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https://img.taocdn.com/s3/m/b96d0a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2.png)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技术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影像的选择和使用非常关键,它们必须准确、清晰地展示疾病的特征,以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影像识读能力。
因此,本大纲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一、实验教学目标和要求1. 培养学生的影像识读能力:学生应通过实验教学,掌握正常解剖结构和异常病变在不同影像技术中的显示特征,并能准确地解读和描述影像中的异常改变。
2. 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利用影像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能够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和判断影像所显示的异常改变的病因和病理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应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合作,分享和交流影像学观察、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并能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二、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影像技术介绍:学生将学习和了解常见的影像技术,包括X线、CT、MRI、超声和核医学等。
他们应了解每种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症、优缺点和临床应用。
2. 常见疾病影像学特征: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常见疾病在不同影像技术中的显示特征,包括正常解剖结构、异常改变的形态和分布规律。
他们将通过分析和比较正常和异常影像,提高影像识读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影像与临床关联: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影像所显示的异常改变与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关联,并综合分析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
他们将通过案例讨论和小组讨论来加深对影像与临床关联的理解。
4. 影像质量控制和安全: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和提高影像的质量,包括选择合适的设备参数、病人准备和协作等。
他们还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放射安全和放射防护规范。
5. 报告撰写和沟通技巧:学生将学习如何撰写准确、清晰的影像学报告,并提高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他们将通过模拟病例报告和角色扮演来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15影像诊断(临床专业)教学大纲
![15影像诊断(临床专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37b774a417866fb84a8e19.png)
医学影像诊断学X线诊断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麻醉、口腔专业使用>前言影像诊断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的人体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内容包括X线、CT、DSA、超声、MRI及介入放射科学等。
X线检查是其中最基础最常用的方法。
总论部分重点讲授X线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价值、使用范围及限度,以使学生对X线诊断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
介入放射学作为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作扼要介绍,使学生了解影像学不但有诊断价值,还有重要的治疗价值,但因学时数的限制,仅扼要介绍其临床应用。
影像诊断学教学时数分配表内容理论实践总论 4骨、关节 6 3肺与纵隔 6 3心脏、大血管 4 3急腹症、消化道 4 2泌尿 2 1介入放射 2总计28 12一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X线的成像原理二、掌握X线的常用检查方法三、了解X线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教学内容一、引言、放射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产生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也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专业学科。
二、X线的产生和特性1.X线机的基本构造2.X线的特性三、X线影像的形成原理四、X线检查方法1.普通检查:透视与摄片2.特殊检查:体层摄影(简述),高千伏摄影,钼靶X线摄影3.造影检查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X线的成像原理、X线的常用检查方法。
2.难点:X线的成像原理。
参考文献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主编.影像诊断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二骨、关节目的要求一.了解影X线检查方法二.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三.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四.掌握骨、关节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教学内容一.正常X线表现二.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三.常见病变的X线表现1.骨、关节的外伤骨折、关节脱位2.骨、关节化脓性感染3.骨关节结核4.骨肿瘤5.代谢性和内分泌疾病6.其他7.影像学方法比较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常骨结构、小儿长骨特点、骨关节基本病变、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b8f85bea0116c175f0e488d.png)
收集精品文档==============================================================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已发展成为常规X线检查、CT、MRI及血管数字减影成像等多种高科技诊断设备的综合应用,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又拓宽了医学影像诊断的范畴,从单一的诊断模式向诊断与治疗方面纵深发展,极大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内容。
本大纲是为在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时编写的,大纲的内容是由《实用放射学》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选用教材进行编写。
该教材系国内许多知名教授编写,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作了相应的安排,分为重点掌握,一般了解及自学三部分,达到学以致用、不够再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了盲目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本课程总学时450学时,大课讲授300学时,小课实习150学时。
大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与实习课比例为2:1,实习课主要实习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了解的内容不专门安排实习课。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收集精品文档============================= ================================= ==========================================实习课教学要求见与本大纲配套的《医学影像学》实习指导。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收集精品文档=============================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目 录《医学影像学》第一章 总论 …………………………………………… 1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1 第三章 头颈部 ……………………………2 第四章 呼吸系统 ……………………………………… 5 第五章 循环系统 ……………………………………… 6 第六章 乳腺 ……………………………………… 7 第七章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7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 10 第九章 骨骼肌肉系统 (11)《影像技术学》第一部份X 线影像技术 ……………………………14一、医用诊断装置…………………………………… 二、X 线照片冲洗技术……………………………… 三、图像工学与X 线摄影技术……………………… 14 15 16 第二部份CT 成像技术 ……………………………16收集精品文档============================= ================================= ==========================================第三部份MRI成像技术 (18)第四部份数字减影(DSA)成像技术 (18)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各种不同成像手段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诊断原则与步骤和图像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并对各种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影像诊断学教学指导大纲
![影像诊断学教学指导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37166363b3567ec102d8aa3.png)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英文名称: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总学时:400学时(理论授课:266学时;见习课:134学时)学分:22学分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
其中包括实验考核与病例阅片分析(15%)、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期中考核(5%)。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
