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经典古诗鉴赏
赏析古诗《咏鹅》骆宾王
04
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 繁荣和文人的文化修养
3 《咏鹅》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表现手法
01
象征手法:以鹅作为象征,表达诗人的志向和理想
02
拟人手法:将鹅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03
对比手法:通过鹅与其他动物的对比,突显鹅的高贵和优雅
04
寓情于景:通过对鹅的描绘,表达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03
寓意深刻:通过对鹅的描写,寄托了骆宾王 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04
形式独特:诗歌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使 得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4 《咏鹅》对后世的影 响
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开创了咏物诗的先河,为后世 1 咏物诗创作奠定了基础
形象生动的描绘,给后世诗人 2 以启示和借鉴
采用了白描手法,为后世诗人 3 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
独特的语言风格
骆宾王用简洁明 快的语言描绘了
鹅的形象
语言清新自然, 富有节奏感和韵
律美
通过拟人化的手 法,赋予鹅以人
的情感和性格
语言简洁明了, 富有诗意,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独特的艺术价值
形象生动:通过对鹅的描写,展现了骆宾王
01
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观察力
02
简洁明快:诗歌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表 现了骆宾王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主题:通过咏 鹅来表达对大自然 的热爱和对生活的 感慨
作者简介
骆宾王:唐朝著名诗人,生于公元659年,逝世于 公元684年
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古诗,作品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咏鹅》是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鹅的形 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骆宾王《咏鹅》诗词原文及赏析
在表现手法上,骆宾王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拟人化的手法,将 动物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文化内涵相通
骆宾王的《咏鹅》与其他同类诗词一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
与骆宾王其他作品的比较
风格独特
骆宾王的《咏鹅》与其他作品相比,风格更加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流畅,更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
对后世的影响
艺术风格
该诗表现出的清新自然、活泼可爱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 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启发创作
该诗在启发儿童观察、感受大自然,以 及进行诗歌创作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02
03
文化传承
该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传承中华文化
06
CATALOGUE
结论与启示
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01
描绘生动
骆宾王的《咏鹅》诗以其生动描绘鹅的形态和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这对文学创作启示是,要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抓住其特点,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2
简练明快
该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鹅的观察和感受,没有冗余的词语
。这告诉我们在文学创作中,要力求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观察生活
骆宾王通过对鹅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创作出 了这首诗。这启示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从 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热爱自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 热爱。这告诉我们要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 相处,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该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弘 扬中华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咏蝉》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咏蝉》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序文主要讲述了骆宾王创作此诗的缘由。
他在禁所的西墙外,看到了几株古槐,由此联想到了殷仲文的遭遇,感叹自己如同这古槐一般,虽有生机,却无法施展才华。
接着,他提到了听讼公堂在此,就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而自己却身陷囹圄,无法为百姓伸冤。
他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审判,洗清冤屈。
正文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开篇,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烘托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接下来的“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用了汉乐府《白头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满和悲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通过对蝉的描写,暗示了自己在困境中的挣扎和无奈。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则是诗人对自己清白之身的表白,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人的期望,希望能够有人理解自己的苦衷。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蝉喻人,寄托遥深。
诗人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高尚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
2. 情感充沛,取譬明切。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哀怨和悲伤之情,用典自然,语意双关,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3. 结构严谨,对仗工整。
诗的序文和正文相互呼应,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使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咏蝉》是一首充满了艺术感染力的优秀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边城落日骆宾王诗歌鉴赏
