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儿歌”唱课堂

合集下载

老北京童谣--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佚名

老北京童谣--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佚名

老北京童谣--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佚名001、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又卖油来又卖醋。

002、黄毛儿丫头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儿梨,咬一口喉儿辣的,谁让你专门儿挑大的!003、数一数二数老张,老张的媳妇会打枪,枪对枪,杆儿对杆儿,不多不少十六点儿。

004、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熄灯做伴儿,明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005、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

二年级的小地主,一打一跳舞。

三年级的耍大刀,四年级的上子弹。

五年级的一开枪,六年级的就滚蛋。

006、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

二年级的小不点儿,一打一瞪眼儿。

三年级的吃饱了饭,四年级的饿死了算。

五年级的发了火,六年级的全滚蛋。

007、一只小花狗儿,坐在大门口儿,两眼黑溜溜,想吃肉骨头。

008、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009、妞妞骑牛,牛拧,妞妞拧牛,妈妈赶马,马慢,妈妈骂马。

010、下雨了,冒泡儿了,老头戴着草帽儿了。

011、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012、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013、吃汽水,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下了皮包往北走,看见一个人咬狗,拿起狗来砍砖头,反被砖头咬一口。

014、虫儿虫儿虫儿虫儿飞,拉屎一大堆,大虫往家跑,小虫后面追。

015、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在河里蹦,我拿叉子一叉,你盖子还挺硬。

016、报告司令官,没有裤子穿,穿个小裤衩儿,露着肚脐眼儿。

017、编编编花篮儿,花篮里面有小孩儿,小孩儿的名字叫花篮儿。

018、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你不吃不吃,全让老猫给你叼走了,呕!019、剃头打三光,不长虱子不长疮。

020、老狼老狼,拉屎靠墙,墙倒了,老狼蹶着屁股逃跑了。

021、臭豆腐臭,酱豆腐香,谁买臭豆腐多给汤。

022、这么好的天儿,下雪花儿,这么好的孩子,没有脚巴丫儿。

北京童谣歌词(完整版)

北京童谣歌词(完整版)

北京童谣歌词《北京童谣》精选收录了长期以来广泛流传在以北京地区为主,覆盖全国范围的传统民间童谣和儿歌。

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音像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优秀文艺音像制品评选”中荣获大奖,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作曲家和演奏家为这套CD做了精彩的编配和演奏,音乐风格活泼清新,节奏韵律富有动感,其中特别加入的音效,如动物的叫声,风声,雨声儿童的笑声,老北京的叫卖调等,使这张CD更加生动并具有画面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广播艺术团的演唱和朗诵非常出色,听起来既有深厚的民族传统韵味、又形象地表现了现代儿童的童真童趣,同时可以教孩子们学习标准普通话的发音。

每张CD附图文并茂讲解册,便于家长和老师辅导孩子学习(一)动植物,趣味绕口令=============================01.正月正挂红灯02.新年来到03.九九歌04.黄城根儿05.正月歌06.月亮谣07.放风筝08.前门楼子高不高09.哪屋元宵扑鼻香10.正月十五月儿明11.买个蒲包瞧干爹12.豌豆糕点红点儿13.二月二龙抬头14.一个毽儿踢两半儿15.风筝真好玩儿16.拉洋车17.年年有个三月三18.长个针眼让人家看19.卖切糕20.中秋节21.三轮车22.盖洋楼、卖窝头23.北京车子真不少24.下雨啦25.东直门挂着匾26.八月十五月亮圆27.蓝靛厂28.猜拳行令同赏月29.北京粥厂30.九月九31.一阵秋风一阵凉32.平地茶园33.四牌楼底下卖估衣34.飞雪花儿35. 平则门,拉大弓36.腊七腊八37、过了腊八就是年38. 褡裢搭39.十不弦的鼓40. 二十三日祭灶王41.打十不弦的不害羞42.腊月谣43.打花巴掌呆(一)正月正挂红灯。

民俗风情、岁时节令01.正月正挂红灯正月正,大街小巷挂红灯,二月二,家家摆席接女儿;三月三,蟠桃宫里去游玩;四月四,结伴去逛隆福寺;五月五,白糖粽子送姑母;六月六,阴天下雨煮白肉;七月七,坐在院中看织女;八月八,阜成门内走白塔;九月九,观菊喝杯重阳酒;十月十,天寒穷人没饭吃;冬月冬,北海公园去溜冰;腊月腊,买面割肉过年啦!02.新年来到新年来到,人人欢笑,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块大年糕,老头要顶新毡帽。

老北京的儿歌--北京志

老北京的儿歌--北京志

老北京的儿歌--北京志老北京的儿歌“小辫儿刘,蒸窝头,半拉生,半拉熟。

熬白菜,不搁油,搁了个大砖头。

”今天会唱这种儿歌的人已不多了,只有用正宗老北京方言,其中趣味才能凸显出来。

在传统社会里,儿歌虽地位不高,但它却像《三字经》和《百家姓》一样,承担着启蒙的工作,正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儿歌,孩子们彼此沟通,成为伙伴,并学到生活中的一些经验。

在传统儿歌中,有些是没有意义的,仅仅是发音有趣,比如“吧唧吧唧吧,摔个大马趴,马趴没摔好,得了吧唧病,打了吧唧针,吃了吧唧药,看你以后还闹不闹”,再比如“结巴壳子赶大车,一下赶到哥德呵,哥德呵,是你哥,你哥是我大拇哥”。

