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范式
Loneliness 实验范式
Loneliness 实验范式(1)空间线索范式(提示范式)Posner等(1980)使用空间线索范式研究选择性注意和空间线索的作用。
在目标呈现之前的线索通常分为三类:有效线索(指示目标将要出现的位置)、无效线索、中性线索。
(2)启动范式在注意力研究中,启动范式被用于讨论目标与分心之间的注意资源匹配、知觉负荷对分心加工的影响、注意定向和内源性注意转移。
(3)视觉快速系列呈现范式该范式更多地用来研究视觉注意加工时间方面的特性。
通常以每秒十几个的速度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如字母、数字或者图片,目标刺激有两个,任务是识别第一个目标,然后判断第二个目标是否出现过。
如果两个目标间隔时间太短(400ms 以内),被试往往很难注意到第二个目标的出现。
这种对刺激流中某一个刺激的辨认会影响其后特定时间间隔的刺激辨认的现象,被称为注意瞬脱现象。
(4)多目标追踪范式Multiple-Object Tracking,MOT多目标跟踪范式是研究动态情境中注意机制的常用范式。
(5)搜索范式搜索范式的基本原理是要求被试寻找一个或多个与非目标刺激混合的目标刺激。
在实验中,这些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先后呈现。
这一范式反映了实际环境中的许多信息过载现象,它在两个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注如何消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注意如何在不同的感觉通道间转移。
(6)双任务范式这种范式侧重于如何指向和调节多个并行任务。
基本方法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会评估两个任务之间的交互程度。
双任务范式将用于注意力的分配。
(7)过滤范式过滤范式的基本原理是: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
这种范式对于涉及抑制无关输入的加工过程研究很有用。
包括整体-局部范式、双侧任务范式和负启动范式。
(8)双耳分听任务Dichotic Listening tasks双耳听力任务是通过同时在双耳呈现不同的听觉刺激来研究听觉注意,通过判断不随耳的听觉刺激来探究被试的注意分配能力。
心理学实验范式
心理学实验范式心理学实验范式心理学实验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实验范式则是指在实验中采用的设计模式和操作步骤。
不同的实验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究不同的心理现象和机制。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1. 反应时间实验反应时间实验是通过测量被试对刺激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来研究认知过程。
在这种实验中,被试需要在看到刺激后尽快按下按钮或键盘上的特定键来做出反应。
研究者可以通过改变刺激类型、难度或出现位置等因素来探究认知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影响。
2. 记忆实验记忆实验旨在研究人类记忆机制和过程。
其中最常用的是自由回想法,即让被试听取一组单词或图片,然后再让其回想这些信息。
通过比较被试能够正确回想出多少信息以及遗忘曲线等数据,可以了解记忆过程中不同因素对记忆保持和遗忘的影响。
3. 条件反射实验条件反射实验是研究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实验中,研究者会让被试在特定的条件下接受某种刺激,例如让被试在听到某个声音时按下按钮。
随着练习的进行,被试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即在听到声音时自动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学习速度和效果等数据,可以探究学习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4. 社会心理实验社会心理实验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互动的重要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是斯坦福监狱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人类行为受环境和角色影响的程度。
在该实验中,研究者将参与者分为监狱守卫和囚犯两组,并让他们扮演相应角色。
结果发现,在极端环境下,参与者往往会表现出与其本性不符的行为。
5. 情感实验情感实验是研究人类情感体验和表达的重要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自我报告法,即让被试在经历某种情感后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此外,还有生理指标法,例如通过测量心率、皮肤电阻等指标来评估被试的情感状态。
总之,不同的实验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究不同方面的心理现象和机制。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研究者需要注意保证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可重复性和伦理性,并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干扰因素。
工作记忆常用的实验范式
工作记忆常用的实验范式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的能力。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学习、思考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依赖于工作记忆的支持。
为了研究和了解工作记忆的运作机制,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实验范式来测试和评估工作记忆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范式。
一、数字回忆实验数字回忆实验是最常用的工作记忆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被试需要记住一串数字,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回忆。
这个实验可以测量工作记忆的容量和持久性。
通过改变数字串的长度和延迟时间,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工作记忆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二、N-back实验N-back实验是另一种常见的工作记忆实验范式。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需要根据先前呈现的信息,判断当前呈现的信息是否和之前的某个位置相同。
例如,被试需要判断当前呈现的字母是否和前两个位置的字母相同。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测量工作记忆的更新和保持能力。
三、空间记忆实验空间记忆实验是测试工作记忆中空间信息处理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需要记住一系列空间位置的信息,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回忆。
