩大画面空间,渲
染出一种恐慌和动 荡的情绪。
– 可以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主观音响。
• 实例分析
– 《天堂电影院》中多次出现音 响:
• 中年托托听到阿尔弗莱德死讯时 的雷雨声;
• 托托在废弃的影院“听到”当年 的喧闹声
• 托托再看到昔日情人的女儿时的 玻璃杯落地的粉碎声。
– 可以连接时空

《影视分析之声音》课件

《影视分析之声音》课件
:声音的 强弱、快慢、 长短等变化, 形成一定的规
律和节奏感
韵律:声音的 音色、音调、 音量等变化, 形成一定的韵
律感和美感
节奏与韵律的 结合:通过节 奏和韵律的变 化,增强声音 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节奏与韵律的应 用:在影视声音 中,节奏和韵律 的应用可以增强 画面的节奏感和 韵律感,增强观 众的观看体验。
通过声音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声音传达人物的情感变化 通过声音展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通过声音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声音可以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声音可以营造氛围,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中
声音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例如通过音乐、音效等来预示剧情的转折或高潮
《庆余年》:背景音乐、音效、台词等声音元素,营造出历史氛围,增强了剧情的厚重 感和历史感。
社交媒体:利用声音吸引用户注意力,提高互动性 短视频平台:通过背景音乐、音效等增强视频表现力 直播平台:主播的声音和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吸引观众 游戏:通过声音设计增强游戏体验,如背景音乐、音效、角色配音等
《地球脉动》:运用自然声音,如 动物叫声、风声、水流声等,营造 出真实、生动的自然环境。
《人生七年》:运用人物对话和背 景音乐,让观众深入了解人物的内 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舌尖上的中国》:运用食物制作过 程中的声音,如切菜、炒菜、煮饭等, 让观众感受到食物的美味和制作过程 的乐趣。
影视声音的分类
对白:角色之间 的对话
旁白:叙述者或 角色的内心独白
独白:角色自言 自语或内心独白
音效:背景音乐、 音效、环境音等
背景音乐:用于烘托气氛,增强情 感表达

影视鉴赏影视声音的艺术表现

影视鉴赏影视声音的艺术表现

1.3.2 影视声音的艺术表现声音元素是影视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强化了影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的出现,扩展了影视刻画时空的能力,改变了电影的存在形式,在电影光、平面、立体、时间四个维度之外,增加了第五维度。

声音改变了影视的美学原则,改变了早期电影的无声性、纯视觉性,推动影视艺术奔向声画结合、视听交融的新天地。

一、声音的类别与表现功能影视创作中的声音元素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人声、音乐和音响。

(一)人声人声,也称“人物语言”,是指人的发声器官声带所发出的一切声音。

影视艺术的表现对象一般以人为主,因此人声是声音中最活跃、信息量特别大的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因素。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的语言声音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基本方式。

人声和镜头的画面结合能起到叙述内容、刻画人物性格、扩大画面容量、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

人声包括对白、旁白、独白。

对白是指画面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话语。

好的影视对白具有动作性、个性化、口语化的特点,力求短、精、巧、美。

它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密切相关,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刻画性格、表现情感,还可以烘托环境、推进故事。

对白作为影视艺术听觉内容的一部分,扩展了以造型为主的艺术可能性。

对白的这种表意表情的功能是非常清晰的。

旁白代表作者或剧中人物对剧情进行介绍或评述的解释性语言,它由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

旁白可用于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环境等,常用作故事的引子,也可用来介绍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及重要的前史,在剧情作大幅度时空跳跃时,旁白也可对省略的事件过程作简短说明,使情节过渡自然,当然,它也可用于议论点评、抒发感情。

在以画面为主的情况下,旁白应该做到源于画面,不重复画面;概括画面,不脱离画面。

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语言阐述,发自于画面中某一个角色的内心,是角色思想活动的表现。

解说词也是一种旁白,多运用在非剧情片中,如纪录片、新闻片等,在教学媒体编辑中也经常用到解说词。

影视动画中声音的运用

影视动画中声音的运用

体出现的, 在该片中却成了有生命的东西, 它们运
动时发出的声音并不能用传统音响的概念来定义为
教 动作音效, 更而像是一种特殊音效。

特殊音效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非自然音效或对自
与 科 研
然音效进行变形处理的音效。由于动画片重视内容 和形式上的想象力和夸张的特征, 使得特殊音效在
动画片中显得更为重要。这类音效在神话或科幻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元素一般可以分为话语、音 响和音乐三大类型。影视动画由于 其独特的艺术 性, 听觉语言的表现 和一般影视也 有着明显的区 别, 根据影视动画声音元素的特点, 我们可以将它 分为角色配音、音效和音乐三种类型。
一、富于表现的角色配音 一般影视中人物往往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人 物是片子的灵魂, 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 完成 对影片的叙事。而在动画片中, 动画角色取代了故 事片中的人物。因此, 一般影视中人物的话语, 在 影视动画中就表现为了动画角色的配音。 我们可以把动画片中的角色分为三类: 人物角 色、动植物角色和现实中存在或不存在的无生命的角 色, 即第三类角色。动画片中这三类角色的地位是平 等的。人物角色包括了人类、神怪灵精、甚至机器 人、外星人等; 动物植物角色和第三类角色在动画片 中有的以写实的面貌出现, 有的是以在原形基础上夸 张变形的面貌出现, 也有的是以拟人的形式出现。 由于 高度假定性 ! 的存 在, 动画 角色的选 择和创造有着极大的自由。动画角色配音是对角色 的再塑造, 它不单包含录音师对动画片声音的主观 性创作, 同时包含编剧、导演在构思影片叙事以及 整体结构时对声音要素的利用。 按照一般影视声音的分类, 话语主要由对白、 独白、旁白、心声、解说、群声等组成。但有的动 画角色的配音无法在 传统语言分类中 归类, 比如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听语言学分:3计划学时:48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视听语言》课程是专业拓展课程,视听语言是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影视专业类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进行剧本创作、镜头设计、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相关理论与基本常识。