这些儿歌契合孩子说话特点,因此一代代流传下来。

还有一些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吃豆豆,拉臭臭,熏得妈妈甩袖袖;甩袖袖,叫舅舅,舅舅不来骂舅舅”,再比如“奔儿头窝窝眼儿,吃饭挑大碗。

给他小碗他不要,给他大碗他害臊”,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有的儿歌带有一点日常教育的内容,比如“大拇哥,二拇弟,三中指,四大王,小放牛,放牛场,胳臂腕儿,挑水担儿。

吃饭碗儿。

香油罐儿,两盏灯,小蒲扇儿,挂衣裳钩儿,天灵盖儿”,这犹如今天的看图认字,通过押韵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日常生活。

同类的儿歌还有“高高山上一头牛,两个犄角一个头,四个蹄子分八瓣,尾巴长在屁股后”。

不少儿歌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责任,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黑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再比如“黄毛丫头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儿梨;咬一口,齁辣的,谁让你专门挑大的”,再比如“小板凳儿,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嗑的脏,我给奶奶煮碗汤,煮汤没有油,我给奶奶磕仨头”。

这些儿歌虽然有“教化”的内容,但入情入理,不失幽默,所以孩子们喜闻乐见。

当然,童谣中也难免会流露出嫌贫爱富的消极思想,比如“高高山上有一家,十间房子九间塌。

老头出门儿拄拐棍,老太太出门就地擦。

走一步,趿拉拉,十个脚趾头露着仨”。

老北京童谣二

老北京童谣二

老北京童谣二
6、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王奶奶抱猫来,嗞儿嗞儿滚下来。

7、月亮爷,亮堂堂,抱着小孩买冰糖,冰糖高,买把刀,刀儿快,切白菜,白菜青,买张弓,弓没弦,买只船,船没底,买支笔,笔没头,买头牛,牛没鞍,好上山,山没路,买尺布,布儿稀,买只鸡,鸡也叫,狗也咬,吵得老娘睡不着觉。

8、虫儿虫儿飞呀,拉屎一大堆呀。

9、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骨头烧羊肉,你不吃,全让老猫给你叼走了,呕!
10、小三儿小三儿,吃胡萝卜尖儿,拉红屎,冒红烟儿。

《北京童谣》-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北京童谣》-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北京童谣 - 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北京童谣,使学生们能够:
1.了解北京传统文化中的童谣,培养对本地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通过欣赏和唱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3.能够简单地分析童谣的音乐结构和歌词内容,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生们掌握《北京童谣》的歌词和曲调。

2.通过欣赏童谣,了解丰富的北京文化,培养学生们对本地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难点
1.学生们找到童谣中的情感和趣味。

2.学生们掌握童谣的音乐元素,包括曲调、拍子、节奏等。

三、教学过程
1. 音乐谈话
让学生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本地文化和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们思考本地文化和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并培养学生们对本地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入
介绍《北京童谣》的背景和特征,向学生们展示北京童谣的歌谣集以及北京自古以来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 听歌
播放《北京童谣》的录音,让学生们仔细听歌,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和趣味,同时也帮助学生们熟悉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4. 分析
让学生们合唱《北京童谣》,同时老师对歌曲的音乐结构和歌词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们思考歌曲的情感和趣味。

5. 恢复
通过反复练习歌曲,帮助学生们掌握歌曲的曲调和节奏,并进一步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和趣味。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上的欣赏、合唱、分析和反复练习,激发学生们兴趣和热爱本地文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练唱情况、课堂表现、歌曲理解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小学音乐《北京童谣》课件

小学音乐《北京童谣》课件

合唱简介:
• 合唱与齐唱一样是多人参加的集体演唱,但它 同齐唱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合唱中也常出现几 个声部的齐唱,但齐唱在合唱里,仅仅起衬托 和对比的作用。合唱的“合”字,有拼、凑、 结合的意思。因此合唱是不同声部的不同特点 的组合。一般来说,合唱的人数不能低于12人。
说一说:
• 说说歌曲的情绪变化是什么样的 ?
• 歌曲的情绪是热情地、赞美地。
欣赏:北京童谣《小耗子上灯台》
欣赏:北京童谣《小白兔白又白》
拓展:
过大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唱一唱:
• 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 比一比,谁唱得最好。
北京童谣简介:
• 北京童谣,指发源并流传于北京市范围 内的童谣。北京童谣有顶针格、串话、 绕口令、谣谚格、摇篮曲、谜语格、连 锁调、数数歌、问答歌、排比格十种表 现形式,通过书面文献传承和口头传承, 儿童口中广为传唱,带有浓厚的地方特 色。形式简短、音节和谐、诙谐幽默。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满街走。
要东西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 丫头要花儿, 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再见!
北京童谣
冰糖葫芦
大碗茶
胡同
四合院
杏仁豆腐
听一听:
• 聆听歌曲,注意歌词内容和歌曲所 表达的感情。
北京童谣实例——《过年》
•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满街走。

老北京的儿歌--老北京娃娃们所唱之儿歌--佚名

老北京的儿歌--老北京娃娃们所唱之儿歌--佚名

老北京的儿歌--老北京娃娃们所唱之儿歌--佚名北京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这儿一点不假。

