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c020ca7cc22bcd127ff0c15.png)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8571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1.png)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而她的后期小说更是揭示了女性意识的演变和内心世界的变迁。
这篇文章将着重讨论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究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精神。
在《半生缘》中,女主人公珍妮被描绘成一个聪明、独立、有主见的女性。
她不愿被困在传统的婚姻桎梏中,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社会风俗保守的时代,这样的女性形象显得极具前卫和突破性。
张爱玲通过她的笔触,展现了这些女性在封建礼教和家庭压力下所经历的挣扎和痛苦,同时也表现出她们内心的坚定和自主。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出对爱情与婚姻的复杂思考。
在《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与陈英雄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出了其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矛盾心理。
她既渴望被爱,又害怕被束缚;既执着追求自由,又无法抵御内心的渴望。
这样的复杂情感在张爱玲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呈现出了女性对于婚姻与自由的矛盾心态,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还具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
在《沉香屑:女性绝望人生的叙事与情感》中,张爱玲通过对女性绝望生活的叙述,彰显了女性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超脱。
在这些小说中,女性角色面对传统的束缚和现实的压力,展现出了一种对于生活的淡然和超然。
这种超脱世俗的气质揭示了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对于世俗价值的异化和对于内心自由的追求。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还呈现出了一种对于生命的沉思和对于命运的理解。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女主人公容若展现了一种对于生死的超脱和对于命运的理解。
她面对爱情的挫折和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和对于命运的接受。
这种对于生命的沉思和对于命运的理解,展现了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的一种成熟和内心的丰富。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和深刻的情感。
她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意识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对于女性命运和情感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揭示。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ddf4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4.png)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和关注。
在她的作品中,张爱玲对女性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定位也展现出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实。
而女性在小说中面临的命运抉择则是张爱玲作品的一大亮点,她通过这些命运抉择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
小说中女性的情感世界和自我身份认知也是张爱玲关注的重点,她描绘了女性们在复杂情感纠葛中的独特韵味和内心挣扎。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对当代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了女性对自我认知和解放的重要性,呼唤着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尊严。
【关键词】女性意识、张爱玲、后期小说、心理剖析、角色定位、命运抉择、情感世界、自我身份认知、影响、启示、女性解放、呼唤1. 引言1.1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女作家,她的后期小说作品中,展现了丰富而独特的女性意识。
在这些小说中,张爱玲深刻剖析了女性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她们面对生活、爱情、家庭等各种挑战时的独特情感体验和思考方式。
通过对女性心理的深入描绘,张爱玲为读者呈现了更为真实和细腻的人物形象,使得她笔下的女性角色更加鲜活和立体。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多样且丰富,她们或坚强果断,或柔弱婉约,或独立自主,或传统温柔,展现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这些角色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彰显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
张爱玲通过她们的故事,呈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发了对女性境遇的深刻反思。
在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的命运抉择成为了一个重要主题。
女性在面临各种选择时往往需要权衡利弊,做出艰难抉择。
张爱玲通过描绘女性在这些抉择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展现了她对女性勇敢面对生活的敬佩和赞美。
张爱玲后期小说中呈现的女性意识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对当代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反思。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https://img.taocdn.com/s3/m/34f5b5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6.png)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内心世界和社会角色为主题。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形象被塑造得极为丰满和复杂,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往往是以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形象出现。
她们有着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意识,不愿受制于传统的束缚。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白玫瑰拒绝了传统的婚姻安排,坚持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她不愿意成为一个被动的配角,而是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张爱玲通过这样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要被社会的期望束缚住。
然而,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和被动角色。
她的女性形象常常处于家庭和婚姻的困境中。
她们要面对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压力,同时也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在《金锁记》中,女主角珍妮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选择,她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艰难的取舍。
这个形象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除了家庭和婚姻问题,张爱玲的作品还反映了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困境。
她的女性形象往往要面对男性主导的职场环境和社会规范。
她们要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也要面对性别歧视和职场压力。
例如,在《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为了获取情报而被迫接近男主角梁思成,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自己的道德困境,还要忍受男性的控制和压迫。
这个形象揭示了女性在职场中的边缘化和被动地位,同时也呼吁女性要为自己的权益和尊严而奋斗。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她通过描绘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同时,她也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职场中的困境和被动地位。
她的作品引起了读者对女性地位和社会习俗的思考,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5da1f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3.png)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其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女性的处境,刻画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本文将就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展开探讨。
