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路基处理word版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不良土质路基指的是路基土质质量较差,容易发生沉降、塌陷、侧滑等问题,给道路使用和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为了解决不良土质路基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方法。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可以进行土壤改良处理。
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添加适量的改良材料,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能,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加密、加强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抗沉降能力。
可以采用添加石灰、水泥、矿渣粉等材料,通过与土壤充分混合反应,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可以进行排水处理。
排水是指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将路基内的积水及时排除,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将积水导入排水渠或排水沟,保持路面的干燥与稳定。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还可以采取加固处理。
加固是指通过增加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路基的抗沉降和抗滑移能力。
可以采用加筋土工格栅、土工合成材料等加固材料,将其嵌入土体中,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抗压能力,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还可以采取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是指对路基下方的地基层进行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加固、加密地基的方法,如进行地基加固桩、地基加固槽等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不良土质路基的问题。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路基设计和施工监控。
在路基设计中,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合理选择路基的宽度、高度和横坡等参数,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进行质量监控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排水处理、加固处理和地基处理等。
通过采取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解决不良土质路基带来的问题,保证道路的使用安全和交通畅通。
同时,合理的路基设计和施工监控也是保证路基质量的重要手段。
不良地质路基基底处理
不良地质条件下路基基底处理方法姓名:王壹杰班级:道桥1301学号:201309031036不良地质路基处理土木工程建设中,有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软弱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需要先经过人工处理加固,再建造基础,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针对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问题,采取人工的方法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承载力,防止剪切破坏或减轻土压力;改善地基土压缩特性,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改善其渗透性,加速固结沉降过程;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液化,减轻振动;消除或减少特殊土的不良工程特性(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膨胀性等)。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土木工程实践推动了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基处理的方法多样化,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并日趋完善,地基处理已成为基础工程领域中一个较有生命力的分枝。
根据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如表6-1所示的几类。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表6-1但必须指出,很多地基处理方法具有多重加固处理的功能,例如碎石桩具有置换、挤密、排水和加筋的多重功能;而石灰桩则具有挤密、吸水和置换等功能。
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适用范围及加固原理,参见表6-2。
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适用范围和加固原理表6-2c u20kPa的粘性土、松散粉土和人工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等发泡聚苯乙烯(EPS)重度只有土的1/501/100,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压缩性,用于填土料,可有效减少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且根据需要用于地基的浅层置换采用重量100400kN的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在强烈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地基土密实,可以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量上述表中的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在不同的土类中产生不同的加固效果,并也存在着局限性。
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条件等亦存在显著差别,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不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_secret
不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一、概述本合同段约有3.5KM的路段,水文地质地质不良,地下水位较好,并且地表水丰富,路堤范围内原地面较湿软,碾压时有翻浆和压实度不足现象,对原地面填前碾压带来极大困难。
由于工期短、任务重,确定方便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工程进度影响较大。
二、施工方案选择由于地处农田区,一般地段地表土清除后,用压路机碾压即可达到设计要求。
由于积水等原因局部地方碾压时出现翻浆现象,采取挖松晾晒调节含水量或挖除换填砂砾土等方法进行处理,即可满足规范要求;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较为丰富地段,采取清表后洒土碾压的方法,工艺见施工方法。
三、施工方法1、原地面清理掘除:按规范要求进行清表工作,将地表腐殖土、杂草、树根及其他杂物全部清除干净,并恢复路基中线与边线。
2、原地面碾压:原地面碾压采用BW219-2压路机稳压3遍,对于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地方,可直接振动碾压;含水量偏高地段,稳压后压实度达到85%左右时,为保证路基底稳定性,可铺一层30CM砂砾层。
