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合集下载

浅论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浅论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浅论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摘要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

我国政府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工具。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工作的新型模式,不仅丰富了政府职能的实现形式,使政府职能由管理转向服务,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政府职能,而且增加了一些新的政府职能,同时电子政务通过提高政府能力也增强了政府职能履行能力。

但在现阶段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电子政务更好的为我国的政府工作服务,就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发展策略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is a process of th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indispensable, but also to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a new opportunity. The government of our country modernization cannot leave the information, like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necessary as a mean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e-government has become the governing national indispensable tools. E-enriched form of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from management to service, adjust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new government functions, government by enhancing government capacity to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government to fulfill the functions.【Keywords】:E-government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y目录绪论…………………………………………一、我国电子政务的沿革 (3)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一) 、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4)(二)、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5)1、对电子政务发展的认识还不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2.08.05•【文号】中办发[2002]17号•【施行日期】2002.08.0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2年8月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落实这一决定,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起步。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金关”和“金税”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化也取得较大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业务系统水平低,应用和服务领域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标准不统一,安全存在隐患,法制建设薄弱。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解决。

电子政务建设事关信息化发展的全局,为做好“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各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取得进一步拓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逐渐被政府采用,逐步实现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网络化。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出现,使得政府的管理变得更好、更快,极大的提升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本文首先对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其特点以及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文章最后针对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技术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是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渐增多,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方:政府领导、IT行业以及社会公众。

近些年,电子政务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各种问题的产生,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发展的脚步。

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学术界各学者关注的焦点。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特点及发展现状(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简而言之就是将政务电子化、信息化。

是通过运用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重组政府的工作流程以及组织结构,使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在网络上得到实现。

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标准的管理与服务。

是一项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

(2)电子政务的特点电子政务与传统行政方式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是一项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

总体来讲,电子政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务工作无纸化,即电子政务的出现,变更以往传统的行政工作方式,全部流程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

其次,信息传递网络化,即是指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可以通过政府建立的独立的网页网站来完成,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1. 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互联互通程度低。

设备和软件存在重复购置,网络设施和传输通道分配不尽合理,内网、专网和外网的隔离方式还不明确,部分单位没有自己的内部局域网和政府网站,没有开发自己的业务应用系统,部门之间网络差距和信息差距较大。

缺乏区域性的政务统一基础网络信息平台。

电子政务现行建设和管理体制导致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部门之间相互封闭,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拥有情况互不熟悉,资金和设备比较分散,信息沟通和管理协调难度增大,形成了网络上的“纵强横弱”和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共享程度低,导致整合范围广,整合难度大。

缺乏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框架和相互关联的部门规划。

一些单位和部门过分夸大本部门局域网的特殊性和工作信息的保密性,提出独立建设网络平台、数据中心、容灾中心、安全认证中心等,很少考虑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互操作。

部分单位在推进自己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发展定位,也没有与其他相关业务来往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没有和市信息化办协调,各自为政,盲目投资,导致一些资源的重复建设。

电子政务信息网络资源的标准规范尚未统一,条块分割,整合程度差,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造成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2. 办公自动化和应用系统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当前电子政务应用处于个别政务流程信息化阶段,流程整合和服务创新刚刚起步,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办公的程度较低。

对业务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有迫切的需要,但多数政务部门的信息中心独自成功开发具有较高适用性和易用性的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有限。

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撑、应急指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应用系统的本地特色不足,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缺乏结合本地实际的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第四章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第一节中国电子政务的提出一、电子政务在中国出现的背景信息高速公路的5个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是大势所趋,创建跨时空的政府办公模式、一个无纸化的政府业务流程,一个虚拟的政府办公环境,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电子政务基于网络基础之上,通过网络能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府信息和决策透明化,进而提升政府的竞争力。

实现电子政务,既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一项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勤政廉政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二、电子政务的提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线: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

1,办公自动化20世纪80年代,文件处理,档案处理2,政府上网:99年初3,电子政务:99年以后,2001年10月: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建设覆盖:纵向政务业务管理和横向行政管理的全面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系统第二节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一、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来协助处理信息,从而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

