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合集下载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1. 引言事故致因理论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的概念。

在安全学中,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的发生及其原因的一种方法。

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 基本原理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人因、技术因和管理因。

2.1 人因人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因指的是人为错误、疏忽或不正确的决策所导致的事故。

人因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两个方面。

个体因素包括人员的技能水平、态度、经验、专业知识等因素。

例如,一个缺乏经验的操作人员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发生。

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的管理体系、组织文化等因素。

例如,一个缺乏有效培训和沟通的组织可能会导致员工缺乏正确的指导和信息,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2 技术因技术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技术因指的是与技术设备、工艺或设计有关的因素。

技术因包括设备的可靠性、工艺的安全性等因素。

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维持其性能和功能的能力。

设备的可靠性越高,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工艺安全性是指工艺设计和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和规定。

一个合理安全的工艺设计和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2.3 管理因管理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第三个因素。

管理因指的是对人因和技术因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因素。

管理因包括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因素。

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风险管理是指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3. 应用案例事故致因理论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个应用案例:3.1 事故案例描述某工厂的一名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导致设备损坏并且造成了生产中断。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的原因
物(Machine)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生产性物质和非生产性物质。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能力构成危险因素,如化学能、热能引起爆炸。物的不安全状态会随生产条件变化,要认识转化并克服不安全转态 。环境(Media)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由不良的环境因素造成的。例如,某厂区铁路转弯处的两旁建有违章房屋和树木,一工人横过铁路时被机车撞死。进行分析。
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提出伤亡事故的五个因素为:A1-社会环境和管理; A2-人为过失; A3-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 A4-意外事件; A5-伤亡。这五个因素犹如连锁反应,按因果关系依次发生。
事故因果连锁论
人的不安全动作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系列的中心,也是关键的一个因素,应设法消除。
博得的事故因果连锁:控制不足-管理;基本原因-起源论;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伤害-损坏-损失。
事故频发倾向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工业生产中的许多操作对操作者的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或者说人员有定的职业适合性。当人员的素质不符合生产操作要求时,人在生产操作中就会发生失误或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二、按性质划分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一次原因,是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间接原因:引起事故原因的原因。技术原因:设计、制造、安全设施等。教育原因:对上岗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教育及培训。 身体原因:生病 、身体缺陷、疲劳等。 精神原因:精神状态不良 、性格缺陷、智力缺陷。
按性质划分事故原因
管理原因 :原因多种多样。社会及历史原因:涉及的面很广,情况也比较复杂。 预防事故的“3E”对策: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法制(Enforcement)对策 。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15,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看作是现场失误,现场失误是由于管理失误,管理失误是由于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和发挥管理机能方面。
五、论述题
1,论述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答: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阐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论,作为事故发生原因的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关系问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事故预防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责任,以及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数十年来,该理论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广大事故预防工作者的赞同,作为他们从事事故预防工作的理论基础。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认识的深化,许多新观点、新理论相继问世,但是该理论中的许多内容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今的事故预防工作中产生重大影响。
3,亚当斯认为,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的( C )方面。
A,计划、指挥、协调 B,计划、组织、指挥 C,目标、组织、机能 D,目标、责任、机能
4,在事故统计分析时把物的因素进一步区分为( B )。
A,机械和物质 B,起因物和加害物 C,机械和物体 D,设备与环境
四、回答问题
1,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
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2,怎样防止不安全行为?
3E原则。
3,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人的缺点,基本原因是遗传和环境。
危险源及危险性,没有绝对安全,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内在的安全”而不是“附加上的安全”。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 中的不幸状态。
2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根据美国一份被称为“匹兹伯格调 查”的报告,1909年美国全国的工业 死亡事故高达3万起,一些工厂的百万 工时死亡率达到150一200人。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的资 料,在20世纪初的4年间,该公司的 2200名职工中竟有1600人在事故中受 到过伤害。
24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⑴由于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 局部积聚; ⑵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⑶电雷管存放不当,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 (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
18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图1 事故发生原因的层次顺序 19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间接原因大致分为6类: 1. 技术的原因 2. 教育的原因 3. 身体的原因 4. 精神的原因 5. 管理的原因 6. 社会及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哪个更重要?
即使去掉直接原因,只要间接原因还存在,也无法防止 再产生新的直接原因。所以,作为最根本的对策,应当追 溯到二次原因以至基础原因,并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出现了高速飞机、雷达和 各种自动化机械等。为防止和减少飞机飞行事故而兴起的 事故判定技术及人机工程等,对后来的工业事故预防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事故判定技术(Critical lncident Technique)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