3、松铺砂砾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用推土机粗平两遍,再用平地机精细整平两遍,控制纵断高程及横坡度、宽度。
检测填料含水量,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然后进行碾压。
4、碾压:按照路基试验路碾压取得经验进行。
碾压后检测压实度,使之符合规范要求。
5、土方分层填筑:砂砾层碾压完成后,进行路基分层填筑,施工顺序同试验路施工工艺。
四、注意事项:1、不良地段施工处理中,质量保证、文明安全施工等项目要求同路基施工方案。
2、完善路基排水设施:施工中,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排到路基外,防止其漫流、聚集和下渗。
关于在特殊路段及不良地质路段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路段及不良地质路段路基设计1潮湿(过湿)地基处理本项目路线K7+330至K7+880与K13+080至K15+315为新建路段。
经过水稻田淤泥路段,地表50~150cm为腐殖土,含水量较高,压缩性大,土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差,难以达到路基压实度要求。
路线局部挖方路段或低填路段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对路基的稳定影响较大。
潮湿地基指标按此控制:天然含水量W≥35%,抗剪强度≤35KPa。
处理措施:①填方路段,清除表层腐殖土,换填50~80cm碎石、石渣(硬质岩)等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做垫层,路基基低及两侧纵横向预埋碎石盲沟引排地下水。
②挖方路段或低填路段,应超挖80cm换填透水性材料,技术指标按路床标准执行。
若仍需处理,可处理深度可加深至1.0~1.5m,并与边沟下盲沟连通共同排除地下水。
2低填浅挖路段处理路堤高度小于路面厚度及床高度的低填路基,地基土无法满足路床技术指标时,应超挖至路床底部标高(换填透水性材料并进行填前碾压,若受地下水影响,应增设纵横向盲沟)对于挖方路段,开挖至到位后,若发现路床范围无法满足路床技术指标时,应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动态设计。
处理措施是在路面低面以下超挖80cm,并进行填前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4%,路床换填透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小于95%,对应地下水发育的路床换填深度加深至1.0~1.5m,并采取碎石盲沟引水。
3填挖交界处理为了保证填挖交界段路基、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当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路基底部自地面线应开挖宽度不小于2.0m的台阶,并以4%的横坡向内倾斜;对于横向挖填交界处,当填方部分不足一个行车道时,应超挖至少一个行车道宽度。
纵向挖填交界处,地面纵坡陡于1:2.5时,对挖方区路床80c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超挖长度不小于10m,路基底部自地面线应开挖宽度不小于3.0m的台阶,并以4%的横坡向内倾斜。
横向挖填交界处,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对挖方区路床80c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超挖长度不小于5m,最多超挖至边坡内侧。
不良地质路段处理措施
推荐线不良地质统计表1)软基、翻浆、沉陷整治原则在冻胀翻浆地段上的路基,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路线尽量设臵在干燥地段,当路线必须通过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其次,应根据地区与路段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原则,采取合理处治方案。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应做好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处理,并保证一定的路基填土高度。
病害治理做好地基处理:对于沿线翻浆严重路段,采用水稳定性好、冰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碎石、砂卵砾石等粗颗粒换填表层容易翻浆的粉土、粘土、泥炭、草甸等松软垫层,从土质这一根本问题上解决翻浆问题。
换填一般不超过1m,特殊情形下最大换填深度不得超过3m。
做好路基排水:在路堤两侧设臵排水沟、挖方段设臵边沟、路堑坡顶设臵截水沟、地下水位特别高的路段设臵渗沟或加深边沟,以有效地排除或拦截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向路基,从而降低路基附近的地下水位,减少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的来源;在路线跨越河流、溪沟或其它地表有水流的地段增设桥梁、涵洞,减少路基涉水或过水,以保证路基尽量与水隔离。
同时,使桥梁涵洞与排水沟渠组成一个完整畅通的排水系统。
做好路基设计:可从提高路基填土高度、设臵隔离层和换土等几个方面进行。
提高路基填土高度,增大路基边缘至地下水或地面水水位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冻结过程中水分向路基上部迁移的数量,使冻胀减弱,使翻浆的程度和可能性变小。
提高路基同时也保证了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设臵隔离层是在路基中一定深度处填筑透水性材料,防止水分进入路基上部,从而保证土基干燥,起防治冻胀与翻浆的作用。
在低填或零填的翻浆路段设臵隔离层其效果与作用等同于地基换填土处理;在路基上部采用水稳定性好、冰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以提高土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一般在路基上部填筑60~80cm厚的粗颗粒土,路基可以基本稳定。
加强路面结构:为使翻浆路段的路基在承受一定的行车荷载时保持稳定,工可研究中推荐面层结构为沥青砼柔性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或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结构层,底层则采用级配砂砾(或级配碎石)透水层。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1、不良土质路基在加固处理施工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核查特殊土(黄土、湿黏土、膨胀土、软土、盐渍土、冻土等)的分布范围、埋置深度和地表水、地下水状况,根据设计文件、水文地质资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路基加固处理施工。
2、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级缩性高、透水性小的黏土统称为软土。
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为主组成的软土在我国南方有广泛分布,这些土都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
软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
在较大荷载作用下,地基易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人破坏,造成路面沉降和路基失稳;孔隙水压力过载(来不及消散)、剪切变形过大,会造成路基边坡失稳。
软土路基处理的施工方法有数十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等;具体可采取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租)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