通过改变位置数量和延迟时间,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工作记忆在处理空间信息时的表现。
四、句子理解实验句子理解实验是用来测试工作记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需要记住一个或多个句子的内容,并根据句子的要求进行回答。
通过改变句子的复杂性和长度,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工作记忆在语言理解中的贡献程度。
五、干扰实验干扰实验是一种用来测试工作记忆抗干扰能力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需要记住一些信息,并在有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回忆。
例如,在记忆数字的同时,被试需要忽略背景噪声或其他视觉干扰。
通过改变干扰的类型和强度,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工作记忆在干扰条件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这些实验范式不仅可以用来评估工作记忆的表现,还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通过使用这些实验范式,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了解工作记忆的特点和机制,为工作记忆的训练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范式
实验范式
在心理学中,为了验证某种假设,以及发现某些有意思的现象。
实验者会设计具有验证性目的的实验。
有些实验比较经典,被有相同或类似目的的后来人多次沿用,就形成了一种实验范式。
实验范式包括实验的目的、具体流程、手段以及是被试内还是被试间或者是混合实验设计等。
用一句话讲就是: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实验范式在具体的实验中可以做为模板,并根据自己的新要求进行修改。
比如,在决策心理学中,经典的实验范式有:爱荷华博弈任务、剑桥博弈任务等。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引言实验范式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可以为研究者们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测试他们的假设或验证他们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实验范式,讨论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中的实验范式心理学的研究涉及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因此需要使用特定的实验范式来探究这些特征。
以下是几个心理学中常见的实验范式:1. 反应时范式反应时范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设计。
研究者通常以刺激——反应的方式进行实验,在预定的时间内观察被试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
典型的实验范式包括Stroop任务、连续性任务和选择反应任务等。
这些实验范式被广泛用于测量认知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2. 条件学习范式条件学习范式用于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
研究者会刺激被试以建立某种条件反射。
常见的条件学习范式包括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这些实验范式有助于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以及研究相关的认知和神经科学问题。
3. 社会认知范式社会认知范式涉及人际互动和社会情境对个体认知加工的影响。
典型的实验范式包括雙關語任务、隐式联想测试和电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实验等。
这些实验范式常用于研究人际关系、社会态度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
二、生物学中的实验范式生物学的研究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生物学中常见的实验范式:1. 细胞培养范式细胞培养范式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将细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可以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细胞培养范式被广泛用于研究生物细胞的形态、功能以及药物对细胞的影响等。
2. 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模型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使用动物作为模型来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例如,小鼠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新药的研发。
动物模型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复杂的生物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范式与测量工具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范式与测量工具的选择心理学研究中,为了探索和理解人类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实验范式和测量工具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需要不同的实验范式和测量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范式和测量工具,并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提供相应的选择建议。
一、实验范式的选择1. 实验范式的概念实验范式是指用于收集心理学数据的标准化程序和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范式包括实验设计、问卷调查、观察和案例研究等。
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一种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来探索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测设计、随机对照组设计和交叉设计等。
前后测设计用于比较一个或多个处理前后的差异,随机对照组设计用于消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交叉设计用于比较不同处理顺序对结果的影响。