姑不论高雅的诗词与黄钟大吕,单是垂髫总角朝夕所唱的儿歌,便足以编成一部厚厚的书。

老北京娃娃们所唱之儿歌,内容从植物到动物,从家常理短到伦理纲常,从现实生活到神话传说,可谓包罗万象。

就其形式而言,则词句参错,朗朗上口。

故童年时所唱之儿歌,虽兔走乌飞至暮年亦是记忆犹新。

最简单之儿歌,文词仅两句,反复歌咏而不觉其厌。

例如:“拍呀拍燕儿窝,拍出钱来打酒喝。

”又如:“铁蚕豆大把儿抓,娶了媳妇不要妈。

”这后一首,颇有人间为父母的苦涩之情。

“倍儿头窝窝眼儿,吃饭挑大碗儿。

给他小碗他不要,给他大碗他害臊。

”这是清代胡同里的儿歌,流传到五十年代。

“倍儿”要读作第一声,在老北京话中是“特别”、“非常”的意思。

例如:“倍儿好”、“倍儿棒”,就是“特别好”、“非常棒”。

可是,这里的“倍儿头”,则是“大脑门儿”的意思。

“倍儿窝窝眼儿”,描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

小孩子正在长身体,饭量大,所以要用大碗吃饭。

“给他小碗他不要”,给他大碗,他不害臊吗?“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

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拿尿盆儿。

”这首儿歌至少流行了二百年,主要是供老人哄儿孙时自歌自咏。

另一首供老人哄孩子的儿歌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儿也要去。

”唱歌者粗布烂衣,粗茶淡饭,听歌者食其母乳或老米面(陈米粉打成的糊状食品),唯有这曲儿歌使老小两代人同时沉浸于天伦之乐中,暂时忘却或根本不知世间的一切忧愁与烦恼。

“锔锅锔碗锔大缸,缸里有个小姑娘,小姑娘十几了?十五了,再过一年该娶了。

”这也是一首清代流传下来的儿歌。

老百姓的砂锅、瓷碗、水缸破了,舍不得扔。

手艺人走街串巷地维修。

“锔子”的形状像订书钉,可以把陶瓷的裂口固定起来。

“锯锅锯碗”营造出北京胡同的环境。

小姑娘“十五了,再过一年该娶了。

”也就是说,十六岁的姑娘该出嫁了。

北京童谣儿歌

北京童谣儿歌

北京童谣儿歌一、北京童谣儿歌啊,那可真是充满了老北京的韵味儿。

就像胡同里的老槐树,扎根在咱北京人的心里。

比如说“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熄灯做伴儿,明儿早晨给你梳小辫儿。

”您瞧,这童谣把小小子儿的天真模样刻画得活灵活现的。

听着这童谣,就仿佛看到那个坐在门墩儿上的小孩儿,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嘟囔着要媳妇儿呢,多有意思呀。

二、我打小就爱听北京童谣儿歌。

这就好比是老北京的一张有声名片。

像“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嘿,每次一念这童谣,我就想起小时候去姥姥家的情景。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就像这童谣里唱的一样,充满了欢乐。

这童谣不就是咱老百姓生活的写照吗?它把那种家庭团聚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难道您不觉得这童谣特别有感染力吗?三、北京童谣儿歌里藏着多少童年的回忆啊。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

”您听,这简单的数字组合在童谣里变得多么有趣。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念这童谣,就像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的。

大家一边念,一边还模仿着阿姨摘果的动作,那时候的快乐啊,就这么简单。

这童谣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童年那扇充满欢乐的门,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四、北京童谣儿歌有一种独特的魔力。

它就像胡同里的风铃声,清脆又动听。

拿“正月正,看花灯,雪打灯,好年成。

”来说吧。

每到正月,听到这童谣,就盼着去看花灯呢。

想象着那满街的花灯,红红火火的,再加上雪花飘飘,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

这童谣就像一个小小的预言家,告诉我们好年成的兆头,多让人兴奋啊!您是不是也想在正月里去看花灯啦?五、您知道吗?北京童谣儿歌是老北京文化的瑰宝。

就像故宫里的宝贝一样珍贵。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

妹妹睡了留一个。

”这童谣里透着一种分享的精神。

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吃水果的时候,就会念起这个童谣。

大家按照童谣里说的,你一个我一个地分着吃,要是有谁睡着了,还会给他留一个呢。

北京童谣教案教材分析

北京童谣教案教材分析

北京童谣教案教材分析教案标题:北京童谣教案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北京童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中应选取经典的北京童谣作为教材,如《娃娃庙》,《小白兔》,《大风车》,《小蜜蜂》等。

这些童谣既有朗朗上口的旋律,又包含了丰富的生活情感和民间智慧,适合儿童学习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童谣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北京童谣的歌词和曲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学唱北京童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学习北京童谣的歌词和曲调,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2)学习北京方言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北京童谣。

(3)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北京童谣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方法:(1)歌唱教学法:通过老师示范、学生跟唱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北京童谣的旋律和歌词。

(2)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讲解、图片展示等形式,营造出童谣所描述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

(3)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如童谣串烧比赛、角色扮演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北京胡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北京的特色氛围,引发对北京童谣的好奇和兴趣。

