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辨析两组概念
比较法方法之辨析
比较法方法之辨析刘芝秀摘要比较法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裁减研究对象的现象很突出,不利于深入了解比较对象。
比较法中的功能比较和文化比较两种基本方法都有其弱点:功能比较易于流入形式化,文化比较则容易陷入对象的迷阵中。
本文指出必须取长补短,采取一种“整体观下的目的性”,统率功能比较和文化比较,以一种有选择、有重点同时又兼顾大局的态度进行比较法研究。
关键词比较法方法功能比较文化比较目的性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001-02与人文科学或者社会科学中的比较研究不同,比较法研究是“一项规范性和政策导向的事业”,①不可避免地采纳一种工具理性的态度,如同德国一代法学巨匠耶林(RudolfvonJhering)在其巨著《罗马法精神》(GeistdesromischenRechts)中所言:“外国法制之继受与国家无关,仅是合乎目的性及需要之问题而已。
如果自家所有的,同属完善或更佳,自然不必远求。
惟若有人以奎宁皮药草非长于自己庭院而拒绝使用,则愚蠢至极。
”②——可以说,一种合乎目的性的“拿来主义”研究方法已经成长为比较法学研究的主流。
然而,比较法学因此陷入困境:一方面,目的是比较法学中不可或缺的指导,如果没有目的性的指导,如何知道比较什么?为什么而比较?但是,另一方面,过强的目的预设又损害研究的真实性,因为其一,目的性容易将研究对象削足适履;其二,过于坚持目的很容易忽略研究对象的细微精奥。
本文认为这种困境正是比较法方法中主客体二元紧张的难题,即比较法研究者主体的主观目的性与研究对象客体的客观实在性之间存在对立和紧张。
本文将粗略思考这样一种解困之道:在一种整体观下的目的性的指导下,结合文化比较与功能比较两种方法,缓解主客体二元的紧张。
比较法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文化比较和功能比较。
这两方法各有其优长和缺陷,在具体研究中应当得到小心对待。
文化人类学者对比较法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法律的比较研究路径]还能变成,从稍具实践的角度看,一种在某一更集中的问题上(比如规范之根据与事实之说明间的关系,或者规范之说明与事实之根据间的关系)完成这种阐释学的大努力(grandjete)。
辨析概念的方法
辨析概念的方法一、定义法。
这定义法可重要啦。
就是要搞清楚概念最最基本的含义是啥。
比如说“猫”这个概念,那它的定义就是一种小型的毛茸茸的哺乳动物,会喵喵叫,喜欢抓老鼠(当然现在很多猫都不抓啦,就知道卖萌)。
从字典上、从科学的解释里去找这个概念的准确定义,这就像是给这个概念盖了个戳,让你知道它最核心的东西。
要是连定义都搞不清楚,那后面就全乱套啦。
就像你要去参加一场猫展,结果你以为狗也能参加,因为你连猫的定义都没搞对,那可就闹大笑话啦。
二、对比法。
对比法也超有趣呢。
把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比一比。
就像比较猫和狗吧。
猫比较独立,狗就很热情黏人。
猫走路轻轻的,狗有时候跑起来就像一阵风。
通过对比,就能更清楚地知道猫这个概念和狗这个概念的区别啦。
在生活里也一样,你要是想知道自己是个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就和那些典型的内向者、外向者对比对比。
你看,内向的人可能更喜欢自己待着看书,外向的人就爱到处参加聚会。
这样一对比,概念就清晰多啦。
三、举例法。
举例可是让概念活起来的好办法哦。
还说猫这个概念,你光说它是哺乳动物还不够生动。
你可以说“像我家那只小橘猫,每天就知道在窗台晒太阳,伸着懒腰,眼睛眯成一条缝,这就是猫”。
有了这些例子,概念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啦。
再比如说“幸福”这个概念很抽象吧,但是你说“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家人的笑脸,吃着热乎的饭菜,这就是幸福”,这样就把幸福这个概念具象化了。
四、划分法。
划分法呢,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小块。
比如说“动物”这个大概念,我们可以划分成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等。
对于“猫”这个概念,也可以划分,按照品种可以分成布偶猫、暹罗猫、中华田园猫等等。
这样划分以后,我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更细致啦。
就像你整理衣柜,把衣服按照季节、类型划分好,找起来就方便多了,概念也是这样,划分清楚了,就更好把握啦。
理解概念的一种好方法——比较法
理解概念的一种好方法——比较法在学生得学习中,物理概念不清晰是普遍咨询题,在教学时把相关得概念进行对比比较,区不不同点,再寻出它们之间得联系,一定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得理解.在热学中,较抽象得概念是:温度、内能、热量等,使学生用比较法来学习,则可达到掌握、应用概念得目得.首先,温度、内能、热量得含义不同.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得物理量.它反映某物体或物体得某部分在某一时刻所处得冷热状态,从分子运动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得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得速度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它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得集体表现,是状态量.因此,温度不能发生传递;温度变化可用升高或落低来讲明.内能,广义来讲,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得总能量,包括分子无规则运动得动能,分子间得相互作用能,分子、原子内得能量,原子核得能量等.由于在热运动中后两项不发生变化,因此内能要紧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得动能和分子势能得总和,它反映某一时刻大量分子所具有得能量状态.内能能够发生转移和转化,用增加或减少来讲明它得改变.专门强调得是: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妨碍内能大小得因素有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状态等,但无法明白一个物体得内能有多少.M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得多少.它反映物体间在热交换过程中改变得内能得量.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得量,是一个过程量.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多少焦得热量,内能就减少多少;低温物体汲取多少热量,它得内能就增加多少.因为它是过程量,不能讲某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只能叙述为物体“汲取”或“放出”多少热量.其次,温度、内能、热量之间得关系.温度和内能基本上由物体中大量分子所处得状态所决定得,因此,物体温度变化会引起内能得变化.例如,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落低,内能减少.反过来,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物体内能变化可引起温度变化,温度得变化总是由内能变化引起得,故温度变化标志着内能得变化.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得数量.在不做功得前提下,物体汲取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由公式“q=cm△t”可知,在没有物态变化得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汲取或放出得热量只与物体温度得变化相联系,与物体原来温度得高低无关.通过以上得分析、比较,使学生能对这三个概念有更深刻得理解,同时也使其认知了这种非常好得逻辑思维方法——比较法,在对其他概念和规律得学习中也能够加以运用.。
概念界定的四种方法