对于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选择,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如果研究目的是探索因果关系,随机对照组设计是较好的选择。
如果研究目的是比较不同处理的效果,交叉设计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通过收集被试者自报数据来了解其心理状态、行为和观点的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问卷调查广泛应用于测量个体特征、态度、偏好、幸福感等。
在选择问卷调查范式时,需考虑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问卷的可靠性和效度。
如果研究问题需要了解被试者主观体验或态度,标准问卷调查是适合的选择。
如果研究问题需要深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过程和动机,可以采用半结构式或开放式问卷调查。
4. 观察观察是一种通过直接观察个体或群体行为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观察常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儿童发展和动物行为等领域。
在选择观察范式时,需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观察方法的可靠性和效度。
如果研究问题需要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行为特征、交互模式等,结构观察方法是适合的选择。
如果研究问题需要深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过程和动机,可以采用行为记录或访谈观察方法。
ERP经典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不同范围等级提示的空间注意实验范式(Luo et al, Cogn Brain Res, 2001)
ERP in Short SOA
SmallMedianLarge
A. Study Phase(14 faces, SOA 3s, duration 1s)
B. Test Phase (28 faces, repeated 50%, SOA 3.2s, duration 1s)
理
张
理
舒
Time
Learning Stage
TestStage
Old
New
靶刺激在下视野
对侧的背侧枕区、18/19区
(Martinez …Hillyard, 1999,2001)
刺激为白色直立的T(占86%)和倒置的T(靶刺激14% ),被9个十字所包围,并叠加在灰色的棋盘格上以等概率随机出现在左侧视野(LVF)或右侧视野(RVF)。任务是持续注视中央箭头并按键报告箭头所指注意侧的靶刺激,并忽视注意侧对面的刺激物。
300
500
700
-5
-10
-15
5
10
15
20
25
FCz
-100
100
300
500
700
-5
-10
-15
5
10
15
20
25
ms
µV
290 ms
300 ms
欺骗组
简单反应组
二、刺激序列的问题
刺激呈现时间刺激间隔消除重叠成分
1 刺激呈现时间
① 刺激呈现时间长度与任务难度成反比② 当呈现时间短到一定程度,例如视觉刺激在40ms以下,人就不能主观感觉到这个刺激,可利用此特性进行非意识的启动研究③ 撤反应 即刺激物消失也能导致ERP波形的微小改变。避免撤反应的措施一是将刺激呈现时间适当延长或缩短,二是利用相减技术
意识研究的实验范式
意识研究的实验范式意识研究的实验范式是探索人类思维和意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以人类视角,通过富有情感的叙述,向读者介绍一些常见的意识研究实验范式。
一、传统实验范式:字母流失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快速闪烁的字母。
然后,他们需要报告他们看到的字母。
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我们如何从大量信息中选择和识别特定的刺激。
我曾参与过这个实验,当字母闪烁时,我感到头晕目眩,难以集中注意力。
有时我只能记住一两个字母,而忘记其他的。
这个实验揭示了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在我们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二、认知偏差实验:选择失误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在两个或多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然而,有时实验者会故意设置一些陷阱,以测试我们的选择偏差。
例如,他们可能在选项中添加一些吸引人的元素,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我曾经参与过这个实验,发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容易受到情绪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个实验揭示了我们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情感因素。
三、时间知觉实验:时间感知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我们对时间的感知。
参与者被要求估计一段时间的长度,例如一分钟。
然后,实验者会与参与者分享真实的时间长度。
通过比较参与者的估计和实际时间,研究者可以了解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否准确。
我曾经参与过这个实验,发现自己对时间的感知往往是不准确的。
有时一分钟感觉像是很短的时间,而有时又感觉像是很长的时间。
这个实验揭示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如何受到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的。
通过以上实验范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意识的运作机制。
这些实验揭示了我们的注意力、认知偏差和时间知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意识和思维的。
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意识的奥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意识提供更多的线索。
投射效应经典实验范式
投射效应经典实验范式投射效应经典实验范式人类社会中存在很多社会心理现象,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着个体对他人的认知与评价。
其中,投射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现象。
投射效应指的是,个体自我感受、观念、态度等心理要素会被投射到其他的人或物上,从而影响他们的认知与评价。
本文将介绍投射效应的实验研究和实验范式。
一、实验研究早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就开始对投射效应进行实验研究。
其中较为经典的实验是1935年由比尔莫尔和斯科特(Billig & Tajfel, 1981)进行的。
实验被称为“瓶颈实验”,研究对象是英国中学生。
实验的过程如下:实验者展示给参与者两个瓶子“瓶A”和“瓶B”,两个瓶子一样大,但它们的容量是不同的。
然后,实验者要求参与者分别估算两个瓶子的容量,并记录下来。
接着,实验者告诉参与者,其估算结果是正确的。