2.学唱童谣:老师先示范唱一段童谣,然后让学生跟唱,逐句逐句地学习歌词和曲调。

3.故事讲解:通过讲解童谣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童谣所传达的情感和智慧。

4.手工制作:让学生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与童谣内容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小白兔的纸板剪纸、大风车的彩绘等。

5.合唱表演: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北京童谣的合唱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情感表达等方面。

2.评价学生的手工制作作品,包括创意、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

老北京童谣

老北京童谣

老北京童谣,听起来是那么有辙有韵,有滋有味。

1、“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明天早晨给你梳小辫儿”
2、“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拿个包子哄下来。

3、“小板凳儿,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

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煮碗面;奶奶嫌我没搁油,我给奶奶磕仨头。


4、“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

人家的闺女儿都来了,我家的闺女儿还不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光着屁股挽着纂儿”。

5、“二月二,接宝贝儿,走路浑身不得劲儿,搬个板凳儿我坐会儿。

点个火,抽袋烟,问你婆婆住几天?多了一个月,少了二十天”。

6、“丫头丫,会看家;偷老米,换芝麻;芝麻细,油炸蜜;枣儿糕,热火烧,撑着丫头叫姥姥。

”。

《北京童谣》-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北京童谣》-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北京童谣-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童谣的特点和民间文化2.学习北京童谣歌曲《小蜜蜂》3.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欣赏力和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1.《小蜜蜂》这首北京童谣的学习2.歌曲的演唱和节奏的把握三、教学难点1.教学如何使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创意和想象力2.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北京童谣与音乐的紧密联系四、教学准备1.课前下载了《小蜜蜂》乐谱和歌曲(田螺姑娘等),准备演奏和播放2.制作了PPT幻灯片,用于呈现相关图片和词语五、教学过程1.引入打开PPT,播放《田螺姑娘》的曲目和图片。

引导学生们了解北京童谣的意义及特点。

同时,讲述北京童谣历史和文化背景。

鼓励学生们自己尝试唱唱田螺姑娘。

2.新知学习1.播放《小蜜蜂》音乐,让学生先用手指节拍感受音乐的节奏。

2.剖析歌词,教给学生发音方法。

3.分组合唱,每个小组进行示范演唱。

做小组进行演唱比较,自我检查分析和提高。

3.合唱表演老师组织学生全班同台演唱《小蜜蜂》。

同时,老师自己也要加入合唱,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4.总结通过学习北京童谣和音乐的结合,学生们对于中国的民俗文化和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合唱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欣赏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会一首北京童谣《小蜜蜂》并通过小组合唱和全班合唱更好的体现北京童谣的意义和魅力。

同时,老师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嗅觉。

七、延伸拓展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整理出田螺姑娘、小蜜蜂等北京童谣的歌词、曲目或老北京的图片等材料, 并带着家长或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北京童谣的相关知识。

北京童谣儿歌歌词完整版_童谣

北京童谣儿歌歌词完整版_童谣

北京童谣儿歌歌词完整版北京童谣是流传于以北京地区的童谣,是一种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学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童谣歌词,欢迎大家阅读!北京童谣儿歌歌词童年的歌谣从没长大数着小鸭乱了的年华常常向往再过儿时的家家往事如歌爱淹在大桥下多年后沿着永定河找她每段路延伸海角天涯谁是那时候数的第一只小鸭大桥下开始我们的童话唱着童谣想她就这样长大青梅和竹马灿烂的水花一道道包围她只等春天的到达回来吻湿一个思念的夏唱着童谣想她就这样长大青丝和白发彩色的发夹一次次梳理她只等某日的云霞放手拥抱一个世界的大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多年后沿着永定河找她每段路延伸海角天涯谁是那时候数的第一只小鸭大桥下开始我们的童话唱着童谣想她就这样长大青梅和竹马灿烂的水花一道道包围她只等春天的到达回来吻湿一个思念的夏唱着童谣想她就这样长大青丝和白发彩色的发夹一次次梳理她只等某日的云霞放手拥抱一个世界的大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唱着童谣想她就这样长大青梅和竹马灿烂的水花一道道包围她只等春天的到达回来吻湿一个思念的夏唱着童谣想她就这样长大青丝和白发彩色的发夹一次次梳理她只等某日的云霞放手拥抱一个世界的大放手拥抱一个世界的大老北京童谣一小老鼠小老鼠吱吱叫,穿着灰色衣裳,别的地方不藏,偏偏躲在小猫旁。

小猫回来碰正着,小老鼠满身伤,小猫哈哈笑,这餐又可吃饱饱。

老北京童谣二一个蛤蟆四条腿儿,两只眼睛,一张嘴。

两个蛤蟆八条腿儿,四只眼睛,两张嘴。

一个蛤蟆十二条腿儿,六只眼睛,三张嘴。

一个蛤蟆十六条腿儿,八只眼睛,四张嘴。

老北京童谣三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嘛呀?点灯,说话,吹灯,作伴,明儿早儿上起来梳小辫儿!。