硬件:信息的输入输出,处理,复制,传输,存储和其他辅助设备。

软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三个层次:事务型,管理型和分析决策型基本功能:沟通、交换和共享等趋势:沟通、协调和控制三个阶段:使用现代办公设备;使用电脑和打印机;办公过程中使用网络最终目标:建成以“三网一库”为基本结构的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实现机关办公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共享政府办公业务信息资源,使政府行政管理,应紧指挥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国务院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

与电子政务关系:电子政务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范围和功能上的对外延伸,是面对全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任何电子政务都需要从办公自动化这个基础开始。

浅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

浅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

浅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阅3次一、现行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电子政务在我国兴起以来,各地在实践探索中根据自身情况组织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政务信息化管理体制。

有学者将当前我国各地存在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进行了分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临时机构);二是成立专职机构,如信息办、信息产业厅(局)、省市信息中心;三是落实到一个政府部门机构来负责,如科技局、计委;四是由各级办公厅(室)处室管理。

其中信息产业厅(局)的主要职责更偏重产业发展而并非是为了发展电子政务所成立的“专职机构”,因此,笔者以为把“信息产业厅(局)”归到第三类更为合适。

这几种典型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如下:1.建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这种模式的通常做法是由地方“一把手”或信息化主管副职领导担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下属各委办局“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

在“信息化领导小组”下面,有一个常设性机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

2.成立专职机构——很多地方为推进信息化建设而设立了专职机构。

如上海市成立的“信息化委员会”,就是根据《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在原上海市信息办基础上成立的,是市政府综合管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直属机构,同时又是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信息化委员会较以往“信息办”最大的不同是它属于政府组成部门,具有行政权力。

另外,如青岛市建立的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合肥市成立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皆属于专职机构性质。

3.挂靠某政府组成部门——一些地方将电子政务的管辖权交给了跟信息化相关的政府部门,如信息产业厅(局)、发改委(计委)、科技局等。

4.办公厅(室)管理——政府办公厅(室)系统是政府部门的“枢纽”,其优势是对其他部门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同时它又贴近政府和部门领导,能及时向“一把手”传达上级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指示要求和工作安排,以及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进展情况。

二、现行体制的形成原因应该说现有体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有历史的必然因素,也有人为的偶然因素,有法律法规的痕迹,也有人治的色彩。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力最高评价标准已从过去的土地、原材料、技术、人才等变为以信息能力为最高参数的评价标准系统。

对信息的把握和支配能力,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要素之一。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标签:电子政务;信息时代;原因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中国经济迎来了转型的重大契机。

“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着中国的各行各业,而对于中国的政务系统来说,“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和变化又会有哪些呢?随着我们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视日益提高,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出现强劲的发展趋势,很多重要行业部门以及副省级以上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获得了一定成绩。

现在我们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工作重点已经逐渐向中小城市基层政府延伸,基层单位属于建设的基础和难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同样不例外。

怎样有效开展基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利用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促进我们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是现在我们国家政务实践领域需要考虑的问题。

2014年,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发布了《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4)》,报告中指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态势,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

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

截至2014年年初,各级政府网站普及率不断提高,我国副省级以上、地市级、县级地方政府网站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80%[2]。

同时,政务应用也在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年初,中央各部委的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省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覆盖率达70%以上,其中财政、公安、人社、国土、工商、税务、住建、环保、质监、卫生与人口、食药监、统计等省级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提出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网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健康发展,现就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要原则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需求主导,统筹规划。

根据中央和地方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对网络的需求,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整合资源,服务应用。

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加强已有网络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形成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为各地区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服务。

——着眼发展,注重安全。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综合采取技术和管理等措施,确保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

二、建设目标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

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建成基本满足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需要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健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体制,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网络支持。

三、管理体制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负责政务内网中各自业务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党中央、国务院各所属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利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部署各自不同安全等级的业务应用系统。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三网:政务内网平台: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3,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内容: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第二、电子公文系统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第五、电子办公系统第六、电子培训系统第七、业绩评价系统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第二,电子税务第三,电子证照办理第四,信息咨询服务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内容: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第二,就业服务。

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第五,公民信息服务第六,交通管理服务第七,公民电子税务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一,政务内网平台结构:省、市级区域性网络平台二,政务内网平台的主要应用一)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办公办公自动化:内部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文件、信息,会议,督察,档案,值班、领导批示等办公业务应用,同时实现内部电子邮件的畅通,并与其他单位,部门实现互连互通。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路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路