此时,实验者向参与者展示了两个不一样的筹码,筹码分别代表“智力程度高”和“智力程度低”。
实验者进一步告诉参与者,这两个筹码代表两组人,他们进行了类似于参与者所做的估测任务,最后得出了和参与者相同的结果。
然后,实验者让参与者选择一个瓶子作为“自己的瓶子”,并将参与者的选择记录下来。
最后,实验者再次向参与者展示两个瓶子,并给出参与者上一次估算错误的结果,鼓励参与者重新估算。
最终,实验者记录下参与者重新估算后的结果,以及参与者是否改变了自己选择的瓶子。
比尔莫尔和斯科特发现,实验参与者倾向于将自己的智力程度高估计与自己选择的瓶子相关联,而将自己的智力程度低估计与未选择的瓶子相关联。
此外,参与者在重新估算时,重估的结果更有可能符合自己之前的选择,而不是之前的估算结果。
二、实验范式基于瓶颈实验,心理学家们设计了许多心理实验,研究投射效应对认知和评价的影响,以及投射效应的成因。
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实验范式。
1、涂鸦实验涂鸦实验是一种测量自我认同与自我评价的方法。
心理学实验经典范式
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一、儿童博弈任务(Child ren’S Gambling Task) 实验范式Kerr和Zelazot简化了Bechara等人研究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ask),从而设计了儿童博弈任务来测量热执行功能,它是热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中较复杂的一种。
此任务运用了两副纸牌,一副纸牌的正面是竖条花纹,另一副的正面是圆点花纹。
将两副纸牌翻过来都能看见它们的反面有开心的脸和悲哀的脸。
但不同的是,正面是竖条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1张开心的脸,偶尔加上1张悲哀的脸;而正面是圆点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2张开心的脸,但有时会出现好几张(如4、5、6张不等)悲哀的脸。
开心的脸代表赢得糖果,其数量也代表赢得糖果的数量;悲哀的脸代表输掉糖果,其数量也同样代表输掉糖果的数量。
每次试验只能选取一张纸牌。
显然,选竖条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少,只有1颗,但平均起来,输的糖果也更少;相反,选圆点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多,有2颗,但平均损失却大得多,一旦输,就会输掉4颗、5颗或是6颗。
因此,从长远来看,选竖条花纹的纸牌有利,反之,则不利。
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儿童“游戏”结束时要赢得尽量多的糖果(比如50次选牌后,这点儿童事先不知)。
开始的25次选择可以看作儿童对两种纸牌的尝试;后面的25次试验将被作为对情感决策的诊断。
此实验的关键因变量为儿童在第26~50次试验中做出不利选择的比例。
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对儿童情感决策的诊断,通过这种诊断可以推断出儿童的“热”执行功能发展与年龄有关的规律。
它还考察儿童控制受即时愿望支配的动作的能力和预测他们的动作将会产生的后果的能力。
它常用于学前儿童,但对学龄儿童也适用。
二、反向择物(Object Reversa1)实验范式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
每次试验,研究者都向儿童呈现同样两个事物(如事物A或B),并且当儿童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如A)时,总是给予儿童奖励。
40个实验范式
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
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
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
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
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
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Caldwell&Sorensen} 1997)。
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
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
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
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
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 1995;张明&王凌云,2009)。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总结
人工概念形成范式——实验:假设检验说实验范式实验者:布鲁纳过程:1)实验材料:81张图片,特征维度分别为:A、图形形状:方形、圆形、十字形;B、图形数量:1、2、3;C、图形颜色:红色、绿色、黑色;D、边框数量:1、2、32)选择范式:同时将81 张图片呈现给被试,说明图片都有哪些属性,以及怎样将图片结合成概念;指着一张图片对被试说:我现在心中有一个概念,概念的属性可以在这张图片上看到。
请你按自己的想法,每次指一张图片给我看,对与错我随时告诉你,看看你能否发现我所想的概念。
3)接受范式:同时将81张图片呈现给被试,说明图片都有哪些属性,以及怎样将图片结合成概念;指着一张图片对被试说:我现在心中有一个概念,概念的属性可以在这张图片上看到。
我将每次给你看一张图片,请你按自己的想法,判断它是否属于我所想的概念。
对与错我随时告诉你。
看看你能否发现我所想的概念。
假设:1)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被试的正确率呈线性稳步提高,被试则是以渐变的方式习得概念的;2)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被试的正确率开始上升很慢,达到某一时刻突然跳跃到100%,被试则是以渐变的方式习得概念的;结论:被试形成假设的两个途径:1)总体假设:把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看做该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也就是把所有可能都问一次。
2)部分假设:根据主试呈现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来形成关于未知概念的假设,然后在之后的询问中依次排除不合适的属性。
人工概念形成范式——实验:内隐学习说实验范式实验者:里伯过程:该实验设计了一种“人工语法”,用这种语法可以组成一个个字符串。
将被试分为两组:A组:努力记住字符串;B组:找出字符串排列的规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求被试判断一些新的字符串是否符合语法。
结果:A组的成绩显着高于B组。
即原先没有意识到学习字符串里有什么规则的被试,反而更好的学习到了“人工语法”。