选择就地处理方法时,除满尼安全可靠的委隶外,还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因素,选择一种或数种方法综合应用。
3、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但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由于存在大量节理和裂隙,故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可能产生的主要病害有路基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崩塌、剥落,道路结构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
为保证路基稳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应注意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
减轻或消除其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袭杀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并采取防冲、教排、防渗等防护措施。
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不良地质路基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路基施工方案一、前言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进行路基施工,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方案,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
二、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案1.土层处理: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土层经常会出现软弱、易液化等问题,对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造成威胁。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土层进行充分的处理。
(1)软弱地基处理: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地下榀木桩、灌注桩等。
通过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路基的安全性。
(2)液化地基处理:对于易液化地基,可以采取加重或混凝土填充等方法,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防止液化发生。
(3)坚硬地基处理:对于坚硬地基,可以采取预处理措施,如钻孔爆破等,使地基更加易于开挖和平整。
2.施工工艺: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需要重视施工工艺的选择和调整。
合理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地质条件带来的问题。
(1)挖填工艺: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软弱地基挖填法。
先挖掉软弱层,再进行填充,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抽水工艺:对于液化地基,可以采用抽水工艺,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安全范围,减少液化发生的风险。
(3)削方工艺:对于坚硬地基,可以采取削方工艺,在地表上进行削方,减少开挖深度和施工难度。
3.施工技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中,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施工技术,以解决地质条件带来的问题。
(1)地质勘察: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特征,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监测与预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同时,可以采用地质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
(3)抢险与处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
因此,需要有应急抢险队伍和设备,及时处理地质灾害,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4.施工管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中,施工管理必不可少。
合理、科学的施工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不良地质路段处理措施
不良地质路段处理措施1.补充土壤:在不良地质路段施工时,可以通过补充土壤的方式来改善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补充土壤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会选择土层稳定性较好的土壤来进行补充,同时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压实和固结处理。
2.修建挡墙:对于路段上出现坡体滑坡等情况时,可以采取修建挡墙的措施来稳定路基。
挡墙的材料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砖石等材料,施工时需要考虑到挡墙的高度和坡度,以及与路面的连接处的设计。
3.安装防护设备:在不良地质路段,如有可能出现岩石滑落、土石流等危险情况时,可以在路面边缘或者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护栏等防护设备,以减少人员和车辆受到伤害。
4.排水处理: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减轻地质路段的不良现象,如泥石流、塌方等。
在路面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到水流的排出方向,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和地下水在路面及其周围流动,减少对路基的承载力影响。
5.定期监测:对于不良地质路段,应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可以利用地下水位、土壤位移等监测方法来检测不良地质状况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加固处理:对于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可以采取加固处理的方法来提升路面的稳定性。
加固材料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钢板桩等,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加固方式,以提升路段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7.管理维护:不仅要在处理不良地质路段后,还需要对路段进行管理和维护,定期巡视和清理沟渠,清理路面垃圾和积水,以保持路段的良好状况,避免不良地质再次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不良地质路段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征、气候条件和施工技术等因素,因此对于实际的不良地质路段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才能确定最适合的处理措施。
同时,处理不良地质路段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不良地质路基是指路基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存在诸如软弱土层、沉积层、断层、滑坡、塌陷等地质问题,对道路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