女性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形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既有清纯可爱的女孩儿,也有沉醉于荒淫生活的女人;既有受尽折磨却坚强自立的女性,也有被爱情瑟缩的女子。
女性形象鲜明生动,风格独特,表现出了张爱玲作为一位女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力。
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处境经常是比较不利的。
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女性的自主和地位,但是张爱玲的小说中却常常强调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影响,又受到了西方社会文化的反传统影响。
她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不断地影响着她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矛盾和冲突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经常是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之一。
她们在爱情中得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彰显,罔顾一切地追求爱情。
但是,爱情也常常成为了女性的枷锁,使她们处于弱势和被动状态。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被爱情所束缚,也因此承受着爱情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女性独立自主的追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常常表现出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她们希望摆脱传统社会中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模式,表达出一种破除束缚的冲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通途。
因此,张爱玲小说中一些女性经常具有一种表现出女性个性和独立性的倾向。
结语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处境和矛盾。
女性意识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和讨论。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女性意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探讨现代女性自我实现和价值的探索。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6d20895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7.png)
(一)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入学年月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目录摘要I关键词I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 1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 2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价值- 4 -四、结语- 5 -注释- 5 -- 6 -致谢- 6 -本篇文章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根据对张爱玲作品中男女关系的描写,在披露当时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歧视及压迫的同时,对当代女性弱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审视,以此来建立新的女性意识,甚至试图改变女性在旧时社会的地位。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特征鲜明,形象独特,正是为了突出女性本体地位和女性本体特征的自我追求和自我反省的主要内涵。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张爱玲虽在欧美教育的熏陶下成长,但依旧自小熟读《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同时夹杂着新文化的大众传媒以及电影,故张爱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文人大相径庭。
在张爱玲作品中,对文学承载对象的改变也表明了张爱玲的当代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
在其作品《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进一步确认了她的当代知识女性的意识立场。
在作品中她明确地指出向来以“斗争”这一“人生强势的一方面”的文学作品是过于“超级”的文学,同样也是过于“社会性”的文学;而张爱玲的作品则是永恒而安和的,是注重“人性”、“女性”的文学作品。
在笔者阅读张爱玲的作品时发现了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男与女的关系。
因为当时社会大环境混乱,以一个现代的知识女性视角,根据自身经历和内心活动写出了一部部令人惊叹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张爱玲对女性意识的确认。
其中突出的意识有“自我安慰”、“自我关注”、“自恋”、“性自由”,这些意识仿佛在向着“女性自由”而无限逼近。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b6d9721aaea998fcc220eb1.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保定学院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文班孙阳090434125摘要我国女性文学发展中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建立,以林舒华、张爱玲、萧红、丁玲、冰心、等女作家为代表。
她们以细腻描写与独特的视角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其中,张爱玲的作品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她笔下的女性大多都深受传统闺秀伦理与现代开放思想的冲突和对立的煎熬。
她们有着渴望自由而不得自由的苦闷,轻视男人而又不得不依靠男人的矛盾,不断地寻找自我又不断地失去自我否定自我的迷茫,这一切在作家尖锐的描述中层层展开,笼罩着忧郁困扰和沉寂的情愫。
本文将总结整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审视正文一、女性意识二、女性意识在张爱玲作品中的体现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
她深切关注女性命运.关注女性自身的发展.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审视。
张爱玲并没有停留在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控诉社会的不平上.而是把她冷静的笔触深人到女性隐秘的内心深处,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里所形成的软弱、自卑、麻木、愚昧等精神弱点以及对男性强烈的依赖与屈从等种种心理痼疾展现在读者面前。
1.女性不是神话张爱玲接受并认可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自卑.但她却不认可把女性抬上“神”的宝座的做法。
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既不是神化的女人,也不是女人化的神。
张爱玲曾在《谈女人》一文中以尖刻的话语无情地对女性神话予以嘲笑和推翻:…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
这种对于传统女性神话的解构和推翻,显示了张爱玲与传统观念相抗争的积极努力。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女人而女性的。
2.对女性的自审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生存真相、自身的缺陷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ce80b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9.png)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
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
常常展现出独立、坚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体现了她对女性意识
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她们
不甘于被束缚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社会角色,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和情
感自由。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人公白玫瑰和红玫瑰分
别代表了传统与现代、妥协与坚持的两种不同女性形象。
白玫瑰在面
对婚姻危机时选择了忍让和妥协,而红玫瑰则坚持自我,追求真爱和
自由。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形象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
之间的挣扎和选择,呈现出了女性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形象。
此外,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还常常展现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
她们既有柔弱和脆弱的一面,又有坚强和果断的一面。