边城落日骆宾王诗歌鉴赏一、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唐代诗人。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他的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卑,愤激之情,时见纸上。
其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二、原诗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三、诗歌鉴赏(一)内容解读1. 首联-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紫塞”泛指北方边塞,“流沙”点明北方的沙漠环境,“黄图”指帝都,“灞水”在长安附近。
这两句诗通过对边城和帝都的地理位置的描述,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遥远的边塞沙漠之地,一边是繁华的帝都。
诗人从空间上拉开了距离,暗示自己远离家乡和朝廷,身处偏远之地。
2. 颔联-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俎豆”是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这里指代文明的生活。
诗人说自己一旦告别了那种安稳的生活,就万里迢迢追逐着边塞的风沙。
表达了诗人从内地到边疆的巨大转变,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漂泊之感。
3. 颈联-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候月持满”形容战士们随时准备战斗的紧张状态,“寻源凿空”则暗示了边塞征战、探寻河源等军事活动。
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艰辛,战士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断进行军事探索等活动。
4. 颔联与颈联的联系- 颔联写诗人自身的漂泊,颈联则扩展到整个边塞战士群体的生活状态,从个人的经历过渡到群体的写照,反映出边塞生活的普遍特征。
5. 尾联-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君恩”点明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尽管边塞生活艰苦,岁月漫长,但诗人表示如果能够报答君主的恩情,愿意像雌雄龙剑一样发挥自己的力量。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在艰苦的边塞环境中仍然心怀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在狱咏蝉》骆宾王唐诗鉴赏
《在狱咏蝉》骆宾王唐诗鉴赏《在狱咏蝉》骆宾王唐诗鉴赏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诗鉴赏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为它高居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
因此古代很多诗人咏蝉,有的借以歌颂高洁的品格,有的寓意感慨身世的凄凉。
如“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
”(李百药《咏蝉》)“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褚澐《赋得蝉》)“烦君最相惊,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在不同身世经历的诗人笔下,平凡常见的蝉各具性灵,仿佛是品格高尚的高士形象的化身。
而在历代鳞次栉比的咏蝉诗中,最受称颂、广为流传的就数这道《在狱咏蝉》诗了。
《在狱咏蝉》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感情真挚而充沛,不但没有无病呻吟,更非“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平常慨喟。
它抒写的是含冤莫辨的深切哀痛。
该诗是骆宾王于仪凤三年在狱中所作。
他下狱的原因尽管说法不一,然而多数认为是被诬陷的。
例如有传说,武后专政,排斥异己,严刑苛法,告密之风盛行。
骆宾王屡次上书讽谏,因此获罪撤了职,并以贪赃入狱。
也有人依据他的《狱中书情》,分析“三缄慎祸胎”等语,认为他是言语不慎招来了莫须有的打击。
具有侠义性格的骆宾王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就借咏蝉来替自己的清白申辩,宣泄心中激愤之情。
诗的序言中他写道:“仆失路艰虞,遭时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有声,悟平反(昭雪疑狱)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作该诗,既向知己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对昭雪信心不足。
序言的末尾说:“非为文墨,取代幽忧云耳。
”由此可见所写都是肺腑之言。
诗的首联点题,上句中的“西陆”,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
蝉声唱,指蝉的鸣叫。
诗序里说:“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
有古槐数株焉……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咏蝉》骆宾王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咏蝉》骆宾王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作品简介《咏蝉》是唐代文学家的诗作。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诗中的名作。
作品原文咏蝉唐并序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品注释并序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借此自叹其不得志。
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召伯,即召公。
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蟪(huì)蛄(gū):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⑺缀诗:成诗。
在狱咏蝉⑻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咏鹅古诗鉴赏
咏鹅古诗鉴赏《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以其简单明快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意境,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首诗通过对鹅的形态和动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取向。
首先,从语言方面来看,《咏鹅》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
诗中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语言质朴自然,易于理解和记忆。
同时,诗句的节奏感强烈,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也是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氛围。
其次,从意境方面来看,《咏鹅》的意境生动活泼,富有画面感。
诗人通过对鹅的形态和动作的描绘,如“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池塘和一群可爱的白鹅。
这种生动的画面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从思想情感方面来看,《咏鹅》的思想情感积极向上,充满生活情趣。
诗人通过对鹅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和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感共鸣,能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
最后,从文化背景方面来看,《咏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取向。
在唐代,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同时,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取向也深刻地影响了诗歌的创作和表现。
在《咏鹅》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诗歌的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的艺术特点,也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取向。
