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微点作文》第三篇“详几笔,略几笔”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辅导第三篇习作微点作文“详几笔,略几笔”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辅导第三篇习作微点作文“详几笔,略几笔”苏教版

都市快巴——详几笔,略几笔一、方向标1.训练利用“详几笔,略几笔”的写作方式来写人叙事。

2.训练写人叙事“详”要详尽生动,“略”要简约连贯。

训练重点:把握“详几笔,略几笔”写人叙事的一些方式,处置好“详”与“略”之间的关系。

二、温馨提示同窗们,关于“详略适当”你必然没少听说,进行文学、美术等艺术欣赏时经常使用到那个词。

什么是“祥”?什么是“略”?本课咱们就来认真研究那个问题,学习“详几笔,略几笔”的写人叙事方式。

咱们的话题围绕“都市快巴”,这应该是你较为熟悉的题材。

三、追思热身1.技法预备。

阅读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看看做者写人叙事有何特点?展板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小孩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咱们正在吃午饭,小孩突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异。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体会不必然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令人回味无穷。

我的发觉:指津作者表达“第一次经历”时,先详细地表达了家中第一养的一笼十姊妹,母鸟第一次生下鸟蛋到孵出小鸟,再到小鸟羽翼饱满进程中“我”的情感的奇异转变;然后列举一系列的“第一次经历”。

这种先“详”写后“略”写的叙述方式,能够较大程度地丰硕内容,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收到具体和归纳有机统一的成效。

像这种在写人叙事中,先从某个点上进行详细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做拓展列举的写人叙事方式,对咱们写作是一种有利的启发。

本课咱们以“都市快巴”为话题,进行“详几笔,略几笔”的写作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微点作文》第四篇“巧用修辞”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微点作文》第四篇“巧用修辞”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巧用修辞,点靚语言一、方向标1.引导学生认识几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表达中使用修辞手法,增添语言的亮点。

二、温馨提示同学们本次训练的重点是巧用修辞增添语言的亮点。

训练中,我们将侧重了解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大胆尝试,让我们的写作语言鲜活起来。

三、追忆热身1.技法准备。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说说几段文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展板①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贾平凹《风雨》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老舍《济南的冬天》我的发现:指津第①文字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林子在狂风肆虐下形状不断变化的景象,显得生动形象,特点鲜明。

第②段文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的温暖和柔情,透出了作者对冬天的水的喜爱之情。

2.素材准备教师提供下列情景启发学生思考:你注意过有月亮的晚上吗?月光皎洁,竹林幽幽,山谷静谧。

请调动大脑,让思维驰骋,想象一个有月亮的晚上,为我们本课的作文探究做好准备。

展板夜深了,半个月亮出现在东边的天空。

原本漆黑的夜空,霎时间明亮了许多。

而竹林,却显得更加幽深起来。

我们看着月亮,在微风中,不禁又说个不停。

指津这段文字的优点在于写景很有层次,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明暗结合,动静相宜,富有生气。

不足之处在于语言显得较为干涩,不够生动。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修辞在文章中的运用,感受运用修辞点亮语言的作用。

(出示课题:半个月亮爬上来——巧用修辞,点靚语言)3.知识储备小讲座巧用修辞,点靚语言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写体会和读后感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写体会和读后感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写体会和读后感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思考和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课文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3. 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三、教学步骤: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课文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写作指导:教授学生如何写体会和读后感,引导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 作文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体会和读后感。

5. 作文批改和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理解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作文评分,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讨论,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课文,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 作文评分标准:制定作文评分标准,用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

3. 教学参考书:提供教学参考书,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七、教学实践: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文《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文《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导学案苏教版【小贴士】(1)为了突出记叙的重点,也可以把事情结局先写出来,造成悬念,然后按时间顺序追叙事件发展的经过,这叫“倒叙”。

使用倒叙,一定要注意“倒叙”和“顺叙”部分的衔接。

(2)在顺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以补充、衬托主要情节,叫“插叙”。

3.回顾《老山界》和《草》这两篇文章记叙的六要素:4.阅读下面两篇习作,分别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记叙六要素我们班里的新鲜事我们班的女生喜欢背后议论人,小道消息也特别多。