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抗滑性,需要采取适当的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下面就以一个具体道路工程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工程地理概况:本工程位于XXXXX,总长度为xx km,沿线地质情况复杂,主要存在软弱土层和沉积层。
为了保证道路的设计要求和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合理的地质路基处理。
处理方案:1.地质勘探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包括地质剖面、土壤采样和试验等,以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壤特性。
在特殊地质部位,如断层和滑坡等,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勘探,以确定施工方案和处理方法。
2.软弱土层处理对于存在软弱土层的路段,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地基加固、排水和加铺加筑等。
地基加固可以采用灌浆法、挤浆法等方法,将混凝土或其他材料注入软弱土层,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排水是为了降低土壤含水量,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防止土体失稳。
加铺加筑是指在软弱土层上铺设加筑块或钢板,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沉积层处理沉积层常常存在较大的变形和沉降,会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处理沉积层可以采用控制沉降、加固地基和加厚填料等方法。
控制沉降可通过改变填筑层的性质和厚度,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后期沉降预留合适的空间。
加固地基可采用灌浆、振动加固等方法,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加厚填料是指在沉积层上加铺更多的填料,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
4.断层和滑坡处理对于存在断层和滑坡的路段,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
断层处理可以采用填充断层、边坡修整和加固等方法。
填充断层是指在断层裂缝中填充碎石、混凝土等材料,修建连接断层的道路。
边坡修整是指调整边坡的坡度和坡高,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加固措施可采用锚杆加固、喷锚加固等方法,增加边坡的抗滑性和抗震能力。
滑坡处理可以采用边坡加固、土体改良和排水等方法,以减小滑坡的风险。
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案
根据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出具的地质勘察报告, 建设场地不良地质作用较多,稳定性及适宜性均较差。
4.1 场地现状经调查,场地附近无活动断裂通过,也不具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
拟建场地属人工挖填方整平场地(填方基本为虚填,未进行分层碾压密实 ,故在中部原有河道位置存在大规模的填方, 由于填方造成原有河道的拥塞, 形成堰塞湖,湖水深约3~5米,如无排泄通道,雨季地表水则会汇集漫上场地,整个场地地势较低的位置均会变成水流通道, 在雨季容易形成洪水冲刷或局部泥石流。
因此,做好本场地的防洪、排水设计是必要的。
目前场地中部靠近原冲沟中间堰塞湖位置已被冲开一条南北向 1~6m宽 (南端最宽,北段最窄、深度 1~3m(北浅南深的新排水沟,内有长流水,场地上还分布有多条近南北向的小型冲沟 (无明水 , 宽度 0.3~2.0m、深度 0.2~1.0m不等, 场地地表雨水冲刷明显,水土流失较严重,对建(构筑物基础易造成危害。
大规模未分层碾压密实的填方区存在易被冲刷、二次固结沉降引起的地面下沉、甚至导致建筑物开裂等问题。
4.2地层结构及描述根据钻探现场描述、原位测试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 按沉积年代、成因及土的工程性质将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分为 6大层,地基土从上至下、由新至老依次为:填土、冲洪积及沼泽沉积的粉质黏土、圆(角砾土、粗粒混合土, 下部为全(强风化闪长岩等。
现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填土 Q4ml①:杂色或黄褐色, 局部表层为以黄褐色粉质黏土为主的素填土。
土质不均, 松散~稍密, 稍湿~饱和, 含较多圆 (角砾及碎石, 局部可见块石、巨石,以粉质黏土充填,粉质黏土含量大小不一,可见植物根茎、腐殖质及少量层底标高 644.56~653.58m 。
该层主要分布于填方区上部。
粗粒混合土 Q4al+h② 1:灰绿色或灰褐色,稍密,稍湿 ~湿。
以淤积及沼泽相沉积的灰绿色粉质黏土充填为主,含少量圆(角砾,粗颗粒含量约 10﹪~30﹪,可见黑色植物根茎腐殖质,土质不均,局部有臭味。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首先,对于不良土质路基,我们需要进行土质的调查和试验。
通过对土壤的采样和试验分析,可以了解到土壤的具体性质,如含水量、塑性指数、压缩性等,并判断土壤的可塑性和可压缩性,从而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1.排水处理:不良土质通常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水分饱和和液化等现象,因此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常用的排水方法包括设置横向和纵向排水系统。
横向排水可以采用开挖排水沟、安装水平排水管等方式,将过多的地下水排出;纵向排水可以采用排水壕或排水管,在路基的纵向方向加强排水功能。
2.增加路基填料:不良土质路基可以通过在其上方填充较好的路基填料来提高其稳定性。
填料可以使用砂石、碎石等具有较好排水性和稳定性的材料,通过填充改变土体的性质,减小变形和沉降的可能性。
3.地基加固:对于较软弱和强塑性的土体,可以采用地基加固的方法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地基加固桩、静力增加法、灌浆加固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变土体的结构,增加其抗剪强度和承载力。
4.路基处理:不良土质路基可以采用填充加固或边坡加固等方法进行处理。
填充加固可以在路基的上方铺设一层较好的填料,通过加固填充体提高路基的稳定性;边坡加固可以采用边坡护坡、护面板、钢筋混凝土护坡等措施,增加路基边坡的稳定性。
5.其他处理措施:针对特殊情况,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处理措施。
例如在不良土质路基中设置加筋土壁、加固梁、加固板等结构,提高其整体的稳定性;对于水下不良土质路基,可以采用桩基础、灌浆加固等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在进行处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性质、工程的要求和可行性等因素,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需注意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良路基处理方案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一、挖除换填法施工工艺1施工参数路堤建筑前应对原地面存在的植被、树根、松软表土、腐植土进行清除,对大于1:5的陡坡进行台阶处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
换填法一般用于处理暗沟、暗塘等局部范围的浅层软土地基。
根据换填深度选择机械或人工施工。