在《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在执行刺杀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强和果断的
一面,但在面对感情纠葛时又显露出了柔弱和脆弱的一面。
这种复杂
性使得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
感染力。
总的来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是多维度的、独立的、复杂的。
她通过小说作品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上的挣扎
和选择,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张爱玲的作
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女性意识和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看张爱玲作品思考女性意识: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
![看张爱玲作品思考女性意识: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49fa7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74.png)
看张爱玲作品思考女性意识: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话题:性文化意识与性性意识张爱玲奴性意识女性生活中,知道张爱玲的人,也许是因为那篇《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是一个极其具有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她的女性意识主要是通过她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表现出来。
在她的笔下,女性神话被消解,母爱也不再温情,情爱也不再圣洁,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女人们,最后留下的都是苍凉的背影。
女人骨子里的奴性意识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一个个女性婚恋生活中的不幸和她们自身却安于这种不幸而不思反抗的悲凉故事,来寄寓自己深刻清醒的女性意识——中国女性骨子里的奴性意识,即自甘依附于男性。
比如《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娇蕊,纯情地爱上自私、虚伪的振保,为他毁掉自己的家庭,但最终被佟振保所抛弃;《半生缘》中的曼璐为了拴住男人达到一生有所依附的目的,竟然伙同丈夫干出伤天害理之事,毁了妹妹的幸福;《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虽然冲破重重阻挠赢得了自主的婚姻,到头来依然没能逃脱为依附男人而形成的三妻四妾的局面。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心理,从经济上的依赖到精神上的依赖。
旧派女性没有自觉,心甘情愿地成为男性的附庸,婚姻是她们寻找和保护安稳生活的唯一手段和最终归属。
新派女性坦然接受现代物质文明,但仍然固守着以男性为生命支柱的思想意识。
正像张爱玲在《有女同车》说的: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所以,很多女人一辈子都没有逃脱依附于男人的生活。
母爱不再博爱、圣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曾经有过美妙的青春,但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残废的贵公子,她的一生就这样被贪图富贵的兄嫂狠毒地葬送了,她在无爱的婚姻中消蚀了自己的青春。
为了自卫和报复,她以母亲保护儿女为借口,对每一个闯入他们生活圈子的人都充满敌意。
对儿子长白,她是出于传宗接代的考虑才让他娶了妻,一旦添了孙子,她便将儿媳妇虐待至死,令儿子再也不敢娶妻。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7593013431126edb6f1a10a4.png)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20世纪30和40年代是张爱玲的主要创作时期,这一个时期恰是“五四”运动后女性意识觉醒的时候,在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还有丁玲、庐隐等人,她们笔下的女性沐浴着“五四”个性解放的春雨,毅然走出旧的封建家族,以乔装的面目出现,被塑造成独立自主、个性解放、极度叛逆的新女性。
张爱玲没有盲目追随时代潮流,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冷峻的笔锋,站在主流社会的边缘对女性的现实处境进行着独特的描摹,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份最真实的女性体验。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多是关于老上海的阁楼中的小姐们,她们深居于洋房的阁楼里,不关乎历史,却演绎着一场场倾国倾城的故事。
在张爱玲的笔下的女性是拼了命的想留住满清末年遥远的空气。
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在恋爱、婚姻、家庭上变着法儿与男性算计着、妥协着、纠缠着,只为得到一份生存的物质基础。
一、对男性权威的遗弃和蔑视张爱玲的作品中主要描写的是在旧上海背景下的闺阁中的女性,她们与男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
她对男性的描写确实对男权的削弱,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男性经常采用的三种书写方式:一种是将男性隐匿在文本中,构成男性家长缺席的局面;另一种是把男性家长写进去,但是肢残无力;还有一种男性描写则是精神残疾。
她用这种对男权意识的反抗和嘲弄来表现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一)男性家长的缺席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父亲”几乎一直是被放逐的。
由于男性家长的缺席,使女性摆脱了传统的束缚,甚至取代男性家长的地位,形成了女性当家作主的家庭模式。
“父权”在她的作品中严重被削弱。
在《倾城之恋》中,由于白氏老太爷的缺席,流苏的母亲虽然话不多,却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家中各房的争斗、宝络的婚事都得由老太太做主。
白流苏离婚回家之后,得知前夫死讯,兄嫂嫌她在家吃穿用度白花钱,排挤她让她回前夫家守寡,流苏也是去寻求老太太的保护。
《金锁记》中代表着姜家权威的不是姜老太爷,而是耳朵有点背,甚至有些糊涂的姜老太太。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108e63d0d233d4b04e696a.png)
作为民国时期我国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女性最大的肯定。
读张爱玲的作品很容易让人忧伤,中充满了对女性生活的无奈、对女性抗争的无力、和对女性意识萌芽的慰藉。
因此张爱玲的小说对民国时期的女性是一剂良药,女性可以在小说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自我进行救赎,在阅读过后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慢慢培养自主的女性意识。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与婚姻探索张爱玲的小说就一定要对张爱玲有一定的了解,张爱玲是我国民国时期重要的女作家,张爱玲作为民国时期的具有自主意识的女性,对自己的爱情和事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张爱玲的事业蒸蒸日上,很快成为上海最著名的女作家,但是爱情生活却并不顺利,张爱玲爱上了民国的大汉奸胡兰成,和胡兰成的爱情开始时是热烈和幸福的,但是胡兰成身上有男人卑劣,好色,无情和荒淫的本性,张爱玲的爱情却是纯粹和高尚的,张爱玲在追逐爱情幸福的道路上由于遇人不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因为自己的固执和胡兰成的卑劣铸就了爱情的悲剧。
张爱玲的经历和对爱情的思考都写进了自己的小说中,在小说中对女性的意识进行探讨[1]。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她的婚姻是家庭包办的结果,这段婚姻不断承载了太多家庭的压力,白流苏也成为了家庭的牺牲品,白家的没落需要流苏通过牺牲自己的爱情来成全家庭的虚荣,用自己的婚姻为家庭赚取一定的利益,满足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对奢侈生活的花销。
但是结婚的对象却是个荒淫无度的公子哥,白流苏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在夫家没有任何的地位,丈夫整日不回家,白流苏的丈夫纳了小妾,白流苏想到了离婚,但是无论是她的娘家还是夫家都是坚决不同意的,终于有一天,白流苏的丈夫因为荒淫的生活去世,白流苏和丈夫离婚,住在娘家,因为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范柳原,二人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彼此,白流苏为了爱情突破家庭的层层阻碍,为了爱情几次跑到香港和范柳原相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白流苏终于历尽坎坷和范柳原结了婚。
通过《白玫瑰红玫瑰》解析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通过《白玫瑰红玫瑰》解析张爱玲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08faa73ebcd126fff7050b94.png)
作者简介:漆明珠(1978 ~),女,硕士 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学与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洁.变色的玫瑰——试析张爱玲《红 玫瑰与白玫瑰》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J].广州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58-63+110. [2] 刘薇薇.论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形成及在 作品中的体现 [J].语文学刊,2015,03:4344. [3] 方婷婷.论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 的“双声话语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53-56.