也就是说,对其它课程来说,视听语言起着一个知识的支撑和勾连作用,有着广泛的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学好、学精了这一课程,就能为后续的技能课程产生很好的行动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

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

1.2设计思路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职业要求,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能力,突出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考核。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能运用视听语言进行表达。

本课程的学分为3,总学时为48学时,建议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相应调整课时计划。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视听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建立蒙太奇化的分镜头脚本构思能力、影视作品鉴赏能力,在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使学生在进行创作和表达时,可以从抽象的文字思维转换为声画结合具象的影视语言思维,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前期能写出有画面感的用镜头语言来表达的剧本、分镜头本,拍摄过程中具备准确落实视听语言要求,在后期剪辑过程中,运用视听语言思维进行影视作品的内容表达。

《2024年浅谈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作用》范文

《2024年浅谈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作用》范文

《浅谈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作用》篇一一、引言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等多种元素来表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色彩。

其中,声音作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性和表现方式。

二、声音的分类及作用1. 对白:角色之间的交流对白是影视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声音元素之一,它是角色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

通过角色的对白,观众可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对白还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2. 音效:强化画面感和情境感音效是指影视作品中除了对白之外的所有声音,包括背景音乐、环境声、动作声等。

音效的作用是强化画面的表现力和情境感,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例如,在动作片中,通过音效可以表现出动作的力度和速度,增强观众的紧张感和兴奋感。

3. 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和情感色彩背景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为影片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色彩。

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性1. 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声音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对白的表达和音效的配合,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影片的主题和意义。

2. 塑造人物形象声音可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白的表达和语音的刻画,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音效和背景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情境,从而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

3. 传递情感和氛围声音可以传递情感和氛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通过对白的情感表达和背景音乐的渲染,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影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影片的主题和意义。

四、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声音与画面的配合是影视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视听语言12影视声音

视听语言12影视声音

▪ 第四,声音还可以扩展画面的表现范围。
《公民凯恩》
2021/6/16
8
结束语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影视声音
2021/6/16
1
第一节 声音概述
▪ 影视声音
▪ 是指声音在影视中的艺术存在,是指与视觉 画面共同构成银幕空间和银幕形象的听觉艺 术形态。
2021/6/16
2
声音的出现给电影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 1、电影反映现实的假定性更小了,更接近于 真实的生活。电影的现实更具备了生活逻辑。
▪ 2、表现的局限性小了,可以直接反映生活中 声音世界。声音无需像过去那样由视觉因 素来承担,因而,视觉因素得到了解放,能 更好地发挥起本身的特点。
2021/6/16
7
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 第一,影视作品经常会通过人物的对白、内心独白 等声音塑造人物的形象,同时也实现创作者的主观
表达。《阳光灿烂的日子》《两岸大烟枪》《城南 旧事》
▪ 第二,利用声音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浪潮》《雅虎广告》《中国队勇夺世界杯》
▪ 第三,很多影视作品从选材到人物刻画都与声音有 关。《音乐之声》《毕业生》《活着》《一条叫旺 达的鱼》
2021/6/16
3
▪ 3、内在的运动更加丰富了。电影增加了内在 的感情运动——音乐,和理性思维的运动— —语言。
▪ 4、蒙太奇的作用改变了。电影不再依赖蒙太 奇来承担声音要表达的内容。
▪ 5、场面调度的作用增加了。纵深空间的可能 性大大增加,因此画面的层次和声音的层次 也就更加丰富了,所表达的含义也更复杂了。
2021/6/16
4
▪ 6、电影节奏的形成因素不仅丰富了,并且复 杂细腻了。

影视声音主要构成要素

影视声音主要构成要素

电视声音主要构成要素:语言、音乐、音响·语言:分为对白(屏幕上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之间的对话,它是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论证事理和交代说明的重要手段)独白(指人物独自表述或倾吐自已内心活动的人声语言,也是人物在屏幕画面中对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形态。

一种: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自言自语”,一种是有其他交流对象的大段述说)旁白(一种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人声)解说(从客观叙述者的角度,直接用语言来交代、说明、介绍或评论的一种画外音表达方式)·音乐:电视中有两种音乐:一种是声源来自画面中的客观音乐,即画面中的人物直接唱出的歌曲,或是画面中乐器直接奏出的声音。

另一种是声来自画面之外,为烘托画面内容而配制的主观音乐,主要作用在于表达画面内容的情绪,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等。

·音响:指除语言和音乐以外影视片中的所有声音(自然音响、动作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特殊音响)从电视中声音出现的方式与合理性来说,可分为客观性声音和主观性声音。

·客观性声音:是指有声源的声音,包括环境音响、背景人声、同期声、对白及客观音乐。

客观性声音可以真实地展现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有声世界。

·主观性声音:是指画面没有提供音源的声音。

主要是指解说词、主观音乐。

主观性声音是编剧、导演根据节目主题、人物、气氛、环境的需要加上去的。

?声画组合有三种方式: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声画统一就是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协调统一,语言、音乐、音响各声音元素在基本内容、时代色彩、环境特征、人物情绪上与画面风格基本统一。

