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磷循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溶液中磷浓度因植物的吸收而降低,从而失去了原有 的平衡,使反应向解吸方向进行;
2)竞争吸附
所有能进行阴离子吸附的阴离子,在理论上都可与磷酸根 有竞争吸附作用,从而导致吸附态磷的不同程度的解吸。
竞争吸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磷与竞争阴离子的相对浓度。
四、土壤磷的沉淀和溶解
• 土壤中磷化合物的沉淀作用也是磷在土壤中被固定
对磷的调控可通过提高土壤磷有效性来实现。
(二)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途径
1、土壤酸碱度 pH6.5-6.8之间为宜,可 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2、土壤有机质 ① 有机阴离子与磷酸根竞争固相表面专性吸附点位,从而减 少了土壤对磷的吸附。
② 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其它螯合剂的作用,将部分固 定态磷释放为可溶态。 ③ 腐殖质可在铁、铝氧化物等胶体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对 磷酸根的吸附。 ④ 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增加钙、镁、 磷酸盐的溶解度。
• 土壤中的磷可随地表径流流失,也可被淋 溶流失。 • 磷流失造成水体污染。
对磷的调控可通过提高土壤磷有效性来实现。
1、土壤酸碱度 pH6.5-6.8之间为宜,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 有效性。 2、土壤有机质 ① 有机阴离子与磷酸根竞争固相表面专性吸附点位,从而减 少了土壤对磷的吸附。 ② 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其它螯合剂的作用,将部分固 定态磷释放为可溶态。
合理施用磷肥是减少磷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科学制定 施肥用量;重点施在旱作上;等。
3、土壤淹水
① 酸生土壤pH上升促使铁、铝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减少了 它们对磷的固定;碱性土壤pH有所下降,能增加磷酸钙的溶解 度;反之,若淹水土壤落干,则导致土壤磷的有效性下降。 ②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 酸低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了磷的有效度。
③ 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 度。 4、合理施用磷肥
土壤有机态磷含量的变幅很大,可占表土全磷的 20~80%左右。
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植酸及植素
核酸类
磷脂类Leabharlann 2 无机磷• 占主导地位,占土壤全磷量的50-90% • 除少量水溶态外,绝大部分以吸附态或矿物态存在
水溶态磷是植物利用的直接磷源
磷酸根离子类型和pH
由于土壤含磷化合物极复杂,直接鉴定较困难,人们 通常采用化学方法将无机磷进行形态分级。 做法是使用不同的浸提剂,以区分不同组分的磷。
的-OH基或-OH2基发生的配位体交换,而被吸附在
胶体表面。
专性吸附不管黏粒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均能发生。
过程较缓慢,短期磷仍保持着相当大的有效性。随着 时间的延长,形成晶体状态,磷的有效性则大大降低。
土壤磷的解吸
吸附状态的磷重新进入土壤溶液的过程,是土壤磷释放作用的 重要机理之一。 土壤磷解吸的机理主要有: 1)化学平衡反应
磷酸肌醇
植酸酶 磷酸酶
肌醇+H3PO4 有机磷矿化是土壤 微生物、磷酸酶等 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速率受微生物活 性影响。
卵磷脂→磷酸甘油+胆碱+脂肪酸
水解
甘油+H3PO4
核蛋白→核酸+蛋白质
核酸酶 核苷酸酶
核苷酸
核苷+H3PO4
2. 土壤磷的生物固定
生物残体(有机质)中磷含量低于0.2%时,则发 生纯生物固定 C/P比值大时(≥300),产生生物固定
三、土壤磷的吸附和解吸
• 土壤对磷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分为:专性吸附和非 专性吸附。 • 非专性吸附:酸性条件下,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带 正电,通过静电引力吸附磷酸根离子
M-OH + H+ M-[OH2]+ M-[OH2]+ + H2PO4M-[OH2]+ H2PO4●
不影响磷酸根对作物的有效性
专性吸附:磷酸根离子作为配位体与土壤胶体表面
缺点:不知道化合物的确切组成 不适用于石灰性土壤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中,一般分布有以下规律:
风化程度较高的南方砖红壤、红壤中,以O—P占的比重 最大,最高可达90%以上,其次是Fe—P, Al—P; Ca—P 很少。 风化程度较低的北方石灰性土壤中,Ca—P所占比例大,
约在60%以上,其次是O—P; Al—P和Fe—P极少。
的重要机理。 • 土壤溶液中磷浓度较高,有大量可溶性阳离子存在 ,和土壤pH较高或较低时,沉淀作用是引起磷固定 的决定因素。 土壤中磷浓度较低,溶液中阳离子浓度也较低的情 况下,吸附作用才占主导地位。
不同体系控制:在石灰性土壤及中性土壤中,由钙 镁体系控制; 在酸性土壤中,由铁铝体系控制。
五、土壤磷的流失
(二)陆地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
磷循环主要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中进行 肥料磷
沉淀
沉淀态磷
溶解
固定
土壤 溶液磷
吸 附 解 吸
生物固定
生物结 合态磷
矿化
吸附态磷
有效态 有机磷 无效态 有机磷
二、土壤有机磷的矿化和无机磷的生物固定
1.土壤有机磷的矿化
土壤中的有机磷除一部分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 部分需经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矿化转化为无机磷后才能被作 物吸收。
第十章 土壤元素的生物 地球化学循环
土壤中化学元素以能 量为驱动力,沿土壤生物-大气进行物质循 环传递的过程称为土 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
第三节 土壤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一、土壤磷循环
(一)土壤中磷的含量
地壳中磷的平均含量约为 0.12% ,自然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决定
于母质类型,而耕作土壤中主要受磷肥施用的影响。
③ 腐殖质可在铁、铝氧化物等胶体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对 磷酸根的吸附。 ④ 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增加钙、镁、 磷酸盐的溶解度。
六、土壤磷的调控
有效磷(活性磷),是指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
磷组分。它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态磷、一部
分微溶性的无机磷和易矿化的有机磷等。
那些不溶性磷化合物和保持在黏粒或有机质中的固持 态磷称为固定磷(非活性磷),占土壤全磷的95%以 上。
浸提剂 1 mol/L NH4Cl 磷的形态 水溶磷和松结合态磷
0.5 mol/L NH4F
0.1 mol/L NaOH 0.25 mol/L H2SO4 0.3 mol/L 柠檬酸钠和连二硫酸钠
磷酸铝类化合物(Al-P)
磷酸铁类化合物(Fe-P) 磷酸钙(镁)类化合物(Ca-P) 闭蓄态磷(O-P)
我国土壤有效磷素含量分布图
(二)土壤磷的形态
土壤磷素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 1.有机磷
土壤有机态磷含量的变幅很大,可占表土全磷的 20~80%左右。
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主要是植素(肌醇六磷酸)或植酸盐,核蛋白或 核酸以及磷脂类化合物。
(二)土壤磷的形态
土壤磷素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 1.有机磷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一般为
0.02-0.11% ,从南向北逐
渐增加。
Available P content (Bray II) Pink <30 mg/kg (moderately deficient) Red: <20 mg/kg (deficient) Dark red: <10 mg/kg (severely defici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