张爱玲是我国一位影响甚广的、著名的现 代作家。张爱玲一生之中创作了若干小说、散文, 诸如《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 瑰》等经典作品,时至今日仍然有着极具规模的 读者群体。《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 24 岁 时创作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里,张爱玲利用 犀利的洞察力以及贴切的语言将男人内心的秘密 公开给世人,将男性内心深处的情愫以及暗道隐 秘一一道破。
文艺评论
MING RI FENG SHANG
通过《白玫瑰红玫瑰》解析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文 | 漆明珠
摘要: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代表 作,在这部小说中,张爱玲展示了自身犀利的洞 察力以及贴切的语言,她通过饱含情感的细致描 绘,向我们表达了自身对传统观念的担忧,对新 思想、新世界的无限向往。本文围绕《白玫瑰红 玫瑰》探讨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希望能够给学 者认识张爱玲、认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提供帮助。 关键词:《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女性意 识
2、支持、鼓励女性追逐幸福、自由 娇蕊是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 的“红玫瑰”,是她用自己娇艳热烈的生活方式 带给了佟振保源自于生活的激情与希望。娇蕊天 真任性、风情万种,她的一个动作就足以在佟振 保心中激起涟漪。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当 她被爱情征服时,她潇洒果敢的放弃了一切;她 卑微的为他付出,发誓改掉自己的滥情与放荡。 然而最终,她的爱情只换得了背叛以及情感中的 一无所有。 在爱情的世界里,并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 在与佟振保相恋的过程中,娇蕊体会到了爱情的 快乐与悲伤,因而至始至终她并不亏欠。她的爱 情没有错,错的是她爱错了人。娇蕊的性格与佟 振保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从现代角度看来,娇 蕊的行为以及性格特点存在问题,但这毫不影响 张爱玲希望从侧面唤醒女性独立意识的思想。张 爱玲鼓励女性打破传统,希望能够唤醒女性的独 立意识,她支持女性追求自身的幸福和自由,希 望女性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途 径。 三、结束语 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中,张爱玲展示了自身犀利的洞察力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8458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f.png)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导语:《传奇》中大致存在的三类女性形象: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
每一类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觉醒程度深浅不一,但是都折射出作者明确的女性意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1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她一生的杰作《传奇》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
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学潮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关注,尤其是她的小说集《传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传奇》这本小说结集收有张爱玲写于1943年至1945年的《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年青的时候》、《花凋》、《封锁》、《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国的日夜》等,共五十万字。
所收作品大多通过爱情婚姻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洋场社会里旧式家庭被历史埋葬的进程,同时以男女之间说不清道不完的纠葛,揭示了人性受到污染以及“爱的死亡,美的毁灭”的悲剧。
正如周溶泉所说“张爱玲仗着女性的直感和她善悟的聪颖,在‘奇’字上下功夫,写出了由男性作导演的女性生存状态,并从她们的缺乏独立意识及卑弱的表现,来形象的说明这些可悲的女子陷入用金钱编织的罗网而不能自拔的命运的无可避免,让人们通过‘传奇’性的故事情节,看到了世间的苍凉。
”《传奇》集中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意识在女性身上的沉淀,同时冲击着新时期女性解放意识的慢慢觉醒。
在女性文学崛起的二十世纪,张爱玲的女性文学绽放着与同时期女作家的女性文学不同的光彩,她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堕落出发,挖掘出女性的落后意识进而再挖掘出她们不幸的根源,使女性文学突破了女性创作的屏障,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试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试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fd35a0f52ea551810a687cb.png)
!" 世纪 #" 年代,在个性解放运动趋于低
潮、 女性文学落入低谷之时, 女性意识出现了 新的转折: 它具有了女性自我批判意识, 这是
作者简介: 贺燕蓉 ($’(# 年 ) ) , 女,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父权指一种家庭—— —社会的、 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 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 或通过仪 ! 式、 传统、 法律、 语言、 习俗、 礼仪、 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 同时把女性处处置于男 性 的 统 辖 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 。引自康正果 *女权主义与文学 +,-*北京: $’’#*$)&*