画面上有什么声源,即出什么声音。

如画面上有人敲门,声音则是敲门声等。

声画统一有时又叫声画对位·声画并行:指声音和画面在两条线上并行发展,二者之间若即若离,表面游离,实质上是貌离而神合,通过声画并行调动观众的联想,去理解声画结合之后的新的意义。

许多介绍先进人物事迹的专题节目,某一段解说词是对岸人物几十年来成长历程追述,而画面是表现“现在时”的人物工作、学习、生活的场面,使观众产生联想。

电影中的声音

电影中的声音

在默片时代, 在默片时代,一方面出于人在现实生活 中的习惯, 中的习惯,同时为了掩盖放映机的机械 噪声,在放映影片时,影院里总有乐队、 噪声,在放映影片时,影院里总有乐队、 钢琴或唱片为之伴奏。 钢琴或唱片为之伴奏。而今我们看到最 早的默片也都是有音乐做修饰的。 早的默片也都是有音乐做修饰的。并且 音乐的情绪变化与电影情节的相互配合 也达到了情绪修饰的作用。而今, 也达到了情绪修饰的作用。而今,视听 艺术更是早已成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艺 术元素。 术元素。
电影中声音的作用。 电影中声音的作用。 1、 奠定影片基调与风格以更好地表达 、 主题 2、推动剧情发展、渲染情节气氛。 、推动剧情发展、渲染情节气氛。 3、塑造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
一部影片需要确立一个整体的叙事风格,因此, 一部影片需要确立一个整体的叙事风格,因此, 无论是人声、 无论是人声、音效还是音乐的使用都必须建立 在整体表达的需要的基本之上。 在整体表达的需要的基本之上。比如整体风格 是清新自然,人声也必须做到尽可能的自然, 是清新自然,人声也必须做到尽可能的自然, 音效就不能太突兀,音乐也需轻松、 音效就不能太突兀,音乐也需轻松、不能太沉 比如台湾的一些青春题材的电影。 重,比如台湾的一些青春题材的电影。而如果 整体风格是惊悚, 整体风格是惊悚,台词就可以往神秘低沉风格 靠近, 靠近,音效的突起也会给观众造成心理上的压 迫感等等。 迫感等等。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 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年第一部有声电影 出现确实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一个新时 代的到来。 代的到来。当人们在探索电影与其它艺 术形式的不同的特点时才发现, 术形式的不同的特点时才发现,视听艺 术在电影呈现中的运用使其成为戏剧、 术在电影呈现中的运用使其成为戏剧、 美术等无法替代的艺术成果。 美术等无法替代的艺术成果。声音与画 面的配合也成为电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名单》 比如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名单》 中,有一段犹太人被脱光衣服检查的场 一边是犹太人被像畜生一样对待, 景,一边是犹太人被像畜生一样对待, 一边则是留声机放着优美的音乐, 一边则是留声机放着优美的音乐,声音 与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与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来展示纳粹对 于人权的践踏,以及他们的残忍和虚伪。 于人权的践踏,以及他们的残忍和虚伪。

第14-7课 影视中的声音

第14-7课 影视中的声音

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a、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b、抒发作者的感情,表现剧中人物的心境。 c、渲染画面中所呈现的环境氛围,表现时代感和 地方特色。 d、确立影片的基调,表达和深化主题 。 e、音乐结构的贯穿功能。
e、连接画面,创作节奏 。
(四)静声
静声也是声音的一种存在。银幕上声音的突然 消失,无声的片刻使观众感到窒息。 (1)静-先闹后静,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 (2)周围人对这个的反应,没想到事情的发生。 (3)心与心的交流。 (4)静可以造成紧张的气氛。
音响分为:自然音响、模拟音响
1、音响的分类
自然音响
影视剧中常常可以听到雷声、雨声、鸟叫声,或者机器声、 钟表声、枪声等各种自然界以及生活环境中的声音,这种声音 在影视剧中被称做“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的作用是配合画面内容,进一步营造自然和生活 环境的真实氛围。 如果画面上只有汽车奔跑而没有汽车的马达的轰鸣声,显 然就不会给人真实的感觉。自然音效主要是指大自然的各种音 响,比如风雨雷电、山洪暴发、飞禽走兽的鸣叫、地震、海啸、 火山爆发、巨星陨落等由大自然的运动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 音往往具有独特的空间环境的特点,对于介绍自然背景有着传 神逼真的效果,录音师往往为了使效果更为逼真,坚持到拍摄的 实地去采集这类声音。
摸拟音响 模拟音效是指录音师在摄影棚中为了使人物的动 作更为真实感人而专门模拟的某种动作的声响,比如 渐渐远去的脚步声、炒菜时把菜倒进油锅时的“吱吱” 声、茶杯搁在桌上的“咯噔”声等,这些声音往往是 在后期配音时由拟音师模拟出来的一种声音效果,所 以称为“模拟音效”,影片《回到未来》在一开头就 集中采用了各种模拟的音效,有效地渲染了影片的科 幻色彩。
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具有同样重要 的意义,它具有表现内容、描绘情节、渲 染气氛和抒发感情等多种功能。

电影中的声音

电影中的声音


旁白 旁白是影视作品中最为客观的一种声音, 它和内心独白均属于画外音。它是影视艺 术中一种有效的表现手段。 旁白于内心独白不同,旁白往往是局外人 的身份,以一种纯客观的态度来说话,使 影视作品蒙上一层理智、冷静的色彩。
1、剧中人物主观叙述。 一般以第一人称呈现,并以叙述自身或与 自身相关的人物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 2、完全独立的局外人的客观叙述。 一般以第三人称呈现,以上帝般的全知视 角主要功能 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旁白。 1、配合影像交代说明推动叙事。 2、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塑造人物的性格。