童谣童趣——老北京的童谣

童谣童趣——老北京的童谣

童谣童趣——老北京的童谣童谣也称儿歌,是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歌谣,它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还有一唱到底的.之所以代代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主要是特别适合儿童的心理.婴幼时多是大人说孩子听,大一点才在玩伴之间传唱.其实孩子们对于唱词儿并不深解其意,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好听好玩儿,自感愉悦而已.而我至今依旧喜欢听老北京童谣,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京味儿十足——儿化韵的念白和小调,听起来是那幺有辙有韵,有滋有味.在我的印象里,最早听到和记住的童谣,好像是那句”风来了,雨来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又似乎是”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又卖油盐又卖酱醋儿”.拿捏不准问老母,母亲却说:”我记得是那首教你认五个手指头的:’大拇哥,二拇弟,钟鼓楼,护国寺,小妞妞,爱听戏’.”究竟是哪一首并无所谓,反正爷爷教我的那两句,倒是记得挺瓷实:”赵钱孙李,师傅偷米;周吴郑王,师娘尿床.”不用说,这肯定是背不出书来的几个顽童在挨了手板之后,一块攒出来糟改私塾先生的.要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那首《小小子儿坐门墩儿》了.稍微上了点年纪的北京人,几乎没有不会的.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首童谣仍然是大人哄孩子的”主打儿歌”——”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明天早晨给你梳小辫儿.”这首童谣何以逗得孩子发笑,按照漫画大师方成先生的解释,是”利用儿童幼稚心理和成人世界之间很大差距的矛盾,造成滑稽效果.”仅我所知,光”小小子儿”就有好几个段子,有坐井台儿的,有上庙台儿的,甚至同一首有多种版本.即兴加词儿也好,改换辙口也罢,只要孩子唱着高兴就够了.六十多年的光阴,有如飞转的陀螺,多少往事在记忆中淡漠,可儿时的童谣至今深记不忘.假如有一个”老北京童谣排行榜”的话,那幺这两首肯定榜上有名.一首是:”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吱儿的叫奶奶,奶奶拿个包子哄下来.”另一首是:”小板凳儿,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煮碗面;奶奶嫌我没搁油,我给奶奶磕仨头.”前面这首讲的是一位可爱的老奶奶,手里拿着香喷喷的包子,才把溜到灯台上偷油吃的老鼠哄了下来.我猜想,在老奶奶的心目中,那个馋嘴的小耗子不就是怀里抱着的大孙子幺.而后一首很像”我”和奶奶合演的一出滑稽戏:孩子倍儿孝顺,又是给奶奶嗑瓜子又是煮面;而奶奶呢,故意挑刺儿,为的是拿小孙孙开心.寥寥数语,却怎幺琢磨怎幺可乐.如果说小小子儿系列是说给男孩子的,那幺下面这三首则是唱给小闺女听的,其一:”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儿都来了,我家的闺女儿还不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光着屁股挽着纂儿”;其二:”二月二,接宝贝儿,走路浑身不得劲儿,搬个板凳儿我坐会儿.点个火,抽袋烟,问你婆婆住几天多了一个月,少了二十天”;其三:”丫头丫,会看家;偷老米,换芝麻;芝麻细,油炸蜜;枣儿糕,热火烧,撑着丫头叫姥姥.”实际上,大人给孩子说童谣的时候,根本不考虑什幺姑娘小子,想起什幺唱什幺,图的是个乐儿.在我看来,老北京童谣中有一种属于另类的,即用孩童非常熟悉的人或物作引子,极尽夸张搞笑之能事.此类童谣八成是老太太为了哄孙子随口编出来的.我估摸说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可乐:”金箍(勒)棒,烧热炕,爷爷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铁蚕豆,大把儿抓,娶了媳妇儿忘了妈.要妈就耍叉,耍叉就分家”,”老头儿老头儿玩火球儿,烫了屁股抹香油儿;老太老太玩火筷,烫了屁股抹香菜”,”拉洋车的好买卖,大爷拉着大奶奶;大奶奶放一屁,崩出大爷二里地”,”猪八戒他妈,会耍叉;洗脚水,熬倭瓜;干窝头,一嘴儿仨;老咸菜,大把儿抓”.还有一类童谣内含讽喻,只记得两首:”十冬腊月大雪降,老两口子争热炕.老头儿要在炕头睡,老婆儿不让不让偏不让!老头儿拿起炕笤帚,老婆儿抄起擀面杖.老两口一直打到大天亮,结果谁也没捞着睡热炕”;还有”初三,十三,二十三,老两口吃饭把门儿关.苍蝇叼走了一个饭米粒,老头子穿鞋追到西山.老婆子在家掐指来算,伤财惹气费盘缠”.还记得母亲跟我说过,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孩子们在抽陀螺时爱唱这幺两句:”抽汉奸(即陀螺),抽汉奸,杂和面儿卖一千.”听得出,这是穷苦百姓借孩童之口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一边做游戏一边说唱的童谣更让我感兴趣,像两人双手对握模仿拉锯的那首:”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背着也不去,抱着也不去,叽里咕噜滚着去.”还有一首《打花巴掌》,词儿美腔也美,我格外喜欢.玩时两人对坐,交叉击掌的同时,先说后唱:”打花巴掌嗨,正月正,老太太爱看莲花灯.烧着香儿,捻着捻儿呵,茉莉茉莉花儿呵,穿枝莲呵;江西腊那个艾康尖呵……”词尾部分全是与时令相应的花名,好像是从正月唱到九月,可惜我就会第一段.附带解释两句:”莲花灯”是传统节日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孩子们手里举着的彩灯.它是用彩纸莲花瓣组成的,故曰莲花灯,也有在荷叶中间插上半只点着的小红烛,满街跑着玩的.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年味一天浓似一天.小的时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样,最盼的就是过年了.与此同时,一首首伴着稚嫩童音的儿歌,也随着年的到来荡漾在胡同和院落中——”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这些带着年味的童谣所折射出来的老北京风俗民情,大多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今天的孩子是体味不到了.小院里,星光下,晚风中,母亲哄着我哼唱童谣的情景恍如昨日.稍凝思,一幅古都市井生活的风俗画便在眼前展开,透着那幺古朴,那幺悠闲,那幺祥和.我想,那时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是唱着老北京的童谣走出四合院,走出胡同的.但愿今天的孩子也能拥有几首属于自己的童谣,永远留在他们温馨的记忆中.好童谣是什幺着名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近一段时间以来,他和北京市许多热心于教育的人士一道,致力于在青少年中推广新童谣.金波认为,传唱好的童谣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很有帮助.”童谣是低年级段孩子最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对于那些认字不多,阅读有困难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这非常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童谣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而且往往和音乐形影不离.金波认为,童谣本身就是一个很强的纽带,它和舞蹈,绘画等很多艺术有着很深的关联,从小传唱童谣有助于孩子音乐素质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像北京市宣武区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既鼓励孩子吟唱童谣,又鼓励孩子表演童谣,画童谣中的情境,让孩子从多方面受益.谈到孩子参与童谣创作,金波认为,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从新童谣开始最理想,也最符合孩子的天性.创作童谣不像写小说,编故事那样让孩子难以适从.从自身实际进行创作,可以把孩子的天性调动起来.中央教科所专门从事德育研究的刘惊铎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有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他说,童谣往往具有评判,价值判断的功能,对好的事物进行褒奖,对坏的事物进行讽刺,好童谣的传唱有利于将。