# " !
万方数据
文化对母性的异化, !从字里行间凸显出张爱 玲的女性主义思想锋芒。 一、 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输,而乔琪却只要她做情妇。由想念书到想嫁 人,由想找一个理想伴侣到抓住乔琪这个可能 的机会, 由想结婚到情愿只做情人, 又由情人到 发现乔琪的不忠之后仍然嫁给他,畸形的爱情 毁了她。为了得到爱,她不惜将自身卖于“交 际” 、 自贱成 “造钱” 的交际花以取悦并不爱她的 丈夫。 连她自己都说, “我跟妓女有什么分别呢? 她们是不得已, 我是自愿的。” 她自愿放弃了做 人的尊严,将自己的独立拱手让给并不爱她的 男人。 更可怕的是, 她清醒地看着自己走上了那 条将一生悲欢强系于男人身上的悲哀之路。#%$ 在张爱玲笔下,缘于对男性依附的女性悲 剧比比皆是: 《红玫瑰和白玫瑰》 中的娇蕊, 纯情 地爱上自私、 虚伪的振保, 而毁掉自己的家庭; 《半生缘》 中的曼璐为了拴住男人达到一生有所 依附的目的, 竟然伙同丈夫干出伤天害理之事, 毁了妹妹的幸福; 《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虽然 冲破重重阻挠赢得了自主的婚姻,到头来依然 没能逃脱为依附男人而形成的三妻四妾的局 面。 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 物, 虽然身处五四时期, 却缺乏女性之为 “人” 的 独立意识, 掩盖不住深层意识中的依附心态, 或 者成为父权制的牺牲品,或者成为了实际意义 上的父权制帮凶。张爱玲对女性这种奴性意识 的展示, 揭示出女性自身发展的阻碍因素。 张爱 玲的贡献—— —正是对女性传统奴性意识的摧毁 和破坏, 体现了作者女性本体意识的真正觉醒。 “母亲” 神圣纯洁的面纱 %"揭开 “母亲” , 这是一个在女性所有角色中最具 社会兼容功能的亲缘符号。 在封建社会, 母亲角 色作为女性本质, 被排斥于 “父子血统” 主体历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e14bf2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6.png)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女作家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自我风格,我们在她的诸多作品中能够品味到较为强烈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会经常以女性的视野去展现女性群体的内心世界,以女性心理来审视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
张爱玲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描绘女性群体自身悲惨命运的过程中,也将其内心的苦痛挣扎展现于读者面前。
而本文就以张爱玲文学作品出发,对其创作中所凸显出来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入剖与研究。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文学创作内心世界苦痛挣扎引言在中国20世纪的文坛中,张爱玲以只有三十岁不到的年轻女性的身份,凭借着小说集《传奇》与散文集《流言》一跃成为了国内文坛中的巅峰人物。
曾经中国著名汉学家夏志清称赞了小说《金锁记》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样的评价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张爱玲的创作实力。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诸多海内外研究学者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多数持推崇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张爱玲自身作品的魅力属性,使得这个女性作家再次进入到读者群体中,可以说在逐渐“经典化”趋势的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张爱玲是一个真正值得被时间与读者考验的作家之一。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中多数是以女性视野来剖女性群体内心深处的苦痛,以及甘愿从属于父权制度的心态与行为,并且也在作品中对母爱的自私性、窥探性有着深刻的抨击,进而揭示出封建传统思想对母性的异化作用。
作品中各处都能够凸显出张爱玲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具有强烈且深刻的女权观念。
一张爱玲文学创作中产生女性意识的原因1社会因素由于张爱玲通常是在上海家中从事文学创作工作,而这个城市的特殊社会环境让张爱玲文学创作内容中凸显出过多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不惜世界浮华,却拥有着冷静理智的分能力,这一时期的上海社会中也逐渐对女性群体有着开明的态度,因此为其文学创作构建出轻松、明朗的环境氛围。
2家庭因素通过资料记载,张爱玲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和母亲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优质的生活环境使得张爱玲为后期文学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f9fc3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4.png)
张爱玲女性意识毕业论文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描绘被广泛关注。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张爱玲代表性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小团圆》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她们所呈现的女性意识,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角色的独特见解和对女性命运的关切。
文章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论述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二是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处境的关注和女性角色的解放之路。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女性形象一、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常常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她的代表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小团圆》,探讨张爱玲对于女性意识的关注与呈现。
二、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具有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各异,生活经历丰富。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塑造了两位形象鲜明的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
红玫瑰是个性独立、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她不愿顺从传统的女性角色,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
白玫瑰则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内心挣扎的女性,她的一生被家庭和社会压迫所困扰,最终选择了走上自杀这一极端的行为。
在《小团圆》中,作者描绘了另外一组女性形象。
小团圆是一个家庭内的女性,她嫁入豪门却始终不被接纳,被贬为家族的“女儿妇”。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男权社会中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后代,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命运被社会和家庭关系所束缚,无法摆脱传统人生模式的限制。