对白 又称对话,是指影视作品中人物之间进行 交流的语言。 1、交代剧情。 2、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对白是塑 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工具。 3、传达潜台词的丰富内涵。
声音的时空属性 1、声音的时间性。 (1)电影放映的过程。 (2)观众的生理——心理感知过程。 2、声音的空间性。 声音可以造成画外空间的存在。可以与 画面一起构成完整的“叙事空间”,或者 创造心理上的“超叙事空间”。

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电影中,声音和画面有同样重要的位置。 1、电影通过人物的对白、内心独白等声音塑 造人物形象,同时也视线创作者的主观表 达。 2、影视创作者利用声音推动剧情的发展。 3、很多影视作品从选材到人物刻画都与声音 有关。 4、声音可以扩展画面的表现范围。
声音
——《海上钢琴师》

影视声音的发展历程 1926年,华纳兄弟与“通用电气公司”合 作,拍摄了第一部带有声音的电影—— 《唐璜》。 1927年,华纳公司拍摄了《爵士歌王》, 不仅有音乐,还有一部分对白。电影史学 家以这部电影作为有声电影的开端。

影视作品中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影视作品中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影视作品中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电影是视听的艺术,1927年美国的《爵士歌王》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自从那日起,声音开始在影视作品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电影声音的出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空间,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元素,在电影史上是里程碑式的成果。

影视中的声音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人声、音乐和音响。

虽然这三者形态各异、职责不同,在创作主体和创作方式上也都各有各自的特点,但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决不能把三者对立起来,只有三者互相交融、互相帮助、相辅相成,才能构建完美的声音空间,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影视作品的表现力。

日本导演黑泽明就曾说过:电影声音不是简单地增加影像的效果,而是其两倍乃至三倍的乘积。

人声人声简单来说就是指影视作品中人物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情感时发出的声音。

人声的音色、音高、节奏、力度,都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的声音形象,然后才和视觉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同一作品里,不同音色、音高、节奏和力度的人物声音形象所形成的总合效果,就仿佛是合唱一样。

人声主要分为对话、独白、旁白。

对话对话,又称对白,是影视中人物进行交流的语言,它是影视中使用最多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

通过对话,可以交代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甚至传达内涵丰富的潜台词。

例如电影《风月俏佳人》中,薇薇安刚进入酒店阁楼看到阳台后与爱德华的一段对话:薇薇安:哇,景色真棒!我赌你由这能看到海!爱德华:我相信你说的,我不去外边。

薇薇安:你为什么不去外边?爱德华:我怕高。

薇薇安:你怕高?那你为何租阁楼?影片通过两个主人公简单的几句对话,塑造了一个表面风光、内心孤独、家财万贯却没有安全感的钻石王老五形象。

旁白旁白,是指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它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剧中人的主观性自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回忆过去或展开情节,能给人以亲切之感。

一种是局外人对故事的客观性叙述,概括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及原委,或对人物、事件表明态度,直接进行议论和抒情。