综上所述,《咏鹅》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练明快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意境、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文的精神。
古诗《咏鹅》(作者骆宾王)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标签
咏物、早教古诗100首
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赏析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关于作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在狱咏蝉》(骆宾王)评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评析原文:《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评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上书议政,触怒了武则天,以贪赃之罪,被捕入狱。
这首五言律诗就是骆宾王关在长安狱中写成的。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两句交代时间和事件。
西陆指秋天。
古时天文学认为,日循黄道东行,行经西陆便是秋季。
秋风渐寒,蝉到秋即死亡,所以人们认为秋蝉声音特别凄凉。
南冠用《左传》楚国犯人带着南方冠帽的典故。
骆宾王是浙江人,囚禁在长安,用南冠二字,倒很切合身份。
诗人一开始就反映了自己在囚禁中听到秋蝉凄切声音的环境和心情。
以下六句,以蝉喻己,蝉与人合而为一。
每个句子,都双关人与蝉,强烈地表达了他怨恨凄恻的心情。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写蝉的话,玄鬓影指蝉身漆黑发亮,白头吟指蝉声如汉乐府“谁不怀忧,令我白头”那样凄切。
写人的话,玄鬓指当时不到四十岁的诗人已满头白发,白头吟就指在狱中吟诵的悲伤衰颓的诗。
是蝉是人,相互渗透,很有韵味。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表面上写蝉:秋露浓重,不能再飞翔;秋风阵阵,蝉声也断断续续。
实际上暗写诗人自己。
上书高宗,无法进入天子乙览;囚禁狱中,所言所咏,也起不了作用,蝉的形象有象征色彩。
最后两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是诗人的口气,也是蝉的口气。
这首五言律诗,诗人用蝉拟人,说蝉遭际悲伤,申述蝉的心思:吸的只是露水,高洁清白,为何还遭到秋天的折磨呢!?把自己的不幸与将逝的蝉渗透组合,抒情深切,人性物性也体会得相当深。
初唐律诗还在成长过程中,同时代诗人的律诗,也有不尽守律的。
这首《在狱咏蝉》,押下平声侵韵,仄起,格律相当严谨。
中间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特别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一联,形式的工整和内容的双关,深得律诗三昧。
这首诗用韵也颇为讲究,注意了音乐性,为盛唐诗歌全面地确定中国古典诗歌的体格,做了很好的准备。
骆宾王的经典咏物诗《在狱咏蝉》赏析
骆宾王的经典咏物诗《在狱咏蝉》赏析《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这首诗名为咏蝉,实则以蝉喻己,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
诗人在狱中听到秋蝉高唱,不禁回想到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的自己,意气风发,便如这高唱的秋蝉一样,纯净高洁,不食人间烟火。
而今诗人不仅一事无成,更是身陷囹圄。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两句用典。
“白头吟”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用情不专,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用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流露出了深深的哀怨之情。
同时“白头吟”一语双关,也照应了上句的“玄鬓影”,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
短短的十个字,把这种凄恻的情感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含蓄而自然。
通过这两句诗,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并非池中之物,决不会久居于人下。
果然,在六年之后,即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并起草了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成为历史之谜。
扩展阅读:骆宾王的人物生平骆宾王(约619—687),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
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
例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据《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
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
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
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
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
骆宾王诗句
骆宾王诗句摘要:一、前言二、骆宾王的简介三、骆宾王的代表作品及诗句解读1.《帝京篇》2.《在狱咏蝉》3.《于易水送人》四、骆宾王诗句的艺术特点五、结论正文:一、前言骆宾王,字观光,唐朝著名文学家,与王之涣、王之涣、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并称为“初唐四杰”。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骆宾王的部分代表作品及诗句进行解读,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骆宾王的简介骆宾王,唐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约生于公元619 年,卒于公元687 年。
他原籍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后迁居至河南洛阳。
骆宾王少年时期即以文才著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被誉为“初唐四杰”。
他的诗歌作品以五言、七言古诗为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骆宾王的代表作品及诗句解读1.《帝京篇》《帝京篇》是骆宾王的一首长篇史诗,全诗共200 句,描绘了唐朝都城长安的壮丽景色和繁华景象。
诗句“龙飞玉殿辞天颜,蛇化金桥入梦魂”展示了骆宾王对长安皇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在狱咏蝉》《在狱咏蝉》是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身陷囹圄,但仍坚守信念的决心。
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指蝉鸣声之所以能传得很远,并非依靠秋风的助力,而是源于其身居高处的自信。
3.《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人》是骆宾王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诗人在易水边送别友人的情景。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离去后时光荏苒、世事无常的感慨。
四、骆宾王诗句的艺术特点骆宾王的诗句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形式多样,既有五言、七言古诗,又有长篇史诗;2.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历史、自然、哲理等多个方面;3.语言优美,善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具表现力。