三、张爱玲对于女性处境的关注和女性角色的解放之路张爱玲在作品中通过对女性角色的设定和塑造,呈现了对女性处境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她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传统家庭中所受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深刻洞察了女性在摆脱束缚和追求真正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代表了张爱玲心目中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dce2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f.png)
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而著称。
在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她通过对女性的情感、欲望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女性意识,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为中国当代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张爱玲在后期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再被传统的婉约、柔弱的形象所局限,而是展现出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色戒》中,她通过对王佳芝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性格坚强、聪明机智,同时又充满了渴望和挣扎的女性形象。
在《小团圆》中,王慕容则是一个充满着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同时又被传统家庭观念所束缚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女性世界,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和角色。
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对女性命运和家庭的反思也更加深刻。
她通过对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反思,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承受的压力和困境。
在《色戒》中,王佳芝被迫放弃自己的爱情和生活,为传统家庭观念所束缚,最终走上了一条悲剧的命运。
在《小团圆》中,王慕容虽然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和自由,却又不得不屈从于传统家庭观念,最终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牺牲品。
这些对女性命运和家庭的反思,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女性地位,也为女性的命运注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张爱玲的后期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她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女性情感和欲望的描绘,对女性命运和家庭的反思,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女性世界。
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不仅为中国当代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和角色。
相信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张爱玲的后期小说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为女性的觉醒和崛起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论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a4e5bd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2.png)
四、艺术手法的创新
1、小说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特,她以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描绘生活琐碎中的细 节,用极具张力的文字展现女性的情感世界。同时,她的小说中充满了象征和隐 喻,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白玫瑰”象征着女性的两种命运,使读者在 解读作品时感受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2、语言运用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未放弃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并坚信我们能够找到 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之,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是她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她通过细腻 的笔触和深入人心的情节,展示了女性的柔弱与坚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残酷 现实。这种悲剧意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和女性的生活 与情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今天这个日益重视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社会,我们 应该更加女性的地位和权益,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由和平等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 光彩。
尽管如此,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仍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她以 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发了我们对女性地位和命 运的与思考。这不仅对当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理解和女性 的生活与情感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各种压力与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 坚强和勇敢。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 我们还应该并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和命运,不论性别、年龄或背景。
五、张爱玲的意义和影响
1、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她的后期小说深入剖析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 复杂性。因此,她的作品一直被文学界所推崇,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试析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试析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fd9d1d8360cba1aa811dab3.png)
语》 中张 爱玲 叙述 了她 小时候 的事 : 在 张家大 院 中 , 照顾张爱玲 的是 一个 叫何 干的女佣 ,照顾 弟弟的是
一
个 叫张干 的女佣 , 虽说 两个人都是佣 人 , 但由于张