安全原理概述

安全原理概述
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变性,但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是早就存在的, 且有一个量变、渐变过程。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7)危害性
事故往往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例:如下表-2004~2009我国煤矿50人以上事故统计 8)可预防性
尽管事故的发生是必然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控制措 施来预防事故发生或者延缓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即降低 事故发生的概率。
•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演化规则确定,但 演化方向和结果不确定;
• 有序与无序性-时间空间和结构有序,但因 素变化存在无序不稳定性;
• 突变性或畸变性-安全系统渐变或突然质变 都会导致事故。
四、安全系统工程
➢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 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 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
(1)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 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 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 失的事故;
二、系统工程 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
的科学方法。 • 系统工程是解决系统整体及其全过程优化问题的
工程技术; • 系统工程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适应性。 三、安全系统 与安全相关的影响因素构成的系统。 ➢ 安全系统特性:
• 复杂性-涉及人机环境体系; 机

环境
• 开放性-安全系统总是寄生在另一个系统中;
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如果人 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空间 和同一时间相遇,就将在此地发生事故。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2,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4,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5,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6,能量以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7,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8,“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9,本质安全: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

10,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1,变化的观点: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2,P理论:本尼尔认为生产活动中扰动,即外界影响的变化,将作用于行为者。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

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二、单选题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事故基本原因是(B )。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新编版)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新编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新编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新编版)绪论一、基本概念1、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2、事故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

3、安全原理,主要是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伤亡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的理论体系。

4、在伤亡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位置,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力军。

5、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

(1)宏观的安全管理(2)微观的安全管理--管理部门集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

(3)广义的安全管理(4)狭义的安全管理--在生产过程活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防止伤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以及财产损失的活动。

二、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第一章安全管理的发展和演变一、安全管理是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1、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2、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新的危害和危险。

3、必须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安全管理,并辅以发展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

4、美国安全工作特点5、日本安全特点二、建国以来安全管理地发展演变情况1、建立和发展阶段2、停顿和倒退3、恢复和提高阶段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预防事故发生的理论。

典型案例分析(下)

典型案例分析(下)

第一章事故基本概念
二、按事故类别分类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事 故类别划分成20项。其中和我们涉及到事故的有15项:
序号
1 2 3 4 5
类别
物体打 击 车辆伤 害 机械伤 害 起重伤 害 触电
序号
6 7 8 9 10
类别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 落 中毒和 窒息
第一章事故基本概念
12、不安全装束。 (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3)其他。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第一章事故基本概念
二、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
事故的间接原因,则是指使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 原因。事故的间接原因有以下5种: (一)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 “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是指从安全的角度来分析,设计上 和技术上存在的与事故发生原因有关的缺陷。包括工业构件、建筑 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控制方法、维修检查等设计 、施工和材料使用中存在的缺陷。这类缺陷主要表现在:在设计上 因设计错误或考虑不周造成的失误;在技术上因安装、施工、制造 、使用、维修、检查等达不到要求而留下的事故隐患。主要有;
1亿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上 1亿元以下 1000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 1000万元以下
第一章事故基本概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在《生产安 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基础上将一般事故又具体细分为以下三 等级:
事故等级 一般事故A级 一般事故B级 一般事故C级 死亡人 数 3人以下 死亡 0 0 重伤人数 3人以上10人 以下 3人以下 0 轻伤人数 10人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 1000万元以下