五、结论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在狱咏蝉骆宾王》原文与赏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原文与赏析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640—约684),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
有才名,初供职于道王府,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
武后时,被贬为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遂弃官。
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在扬州起兵,骆宾王参与其事,并作讨武曌檄。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
有骆临海集。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因屡次上书议论政事,触怒了皇后武则天,被诬为赃罪下狱。
他怀着满腹的冤屈之情,在狱中写了这首咏蝉诗。
这首诗主要是借蝉寓志,以蝉的高洁喻比自己的清白品性,并抒发了受诬的怨恨之情。
诗的一、二句是点题:“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秋天。
司马彪续汉书云:“日行西陆谓之秋。
”隋书·天文志释曰:“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
三百六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南冠”,楚国人戴的帽子,指代囚徒。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后来以南冠指囚犯。
“西陆”与“蝉”,点明了秋天的季节。
开篇即写秋蝉高唱,凄切的声音触动了身陷囹圄的诗人的思乡之愁。
由于他怀想家园,加之又遭不白之冤下狱,故而心绪烦乱,写道:“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倾吐出了自己盈腔的怨愤。
“云鬓影”,这里指蝉。
古代妇女把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象蝉翼的影子。
玄是黑色。
“白头吟”,既指诗人白发满头,秋蝉对着他在鸣啼;又指乐府曲调名。
其双关意在诗人所要表达的凄恻的感情上统一起来。
其实,诗人当时还未满四十岁,没到青丝染霜的年纪。
他是借“白头”说自己是一个愁思深重得使发早白的苦人。
关于白头吟乐府曲,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欲娶茂陵女为妾,就作了一首白头吟,以表明自己专一的心意,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
骆宾王最著名的诗词
骆宾王最著名的诗词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大白鹅,大白鹅,弯着脖子朝着天空歌唱。
披着洁白的羽毛浮游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在清水中划动,激起圈圈波纹。
这两句诗从用词和句式上看,一方面动词和色彩词的使用非常恰当到位。
另一方面句式极其工整对仗,“白毛”对“绿水”,“红掌”对“清波”,在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生动传神地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白鹅戏水图”。
场景自然活泼且灵动欢快,贴合了儿童观察世界的眼光和思维。
2、《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是一首送别诗,借用太子丹送别勇士的历史故事,借古慨今,以抒发心中的郁愤。
在易水河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去刺杀秦王。
他知道此行的凶险,唱出的歌曲悲壮得好像头发根根上竖,要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今天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地寒冷。
3、《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秋天的蝉在树上哀哀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看着它心里有些悲伤。
我不到壮年就已满头白发,哪里还经得住蝉声的哀鸣呢。
秋露打湿了蝉的翅膀,蝉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它振动着双翼,声音淹没在寒风里。
蝉栖居高枝,饮着露水,可是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而又有谁相信我的清白,为我表述内心的冤屈呢!诗人借蝉的高洁寄寓自己的品格,表达了对遭受谗陷的愤慨。
骆宾王集文言文原文解析
骆宾王集文言文原文解析骆宾王,北魏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方式,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骆宾王集中的文言文原文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1. 《江南无所有赋》原文解析江南无所有赋,是骆宾王创作的一篇赋体作品,通过对江南地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向往。
原文如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解析:本文是一首以江南地区的莲花和鱼儿为主题的赋体诗。
通过描写莲叶和鱼儿的交织游动,表达了江南自然景色的美妙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2. 《登幽州台歌》原文解析登幽州台歌,是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辞章,通过对幽州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原文如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此文是一首反思人生命运的辞章,通过登上幽州台,作者感叹自身的孤独与困惑。
表达了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与自然共鸣的情感。
3. 《行路难》原文解析行路难,是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行路艰辛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坎坷与困难的思考。
原文如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文是一首描写人生坎坷与困难的诗歌。
通过形象的描写,作者表达了面对人生的困境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奋勇向前的勇气。
通过以上对骆宾王集中文言文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他以精湛的文学技巧,表达了对家乡、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可以细品其中的含义,体味古人智慧的结晶。
骆宾王经典古诗鉴赏(2)
骆宾王经典古诗鉴赏(2)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
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
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
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诗词鉴赏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诗词鉴赏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
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678年),担任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
调露二年(680年),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
光宅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
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诗人骆宾王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咏雪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咏云酒朔空曾纪历,带地旧疏泉。