生存 , 而且使她逐渐形成 了审慎怀疑 的态度 , 她 以冷 静 而挑 剔的眼光观察 着女性、 自己和异性。此时的张 爱玲 已经萌发了朦胧 的女性意识。 张 爱玲 在很 小的时候就 对女性地位和男女 平等 问题有 了自己独 立的思考 ,尤其是家 中佣人 的态度 和行事方式更使这种认识进一步加深和清晰。在《 私
干照 的是 男孩 儿 ,所 以总是争强好胜 ,让何干受 气。张爱玲 常常因为无法忍 受张干的重男 轻女而与
她争吵 ,却被张 干抢 白道 :女 孩儿在家是 没有地位
美丽的外表 , 但 自私阴鸷 、 冷酷 变态的母亲形 象。如 《 金 锁记》 中的曹七I j, 她虽然 有着 美丽 的外表 和美 妙 的青春 , 也 幻想 着属于 自己的幸福生活 , 但 由于兄
嫂 贪图富贵 , 她被 迫嫁给 了有残 疾的贵公 子 , 成 了大
户人家的二少奶奶 。虽然她摆脱 了贫苦 的命运 , 但面 对性无能的丈夫和小叔 子的欺骗玩 弄 ,在无 爱的婚 姻中她变成了一个病态残忍的毒妇。为了传 宗接代 ,
于 名 门望族 。 这使 得她对 中 国古 老 的“ 圈子 ” 的 一切 都非常熟悉 ; 后又在公共租 界中接受西 方教育 , 这又
使 得她能够 以另一种 客观的眼 光来 看待 中国女 性的 生活。这些为张玲 独特个性、 审美眼光和女性意识的 形成提供重要 的“ 支点” 。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ee3df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a.png)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她以描写女性形象而闻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世界。
本文将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析,探讨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一、张爱玲作品中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她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例如,小说《小团圆》中的女主角林妹妹,她从小家庭困窘中走出,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了经济独立和自主选择的人生。
二、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观张爱玲的作品对婚姻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她描写了婚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和现实问题。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塑造,展示了传统婚姻观与现代婚姻观的冲突与对立。
她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所遭遇的挣扎和无奈,从而引发读者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思考。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心理描写张爱玲擅长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对女主角墨小凡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矛盾和婚姻困惑中的内心纠结。
这种女性心理描写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定型,使读者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女性复杂且真实的情感世界。
四、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苦难。
例如,在短篇小说《围城》中,她通过对女主角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无奈。
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立自主、婚姻观、女性心理和女性命运等多个方面。
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准确而深入,展示了女性独特而复杂的内在世界。
这一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张爱玲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入学年月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目录摘要-------------------------------------------------------------- I I 关键词------------------------------------------------------------- I I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 - 1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 - 3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价值---------------------------------------- - 5 -四、结语-------------------------------------------------------- - 6 - 注释---------------------------------------------------------- - 6 - 参考文献-------------------------------------------------------- - 6 - 致谢---------------------------------------------------------- - 8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根据对张爱玲作品中男女关系的描写,在披露当时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歧视及压迫的同时,对当代女性弱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审视,以此来建立新的女性意识,甚至试图改变女性在旧时社会的地位。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特征鲜明,形象独特,正是为了突出女性本体地位和女性本体特征的自我追求和自我反省的主要内涵。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张爱玲虽在欧美教育的熏陶下成长,但依旧自小熟读《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同时夹杂着新文化的大众传媒以及电影,故张爱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文人大相径庭。
在张爱玲作品中,对文学承载对象的改变也表明了张爱玲的当代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
在其作品《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进一步确认了她的当代知识女性的意识立场。
在作品中她明确地指出向来以“斗争”这一“人生强势的一方面”的文学作品是过于“超级”的文学,同样也是过于“社会性”的文学;而张爱玲的作品则是永恒而安和的,是注重“人性”、“女性”的文学作品。
在笔者阅读张爱玲的作品时发现了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男与女的两性关系。
因为当时社会大环境混乱,以一个现代的知识女性视角,根据自身经历和内心活动写出了一部部令人惊叹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张爱玲对女性意识的确认。
其中突出的意识有“自我安慰”、“自我关注”、“自恋”、“性自由”,这些意识仿佛在向着“女性自由”而无限逼近。
自我安慰指的是自己安慰自己,它是一种内心层次的带有明显暗示的自我慰藉。
根据心里学来看,自我安慰往往是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时,根据通过对某些事、物、人的想象,以弥补内心不平衡的心理行为。
根据现代研究发现,这种心理行为在男、女两性中都会出现。