……………………………………………装………………………………订…………………………线………………………………………………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 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路 摘要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处于发展中、探索中、改进中。

电子政务建设就是要支持政府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发布的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支持政府更好地执行各项职能,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综合管理、决策分析;从政府信息化建设体系结构看,是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网络的一部分。

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网络还应该具备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政府服务的功能,政府网络和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互连互通的功能,提供诸如政府采购、政府网络和公共网络共同实现的政府电子商务等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集体利益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自身的安全问题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突出、严重。

随着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是以政府为主导;其次是信息化的应用领域不同,以政府业务为核心;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政务都是本质,电子务什么样的政,电子怎么样务政,用什么样的电子务政,谁来用电子务政,务政务的怎么样,是建设者、管理者和服务者都会面临的课。

关键字:电子政务 信息化 安全 政府 政务建设 一、 什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政务工作电子化,即是指政府在办公业务、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政务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开展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

它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

即利用信息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运作,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装………………………………订…………………………线………………………………………………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 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此处不能书写割的制约,从而加强政府对自身业务的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和过程。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一、电子政务地概念及特点2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地主要问题2〈一)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没有理顺2〈二)存在重建设、轻应用地问题3<三)缺乏统一规划,资源不能共享,出现“信息孤岛”3<四)从事电子政务地专门人才匮乏4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地原因分析4<一)机构不健全,改革不彻底4<二)只重视部门利益,没有全局意识4<三)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5四、我国电子政务地发展对策5〈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5〈二)加强电子政务地广泛应用6〈三)加强资源整合工作,消除“信息孤岛”6<四)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培育专业人才7五、结论8参考文献8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具有更加深远地发展前景和更为广泛地现实意义。

作为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地电子政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地各个领域,与企业、居民和社会各界地联系十分密切,对信息化全局具有显著地主导和引领作用.推行电子政务是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发展地重大举措.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国政府地战略选择。

近年来,我国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高度重视,党地十六大明确提出“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地服务和管理水平”.党地十七大又提出了“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在我国,推行电子政务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地重要途径.电子政务作为当代信息化建设地引领项目,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地关注和重视。

加之电子政务是一项纷繁复杂地、长期浩大地社会化系统项目,因此科学预测和把握电子政务地发展趋势,同时研究制定有效地发展策略,是十分必要地,也已成为电子政务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必须重视和解决地重要课题.本文试着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地分析,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地客观实际,提出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应采取地策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使电子政务更好地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

电子政务包括哪些内容

电子政务包括哪些内容

电子政务包括哪些内容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和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的一种新型政府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优化政府服务、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电子政务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电子政务包括政务信息化建设。

政务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包括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政务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安全等方面。

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其次,电子政务包括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政务服务平台是政府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包括政务服务网站、政务服务APP等。

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公民和企业可以方便地办理各类业务,实现“一网通办”,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再次,电子政务包括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是政府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包括公文管理系统、行政审批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通过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可以实现政府内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高效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此外,电子政务还包括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政府数据资源是政府的重要资源,包括统计数据、地理信息、社会经济数据等。

政府可以通过开放共享数据资源,促进社会创新创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最后,电子政务还包括政府电子邮件、电子公文、电子会议系统等建设。

这些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政府内部沟通效率,推动政府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是政府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和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一种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包括政务信息化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政府电子邮件、电子公文、电子会议系统等内容。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优化政府服务、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能够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是:到2010年,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总体框架的构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框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服务与应用系统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紧紧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选择优先支持的政府业务,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服务体系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

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是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逐步建立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政府通过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满足政府服务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在人口登记和管理、法人登记和管理、产品登记和管理、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许可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

为满足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提供市场与经济运行、农业与农村、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信息监测与分析服务。

为满足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提供信息汇总、信息分析等服务。

为满足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事务管理、物资管理等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迅速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政务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政府正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深化改革。

电子政务的兴起,为政府改革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而政府改革必将会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通过分析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管理在各方面发生变革,以此建设一个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关键词:电子政务互动关系管理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行政管理带来一场革命。

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做为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 为政府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但也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了全面挑战。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的互动关系我国政府改革与电子政务的推进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