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1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已经初具规模,蒸汽 动力和电力驱动的机械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手工工具。这 些机械在设计时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操作的安全和方便, 几乎没有什么安全防护装置。工人没有受过培训,操作很 不熟练.加上长达ll一13h以上的工作日,伤亡事故频繁发 生。 根据美国一份被称为“匹兹伯格调查”的报告,1909年 美国全国的工业死亡事故高达3万起,一些工厂的百万工时 死亡率达到150一200人。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的 资料,在20世纪初的4年间,该公司的2200名职工中竟有 1600人在事故中受到过伤害。 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工作中通常可能方式的一切危险。
防止企业中有事故频发倾向者是预防事故的基本措施: 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等,从众多的求职人员 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 才就业; 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则将其解雇。显然,由 优秀的人员组成的工厂是比较安全的。
4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该时期的代表性理论。
据说世界上每20分钟就有一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其中 每一种都可能具有危险性。科技的发展把作为现代物质文 明的各种工业产品送到各类人们的面前,这些产品中有些 会威胁人员安全,美国1972年涉及产品安全的投诉案件超 过50万起。工业部门要保证消费者利用其产品的安全,在 公众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干1972年通过了消费品安全法, 日本等国也相继通过了相似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共同特征
图1 事故发生原因的层次顺序 18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直接原因 (一次原因)
事故原因
间接原因 (二次、三次等
基础原因)
直接原因通常又分为两类:物的原因和人的原因。物的 原因是设备、物料、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原因指人 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2,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4,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5,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6,能量以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7,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8,“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9,本质安全: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

10,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1,变化的观点: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2,P理论:本尼尔认为生产活动中扰动,即外界影响的变化,将作用于行为者。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

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安培课件)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安培课件)
➢ 10、能量转移理论:1961年吉布森提出,1966年哈顿引 申
20
➢ 11、1965年科罗敦(Kolodner)在安全定量化的论文中 介绍了FTA;
➢ 12、1972年威格尔斯沃思(Wigglessworth)提出了以 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 13、1974年劳伦斯(Lawrence)根据威格尔斯沃思的事 故理论,提出了扰动促成事故理论,即P理论 (Perturbation Occurs),此后又提出了适用于复杂自 然条件、连续作业情况下的矿山以人失误为主因的理论, 在南非金矿试用。
是,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引起的事故完全负责。
17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 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设备、工艺和产品越来越复 杂。战略武器的研制、宇宙 开发和核电站建设等使得作 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标志的 复杂巨系统相继问世。这些 复杂巨系统往往由数以千、 万计的元件、部件组成,元 件、部件之间关系非常复杂。
➢ 14、1983年瑞典工作环境基金会对1969年瑟利提出的人 行为系统模型提出了一个修改模型,即WEF模型
➢ 15、1991年安德森提出了瑟利模型的修改系列模型 ➢ 16、1998年,Abdul.Raouf提出了多因素学说
21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 (1)连锁型:各因素彼此互为因果,互为连锁导致事故发生。 • (2)多因致果型(集中型):各种原因同一时间的共同发生 • (3)复合型:连锁、集中、交叉、复合造成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1
第一节 事故及其基本特征
(the property of accident)
一、事故及其影响因素

事故及其致因

事故及其致因

事故及其致因马宏图第一章安全与灾害第一节安全安全——安全一词在我国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无事故的状态。

安全在英语中的意思是健康或安全;希腊文的意思是完善和安全;梵文的意思是无伤害的或安全的。

韦氏大词典对安全下的定义是“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

”一般对安全可理解为:“安全就是不致于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精神构成威胁和使财物导致损失的状态。