可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层的软弱土层,再由人工将软土挖除到达设计标高,自卸汽车运输换填料,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分层填筑,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2工艺流程(见施工工艺流程图) 原地面处理 换填3施工方法及要求清表或台阶处理 施工放样、场地、材料准备质量验收核查基底承载力 分层换填压实 质量验收 挖除需换填土层(1)施工方法a施工放样,确定需进行原地面处理或是换填的范围,设置临时防排水设施,在开工前对现场需处理范围、深度进行复查;备足换填材料。
b对于需换填处理的情况采用机械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层部分土层,直至高于设计换填深度30 cm处,再由人工清除剩余软土层,达到设计标高;采用自卸汽车将挖除的土壤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对于原地面处理的情况,采用推土机推除表层需清除的松软土、腐植土、植被等,斜坡陡于1:5的地段,采用人工划定台阶范围,挖土机进行开挖,形成台阶,沿线路横向台阶宽度、高度符合设计要求,纵向台阶宽度不小于2m。
c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换填料进场,后倾法卸料,推土机进行初摊铺,平整,压路机碾压。
避免自卸汽车直接驶上原位土层,对其造成扰动。
d根据换填层所处路堤部位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
在原地面处理之后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核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者,报监理单位确认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施工要求换填分层压实质量应根据换填料种类及换填所处路堤部位进行相应的压实质量检测控制。
换填顶面高程、横坡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换填顶面高程、横坡允许偏差及检查要求序号检验项目容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测方法1 顶面高层±50mm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水准仪测2 横坡±0.5%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换填地基位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方法应符合设计或者是验收标准的要求。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是指在道路建设中出现的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可能会导致路基沉降、塌陷、开裂等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施工方案,介绍了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施工前准备1.工程勘察:对路基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质类型、土质条件、地下水位等。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处理方案。
2.施工图设计:根据勘察结果进行施工图设计,确定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方法。
地基处理(填方处理)1.地表清理:清除路基上的杂草、泥土、垃圾等,确保施工面整洁。
2.坑槽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质层剖面开挖,将部分黏土、砂土等土层挖除,使土体达到稳定状态。
3.坑槽回填:将符合要求的填土逐层回填坑槽,每层要按要求进行压实处理,如使用压路机或振动锤进行碾压或振动。
4.地基均匀压实:对填充土进行均匀压实处理,保证填方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地基处理(加固处理)1.灌浆处理:针对有大量孔隙的地质层,进行灌浆处理,填充空隙,增加土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2.土挡墙或挡土墙:对于较高的路堤,可以采用土挡墙或挡土墙进行加固处理,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土钉墙:对于较陡峭的边坡,可以采用土钉墙进行加固处理,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4.排水处理:通过设置排水设施,排除地下水对路基的不良影响,保证路基稳定。
边坡处理1.边坡整形:根据边坡的形状和设计要求进行整形,使其具备一定的坡度和稳定性。
2.边坡加固:针对边坡的松散土壤,可以进行加固处理,如喷锚、喷涂混凝土等技术手段,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植被覆盖:对于边坡进行绿化处理,种植草坪或其他绿植,增加边坡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施工质量检查:对填方、回填、压实等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3.施工记录和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工程量、质量情况等,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道路路基设计中不良地质对路基的影响及处理措施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各地区的交流不断加强,交通行业的发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在一些道路修建的过程中,由于路基不合格对我国的交通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本文分析出目前阶段主要存在的不良地质的种类,以及它们对路基的影响,提出来一些提升路基质量的建议,得出了良好的地质对于路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地质对路基的影响,重视路基在设计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这一结论。
一、引言
交通行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当一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对道路的需
求量也会越来越多,对道路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良好的路基是保证道路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目前我国仍存在许多由于地质情况不良而对路基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我们必须对这一情况进行重视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来解决由于地质不良对路基的破坏这一问题。
二、不良地质的影响
我国大量兴建公路,提高公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但是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由于地质情况不良引起的问题也日益增多,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地质不良的地区即使修建公路也会发生一些变形、塌陷,冻
柯锐
道路路基设计中不良地质对路基的影响及处理措施分析
Dao lu lu ji she ji zhong bu liang di zhi dui lu ji de ying xiang ji chu li cuo shi fen xi
J
IAN SHE
YAN JIU
规划设计
58
规划设计。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不良土质路基是指土地基质不适合支撑道路结构的情况。