概念界定的四种方法概念界定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研究方向,确保研究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概念界定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定义法、描述法、示例法和比较法。
定义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界定方法,即通过给出一个或多个定义来界定一个概念。
在定义法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界定,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特征,而外延是指概念所包含的具体事物。
例如,我们可以用定义法来界定“家庭”这一概念:“家庭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成员组成的社会单位,成员之间存在亲属关系,共同生活并共享资源”。
描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概念界定方法,它通过对概念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来界定概念。
在描述法中,可以使用一些关键词和特征来描述一个概念,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描述法来界定“创新”这一概念:“创新是指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引入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或观念”。
示例法是一种通过实例来界定概念的方法。
在示例法中,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一个概念的特征和范围。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示例法来界定“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同一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例如,通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较法是一种通过与其他概念进行比较来界定概念的方法。
在比较法中,我们可以将一个概念与其他相似或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从而明确该概念的特点和范围。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比较法来界定“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人工智能是一种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推理来模拟人类认知能力。
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相比,人工智能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概念界定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通过定义法、描述法、示例法和比较法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确保概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比较法名词解释
比较法名词解释
比较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以评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的一种方法。
比较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统计学、心理学、教育、经济学、营销和医学等。
在研究中,比较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变量。
例如,在教育研究中,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较。
这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哪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更高,以及学生在不同学校的学习效果是否有所不同。
比较法也可以用来比较同一组人员的不同变量。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可以将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比较,以确定哪种治疗方法更有效。
这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尽管比较法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比较可能会隐藏更微妙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比较时,需要确保比较的各个方面是相似的,并且确保比较是公正和准确的。
词语辨析的技巧与方法
词语辨析的技巧与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辨析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词语,可以准确地传递思想,避免歧义和误解。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词语辨析的技巧与方法,帮助读者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流畅性。
一、词义辨析1. 词义对比:对比两个或多个词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如,常见的对比有:坚固和稳固、优秀和卓越、爱和恋等。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词的意义差异,从而选用合适的词语来表达。
2. 研究词源:了解词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是辨析词义的有效方法。
有时,同一词在语义上可能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它们源自不同的语言或文化,并经过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词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和用法。
3. 反义辨析:通过对比某个词的反义词,来理解和弄清该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当我们对一个词的意义感到困惑时,可以寻找它的反义词进行对比,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词的含义。
二、用法辨析1. 语境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可能承载不同的含义。
通过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具体含义和用法。
尤其是一些多义词或词义较为模糊的词汇,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具体辨析。
2. 搭配分析:不同的词语有着各自的搭配习惯。
通过研究某个词的常见搭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例如,"make a decision"和"takea decision"虽然在字面上很相似,但在实际使用中有着不同的搭配习惯。
3. 语域分析: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和语域中的使用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有些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的频率和习惯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词语辨析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语境和语域。
三、资源参考1. 词典和工具书:词典是词语辨析的重要工具。
