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病证-喘证
喘证
![喘证](https://img.taocdn.com/s3/m/4b0d4607f12d2af90242e6f8.png)
概述
喘证系因久患肺系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而致 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 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 肺功能不全等
临床表现
风寒束肺证: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 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宜宣肺散寒 风热犯肺证: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愁黏,心 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舌边红, 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宣肺泄热 痰湿蕴肺证:喘咳胸闷,痰多易咳,痰粘,或 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淡。 舌苔白腻。脉玄滑。治宜化痰降气
并发症护理
告知患者避免剧烈咳嗽和大声说话。术后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勿努责屏气
健康指导
注意生活起居,温寒适宜。防止感冒。流感期 间,不太会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坚持适度锻炼,如室外散步,练习呼吸操、保 健操等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激动、忧虑、紧张,学会 自我调节 控制诱发因素,避免粉尘、花粉,防范宠物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宜吃各种植物蛋白及 瘦肉,多食蔬菜、水果,戒烟、酒
用药护理
服用汤药时,热喘者宜温偏凉服。根据发 作时间,确定服汤药次数,全日发作者, 应多次频服;发作多在下半夜者,应予睡 前服药;发作予清晨者,应与次晨3-4点 服。若汤药中含麻黄、桂皮、附子等辛温 发散药物,应观察患者有无出汗过多、血 压升高或降低等不良反应;若汤药中含蝉 蜕、地龙等虫类药物,应观察有无诱发或 加重喘证的可能
健康指导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切忌努责,养成定时 排便的习惯 积极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原发 病,指导康复期用药 积极介绍冬病夏治的知识,如每年夏季三 伏天使用中药敷贴治疗本病 定期门诊随访,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应 及时治疗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https://img.taocdn.com/s3/m/b53859e74a7302768f9939bf.png)
肺系病证-喘证一、A11、肾虚型喘证不宜选用( )A.金匮肾气丸B.参蛤散C.定喘汤D.七味都气丸E.生脉散2、正虚喘脱证的代表方剂为( )A.回阳救急汤B.苏子降气汤C.参附汤送服黑锡丹D.控涎丹E.紫金丹3、下列哪项不是喘证的成因( )A.外邪侵袭B.痰热素盛C.饮食不当D.劳欲久病E.情志失调4、喘脱的病机为( )A.心气欲竭,脾肾阳衰B.心气欲竭,肺肾阳衰C.肾气欲竭,心肺阳衰D.肺气欲竭,肝肾阳衰E.肺气欲竭,心肾阳衰5、实喘的治疗原则是( )A.化痰平喘B.祛邪利气C.降气平喘D.降气化痰E.以上都不是6、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用于喘证的哪一个证型( )A.风寒袭肺B.表寒里热D.痰浊阻肺E.肺气郁闭7、喘证主要是指( )A.咳嗽气急痰多B.呼吸急促困难C.呛咳气逆阵作D.胸部憋闷如窒E.喉中痰鸣有声8、虚喘的治疗尤当重视( )A.治肺B.治脾C.治心D.治肝E.治肾9、五磨饮子适用于喘证之( )A.上实下虚证B.痰浊阻肺证C.肺气郁痹证D.表寒里热证E.痰热郁肺证二、A21、某男,65岁,咳喘多年,入冬加重,痰多色白,胸闷如塞,腰膝酸冷,动则心悸汗出,苔白腻,舌体略胖,脉沉细而滑。
其病机为( )A.痰浊阻肺B.寒饮伏肺C.肺肾气虚D.肾不纳气E.上盛下虚2、某男,28岁,喘逆上气,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稠黏,形寒身热,身痛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
治疗方剂宜首选( )A.麻黄汤B.小青龙汤C.麻杏石甘汤D.桑白皮汤三、B1、A.风寒壅肺证B.表寒肺热证C.痰热郁肺证D.痰浊阻肺证E.肺气郁闭证<1>、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证属( )A.B.C.D.E.<2>、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喘证题库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喘证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7806ad57482fb4daa58d4bd5.png)
肺系病证-喘证一、A11、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用于喘证的哪一个证型A、风寒袭肺B、表寒里热C、痰热郁肺D、痰浊阻肺E、肺气郁闭2、实喘的治疗原则是A、化痰平喘B、祛邪利气C、降气平喘D、降气化痰E、以上都不是3、喘脱危象,宜急服A、回阳救急汤B、苏子降气汤C、参附汤送服黑锡丹D、控涎丹E、紫金丹4、五磨饮子适用于喘证之A、上实下虚证B、痰浊阻肺证C、肺气郁痹证D、表寒里热证E、痰热郁肺证5、喘脱的病机为A、心气欲竭,脾肾阳衰B、心气欲竭,肺肾阳衰C、肾气欲竭,心肺阳衰D、肺气欲竭,肝肾阳衰E、肺气欲竭,心肾阳衰6、喘证持续不已的病位在A、心B、肺C、脾D、肾E、肝7、下列哪项不是实喘的表现A、呼吸深长B、吸入为快C、气粗声高D、痰鸣咳嗽E、脉数有力8、虚喘的治疗尤当重视A、治肺B、治脾C、治心D、治肝E、治肾9、下列哪项不是喘证的成因A、外邪侵袭B、肺气虚冷C、饮食不当D、劳欲久病E、情志失调10、喘证的病变部位在A、心、肺B、肺、肾C、心、肾D、脾、肾E、肺、脾二、A21、某男,28岁,喘逆上气,息粗鼻煽。
咳而不爽,痰吐稠黏,形寒身热,身痛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
治疗方剂宜首选A、麻黄汤B、小青龙汤C、麻杏石甘汤D、桑白皮汤E、三子养亲汤2、患者,男,70岁。