在道路建设中,遇到不良土质路基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不良土质路基的存在会给道路的使用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处理不良土质路基的方法之一是加固。
加固路基可以通过增加土壤的密实程度和强度来增强土地的承载能力。
这可以通过使用混凝土、石料、砂土等材料来实现。
混凝土可用于建造路基墙和边坡,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石料和砂土可以用于填充路基,增加土壤的密实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加固网格、地面锚和灰浆注入等方法来增强土壤的强度,进一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其次,处理不良土质路基的方法之二是改良。
改良路基是指通过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改良方法包括土壤改良剂的添加和土壤固化。
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支撑能力。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有水泥、石灰等。
土壤固化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来改变土壤的结构,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例如,通过使用聚合物、硬化剂等材料来固化土壤。
另外,处理不良土质路基的方法之三是加厚。
加厚是指通过增加路基的厚度来增加土壤支撑能力。
这可以通过在原有路基上加铺土壤或增加填料层的方法来实现。
加厚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荷载承载能力,还可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然而,加厚需要合理控制路基的坡度和宽度,以便确保路面的平整和规范。
除了这些方法,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处理不良土质路基。
例如,可以进行排水处理,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地下挤压桩、柳条筏等增强土壤的技术,进一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处理不良土质路基需要采取多种方法。
加固、改良、加厚和其他措施都可以用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持久使用。
不良土质路基的施工方案
不良土质路基的施工方案1. 引言不良土质对于道路的施工和使用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路基沉陷、裂缝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不良土质路基的施工方案。
2. 不良土质的特点不良土质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高含水量:土壤更容易湿润,增加了强度和稳定性问题; - 强度低:土壤较松散,无法承受大量的荷载; - 蠕变性:土壤容易随时间发生变形。
3.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开展详细的土质调查和测试,以确定土壤的特性和可行性; - 在施工地点清除植被和杂物,并进行必要的平整; - 确定基线和定位点,以便进行后续的测量和施工。
4. 施工步骤本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4.1. 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由于不良土质具有高含水量的特点,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排水管道:在路基中安装排水管道,以便将积水排出。
2.设置排水沟:在路基两侧挖掘排水沟,以便将道路周围的水分排除。
4.2. 压实土壤为了增加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需要进行适当的土壤压实。
主要步骤如下:1.清除松散土壤:将不良土质中的松散土壤清除掉,以便后续的压实工作。
2.使用振动压路机:通过振动压路机对土质进行压实,提高土壤密实度。
4.3. 增加荷载承载能力为了提高路面的荷载承载能力,应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适当的填料:在路基处添加适当的填料物,如碎石或砂土,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
2.进行合适的夯实:对填料进行夯实,增加填料与土壤的结合力。
5. 施工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进行以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现场测量和监测,包括土壤密实度、沉降等。
•执行施工工艺和要求,确保每个步骤按照规定进行。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整。
6. 结论不良土质路基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特性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本文提出的施工方案包括了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土壤压实和荷载承载能力的增加等步骤,能够有效解决不良土质路基带来的问题,并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路基工程中不良地质特殊地基处理方法
路基工程中 不良地质特殊地基处理方法
杭昕
路基作为道路及铁路工程建设的基础,需要较高的地 基条件,而路基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软弱土、岩 溶等不适宜建设的地质情况,若不进行科学的处理将影响 路基的稳定,引发质量问题,因此根据地质情况采取合理 的特殊地基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渝怀铁路梅 江至怀化段增建第二线引入怀化枢纽站前工程(以下简称 本项目)路基施工中遇到软土、人工填土、岩溶发育地段 不良地质时所采取的特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主要是将原来的怀化南编组站置换迁出,重新 在怀化市西南方向、经济开发区边沿,西环路和包茂高速 公路南山寨隧道之间建造怀化西编组站,其路基工程主要 为新建怀化西编组站的站场路基施工。
二、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本工程位于怀化市西南侧的剥蚀、溶蚀丘陵及舞水侵 蚀堆积谷地,地形及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谷地多有软土 散布,且普遍存在碳酸岩,区内基岩节理发育,岩性破碎, 可溶岩岩溶发育,存在的不良地质种类多,主要有软土、 人工填土、岩溶等。 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 ;人工填土类 型有杂填土和素填土,填土厚在 0.4m~28.9m 之间 ;工 程区下伏基岩为二叠系、石炭系灰岩,属于盖型岩溶区, 里程 GDK2+450 ~ GDK3+550 段为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区, 线岩溶率为 18.66%,丘坡处大部分岩溶相对不发育,不 易塌陷,谷地地段及部分丘坡岩溶发育,易塌陷。
三、不良地质危害 因不良地质导致在路基产生的质量问题多样,本工程 软土因其本身含有较多的水分、又容易压缩变形,使地基 的强度差,且不够稳定,从而引发剪切破坏,同时外力的 不断冲击,使路基不均匀下降,且下降幅度增大,最终横 向开裂;对于人工填土地段,所含物质种类混乱,不均匀,
不良路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doc
不良路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及施工内容1.1.1XXX位于清远市南部,园区周围为广清高速、107国道、武广高速客运专线、京广铁路等临近分布。