通过查阅词典,可以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用法和搭配等信息。
在使用词典时,可以参考各个词语的定义、例句、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内容,帮助准确选择合适的词语。
比较法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其最基本特征是抽象性和概括性。
物理概念从宇宙间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中抽象而得,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义、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
同时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还比较薄弱,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抓好概念教学。
教学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结合概念教学来加以讨论。
一、“比较法“的内涵及分类“比较法”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
比较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按逻辑的方法分类,大致可分为如下五类:1.类比法类比法可分为同类事物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的比较。
(1)同类事物的比较:这是一种确定同类事物异同点及其本质的一种常用的比较方法。
(2)不同类事物的比较:这是一种主要用来确定不同类事物异点及其本质的比较方法。
不同类事物相比较,有时是无意义的,但更多的时候不仅相比有意义,而且很重要。
这种比较更多的不是比出相同或相似,而是比出相异,使相异更加鲜明和突出,以区别不同类事物间的本质差别。
2.顺序比较法即把要学习的材料(未知事物)和已学习过的材料(已知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这也是通常采用的比较法。
3.对照比较法这是一种同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未知事物(要学习的材料)加以比较的方法。
4.自身纵比法这是一种没有其他对比事物的自我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方法,目的在于研究过去,观察现在,推断未来。
5.同心比较法这是一种把一个事物与其它若干事物同时比较的方法,比较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居中心位置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比较法的定义
比较法的定义
比较法是一种分析方法,用于对两个或多个对象或概念进行比较和对比。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领域,如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和艺术等。
比较法的定义包括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比较法的基本原则是将两个或多个对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法,研究人员可以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从中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从而推动研究领域的发展。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比较法通常用于比较不同国家、文化、社会群体或政治体系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法,研究人员可以发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研究中,比较法也被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体系,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从中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影响,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不同对象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通过比较法,研究人员可以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从中得出结论,推动研究领域的发展。
第一讲:比较法的概念、性质和方法论(1)
主要参考文献:
1、【德】茨威格特、克茨著 《比较法总论》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版 【苏】季列著 《社会主义比较法学》 苏联法律书籍出版社1975年版 .【法】达维著:《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4、【日】大木雅夫著:《比较法》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英】阿· 沃森:《法律移植论》,贺卫方译,《比较法学研究》 1989年第一期 6、【美】埃尔曼著:《比较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何勤华主编:《法律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朱景文著:《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冯玉军著:《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版 10、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三、比较法的方法论
1.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2.规范比较与功能比较 3.文化比较 4.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
1.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这是与比较法研究在纵向和横向研究及 其范围的大小相关的。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 1)宏观比较是指对不同法系或不同社会 制度的法律、法律制度的比较。 2)微观比较是指对不同的法律概念、规 则、制度、部门法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如:法国比较法学家萨莱伊、朗贝尔、达维和前苏联学者季列。
我们认为,比较法既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门学科的 观点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二、比较法的研究范围
它是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比较研究。 它包括对同一国家的不同法律法律体系的比较研究。 它包括对本国法与外国法或不同的外国法之间的比较 研究。 它还包括对不同法律体系所赖以存在和作用的社会经 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研 1、本体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2、行为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3、心态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4、物态法律文化的比较研 5、主体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词义辨析方法
词义辨析方法词义辨析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词汇的意义、用法以及语境等方面。