喘促气短,声低气怯,咳声低弱,咳痰稀白,自汗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疗应首选A、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B、生脉散合补肺汤C、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D、参蛤散合金匮肾气丸E、苏子降气汤合二陈汤三、B1、A.麻黄汤B.小青龙汤C.麻杏石甘汤D.桑白皮汤E.七味都气丸<1> 、喘证风寒壅肺证的代表方宜首选A B C D E<2> 、喘证寒饮伏肺,复感外寒而引发者宜选用何方A B C D E<3> 、喘证肾阴虚者,不宜辛燥,宜选用何方A B C D E2、A.解表清里,化痰平喘B.清热化痰,宣肺平喘C.痰浊阻肺,宣肺平喘D.扶阳固脱,镇摄肾气E.补肾纳气<1> 、喘证痰热郁肺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2> 、喘证正虚喘脱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3> 、喘证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3、A.风寒壅肺证B.表寒肺热证C.痰热郁肺证D.痰浊阻肺证E.肺气郁闭证<1>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https://img.taocdn.com/s3/m/490614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8.png)
现代医学治疗喘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免疫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手段对喘证进行诊断,包括肺功能检 查、气道炎症检查、过敏原检测等。
喘证的流行病学研究
01
02
03
发病率
喘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 高,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 中更为常见。
影响因素
喘证的发病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有 关。
针灸治疗喘证具有很好的疗效,常 选用肺俞、风门、定喘等穴位进行 针灸。
中药敷贴
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糊,敷贴于特 定的穴位上,以缓解喘证的症状。
西医药治疗
抗炎治疗
喘证常常与炎症有关,因 此西医药治疗常采用抗炎 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 生素等。
平喘药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过 敏药物等平喘药物,以缓 解喘息的症状。
实喘
发病较急,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有声 ,痰稠色黄,伴有发热、恶寒、胸痛 等表证。
虚喘
发病较缓,呼吸短促难续,动则喘甚 ,气怯声低,伴有面色苍白、自汗、 少气等虚弱症状。
02
喘证的历史沿革
古代医学对喘证的认识
《黄帝内经》
对喘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描述,如《灵枢·五阅五使》云:“肺病者,喘息鼻张。”
地域分布
喘证的发生在不同地域有 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气候 条件、空气质量等因素有 关。
03
喘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临床症状
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
体征
呼吸浅快,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
病史
多有过敏史、支气管炎等病史 。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纹理 增粗、气道阻塞等异常。
第四节喘证
![第四节喘证](https://img.taocdn.com/s3/m/a664183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8.png)
第四节喘证第四节喘证喘即气喘、喘息。
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喘证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如《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
提出肺为主病之脏,并描述了喘证的症状表现。
《素问·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
”指出喘证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别。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素问·经脉别论》云:“有所坠恐,喘出于肝。
”提示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所言“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亦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病和“咳而上气”的肺胀。
辨证分虚实两大类,并列方治疗。
金元时期的医家对喘证的论述各有补充。
如刘河间论喘因于火热,他说“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
”元·朱丹溪认识到七情、饱食、体虚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在《丹溪心法·喘》中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
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
如《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指出了喘证的辨证纲领。
清·叶天士《f临证指南医案·喘》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中医内科学喘证》课件
![《中医内科学喘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8480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9.png)
患者女性,55岁。临床表现为气短、
乏力、自汗等。经过补气健脾、益肺