迎龙大道贯通园区其中,全长5.64km,为城市主干道,标准路段宽60m。
周边大部份地块为山地、农田、鱼塘及零散村户。
1.1.2本工程不良路基处理主要是对人工素填土层及淤泥层进行处理,对人工素填土层采用换填砂性土的处理方式;对淤泥层采用先清除0.5米浮淤再抛填片石处理的方式,在本工程起点及K1+224~K1+321右侧段因特殊位置不宜采用换填的方式,采用水泥搅拌桩及高压旋喷桩处理的方式。
1.2工程具体规模1.2.1在本工程起点处天然地基存在淤泥层,采用开挖抛石方式开挖会比较深,容易对现状道路造成破坏,故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路基处理;在现状电线横穿道路处,因施工净空受限制,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处理。
此处水泥搅拌桩平均桩长为5.44m,设计总桩长为24839.04m,高压旋喷桩平均桩长为5.95m,设计总桩长为1491.55m。
在K1+224~K1+321段,为保证右侧路基基础承载力,在此处低洼坡脚处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平均桩长7.2m,设计总桩长为11160m。
1.2.2在回填素填土处,素填土结构疏松,承载力低,压缩性大,不能达到路基质量要求,设计对3m深度范围内进行挖除,回填砂性土。
本工程共需挖除42.4万m3,回填砂性土44.3万m3,回填碎石砂3.9万m3。
1.2.3 本工程在K4+574.38~K4+758段及K5+380~K5+638段存在有鱼塘。
鱼塘段共清淤2200 m3淤泥,回填片石3500m3,回填碎石砂1400m3。
具体工程数量见附表1。
1.3线路沿线状况1.3.1本工程起点位XXXX。
起点处到莲湖中桥段左侧天然地基存在淤泥层,现状为杂草及素堆土,K0+040~K0+070段上空存在有高压线。
1.3.2从莲湖中桥开始到K0+806.2段除现有迎龙二路水泥路外,均为农田、苗场及菜地,少部份为水流冲砂沉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第一节概述土木工程建设中,有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软弱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需要先经过人工处理加固,再建造基础,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针对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问题,采取人工的方法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承载力,防止剪切破坏或减轻土压力;改善地基土压缩特性,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改善其渗透性,加速固结沉降过程;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液化,减轻振动;消除或减少特殊土的不良工程特性(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膨胀性等)。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土木工程实践推动了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基处理的方法多样化,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并日趋完善,地基处理已成为基础工程领域中一个较有生命力的分枝。
根据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如表6-1所示的几类。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表6-1但必须指出,很多地基处理方法具有多重加固处理的功能,例如碎石桩具有置换、挤密、排水和加筋的多重功能;而石灰桩则具有挤密、吸水和置换等功能。
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适用范围及加固原理,参见表6-2。
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适用范围和加固原理表6-2c u20kPa的粘性土、松散粉土和人工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等发泡聚苯乙烯(EPS)重度只有土的1/501/100,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压缩性,用于填土料,可有效减少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且根据需要用于地基的浅层置换采用重量100400kN的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在强烈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地基土密实,可以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量上述表中的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在不同的土类中产生不同的加固效果,并也存在着局限性。
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条件等亦存在显著差别,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因此,对于每一工程必须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方案的比选,选择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可行的方案,既可以是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处理。
第二节软土地基软土是指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等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土,具有孔隙比大(一般大于1)、天然含水量高(接近或大于液限)、压缩性高(a1-2>0.5MPa-1)和强度低的特点,多数还具有高灵敏度的结构性。
主要包括淤泥、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一.软土的成因及划分软土按沉积环境分类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一)滨海沉积1.滨海相:常与海浪岸流及潮汐的水动力作用形成较粗的颗粒(粗、中、细砂)相掺杂,使其不均匀和极松软,增强了淤泥的透水性能,易于压缩固结。
2.泻湖相:颗粒微细、孔隙比大、强度低、分布范围较宽阔,常形成海滨平原。
在泻湖边缘,表层常有厚约0.3~2.0m的泥炭堆积。
底部含有贝壳和生物残骸碎屑。
3.溺谷相:孔隙比大、结构松软、含水量高,有时甚于泻湖相。
分布范围略窄,在其边缘表层也常有泥炭沉积。
4.三角洲相:由于河流及海潮的复杂交替作用,而使淤泥与薄层砂交错沉积,受海流与波浪的破坏,分选程度差,结构不稳定,多交错成不规则的尖灭层或透镜体夹层,结构疏松软,颗粒细小。
如上海地区深厚的软土层中央有无数的极薄的粉砂层,为水平渗流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湖泊沉积湖泊沉积是近代淡水盆地和咸水盆地的沉积。
沉积物中夹有粉砂颗粒,呈现明显的层理。
淤泥结构松软,呈暗灰、灰绿或暗黑色,厚度一般为10m左右,最厚者可达25m。
(三)河滩沉积主要包括河漫滩相和牛轭湖相。
成层情况较为复杂,成分不均一,走向和厚度变化大,平面分布不规则。
一般常呈带状或透镜状,间与砂或泥炭互层,其厚度不大,一般小于l0m。
(四)沼泽沉积分布在地下水、地表水排泄不畅的低洼地带,多以泥炭为主,且常出露于地表。
下部分布有淤泥层或底部与泥炭互层。
软土由于沉积年代、环境的差异,成因的不同,它们的成层情况,粒度组成,矿物成分有所差别,使工程性质有所不同。
不同沉积类型的软土,有时其物理性质指标虽较相似,但工程性质并不很接近,不应借用。
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宜尽可能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取得。