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词义辨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一、对比法对比法是一种常见的词义辨析方法,它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我们可以对比“自由”和“自在”这两个词语。
虽然它们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意义上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自由”强调的是不受限制、不受束缚,而“自在”则更强调自然、舒适的状态。
通过对比这两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二、语境法语境法是指通过词语所处的上下文环境来理解其意义。
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这句话:“他的笑容很温和。
”在这个句子中,“温和”可以指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指他的表情。
通过分析句子的语境,我们可以确定“温和”在这里的意义是指他的表情。
三、词源法词源法是指通过研究词语的起源和发展来理解其意义。
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词源有关。
例如,我们可以看一下“狡猾”和“狡诈”这两个词语。
它们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意义上却有所不同。
通过研究词源,我们可以发现,“狡猾”一词来自于动物的行为特点,强调的是狡猾、狡诈的本质;而“狡诈”一词则更强调的是人的行为特点,强调的是狡诈、狡猾的行为。
四、同义词辨析法同义词辨析法是指通过比较和辨析同义词的意义和用法来理解其差异。
例如,我们可以看一下“美丽”和“漂亮”这两个词语。
它们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外貌,但在意义上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美丽”更强调的是内外兼修、具有吸引力的特点;而“漂亮”则更强调的是外表的好看、迷人。
通过对比这两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五、上下位关系法上下位关系法是指通过分析词语之间的上下位关系来理解其意义。
有些词语之间存在着上下位的关系,即一个词语可以包含另一个词语的意义。
词语辨析方法
词语辨析方法词语辨析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关键之一。
正确地使用词语,能够使文章更加准确、生动,并且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意思。
然而,由于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很多词语在意义上存在微妙的差别,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准确的辨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词语辨析方法。
一、对比辨析法对比辨析法是指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词语的差异来准确使用它们。
例如,“明显”和“显然”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事物明显,但是“明显”更加强调直观上的明显,而“显然”则强调根据事实或逻辑推理可以明显看出。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二、语境辨析法语境辨析法是指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
有时候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进行辨析。
例如,“发展”这个词语在经济学中指的是经济的增长和进步,而在生物学中则指生物体的生长和变化。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含义。
三、词源辨析法词源辨析法是指通过词语的词源来确定其含义。
很多词语的含义和词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了解词语的词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例如,“学问”这个词语的词源是“学”和“问”,意思是通过学习来寻求答案。
因此,“学问”一词强调的是通过学习和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用法辨析法用法辨析法是指通过词语的常用搭配和习惯用法来确定其含义。
有些词语在特定的搭配中才能够发挥其准确的含义,因此需要注意其常用搭配。
例如,“逐渐”和“渐渐”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事物逐步发展的过程,但是“逐渐”更加正式和书面化,常用于正式场合;而“渐渐”则更加口语化,常用于口语交流中。
五、词义辨析法词义辨析法是指通过对词语的具体含义进行辨析来准确使用它们。
有时候一个词语会有多个含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含义。
例如,“发展”这个词语除了指经济的增长和进步之外,还可以指事物的演变和进化。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含义。
总之,词语辨析是语言运用的重要环节,正确地使用词语能够使文章更加准确、生动。
概念的辨析的定义
概念的辨析的定义概念辨析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概念的比较和对比,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通过这种辨析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概念辨析是认识和思维的一种方式,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本质特点,从而更好地应用和运用这些概念。
概念辨析有助于我们避免概念混淆和误解。
有时候,不同概念之间的界限不够清晰,容易导致我们在思考和论述时出现混淆和误解。
通过概念辨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界定不同概念的边界和内涵,避免在使用这些概念的时候出现混淆和误解。
概念辨析的关键在于比较和对比。
在进行概念辨析时,首先需要明确要对比的概念,并确定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
然后,通过比较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本质特点。
在比较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考察这些概念,例如从概念的定义、特点、功能、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对比。
概念辨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念。
通过概念辨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我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概念辨析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些概念,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错误和误解。
概念辨析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中都有重要作用。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概念辨析都是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自然科学中,概念辨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科学规律和原理,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在社会科学中,概念辨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本质特点,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总结起来,概念辨析是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概念,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通过这种辨析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的过程。