前些日子,也不知从哪儿打听来一则爆炸新闻:班主任李老师要结婚了,虽说对象、时间均“无可奉告”,但据悉“绝对可靠”。

这消息当然轰动了全班,尤其是我,更是高兴。

老师结婚,我们学生怎么表示一点意思呢?我和同学们商量了好一阵,决定买一对棕色的毛毛熊送给她。

大伙儿对这事都很热心,你五毛,我一元,很快就凑足了钱;购买也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把礼物送给李老师。

女同学们坚决不去。

大家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我。

大家七嘴八舌,开始争着教我怎么送礼物。

又是如何才得体呀,又是什么话不能说呀,名堂可多了,好像每个人都很在行。

可等到大伙儿说完了,我还是感到有些怕,不好意思去。

大家连忙又是鼓励,又是激将地动员了半天,最后决定再买一张精美的贺卡,把祝贺的话写在上面,免去我当面祝贺这一关。

这样,我才勉勉强强地答应了。

但他们随即又提出一定得跟我一起去,好给我壮胆。

我想,这很好。

这天傍晚,我抱着毛毛熊,拿着贺卡,在大伙儿的簇拥下来到李老师家。

才到门口,也不知谁带的头,大伙忽然一哄而散,只剩下我一个人傻乎乎地站在那儿。

我走不了,犹犹豫豫地敲了两下门,出来的正是李老师。

我嘴唇动了一下,似乎想笑,又似乎想说些什么,可既没笑成,也没说出话来,只是呆呆地站着。

李老师先笑了,问:“同同,你这是做什么啊!还抱着小熊。

”我这才突然醒悟过来似的,把毛毛熊往李老师怀里一塞,拔腿就跑。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辅导第一篇习作微点作文,描述环境,转达情感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辅导第一篇习作微点作文,描述环境,转达情感苏教版

安静,是晴空的那朵浮云——描述环境,转达情感一、方向标学习在写人叙事中恰本地穿插环境描述,加倍生动地转达情感。

培育依照表达情感的需要写景传情的能力。

二、温馨提示本次内容咱们重点探讨依照表达情感的需要,写景传情。

为方便学习,咱们将以“安静,是晴空的那朵浮云”为话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同窗们能够在学习本课前成心识地进行学习储蓄。

三、追思热身1.技法预备。

以下几个语段都是从课文中摘选出来的,想一想:其中的环境描述各有何作用?展板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伤。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②还有孤单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样子。

③但现在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小孩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顾,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④我此刻在那里呢?⑤四面都仍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此日空中荡漾了。

③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由打了个寒战。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④可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仍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止境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只是去的地址,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⑤如此,咱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未,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尽管高大,但是很疲,自然不尊重;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多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认真。

仿佛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确实是整个世界。

我的发觉:指津第①②段通过对北京冬季和故乡春天放风筝时的环境的对照,转达了一种无穷悲凉的情感。

第③段写冷冷的月光,转达的是对好朋友万芳反悔后非常悲伤的情感。

第④⑤段写早春在田野散步看到的美好自然环境,转达的是一家三代互敬互爱、和谐温馨的情感。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十社戏 (鲁迅)教师寄语:走近各地民间习俗,你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理清课文思路。

2.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真挚深厚的感情。

【知识链接】《社戏》是鲁迅用第一人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1.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社戏》收在小说集《呐喊》中。

2.写作背景《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社戏》小说中的"我" 是作者虚构的,是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的,但不能说“迅哥儿”就是作者鲁迅。

【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cuān du o( ) 肆无忌dàn( ) fú( )水chán chán( )流水yŏng( )跃家juàn( ) dài( )慢j iăo( )洁wēn()藻2.填空(1)《社戏》作者是_______,原名________,字豫才,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_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苏教版二、自主预学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学生自学,圈点勾画。

明确: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了解详写与略写的关系,如何确定详写与略写。

2.讨论交流:短文让你有怎样的收获?(如结合作文实例谈更好。

)三、写作指导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三)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

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

简括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

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

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语文实践活动导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语文实践活动导学案 苏教版