止喘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3
病案三:风寒犯肺型喘证
患者男性,30岁。临床表现为喷嚏、
流清涕、畏寒等。经过祛风散寒、温
病案四:痰湿阻肺型喘证
4
肺化痰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患者女性,45岁。临床表现为胸闷、
咳嗽、痰多等。经过利湿化痰、平喘
化痰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喘证分类
根据中医理论,喘证可分为肺部热结型、肺气虚弱型、风寒犯肺型、痰湿阻肺型、肺肾阴虚 型等。
喘证辨证论治
肺部热结型喘证
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痰 黄等,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 平喘化痰。
肺气虚弱型喘证
症状包括气短、乏力、自汗等, 治疗重点是补气健脾、益肺止 喘。
风寒犯肺型喘证
症状包括喷嚏、流清涕、畏寒 等,治疗重点是祛风散寒、温 肺化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保健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运 动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如 深呼吸、定期锻炼、避免烟 尘等。
结语
1 中医内科学喘证的重要性
喘证是中医内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喘证的掌握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相 关疾病。
2 喘证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养和生活保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喘证,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 课件
喘证是中医内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课件将介绍喘证的概述、 辨证论治、病案分析、防治等内容,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 识。
喘证概述
喘证简介
喘证是一种呼吸困难的病证,通常与肺部疾病有关,表现为气喘、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喘证病因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四节 喘证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四节 喘证](https://img.taocdn.com/s3/m/c3172f1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4.png)
第四节 喘证
喘证 ——概述
1.概念: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不能平卧为主症的疾病。
轻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重者——稍动则咳喘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严重者——喘促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四肢冰冷,汗 出如珠,脉浮大无根 喘脱。
西医病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 心源性哮喘等。
喘证 ——证治分类
2.虚喘 (3)正虚喘脱 临床表现: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稍 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悸烦躁,四肢厥冷,面青唇紫, 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或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气失所主。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前方扶阳固脱,后方镇摄肾气。
喘证 ——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外邪侵袭 肺失宣降
基本病机
饮食不当 脾生痰浊 情志所伤 肝气犯肺
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喘
肾失摄纳,气无所主
证
劳欲久病 肾精亏虚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病位在肺、肾,与肝、脾相关, 甚则及心
喘证 ——治则治法
1.实喘——治肺——祛邪利气 2.虚喘——培补摄纳——补肺、健脾、补肾
喘证 ——证治分类
1.实喘 (2)表寒肺热 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泄里热;苏 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 辨证加减:若表寒重者,加桂枝;痰热重,痰黄黏稠量多者, 加瓜萎、贝母;痰鸣息涌者,加萃荫子、射干泻肺化痰;津 伤渴甚者,加天花粉、沙参、麦冬、芦根。
喘证 ——证治分类
肺气虚耗 肾虚不纳
喘促短气 吐痰稀薄 声低气怯 自汗畏风 面颧潮红 脉软 弱或细数
喘促日久 呼多吸少 气不得续 脉沉弱或细数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4喘证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4喘证](https://img.taocdn.com/s3/m/b8768fc6fab069dc50220151.png)
肺系疾病-喘证一、A11、下列各项,不符合喘证之痰热郁肺证表现的是A、身热有汗B、渴喜冷饮C、喘咳气涌D、痰白质黏E、胸中烦闷2、喘证之肺气郁痹证,其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咽中如窒B、多忧思抑郁C、每因情志刺激而诱发D、呼吸深长E、息粗气憋3、关于痰浊阻肺喘证的主症,说法不正确的是A、兼有呕恶,食少B、脉象滑或濡C、痰多质黏色黄D、喘而胸满闷塞E、痰多黏腻色白4、喘证辨证,应首辨A、肺肾B、阴阳C、寒热D、表里E、虚实5、喘证与气短的共同点是A、舌脉相同B、病机相同C、呼吸异常D、呼吸症状相似E、呼吸程度相同6、“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出自A、《类证治裁》B、《医门法律》C、《金匮要略》D、《景岳全书》E、《丹溪心法》7、下列选项中,不属实喘的特征是A、脉象微弱B、起病急,病程短C、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D、气粗声高E、痰鸣咳嗽8、虚喘的病位是A、肝、肾B、心、肾C、心、肺D、脾、肺E、肺、肾9、“喘由外感者治肺,喘由内伤者治肾”出自A、《类证治裁》B、《医门法律》C、《金匮要略》D、《景岳全书》E、《丹溪心法》10、喘证的主要病位在A、脾、肾B、肾、肝C、肺、肝D、肺、脾E、肺、肾11、不属喘证病因的是A、情志B、劳欲C、六淫D、伏痰E、饮食二、A3/A41、患者张某,女性,23岁。