电子政务可以理解为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政务活动。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都为当今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种压力与挑战不仅表现在政府传统行政方式上,而且表现在政府的体制、职能上。

面对压力与挑战,政府必须努力推进和深化自身的改革,不断转变自身职能,加强公共管理职能,构建起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

不仅如此,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改革提供了技术平台,同时亦提供了新的手段,创造了新的机遇。

因而,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变革电子政务的出现,推进了政府改革的进程,使政府改革更为紧迫。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概念

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有效、公正透明、兼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

2、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外延: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如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如国家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如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上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的结合。

关于电子政务的外延界定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

(二)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区别。

(三)电子政府和政府上网的区别。

3、电子政务的社会意义:一、电子政务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对于提高党和政府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化,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四是有助于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有助于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创新能力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对政府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进一步增强。

一是有助于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

电子政务改变过去单一的信息传递渠道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传输渠道,使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权力底层;二是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宣传政策,扩大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三是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三网:政务内网平台: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3,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内容: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第二、电子公文系统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第五、电子办公系统第六、电子培训系统第七、业绩评价系统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第二,电子税务第三,电子证照办理第四,信息咨询服务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内容: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第二,就业服务。

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第五,公民信息服务第六,交通管理服务第七,公民电子税务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基础电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中间层,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中间件—》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横/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侧重于同一层面上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困境和对策(体制的困境不是电子政务的困境)参考文献、格式的规范性内容摘要: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一段漫长的过程,自发达国家兴起以后,我国也开始实行电子政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电子政务管理体制也需要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

我国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缺点,致使电子政务发展迟缓,由于制度和体系的不完善,更是使电子政务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亟需正确的管理体系和有利的制度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摘要要写明观点,重写关键词:电子政务管理体制体制内涵面临困境产生因素对策和建议太多重写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内涵就是电子政务管理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管理体制陷入困境,即在建设和发展发面面临了新的问题和考验。

由于体制惯性,信息安全等原因,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因此,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1.转变政府职能。

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由此可以使政府服务更为快捷、更为方便、更为通畅和直接,更加的透明,是政府廉政办公。

2.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

从过去单一的传递渠道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的传输渠道,管理上层与下层在信息获得的范围、数量等上的区别不断缩小。

3.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和节约行政成本。

打破了地狱和层级部门的限制,促使政府组织整合,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4.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能力。

创新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将以往繁复和反复的办公行为简便化,既促进了工作的有效完成,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质量。

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精简人员的效果。

5.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

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创新既是管理制度的创新,更是管理体制的创新。

这样就有利于形成新的政府决策模式,不再是以往的上级到下级的单一命令模式,将会形成全新的决策形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注意衔接过渡)电子政务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

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伴随着管理体制模式的变革。

就我国目前而言,电子政务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改革。

美国,作为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强国,也是电子政务发展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相对而言,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在美国比较完善。

于1993年和1994年制定并颁布《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和《政府资讯科技服务远景》,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总理管理委员会,形成电子政务全面的信息资源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

个人认为,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虽然表面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其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而言,具有不完善性。

我国电子政务目前陷于一下几点困境中:一、条块分割,权责不一统条块分割是我国的突出特点和一大弊端。

所谓“条块分割,”是指在一定的地区或行业范围内,以合法的行政性架构为基础,以行政手段为主,并借助于经济和法律手段,限制本地区、行业稀缺性资源的流出或限制其它地区、行业具有竞争力的商品流入,实行有利于本地区、行业的袒护性政策。

权责不一统,就是指各个部门与部门之间,权力和责任不统一。

诸如:遇到某一关于电子政务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权力和责任的不统一,导致一些问题被搁置,而无法真正做到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可能阻碍它的发展。

这种体制,不仅不利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是我国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一些不足。

(要具体到电子政务二、制度规法不明确我国电子政务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以来,先后经历了“办公自动化”阶段,“三金工程”阶段,“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和“三网一库”阶段。

尽管一系列的设施和技术一次又一次的得到提升,投入了巨资促进了电子政务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却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规范来加以保护,致使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不明确。

诸如:在电子政务信息的保密立法,电子政务中的隐私保护立法等方面,尽管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却没有完全起到能有效防止的作用。

因此,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严重阻碍的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

三、信息化素养不高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

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

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然而,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虽然很快,但是许多领导人的信息化素养并不高。