结论:1)当刺激结构高度复杂时,采用比较被动的、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2)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就是在这种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3)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增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完整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中国心理学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
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
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
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
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
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
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
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
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
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
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 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 1995;张明&王凌云,2009)。
第一范式实验范式,第四范式数据范式
第一范式实验范式,第四范式数据范式
摘要:
1.介绍第一范式和第四范式
2.实验范式和数据范式的概念
3.第一范式实验范式和第四范式数据范式的应用
4.总结
正文:
第一范式和第四范式是数据库范式的两种级别。
第一范式(1NF)是指属性不可分,也就是说,表中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第四范式
(4NF)是指在第三范式(3NF)的基础上,消除了非主关键字对部分候选关键字的传递依赖。
实验范式和数据范式是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实验范式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或者推翻科学理论的一种方法,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数据范式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研究现象的一种方法,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
第一范式实验范式和第四范式数据范式的应用广泛。
在科学研究中,第一范式实验范式常常被用来验证理论,例如物理学家通过实验来验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四范式数据范式则常常被用来分析数据,例如经济学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研究经济现象。
简述范式试验的操作方法
简述范式试验的操作方法
范式试验(Psychophysical Experiment Paradigm)是一种心理实验方法,用于研究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基本特性。
其操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 设定实验目标: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目标,明确要研究的感知或认知特性。
2. 设计实验刺激: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刺激材料,包括图像、声音、文字等。
刺激需要根据实验假设精心选择和控制。
3. 进行灵敏度校准:由于人的感知存在差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参与者的感知进行校准,使之适应实验刺激的强度范围。
4. 随机刺激呈现:根据实验设计,将刺激以随机的顺序呈现给参与者。
刺激呈现的顺序应控制变化,以避免可能的顺序效应。
5. 数据收集:记录每个实验条件下参与者的反应,可以是选择反应、反应时间、准确性等。
6.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实验条件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
7.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实验目标进行解释,讨论研究结果是否
支持研究假设,有何启示等。
8. 结果呈现:将实验结果整理为报告、论文或展示的形式,向同行和学术界传播研究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范式试验操作方法会根据具体实验和研究领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性的操作方法。
同时,在进行范式试验时,需遵循伦理规范,确保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
情绪启动研究的实验范式
情绪启动研究的实验范式
在情绪启动研究中,实验范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制造情绪:通过向受试者提供各种图片(如悲伤图片、焦虑图片)、视频(如可怕的场景)、音乐(如悲伤的歌曲)来产生正面和
负面情绪;
二、问卷测量:通过让受试者填写一些情绪相关的问卷,测量受试者
个人情绪状态变化情况;
三、行为指标:观察受试者在房间内的走动、发言、表情等肢体行为
变化,来评估受试者的身体反应情况;
四、发言行为:让受试者发表相关的意见(比如他们对某件事的感受等),以及其他同组中的受试者如何回应及评价来衡量受试者的情绪;
五、搭积木实验:利用搭积木的实验,来反映受试者对各种不同情绪
背景下的行为反应;
六、心理实验:通过不同的心理实验(比如抉择实验、评估实验),
来测量受试者在不同情绪背景下的选择及评价方式;
七、游戏实验:在不同的游戏实验环境下,可以看到受试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偏好变化,从而判断他们的情绪反应和决策方式。
通过以上实验范式,研究者可以对受试者的情绪启动行为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可以有效控制受试者情绪启动变化,从而有效地应用在一些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为受试者带来一种自我调节和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
合作行为实验范式
合作行为实验范式合作行为实验范式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合作行为的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参与者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可以深入理解人类的合作本能以及合作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介绍合作行为实验范式的基本原理、常见实验设计和研究结果,并探讨其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合作行为实验范式的基本原理合作行为实验范式基于合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理念。