2日前不慎感寒后出现喘逆上气,胸胀而痛,鼻扇,咳吐黄稠痰,恶寒无汗,身痛口渴,苔黄质红,脉浮数。
<1> 、其诊断为A、风热犯肺型咳嗽B、痰热伤肺型咳嗽C、痰热郁肺型喘证D、表寒肺热型喘证E、热哮型哮病<2> 、其治法是A、清肺平喘,顺气降火B、清热肃肺,豁痰止咳C、疏风清热,肃肺止咳D、解表清里,化痰平喘E、解表清里,宣肺止咳<3>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定喘汤B、麻杏萎石汤C、麻杏石甘汤D、苏子降气沥E、清金化痰汤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喘证之痰热郁肺证,临床表现: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肺系 喘证
![肺系 喘证](https://img.taocdn.com/s3/m/bb09ad7327284b73f242502a.png)
① 风寒壅肺主症:喘咳胸闷,咯痰清稀色白。
兼症:头身疼痛,恶寒无汗,或伴发热,口不渴。
治法:辛温散寒,宣肺平喘。
主方:麻黄汤② 外寒内饮主症:喘急胸闷,咳嗽胁胀,咯痰色白、清稀起泡。
兼症:形寒肢冷,后背恶寒,口淡不渴或渴喜冷饮。
舌脉: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方:小青龙汤加减:喘咳较重者,加苏子、杏仁、射干;喘不得卧者,加葶苈子。
伴烦躁面赤或舌红者,加生石膏、改白芍为赤芍。
③ 表寒里热主症:喘急烦闷,恶寒发热,痰稠不爽,口渴。
兼症:头身疼痛,无汗或少汗。
舌脉:舌尖红,苔白或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较重时,加黄芩、清半夏、瓜蒌皮,即小陷胸汤;痰多者,加葶苈子、射干。
二、痰浊① 痰湿蕴肺主症:喘息咳嗽,咯痰色白,量多质粘,胸中满闷。
兼症: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舌脉: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二三汤加减:恶心胸闷者,加炒枳壳、旋覆花;痰有转黄之势时,加瓜蒌皮、黄芩。
② 痰热阻肺主症:喘息气涌,胸胁胀痛,痰多黄稠,渴喜冷饮。
兼症:胸中烦热,身热汗出,面红咽干,尿赤便秘。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主方:桑白皮汤加减:身热重者加生石膏、黄芩;痰粘者加黛蛤散;喘不能卧者加葶苈子;便干者加瓜蒌皮。
三、气郁肺气郁痹主症:喘息每于情志失调之后发作,起病突然,咽喉如梗,胸胁胀痛。
兼症: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降气平喘。
主方:五磨饮子加减:心悸失眠者加远志、合欢花、百合等;胸胁胀痛加柴胡、郁金、元胡。
虚喘肺气亏虚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微弱,自汗恶风。
兼症:身倦乏力,易于感冒,面色苍白或面红,烦热口干。
舌脉:舌胖有齿痕,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养阴。
主方:补肺汤和生脉散加减:伴咯痰稀薄、口淡不渴者,此为肺中虚寒,加干姜、黄芪、甘草;伴纳差便溏、腹中下坠者,可予补中益气汤。
喘证中医诊疗的方案
![喘证中医诊疗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363c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c.png)
喘证中医诊疗的方案喘证是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一种,也称为支气管哮喘。
中医认为喘证是由于肺气失和、气机不畅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气促等症状。
中医具有针对根本原因治疗、个体化治疗和辨证施治等特点,下面是中医中针对喘证的诊疗方案。
1.诊断方法:中医诊断喘证主要依靠四诊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倾听病人的声音和呼吸,询问病人的病史和症状,以及按摩患者的腧穴来确定病因和病情。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喘证使用了很多药物,常用的有麻黄、杏仁、石膏、苏合香附汤等。
其中,麻黄是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主要用于发汗解表,通肺气,消除痰湿等作用。
杏仁有润燥肺热、祛痰止咳的功效,石膏则可以清热解毒、降火生津。
苏合香附汤则适用于痰喘病情较重,以及神志不清的患者。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也是中医对喘证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调整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神门、肺俞等,在针刺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来改善喘病症状。
4.藏气法治疗:中医喘证治疗中的藏气法主要是通过运用呼吸法和气功来调整呼吸系统的功能,使气机通畅,缓解喘病症状。
常见的方法有腹式呼吸、舌吸呼吸、颈椎柔韧性操等。
5.饮食调理:中医对喘证的治疗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起到辅助疗效。
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和生冷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橙子、柚子、生菜、黄瓜等,这些食物有利于润肺降燥、清热止咳。
6.环境调节:除了白细胞介素-4等细胞因子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外,环境因素也是喘端发病因素。
中医治疗喘证还需注意环境的改善,避免接触室内的过敏原、减少污染性气体和粉尘的刺激等,保持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
总之,中医对喘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藏气法治疗、饮食调理和环境调节等。