”而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

ASSE(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的《安全专业术语词典》记为,安全是“导致损伤的危险度是能够容许的,较为不受损害的威胁和损害概率低的通用术语。

”(见《安全工程师手册》)安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致。

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并存,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和健康是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地区、每个国家及全世界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社会和公众祟高的伦理和公德。

《世界人权宣言》确认:人人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权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讲是获得生存权的必要条件,只有享有劳动权,生存权利才可以得到保障。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国家安全是最重要的,而国家安全涉及许多方面,其中主要的是政治及军事安全,战争与暴力。

其它重要的还有自然灾害与国家安全、环境资源与国家安全、重特大意外事故与国家安全、社会及经济稳定形成的综合性保障的国家安全等。

因而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探讨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精神生产的内在关系及力量体系等耦合关系,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又必须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生命科学时代,为此,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改善人类生命三个阶段的质量目标:即生命的准备阶段(0~18岁)、生命的保护阶段(18~60岁)、晚年生命阶段(60岁以上),其中保护职业人群生命质量(欧洲称“工作生命质量”)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职业人群占人口构成比例最大(约65%),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思维导图】煤矿安全思维导图1-10章

【思维导图】煤矿安全思维导图1-10章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两个概念:安全生产: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相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行为,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简版★what is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企业事故分为20 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what is“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整改难度大应全部或部分停产停业,并经一段时间方能排除的隐患。

★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方综合性地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安全系统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的过程即为隐患治理。

★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决定了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2024注安管理变化表

2024注安管理变化表

第六节重大危险源第六节重大危险源无变化无变化第七节安全设施管理第七节安全设施管理无变化二、安全设施管理总体要求相关依据有更新:⑤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增加“2018年版”的描述。

⑧厂房、库房、装置等安全设施应符合的依据:增加依据《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2020年版)第(6)条增加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7)条增加内容: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增加第(15)条内容: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八节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第八节特种设备设施安全无变化无变化第九节安全技术措施第九节安全技术措施无变化四、危险作业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删除了《民法通则》的相关说法第十节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第十节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无变化无变化第十一节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第十一节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无变化安全生产投入部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进行了更新第十二节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第十二节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无变化无变化第十三节个体防护装备管理第十三节个体防护装备管理无变化按照GB39800-202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进行了更新一、常用个体防护装备分类“(一)按防护部位分类”的内容有调整其中:“躯干防护用品”改为“防护服装”删除“劳动护肤用品”及“其他个体防护装备”二、个体防护装备配备管理《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内容新增: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第十四节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第十四节特殊作业安全管理无变化按照GB30871-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进行了更新,更新内容如下:一、特殊作业安全管理通用要求按原文新增了“作业前”、“作业时”、“作业完毕”的相关内容。

安全管理学3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管理学3事故致因理论




(4)严重的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5)眼部受伤较重有失明可能的; (6)大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指轧 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 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曲的残废可能的;

(7)脚趾轧断三趾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

斗争而遭受伤害的;

(7)在本单位集体食堂就餐发生非本人责任的食物中毒的; (8)参加本企业组织的体育比赛或代表本企业参加体育比赛发生意外事故的; (9)参加企业组织的或受企业指派参加展览会、政治活动期间发生意外事故 的; (10)到医院就医发生严重医疗事故的。


2、《试行办法》中对工伤的规定
故原因,预防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3)有助于推进系统安全工程,人机工程、安全心理学 等学科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搞好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 评价和事故预测;

(4)有利于从定性的物理模型向定量的数学模型发展, 为事故的定量分析和预测奠定基础;

(5)可以增加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丰富安全教育的内
容,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
也属技术上的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 (3)身体的原因;


(4)精神的原因;
(5)管理上有缺陷;
(6)学校教育的原因;
(7)社会历史原因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致因理论的概念和意义