但女性有着更为细腻的性感、大多数偏感性的精神,这种心理行为对女性有着独特的作用。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往往把“自我安慰”这一心理行为用于表达当时社会及大环境对女性的歧视对待,制约女性的发展,并且更能细致地刻画出女性的精神、人性的渴望。
下面将举例并论述。
“ ......再就是觉得手臂与腿怎样摆着,于是很快地僵化,手酸腿酸起来。
翻个身再重新布置过,图案随即又明显起来,像丑陋的花布门帘一样,永远在眼前,越来越讨厌。
再翻个身换个姿态,朝天躺着,腿骨在黑暗中划出两道粗白线,笔锋在膝盖上顿一顿,照骨上又顿一顿,脚底向无穷尽的空间直蹬下去,费力到极点。
尽管翻来覆去,颈项背后还是酸痛起来。
有时候她可以觉得里面的一只喑哑的嘴,两片嘴唇轻轻地相贴着,光只觉得它的存在就不能忍受。
老话说女人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①此段落节选自张爱玲于上世纪中叶写出的小说《怨女》,这部作品是根据小说《金锁记》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的改写,张爱玲更换了一些主要人物的姓名,较为详尽的交代了女主角在出嫁之前的情节,并扩充了女主角和其小叔子的情节,女主角之子的情节,其他基本无改变。
上例主要描写了当夜深人静之时,女主角于睡前的肢体动作以及心理活动。
在人入中年之后,女主角作为旧时代的一名正常的女性,她的正常的生理需求显然是得不到满足的,无助的她只能通过翻身、伸腿、伸臂压制自身的性欲望。
通过以上的描写,我们可以得出,女主角夜深痛苦的主要根源是性的渴求得不到正常的满足。
客观地来看,这是旧时代女性难以摘掉的标签。
因为在旧时代,被安置在深宅大院的女性,深受封建宗理制度的压制,同为旧时代女性的女主角身处花样年华之时,却遇到了身患重疾的丈夫,这让花样年华的女主角过早地凋零,在严厉而封建的宗法制度下,她无处可逃,难以避免的戴上父系社会给女性套住的枷锁。
在长期的压迫下,女主角内心无限苦闷、无限压抑并难以发泄。
因为她知道,一旦遵从自己,放纵自己,她的地位、她的经济来源都会如泡沫一样幻灭。
在经济地位和欲望渴求的双重压力下,女主角的心里渐渐失去了平衡,除了经济补偿,她只有悲惨的人生。
她除了感概自己“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没有方法安慰自己。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透露了一种十分浓重的作家自身生活的影子,这体现了张对自身生活的关注。
张爱玲对她个人经历的描绘以及对童年的记忆是对自身的高度关注,这也是张爱玲作为一个现代的知识女性发现本我,释放自我的一种良好的方法,更是她突出“女性自由”意识措施。
在笔者看来,女性自恋是在其自我认同中的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看来,它指向内心层次的自我关注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行为,“女性自恋”、“女性自私”也有一定的共通点,女性自恋的实质是认同自身处于他人心中的地位,来得到自我满足。
笔者自习阅读过张爱玲在人生末期所出版的“相册”,从照片中张爱玲所表现出的动作以偏头为多,具体表现为低头沉思、抬头仰望。
这些图片所表达了一种张的孤高自傲之感,更有甚者,表现的不屑一顾。
笔者认定,张爱玲本人是极其自恋的,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本人的自恋意识。
张爱玲写出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是享受性的。
这一特征表现了女性在爱情的相对自由,女性不仅仅是封建宗法体制下的压迫对象,而是一个新的个体。
女性在性中所得到的快感属于女性自己,突出了女性的自立和自由,她们是真真正正的一个完完整整的属于自己的人!这是为了体现旧时代女性反抗旧时代的男权社会,反抗旧时代的封建宗法体制。
张爱玲在作品中对性爱的描写为瓦解男权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机会。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笔者认为,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张个人婚姻的不幸以及张赴美生活有关。
张爱玲一生,一直以一个自强自立的市民形象向世人展示,自始而终都是一个独立的女性。
不难推测,张爱玲的意识里认同:女性只有独立才可以完成自我认同,产生女性意识。
在张爱玲的第一段婚姻里,张爱玲是一个认同男性作为主导地位的女性形象,对于她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她秉持一种仰望与依赖的态度。
即使自身经济独立,但是在男女两性情感上来看,她依然是附庸的。
在第一段婚姻中,因为深爱着丈夫胡兰成,所以在这爱情中迷失、忘记了自己。
而丈夫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胡兰成是贪婪的。
在与张爱玲的婚姻里,胡兰成出轨了,终究被流亡到了一个偏远地区。
但即使是这样,张爱玲也没有放弃丈夫,因为深深的思念,她一而再三的忍耐,最后甚至不畏艰辛的前往山村中探望丈夫,在山村中,他见到了丈夫以及丈夫的情人范秀美,甚至三人住了一段日子。
终了,张爱玲在胡兰成写了一封诀别信,在信中她仍然是卑微的表达对于丈夫的移情别恋的感叹。
在这段婚姻中,张爱玲对于男性的崇拜,对于自己的卑微附和,最终婚姻的失败,这奠定了她之后的完全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张爱玲的第二段婚姻里,张爱玲是一个独立女性,扮演着家庭“顶梁柱”的形象。
张爱玲在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爱并结婚时,丈夫就以年近花甲,并且丈夫对自己在未来的经济收入没有很好的预测,在婚后不到半年,丈夫赖雅就因中风入院,此外赖雅的中风史以达到十年,在结婚之前就已中风过两三次。
令人感叹的史,在婚后的中风的同一年,丈夫再次中风入院。
丈夫患病无疑给张爱玲巨大的压力,张爱玲不但要担负着养家糊口、照顾丈夫的重任,还要面临丈夫随时可能离张而去的风险。
在这第二段感情里,张爱玲是一个女里女性的存在,在感情初始,她不顾丈夫的身体疾病,不顾她与丈夫的年龄代沟,而是勇敢的与赖雅结婚。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拥有女性意识的独立女性的发自内心的选择。
在精神压力之下,张爱玲还要担负起赚钱养家的重任,要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这也导致张爱玲在家中的地位一再上升,变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在与丈夫赖雅的婚姻中,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独立女性,这也是她在作品中的真实写照,她渴望把生活在中国旧时代的封建女性统统解救出来,希望她们可以独立的生活、恋爱,不必被封建宗法所压制,所以出现了《怨女》《小团圆》《半生缘》等作品。
在张爱玲后期的小说作品中,她也把自身不幸的婚姻带有原型的投射到书中角色中,希望借此唤醒广大被宗法压迫的女性心中的女性意识,并最终使女性成为等同于男性地位的独立女性。
张爱玲历经坎坷的婚姻,是他女性意识产生并觉醒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此外,张爱玲赴美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形成。
张爱玲赴美之后,生活、周遭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其女性意识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其赴美后物质的匮乏及文化大环境差异,还有工作不顺利,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伤病的困扰等。
在美国,张爱玲找到赖雅希望帮助她打开美国的大门。
但因为两人间相互吸引而产生的爱情的种子慢慢发芽,最终因为赖雅给张爱玲的情感让她安心,他们结婚了。
然而赖雅对于家中的经济状况并没有什么帮之,而且要靠张爱玲照顾。
张爱玲的经济来源主要从学校或机构任职获得。
两人在美国的生活并不能说稳定,一直处于温饱上下。
这种物质生活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张爱玲自身“自我怜惜”“自我安慰”的女性意识的崛起。
在作品中类似九丽、赵愈等自强、自怜、自慰的女性形象,均是张爱玲在美国生活的真实写照。
张爱玲作为中国移民,她想要在美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困难的,特别是张缺少学历证明。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人推荐,张爱玲来到一家女子学院工作,工作内容是翻译中国著作、研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