旁白具有叙事的功能。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的关系-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的关系-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的关系-电影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近年来,随着视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影视作品中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的画面已经日趋清晰、逼真,声音的运用也更加注重真实效果和听觉感受.可以说影视艺术的不断创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但无论怎么千变万化,在电影或电视制作中,画面和声音,只有相互协调、巧妙配合,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所以画面和声音的剪辑工作既是最基础的也是最灵魂的两要素.要灵活巧妙地运用两者的关系,就必须对其最初的状态进行一个了解掌握,即声音包含有哪些?画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具有哪些特性?音画之间又是如何处理的?一、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影视艺术中的声音,是与画面共同构筑屏幕形象的艺术形态.在目前主流的划分方式中,又可以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首先,人声最重要的作用是---语言表意.在影视艺术的声音表达中,人声是最主要,也是最积极,信息量最丰富的构成主体.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全片的语言画外音共51 处,总长度21 分48 秒,占全片长度(142 分钟)的4%,相当于每 2 分钟就出现一次画外音.完整地展现了雷德在险恶的环境中,难以表露的内心动态.其次,音响,可以概括为广播、电视、电影及舞台剧中一切声音形态(自然与非自然),还包括有声语言和音乐之外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声音形式.音响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在对身临其境感受的逼真还原上,甚至要超出真实环境中人耳可辨识的层次与细节.同时,音响不仅是对场景声的还原,更是创作者创作思维的延伸传达,甚至还能够补充视觉形象的不足.如《变形金刚》系列等一大批动作、科幻影片,在听觉感受上,极大调动了观众的观影神经,使整个场景更加震撼、逼真.最后,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必须与画面视觉形象相结合,才能增添视听的美感.尤其是在音乐剧、歌舞剧等特殊的电影形式中,音乐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由于影片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在音画结合上也各有特色,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音画统一,包括音画同步和音画平行.(2)音画矛盾,包括音画对比.国内如杜氏银河风格系列电影的配乐《枪火》、《文雀》等;国外如《泰坦尼克号》、《与狼共舞》、宫崎骏系列动画电影等.二、影视艺术中的画面影视画面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的感光胶片(电影)或磁带(电视)上最后在银幕(电影)或屏幕(电视)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影视画面利用人类的视觉心理、生活特征,将一个二度的、由静止画面构成的平面视觉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运动图像.首先,影视画面具有再现性.影视画面可以是对现实与未来时空的一种再现.它来自于对已经存在的客观现实的记录以及未来时空的展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影视影像在再现现实与未来时,比任何其他艺术载体都更具逼真性.《蜘蛛侠》系列电影首先使用4K 技术,《阿凡达》引领3D 潮流,《变形金刚》系列IMX 超大的画幅的使用,都使得画面信息更加丰富,在动态范围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这就是3D 电影摄像机使用了4K 分辨率传感器后展现了每帧画面的超高精细度,使每个场景的再现更加的逼真.其次,影视画面具有表现性.影视画面又并不只是对现实物像的简单记录,而是一种有目的的重新建构,是影视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作出的对现实的认识、理解和阐释.早在2008 年的奥斯卡最佳特效影片《返老还童》就利用了数码扫描人脸的各种表情,使布拉德皮特老年的CG(数码化)人头以假乱真的视效.再有就是近几年来3D 拍摄制作,使画面效果如幻如梦、栩栩如生,例如最早采用3D 技术的《阿凡达》,以及之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加勒比海盗》等的视效制作都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三、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一)声与画的同步声与画之间的同步是观众对于影视作品最为基本的要求,而这也是影视作品对现实生活进行再现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影视艺术最初诞生的时期,就出现了这个概念,同时也是创作者所追求的和观众所期盼的.这样的声画形式和人们的视听心理相符合,当人们在屏幕上看到两个人在谈话时,往往就会希望知道其说话的内容,当玻璃杯掉到地上摔碎就会联想到摔碎的声音,如果没有这些同步的声音,那么画面就会缺乏真实感,导致感染力缺失.在这里声音对画面所提供的视觉内容进行了强化.进一步地烘托、渲染了画面,并能发挥出解说画面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之中,或许有部分地方声画没有做到同步,但是也不会对影视作品的效果产生影响,观众通常也不会发觉.同步是当摄影机对着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而且听到一个背向摄影机的角色在大声叫喊的时候,声画同步就不需要那么严密,可以出现不相同步的声音.而当影片的画面和摄像机之间处于平行位置时,所有的发生物体都在摄像机的机位前,此时画面动作就必须要和对白的音轨完全吻合,如果有超过半数的误差就会对这个镜头的成效带来影响.如果是在动画之中,其配音与口型是否对应更是至关重要.要让所绘制出的卡通人物的口型和配音之间完全吻合,这是一个相当严格的程序.在影片之中声画同步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形式,如果同步上存在较大误差,那么就会让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度大幅度的下降,如果同步使用的不够细致也会导致画面的寓意和声音所要表达的效果相差很远.(二)声与画的融合声与画的融合要求画面中所展现出来的视像和其所发出来的声音能在时间之上相吻合一致,也即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声音是画面之中的人或者物体、环境所产生出来的.不管是在情绪之上还是在节奏之上,需要保持基本一致或者是完全吻合.让声音来加强画面的真实感,让画面来提供声音发出的声源,使得声音让画面具有可听性,画面中的形象让声音具备有可见性.因为声音和画面的形象是同时对观众的感官产生作用的,能够让观众的心理产生视听联觉的反应,这就能够让不同的感觉印象之间实现相互渗透,对影视作品的逼真性与可信性进行强化.让观众能够对影视艺术的审美感受力度加深.在当前,声与画的融合是影视作品之中使用的最为普遍、最多的一种审美创造手段.(三)声与画的分离这种关系主要是指影视作品之中的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相互分离,也就是声音并不是画面之中的人或者物体、或者环境所产生.这样的声音基本都是用画外音的形式来出现的.声与画的分离表明了声音和形象都具有相对性,能够利用分离的形式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形成统一,并以此来单独的承担起更多的审美创造的任务.(四)声画对位这个概念最初是爱森斯坦和雷纳克莱尔等着名的导演在有声电影产生之初所提出来的.指的就是声音和画面是各自的,两者虽然分头并进但是却又能够殊途同归,从多个方面来对同一个含义进行表示,实现对立与统一的相互融合.而声与画的对位就是让原本不具备新的寓意的声画在经过了观众自己的联想来产生出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目的,让人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例如在《天云山传奇》之中,宋薇和吴遥两人的婚礼之上,画面到处充满了吴遥的笑脸以及客人们祝福、碰杯的喜庆之意,但是声音却是使用沉郁的音乐来代表宋薇的心情,这是对两人结合的悲剧性的一种揭示.声画对位还能够让影视作品具有更强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法国电影《百万法郎》之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几人在歌剧院的后台中争抢一件装有中奖彩票的破大衣,但是所传来的声音却是一场橄榄球赛之中人们的欢呼与口哨.这样的声音使得画面具有更深刻的涵义,讽刺意味更浓.(五)声与画的错位指的是原本能够进行同步一致的声音和画面,因为导演刻意的安排,使得声音和画面相互错位导致不同步与不对位的方法.例如声音前移,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形成一种期待、悬念的心理效果,或者是产生心理上的准备,让前后场景所表达的时空、情绪、氛围等能够在某种形式上形成内在的联系.例如在《红高粱》的开头采用了声音前移的方式.而声音向后移位的方法被称作是拖声带,也就是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尾部,滞后到下一个镜头画面的首部.利用这种方法能够让画面得到解释、补充与扩展,例如美国影片《蝴蝶梦》的开头就利用这种方法来烘托出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气氛与戏剧效果.总之,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和画面是最重的表现要素,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高保真、杜比音效、立体环绕技术,3D、4K、IMX、CG 等不断创新的音频、视频新科技,从技术方面给予了影视工作者更加宽广的操作空间.同时,更多的镜头调度手法,声学技术应用,又从技巧方面做了提升.两方面的进步与结合,在声音和画面方面为影视艺术增添了全新的视听效果,同时也衍生出了全新的艺术手法与制作手段.声画结合的综合享受不断由平面过渡到立体,也扩展了观众的审美经验,让观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饕餮盛宴.影视工作者只有不断跟进、研究新技术、新思维,才能让观众在影视艺术中,品味作品背后的深刻意蕴,在品味中感受着人生,享受着人生.参考文献:1.刘翡.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J].声屏世界,2009(9):22.。