人类是社交动物,合作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合作行为实验范式通过模拟和观察合作行为,可以揭示人类合作的动机、决策过程和行为结果。
实验中的参与者通常会面临一系列合作和非合作的选择,通过观察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权衡自身利益和合作伙伴利益、如何建立和维护合作关系的。
二、常见的合作行为实验设计1. 公共产品游戏: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一个公共产品的决策,他们可以选择投入资源来增加公共产品的总量,也可以选择保留资源以获取个人利益。
通过观察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投入行为,可以研究合作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 独立决策博弈:参与者在实验中需要独立做出决策,决策结果会影响到其他参与者的收益。
通过观察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和结果,可以揭示合作行为受到个体利益、信任和合作伙伴行为的影响。
3. 社会困境游戏: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一个典型的社会困境,即选择合作或背叛。
通过观察参与者的选择和行为,可以研究合作行为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三、合作行为实验的研究结果合作行为实验的研究结果丰富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的合作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结果:1. 社会规范的影响:研究发现,人们对于合作行为的决策往往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
当参与者感知到其他人的合作行为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合作;而当他们感知到其他人的背叛行为时,他们更倾向于背叛。
2. 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之一。
研究发现,当参与者感知到合作伙伴的信任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合作并投入更多资源;而当他们感知到合作伙伴的不信任时,他们更倾向于保留资源以应对可能的背叛。
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
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自我参照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的信息比对他人的信息更容易记忆并且更深刻。
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记忆的工作机制,也被用于身份认同的构建和个人价值观、文化地位、性别和种族之间的关系等多个领域。
自我参照效应根据其是由什么决定而产生,可以有以下实验范式:1.比较自我参照和外部参照效应这种实验常常使用两种版本的材料,一种是具有自我相关性的材料,例如自己的姓名、性格特征等;另一种是外部不相关的材料,例如其他人的姓名、食物、学科词汇等。
然后通过不同的认知任务,如图像输入,事件重现等,评估被试者在记忆材料时的表现。
结果显示,被试者对自我相关性材料表现出了更好的记忆效应,证明了自我参照效应的存在。
2.比较不同级别的自我参照效应这种实验使用了不同级别的信息来比较自我参照效应的作用。
被试者会先完成自我认知任务,接着会受到几个材料,其中包括他们自己的姓名、他人的姓名、食物等材料。
在理解了材料后,被试者被要求对材料进行阅读,听取故事,进行词汇测试等任务以评估记忆效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对自我相关性材料的记忆效应高于旁观者相关的材料,但与自己相关的材料更具代表性、更好的表现出记忆效应。
3.探索自我相关性的神经基础一些实验使用了神经成像技术,通过放置电极或探针来监测被试者的脑电活动或进行fMRI扫描。
这些实验通常还要求被试者进行自我认知任务,例如自我介绍、演讲、心理测量等。
那么实验者通过多种神经成像技术,探索了不同自我参照材料的信息处理机制。
研究表明,不同级别的自我相关信息在认知处理的路径上不断优化,最终导致了对自我相关性记忆的提高效率。
总的来说,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致力于研究人类认知如何处理自我相关的记忆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内在机制。
人们对自己最亲近,而自我参照效应提供了一种方法,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认知、身份认同和智力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北师大347考实验范式
北师大347考实验范式
北师大347考试实验范式是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在考试中采用的一种实验设计范式。
该范式在考试中引入了实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旨在通过对考试的设计和组织,以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北师大347考试实验范式的具体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内容的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在考试中设计特定的实验任务和材料,以便获取需要的实验数据。
2. 实验操作的安排:在考试过程中,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对考生进行特定的实验操作,例如观察、测量、记录等。
3.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考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获得实验结果和结论。
通过引入实验范式,北师大347考试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思维的理解和应用。
该范式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兴趣,提高他们在实验科学领域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范式
在心理学中,为了验证某种假设,以及发现某些有意思的现象。
实验者会设计具有验证性目的的实验。
有些实验比较经典,被有相同或类似目的的后来人多次沿用,就形成了一种实验范式。
实验范式包括实验的目的、具体流程、手段以及是被试内还是被试间或者是混合实验设计等。
用一句话讲就是: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实验范式在具体的实验中可以做为模板,并根据自己的新要求进行修改。
比如,在决策心理学中,经典的实验范式有:爱荷华博弈任务、剑桥博弈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