概念辨析有助于我们避免概念混淆和误解,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
概念辨析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中都有重要作用,是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测量概念的辨析技巧
测量概念的辨析技巧
测量概念的辨析技巧是一种用于区分不同概念,准确理解其含义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测量概念辨析技巧:
1. 定义对比法:比较不同概念的定义,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
例如,可以比较“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以区分它们两个之间的差异。
2. 描述对比法:观察和描述不同概念在实际场景中的不同表现和特征。
例如,观察并描述“温度”和“热量”的表现形式,以辨别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对比法:使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不同概念的应用和含义。
例如,使用实际案例来说明“质量”和“重量”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概念。
4. 分类对比法:将不同概念按照某种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在各个分类中的特点。
例如,将不同颜色按照明暗进行分类,然后分析它们不同的亮度和饱和度。
5. 概念映射法:将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绘制成图形、图表或思维导图,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使用Venn图来比较和区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
通过运用以上的测量概念辨析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应用不同概
念,并避免混淆和误解。
第1讲比较法的概念和性质
三、比较法与其它法学学科的 关系
3.比较法与国内法中部门法学
部门法学:如宪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一般是对 某一部门法,特别是对本国的该部门法的研究。
联系:比较法中的各部门比较法学(如比较宪法学、 比较刑法学、比较诉讼法学)和相应的部门法学是密 切联系的,它们互相提供材料和结论。
区别:应注意防止以部门比较法学代替部门法学的倾 向。因为一个国家的部门法学,总是以研究本国现 行法律为重点的。
三、比较法与其它法学学科的 关系
(1)和国际公法的联系:
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公法的两个主要渊源。条约 内容,关系到大量国内法问题,必须对缔约国之间 的有关国内法进行比较研究。为了解释一些抽象的 国际习惯,如“约定必须遵守”、“不得滥用权利” 等原则,必须比较研究国内法中这些原则的应用。
Eg.《国际法院规约》第9条规定,在选举该 院法官时,应注意务使法官全体确能代表世界 各大文化和各主要法系。
第1讲 比较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比较法的含义与研究对象
1 含义
比较法(Comparative Law),是对不同国家(或特 定地区)的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在英文中,还有Study of Comprative Law(比较法 的研究)、和Comprative Study of Law(法律的研 究方法)的称谓。
三、比较法与其它法学学科的 关系
4. 比较法与外国法学
外国法学:泛指对本国法以外的其它国家法 律的研究。
联系:比较法学研究首先要求掌握有关外国 法的材料。
区别:仅仅研究外国法,还不是比较法。
三、比较法与其它法学学科的 关系
5. 比较法与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通常指对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 研究。前者泛指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后者 一般指冲突法,即在不同国家调整涉外民事 法律关系的法律发生冲突时用以决定适用哪 一国家法律的准则。在我国法学中,还包括 国际经济法。
高中阅读理解中的辨析技巧与推理方法
高中阅读理解中的辨析技巧与推理方法高中阅读理解是学习的重要一环,掌握辨析技巧与推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意思、准确回答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技巧与推理方法,帮助高中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对比与对照法对比与对照法是一种常见的辨析技巧,通过对文章中不同观点、事物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运用对比与对照法:1. 对比观点:在文章中,作者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
此时,我们应该将这些观点进行整合,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对照事物:有时候,文章会引用一些具体事物或者例子来支持观点。
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事物进行对照,比如找出共同点或者不同点,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归纳与概括法归纳与概括法是一种帮助我们提炼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推理方法。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运用这一技巧:1. 归纳关键信息:阅读时,我们应该注意文章的重点信息和关键词。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和速度。
2. 概括文章大意: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我们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文章的主旨。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三、推理和判断法推理和判断法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蕴含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运用这一技巧:1. 推理支持论据:在文章中,作者会给出一些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推理方法来分析这些论据,判断其是否具有说服力。
2. 推理作者意图:有时候,文章会表达作者的意图或者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推理方法来分析作者的用意,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四、上下文推测法上下文推测法是一种通过文章上下文信息推测词义、意义的方法。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运用这一技巧:1. 推测词义:遇到生词或者不熟悉的词语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推测其意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意思。
2. 推测意义:有时候,文章会使用一些比喻、暗示等手法来表达意义。
比较法方法之辨析