电影中的声音

电影中的声音

声音的时空属性 1、声音的时间性。 (1)电影放映的过程。 (2)观众的生理——心理感知过程。 2、声音的空间性。 声音可以造成画外空间的存在。可以与 画面一起构成完整的“叙事空间”,或者 创造心理上的“超叙事空间”。

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电影中,声音和画面有同样重要的位置。 1、电影通过人物的对白、内心独白等声音塑 造人物形象,同时也视线创作者的主观表 达。 2、影视创作者利用声音推动剧情的发展。 3、很多影视作品从选材到人物刻画都与声音 有关。 4、声音可以扩展画面的表现范围。
三、音乐 (一)影视音乐的他律性质 他律:受其他因素的限制。 具体表现为:1、分段叙述、间断出现的不连 贯状态。 2、创作上受制约,必须为剧情 服务。 3、整体上要与电影伴随而行, 有助于创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二)影视音乐的出现方式 1、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 有声源音乐,也称为“画内音乐”、“现 实性音乐”或“客观音乐”。指影片中出 现的音乐是画面中声源所提供的。 无声源音乐,也称“画外音乐”、“功能 性音乐”或“主观音乐”,指影片中的音 乐并非来自画面中可见的发声体所提供的 音乐。 2、声乐和器乐。
旁白的主要作用 1、旁白的叙事功能。 在电影当中,影片的艺术创作者是从来都 “不在场”的,“在场”的只有叙述者。 旁白的首要作用就是扮演了这个叙述者。

叙事者与故事当中的人物关系,叫做叙事 语态。
影视作品的叙事语态 叙事者﹥人物/叙事者﹤人物 (1)“全知叙事”方式:叙事者﹥人物。 “全知叙事”是常规影视剧的基本叙事语 态。在这种叙事语态中,旁白通常比被叙 述的人物知道的多。这时候旁白能够知道 被叙事者的所有秘密,先于被叙述人知道 他们所面临的命运。旁白带有导演主观意 图,有目的的吸引观众。

电影电视中的声音

电影电视中的声音

声音在电影语言方面的影响
• 声音使电影语言变成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 这种语言以直接记录外部的视听世界为素 材,从而增强了电影的逼真感,大大消弱 了无声电影时期所形成的程式 • 人的视听感官不同的神经传递速度所造成 的视觉神经差,使过去纯视听语言改变了 性质
声音在电影语言方面的影响
• 摆脱为视觉伴奏的地位,从电影的视听元 素之一有效的参与了叙事 • “静”(无声)成为视听语言的一部分
独白和旁白的区别
• 旁白是现在时,发出者的影像表现和心理 活动同步,旁白则不同 • 独白的发出者一定是影片中的某个人,旁 白既可以是剧中人,又可以是完全独立的 局外人 • 独白主要是揭露人的间离效果
自然音响
• 简单的说,自然音响或叫“环境音响”, 就是作为影片的环境音。 • 自然音响从环境上分两类 自然环境音 社会环境音→
4.加强镜头内的时空关系,丰富了镜头内的空间层 次和涵义,同时丰富镜头内的时空关系 5.景框是框不住各方面传来的声音的,声音使画框 内的空间和画框外的空间相结合,形成新的空间 6.声音带来一个与事件或叙事时空同时并列的,全 新的非事件或非叙事时空(如解说词或评价性音 乐)丰富了叙事时空,从而形成同步的强调或非 同步的对位,丰富了不同时空的变化关系。
社会环境音
• 环境音响是最早作为一种营造真是听觉空 间来运用的,这也是环境音响的作用 • 环境音还可以参与到影片的叙事当中,主 要作为画外音的出现,暗示给观众
音乐
• 声源处于事件或叙事空间的音乐(音乐是 由电影叙事空间中的人或物发出的 • 非事件或非叙事空间的音乐
人声 自然音响 音乐共同功能
• • • • 传达信息 刻画人物性格 推进事件或故事发展 表现环境气氛的一部分
电影电视中的声音