着重强调学生能掌握“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的原则。
教学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儿科病变等;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
每个系统又包括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异常影像学表现,观察、分析和诊断,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讲述每一疾病先简述其临床与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的影像学的表现和诊断,开展以系统病种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有全面、完整的认识。
反映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课堂讲授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实物模型教具等;积极实践启发试、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
实验课应使学生看到真实的影像资料,并在实习指导和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对基本影像的识别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堂讲授与见习课比例为2:1,理论授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1.X线、CT及MR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5b1a36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1.png)
《医学影像诊断学》II课程教学大纲I说明部分课程编号:AX051122A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II英文名称:Medical imageology II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白人驹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5月参考书:《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全身CT诊断学》,张松年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年2 月课程性质:医学影像专业五年制本科学位课程总学时:112学时其中讲授学时:68学时实践学时:44学时学分: 7适用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影像解剖学》、《影像诊断学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影像诊断学II为CT诊断学,为影像诊断学重要组成部分。
本大纲是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的需要及及我系具体教学特点,结合目前CT 在临床应用中所具有的特征,根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制定的。
课程教学基本目标:了解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限度和地位,掌握各系统的检查技术及正常解剖与变异,掌握常见病、多发病CT诊断与鉴别。
教学中以CT 特征表现为主,并结合其它X表现、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II本文部分第一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颅脑CT检查方法、正常及基本病变表现【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CT检查技术并评价其优点缺点。
二、掌握颅脑CT扫描正常断面解剖。
三、掌握基本病变CT表现【课程与教学内容】一、讲授颅脑CT扫描技术、应用价值和限度。
二、重点讲授颅脑CT扫描正常断面解剖三、重点讲授基本病变CT表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课示教片教学、教学录像【授课时数安排】2学时(理论课2学时)【考核知识点及要求】颅脑CT扫描正常断面解剖说明:实验课共8学时第二节颅脑先天性发育异常【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颅骨及脑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常见类型。
(临床专业)影像诊断教学大纲
![(临床专业)影像诊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b54a3263169a4517723a31c.png)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409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学时:48学时实验(见习)学时:24学时学分:5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选用教材:《医学影像学》第六版,主编:吴恩惠冯敢生课程简介《医学影像学》的内容:第一篇影像诊断学,包括: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骨骼与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与生殖系统、乳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儿科影像学;第二篇介入放射学,包括:血管介入技术、非血管介入技术。
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楚知识。
对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作适当介绍。
各大系统重点介绍骨骼与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几个系统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其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泌尿与生殖系统、乳腺等内容作为自主学习。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很快。
但由于学时有限,仅在总论中简要介绍1学时,另外开设18学时的《介入放射学》选修课,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不仅是诊断,而且可以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反映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要求。
面对本学科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问世和普及应用,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教学内容丰富,以系统和病种为中心进行教学,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MRI等。
反应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76b550af1ffc4ffe47ac8f.png)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七年制影像专门化用)前言由于影像技术和设备的迅速发展,应用于临床的影像手段已经包括了x线、CT、MRI、核索成像技术、超声,以及参与治疗的介入放射技术。
本课程重点以讲授x线、CT、超声学为主,扼要介绍MRI特点。
介入放射学、核素成像另作安排。
本大纲采用2005年8月白人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医学影像学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第2版)为蓝本,结合本校及各系统专业授课教师的实际而编写。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人体结构”、“呼吸与循环模块”、“消化模块”、“骨骼与肌内模块”、“神经学模块”、“胚胎与生殖模块”系统基础模块课程及内、外、妇、儿部分临床核心模块等课程.而且完成了本科临床实习后,在第6学年进行的专科定向培养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联系和印证各系统模块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密切联系临床课专业知识。
重点介绍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知识。
本课程以备系统放射学(x线、CT、MRI)和超声学的正常表现、基本病变、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三基”的要求,强调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的临影像思维能力的锻练,为学生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专业打好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小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看(图像),要充分发挥教导的主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影像自学能力和影像思维能力。
本学科属形态学科.因此要重视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理论讲授与适当阅读影像图片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视听教具,以多媒体课堂授课和阅片见习为主要教学方式,避免抽象式的理论教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言教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课堂教育中,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
授课学时300(含x线、cT、MRI、超声),理论讲授与实习l:1。
根据各系统的篇幅·以及临床发病就诊情况、教学片数量、、授课难点等因素,大致分配如下。
放射学(260学时):总论4学时,呼吸系统52学时,循环系统32学时,乳腺4学时,骨关节48学时,消、泌、殖62学时,中枢神经系统36学时,五官颈部16学时,机动6学时。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https://img.taocdn.com/s3/m/6b377f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e.png)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一、实验教学目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它通过使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来诊断和评估疾病。
实验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特定的实验教学方案和模拟案例,提供给学生们实践与应用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1. 入门实验:医学影像设备与操作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原理以及操作要点。
同时,还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环境。