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并不是很强,诸如:运用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还有一定的不适应性。

也无法正确处理信息,即没有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能力。

有的领导人或许有接收和获取信息的意识,但是却没有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电子政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获取和利用好信息资源,能有效处理信息,。

由此可见,信息化素养不高,已然成为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信息鸿沟数字鸿沟其实指的是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

信息鸿沟,既存在于信息技术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

信息鸿沟是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同时它又是拉大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受限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科技领先于中西部,从而造成电子政务在东西部的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

这个问题,导致了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东部的发展程度明显优于中西部。

信息鸿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五、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并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传输这些信息。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通信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发展。

由于传统的政府信息传播较现在而言效率不高,随着信息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电子政务也不断兴起和发展。

但是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信息方面的种种难题。

诸如:信息泄漏问题,即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还有就是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即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等问题。

由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的产生,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方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阻碍电子政务快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正是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关于体系和某些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电子政务在管理体制方面受到传统体制的阻碍和影响。

究其处在这种困境的原因,本文对一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一、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和明确的方向。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各地自己摸索和发展的,各地所利用的理论依据不一,造成了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

对于关键问题的不明确,尽管电子政务网划分为内、外两网,两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要求逻辑隔离。

由于这样,有的单位把外网建设当成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抓,加大力度发展外网。

因此,造成了对于内网建设的不重视。

有的地方尽管在意内网的建设,但是却忽视了对内网应用功能的推广,致使内网形同虚设。

也有的地方,使内外网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牵头建设,这种分工的建设和治理方法有效的保证了内外的安全,其中也有一定的缺点,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和两网发展的不平衡。

电子政务呼唤统一的理论指导和需要正确的方向。

另外,领导体制问题仍然突出,是导致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的根源所在。

领导体制问题历来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痼疾。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就会导致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导致各个部门分头建设、重复投资,使党政机关之间本应一体的办公信息化资源被相互割开,进而相互封锁。

而一旦自己部门费了很大精力建成系统,就会形成强烈的部门利益,不愿意给别人共享,从而进一步加剧相互封锁,进一步推动了分散投资,新机构再度形成或再度膨胀,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

如果有了统一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以及共同的目标,那么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将更上一个台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并没有见到有多大的成效。

第二、历史形成的体制惯性。

就目前而言,许多担当政府信息化管理只能的部门,是由历史上的体制惯性形成的。

例如:我国对于电子政务的建设掀起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建立了全国性的经济信息传播网络,即国家经济信息中心。

之后又改名为国家信息中心,相应的很多地方也向国家学习,纷纷成立了“经济信息中心”。

这种上行下效的方式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政府信息化是一项新事物,各地都处于摸索期,但是由于这种体制模式,很多地方在筹备管理机构时,参照了其上级部门或者国内其他地区的做法。

另外一种就是传统的体制形式,即下级应当服从上级的规定。

我国多数地方上级政府为了加大和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定下级政府应当如何把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作为其基本智能,并进一步强化。

这类历史形成的体制惯性,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导致电子政务没有取得全国范围内发展的原因之一。

第三、经济收入和文化差异。

(一)资金瓶颈仍然是困扰目前政府推进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

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的现在投入建设的各地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对电子政务的建设投入了不同力度的资金投入。

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相对于欠发达区而言一定是有多无少的。

如果根据经济条件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投入必然多于中西部。

不仅是东西部,就是同一个省或市区,发达的城市和欠发达的乡镇相比,资金的投入也不尽相同。

因此,资金缺口仍然是困扰目前基层政府推进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

而且各个地方由于经济实力、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在投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电子政务发展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二)文化差异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国的整体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地域性差异很大。

就文化程度而言,文化相对要优越一些的地区得到的优势定然大于不足的地区。

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基于技术和信息的发展,也有赖于文化的发展程度。

第四、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当前的一些地区和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就是单纯的认为是电子计算机平台下建立的政务办公自动化体系,仅仅立足于电子的建设,而忽视了政务的存在。

真正的电子政务内涵应该为: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重点则是政务而非电子。

从这点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是管理,是服务。

这就意味着政府要突破传统的理念、智能及控制、运作模式,促进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只有对电子政务进行了合理的正确的认识,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展电子政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