在具体治疗中,还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和减少复发。
喘证中医护理常规
![喘证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fb1985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e.png)
喘证护理常规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病证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症。
西医学中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沉着病及癔症性喘息等,出现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咳嗽,气急,痰白清稀。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寒,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痰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苔白腻,脉弦滑。
肺气郁闭证:常因情绪刺激而诱发,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苔薄,脉弦。
喘证的护理:(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通,病室安静、整洁。
(2)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如半坐卧位,氧气吸入,一般给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3)根据医嘱正确及时给药,观察药物滴速、疗效及副作用。
(4)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困难程度,监测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配合医生救治。
(5)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呼吸运动,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
(6)遵医嘱耳穴埋豆,选择交感、心、肺等穴位。
(7)遵医嘱隔物灸,选择气海,关元等穴位。
饮食护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宜,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
多食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即煎炸之品.外寒内饮证:宜食辛温祛寒之品,如白果煲鸡、紫苏粥等。
风热犯肺证:宜食清热之品,如梨、金银花茶等。
痰浊雍肺证:宜食清肺化痰之品,如银耳白合粥等。
肺气郁闭证:宜食开郁宣肺之品,如杏仁粥,萝卜生姜汁等。
情志护理:本病病程长,患者精神负担重,多与患者沟通,及时给心理疏导。
鼓励病人之间多交流,指导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看电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系病证-喘证一、A11、五磨饮子适用于喘证之A、上实下虚证B、痰浊阻肺证C、肺气郁痹证D、表寒里热证E、痰热郁肺证2、喘脱危象,宜急服A、回阳救急汤B、苏子降气汤C、参附汤送服黑锡丹D、控涎丹E、紫金丹3、实喘的治疗原则是A、化痰平喘B、祛邪利气C、降气平喘D、降气化痰E、以上都不是4、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用于喘证的哪一个证型A、风寒袭肺B、表寒里热C、痰热郁肺D、痰浊阻肺E、肺气郁闭5、下列哪一项不是实喘的表现A、呼吸深长B、吸入为快C、气粗声高D、痰鸣咳嗽E、脉数有力6、喘证的病变部位在A、心、肺B、肺、肾C、心、肾D、脾、肾E、肺、脾7、下列哪项不是喘证的成因A、外邪侵袭B、肺气虚冷C、饮食不当D、劳欲久病E、情志失调8、虚喘的治疗尤当重视A、治肺B、治脾C、治心D、治肝E、治肾9、下列哪项不是实喘的表现A、呼吸深长B、吸入为快C、气粗声高D、痰鸣咳嗽E、脉数有力10、喘证持续不已的病位在A、心B、肺C、脾D、肾E、肝11、喘脱的病机为A、心气欲竭,脾肾阳衰B、心气欲竭,肺肾阳衰C、肾气欲竭,心肺阳衰D、肺气欲竭,肝肾阳衰E、肺气欲竭,心肾阳衰二、A21、患者,男,70岁。
喘促气短,声低气怯,咳声低弱,咳痰稀白,自汗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疗应首选A、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B、生脉散合补肺汤C、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D、参蛤散合金匮肾气丸E、苏子降气汤合二陈汤2、某男,28岁,喘逆上气,息粗鼻煽。
咳而不爽,痰吐稠黏,形寒身热,身痛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
治疗方剂宜首选A、麻黄汤B、小青龙汤C、麻杏石甘汤D、桑白皮汤E、三子养亲汤三、B1、A.生脉散合补肺汤B.金水六君煎C.六君子汤D.保真汤E.麦门冬汤<1> 、治疗肺脾气虚所致哮病,应首选A B C D E<2> 、治疗肺气虚耗所致喘证,应首选A B C D E2、A.风寒壅肺证B.表寒肺热证C.痰热郁肺证D.痰浊阻肺证E.肺气郁闭证<1>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证属A B C D E<2> 、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证属A B C D E<3>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证属A B C D E3、A.解表清里,化痰平喘B.清热化痰,宣肺平喘C.痰浊阻肺,宣肺平喘D.扶阳固脱,镇摄肾气E.补肾纳气<1> 、喘证痰热郁肺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2> 、喘证正虚喘脱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3> 、喘证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4、A.麻黄汤B.小青龙汤C.麻杏石甘汤D.桑白皮汤E.七味都气丸<1> 、喘证风寒壅肺证的代表方宜首选A B C D E<2> 、喘证寒饮伏肺,复感外寒而引发者宜选用何方A B C D E<3> 、喘证肾阴虚者,不宜辛燥,宜选用何方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喘证之肺气郁痹证证候主症:喘促症状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