2. 影像解剖学实验在影像解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解析影像学图像,识别和标记人体解剖结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正常位置、形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疾病诊断提供基础。
3. 影像学技术实验这一部分的实验重点是培养学生使用不同影像学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学生将通过实验的方式,学习和掌握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如:X线、CT、MRI、超声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对比剂的应用和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
4. 影像诊断实验影像诊断实验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核心实验教学内容。
学生将通过分析和比对病例影像,识别不同疾病的影像特征,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以及鉴别诊断技巧,提高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5. 实践与研究实验本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医学影像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
学生将通过与临床医师合作,参与实际病例的影像检查与分析,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疾病诊断水平。
三、实验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和示范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室示范,将相关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影像学图像,同时向学生讲解解剖结构、影像表现、疾病诊断准则等。
2. 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装置和模拟案例进行操作与分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pdf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pdf](https://img.taocdn.com/s3/m/1740521969dc5022abea0066.png)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七年制影像专门化用)前言由于影像技术和设备的迅速发展,应用于临床的影像手段已经包括了x线、CT、MRI、核索成像技术、超声,以及参与治疗的介入放射技术。
本课程重点以讲授x线、CT、超声学为主,扼要介绍MRI特点。
介入放射学、核素成像另作安排。
本大纲采用2005年8月白人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医学影像学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第2版)为蓝本,结合本校及各系统专业授课教师的实际而编写。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人体结构”、“呼吸与循环模块”、“消化模块”、“骨骼与肌内模块”、“神经学模块”、“胚胎与生殖模块”系统基础模块课程及内、外、妇、儿部分临床核心模块等课程.而且完成了本科临床实习后,在第6学年进行的专科定向培养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联系和印证各系统模块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密切联系临床课专业知识。
重点介绍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知识。
本课程以备系统放射学(x线、CT、MRI)和超声学的正常表现、基本病变、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三基”的要求,强调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的临影像思维能力的锻练,为学生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专业打好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小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看(图像),要充分发挥教导的主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影像自学能力和影像思维能力。
本学科属形态学科.因此要重视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理论讲授与适当阅读影像图片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视听教具,以多媒体课堂授课和阅片见习为主要教学方式,避免抽象式的理论教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言教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课堂教育中,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
授课学时300(含x线、cT、MRI、超声),理论讲授与实习l:1。
根据各系统的篇幅·以及临床发病就诊情况、教学片数量、、授课难点等因素,大致分配如下。
放射学(260学时):总论4学时,呼吸系统52学时,循环系统32学时,乳腺4学时,骨关节48学时,消、泌、殖62学时,中枢神经系统36学时,五官颈部16学时,机动6学时。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https://img.taocdn.com/s3/m/9323ee119ec3d5bbfd0a74f8.png)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影像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亲自阅片,得到比较全面的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树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该大纲根据教材、讲议、理论教学大纲及教学片进行编写,每次实验课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结合临床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实验教学学时为116学时,分58次。
四使用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白人驹,2版,2006年;《医学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5版,2003年。
Ⅱ正文实验一传统X线成像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X线的图像特点,如何观察X线片,不同灰阶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看片方法。
(二)掌握病变的分析要点。
(三)熟悉X线特性、天然对比、人工对比(四)了解传统X线片与数字X线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一)看片方法:注意检查时间、摄影体位和部位、摄影质量、看片顺序。
(二)X线特性:思考人体结构为什么能成像。
(三)天然对比:(胸部正位片、腹部平片、胫腓骨正侧位、膝关节等)观察人体组织密度差异。
比较骨骼、软组织、脂肪和气体密度。
(四)人工对比:了解各种造影检查方法及目的。
(五)病变的分析要点:思考从哪些方面描述病变。
(六)传统X线片的显影、定影的原理。
实验二数字X线成像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X线成像的优点,PACS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数字X线成像与传统X线成像的区别。
(二)熟悉数字X线成像包括的内容。
(三)了解CR、DR、DF及DSA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成人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40学时。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及专升本(业余)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熟悉X线、CT、MR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初步影像学诊断的能力。
本课程理论教学遵循细而精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幻灯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际图像和幻灯为主。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自学)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范围、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学)
熟悉:学科进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自学)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
了解: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自学)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部创伤
熟悉:胸部正常MRI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MRI表现,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章循环系统
了解:适用于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掌握: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章消化系统
了解:适用于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急腹症的CT检查及X线影像观察与分析、腹腔肿瘤
掌握:食管癌,食道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掌握:脾外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癌,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影像诊断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
了解:适用于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KUB平片、IVP、腹膜后间隙肿瘤
掌握:尿路结石、肾癌、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子宫及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六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的选择(自学)
熟悉:CT、MRI在骨关节病变诊断的作用,全身性疾病的骨骼X线改变
掌握:X线平片的影像观察与分析,骨关节创伤,骨关节感染,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第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了解;脑、脊髓X线、CT、MRI检查技术(自学)熟悉:脑、脊髓X线、CT、MRI影像观察与分析
掌握: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