经典的老北京童谣_童谣

经典的老北京童谣_童谣

经典的老北京童谣
在北京最难忘的是老北京的儿歌,唱着儿歌长大,又唱着儿歌养育子女,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经典的老北京童谣,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的老北京童谣一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也要去。

先搭棚,后挂彩,
羊肉包子往上摆,
不吃不吃吃两百。

经典的老北京童谣二
吧(biā)叽吧叽吧,
摔个大马趴,马趴没摔好,
得了吧叽病,请了吧叽医生来看病,
打了吧叽针,吃了吧叽药,
三天不许笑一笑。

经典的老北京童谣三
皮球,香蕉梨,
马莲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
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经典的老北京童谣四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北京童谣歌词整理

北京童谣歌词整理

(一)小耗子儿上灯台=============================01-小耗子儿上灯台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也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02-一个蛤蟆四条腿儿一个蛤蟆四条腿儿,两只眼睛一张嘴儿,(咕儿呱咕儿呱)扑嗵一声跳下水儿。

两个蛤蟆八条腿儿,四只眼睛两张嘴儿,(咕儿呱咕儿呱)扑嗵、扑嗵跳下水儿。

03-小白兔儿白又白小白兔儿,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跑起路来真叫快。

04-水牛儿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呦哎,你爹你妈!给你买来烧羊肉,你不吃,你不喝,就让老猫叼去喽。

05-耗子长了一身毛快来看,快来看!黑鸡下了白鸡蛋,快来瞧,快来瞧!耗子长了一身毛。

06-看金鱼儿小妹妹,上公园儿,看金鱼儿,真好玩儿,黄嘴巴,黑嘴唇儿,大红尾巴是花裙儿。

07-小蝴蝶小蝴蝶,穿花衣,飞到东,鸡吃你,飞到西,猫抓你,飞到我的手心儿里,说了话,放了你。

08-尾巴谣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像把伞狗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最好看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09-小叭狗儿带铃铛小叭狗儿,带铃铛,稀哩哗棱到集上。

买个桃儿,桃有毛儿,买个杏儿,杏又酸儿,买个沙果面蛋蛋。

小叭狗儿,上南山,拾大米,捞干饭。

爹一碗,娘一碗,气的叭狗儿白瞪眼。

10-小白兔去赶集小白兔,去赶集,拿着辣子当鸭梨,咬一口,怪辣的,以后再也不买带把的。

11-小耗子儿上灯台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吱儿吱儿哇哇”叫奶奶,叫奶奶,叫不应,叫不应,拿屁崩,崩的两只小眼红瞪瞪!12-娶了媳妇不要娘小喜鹊儿,尾巴长,娶了媳妇不要娘,小喜鹊儿,叫喳喳,娶了媳妇不要妈。

13-谁会谣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鸟儿怎样飞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调调头。

谁会跑,马会跑。

马儿,马儿怎样跑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爬虫会爬。

虫儿,虫儿怎样爬许多脚儿一起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老北京儿歌”唱课堂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左军实验班学生进入二年级后,计算机使得非常棒,因此,我觉得音乐教材中的儿歌教学可以用集中赏析的方法,给学生说唱演练创设一个更大的空间。

于是,我翻箱倒柜找藏书,上图书馆,逛图书大厦,选取、分类、编辑、插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对我而言的第一部“巨作”──网络主题教学课件“老北京儿歌”。