写作语文实践活动1.学习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了解文学,喜爱文学并逐渐学会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2.培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重点:掌握有感而发的写作方法;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1.同学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学习生活也有了许多变化,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对新的生活也一定有自己的认识。

请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部或一篇。

作品确定后,再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写出发言提纲或比较详细的讲话稿(文章);或将相关课文改编成表演剧本;或搜集与该篇章有关的材料设计成手抄报;或在掌握有关文字、图片、资料的基础上出一期黑板报;或利用电脑制作相关的课件。

3.评析文章。

我看宋江——读《水浒》有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水浒》这部惊心动魄的文学名著。

我感动着,为了一百零八将“替天行道”的壮举;我热血沸腾着,为了英雄们的豪迈;我悲叹着,为了好汉们的悲惨命运。

同时,我也疑惑着,这一百零八将的首领宋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我觉得,宋江并不能算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他既没有武松打虎、鲁达拳打镇关西的壮举,也没有赫赫的战功,他的声名远扬只在于他具有一个政治家的谋略。

作者让梁山原首领显盖死去,让宋江继位,因为只有他才能“磨得人心一样平”。

这不,连脾气暴躁的“黑旋风”都心甘情愿地叫他哥哥。

宋江将他政治家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一百单八将上下一心,攻下祝家庄,打败高太尉。

读到这些故事情节,让人不得不佩服宋江的政治家谋略。

但宋江只是一个“偏安”的政治家,他喜欢名正言顺,而不是一辈子窝在梁山当强盗,于是,他选择了接受“招安”,他带着自己的兄弟同方腊残杀,结果好汉们死伤大半。

宋江想过安稳的日子,但是他忽略了他的兄弟们作为英雄好汉的脾气秉性。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全册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全册

七年级(上)作文导写(一)有感而发训练点:有感而发训练目标:1、了解“有感而发”,学会“有感而发”。

2、理解关注、体悟、思考生活是我们心灵感动、真情流露、灵魂净化、创写佳作的源泉。

3、掌握“有感而发”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方法。

训练课型:指导课训练题目:“感受新学校”为话题训练课时:二一、导入激趣:开学来短暂的几天,使我们正式步入到中学,回顾这几天的生活令我们兴奋、激动、沉思甚至懊恼、后悔,许多已经在脑海中定格,成为永久的记忆。

请说出一件开学来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并说出令你心动、难忘的感受。

二、揭题明标:板书:题目:有感而发要求:不可无病呻吟,要写真实感受三、知识链接:学习本单元后的知识短文。

明确:(1)有“感”对写作的重要性;(2)“感”的来源及获取方法。

四、审题指导:跨进中学大门,每位同学肯定会许多新感受,这些感受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来自新环境,有的来自新老师、新同学,有的来自新开设的课程,有的来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教学方法……这些感觉虽很新鲜,但也零碎。

对这些感受,怎样取舍,抓住最主要、最深刻的来写呢?怎么有机、有序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呢?动笔之前,应认真选材,好好构思。

(学生讨论、交流)五、构思指津:1、合作探究:明确写作“有感而发”此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1)叙事:交代“感”的触发点,精炼、简洁围绕自己的感受。

(2)写感:灵活采用多种手法,充分地、巧妙地、多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示文章的中心。

(3)明理:可在结尾直接突出,也可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富有新意地婉转、含蓄地表达。

2、注意点:(1)认真回想开学以来所经历的所有事情,抓住最令你兴奋、激动或懊恼、后悔的事,深入思考,分析你有这种反应的原因。

(2)所发感想必须有要“根”,不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感想要自然、水到渠成,不可牵强附会。

(3)所拟的题目要能与文章内容、主题相对应,不能文不对题。

六、范文引路:(见教科书)七、构思拟稿。

师巡查并个别指导。

八、改稿誊抄。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编写人:翟必娥社戏【学习目的】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培养理清复杂构造的才能。