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
款交欣散玉,洽友悦沉钱。
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
尘灰洛川流雅韵,秦道擅苛威。
听歌梁上动,应律管中飞。
光飘神女袜,影落羽人衣。
愿言心未翳,终冀效轻微。
咏美人在天津桥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
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
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送宋五之问得凉字愿言游泗水,支离去二漳。
道术君所笃,筌蹄余自忘。
雪威侵竹冷,秋爽带池凉。
欲验离襟切,岐路在他乡。
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神交尚投漆,虚室罢游兰。
网积窗文乱,苔深履迹残。
雪明书帐冷,水静墨池寒。
独此琴台夜,流水为谁弹。
送刘少府游越州一丘余枕石,三越尔怀铅。
离亭分鹤盖,别岸指龙川。
露下蝉声断,寒来雁影连。
如何沟水上,凄断听离弦。
宪台出絷寒夜有怀独坐怀明发,长谣苦未安。
自应迷北叟,谁肯问南冠。
生死交情异,殷忧岁序阑。
空馀朝夕鸟,相伴夜啼寒。
送郭少府探得忧字开筵枕德水,辍棹舣仙舟。
贝阙桃花浪,龙门竹箭流。
当歌凄别曲,对酒泣离忧。
还望青门外,空见白云浮。
赋得白云抱幽石重岩抱危石,幽涧曳轻云。
绕镇仙衣动,飘蓬羽盖分。
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
讵知吴会影,长抱谷城文。
骆宾王的古诗词原文和鉴赏
骆宾王的古诗词原文和鉴赏骆宾王的古诗词篇一《咏鹅》作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鉴赏:《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实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但仅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逐步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能够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能够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水平。
骆宾王的古诗词篇二《帝京篇》作者:骆宾王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古诗晚度天山有怀京邑翻译赏析
古诗晚度天山有怀京邑翻译赏析《晚度天山有怀京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古诗全文如下: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鉴赏】这首诗是诗人从军西域时所作。
诗中想象奇丽,用典巧妙,表达了诗人远戍塞外,对久别的京都的深切怀念之情。
其实诗人从军边塞为的是进入仕途,最终能在朝廷上一展抱负,叱咤风云,而不是无所作为,老死边鄙。
可是归期渺茫,诗人不由心焦如焚。
首联“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意为:忽然登上了天山,向南远眺,心绪愁闷,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
“忽”字形象、生动,由于天山高峻,往上攀爬时感到遥如登天,到达山顶时,眼前景色一下子开阔起来,有豁然开朗之感。
可惜瞬间的惊异、喜悦之余,诗人又陷入了对京城的思念。
开宗明义,直指题目。
次联“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意为:天山上云层舒展,让人疑心是上林苑中浓密的树叶,那飘扬的雪花恰似长安护城河中随波荡漾的落花。
此二句紧扣“想物华”三字,驰骋想象,笔墨跌宕。
三联“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意为: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
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
四联“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意为: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僻的塞外,弱水里浸着流动的细沙。
如此悲壮、凄凉的绝域景象与诗人记忆中京城的车水马龙、花团锦簇之景差别巨大,难怪诗人又“叹”又“怜”,以致“衣带赊”了。
五联“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长着呢。
这是诗人对从戎在外,生活起伏,不知何时可以结束的忧伤、惆怅,用典巧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
末联“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意为: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禁不住潸然泪下。
诗人在历数自己一路转徙的生活之后,悲哀、伤感之情终于不可抑制,随着泪水喷涌而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宾王经典古诗鉴赏
导语: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唐初诗人,与、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
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
《易水送别》
年代: 唐作者: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品赏析
[注释](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
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
临行时,燕丹等人在易水为其送行。
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与众人诀别。
后来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
(2)壮士发冲冠: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译文]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
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
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既使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
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在狱咏蝉并序》
年代: 唐作者: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作品赏析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
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
《左
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
玄鬓:指蝉。
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
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
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
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
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
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
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
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
“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
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
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
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
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