随着一曲悠扬的古乐,古香古色的红漆大门对开,几组红灯笼悬挂于门庭,门楣上的手写“老北京”三字的匾额缓慢地拉出。

“同学们,这是哪儿呀?”熟悉的色彩,熟悉的景致,孩子们一下子说出是“北京”“皇城”“平房”“胡同”“四合院儿”。

“你们一眼就看出这是北京,说明大家对北京的特点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你们知道过去在老北京的院子里,小孩儿是怎样唱儿歌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从他们的答案中使我了解到他们对此只是一知半解。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领会这种地方艺术的特点,我让他们先欣赏了一首《小闺女》的儿歌以及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看到影片中奶奶抱着小闺女,摇着身体唱着“小小子坐门蹲儿……”,孩子们与老北京儿歌之间的距离一下了被拉进了,他们体味着儿歌中的亲情与快乐。

“同学们,我们今天先在课件中看看老北京有哪些流传的儿歌,把你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再想一想老北京儿歌有什么特征?”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利索地戴上耳机,鼠标轻点,开始进入课件自学。

在“老北京儿歌”主页面上有《小耗子上灯台》《拉大锯、扯大锯》《跳皮筋》《小白兔》《水牛儿》《小闺女》《开火车》《鸡蛋壳壳》等十首儿歌,每首儿歌都配上了动画、文字。

小白兔的可爱、“水牛儿”的慵懒、祖孙二代“拉大锯”的和谐,老北京儿歌的节奏与韵律中透着当年胡同文化宁静闲适的气息,使孩子们陶醉于儿歌营造的童趣之中。

不一会儿二十多台笔记本计算机陆续呈现出不同的画面。

看,冰冰摇头晃脑地、快速地翻看着儿歌;季泽卿边看边轻声跟唱……在分化式密集型的主题学习中,课件中多彩的视频、动画辅助学生诵读、咏唱于一体,让他们直接感受到老北京儿歌的特点。

自学完毕,林贝尔第一个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思考问题,他说:“老北京儿歌有儿话音。

”陈健豪说:“儿歌有说的也有唱的。

”赵子华小结了一下:“儿歌跟生活、游戏有关,贴近生活,短小有趣。

”张帆补充到:“最后的音调向上挑,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儿歌六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带着大家又唱了几首儿歌,并在黑板上标出了基本节奏,反复练习验证多次,同学们都发现并基本掌握了儿歌节奏的规律。

随后我又建议同学们想想新北京儿歌与老北京儿歌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有人思考,有人和同桌互相议论,有人又回到儿歌主页,进入“新北京儿歌”一项,打开《企鹅》《大海》《树叶画》《好伙伴》《帽子》《稻草人》等儿歌观看演示。

“红屋顶,绿屋顶,蘑菇小屋真漂亮,不知谁在里面住,天天快乐把歌唱。

”“凉帽布帽,小棉帽,春夏秋冬少不了。

宝宝戴上小花帽,又保暖来又俊俏。

”不一会同学们就有了答案:有人说新北京的儿歌内容比较丰富,不仅有城里的生活,还有农村、大海、南极的,说明新北京人的生活好了,有漂亮的衣服,有美丽的房子;有人说新儿歌的节奏快了点……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想他们感受、理解到了不同时代儿歌的内容变化,新北京已经走出四合院的大门,展现出更广阔的天地。

大家在我的钢琴伴奏中,咏唱起充满童真童趣的北京儿歌。

儿歌带给孩子们快乐和畅想,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演唱并编写出属于新生代的新儿歌,我给他们留下了一道作业,按着你发现的儿歌特点,用你的感觉编演一段儿歌。

源自老北京的古都神韵,汇入新北京的现代潮流,孩子们的新生代儿歌还真唱起来了。

他们搞起了“儿歌组唱”,还真有点词作家的样子。

孩子们在创编中津津乐道,你一句,我一句,“小水牛儿,真可爱,先出犄角后出头,你是我们的好朋友”“五福娃,真漂亮,带在身边多自豪,争当祖国好儿郎”……有的同学还设计了“儿歌伴舞”,小北京新儿歌真的很地道!在孩子们的影响下,我也有了创作儿歌的冲动,“新北京、新西城,新奥运、新市容,新一代的老北京,各国选手我欢迎”“小计算机,脑子好,输入资料忘不了,唱歌绘画练数学,它是师生宝中宝”,这些儿歌是今日北京的美好写照,我们师生都已融入了其中,融入了对老北京的回忆,融入了对新北京的憧憬!网学感悟新课标对音乐课程的文化传承价值做了如下阐述:“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儿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儿歌的创作和利用也淡化了,在音乐教学中的儿歌欣赏距离现在生活较远,为了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我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的老北京儿歌及新北京儿歌,自己建立了小小音乐资料库,“老北京的儿歌”是这个主题的资源网页。

从老北京文化背景入手,用课件营造出浓厚的皇城民俗,进入“老北京的儿歌”主界面,同学们可根据不同的喜好有选择地阅读和学唱,儿歌中传递出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演绎出民俗文化的古老神韵,新老儿歌的对比还可令人感受到北京的变迁和发展。

在课上我引导学生学唱儿歌、表演儿歌,在主题学习资源中,学生们自主选择儿歌来学唱,在富有个性的学习中,孩子们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课上可以看出他们真正融入到儿歌和音乐之中,充分体现了儿歌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这种乐趣来自于兴趣和主动参与,来自于他们对儿歌的了解和喜爱。

学生们从语言、文字,从画面、色彩中感受到儿歌的韵律、节奏、速度,对儿歌形式、内容有了全面的认识,“唱”起来了、“动”起来了,“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也就自然地渗透其中。