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进步分析人物的才能。

3、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4、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童年有很多美妙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妙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二、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简介鲁迅〔1881—1963〕,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给以下带点的字注音:归省〔〕怠慢〔〕凫水〔〕蕴藻〔〕家眷〔〕潺潺〔〕絮叨〔〕撺掇〔〕橹〔〕旺相〔〕棹〔〕楫〔〕行辈〔〕不惮〔〕桕树〔〕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构造。

〔1〕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或者说中心事件是什么?〔2〕全文共写了哪些人?共写了哪几件事?〔3〕作者以“社戏〞为线索,贯穿全文,并按以下思路构思全文,试找出相关段落。

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思念社戏〔〕三、合作探究1.说说以下句子各表现了文中人物怎样的性格。

①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地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②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谢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写体会和读后感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写体会和读后感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读后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学会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 如何把读后感写得有深度和个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

3. 采用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教学课文《我的老师》,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感悟和思考。

2. 第二课时:学习写读后感,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第三课时:分析优秀的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

4. 第四课时:让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感悟和思考。

3. 写作指导:讲解如何写读后感,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 写作实践:让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

3. 采用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导学案)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再让学生用笔记录下自己的见闻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写作中加强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如何去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

怎样把搜集好的材料写成一篇优秀的作文。

【教学法】阅读+感悟+口头作文+写作【课时】一课时【自主·合作·展示】一、导入新课小结第三单元内容,导入作文课题。

本单元所写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对人们来说是很平常的,即平中有奇,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辉,可以说,这些作品无不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即从生活掘取文章素材。

二、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释题:“米”指的是什么?(写作素材)三、学生自由阅读《从生活中找“米”》思考: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哪些内容?(小组讨论)四、学生自读课文并讨论自己从文中的发现,师巡视释疑。

五、指名学生回答自己的所读所感。

明确(投影):1、作文得有“米”,“米”就是写作材料2、“米”来自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米仓”3、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必须做到“四多”,即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

六、就上面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作为中学生来说,写作材料怎样去获得。

1、自己校内外生活2、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3、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像七、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联系实际,口头作文。

话题:从“家中”“校中”找“米”自己命题,进行口头作文。

举例:在家中:洗衣、洗碗、帮父母做其它家务在校中:学习、生活、和老师同学相处八、写作学生自己从生活中选取一段经历作为写作素材,自由命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作文得有“米”(写作材料)“米”来自生活从生活中找“米”必须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九、完成作文【下水例文】乡间人事王志春刚逢放假歇夏。

雨,一连下了个把星期才算止住,我迫不及待地拎上钓鱼的“家伙”,出发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导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导学案 苏教版

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学习目标:1、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2、学会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说真话,抒真情习作要求: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

2、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自学交流:一、导入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几道题1、神舟6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胜利返回。

2、刘翔在第28届奥运会夺得110米栏短跑冠军。

3、玉树、雅安地震师:看到这几题,大家能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吗?生甲:看到刘翔夺得110米栏短跑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高高飘扬,我无比激动。

身为龙的传人,我感到骄傲、自豪。

同学们纷纷谈感受,老师点拔总结:针对刚才的题,同学们一是觉得有话要说,二是说出了心理话。

那么,在平时写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呢?二、自主学习思考:1、什么是“说真话,抒真情”?2、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三、审题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认识,注意引导正确的审题方法。

(1)题目中的“那一幕”告诉我们写的事情只能是最重要一幕场景。

(2)我们要注意文题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突出那一个特定瞬间自己的心灵体验。

四、参考范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秋日的暖阳轻轻泻下那金灿灿的幸福,校园的银杏树散发着那古典的芳香。

我的心房忽然涌入了一股温暖,一直带着思绪飘到很远很远……那是一个灿烂的星期一,我们站在国旗下正准备升旗。

丝丝缕缕的云朵像一条条纽带,与秋阳缠缠绵绵,在湛蓝的天幕下盘旋。

我恍惚地站在队伍中,吃力地仰望着那云与阳的舞蹈。

渐渐的,似乎是一支巨大的毛笔,在我的世界中渲染起来,橘红色的秋阳,洁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还有余光中那黄绿色的树叶,都一一交织在了这个世界中——就像一块变化莫测的绸缎。