比较法方法之辨析作者:刘芝秀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8期摘要比较法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裁减研究对象的现象很突出,不利于深入了解比较对象。
比较法中的功能比较和文化比较两种基本方法都有其弱点:功能比较易于流入形式化,文化比较则容易陷入对象的迷阵中。
本文指出必须取长补短,采取一种“整体观下的目的性”,统率功能比较和文化比较,以一种有选择、有重点同时又兼顾大局的态度进行比较法研究。
关键词比较法方法功能比较文化比较目的性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001-02与人文科学或者社会科学中的比较研究不同,比较法研究是“一项规范性和政策导向的事业”,①不可避免地采纳一种工具理性的态度,如同德国一代法学巨匠耶林(RudolfvonJhering)在其巨著《罗马法精神》(GeistdesromischenRechts)中所言:“外国法制之继受与国家无关,仅是合乎目的性及需要之问题而已。
如果自家所有的,同属完善或更佳,自然不必远求。
惟若有人以奎宁皮药草非长于自己庭院而拒绝使用,则愚蠢至极。
”②——可以说,一种合乎目的性的“拿来主义”研究方法已经成长为比较法学研究的主流。
然而,比较法学因此陷入困境:一方面,目的是比较法学中不可或缺的指导,如果没有目的性的指导,如何知道比较什么?为什么而比较?但是,另一方面,过强的目的预设又损害研究的真实性,因为其一,目的性容易将研究对象削足适履;其二,过于坚持目的很容易忽略研究对象的细微精奥。
本文认为这种困境正是比较法方法中主客体二元紧张的难题,即比较法研究者主体的主观目的性与研究对象客体的客观实在性之间存在对立和紧张。
本文将粗略思考这样一种解困之道:在一种整体观下的目的性的指导下,结合文化比较与功能比较两种方法,缓解主客体二元的紧张。
比较法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文化比较和功能比较。
这两方法各有其优长和缺陷,在具体研究中应当得到小心对待。
理解概念的一种好方法——比较法
理解概念的一种好方法——比较法在学生的学习中,物理概念不清楚是普遍问题,在教学时把相关的概念进行对照比较,区别不同点,再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一定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热学中,较抽象的概念是:温度、内能、热量等,使学生用比较法来学习,则可达到掌握、应用概念的目的。
首先,温度、内能、热量的含义不同。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它反映某物体或物体的某部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冷热状态,从分子运动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
它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是状态量。
所以,温度不能发生传递;温度变化可用升高或降低来说明。
内能,广义来说,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分子、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的能量等。
由于在热运动中后两项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主要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反映某一时刻大量分子所具有的能量状态。
内能可以发生转移和转化,用增加或减少来说明它的改变。
特别强调的是: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状态等,但无法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有多少。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它反映物体间在热交换过程中改变的内能的量。
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量,是一个过程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多少焦的热量,内能就减少多少;低温物体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因为它是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只能叙述为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
其次,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温度和内能都是由物体中大量分子所处的状态所决定的,因此,物体温度变化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例如,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反过来,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物体内能变化可引起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总是由内能变化引起的,故温度变化标志着内能的变化。
概念界定的方法
概念界定的方法概念界定是指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将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界定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
以下是概念界定的几种方法:1. 同类分析法同类分析法是指将待定义概念与其同类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限定概念的内涵。
例如,要对“爱情”这个概念进行界定,可以将其与友情、亲情、互助关系等概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得出其内涵。
2. 反义分析法反义分析法是指将待定义概念与其相反的概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限定概念的外延。
例如,要界定“人类”这个概念,可以将其与动物、非生命体等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找出其所包括的对象。
3. 列举法列举法是指通过列举该概念的典型事例或例子来限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要界定“诚实”这个概念,可以列举出一些典型的诚实行为,如说真话、遵守承诺等,从而得出其内涵和外延。
4. 模糊边界法模糊边界法是指识别和界定概念的模糊范畴,即概念的临界点或模糊边界。
例如,要界定“富裕”这个概念,可以考虑其所涉及的因素,如收入、财富、物质生活水平等,从而找出其模糊边界。
5. 归纳演绎法归纳演绎法是指通过归纳分析已知的个别事实或现象,推导出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要界定“幸福”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调查分析人们对幸福的认知和需求,从而得出其内涵和外延。
以上是概念界定的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概念界定是在理解和研究概念时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对比法的解释
对比法是一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对象、概念、观点或事件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来得出结论或作出判断。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关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或决策。
对比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对比对象:首先需要明确所要对比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概念、观点或事件。