影视中的声音

影视中的声音

▪ (5)片尾音乐
▪ 片尾音乐是指用在影视剧片子结束之前出演职员字幕时的 衬底音乐。很多优秀的影视剧音乐是在片尾出字幕时作为背 景音乐出现的,它既有将影视剧的结尾情绪推向高潮的功能, 也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比如《卧虎藏龙》的片尾音 乐就是演职员表出现时演奏的一段背景音乐,马友友的大提 琴演奏出一段深沉悠长的音乐,给刚刚看完故事的观众余音 绕梁之感,令人久久回味。《人鬼情未了》《雏菊》、、
乐第一次的交会。
1910年8月27日,在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某所实验室
里,爱迪生第一次展示了能够将画面和声音同时记录下来的 带有声音的电影,但因为技术不完善,这项发明只是昙花一 现。
Hale Waihona Puke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与美国的“通 用电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合作,开 发出一种被称作"维他风"的唱片伴音系统, 并利用该系统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的影片 《唐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 些音乐。
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 一般音画关系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 形式
▪ 一、音画同步 表现为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音 乐情绪与 画面节奏完全吻合
▪ 音画对位 音乐与画面形成类似音乐中两个声部 的对位关系。
▪ 音画对位在具体创作中常常表现为帮助导演有意 识地造成画面与声音之间在情绪、气氛、格调甚至 内容方面的对立和差异,从而调动观众的联想和思考, 使观众体味到其中包含的新的意义和潜台词,达到对 比、象征、隐喻、比附等艺术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 美感受。
声音的时间关系 有三种
1.放映或观看时间 2.事件或叙事时间 3.观众欣赏的心理时间
构成欣赏心理时间的可变因素是事件和叙事的 时间。在这一时间范畴内,声音可以表现为现在、 过去、将来三个时态以及这三个时态的各种同时 性结合,如果带上一段时间连贯的声音(如对话) 和时空不连贯的一些列画面结合起来,可以造成 时空连贯的幻觉,或者一个声音可以把不同的时 空联系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声音的分类
音乐: (1)片头音乐
电影音乐通常用于作品的片头和片尾,也有的以主 题歌或者插曲的形式出现。片头音乐是指放在作品 开头的音乐。片头音乐一般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在 故事开始之前把观众的情绪带人到所要讲述的故事 氛围之中,比如电影《珍珠港》开头的音乐:其二是 预示作品所要揭示的主题,如《辛德勒名单》中的 音乐,表达了对德、意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残酷暴 行的悲愤和对犹太人无限同情的哀伤的主题。
人声:
— 、对白 在影视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展开矛盾、推进情 节和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由于剧中角色的不 同,对话的音色音质也各有不同。观众出于生活经 验的提示,对于不同的人声会产生不同的想象。比 如如果是音色粗重、音质低沉的声音,观众会认为 这是一个粗鲁的男人,或者是肥胖的、上了年纪的 或者做粗活的女人;如果是一种纤细、轻柔的嗓音, 观众会想象是一位优雅的女士或小姐。如果语速较 快,会给人干练麻利的想象;如果语速很慢,会给人 以慵懒傲慢的感觉。人物的对话一定要跟人物的外 型气质相吻合,否则会使观众感到别扭。
1910年8月27日,在美国新泽西州西奥 兰治的某所实验室里,爱迪生第一次展示了 能够将画面和声音同时记录下来的带有声音 的电影,但因为技术不完善,这项发明只是 昙花一现。在此之后的十几年间,有不少电 影公司不断尝试用各种办法为电影配上声音, 但是因为技术原因,始终无法很好的解决声 画同步和扩音问题。
(5)片尾音乐 片尾音乐是指用在影视剧片子结束之前出演 职员字幕时的衬底音乐。很多优秀的影视剧 音乐是在片尾出字幕时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 它既有将影视剧的结尾情绪推向高潮的功能, 也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比如《卧虎藏 龙》的片尾音乐就是演职员表出现时演奏的 一段背景音乐,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出一段深 沉悠长的音乐,给刚刚看完故事的观众余音绕 梁之感,令人久久回味。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与美国的“通用电 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合作,开发出 一种被称作"维他风"的唱片伴音系统,并利 用该系统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的影片《唐 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些音 乐。
次年,华纳又推出了由当时著名歌手主演 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不仅有音乐,还加 入了一部分对白,所以被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 部有声片。这两部片子作为有声电影的先驱还 存在着很多缺陷,但尽管如此已足令当时看惯 了“哑巴”电影的观众为之倾倒。1928年,华 纳兄弟公司进一步完善了有声电影的录制和放 映技术,拍出了具有全部对白的真正意义上的 有声电影《纽约之光》。