我的心坠入了一个迷茫的世界,不知所措,只记得眼前一黑,一切都消失了……再漫长不过的等待。

当我再重温这个世界的时候,老师与同学们那温暖的面孔使我沉醉在了这个世界中,原来,我晕倒了。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word文档资料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word文档资料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

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社戏》3课时《端午日》1课时《本命年的回想》1课时《中秋咏月诗》2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找“米”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1课时单元小结(学习反思)1课时三、单元介绍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

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

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指导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搜集、整理2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3指导语: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指导语: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教案标题:培养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2. 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2. 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自主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篇精彩的作文,并引导学生观察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

Step 2:讲解作文要素和结构(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讲解作文的要素,如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以及常用的写作结构,如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Step 3:分组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中的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动讨论和评价。

Step 4:个人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从教材中选取一个写作题目进行个人写作练习。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进行表达。

Step 5:作文展示和评价(10分钟)选择几篇学生写的作文进行展示,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

Step 6:总结和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并进行自我反思。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困惑,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文,培养对语言的感觉和写作的灵感;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练习,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3. 引导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或展示活动,提高他们的写作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几笔,略几笔一、方向标1.训练使用“详几笔,略几笔”的写作方法来写人叙事。

2.训练写人叙事“详”要详尽生动,“略”要简约连贯。

训练重点:掌握“详几笔,略几笔”写人叙事的一些方法,处理好“详”与“略”之间的关系。

二、温馨提示同学们,关于“详略得当”你一定没少听说,进行文学、美术等艺术欣赏时常用到这个词。

什么是“祥”?什么是“略”?本课我们就来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学习“详几笔,略几笔”的写人叙事方法。

我们的话题围绕“都市快巴”,这应该是你较为熟悉的题材。

三、追忆热身1.技法准备。

阅读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看看作者写人叙事有何特点?展板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我的发现:指津作者叙述“第一次经历”时,先详细地叙述了家中第一养的一笼十姊妹,母鸟第一次生下鸟蛋到孵出小鸟,再到小鸟羽翼丰满过程中“我”的情感的奇妙变化;然后列举一系列的“第一次经历”。

这种先“详”写后“略”写的叙述方法,能够较大程度地丰富内容,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收到具体和概括有机统一的效果。

像这种在写人叙事中,先从某个点上进行详细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做拓展列举的写人叙事方法,对我们写作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本课我们以“都市快巴”为话题,进行“详几笔,略几笔”的写作训练。

(出示课题:都市快巴——详几笔,略几笔)2.素材准备。

作为城市中和我们生活最贴近的一种交通工具,都市快巴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节奏。

请说一两件发生在都市快巴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或者用形象的语言说说你对都市快巴的认识。

我有话说::指津都市快巴上发生的故事——别人给我让座的故事;我的钱包在车上失而复得的故事;在车上,以为阿姨帮助我解开心结的故事;我乘车错过了站点,一位叔叔将我送回家的故事;堵车后我为了不迟到,徒步赶到学校的故事……对都市快巴的认识——一位任劳任怨者的形象;一位都市文明传播者的形象;一位穿行于城市的奔波者的形象;一位陌生与熟悉一概接纳者的形象;一位思想和精神汇聚、发散的承诺者的形象……3.知识储备。

小讲座详几笔,略几笔这里所说的“详几笔,略几笔”,主要是针对写人叙事而言的。

所谓“详几笔,略几笔”,就是在写人叙事的时候,先对某一内容做具体而生动的叙述,这是“详几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相关内容的列举,这是“略几笔”。

在运用“详几笔,略几笔”的方法叙事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要做到某个点上的内容具体而生动,由某个点进行的拓展列举的内容简约而连贯。