2.收集信息:针对每个对比对象,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了解其特点、属性、优势和劣势等。
3.找出相似之处:比较对比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即它们共有的特点、属性或优势。
4.辨析差异之处:对比对象之间的差异之处进行辨析,即它们在特点、属性或优势方面的不同之处。
5.总结和评估:根据对比得出的相似和差异之处,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各对象的优劣势,得出结论或作出判断。
对比法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问题,例如科学研究、市场调查、学术论文、产品比较、政策制定等。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酸碱性D.氧化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解题时可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进行判断,物理性质是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密度、硬度、延展性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等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该题选B.
A.干冰升华B.石蜡熔化
C.矿山粉碎D.酒精燃烧
(5).(2016年无锡市中考题)下列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参考答案
(1).B(2).D(3).A(4).D(5).A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概念剖析
2.典例分析
例4(2016年南宁市中考题)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D.氮气用于制备氮肥和燃料
(3)(娄底市中考题)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能升华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
答案:(1).D(2).A(3).C.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概念剖析
2.典例分析
例1(2016年揚州市中考题)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钢铁生锈
C.食物变质D.葡萄酿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变化.判断某一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其关键是要抓住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钢铁生锈、食物变质、葡萄酿酒均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唯有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例3生活中的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A.牛奶变酸B.钢铁生锈
C.火柴燃烧D粉笔折断
解析物质的变化形式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所以回答本题只要认清四个选项各属什么变化,答案也就确定了.因D是物理变化,而A、B、C均为化学变化,所以D的变化与其它三者有着本质区别,选D.
比较法辨析两组概念
作者:马亚楼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第03期
摘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容易混淆的两组概念,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笔者将其比较分析与本文,并配一例题剖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比较法;辨析;两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中初次接触到的两组相近的概念,初学者容易混淆,为此,笔者将这两组概念比较分析于下,并举例与本文,以期抛砖引玉之作用.
答案:B
例6(2016年北京市中考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硫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用途的性质表现,解题时依据物理性质的含义,即物理性质是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氧气用于炼钢,硫酸用于除铁锈,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即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唯有干冰用于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即利用物理性质,所以该题选C.
3.专项练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16年河南省中考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电线
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题)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
B.焦炭用于炼铁
C.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
C.火药应用D.瓷器烧制
(2).(2016年海南省中考题改编)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浓盐酸挥发
C.玻璃破碎D.钢铁生锈
(3).(2016年荆州市中考题)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硫粉燃烧
C.水通电分解D.钢铁生锈
(4).(2016年江苏淮安市中考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B
例5(2016年广州市中考题)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题时根据化学性质的概念,即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是属于化学性质,硬度、溶解性和易打碎等均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B.
答案:A
评注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例2(2016年青岛中考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B.干冰升华
C.水结成冰D.酒精挥发
解析由化学变化的涵义可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干冰升华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即状态的变化;水结成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酒精挥发是液态的酒精变为气态的酒精,均无新物质生成,唯有煤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评注本题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题目不是直接点出是什么变化,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之后得出的,在四者变化中何者变化与其它三个均不同,所以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是答好本题的关键,本类试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考查能力的作用.
3.专项练习
(1).(2016年安徽省中考题)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