软土的工程特性: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很小;结构性明显;流变性显著三、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沉降和稳定性的计算在软土地基设计计算中,由于它的工程特性常需解决地基承载力、沉降和稳定性的计算问题,故与一般地基土的计算有所区别,现分述如下。
(一) 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软土地基承载力应根据地区建筑经验,并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①软土成层条件、 应力历史、力学特性及排水条件;②上部结构的类型、刚度、荷载性质、大小和分布,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③基础的类型、尺寸、埋深、刚度等;④施工方法和程序;⑤采用预压排水处理的地基,应考虑软土固结排水后强度的增长。
1.根据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确定饱和软粘土上条形基础的极限承载力p u (kPa)按普朗特尔—雷斯诺(Prandtl —Reissner)极限荷载公式(参见土力学教材)由ϕ=0,h q 2γ=确定为h C p u u 214.5γ+= (6-1)式中:u C —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可用三轴仪、十字板剪切仪测定,也可取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q u 之半计算;2γ—基底以上土的重度(kN /m 3),地下水位以下为浮重度; h —基础埋置深度(m)。
当受水流冲刷时,由一般冲刷线算起。
据此,考虑矩形基础的形状修正系数及水平荷载作用时的影响系数,并考虑必要的安全系数,《公桥基规》提出软土地基容许承载力[]σ(kPa)为[]h C k m u p 214.5γσ+=(6-2)式中:m —安全系数 1.5~2.5,软土灵敏度高且基础长宽比小者用高值;k p —基础形状及倾斜荷载的修正系数,属半经验性质的系数,当矩形基础上作用有倾斜荷载时 ⎪⎪⎭⎫ ⎝⎛-⎪⎭⎫ ⎝⎛+=u p C Q bl l b k 4.012.01 b —基础宽度(m);l —垂直于b 边的基础长度(m),当有偏心荷载时, b 与l 由b ’与l ’代替,b e b b 2'-=,L e l l 2'-= e b 、e l 分别为荷载在b方向、l 方向的偏心矩;Q —为荷载的水平分力(kN)。
2.根据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确定软土大多是饱和的,天然含水量ω基本反映了土的孔隙比的大小,当饱和度Sr =l 时,G S Ge r ωω==(G 为土颗粒比重),e 为1时,相应天然含水量w 约36%;e 为1.5时,相应w 约55%,所以一般情况,地基承载力是与其天然含水量密切相关的,根据统计资料w 与软土的容许承载力[]0σ关系如表6-3所示。
软土的容许承载力[]0σ表6-3在基础埋置深度为h(m)的软土地基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σ可按下式计算:[][]()320-+=h γσσ (6-3)各符号意义同前,当h<3m 时,取h=3m 计。
《公桥基规》认为对小桥涵软土基础[]σ可用式(6—3)计算。
当按式(6-2)或式(6-3)计算软土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σ时,必须进行地基沉降验算,保证满足基础沉降的要求。
3.按临塑荷载估算软土地基承载力,考虑变形因素可按临塑荷载p cr 公式估算,以控制沉降在一般建筑物容许范围。
条形基础临塑荷载p cr (kPa)计算式为CN rD N p c q cr +=饱和软土u u C C ==,0φ时,N q =1,N c =π则h r C rD C p u u cr 214.314.3+=+= (6-4)此式用于矩形基础(空间问题)可认为较用于条形基础(平面问题)偏于安全。
我国有些地区和部门,根据该地区软土情况,采用略高于临塑荷载的临界荷载p 1/4,即允许基础边缘出现塑性区范围深度不超过基础底宽的1/4。
p 1/4的计算详见与土力学教材。
4.用原位测试方法确定由室内试验测定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c u 等)常受土被扰动影响使结果不正确;而一般土的承载力理论公式用于软土也会有偏差,因此采用现场原位测试的方法往往能克服以上缺点。
软土地基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有:根据载荷试验、旁压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以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软粘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换算地基承载力值,按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结果用经验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等。
对较重要或规模较大的工程,确定软土地基承载力宜综合以上方法,结合当地软土沉积年代,成层情况,下卧层性质等考虑,并注意满足结构物对沉降和稳定的要求。
(二)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 软土地基在荷载下沉降变形的主要部分为固结沉降S c ,此外还包括瞬时沉降S d 与次固结沉降S s ,如图6-1所示。
软土地基的总沉降量S 为S d 、S c 、S s 之和。
1.固结沉降S c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缓慢地排水固结发生的沉降称为(主)固结沉降,常用的计算方法如下。
(1)采用e —p 曲线计算 i n i ii i c h e e e S ∆+-=∑=10101 (6-5) 图6-1 软土地基沉降的组成式中:e 0i —未受基础荷载前,软土地基第i 层土分层中点自重应力作用下稳定时的孔隙比;e 1i —受基础荷载后,软土地基第i 层土分层中点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作用下稳定时的稳定孔隙比;i h ∆——土分层厚度,宜为0.5m~1.0m ;(2)采用压缩模量计算 i n i sii c h E p S ∆∆=∑=1 (6-6) i p ∆—第i 层土中点的附加应力;si E —压缩摸量,应取第i 层土分层中点自重应力至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压缩段计算。
(3)采用e —logp 曲线计算软土根据先期固结压力P c ,与上覆土自重应力P 0关系,天然土层的固结状态可区分为正常固结状态、超固结状态、欠固结状态。
我国海滨平原,内陆平原软土大多属正常固结状态;少数上覆土层经地质剥蚀的软土及软土上的“硬壳”则属超固结状态;江、河入海口处及滨海相沉积(以及部分冲填土)则属欠固结土的。
对于欠固结软土,在计算其固结沉降S c 时,必须包括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继续固结所引起的那一部分沉降,若仍按正常固结的土层计算,所得结果将远小于实际沉降。
下面简要介绍考虑先期固结压力的计算公式:①正常固结、欠固结条件下⎥⎦⎤⎢⎣⎡⎪⎪⎭⎫ ⎝⎛∆+⋅+∆=∑=ci i oi ci n i i i c p p p C e h S lg 110 (6-7)式中:ci C —第i 层土中的压缩指数,应取分层中点自重应力至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压缩段计算;i p —第i 层土分层中点的自重应力;ci p —先期固结压力,正常固结时p ci =p oi ,欠固结时p ci <p oi ;②超固结条件下a.对于应力增量o c p p p ->∆时,⎥⎦⎤⎢⎣⎡⎪⎪⎭⎫ ⎝⎛∆+⋅+⎪⎪⎭⎫ ⎝⎛⋅+∆=∑=ci i oi ci oi ci si n i oi i c p p p C p p C e h S lg lg 11 (6-8)b. 对于应力增量o c p p p -≤∆时,⎥⎦⎤⎢⎣⎡⎪⎪⎭⎫ ⎝⎛∆+⋅+∆=∑=oi i oi si n i oi i c p p p C e h S lg 11 (6-9)式中:si C —第i 层土中的回弹指数2.瞬时沉降S d瞬时沉降包括土的两种沉降,一种由地基土弹性变形引起;另一部分是由于软土渗透系数低,加荷后初期不能排水固结,因而土体产生剪切变形,此时沉降是由软土侧向剪切变形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