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13】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喘脱危象: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12】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11】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喘证之痰热郁肺证证候主症:喘促气涌,胸部胀痛,咳嗽痰多,质黏色黄,或兼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10】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
吸入为快为虚喘表现。
【该题针对“喘证-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586】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该题针对“喘证-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585】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喘证的病理病因:1.外邪侵袭风热或者风寒侵袭于肺,肺气雍实不利而发喘.2.痰浊雍肺饮食不节制而伤损胃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雍于肺,而发生喘促.3.情志所伤情志不遂,恼怒伤肝,气机不利上逆犯肺而形成本证.4.肺肾虚弱肺虚气失所主,肾虚气失摄纳,均可能导致本症状。
【该题针对“喘证-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584】8、【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纳气。
所以虚喘的治疗,尤当重视肾脏。
【该题针对“喘证-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583】9、【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辨喘病虚实可以从呼吸、声音、脉象、病势等辨虚实。
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象有力者为实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者为虚喘。
【该题针对“喘证-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582】1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肺,肾脉上络于心,心肾相互既济,又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
喘证的严重阶段,肺肾虚极,孤阳欲脱,必致心气、心阳亦惫,心不主血脉,血行不畅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亡阳、亡阴。
因此选A。
【该题针对“喘证-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581】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喘证之正虚喘脱证证候主症: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证机概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该题针对“喘证-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580】二、A2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喘证之肺气虚耗证证候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09】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喘证之表寒肺热证证候主症: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08】三、B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哮病之肺脾气虚证证候主症:有哮喘反复发作史。
气短声低,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或可有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六君子汤加减。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06】<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喘证之肺气虚耗证证候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07】2、<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喘证之风寒壅肺证证候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02】<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喘证之痰浊阻肺证证候主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03】<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肺气郁痹证主症: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
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604】3、<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喘证之痰热郁肺证证候主症:喘促气涌,胸部胀痛,咳嗽痰多,质黏色黄,或兼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该题针对“喘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855598】<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喘脱之正虚喘脱证证候主症: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