(2)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为表达作品主题思想、概括 作品基本情绪、刻画主人公性格和表现作品的总体 风格而创作的音乐,是影视剧音乐的核心部分,也是 作品音乐发展的基础。主题音乐的创作要求鲜明而 富有表现力,它在剧作中将多次出现,并且贯穿全片。 它包括主题音乐和主题歌延伸或变奏两大类型:电 影《人鬼情未了》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主题 音乐就是根据剧情所表现的情绪的基调来创作的; 主题歌的延伸和变奏是主题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采用主题歌《我心永 恒》的旋律,作为全剧的主题性音乐在高潮处出现, 充分展现了影片歌颂的爱情主题。
人声: 三、独白 独白是由剧中某一个人物以画外音的形式说出内心活动,也 是塑造人物、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独白的声音通常与 对话的声音有着明显的区别。同对话相比,独白的声音应该 更为低沉和平缓,表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比如日本电 影《八月照相馆》的结尾有一段经典的旁白,表达了身患绝 症的照相馆主人永元对女交警德琳深藏于内心的爱情:我知 道,爱情也会像我那些照片一样褪色,永远只能停留在记忆中。 但是,只有你并没有成为我的回忆。你会在我的心中永远美 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你让我能够如此幸福地带着爱 离去,我要对你说“谢谢”。《八月照相馆》讲述的是一个 照相馆主人永元与女交警之间平凡而深厚的爱情故事:当一 直彷徨而又伤感地活着的永元遇到了开朗而活泼的德琳时, 他的心被爱情点燃,但是当他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 世时,又决定把爱情深藏于内心,以免给德琳带来沉痛的精神 打击,因此永元只能用内心独白表达他的心苗。
有 声 电影出现后,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投入 了对电影的画面语声引关系的研究,当画 面的蒙太奇出现后,人们发现了蒙太奇能 给电影镜头与画面意义的构成带来无穷的 创造力,便把蒙太奇引入了声音及其与画 面关系的构成当中。蒙太奇对电影音响的 介入使电影音响深藏的潜力和魅力被挖掘 了出来,他不仅仅是镜头画面的辅助物, 而是成为了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的,能表现 出个性的东西。
音效:
1、自然音效 影视剧中常常可以听到雷声、雨声、鸟叫声,或者 机器声、钟表声、枪声等各种自然界以及生活环境 中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影视剧中被称做“音响效 果”。音响效果的作用是配合画面内容,进一步营 造自然和生活环境的真实氛围。如果画面上只有汽 车奔跑而没有汽车的马达的轰鸣声,显然就不会给 人真实的感觉。自然音效主要是指大自然的各种音 响,比如风雨雷电、山洪暴发、飞禽走兽的鸣叫、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巨星陨落等由大自然的运 动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具有独特的空间环 境的特点,对于介绍自然背景有着传神逼真的效果, 录音师往往为了使效果更为逼真,坚持到拍摄的实 地去采集这类声音。
(3)主题歌 主题歌是在影片中表明主旨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用 歌唱的方式直接点明作品主题或主人公`b声,主题 歌往往起到概括影视剧基本内容和表达主题思想的 作用,是影视剧音乐创作的中心。主题歌的旋律也 可以作为主题音乐进行发展和变奏,可以多次反复, 贯穿全片。比如电影《红色娘子军》用主题歌《娘 子军连连歌》来掀起音乐的高潮:“ 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 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 ”当代的许多电 影作品常常有多首主题歌,在不同的段落演唱,或者 概括出不同段落的基本剧情,或者代表男女主人公 的不同心声,或者表达出丰富的作品内涵。
第一位正式将音乐观念引进电影之中的是电影之父 葛里菲斯(D.W. Griffth),他在《国家的诞生》 (Birth of Nation,1915)一片中,首次与音乐 家布瑞尔(Joseph Carl Briel)创作出美国民俗 歌谣的完整配乐型态,这是电影音乐的一大转捩点, 也显示了音乐开始属于电影本身组成的一个要素。 在当时,电影的发明是以视觉的再现与享受为考量, 并以视觉影像为主要的传播途径。而当时的影评家 着重的观点在于视觉的精进,很少评论家或学者兼 具完整的音乐专业背景,因此葛里菲斯这项创举便 写下了电影音乐史的第一页。
(4)背景音乐 在电影《卧虎藏龙》中,玉蛟龙深夜欲偷走青 冥剑,被俞秀莲发现前去阻拦,两人发生了一 场激烈的夜斗,导演特地采用了一大段节奏紧 张的音乐来渲染这场打斗的气氛。这时的音 乐起到了衬托动作节奏的作用,这就是背景音 乐。背景音乐主要用于人物对话和动作背景, 起到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背景音乐犹如 人物对话或者动作的伴奏,不参与剧情的发展。
第二节 声音的意义
一、表现空间 我们知道当声音发生于某一地点的时候,往往会反映出这一 地点特定的空间特征。根据这一原理,导演可以利用声音的 元素再现某一地点的气氛和环境氛围,给观众造成身临其境 的感受。比如古诗中有“蝉鸣林更静”、“深山闻鸟语”等 句子,就是在动静的对比当中,利用“蝉鸣”和“鸟语”的声 音元素和空间色彩,以动写静,将“林更静”和“深山”的空 间感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有很多用声音 表现环境动态的方法。比如用马蹄声由远而近或由近而远来 表现声音距离的远近;用汽车喇叭声和市井嘈杂的人声来传 达出城市的空问感;用鸡鸣狗吠家畜的叫声来表明乡村环境; 用牛羊的叫声和马蹄声表现草原的生活场景,等等,这就是人 们常用的声音造型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默片时代那些提供现场 演奏的钢琴小品,基本上都与电影的画面没有 直接的关系,那些钢琴乐谱多为已谱写完成的 现成品,不是专为剧情或影像量身定做的,因 此当萤幕出现悲伤的故事,有可能此时弹奏的 音乐却是快乐轻松的曲调,画面与音乐之间的 互动不容易协调,甚至出现错臵。这种不搭调 的现象随即受到重视,并获得改进。但早期的 电影大师们不断地尝试给一部又一部电影配乐, 或是请歌手或演员在银幕后现场歌唱或对白, 或是用留声机录下一些生活中的声音一起播放 刚开始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也闹出了很多笑话.
人声:
二、旁白 在影视剧中旁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人公的述说, 另一种是第三者的述说。主人公的讲述,关键是要 同主人公的音色音质和角色的外型相吻合。比如德 国电影剧本《魔山》开头有一段典型的旁白:一幢 白色的房舍坐落在绿树丛中。没有风,景物如同模 型,屹然不动。汉斯· 卡斯托普站在阳台上。响起讲 述者的声音——讲述者(画外音):“我们要讲的汉 斯· 卡斯托普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好比一件 古老的青铜器,已经覆盖了一层绿锈。所以我们今 天将这个故事在时间的表达上处处体现出这是个久 远的故事。
四、声音的色彩 声音的色彩主要是指在发音过程中持续表现 出来的具有个人特性的声音,在声乐中称之为 “音色”或“音质”。声音的色彩是由超出 语言意义的发音的高低、响度、速度和音色 混合组成的。在艺术作品中,声音色彩不仅代 表着说话人在声音器官方面的个体特征,还象 征着说话人的性格、体貌和文化背景。所以 在很大的程度上,声音色彩代表着发音人的感 情状态和具体生活背景。声音的色彩可以分 为明亮型、宽厚型和沉闷型三种。
这是第一部带有音乐和部分对话场面的故事片,它促 使整个电影工业向有声电影冲击。而次年的第一届 奥斯卡也特别颁了一个“特别奖”给华纳兄弟影片 公司,藉此来表彰他们对电影事业革命性的贡献。 从此以后,电影从无声迈向有声。这在当时影界造 成了称得上惊天动地的影响。包括卓别林在内的一 些习惯了表情表现无声电影的艺术大师们目瞪口呆, 不知所措;而大部分电影工作者欣喜万分,他们一 心想摆脱关键对白字幕打出造成的隔离,正如爱森 斯坦所说“无声电影一心要获得音响,获得音响效 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