小学音乐欣赏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激发表现欲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创造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掌握一定形式的结构规律,“老北京的儿歌”网页中共有21首儿歌,580多个字,在阅读、学唱、表演的基础上,同学们在初步了解了老北京儿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节奏我请学生创编了不同内容的儿歌,并把创编较好的儿歌让全班同学用拍手游戏的方式说出来,还请他们用计算机打出文字配上图画。

看着自己创编的儿歌,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使他们的语感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讲授完这节课使我觉得利用音乐主题网站上音乐欣赏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非常有效的整合方式,我将音乐、语文、信息、表演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展示了课上讲授的内容。

伴随着快乐的乐曲、精美的图像,学生的阅读量大幅度增加,无形中也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体会和应用。

此外课件制作中,我非常注意课件呈现方式科学性、艺术性的要求,为保护学生视力,儿歌字体全部采用2号楷体字,色彩与背景互为补充,突出主体,减少干扰因素。

细节是成功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保证。

2008-06-11“‘鸡蛋鸡蛋壳壳儿,里头坐个哥哥儿,哥哥出来卖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她唱着,用手板住燕燕的小手指,指着鼻子和眼睛,燕燕笑得咯咯的。

”——《城南旧事》跳皮筋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北京儿歌有什么特点收藏挑错推荐打印编辑:佚名来源:未知【我要投稿】时间:2009年03月03日11时48分18秒访问点击:172次儿歌是北京民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它们短小精悍的歌唱形式,简练生动的歌词语言,以及淳朴明快、活跃流畅的音调、节奏,具有鲜明的儿童性格特征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多侧面地表现了儿童们的生活情趣,如《水牛儿》《车轱辘圆》和《拜四方》等。

特别是《水牛儿》,它不仅流传最广,而且在北京儿歌中最有代表性。

这首歌早在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由王廷绍点订的《霓裳续谱》第八卷“云散雨收”中,就有过生动的描述:“云散雨收(呀呀哟),有一个女孩在房檐底下溜瞅,口口声声叫水牛,拣在手里叫它长,说是牛儿啊牛儿啊,你出来吧,妈妈带来的牛肝牛肉,牛儿啊,你先出犄角后出头。

”今天,它虽然已时过200多年,但仍为孩子们所喜爱。

此外,本卷还收入了几首儿歌,如《乖小儿》和《狼来啦虎来啦》等,也都很有北京特点。

(1)上咕噜台,下咕噜台。

隔着墙头叫奶奶。

奶奶奶奶您穿的甚么鞋?大花鞋,谁做的?娘做的。

请娘来,喝茶来,茶又香,酒又香,十个骆驼驮百双。

驮不动,叫马愣。

马愣嗽了一口水,喷了小姐的花裤腿。

小姐小姐你别恼,弄把火,咱俩烤,烤不迭,车来咧。

甚么车?红板绿板大牛车。

甚么牛?金牛、银牛。

甚么鞭?挂拉鞭,跟着小姐上西天。

西天有个小孙猴,咬了小姐的妈妈头儿。

(2)小小子,摘棉花。

一摘摘了个小南瓜。

爹一口,娘一口,一下咬了孩子的手。

孩子孩子你别哭,明天给你买个拔浪鼓。

白天拿着玩,夜里吓老虎。

(3)小小子,坐门坎儿,摔了个跤,捡了个钱,又打醋,又买盐,又娶媳妇又过年。

(4)一锅饭,满屋香,哥哥尝,弟弟尝,哥哥饱,弟弟饱,一块玩,一块跑,不打架,不争吵,爹娘看着好不好。

(5)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蒸包子,肉碟子,一下撑你个两节子。

(6)亲是亲,财是财,吃了我的桑葚拿钱来。

(7)孩啊,孩啊,你别哭,跟着妈妈把牌赌。

赢了钱,买烧饼。

输了钱,粜高粱,你爹来了别嚷嚷。

(8)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咪,咪,咪,猫来了。

看你下来不下来。

追忆儿时京城的歌谣(2008-07-12 17:21:05)转载分类:重游老北京标签:老北京童谣儿歌文化歌谣没有什么曲调、平仄,但有板有眼,歌谣没有过多的含意,但极为上口,世代相传。

歌谣是母亲对孩子们的幼教,歌谣是母亲对孩子的启蒙佳篇。

歌谣让我回忆自己天真活泼的童趣,妈妈口中的歌谣似蜜般甘甜。

注:歌谣指的就是儿歌和童谣。

当我们收集这些歌谣时,往事旧景重现。

奶奶、姥姥、姑姑、妈妈、姨妈的声音总是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这些歌朴实无华,没有什么曲调,也没有什么文采和词汇,但或多或少讲究些节奏和音律。

其内容较多的反映出了广大贫苦市民的愿望,其简短、对称,有板有眼。

因为其合辙压韵,易于上口,加之词语中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这些歌谣从她们口中自然流出而继承与发展着。

其生命力极强,能传数代。

不过,社会进步得太快了,这些古老诙谐的语句终将被人们遗忘,因为它们太陈旧、太古老了。

现在的孩子也唱拍手歌,曲调没变,不过换了歌词。

变成了飞机、火车,手枪、大炮,红绿灯、麦当劳、冰激凌等新内容、新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