四、探究实践阅读思考一:详写眼前事,列举过去事。

下面两组材料在写人叙事中如何做到“详几笔,略几笔”的?展板①难得有一个休息放松的时间,我决定早起到离家十公里以外的湖上公园,亲近一下已经陌生的山光水色。

来到站台,这里已经站满了等车的人,有的边吃早饭边接打手机,还有的不时向车来的方向眺望,人人面露焦急状。

在人们的期盼中,一辆大巴缓缓而来。

站台上的人们一下子形成一股人流涌向车的方向,我也被裹挟着不由自主地上了车。

车子时疾时缓地向前驶去,偶尔也会因道路拥挤停下来。

于是,车内人们的叹息声、催促声不时响起。

听着人们的嘈杂声,我的思绪飘向了远处。

我想到了为了不耽误上学二=而不得不拎着早餐站在路边的无数个清晨,想到了为了挤上车而弄破裤子的尴尬,想到了因堵车误点被老师当作典型批评的难受……现代都市呀!什么时候才能还人们一份悠闲与淡定呢?学生作文《都市快巴》②下雨了,我靠在座位上望着车窗外,看雨水击打车窗上,又顺着车窗缓缓地流下去,拖出一条条浅浅的水痕。

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溅起了朵朵水花,人行道上的人们匆匆忙忙地走着,各色的雨伞汇成了一条五彩的河,一切显得那么繁忙而有序。

红灯亮了,大巴停在了一个十字路口。

我不经意地望向左侧的道路,一群没有打伞的孩子,在雨水中笑着,闹着,追赶着,雨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他们却愈发开心起来。

我不禁会心一笑,小时候的快乐时光倏地在眼前闪现;放学后和小伙伴在楼下跳皮筋,骑上自己的小单车去公园放风筝,阳春三月和小伙伴们去郊外踏青,在家里捉迷藏一天也不会腻……那时陪伴我们的似乎只有快乐。

学生作文《都市快巴》指津这两段文字都是写乘坐都市快巴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第①段文字详写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乘车的拥挤、车辆的拥堵,表现了当今人们生活节奏之快;略写“我”曾经乘车忙碌和尴尬的一些事情。

第②段文字详写“我”雨天乘车看到车外孩子们雨中嬉戏的快乐情景;略写“我”会议童年的快乐生活。

像这样,“详写眼前事,列举过去事”,会让清洁的时间跨度更加深远,内容显得更加丰厚,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思想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由眼前事物向过去转移时,要选择好恰当的过渡语。

我也露一手训练一:都市快巴可以折射出人们生活的忙碌和快乐,还可以承载人类更多的情感。

请用上面学过的“详写眼前事,列举过去事”的写作方法,围绕都市快巴,写一段文字。

备案国庆节到了,表妹打电话让我去她家吃饭,我急忙收拾了一下就奔向站台。

一会儿车就来了,我上了车,找到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下。

由于是节日,大街上十分热闹。

我惬意地看着车窗外,心却飞到了妹妹家的大餐桌边。

突然,随着一阵急促的刹车声,我猛地向前扑去,头撞在了前排的椅背上。

我不满地抬起头向前望去,只见司机把头探出车窗大声地对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喊道:“喂,你不要命啦!”小伙子大概也被刚才的情形吓坏了,脸色惨白,推着车子走到了一边。

车又缓缓地向前驶去。

原本平静的车厢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有为刚才小伙子的行为担心的,也有讲述自己的危险经历的。

听着人们的议论,往事又一一浮现在眼前:过马路时闯红灯,和伙伴们在路上飙车,在马路边踢足球……现在想想该是多么危险而又愚蠢的行为啊。

阅读与思考二:详写此地事,联想彼地事。

下面两组材料在写人叙事中如何做到“详几笔,略几笔”的?展板①正值中午车流的高峰期,坐过过桥快巴上,大车小车长蛇阵般缓缓地向前移动着,但不久,车就被彻底堵在了长江大桥上。

我只好耐着性子等着交警疏通车流。

不经意间,我被车上的一幕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见一个胖乎乎的女孩正专注地为她妈妈拔着几根藏在浓发中的白发,也许是头发过于浓密的缘故,小女孩每次拔掉白发的时候,总会带出几根黑发。

这时,母亲便会用微笑给孩子鼓励,并且时不时地用那有些瘦长的手指理理孩子被江风吹起的头发。

在堵车的半个小时,母女俩一直是那么平静而亲近。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到了远在湖南乡下的妈妈:和妈妈同撑一把伞走在回家的泥泞小路上;饭桌上和妈妈争着把好吃的菜夹到对方的碗里;离开妈妈时,彼此挥动的、久久不愿放下的手……多少次温馨都定格在记忆中了啊。