二、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过程
三、几种典型的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概念和意义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
1)《试行办法》第八条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负伤、致 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 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 利益的工作的; (2)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 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 (4)在生产工作的时间或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 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 劳动能力的; (5)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是社会因素(基础原因)、管理因素(间接原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事故隐患)(直接原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
事故调查过程则与上述相反,为事故现象→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单选题】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引进可靠度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代替原有人员手工操作生产线,同时加强人员行为失误校正和培训,减少事故发生。这种做法符合事故致因理论中的(B)。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4)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六)综合原因论
D.“反馈原则”是指员工对领导的反作用
【单选题】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某企业针对新引进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制定了巡检人员的标准作业程序,在车间内无死角监控巡检人员的行为,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生产中执行和监督情况进行严格监控。这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B)。
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
预防原理果然三本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因果关系原则
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3E原则
针对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4.事故
5.伤亡
1.管理失误
2.个人原因、工作条件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
4.事故
5.伤亡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事故致因原理
A.系统原理B.强制原理
C.人本原理D.预防原理
【单选题】某日上午9时,某企业施工现场一台履带式起重机司机甲发动起重机主机准备进行施工操作时,看到位于前方10多米处另一台履带式起重机转向无法到位,便擅自离开驾驶室到另一台起重机驾驶室帮忙操作。9时20分,无人操纵的起重机由于未停机,突然起重臂后仰倾覆,砸垮现场临时围墙,倒向路面,造成6名行人伤亡、为吸取事故教训,该企业管理者从需要、动机和行为出发、提出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措施,上述做法体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是(B)。
整分合原则
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封闭原则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
第一章第二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一、事故致因原理
二、事故致因原理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人100%)
(四)轨迹交叉理论(人50%,物50%)
(五)系统安全理论(物100%)
三、事故致因原理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
【多选题】某硫铁矿井下炸药库因防静电设施失效造成炸药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并形成强大的冲击风流,造成作业人员多人中毒和伤亡。事后,该矿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下列措施中,符合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措施的有(ACDE)。
A.扩大炸药库通风巷道的面积
B.加大检查职工佩戴自救器频次
C.降低炸药库存量
C.系统安全理论
D.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单选题】某禽业公司厂房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液氨储存设备和液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事故调查表明,导致该起事故的原因有:电气线路短路、工人安全意识差、随意堆放可燃物、车间作业环境不良,该公司采取了以下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中符合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观点的措施是(D)。
A.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B.轨迹交叉理论
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D.系统安全理论
【单选题】某工厂在提高职工安全系统素质的培训过程中,提出“我厂危险源比较多,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所以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的观点,该观点符合事故致因理论的(C)。
A.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B.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A.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持作业环境良好
B.改善车间作业环境,疏通安全出口
C.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D.增强短路保护装置,提高液氨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理论正态风范
人本原理吉利行动
预防原理果然三本
本质化安全原则安监
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他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就不会发生事故。
(五)系统安全理论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原理的动态相关性原则
B.人本原理的行为原则
C.预防原理的激励原则
D.强制原理的监督原则
【单选题】某企业新一届领导班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制定总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顶层设计,将安全生产总体目标进行了逐级布置,这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B)。
A.行为原则
本质化安全原则
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强制原理安监
安全第一原则
监督原则
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情况进行监督。
【多选题】属于人本原理的原则有(C)。
B.整分合原则
C.因果关系原则
D.能级原则
A.封闭
B.动力
C.能级
D.激励
E.3E
【单选题】某矿山企业在安全检查人员中开展“安全原理讨论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给出了以下关于安全管理原则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B)。
A.“强制原则”是指违反了纪律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
B.“封闭原则”是指管理手段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的回路
C.“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的发生只是偶然的,可以避免
人本原理吉利行动
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对于管理系统有3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
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系和管理的有效性。
激励原则
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D.巷道设置防爆水袋
E.提高防静电设施标准
事故致因原理
(四)轨迹交叉理论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同,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共同作用】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事故致因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以及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11种:(1)用安全的能源替代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积蓄。(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