②武汉,真是一个大火炉,一到盛夏就酷热难当。

终于,大巴缓缓来到我的眼前,我急忙挤上车,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急躁的心顿时也平静了许多。

我一边享受着空调吹来的凉气,一边打量着车内的环境。

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车内的人不算很多,后排还有几个空位。

叮咚一声,车又到了一站,上来了一对老夫妇,老爷爷在前排找到了位置,立刻招呼老奶奶过去坐,老奶奶却推让着让老爷爷坐,两人推来推去谁也不肯一个人坐下。

旁边的一个小伙子轻声提醒他们后排还有空位,老奶奶笑着谢过了小伙子,就拉着老伴儿到后排去坐了。

看到这一幕,我的内心突然感到一阵温暖,远在北京的外公外婆不也是这样吗?吃饭时会相互推让着好吃的菜,干活时会抢着干重活,走在路上都会相互搀扶……执子之心,与子偕老,我想此情此景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我的发现:指津第①个语段详写在武汉长江大桥堵车时母女温馨的场面,拔白发和理乱发是母女情感交流的方式,亲情的温馨在这样的动作中显露无遗——这是“此地事”;略写的是湖南乡下母子“雨中同撑一把伞,饭桌相互夹菜,彼此久久挥手告别”的情景——这是“彼地事”。

第②个语段详写武汉快巴上的见闻和感受,再由此联想到另一个地点发生的相关的一系列事情。

这样的“详写此地事,联想彼地事”,就让情节的空间跨度显得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厚,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思想情感。

我也露一手训练二:快巴可以折射出亲情和温馨,也可以承载更多的生活。

请用上面学过的“详写此地事,联想彼地事”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

备案父亲作为一个农民,很少离开日日劳作的土地,但两个孩子学费的重担压得他只好咬咬牙,背着行囊走出大山,来到了据说能淘金的陌生城市——深圳。

他坐在开往打工目的地的公交车,沿途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了他好奇的眼睛。

拔地而起的高楼随着快巴的行驶缓缓而过,他仰着脖子移动着视线试图数清它的层次,猜测它的高度,但也许是楼层太高的缘故,每次总是半途而废。

车流永远也望不到尽头,而那新颖的建筑造型、美丽的街面装饰他也只是在电视中才见过。

此情此景,让他想起了身居山中的老家,那里有低矮的房子、散落的小院、凹凸不平的土路,偶尔有农民用板车拖着化肥去田间劳作的身影……不知何时,现代文明的春风会吹到他那鼻塞的老家。

阅读与思考三:详写个体事,引发群体事。

下面两组材料在写人叙事中是如何做到“详几笔,略几笔”的?展板①快巴一停靠在站台,人们就纷纷向车上涌去,整个车厢一下子变得水泄不通,空气也变得沉闷起来。

我感到一阵憋闷。

随着车子的启动,骚动的人群也逐渐安静下来。

突然,“哇”的一声,一个中年妇女吐了一地,也溅在了一位身着军装的武警背上。

我暗想,这下一定会有好戏看了,只见那位妇女露出难受和惶恐的神色。

然后,军人很平静,他脱下军装,轻轻拭去衣服上的污物,随手将手里多余的餐巾纸递到了妇女的手中,微笑着对周围的人说:“请大家靠后挤挤,为这位大嫂让让空间。

”也许是军人的行为感染了大家,靠车窗的小女孩站起来主动让出了座位,一位老大爷从包里掏出报纸盖住了地上的污物,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阿姨递上了晕车丸,正在喝矿泉水的小男孩不失时机地将握着的矿泉水瓶伸了过来……整个车厢洋溢着温馨的气氛。

②这段时间,整个城市都在进行道路施工改造,堵车便成了家常便饭,快巴也变成了蜗牛,时走时停。

靠窗边坐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白衬衫,西装裤,打着领带,看起来十分精神。

只见他右手拿着手机不停地按着,左手拿着一罐可乐不时喝上几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